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第七章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仪器第七章临床尿液检测仪器习题

临床检验仪器第七章临床尿液检测仪器习题

第七章临床尿液检测仪器一、名词解释1.尿干化学分析试剂带:它以滤纸为载体,将各种试剂成分浸渍后干燥,作为试剂层,再在其表面覆盖一层纤维素膜作为反射层。

一般把这样一条上面附有试剂块的塑料条叫做试剂带。

3.尿11项分析仪:可以检测包括尿蛋白、尿葡萄糖、尿pH、尿酮体、尿胆红质、尿胆原、尿潜血、亚硝酸盐、尿白细胞、尿比重、维生素C的尿液分析仪。

4.尿液分析仪光学系统:包括光源、单色处理、光电转换三部分。

光线照射到反应区表面产生反射光,反射光的强度与各个项目的反应颜色成正比。

不同强度的反射光再经光电转换器件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5.尿液分析仪的调校:保证检验质量,新仪器安装后,或每次大维修之后,必须对仪器技术性能进行测试、评价,这一过程称为尿液分析仪的调校。

6.影像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经过多年的发展,根据检测技术和影像的拍摄方式,影像型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可分为流动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和静止式有形成分分析仪。

7.流式细胞术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是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的原理进行分析的仪器。

8.尿有形成分的识别分析:仪器通过对前向散射光波形(散射光强度和散射光脉冲宽度)前向荧光波形(荧光波长和荧光脉冲宽度)和电阻抗值的大小综合分析,得出细胞的形态、细胞横截面积、染色片段的长度、细胞容积等信息并绘出直方图和散射图。

