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热处理 —退火与正火

合集下载

退火、正火、淬火、调质... 这些热处理知识必备!

退火、正火、淬火、调质... 这些热处理知识必备!

退火、正火、淬火、调质... 这些热处理知识必备!退火、正火、淬火、调质...这些热处理你分的清楚吗?热处理的作用就是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消除残余应力和改善金属的切削加工性。

按照热处理不同的目的,热处理工艺可分为两大类: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

一预备热处理预备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和为最终热处理准备良好的金相组织。

其热处理工艺有退火、正火、时效、调质等。

1)退火和正火退火和正火用于经过热加工的毛坯。

含碳量大于0.5%的碳钢和合金钢,为降低其硬度易于切削,常采用退火处理;含碳量低于0.5%的碳钢和合金钢,为避免其硬度过低切削时粘刀,而采用正火处理。

退火和正火尚能细化晶粒、均匀组织,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

退火和正火常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粗加工之前进行。

2)时效处理时效处理主要用于消除毛坯制造和机械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

为避免过多运输工作量,对于一般精度的零件,在精加工前安排一次时效处理即可。

但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如座标镗床的箱体等),应安排两次或数次时效处理工序。

简单零件一般可不进行时效处理。

除铸件外,对于一些刚性较差的精密零件(如精密丝杠),为消除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稳定零件加工精度,常在粗加工、半精加工之间安排多次时效处理。

有些轴类零件加工,在校直工序后也要安排时效处理。

3)调质调质即是在淬火后进行高温回火处理,它能获得均匀细致的回火索氏体组织,为以后的表面淬火和渗氮处理时减少变形作准备,因此调质也可作为预备热处理。

由于调质后零件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对某些硬度和耐磨性要求不高的零件,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

二最终热处理最终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硬度、耐磨性和强度等力学性能。

1)淬火淬火有表面淬火和整体淬火。

其中表面淬火因为变形、氧化及脱碳较小而应用较广,而且表面淬火还具有外部强度高、耐磨性好,而内部保持良好的韧性、抗冲击力强的优点。

为提高表面淬火零件的机械性能,常需进行调质或正火等热处理作为预备热处理。

热处理原理以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

热处理原理以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

热处理原理以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热处理是指通过控制金属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过程。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以下将详细讨论各种工艺的原理及其应用。

1.退火:退火是指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以适当速度冷却到室温的过程。

退火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金属的塑性、韧性和机械性能。

退火可分为完全退火和不完全退火两种。

完全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使其结构中的晶界、析出物等发生重排和消失。

不完全退火则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结构中的晶界、析出物等部分发生变化。

退火的应用包括消除金属加工硬化,改善冷作硬化材料的塑性、焊接后消除应力和改善机械加工性能等。

2.正火:正火是指将金属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持一定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正火的目的是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正火的冷却速度较慢,使金属内部的相转变得以充分进行。

正火的应用包括强化材料的组织结构,提高其抗拉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3.淬火:淬火是指将金属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持一段时间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淬火的目的是使金属中形成高硬度的马氏体结构。

迅速冷却可以抑制相变,使金属的组织结构保持不稳定状态,从而形成硬脆的马氏体。

淬火的应用包括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改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4.回火:回火是指将已经淬火过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应力和脆性,同时调整金属的硬度和韧性。

回火一般在淬火后立即进行,以充分发挥淬火的效果。

回火的应用包括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降低其硬度和强度,调整材料的组织结构。

总结起来,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它们通过控制金属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退火主要是为了改善塑性和韧性,正火用于提高硬度和强度,淬火用于形成高硬度的马氏体结构,而回火则用于调整硬度、韧性和组织结构。

这些热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钢铁、铝合金和铜合金等金属材料的制造和加工过程中,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1、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种基本工艺,称为“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3、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4、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以下是网上查阅的资料,可以了解退火、淬火、回火的差异和作用,供参考:1.退火概念:所謂退火,就是將金屬或合金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隨爐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藝,其實質是將鋼加熱奧氏體化后進行珠光體轉變。

退火目的和作用:(1)降低鋼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於切削加工及冷變形加工;(2)細化晶粒,消除因鍛、焊等引起的組織缺陷,均勻鋼的組織成分,改善鋼的性能或為以后的熱處理作準備;(3)消除鋼中的內應力,以防止變形或開裂。

2.淬火概念:淬火就是將鋼加熱到Ac3或Ac1點以上某一溫度,保持一定時間,然後以適當速度冷卻獲得馬氏體和(或)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淬火目的和作用: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獲得所需的力學性能。

(注: 淬火態工件不允許直接投入現場使用,通常在此之后必須即時進行1~2 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調整其組織及應力等。

3.回火概念:回火就是鋼件淬硬后,再加熱到低於Ac1點以下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

