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考点复习(一)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

部编⼈教版语⽂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含答案)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学常识本⽂出⾃《孟⼦?告⼦上》,作者孟⼦,战国时期鲁国⼈,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物。
此书与《⼤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 我们还学过他的《⽣于忧患,死于安乐》。
⼆、词语积累1. 通假字。
①乡为⾝死⽽不受(乡:通“向”,从前)②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得:通“德”,思惠,这⾥是“感激”之意)④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辩:通“辨”,辨别)2. ⼀词多义(1)于①所欲有甚于⽣者(介词,⽐)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①蹴尔⽽与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②由是则⽣⽽有不⽤也(连词,表⽰转折关系,却,可是)为①乡为⾝死⽽不受(介词,为了)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采⽤)3. 词类活⽤患①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作名词,祸患,灾难)4. 古今异义①⼀⾖羹古义:古代盛⾷物的⼀种容器今义:⾖⼦②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古义:⼀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增加三、重点词语解释1. 鱼我所欲也2. ⼆者不可得兼(兼:同时)3. 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4. 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5. ⾏道之⼈弗受(弗:不)6. 乞⼈不屑也(不屑:因轻视⽽不可接受)8. 妻妾之奉(奉:侍奉)9. 如使⼈之所欲莫甚于⽣(如使:假如,假使)10. 贤者能勿丧⽿(丧:丢掉)11. 蹴尔⽽与之(蹴:⽤脚踢)12. 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13.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放弃)14. 此之谓失其本⼼(本⼼:本来的思想,天性)15. ⼀箪⾷(箪:古代盛饭⽤的圆⽵器)16. ⼀⾖羹(⾖:古代盛饭或其他⾷品的器⽫)17. 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18. 舍⽣⽽取义者也(义:正义)19. 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万钟:形容位⾼厚禄)20.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四、理解性默写1. 本⽂的中⼼论点是⽣,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者不可得兼,舍⽣⽽取义者也。
文言文考点梳理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01 文言文考点梳理一、词语(一)通假字通假,指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别字。
我们在理解时,一定得找出其本字。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按“说”的一般用法,在这里讲不通,原来本字应是“悦”,“高兴”的意思。
通假字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我们可逐课进行整理,先摘出原句,之后找出通假字,再写出本字,以便归纳记忆。
(二)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古今异义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大大小小的一切河流。
(2)词义缩小。
如“亲戚”,古代还包括内亲,即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嫂等,现在多指旁系亲属。
(3)词义转移。
如“媵人持汤沃灌”的“汤”,古代指热水、开水,现在多指菜汤。
(4)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指品行恶劣。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的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如“地方”指土地方圆,“感激”指感动振奋,“可以”相当于“可以之”,翻译为“可凭借这个条件”。
(三)一词多义一般说来,一个文言实词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如“道”在不同语境中可解释为:1.“道路”(不得志,独行其道)、“道理”(以咨诹善道)、“方法”(策之不以其道)、“学说”(益慕圣贤之道)、“说”(不足为外人道也)等;“故”在不同语境中可解释为:“所以、因此”(故不为苟得也)、“原因、缘故”(公问其故)、“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温故知新)。
掌握一词多义,一靠学习课文时及时理解,二靠准确识记。
人教新课标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新课标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多阅读和积累,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
在此为您提供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希望给您学习带来帮助,使您学习更上一层楼!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郢yǐng敝舆yú 犀兕_ī sì 鼋鼍yuán tuó
鲋fù鱼文梓zǐ ?pián 守圉yù
18《孟子》两章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畎quǎn亩傅说yuè 胶鬲gé 拂bì士
2.解释下面加点词。
(1)委而去之委:放弃。
去:离开。
(2)寡助之至至:极点。
19鱼我所欲也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苟gǒu得 -箪dān食一豆羹gēng 蹴cù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故不为苟得也苟:苟且。
(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20《庄子》故事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uā chú 醴lǐ泉鸱chī
濠háo梁tiáo鱼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惠子相梁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
这里作动词,做宰相的
意思。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都,京城。
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的很及时吧,提高学习成绩离不开知识点和练习的结合,因此大家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一定要注重从平时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_
【人教新课标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集锦_】。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九年级语文下册主要学习文言文,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同时,学习文言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些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知识点一:字词解释在阅读文言文过程中,字词的解释是非常重要的。
文言文中的字词有时会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的词义,对于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内涵非常关键。
因此,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一定要着重掌握字词的解释。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各种辞典、阅读相关注释以及请教老师等方式来巩固字词的解释。
知识点二:句式结构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多样,应用广泛。
经常出现的一些句式结构如:“以……之道”、“将……之方”、“虽……亦……”等。
这些句式结构在文言文中起到了连接词和承接关系的作用,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突破口。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成分,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义。
同时,掌握文言文句式结构也有助于我们运用文言文写作。