仪器通过分析每个细胞信号波形的特性来对其进行分类。

9.前向散射光脉冲宽度:反映细胞的长度。

二、选择题【A型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尿蛋白定性干化学检测法只适用于检测(A)A.白蛋白B.球蛋白C.糖蛋白D.黏蛋白E.核蛋白2.用尿液分析仪检测门诊患者尿液时,常采用下列哪种尿标本(B)A.晨尿B.随机尿C.清洁剂尿D.3小时尿E.24小时尿3.尿液分析仪检测后质量控制主要指(B)A.严格规范的实验操作B.对报告的审核、签发C.正确的尿标本收集D.有效的标本标记E.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4.有关尿液分析仪质控的表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E)A.质控物成分应稳定B.选择质控物时,最好使用多项符合控制品C.在一天内最好使用统一份质控物D.使用不同批号的试剂带前均需做质控E.使用不同批号的试剂带前不需做质控5.同普通光学显微镜方法相比,下列哪项不是影像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优势(C)A.速度快捷B.精确度高C.有散点图报告D.分析标准定量度E.视野清晰6.流式细胞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定量参数不包括(A)A.精子B.红细胞C.白细胞D.上皮细胞E.细菌7.流式细胞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标记参数不包括(C)A.病理管型B.小圆上皮细胞C.红细胞D.结晶E.类酵母细胞8.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A.黄疸尿对结果有影响B.混浊尿对结果无影响C.对白蛋白敏感D.尿液酸碱度影响检测结果E.多种药物可以影响结果9.下面关于尿液分析仪的叙述中,错误的是(E)A.此类仪器采用球面分析仪接受双波长反射光B.尿试剂带简单、快速、用尿量少C.尿蛋白测定采用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D.细胞检查不可替代镜检E.尿葡萄糖检查的特异性不如班氏定性法10.下述中不符合尿干化学试剂带反应原理的是(A)A.粒细胞中的酯酶作用于重氮盐而产生颜色反应B.细菌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C.PH值及其对尿中白蛋白特别敏感D.尿中葡萄糖用特异性酶法测定E.尿红细胞检测一般应用隐血试验原11.下述中不符合尿液分析仪10项检测试剂带内容的是(E)A.白细胞酯酶B.亚硝酸盐C.PHD.比重E.球蛋白12.尿干化学试剂带测定隐血试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试剂带只对完整的红细胞起反应B.试剂带对尿中游离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都呈阳性反应C.镜检尿中红细胞数与试剂带阳性关系相关但并不一致D.维生素C对本试验有抑制作用E.菌尿可使测量结果呈假阳性13.尿干化学试剂带测定尿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A.试剂带法比班式法特异性高B.维生素C可产生假阴性反应C.试剂带法比班式法灵敏度高D.测定结果根尿液与试剂模块反映是时间无关E.过氧化物可产生假阳性结果14.尿干化学试剂带测定比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A.干化学尿比重测定,PH变化范围为6.2~7.0B.最适合测定比重范围在1.000~1.004的新生儿尿液C.尿液中蛋白质浓度增加将使比重增加D.尿素含量大于10g/L,比重结果降低E.尿比重检测时尿液分析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1.尿干化学试剂带测定尿酮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本法对酮体各组分的灵敏度相同B.测定时应使用新鲜尿液C.试剂带受潮,可使尿酮体检测出现假阳性结果D.尿中苯丙酮可出现假阳性结果E.干化学尿酮检测采用硝基铁氰化钠法2.下述中哪项不属于尿干化学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内容(E)A.正确的尿标本收集方法B.有效的尿标本标记C.适宜的防腐剂D.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E.检测报告的审核、签发3.世界上第一台尿液分析仪出现在(D)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70年代E.20世纪80年代4.尿液分析仪试剂带的结构是(C)A.2层,最上层是塑料层B.3层,最上层是吸水层C.4层,最上层是尼龙层D.5层,最上层是绒制层E.4层,最上层是吸水层5.尿液分析仪试剂带空白快的作用是(A)A.消除不同尿液标本颜色的差异B.消除试剂颜色的差异C.消除不同光吸收差异D.增强对尿标本的吸收E.减少对尿标本的吸收6.尿液分析仪原理一般采用(B)A.三波长分析法B.双波长分析法C.单波长分析法D.原子吸收分析法E.气相色谱法7.尿液分析仪的结构主要由(C)A.4部分构成B.5部分构成C.3部分构成D.6部分构成E.2部分构成8.关于尿液分析仪的安装,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E)A.应安装在清洁通风的地方B.应安装在稳定的水平实验台上C.应安装在足够空间便于并与操作的地方D.仪器接地良好E.应安装在恒温、恒湿的地方9.关于尿液分析仪使用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E)A.保持仪器清洁B.使用干净的取样杯C.使用新鲜的混合尿D.试剂带浸入尿样时间为2秒E.试剂带浸入尿样时间为20秒10.尿液分析仪的维护与保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E)A.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B.仪器要有专人负责C.每天测试前应对仪器全面检查D.开瓶未使用的尿试剂带,应立即收入瓶内盖好瓶盖E.仪器可在阳光长时间照射下工作11.流式细胞术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A)A.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B.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原子发射C.应用流式细胞术和气相色谱D.应用流式细胞术和液相色谱E.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原子吸收12.U F-100型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使用的荧光染料是(B)A.铬黑T和靛蓝B.菲啶和羧花氰C.铬黑T和菲啶D.羧花氰和铬黑TE.菲啶和铬黑T13.S edtron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使用的放大倍数为(C)A.100倍和300倍B.200倍和400倍C.100倍和400倍D.200倍和300倍E.150倍和300倍【X型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超声无损检测 第7章 板材管材超声检测

