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药品入库验收制度及验收程序
药品入库验收制度

药品入库验收制度
1、药品验收时必须有经审核批准的药品采购计划单,才能入库。
2、药品入库时,必须进行完整的入库质量验收记录,其中包括药品通用名(商品名)、剂型、规格、数量、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单位、供货单位、有效期购进时间、验收结论和验收人签名等内容,购进记录应保存三年。
3、进口药品,每批都应带有加盖经销企业红色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和口岸药检报告书复印件。
4、特殊药品的入库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进行。
5、在验收时发现假劣药品或质量可疑药品,应就地封存,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退货、换货。
6、未经药物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讨论通过的品种不得验收入库。
药店药品验收、入库、保管、出库管理制度

药店药品验收、入库、保管、出库管理制度1. 背景和目的为了确保药店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以及保证药品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制定本药店药品验收、入库、保管、出库管理制度。
2. 药品验收2.1 验收程序- 接收药品交货时,检查药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日期等信息,与采购合同要求相符。
- 进行药品外观、包装、标识的检查,确保无破损、变形、污染等情况。
- 对特殊要求的药品,如冷藏药品、易变质药品等,进行必要的特殊处理和验收。
2.2 验收记录- 对每批次验收的药品,填写药品验收记录,包括药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日期、验收人员等信息。
3. 药品入库3.1 入库程序- 验收合格后,将药品安排入库。
- 根据药品特性和要求,进行合理的分类存储。
- 在入库前,对药品进行必要的清点和包装检查,确保无误差和损坏。
3.2 入库记录- 对每批次入库的药品,填写药品入库记录,包括药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日期、入库人员等信息。
4. 药品保管4.1 药品存储环境- 确保药品存储环境符合相关要求,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方面。
- 对需要特殊保管的药品,如冷藏药品、易爆药品等,进行特殊保管和监控。
4.2 药品保管记录- 定期进行药品库存盘点,记录药品库存情况。
- 对库存出现异常情况的药品,如缺货、过期等,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记录。
5. 药品出库5.1 出库程序- 根据药品需求和药品库存情况,进行合理的药品出库安排。
- 出库前,核对药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日期等信息,确保无误。
5.2 出库记录- 对每批次出库的药品,填写药品出库记录,包括药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日期、出库人员等信息。
6. 制度更新和追溯6.1 制度更新- 定期对本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适应性和有效性。
- 及时调整制度中的流程和要求,以应对法规和业务环境的变化。
6.2 制度追溯- 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追溯,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合规性。
- 对制度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药品入库验收制度范本

药品入库验收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药品入库验收工作的规范化、严谨化,保证药品质量的安全和有效性。
适用于所有药品入库验收环节的工作。
二、术语定义1. 药品:指各类药物、中药饮片、保健品等。
2. 入库:指药品由外部供应商送达药库并确认接收入库的行为。
3. 验收:指对药品进行外观、标签、包装、数量、有效期等各项检查并确认合格的行为。
4. 合格:指药品满足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符合药品质量管理要求。
三、入库验收程序1. 接收药品(1) 收到外部供应商送来的药品,验收员应仔细核对货物清单与实际送货清单,并确保货物的完整性。
(2) 如有异常情况(如质量问题、数量差异等),应立即与外部供应商联系并做好记录。
2. 外观检查(1) 验收人员应检查药品外观是否整洁、无异味、无明显损伤。
(2) 如发现药品外包装破损、变形、渗漏等问题,应立即通知外部供应商并做好记录。
(3) 药品标识应清晰、完整、准确,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4) 如有标签错误、模糊不清等问题,应立即通知外部供应商并做好记录。
3. 包装检查(1) 验收人员应核对药品包装是否完整、密封,保证药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和破损。
(2) 如发现包装破损、密封不严等问题,应立即通知外部供应商并做好记录。
4. 数量检查(1) 验收人员应按照货物清单进行数量核对,确保实际接收数量与清单数量一致。
(2) 如发现数量差异,应与外部供应商及时核对并做好记录。
5. 有效期检查(1) 验收人员应查看药品有效期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并确认与货物清单一致。
(2) 如发现有效期不符合要求,应与外部供应商进行沟通并做好记录。
6. 验收结果处理(1) 若药品经过外观、包装、数量、有效期等各项检查均合格,验收人员应签字确认,并将药品置于指定位置。
(2) 若药品存在质量问题或其他异常情况,验收人员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并按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理。
四、责任与义务1. 验收人员应接受规定的培训,了解本制度的相关要求,并按照规定执行入库验收工作。
药品入库验收制度(五篇)

