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概论
培训学习资料-浮针疗法-2022年学习资料

三文献研究-1、皮部理论:-《素向皮部论》“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 部分也是络脉之前布-于此。浮针,埋在皮下,不深入肌层,进针总在病痛周围,力专-效宏,理固当然。-2、近治原 :-3、以痛为输理论:《灵枢五邪》“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4、《内经》刺法为浮针的发展,提供了依据。浮针 法最-大特点是皮下进针,近部选进针点和留针时间长,《内经》刺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论述三者。-ppt课件-6
第二部分浮针疗法的特点-一、-操作特点-1、按部位选点:源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是根据病变-部位所在位置 病变部位的大小来决定进针点-2、在病灶周围进针:如其他方法在局部治疗而浮针在病灶-周围,针尖并不达病所,有 甚至相隔很远。-3、皮下浅刺:要求疼痛越轻疗效效越好,传统针灸直达肌-层,而浮针所在的组织主要是皮下疏松结 组织。-ppt课件-8
三、浮针疗法的起始:-临床纪录:对几个不能解释的临床现象的思考是浮针疗法发-现的萌芽;-1、腕踝针:由第二 区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张心曙-教授自1966年起反复研究而成,把病症表现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的6个针区 ,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进针点,按区对应选-点进针,要求不引导起酸、痛、胀、肿等症状。临床实践中发现踝针对四肢远端的痛症疗效明显,而对远离腕踝关节的痛症效-果差。现代解剖和组胚并不认为腕踝关节部的皮下和其它 位的-皮下组织结构有很大区别,为什么一定拘泥于腕踝部而不在其它-部位的皮下组织一试呢?-2、推拿按摩:推拿 体表进行机械的压力,不管任何手法,-均作用于表层组织、或者说表层组织至少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中介桥梁作用 是不是在表层组织中或与表层组织紧密相关的组-织中就一种新疗法?火罐疗法也是如此。-ppt课件-3
1皮下进针-《内经》九刺中的毛刺,“刺浮痹皮肤”类似浮针,《灵-枢官针》“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十二刺 有直针刺和-浮刺属浅表进针。-2近部进针-《内经》中有许多近部进针的功述。-十二刺中的灰刺、齐刺、杨刺、短 、旁针刺等都是近部-进针的论述。杨刺“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也。”中间刺入一针,周围刺入四 的方法。-3留针时间长《内经》报刺“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拨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选针复刺之也 -ppt课件-7
中医针灸刺法灸法学习题

刺法灸法学暮染岚烟作品第一章刺法灸法学概论1.什么叫刺法灸法学?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有哪些?3.刺法灸法学的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怎样?4.针刺起源于什么时代?简述针具的演变?5.复式手法烧山火等首载于哪一部着作?6.奠定刺法基础的着作是哪些?标志刺法昌盛的着作是哪些?简述各自的主要内容?7.简述灸法的起源?灸法盛行时期的重要着作有哪些?8.简述常用的非艾灸法?一、选择题(一)A型题1.针刺起源于(B)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E.秦汉时期2.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分肉之间病症的针具是(A)A.圆针B.圆利针C.长针D.大针E.鍉针3.最早记载艾灸法的文献是(D)A.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B.《曹氏灸方》C.《备急灸法》D.《孟子·离娄篇》E.《黄帝明堂灸法》4.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着作(B)A.《灵枢》B.《针经指南》C.《金针赋》D.《针灸大成》E.《神应经》(二)B型题A.艾条灸B.灯火灸C.间接灸D.温针灸E.天灸1.以上属于非艾灸法的是(B)2.以上属于腧穴药物敷贴法的是(E)A.十二字手法B.下手八法C.阳中隐阴D.青龙摆尾E.进水泻法3.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C)4.以上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D)A.苍龟探穴B.赤凤迎源C.子午捣臼D.青龙摆尾E.白虎摇头5.以上不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C)6.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C)(三)C型题A.间接灸B.实按灸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以上属于艾条灸的是(B)2.以上属于艾炷灸的是(A)A.电针B.水针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3.以上属于毫针治疗技术的方法是(D)4.以上属于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的方法是(C)(四)X型题1.以下属于《内经》九针的针具有(ABCD)A.圆针B.锋针C.大针D.长针E.皮内针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ABCE)A.腧穴特种治疗技术B.灸法技术C.针刺技术D.推拿技术E.特定部位刺法技术二、判断题1.《难经·七十八难》进一步强调左右手配合行针。
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