知识点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经常出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反问等。
修辞手法在文言文中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文化素养和表达技巧。
通过学习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寓意和情感表达。
同时,学生也可以借鉴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知识点四:文化背景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留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了解文言文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对于理解文言文的真实含义和情感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背景资料,包括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领悟。
知识点五:古代文化文言文中涉及许多古代文化的内容,如古代儒家学说、历史典故等。
古代文化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如儒家经典、古代历史等,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传统。
九年级语文下册的文言文学习是学生继续学习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之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正面认证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 “生于忧患”
道理论证:造就人才的外部(客观)因素——艰难困苦的磨炼 艰难困苦的磨炼 道理论证:造就人才的外部(客观)因素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对比 发于声,而后喻。 色,发于声,而后喻。 论证 道理论证:造就人才的内部(主观)因素——艰苦的思想斗争 道理论证:造就人才的内部(主观)因素 艰苦的思想斗争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由论述个人成才条件转入论述国家兴亡的条件 论述国家兴亡的条件。 由论述个人成才条件转入论述国家兴亡的条件。 反面认证 中心论点) 然后知生于忧患,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中心论点) ” 死于安乐” “死于安乐
2.墨子如何说服公输盘的? 2.墨子如何说服公输盘的? 墨子如何说服公输盘的
首先,墨子先以假意求助设下圈套, 首先,墨子先以假意求助设下圈套, 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 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 然后,墨子又连用五个“不可谓” 然后,墨子又连用五个“不可谓”, 从各个角度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是不义的, 从各个角度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是不义的, 使其理屈词穷,无从辩驳。 使其理屈词穷,无从辩驳。 最后用一句“义不杀少而杀众” 最后用一句“义不杀少而杀众”揭示 出公输盘所标榜的“ 的欺骗性。 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1.墨子是如何止楚攻宋的? 1.墨子是如何止楚攻宋的? 墨子是如何止楚攻宋的
九下文言文复习 中考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九下文言文复习中考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称。
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和“民贵君轻”的主张。
孟子还主张“性善”论。
2、《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七篇。
是儒家经典之一,“四书”之一。
《孟子》在先秦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二、背诵课文(略)1、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外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战略已呈“失道者寡助”之势,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正呈“得道者多助”之势。
三、句读停顿(略)1、入 / 则无法家拂士,出 / 则无敌国外患2、环而攻之 / 而不胜3、是 / 天时不如地利也4、必先苦 / 其心志5、人恒过 / 然后能改6、困于心衡于虑 /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 而后喻四、字词解释1、通假字①“畔”通“叛”,背叛 (亲戚畔之)②“曾”通“增”,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③“衡”通“横”,梗塞,不顺(困于心,衡于虑)④“拂”通“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2、一词多义①之:三里之城 / 七里之郭 / 封疆之界 / 山溪之险 / 兵革之利 / 畎亩之中 / 版筑之间 /鱼盐之中(助词,的)环而攻之而不胜 / 委而去之(代词,代它,城)亲戚畔之 / 天下顺之(代词,代他,“失道”者、“寡助之至”的人)寡助之至 / 多助之至(动词,到)天下之所顺 / 亲戚之所畔(主谓之间,不译)②而:委而去之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承接)夫环而攻之(表承接,一说修饰)攻之而不胜 / 然而不胜者(表转折)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表并列)③于: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一说在)困于心衡于虑 / 征于色发于声(在)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由于,因为)④有:必有得天时者矣(是,一说不译)故君子有不战(要么)⑤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家)3、古今异义1、池非不深也:护城河(古);水池,池塘(今)。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内容梳理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内容梳理(一)篇目第五单元17.公输 18.《孟子》两章19.鱼我所欲也 20.《庄子》故事两则教材精梳理1.重点字音楩.( ) 鹓.( ) 郢.( ) 蹴.( ) 鸱.( )醴.泉( ) 敝舆.( ) 犀兕..( ) 鲋.鱼( )..( ) 鼋鼍文梓.( ) 守圉.( )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拂.士( ) 苟.得( ) —箪.食( ) 一豆羹.( ) 濠.梁( ) 鯈.鱼( )提示pián yuān yǐng cù chī lǐ yú xī sì yuán tuï fù zǐ yù quǎn yuâ gãbì gǒu dān gēng háo tiáo2.重点词义(1)起.于鲁(2)请说.之(3)胡.不已.乎(4)以牒.为械(5)吾知所以..距子矣(6)不可谓知类..(7)请.献十金(8)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0)天下顺.之(11)人恒.过然后能改(12)困于心衡.于虑(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4)故不为苟.得也(15)故患.有所不辟也(1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17)蹴尔而与.之(18)妻妾之奉.(19)此之谓失其本心..(20)惠子相.梁(2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22)非梧桐不止. (23)安.知鱼之乐 (24)是.鱼之乐也 (25)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提示(1)起:出发,动身。
(2)说:解释。
(3)胡:为什么。
已:停止。
(4)牒:木片。
(5)所以:用来……方法。
(6)知类:明白事理。
(7)请:请允许我。
(8)寇:入侵。
(9)域:界限,这里的意思是限制。
(10)顺:归顺,服从。
(11)恒:常。
(12)衡:通“横”,梗塞,不顺。
(13)喻:了解。
(14)苟:苟且。
(15)患:祸患,灾难。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17、《公输》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墨子》现在通常指出就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录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现存篇。
墨子,名,是春秋战国之际学派创始人,主张“”“”等,文字通俗朴实,明快流畅;论述中善于取譬,由远而近,逻辑性强,对后世辩论文的发展,存有积极主动影响。
二、重点词句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公输盘()至于郢()公输盘不说()文梓()犀兕().....见到()我于王敝舆()禽滑()厘短()木守圉().....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始于鲁:愿意借子杀死之:知类:叩头:......胡:已:见:寇:公输盘不说:.子墨子九距之:子墨子死守圉有余:公输盘诎:...3、翻译下列句子③胡不已乎?④胡不见踪影我于王?⑤此为何若人?⑥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⑦九设攻城之机变:⑧虽杀臣,不能绝也:三、课文重点1、墨子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2、墨子劝说楚国攻取宋国可分成哪三个步骤,试用直观的语言予以归纳。