药品入库验收制度一、1所有药品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药品验收工作由保管员、药品会计具体负责,科主任时间许可参加验收.2购进药品的验收:2.1验收员应根据“随货同行单”内容和购进记录,对到货药品进行逐批验收。
2.2验收药品应在待验区内进行,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验收。
一般药品应在到货后半个工作日内验收完毕,需冷藏药品应在到货后____小时内验收完毕。
2.3验收时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药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有关证明文件进行逐一检查;①药品包装的标签和所附说明书上应有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有药品的通用名称、规格、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标签或说明书上还应有药品的成份、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贮藏条件等;②验收整件药品包装中应有产品合格证;③验收外用药品,其包装的标签或说明书上要有规定的警示说明。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按分类管理要求,标签、说明书有相应警示语或忠告语;非处方药的包装有国家规定的专有标识“otc”字样;④验收中药饮片应有包装,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
每件包装上,中药饮片应标明品名、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等内容,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注明药品批准文号;⑤验收进口药品,其内外包装的标签应以中文注明药品的名称、主要成分以及注册证号,其最小销售单元应有中文说明书。
进口药品应凭《进口药品注册证》及《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验收;进口预防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应有《生物制品进口批件》复印件;进口药材应有《进口药材批件》复印件;⑥验收首营品种,应有与首批到货药品同批号的药品出厂检验报告书。
2.4验收药品应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查,验收抽取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对验收抽取的整件药品,验收完成后应加贴明显的验收抽样标记,进行复原封箱。
2.5验收药品时应检查有效期,畅销品种的有效期至少在一年以上方可入库,不畅销品种的有效期至少在一年半以或两年以上方可入库.2.6验收中发现有质量问题的药品,验收员应及时填写《药品拒收报告单》,报质量管理员,并退回供货商。
药品入库、验收、保管制度

药品入库、验收、保管制度
1. 入库管理,医疗机构或药品经营企业在接收药品时,应建立
明确的入库程序。
这包括接收药品的人员应当核对送货单与实际到
货的药品是否一致,检查药品的包装是否完好,以及对药品进行分类、记录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2. 验收程序,验收程序是确保所收到的药品符合规定标准的重
要步骤。
验收人员应对药品进行外观检查、包装完整性检查、标签
和说明书的完整性检查等,确保所收到的药品符合相关规定。
3. 保管管理,药品的保管应当符合相关规定,包括对药品的存
放环境、温度、湿度等进行监控和记录,对不同类型的药品进行分
类存放,并对药品进行定期盘点和检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 质量管理,在药品入库、验收和保管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
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建立药品质量档案、建立药品质量跟踪系统、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等,以保证药品质量安全。
总的来说,药品入库、验收、保管制度是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和
合规管理的重要环节,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药品采购、验收、保管、储存出入库制度范本(3篇)

药品采购、验收、保管、储存出入库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药品采购、验收、保管、储存等流程,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安全用药。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验收、保管、储存等相关环节。
三、采购程序1. 采购需求确认提出药品采购需求的单位/部门应填写《药品采购需求单》,明确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途、采购金额等信息,并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2. 药品供应商选择采购需求获得批准后,采购部门应根据医疗机构的采购政策和标准,选择合格的药品供应商。
供应商的选择应满足质量、价格、服务等要求,并填写《供应商评估表》进行评估。
3. 采购合同签订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药品采购合同,合同内容应包括双方的基本信息、药品名称、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限、质量保证等条款。
4. 采购订单执行采购部门应根据合同要求和医疗机构的需求,在采购系统或纸质采购单上填写采购订单,并将订单发送给供应商。
同时,采购部门应确保采购订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药品验收应由药剂科(部门)进行。
验收人员应按照药品验收标准和流程进行,包括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限、包装完整性等,同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
五、药品保管1. 药品分类存储药剂科应根据药品的性质进行分类存储,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药品等。
不同类别的药品应分别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2. 温度、湿度要求药剂科应确保药品存储环境的温度、湿度符合要求。
常用药品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环境中,特殊药品应按照要求进行冷藏或冷冻。
3. 药品保管人员药剂科应指定专人负责药品的保管,保管人员应具备相关药物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做好药品保管记录。
4. 药品库存管理药剂科应建立药品库存清单,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号、数量、进货日期、有效期限等信息,并定期盘点库存,及时清理过期、损坏等药品。
六、药品出入库管理1. 药品领用医疗机构的各科室/部门在使用药品时,应填写《药品领用单》,提供领用药品的科室、名称、规格、用量等信息,并由科室主任或授权人签字确认。
药品采购、验收、保管、储存出入库制度(二篇)

