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斯在意条大义约林:上出签席促字签进。字经这仪济是式新。的中周恢国恩复与来外总与国理发签兼展订外,的长第代打一表破个中帝条国约政。府 国主义的封锁与孤立,巩固中苏团结。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 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 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 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一 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 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 助。”
• A.求同存异方针 • B.平等互惠原则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多边外交策略
“求同存异”的内涵:
同: (1)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 侵略; (2)共同的任务:都面临民族独立、发 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外交基本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中 初期外交成就:

初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
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
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地注意。中国人
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
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
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 7.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进一步阐述 的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
②形成了“万隆精神”。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 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 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 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 显然是存在的。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2008年高考江苏卷 年高考江苏卷)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年中苏两国签署《 年高考江苏卷 年中苏两国签署 年中俄等六国签署《 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 年中俄等六国签署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 [试解 ________ 试解] 试解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 解析 时期我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 项排除 新中国成立初期, 项排除; 时期我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A项排除;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实 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项排除 项排除; 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C项排除;1950年时没有涉及打击国 年时没有涉及打击国 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活动, 项排除 项排除; 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活动,D项排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直是 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政策, 项正确。 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政策,故B项正确。 项正确 [答案 B 答案] 答案
一、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1.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2.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对新 .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 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 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 3.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欧洲、亚洲建立 .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欧洲、 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 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 赢得了民族独立。 锁,赢得了民族独立。所有这些都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4.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已日趋成熟,善于把马克思主 .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已日趋成熟, 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独立自主的道路 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5.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要改变半殖 .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消除帝国主义的在华残余势力,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消除帝国主义的在华残余势力,废除帝 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就必 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思维导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内容另起炉灶含义: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作用: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的一切特权作用: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含义: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联合国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日内瓦会议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特点: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中国的作用: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成功关系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开创外交新局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意义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70年代外交突破和转机的关键原因:世界局势的变化,中美双方的共同要求改善过程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总统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意义: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正式建交1978年,中美签署《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原因:中美关系改善,促进了中日建交标志: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交声明,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表现: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活动意义:对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上海合作组织建立时间:2001年中国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参加国家: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六国目的: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性质: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讲述了中国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知识点总结,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欢迎大家阅读。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考知识点1、国家政策不是由国家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国家关系也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2、注意由周恩来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4、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

5、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

6、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7、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8、注意中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

9、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

10、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不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重要知识点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②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最早同中国建交的是苏联。

③新中国建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苏建交和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我国的历史,对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在地理、政治等学科中也学习了一些关于国际关系和外交的知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了解国家的历史和外交政策具有较强的兴趣,尤其是对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就和地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大多数学生具备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部分学生需要在学习中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方式进行学习。
在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中日建交等重要事件。这些事件标志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堂检测:
1. 请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特点。
2. 请列举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哪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 请简述我国参加万隆会议的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开创外交新局面”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开创外交新出“开创外交新局面”重点,强调“开创外交新局面”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11.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2.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我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3. 访问印度和缅甸: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之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单元综述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先后参加了在日内瓦和万隆举行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50年代末开始,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国政府坚决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行径进行抵制。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更广泛的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采取“走出去”所谓外交战略,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重大成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法指导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树立历史发展的脉络,着重把握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同时注意相关知识的链接。

需要注意的问题1.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风云变幻,作为一个大国和国力相对薄弱的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是相当艰难的。

在此基础上,介绍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或外交生涯。

通过学习探究,了解这些领导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外交智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成长方面的启迪。

2.进行问题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究。

第一,新中国成立后,是怎样扭转屈辱外交局面的?第二,在建国初期,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第三,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第四,改革开放以后,为什么要调整对外政策?如何评价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活动和成果?3.要结合教学参考书,多给学生提供历史材料,让学生了解历史的本来面貌,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

10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0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环球时报》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 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支 持 票
51 47 34
10
1950
24
1956 1960 1965 1970(年份)
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 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用轿 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 了。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 太平洋地区谋取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 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 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 议。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 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 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 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主要背景
年第 代三 末阶 段 {70 年 代 末 至 80 外交战略 特 点
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舞台重要 力量;苏攻美守 联美遏苏“一条线一大片” 加强与第三世界合作和团结; 由革命型外交转向国家利益型 外交 26届联合国大会
——1972年2月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 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 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任何地区谋求 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 种霸权的努力。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主要背景
第 四 阶 段 {80 年 代 末 至 今 } 外交战略 特 点
——《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我知道,1954年在日 内瓦会议时杜斯特.杜 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 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 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 手,一边向他走去。当 我们的手 相握时,一 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 时代开始了。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解析】:C 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三点内容的理解,书上的原话,送分题。

2.小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几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

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中的发言?A.亚非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大【解析】:B 从材料中的“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可联想到日内瓦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会议最终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3.被外国人誉为“周铁嘴”的外交家周恩来,以他独有的魅力为我们的国家赢得了声誉。

他所创制的外交政策有①“一边倒”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求同存异”方针④不结盟政策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解析】:B。

记忆性试题。

①为毛泽东所创;④为邓小平所定,②③为周恩来所创。

4.“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哥!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来自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的舞蹈家和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音乐家演绎的原创芭蕾舞剧《小河淌水》演出获得成功,以此纪念中俄两国的友好关系。

那么,今年是中苏建交多少周年?A.50周年(芭蕾舞剧《小河淌水》海报B.55周年C.61周年 D.65周年【解析】:C 1949年10月3日,中苏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故C正确。