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导语: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机会,旨在培养具备中医诊疗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并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中医理论的基石。
它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方面,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进行望诊,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咳嗽声等进行闻诊,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病情进行问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腧穴、肌肉等进行切诊。
通过学习中医诊断学,学生可以掌握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技巧,提高疾病辨证的准确性和疗效。
二、中医中药学中医中药学是中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
它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础、方剂学、药理学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中医中药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能,学习中药的药材鉴别、配伍、制备和应用,掌握方剂的调配原则和用药规律,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三、中医针灸学中医针灸学是中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通过针刺和温灸等手法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的学科。
学生通过学习针灸学,可以了解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和刺激手法,学习针灸的适应症和治疗方法,提高针刺的准确性和疗效。
四、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是中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等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学科。
学生通过学习中医养生学,可以了解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技巧,学习中医养生的原则和要点,掌握养生的具体措施,提高个体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个人观点与理解: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非常重要,它们不仅是学生学习中医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也是培养中医临床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的关键。
在我看来,学习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除了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中医中药针灸学概论

9﹒近视(儿童) Myopia(in children) 30﹒面神经麻痹(早期如3到6个月内) Facial palsy
10﹒单纯性白内障 Catarac(without
(within 3 to 6 months)
complications)
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 Pareses following a stroke
展到高潮 • 杨继洲, 《针灸大成》
h
6
• 5、6世纪时针灸传到朝鲜、日本。 • 16世纪传到欧洲。 • 197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推荐
• 43种病应用针灸治疗。
h
7
[针灸]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治疗的43种病症
• 1﹒急性鼻窦炎 Acute sinusitis
• 22﹒急慢性结肠炎 Acute and chronic colitis
16﹒恶逆 Hiccough
38﹒颈臂综合症 Cervicobrachial syndrome
17﹒胃下垂 Gastroptosis
39﹒肩凝症 Frozen shoulder
18、急、慢性胃炎
40﹒网球肘 Tennis elbow
19、胃酸增多症
41﹒坐骨神经痛 Sciatica
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
34﹒美尼尔氏综合症 Meniere’s disease
aryngitis
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 Neurogenic bladder dys
15﹒食道、贲门痉挛 Spasms of
36﹒遗尿 Nocturnal enuresis
esophagus and cardia
37﹒肋间神经痛 Intercostal neuralgia
《针灸学》治疗概论

《针灸学》治疗概论针灸学作为一门传统的中医学科,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和实践。
其主要通过针灸治疗来调整和改善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针灸学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包含了许多理论和方法,且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首先,针灸学治疗的基本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相对矛盾的要素构成的,而五行学说则认为人体和自然界的变化可以按照金木水火土五个不同要素来解释。
针灸学中的治疗方法以调整和平衡阴阳和五行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刺激和调节经络、腧穴和气血,从而促进人体的健康和恢复。
针灸学治疗的核心方法是针刺和艾灸。
针刺是将细针插入到特定的穴位上,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和改善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和改善健康的目的。
艾灸是将艾绒点燃后,把产生的热量作用于特定的穴位上,其热量和药性可以渗透皮肤,刺激经络和穴位,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温通经络等作用。
除了针刺和艾灸,针灸学还包括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拔罐、刮痧、推拿、耳穴等。
拔罐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使用或热或冷的负压来刺激经络和穴位,以促进气血运行和疏散风湿、寒热等病邪。
刮痧则是通过刮痧板刮擦皮肤,刺激经络和穴位,以达到驱风散寒、活血化瘀等效果。
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揉捏特定的部位来调理人体的方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血、调节脏腑等作用。
耳穴则是利用耳朵上的特定穴位反射到全身各个部位的原理,通过刺激耳穴来调整和治疗身体的疾病。
针灸学治疗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可用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以及康复等多个领域。
在内科方面,针灸可以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在外科方面,针灸可以用于治疗创伤、炎症、骨伤等疾病。
在妇产科方面,针灸可以用于调理月经、治疗不孕症、减轻妊娠反应等。
在儿科方面,针灸可以用于治疗小儿腹痛、夜尿症、儿童哮喘等。
在康复方面,针灸可以用于促进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的恢复和调整。
针灸经络学-epub电子书最好的Epub电子书在线制作网站

