(完整版)武松打虎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武松打虎教案5篇

武松打虎教案5篇

武松打虎教案5篇武松打虎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点击鼠标播放《好汉歌》)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关于《水浒传》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自由回答)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断——《武松打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比较组词。

岗()帐()耻()梁()堂()迸()冈()杖()职()粱()膛()并()(2)注意读音。

迸(bènɡ)、冈(ɡānɡ)(3)注意字形。

脊:上半部笔顺为:先两边再中间,即:点、提、撇、点、撇、捺梁: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4)理解字词意思。

重点理解:道、印信、榜文、端的、吃、存、绾、直、却待、纳定、兀自、把棒撅了又打了一回,就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2.交流汇报。

文章记叙了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即: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了武松上冈,看到印信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一、快速读课文,回忆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武松打虎精品教案范文(通用8篇

武松打虎精品教案范文(通用8篇

武松打虎精品教案范文(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章节,详细内容为:武松在景阳冈遇到一只凶猛的老虎,经过一番激战,最终将老虎打死。

教学内容包括:故事情节解析、人物形象分析、成语典故学习、道德观念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古代英雄的勇敢与智慧。

2. 分析武松形象,学习其勇敢、果断、正义的品质。

3. 掌握成语“打虎上山”、“空手入白刃”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4. 探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武松形象,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重点:故事情节的解读,成语典故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水浒传》电视剧片段,引发学生对武松打虎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分析:a. 解析故事情节,分析武松与老虎的激战过程。

b. 讨论武松勇敢、果断、正义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习。

c. 学习成语典故,如“打虎上山”、“空手入白刃”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造句。

5. 道德观念探讨: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正义、勇敢、担当等品质。

六、板书设计1. 《武松打虎》2. 主要内容:a. 故事情节:武松与老虎激战b. 人物形象:勇敢、果断、正义c. 成语典故:打虎上山、空手入白刃d. 道德观念:正义、勇敢、担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复述“武松打虎”。

b. 运用成语“打虎上山”和“空手入白刃”各造一个句子。

2. 答案:a. 参见课文内容。

b. 示例:打虎上山:他为了救村民,勇敢地打虎上山,最终将老虎打死。

空手入白刃:在危急关头,他空手入白刃,成功制服了歹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理解了故事情节,掌握了成语典故,提高了道德观念。

武松打虎教案设计

武松打虎教案设计

武松打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文学价值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分析武松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其勇敢、机智、豪爽的性格特点。

3、学习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4、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武松的英雄形象。

(2)体会作者通过动作、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难点(1)理解武松打虎行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2)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武松打虎这一行为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水浒传》的相关知识,介绍作者、作品背景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武松的人物形象和打虎行为,激发学生的思维。

3、朗读法通过朗读文中精彩的段落,让学生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

4、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动作、语言描写,深入理解人物性格。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武松打虎》的影视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视频出自哪部作品吗?引出《水浒传》。

2、作者及作品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施耐庵。

(2)讲述《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强调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3、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4、整体感知(1)请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即武松在景阳冈打虎的经过。

(2)理清文章的结构: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5、人物分析(1)分析武松在喝酒时的表现,如“一饮而尽”“连喝十八碗”等,体现他的豪爽。

(2)探讨武松上冈时的心理活动,如“怕什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表现出他的倔强和无畏。

(3)重点分析武松打虎时的动作描写,如“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武松打虎》教学设计6篇

《武松打虎》教学设计6篇

《武松打虎》教学设计《武松打虎》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武松打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武松打虎》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1.武松习武2.武松打虎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评价同伴动作的能力。

2、运动技能:创设课堂教学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全身心投入到速度、跳跃、爬滚等素质练习中。

3、身体健康:通过“快找同伴”的游戏,发展灵敏、协调等素质,同时发展跑的能力。

4、心理健康: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高尚意志。

5、社会适应: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难点:着重解决学生跨跳时,前腿尽量往前伸,后腿脚前掌尽量向前蹬,落地时脚前掌先着地的动作习惯。