药品采购、验收、保管、储存出入库制度一、药品采购制度1. 采购目标与原则a) 采购目标:确保药品的质量、数量和价格符合要求,满足医疗机构的临床需求。
b) 采购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竞争。
2. 采购程序a) 制定采购计划:根据临床需求和现有库存,制定每年的药品采购计划。
b) 编制招标文件:根据药品采购计划,编制招标文件,明确采购要求和条件。
c) 发布招标公告:通过合适的媒体发布招标公告,并邀请供应商参与投标。
d) 投标评审:对投标供应商进行评审,综合考虑价格、质量、供货能力等因素。
e) 签订合同:选择中标供应商,与其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f) 采购确认:收到供应商的药品后,进行验收工作,并确认采购合同的执行情况。
g) 采购记录:对每次采购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采购日期、供应商、药品名称、数量、价格等。
3. 采购合同管理a) 合同签订:通过招标程序选定供应商后,与其签订采购合同。
b) 合同备案:将采购合同备案,以备日后查阅和管理。
c) 合同履行:对供应商的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合同的正常执行。
d) 合同付款:按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时间进行付款。
4. 采购档案管理a) 档案建立:对每次采购的文件进行整理,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b) 档案归档:将采购文件归档,便于日后查阅和管理。
c) 档案保管: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性。
二、药品验收制度1. 验收目的与原则a) 验收目的:确保所收药品质量符合标准,并准确记录和登记入库。
b) 验收原则:全员参与、公开透明、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验收。
2. 验收程序a) 货品验收:对所收到的药品进行外观、数量、标签、有效期等方面的验收。
b) 证件验收:对所收到的证书、合格证、产品说明书等进行验收。
c) 检验验收:对所收到的药品进行必要的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d) 记录与登记:对验收的结果进行记录和登记,包括验收日期、供应商、药品名称、数量、有效期等。
药品入库验收制度及验收程序

药品进货检查验收流程与制度1.药品质量验收是药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验收人员应为药学专业人员,熟悉药品知识,理化性能及各类制剂的质量要求,能坚持原则,工作认真负责。
2.验收人员应依据药品的质量标准,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和合法的购货发票,根据验收流程逐项进行验收。
3.药品验收流程如下:(1)质量保证的相关证件验收①进口药品,供货单位须提供该品种《进口药品注册证》和该批号《进口药品的检验报告书》,进口生物制品或血液制品还需有《生物制品进口批件》;②首营品种药品,供货单位还须提供该品种的生产批件和该批号的质量检验报告书。
(2)包装、标签、说明书的检查验收检查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是否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的管理规定》(第23号令)的规定要求。
包装不牢或破损、标志模糊不清的不能入库。
(3)产品合格标识及其它标识的检查验收①验收整件包装中应有产品合格证;②特殊管理药品应有符合规定的特殊标识。
(4)外观质量的检查验收按剂型的外观质量要求,逐项检查,批量购进的品种应抽样检查,发现外观有异常的,加倍抽样复检,必要时送药品检验所检验。
若明显为假劣药品则不能验收,应立即暂控,并上报院质量管理部门及当地药监管理部门。
(5)发票和药品的验收发票、采购计划或采购合同和药品的品名、规格、剂型、产地、数量和价格必须相符,否则不得入库。
(6)逐项验收程序完成后,还须对所购品种的名称(通用名)、剂型、规格、供货单位、生产企业、批准文号、批号、有效期、购进数量、购进价格、购进日期以及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它内容,逐项填写验收记录。
4.验收记录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3年。
5.验收合格的药品方可进入合格品区,验收不合格的药品应存放在不合格品区,并及时通知供货单位处理。
6.药品入库应及时,没有特殊原因应与到货当天验收完毕。
7.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入库时,须两人验收。
8.验收过程中出现重大疑问应及时汇报科主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进货检查验收流程与制度
1.药品质量验收是药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验收人员应为药学专业人员,熟悉药品知识,理化性能及各类制剂的质量要求,能坚持原则,工作认真负责。
2.验收人员应依据药品的质量标准,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和合法的购货发票,根据验收流程逐项进行验收。
3.药品验收流程如下:
(1)质量保证的相关证件验收
①进口药品,供货单位须提供该品种《进口药品注册证》和该批号《进口药品
的检验报告书》,进口生物制品或血液制品还需有《生物制品进口批件》;
②首营品种药品,供货单位还须提供该品种的生产批件和该批号的质量检验报告书。
(2)包装、标签、说明书的检查验收
检查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是否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的管理规定》(第23号令)的规定要求。
包装不牢或破损、标志模糊不清的不能入库。
(3)产品合格标识及其它标识的检查验收
①验收整件包装中应有产品合格证;
②特殊管理药品应有符合规定的特殊标识。
(4)外观质量的检查验收
按剂型的外观质量要求,逐项检查,批量购进的品种应抽样检查,发现外观有异常的,加倍抽样复检,必要时送药品检验所检验。
若明显为假劣药品则不能验收,应立即暂控,并上报院质量管理部门及当地药监管理部门。
(5)发票和药品的验收
发票、采购计划或采购合同和药品的品名、规格、剂型、产地、数量和价格必须相符,否则不得入库。
(6)逐项验收程序完成后,还须对所购品种的名称(通用名)、剂型、规格、供货单位、生产企业、批准文号、批号、有效期、购进数量、购进价格、购进日期以及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它内容,逐项填写验收记录。
4.验收记录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3年。
5.验收合格的药品方可进入合格品区,验收不合格的药品应存放在不合格品区,并及时通知供货单位处理。
6.药品入库应及时,没有特殊原因应与到货当天验收完毕。
7.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入库时,须两人验收。
8.验收过程中出现重大疑问应及时汇报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