上部总论第一章经络概论针灸经络学上部总论总纲1.经络概念及经络学说。
经、络、脉三者之不同,含义。
2.经络的起源,与内气运行、腧穴的关系。
3.经络命名的含义:《灵·脉度》:“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营其脏,阳脉营其府,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
”《灵·五乱》:“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异。
”4.经络系统的组成、内容5.十二经脉概说——内行外行,流注,表里,分布,循行6.经络的功能:《灵·经脉》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第一章经络概论一、经络的概念及其涵义针灸虽几经磨难,但现在依然生机勃蓬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因为经络系统的精确及完善。
从体表至内脏其理论皆反映真正的人体变体,虽来自于解剖,但却高于解剖,更符合人体功能活动的实质。
通过对现代解剖及古代经络理论的对比,可以发现,经络体系是非常完善,是在当时哲学思想指导下的完整理论体系。
而这种思维方法是相当超前的,即使是在现在亦是先进的。
1.什么是经络?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
《十四经发挥》:“谓之经者,以血气流行,经常不息者而言。
谓之脉者,以血理分行邪体者言也。
”经络学说: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
即是探讨经络内容的学说。
经络名称的出处在《内经》中多是将经、络分称,如经脉、络脉等,但亦有将经络合称。
针灸经络学《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府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深浅之状,高下所至,愿闻其解。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切循其经络之凝濇,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
针灸学概论及 经络与腧穴

也无固定的位置和归经,是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
邈
2020/5/26
为针刺或施灸部位的。“阿是”之称,始见与唐代孙思
针灸学概论
的《千金方》中。
19
腧穴的命名
腧穴的命名
1、依据生理功能命名:气海 2、依据所在部位命名:大椎、乳根 3、依据治疗作用命名:光明、水道 4、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阳陵泉、阴陵泉、心俞 5、依据天体地貌命名:合谷、水沟 6、参照动植物命名:鱼际、伏兔 7、借助建筑物命名:印堂
中医学系列
针灸学
厦门市第二医院 陈燕坤
目的和要求:
• 1、掌握针灸学及针灸疗法的基本概念。 • 2、掌握针灸疗法的基本特点,大致熟
悉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 • 3、了解针灸学的起源与发展。 • 4、熟悉针灸学的内容及学习方法。
2020/5/26Biblioteka 针灸学概论2基本概念
•针 •灸 • 针灸学 • 针灸疗法
《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 是迄今有关经络和灸法的最早著作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
《灵枢》——《针经》——最早系统阐述 经络、腧穴等针灸理论基础
2020/5/26
针灸学概论
10
历代有关针灸的主要著作
《针灸甲乙经》 ——晋代.皇甫谧
——世界上最早的针灸专著
《铜人腧穴针灸》——宋代王维一
2020/5/26
针灸学概论
16
经络与腧穴
教学要求:
掌握:经络腧穴的分类、防治作用、 定位方法。
熟悉:常用腧穴及针灸方法。
2020/5/26
针灸学概论
17
腧穴定义
腧穴定义: 腧穴又称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
第一章_经络概述