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和学练法一、课堂常规则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教师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4、检查服装、鞋子,安排见习生。

要求:声音宏亮精神饱满服装整洁体育委员按四列横队整队。

要求:静、齐、快二、热身跑一、组织:原地由四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二、教法:教师用口令指挥:“成二列横队——————走!”二、要求:1、静、齐、快2、听从教师的口令指挥三、徒手操1、头部运动2、扩胸运动3、腰部运动4、膝关节运动5、手腕脚腕运动一、组织:全班由一路纵队围圆队形散开二、教法与步骤:1、教师示范动作2、教师用口令指挥,并且领做三、要求:口令清晰、响亮、富有节奏感一、组织:全班由一路纵队围圆队形散开:二、要求:1、按口令做动作。

2、动作要有弹性、力度、规范。

一、快找同伴练习方法:画一个直径为15米左右的大圆圈。

学生分别站在圆圈的外沿上,按要求练习。

跑的方向可以改变,(先是逆时针,后是顺时针)。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勇敢、正义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故事内容,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字词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故事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武松打虎》的故事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人物形象深入分析,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进入《武松打虎》的故事情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故事内容。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

5. 总结与拓展: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并进行相关拓展。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武松打虎》一课,主要讲述了宋朝英雄武松在景阳冈醉酒后打死一只伤人的猛虎的故事。

教学内容包括:熟读课文,理解生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描写人物和场景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 掌握本课生词,理解重点句子,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正义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掌握生词,理解句子,培养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动画片段《武松打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词,理解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a. 分析生词,讲解词语意思。

b. 理解重点句子,分析课文结构。

c. 体会作者描写人物和场景的写作方法。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段,分析描写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描写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武松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正义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武松打虎》2. 生词:若干3. 重点句子:若干4.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5. 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场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写一段描述武松打虎场景的文字。

2. 答案:示例:武松瞪大眼睛,紧紧盯着那只凶猛的猛虎。

他毫不畏惧,挥起拳头,用力击打虎头。

猛虎痛苦地咆哮着,武松趁机抓住虎颈,用力将其摔倒在地。

经过一番激战,武松终于将猛虎打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讲解的针对性。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中其他英雄故事,了解我国古代英雄形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故事性、趣味性和教育性。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人物形象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 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生字词。

3.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武松打虎》这个故事。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学习生字词: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学习生字词。

4.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5. 讨论与表演:学生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演,展示对故事的理解。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拓展相关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生字词测试:通过默写或填空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武松打虎教案设计

武松打虎教案设计

武松打虎教案设计篇一:武松打虎教案设计一、导入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景阳冈》这篇课文,知道了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23回。

这部小说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受大家的喜爱。

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做了详细而全面的点评。

他说打虎这一篇啊,“人是神人,虎是怒虎。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是一只怎样的怒虎,武松又是如何的神勇。

(板书:怒虎-----神人)二、理清文章脉络。

上一节课我们利用5W图,理清了课文脉络,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深入文本,研读探究1、在整个故事中,你觉得哪部分写得最为精彩?(打虎)好!那咱们就听你的先看打虎这一片段。

2、指名朗读8-12自然段。

同学思考:那是一只怎样的老虎?老虎是如何向武松发起进攻的?找出最能概括老虎吃人招数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有何作用。

老虎吃人的招数体现在三个动作上:“一扑”、“一掀”、“一剪”,这些词语写出了老虎的凶猛。

写虎的“猛”,为了衬托人的“勇”。

4、面对老虎的凶猛进攻,武松反应如何?表现了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武松的对策是:闪、躲、闪);(“闪”,“躲”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

表现了武松的沉着,机智,动作敏捷迅速。

面对突如其来的猛虎,武松既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贸然的行动,可以看出他不仅勇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正所谓有勇有谋)5、过渡:等老虎这三招用完以后,老虎已经气性先自去了一半,而武松能够躲过这三招,他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大长,所以这三招下来以后,他开始主动出击,反守为攻。