超声无损检测 第7章 板材管材超声检测
白点:
波形密集尖锐活跃,底波明显降低,次数减少,重复性差,移动探 头回波此起彼伏。
质量分级
中部区域质量分级
边缘及剖口区域质量分级
钢板横波斜探头检测(非分层类缺陷)
1.探头:频率2Mhz~5Mhz、折射角β=45(K1)、晶片尺寸13mm~25mm。 2.试块: 1)与被检钢板厚度差不超过10%, 人工反射体为60°V形槽, 槽深 为板厚的3%(最大为3mm),槽 的长度不小于25mm。
2)当板厚小于等于50mm时, 只需在检测面加工一个V形槽; 当板厚大于50mm时,则需要 在检测面、底面各加工一个 V形槽。
3.距离—波幅曲线的确定(47013
4.扫查方式 5.验收标准
7.3 复合板超声检测
7.3.1 复合板中常见缺陷
复合板一般是用扎制、粘接、爆炸、和堆焊等方法,将碳钢或者低合 金钢等基材(母材)与不锈钢、钛、铝、铜等复合层粘合,以提高钢板的 耐腐蚀性。制造中常见的缺陷就是脱层,即复合层与母材结合不良。
缺陷的定量: 测定缺陷面积,NB/T47013.3
缺陷尺寸评定示例
缺陷尺寸的评定及质量分级
3.缺陷性质的估计
分层:
缺陷回波规律性较强,大多位于板厚中间位置,波形陡直,底波明 显下降或消失。
折叠:
当折叠在检测面附近时,底波明显下降,次数减少,甚至消失,始 波加宽;当折叠位于底面且较薄时,很容易与底波混淆,底波会前移, 若扫查速度较快有漏检的可能。
灵敏度低的情况,需采取改善措施。 * 将探头有机玻璃斜楔修磨成与被检管材曲率相近的曲面。 * 使用接触式聚焦探头。
(1)试块的制备和要求:
试块应采用与被检钢管 相同规格、材质、热处理工 艺的钢管制做,人工缺陷为 纵向的矩形槽或60°的V形槽 ,对比槽尺寸按NB/T47013 标准表18。

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第七章-ISONIC相控阵操作说明

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第七章-ISONIC相控阵操作说明

ISONIC相控阵设备操作指南焊缝高级检测软件功能一、进入检测界面1、根据所使用的仪器进入相控阵检测模式,在相控阵界面下点击,见图1所示。

图12、点击进入选项模式,见图2所示。

图23、点击进入焊缝检测模式。

见图3所示。

图34、相控阵探头选择根据检测选用的相控阵探头选择相应的探头型号,如图4所示,图4右上角所显示的即为探头楔块及探头的参数。

如果在“选择探头”的下拉选项中无检测所用的探头型号,则点击手动输入探头及楔块的参数进行保存。

然后点击。

图45、点击进入相控阵扇形扫描参数设置界面,如图5所示。

图5二、检测参数设置:1、基础参数设置:●增益:根据检测对象所需的检测灵敏度进行设置。

●声程:根据检测对象设置声程范围。

●声速:设置为横波声速(例如:钢中横波声速为3230m/s)。

●显示延迟:就是常说的“零偏”设置。

点击(如图6所示),通过点击左键或右键,将“表面补偿”设置为激活状态(如图7、图8所示),点击,仪器将自动校准“零偏”。

自动校准后的显示延迟将会自动修正为探头延迟,如图6所示。

注:此处“表面补偿”为调节检测参数时所选用的入射角度(“激发设置”中所选取的调节检测参数的入射角度)在探头楔块中传播的延时,及探头延时,仪器自动校准“表面补偿”,即零偏后,显示延迟与“测量参数”中的探头延迟相同。

“测量参数”中的探头延迟,当选定入射角度后,仪器自动计算生成,所以是不可修改的,调节的左键右键为灰色图标。

如图9、图10所示。

本次示例选择的入射角度为55°,探头延时为13.45us。

图6图7图8图9图10●抑制:设置为0%2、激发参数设置:●增益:根据检测对象所需的检测灵敏度进行设置。

●激发模式:设置为单晶。

●脉冲宽度:主要用于优化脉冲回波信号。

初始设置为探头频率周期的一半,将探头置于放置在被检工件或标准试块上,根据脉冲回波的信号质量,点击左键或右键进行微调。

如图11所示。

注:调节依据准则为:脉冲回波信号脉宽最窄且相对回波高度最高。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第七章超声波传感器特点和应用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第七章超声波传感器特点和应用