钢的退火与正火是常用的两大类热处理工艺

钢的退火与正火是常用的两大类热处理工艺

钢的退火与正火是常用的两大类热处理工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学物理数学金融生物死得早预备热处理目的:消除坯料、半成品中的某些缺陷,为后续冷加工,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最终热处理目的:使工件获得所要求的性能。

退火与正火的目的:消除钢材经热加工所引起的某些缺陷,或为以后的切削加工及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一、钢的退火1.概念: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Ac1以上或以下),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2.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2)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3)消除内应力(4)为淬火作好组织准备3.类型:(根据加热温度可分为在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或以下的退火,前者又称相变重结晶退火,包括完全退火、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后者包括再结晶退火及去应力退火。

)(1)完全退火:1)概念:将亚共析钢(Wc=0.3%~0.6%)加热到AC3+(30~50)℃,完全奥氏体化后,保温缓冷(随炉、埋入砂、石灰中),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完全退火。

2)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工艺:完全退火采用随炉缓冷可以保证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和过冷奥氏体在Ar1以下较主温度范围内转变为珠光体。

工件在退火温度下的保温时间不仅要使工件烧透,即工件心部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而且要保证全部看到均匀化的奥氏体,达到完全重结晶。

完全退火保温时间与钢材成分、工件厚度、装炉量和装炉方式等因素有关。

实际生产时,为了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600℃左右即可出炉空冷。

4)适用范围: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的铸,焊,锻,轧制件等。

注意事项:低碳钢和过共析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

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低,不利于切削加工。

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以上奥氏体状态缓冷退火时,有网状二次渗碳体析出,使钢的强度、塑性和冲击韧性显著降低。

(2)球化退火1)概念: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称为球化退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硬度知识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硬度知识

退火、正火、淬火zhan huo(cuihuo)金属处理用第一个读音、回火对比和区别1、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种基本工艺,称为“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3、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4、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了解退火、淬火、回火的差异和作用:1.退火概念:所谓退火,就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其实质是将钢加热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

退火目的和作用:(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2)细化晶粒,消除因锻、焊等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3)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2.淬火概念: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目的和作用: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注: 淬火态工件不允许直接投入现场使用,通常在此之后必须实时进行1~2 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调整其组织及应力等。

钢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钢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正火工艺比较简便,有利于采用锻造余热正火,可节省能源和缩短生产周期。
正火工艺与操作不当也产生组织缺陷,与退火相似,补救方法基本相同。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球化退火工艺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两种工艺是普通球化退火和等温球化退火。普通球化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适当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冷到500℃左右出炉空冷。等温球化退火是与普通球化退火工艺同样的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进行等温,等温时间为其加热保温时间的1.5倍。等温后随炉冷至500℃左右出炉空冷。和普通球化退火相比,球化退火不仅可缩短周期,而且可使球化组织均匀,并能严格地控制退火后的硬度。
4.工件表面硬度高,缺口敏感性小,冲击韧性、疲劳强度以及耐磨性等均有很大提高。有利于发挥பைடு நூலகம்料地潜力,节约材料消耗,提高零件使用寿命
5.设备紧凑,使用方便,劳动条件好
6.便于机械化和自动化
7.不仅用在表面淬火还可用在穿透加热与化学热处理等。
•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将工件放在感应器中,当感应器中通过交变电流时,在感应器周围产生与电流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在工件中相应地产生了感应电动势,在工件表面形成感应电流,即涡流。这种涡流在工件的电阻的作用下,电能转化为热能,使工件表面温度达到淬火加热温度,可实现表面淬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材料加工处理中常用的热处理工艺。

它们在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四种热处理工艺的定义、种类和目的。

一、退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退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在适当时间内缓慢冷却到常温,目的是使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得到改善。

根据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工艺要求,退火可以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局部退火等不同种类。

完全退火适用于细化组织、低硬度和高塑性要求的材料;球化退火适用于高碳钢、合金钢等材料的球化组织,提高加工性能;局部退火适用于局部加工后的材料,消除残余应力。

二、正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正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在空气中冷却或水中淬火,目的是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常见的正火工艺包括空气冷却正火、水淬火等。

空气冷却正火适用于一些低碳钢、合金钢,可以提高硬度和强度;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合金钢,可以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

三、淬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以获得马氏体组织和高硬度。

淬火可以分为油淬火、水淬火、盐浴淬火等多种类型。

油淬火适用于较低碳含量的钢,可以降低变形和开裂;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能够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盐浴淬火适用于部分合金钢和特殊材料,可以减少氧化和脱碳。

四、回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回火是指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金属材料加热至较低温度,然后进行适当时长的保温,最终冷却。

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调整组织和提高韧性。

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等种类。

低温回火适用于高碳合金钢,可以保持硬度的同时提高韧性;中温回火适用于一些工具钢,能使硬度和韧性达到平衡;高温回火适用于低碳钢和合金钢,有助于提高韧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热处理工艺是金属材料加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同的工艺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满足不同的工程要求。