(板书:守攻)6、自由读课文,看武松打虎分别用了哪几招,在课文中圈划出描写武松打虎的动词。

(抡、劈、揪、按、捺、踢、提、打)(1)、刚开始用什么打?(梢棒)结果呢?(打折了)(咆哮)(2)、武松没有了梢棒,第二招是什么?(脚踢)老虎的反应呢?(扒土)(3)、这时老虎还能咆哮,还能扒泥,武松仍然处在危险之中,这时他又使出了第三招,是什么?(拳打)老虎又有什么反应?(七窍出血)为什么说是“迸”出鲜血而不是流出?(“迸”显得流血之多,流血之快)(4)、虽然老虎已经七窍流血了,但武松还是使出了最后一招——?这时的老虎已经??一命呜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松打虎 教案教学设计
《武松打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想象 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 之情。
(撺、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 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本段 抓住了老虎和武松的动作,具体地写出了打虎的过程。)
(2)武松将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瘩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大虫急要挣扎⋯⋯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二、默读课文,深入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
(武松打虎经过是文章的重点。)
2.自由读4-6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 容?
(1)大风过后,跳出大虫。(猛虎出现)
(2)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一闪、又一
闪。(猛虎进攻)
(3)老虎翻过身来,武松打断梢棒;老虎咆哮起来,武松赤手空拳打老虎;武松用半截梢棒又打了一回,打死了 猛虎。(打死猛虎)
4.交流讨论:这段主要通过什么写出人物性格特点的? 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 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从半空撺下来”表现出虎的气势。)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灵活。)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 了。”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 敢无畏。)
虎的故事。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写了武松上冈,看到印信榜文, 才知道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
于打死了老虎。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快速读课文,回忆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武松,注意适当运用文中的精彩词句。
三、回顾前文,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 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
格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 松的心理活动。)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 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 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浒传》中的一个片断——《武松打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比较组词。
岗()帐()耻()梁()堂()迸()
冈()杖()职()粱()膛()并()
(2)注意读音。
迸(bènɡ)、冈(ɡā nɡ)
(3)注意字形。
脊:上半部笔顺为:先两边再中间,即:点、提、撇、 点、撇、捺
1.用自己的话把武松打虎过程讲给父母听。 2.阅读《水浒传》中的其它故事。
六、板书设计。
老虎:扑、掀、剪 武松打虎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武松:跳、闪、躲、抡、 打、揪、踢、摁 彭茜茜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穿越时空,来到了景阳冈, 目睹了武松打虎的全过程,品味了作品语言的魅力,初步学 习了评价一个人物。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回味武松打虎那 震撼人心的一幕。(《好汉歌》再次响起)
的确,《水浒传》是一部不朽的宏篇巨著,108位好
汉,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等待着你去阅读呢!
五、布置作业。
3.这一部分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 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课件,重点体会:
(1)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 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 汗出来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 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 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 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 着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5.朗读指导。
通过指名读、评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 读,在读中加深感悟和理解。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 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6.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武松打虎的经过。
指导提示:
(1)在读的基础上,理清打虎经过的三个层次 (猛虎出 现、猛虎进攻、打死猛虎)。
(2)语言要简练。
教学难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 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点击鼠标播放 《好汉歌》 )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 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关于《水浒传》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自由回答)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
梁: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 点。
(4)理解字词意思。
重点理解:
道、印信、榜文、端的、吃、存、绾、直、却待、纳定、
兀自、把棒撅了又打了一回,就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
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2.交流汇报。
文章记叙了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
4.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 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心理活动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 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 可少的。
5.自由读第一部分,体会心理活动描写之妙。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感受了武松打虎过程之后,你想对武松说些什么呢?请以“武松,我想对你说⋯⋯”为话题,说一两句话。2.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