聚焦探头原理及外形
水浸聚焦探头
超声波探头中的压电陶瓷芯片
将数百伏的超声电脉冲加到压电晶片上,利用 逆压电效应,使晶片发射出持续时间很短的超声振 动波。当超声波经被测物反射回到压电晶片时,利 用压电效应,将机械振动波转换成同频率的交变电 荷和电压。
超声波探头不能直接在被测物表面摩擦, 必须在探头和被测物表面之间加入耦合剂
气泡
清洗物
波浪
超声换能器
第一节 超声波物理基础
频率高于20kHz的机械振动波称为超 声波。它的指向性很好,能量集中,因此 穿透本领大,能穿透几米厚的钢板,而能 量损失不大。在遇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 (例如钢板与空气的交界面)时,能产生 明显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超声波的频率越 高,其声场指向性就愈好。
超声波的波型分类
常用频率范围:0.5~10MHz, 常见晶片直径:5~30mm
接触式直探头 (纵波垂直入射 到被检介质)
保护膜
外壳用金属制 作,保护膜用硬度 很高的耐磨材料制 作,防止压电晶片 磨损。
接插件
接触式 直探头原理
超声脉冲电压
输入端
接地端
保护膜 被测物上表面
接触式斜探头(横波、瑞利波或兰姆波探头)
接插件 底部耐磨材料
空气超声探头
1—外壳 5—引脚
a) 超声发射器 b)超声接收器 2—金属丝网罩 3—锥形共振盘 4—压电晶片 6—阻抗匹配器 7—超声波束
空气超声探头(续)
空气超声探头外形
空气超声探头外形(续)
空气传导超声波电脉冲发生器
第三节 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
当超声发射器与接收器分别置于被测物两 侧时,这种类型称为透射型。透射型可用于遥 控器、防盗报警器、接近开关等。超声发射器 与接收器置于同侧的属于反射型,反射型可用 于接近开关、测距、测液位或物位、金属探伤 以及测厚等。

自动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自动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自动检测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使用自动检测设备的部门和个人。

第三条自动检测设备的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经济、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自动检测设备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落实。

第二章设备分类与标识第五条自动检测设备按其功能和用途分为以下类别:(一)通用检测设备:如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振动试验机等;(二)专用检测设备:如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环境检测设备、安全检测设备等;(三)计量器具:如天平、卡尺、量具等。

第六条自动检测设备应进行标识,标识内容包括:(一)设备名称、型号、规格;(二)制造商、生产日期;(三)设备编号、使用部门、责任人;(四)校准日期、校准有效期。

第三章设备采购与验收第七条自动检测设备的采购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采购程序,确保设备质量。

第八条设备采购前,应进行市场调研,选择符合公司需求的设备,并编制采购计划。

第九条设备采购后,应由相关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内容包括:(一)设备外观、性能、功能是否符合要求;(二)设备配件、说明书、合格证等资料是否齐全;(三)设备安装、调试是否符合规范。

第四章设备使用与维护第十条自动检测设备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二)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设备参数;(三)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

第十一条自动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应按照设备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维护保养内容包括:(一)清洁设备表面,保持设备整洁;(二)检查设备各部件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件;(三)检查设备润滑系统,及时添加润滑油;(四)检查设备电源、气源等,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第五章设备校准与计量第十二条自动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校准周期根据设备说明书和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试卷第七章检测卷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试卷第七章检测卷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试卷第七章检测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人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的原因包括()A.资源有限B.生物圈有一定的承受力C.生活水平逐渐下降D.A和B2.下列当今世界的几大问题中,与我国人口过度增长有关的问题是()①粮食问题②环境问题③能源问题④资源问题⑤教育、医疗、就业问题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3.关于计划生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B.少生就是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C.晚婚、晚育对国家和个人都有利D.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4.下列哪项是由于大气污染引起的()A.水俣病B.酸雨C.生物入侵D.禽流感5.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酸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腐蚀建筑物B.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C.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威胁人们的健康D.酸雨是工厂排放的烟雾造成的,与机动车辆排放尾气无关6.分析该漫画的寓意,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最终威胁人类自身B.污水净化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水生生物C.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唯一原因是大量排放污水D.目前,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唯一的家园,人类应该保护它7.人类的活动往往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生物圈造成不利影响。