3、墨子止楚攻宋与否单靠坚硬精妙的言辞?4、评价墨子:18、《孟子》两章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是家经典之一。
孟子,名,字,邹人,时期思想家、政治家。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人以“”并说,他也被称呼为“”。
政治上主张“法先王”,明确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其文气势丰沛,感情洋溢着,逻辑严格,对后世影响非常大。
1①夫子何命焉为?②宋何罪之有?恳请至少写下三句孟子的名言:二、重点词句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米粟()畎()亩傅说()胶鬲()拂()乱拂()士......2、表述以下加点词的含义人和:三里之城:郭:池:兵革:.......委而回去之:委:回去:域民:亲戚:古义:.....今义:畔之:多助之至:舜发于:傅说举于:....大任:磁能: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锇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拂:乱:动心忍性:..........曾益:恒过:衡于虑:衡:而后并作:exile色:..........发于声:而后喻:喻:入:......出来:法家拂士:拂:敌国:3、翻译句子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④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⑤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⑦人恒过,然后能够改为,关在心,衡于虑,而后并作,exile色,厚腻声,而后喻:⑨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重点句口诀: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点是:,②域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后句“以”解释为“因为” ; B 项前句“之”解释为“这件事” ,后句“之”解释为 “到”“往”; C 项前句“于”解释为“在” ,后甸“于”解释为“对” 。
知识小结
1.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 ,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 ,抵御)
公输盘诎(“诎”通“屈” ,折服)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通“御” 抵挡)
通‘‘欤”,语气词 (5)“乡?通“向” ,从前
2.
获得、得到 得
能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做 为
为了
通“欤”,语气词 与
给予
3.C( A .“过”,名词活用作动词, 犯过错。 B“. 得” 通“德”,名词用作动词, 感激…… 恩德。 D .“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心动)
予墨子起,再拜,日: “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
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l.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l)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
解释: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
解释: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
解释: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艾,亦我所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
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
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 ,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 ,从前)
2.一词多义
为: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
(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做,制造)
(3)必为有窃疾矣(是)
(4)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当作) (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
(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了)
马明风整理
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 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日:“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日:“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
子墨子日: “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日:“诺。”
1.对下列语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阻塞)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 ,辅弼,辅佐)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 ,躲避)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 ,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 ,感激).
)
A.愿槽子杀之
愿:希望
B.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 ,高兴
C.吾义固不杀人
固:坚决
D .然胡不已乎
已: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将以.攻宋
扶苏以.数谏故
B.子墨子闻之.
辍耕之.垄上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 .桓、灵也
D .知而.不争
马明风整理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
通
解释:
(5)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
解释:
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字一 _— _
一箪食,一豆羹, 得 之则生,费得则死(
)
得
?
二者不可 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
使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 为也( )
为
?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得我与(
)
?
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 )
与
?
呼尔而 与 之( )
?
马明风整理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 .人恒过,然后能改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舍生而取义者也。
D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参考答案】
1. (1)“辟”通“避” ,躲避 (2)“辩”通“辨” ,辨别 (3)“得”通“德” ,感激 (4)“与”
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 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 恶有甚于死
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入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 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官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技巧密钥 两个小题考查对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把握。对此类题目的解答技巧是:字不离句,即根
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它的含义。 对于常见的重点的实词, 复习时应认真理解它们的课文的
具体语句中的用法,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交做专项整理归类。 第 1 题答案为 C,固:应解释为“本来” 。
第 2 题的答案为 D ,D 项都是表转折, 、解释为 “但”“却”;A 项前句 “以” 解释为 “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