热处理正火和退火

热处理正火和退火

单元5 正火和退火正火和退火是热处理操作中最基本的操作方法,工件通常在毛坯状态或粗加工后进行正火或退火。

退火的工艺操作方法较多,如均匀化退火、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无论正火或任何一种退火操作,都离不开加热和冷却,而掌握热处理的操作技能就是要掌握加热温度、加热方法和冷却方法。

尽管正火和各种退火的工艺规范不同,但一些基本操作方法是相同的。

在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的前提下,再分别考虑不同钢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工件特殊要求,使之得到满意的操作效果。

技能训练1——工件正火和退火加热规范及冷却规范的选用 1.加热规范的选用技能加热规范主要指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而加热温度又是加热规范中最重要的参数。

正火和退火的加热温度大多是由材料的相变点决定的,当材料确定后,就由该种材料的相变点A1、A3、Acm加上常数从而确定加热温度。

(1)选择原则1)工件使用的材料 不同化学成分的材料相变点的温度不同,而相变点是决定加热温度的主要依据,所以材料不同,加热规范也不同。

2)工艺方法 即使是同一材料,但因热处理工艺方法不同,加热温度也不同。

如正火和退火的温度不同,同样是退火,而均匀化退火和等温退火的温度也不同。

3)加热设备 设备不同则加热温度也有差异。

工件的材料相同可使用同一种热处理工艺方法,但在盐浴炉加热时温度通常要比在电阻炉加热低l0~20℃。

4)工件形状和尺寸 大尺寸工件加热温度偏高;工件形状复杂,加热温度要低。

5)装炉量 工件装炉量不同,装料方式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材料、使用相同的设备但加热系数不同。

装炉量大加热时间长,装炉量小就可缩短加热时间。

工件装料方式不同,加热时间也有差异。

密装时可延长加热时间,工件散装时可减少加热时间。

(2)正火加热规范的选用1)正火加热温度 钢的正火加热温度为Ac3或Ac cm+(30~50)℃。

因此只要在手册中查到不同钢种的A3或Acm,则正火温度基本可以确定。

但这种方法比较麻烦,大多数手册中已将正火温度算好,直接列在表中,因此当工件钢种牌号确定后,直接查阅手册就可获得正火温度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工件的强度和硬度。
答案:× 答案:√
( )
5、任何热处理都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
6、退火热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硬度,改善内部组织,细化 晶粒。() 答案:× 答案:√
7、正火比退火冷却速度快,组织细,强度、硬度高。()
小结:
退火与正火工艺过程、目的及两种热处理工艺的选
3)只消除内应力,选去应力退火。
4)一般工件应先选正火,复杂工件选退火。

练一练 A.完全退火 B.正火 C.球化退火
1、为提高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通常采用( )处理。
答案:B
2、45钢退火与正火后的强度关是( )。 A.退火>正火 答案:B 3、为了降低零件的制造成本,选择正火和退火时, 应优先采用( )。 A.正火 答案:A B.退火 C.都行 B.退火<正火 C.退火=正火
退火分类
1)完全退火
2)球化退火
3)去应力退火
1)完全退火
是将钢加热到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以
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工艺方式。
目的:平衡组织,降低硬度、细化晶粒、充 分消除内应力。
45号钢锻件完全退火
2)球化退火
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以不 大于50℃/h的冷却速度随炉冷却下来,使钢中碳化 物呈球状的工艺方法。 目的: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做 准备。 T10钢球化退火
项目二 常见热处理
—— 退火与正火
一. 普通热处理
普通热处理有“四火”。
1、退火
将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 却的热处理艺。
目的:
1)降低硬度,以利于切削加工;
2)提高塑性和韧性,以利于冷变形加工;
3)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热处 理作好组织准备;
4)消除钢中的残余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
3)去应力退火 是将钢加热到略低于临界点温度,保温一定 时间后缓慢冷却的工艺方法。 目的:消除残余应力
2、正火
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出炉空冷的 热处理工艺。 正火只适用于碳素钢及合金元素含量不高的合金钢。
目的: 1)是细化组织,用于低碳钢,可提高硬度,改善
切削加工性; 2)用于中碳钢 和性能要求不高零件,可代替调质 处理; 3)用于高碳钢,可消除网状碳化物,为球化退火 做 组织准备。
正火与退火比较
退火与正火比较
1)共同点都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但冷却的方式 不同,退火是采用缓慢冷却;正火是将工件暴露在空气 中自然冷却,正火冷却的速度要快。 2)两者都能消除内应力,细化晶粒 3)工件的硬度和强度较退火处理高,一般正火适用于 提高低碳钢的硬度。
退火与正火选用
1)从加工切削性考虑:WC<0.5%,选正火; WC=0.5~0.7%,选退火;WC≥0.7%,选球化退火。 2) WC>0.7%,为了消除网状Fe3C组织,选正火。
用。
作业:练习册P32~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