5.金秋时节,在苏式风格的北京展览馆西侧,被北京人亲昵地称为“老莫”的俄罗斯风味餐厅--莫斯科餐厅--重装开业,吸引了不少北京市民前来就餐甚至参观;与此同时,以“唤起记忆,传承友谊”为主题的“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大型活动正在两国如火如荼地进行,以此纪念中俄建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 背景
(1)国际: 美苏冷战 (2)国内: 新中国成立
2.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 三大方针的含义和意义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 背景
2.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 三大方针的含义和意义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周 恩 来 万 隆 之 行
1954-1959建交国 地域 欧洲 亚洲 非洲
数量
2 7 5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整理
感悟历史
外交无小事 。 ——周恩来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 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 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毛泽东1949年2月初同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谈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抗 战 胜 利
新 中 国 成 立
20C 1945 1947 1949
二 战 结 束 美 苏 “ 冷 战 ” 开 始 “ 北 约 ” 成 立 朝 鲜 战 争 爆 发
背景:两大阵营对立
资本主义阵营
附美? 夹缝中 生存? 联 苏?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有哪些“同”和 哪些“异”?


共同的遭遇:经受殖民痛苦和灾难
共同的任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国民 经济 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社会制度、意
识形态等
改变会议航向的舵手
万隆会议后,一位 路透社的记者曾报道: “大家都承认周恩来的 才智至高无上地主宰着 会议……,代表们惊叹 的说:‘他是以怎样的 洞悉力察觉并道破大家 心窝里想说的话啊!’”
材料四: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 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 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 ,世界霸主 地位动摇。
材料五: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 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 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 一触即发之势。 六十年代,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
1972年2月6日 标题是: 尼克松的中国之旅
这反映出中美关系 出现了什么变化?
由敌对到关系开始正常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抗 战 胜 利 中 美 关 系 正 常 化 1972
新 中 国 成 立
日 内 瓦 会 议
万 隆 会 议
合中 国国 合恢 法复 席在 位联
20C 1945 1947 1949
二 战 结 束 美 苏 “ 冷 战 ” 开 始 “ 北 约 ” 成 立 朝 鲜 战 争 爆 发
1953 1954 1955
朝 鲜 战 争 停 战 两 华极 约格 形局 成形 成
1971
四、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背景
–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 紧张状态,中国与多大数西方国家外交基本 隔绝 – 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 背景 2.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 三大方针的含义和意义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 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49-1950年) 2.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3. 日内瓦会议(1954年) 4. 万隆会议(1955年)
阅读课本P110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万隆会议的参会国有什么特点? ②在会议中,中国面临了哪些问题?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抗 战 胜 利
新 中 国 成 立
日 内 瓦 会 议
万 隆 会 议
20C 1945 1947 1949
二 战 结 束 美 苏 “ 冷 战 ” 开 始 “ 北 约 ” 成 立 朝 鲜 战 争 爆 发
1953 1954 1955
朝 鲜 战 争 停 战 两 华极 约格 形局 成形 成
朝 鲜 战 争 停 战 两 华极 约格 形局 成形 成
1971
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时间及表现:
1971.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议
2.为什么是“恢复”?
中国是创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 国采取抵制中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一直被台湾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3.为什么能恢复?(原因)
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小结:
方针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政 策
政策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成就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外 交 成 就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外交部副部长乔 冠华潇洒而豪放 的大笑,被西方 媒体描述为: “震碎了议会大 厦的玻璃!”
1949年(10个)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1950年(9个)越南 印度 印尼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1951年(1个)巴基斯坦 1952年(0个) 1953年(0个)
“屋子”打扫干净了,“客人”却迟迟不来
我们需要和平,我们需要朋友。 ——周恩来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一边倒”等三大政策的含义与意义:P109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 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周恩来传》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 “一边倒” 太脏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把那些脏 思考:什么是“一边倒”? 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好好加以整顿。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 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为什么要“一边倒”?
1969年3月 中苏珍宝岛武装冲突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抗 战 胜 利 中 美 关 系 正 常 化 1972
新 中 国 成 立
日 内 瓦 会 议
万 隆 会 议
合中 国国 合恢 法复 席在 位联
20C 1945 1947 1949
二 战 结 束 美 苏 “ 冷 战 ” 开 始 “ 北 约 ” 成 立 朝 鲜 战 争 爆 发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 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49-1950年) 2.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1)目的: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1953年12月
31日,周恩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一边倒” 政策有突破吗?如果有,体现在哪?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 背景 2.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 三大方针的含义和意义 1. 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49-1950年) 2.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1)目的: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 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意义:外交成熟的标志;基本准则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抗 战 胜 利
新 中 国 成 立
日 内 瓦 会 议
20C 1945 1947 1949
二 战 结 束 美 苏 “ 冷 战 ” 开 始 “ 北 约 ” 成 立 朝 鲜 战 争 爆 发
1953 1954
朝 鲜 战 争 停 战
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会议排除美国的干 扰,实现了印度支那停战。
在会见印度政 府代表团时第 一次提出和平 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 共处五项原则。 这是1954年6月 下旬,应邀访 问印度时,和 印度总统拉金 德拉·普拉沙 德(右一)、副总统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右三)、 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合影。
外交走向成熟
材料三:1970年第2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 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包括在内。5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已经被写入160多份国际文件。 据材料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有何意义。 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 国 第 一 颗 原 子 弹
我 国 第 一 颗 氢 弹
东 方 红 一 号
南 京 长 江 大 桥
支 持 票
10
51
34 24 47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 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
1950
1956 1960 1965 1970
(年份)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国民党代表离场
各国代பைடு நூலகம்向中国祝贺
1.时间及表现:
万隆会议(1955年)
1955年万隆会议现场报道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 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锡兰代表:(台湾)应当在我们中间取得一个独 立国家的地位 如果你是周恩来,面对这些质疑和误解,你会 如何回应?
“亚非的绝大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 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 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 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