(二)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1.临床:内脏病在体表相应部位可现病理现象(压痛、 结节、皮疹、皮色变化……) 例胃痛:足三里至丰隆穴下2寸,汗毛竖起(头 针研究) 肝炎:肝俞穴处有压痛 心绞痛:沿左上肢内侧放射至小指 2.文献 《十一脉》、《灵》、《甲》、《大成》均在每一条 经脉循行路线之后记述有关病症,是经络内外联系的典 型反应之一。 说明内病反应于体表,途径即经络
2.流注:
(1)起于肺经,止于肝经,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2)阴阳表里经脉相传。 (3)手足同名阳经相传。 (4)阴阳经脉均按阴阳气衰减相传。 (5)与督任相通构成十四经循环流注。
• 十二(四)经流注图
①手太阴· 肺 任 ( ) 督 ( ) ④足太阴· 脾 ⑤手少阴· 心 ⑧足少阴· 肾 ⑨手厥阴· 心包 ⑿足厥阴· 肝
治法:正面阐述辨证论治的法则
规律:明确指出一般医生在辨证治疗上,易犯的错误, 提示禁例。 《经络学》是针灸医学的专业基础课,是中医理论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与气血津液学说,脏象学说 等在共同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自成体系,各 具特点,同时彼此相互补充印证,成为中医学阐述正 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学说。
经:纵丝,织物的纵线,犹主干。 络:网络,纵横交错,犹分支。 经脉:主干、纵行、深层,少有计数,运行气血的主要 通路,经络系统的主体。 络脉:分支,横行,浅表,多难以计数,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为诸经渗灌气血,形成整体循环,分属于经脉
一脉相承,彼此衔接→整体循环
2.经脉与络脉的区分
水 渠 主 干 道 : 经 脉
(2)头和躯干部:
手三阴 手太阴—上胸外侧(第三侧线上端) 手厥阴—乳房 手少阴—腋下 足太阴—胸腹第三侧线 足厥阴—阴部,胁部 足少阴—胸腹第一侧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金属针刺 入肌肤之中, 针刺时须用补 泻手法,施术 时有酸、麻、 重、胀等反应。
整理课件
4
灸 Moxibustion
以艾灸于皮 肤之上,有 火灼的温热 感。
整理课件
5
针灸学
The Science of Acupunctureand Moxibustion
以中医理论为 指导,运用针灸 疗法防治疾病的 一门临床学科。 它是中医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
整理课件
6
针灸疗法
• 在人体一定腧穴上
动用针刺或艾灸,给予 刺激,使之产生轻重不 同的反应,并运用各种 手法,以调整人体阴阳 气血偏盛偏衰,从而达 到祛除疾病,恢复健康 的一种疗法。
整理课件
7
针灸疗法的特点
• 1 应用范围广 • 2 比较安全 • 3 针具简单 • 4 应用便利
整理课件
8
针灸的起源
• 第3-19世纪 针灸学术继续发展
• 晚清、民国时期 针灸的衰落
• 新中国的针灸复兴
整理课件
12
世界范围的针灸热
• 针灸早在六世纪已传 人日本、朝鲜等亚洲 国家,17世纪传入欧 洲
• 国际针灸培训班 •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整理课件
13
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
• 1 针灸治疗 • 2 针灸保健 • 3 针灸麻醉 • 4 经络腧穴诊断
整理课件
10
历代有关针灸的主要著作
《针灸甲乙经》 ——晋代.皇甫谧
——世界上最早的针灸专著
《铜人腧穴针灸》——宋代王维一
—— 铸针灸铜人两具,为我国最早
的针灸点穴教科书和教具模型
《针灸大成》——明代杨继洲
整理课件
11
针灸学的发展
• 《内经》时代 奠定了以经络、腧穴为核心的针灸理论基础
• 《针灸甲乙经》时代 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的针灸学。
• 针:
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砭 石”。
《说文解字》
“砭,以石刺病也。”
• 灸:
灸的应用在火的 发现和使用以后。
整理课件
9
历代有关针灸的主要著作
《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 是迄今有关经络和灸法的最早著作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
《灵枢》——《针经》——最早系统阐述 经络、腧穴等针灸理论基础
整理课件
14• •ຫໍສະໝຸດ • • • • • •针灸学的主要内容
时针针实临刺腧经 间刺灸验床灸穴络 针麻文针治学学学 灸醉献灸疗 学学学学学
整理课件
15
针灸学的学习方法
• 重视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同其他学科的结合
• 熟练的针灸技术
(抓重点、多问、多模、多练、多实践)
整理课件
16
整理课件
17
针灸学概论
整理课件
1
目的和要求:
• 1、了解针灸学的起源与发展。 • 2、掌握针灸学及针灸疗法的基本概念。 • 3、掌握针灸疗法的基本特点,大致熟
悉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
• 4、熟悉针灸学的内容及学习方法。
整理课件
2
基本概念
•针 •灸 • 针灸学 • 针灸疗法
整理课件
3
针 Acupun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