下列能对生物圈产生有利影响的是()A.“三北”防护林工程B.乱占林地C.滥伐树木D.过度放牧8.今年我省出现的“毒大米”事件,是由于水稻被工业废水中的镉污染所造成的,你认为这种污染属于()A.重金属污染B.大气污染C.噪声污染D.光污染9.保护和改善环境最切实可行的个人行为是()A.退耕还林还草B.积极参与制定环境保护法的活动C.用自行车代替汽车作为个人的交通工具D.发展垃圾处理新技术10.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以下行为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B.绿色出行,低碳生活C.少用一次性筷子D.大量砍伐森林,促进经济发展11.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A.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B.把回收来的污染物倾倒到江河中C.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D.以上做法都不正确12.进入20世纪后,每年都有野生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发,野生动物出现生存危机B.传染病蔓延,野生动物死亡率增加C.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D.天敌逐渐增多,野生动物竞争加剧13.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章节:第一章自动检测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理解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1. 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和作用2. 自动检测技术的分类3. 常见自动检测技术及其原理4.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自动检测实例,如自动门、自动感应灯等,引发学生对自动检测技术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3. 示范:通过示例演示常见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 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体验自动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效果。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学生能理解常见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学生能认识到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教案章节:第二章传感器技术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3. 理解传感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2. 传感器的分类3.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4. 传感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传感器实例,如温度计、光敏电阻等,引发学生对传感器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3. 示范:通过示例演示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4. 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体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效果。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学生能理解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教案章节:第三章信号处理与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信号处理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选择题答案)(1)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选择题答案)(1)

考试安排:星期天1点30到3点30在3-101考运动控制;4点到6点在3-101考工厂供电;7点到9点在4-101考微机。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梁森选择题答案1.单项选择题1)某压力仪表厂生产的压力表满度相对误差均控制在0.4%~0.6%,该压力表的精度等级应定为__C__级,另一家仪器厂需要购买压力表,希望压力表的满度相对误差小于0.9%,应购买__B__级的压力表。

A. 0 .2 B. 0 .5 C. 1 .0 D. 1.52)某采购员分别在三家商店购买100kg大米、10kg苹果、1kg巧克力,发现均缺少约0.5kg,但该采购员对卖巧克力的商店意见最大,在这个例子中,产生此心理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B__。

A.绝对误差B.示值相对误差C.满度相对误差D.精度等级3)在选购线性仪表时,必须在同一系列的仪表中选择适当的量程。

这时必须考虑到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欲测量的__C__左右为宜。

A.3倍 B.10倍 C.1.5倍 D.0.75倍4)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频率上限仅为5kHz)测量频率高达500kHz、10V左右的高频电压,发现示值还不到2V,该误差属于__D__。

用该表直流电压档测量5号干电池电压,发现每次示值均为1.8V,该误差属于 A 。

A.系统误差B.粗大误差C.随机误差D.动态误差5)重要场合使用的元器件或仪表,购入后需进行高、低温循环老化试验,其目的是为了__D__。

A.提高精度B.加速其衰老C.测试其各项性能指标D.提高可靠性2.各举出两个非电量电测的例子来说明1)静态测量; 2)动态测量;3)直接测量; 4)间接测量;5)接触式测量; 6)非接触式测量;7)在线测量; 8)离线测量。

3.有一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0~200℃,精度为0.5级,试求:1)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__A__。

A. 1℃B. 0.5℃C. 10℃D. 200℃2)当示值为2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__B__,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__C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波在钢材中的传播 纵波
纵波质点的运动方向
横波 表面波在钢材表面的传播
1-超声波发生器 2-钢材
纵波是指在介质中传播时,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 振动方向一致。
横波也称“凹凸 波”,是介质粒子振动 方向和波行进方向垂直 的一种波。也称S波,若 此波沿着x轴移动,则振 动方向为与x轴垂直的方 向上。
固体的质点在固体表面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椭圆 形轨迹的振动,使振动波只沿着固体的表面向前传 播即为表面波。
d
d
pi

2
Z 2 Z1
Z1——介质1的声阻抗;Z2——介质2的声阻抗
1 )当介质 1 与介质 2 的声阻抗相等或十分接近时, γ=0, d=1。即不产生反射波,可以视为全透射。 2)当超声波从声阻抗(Z1)低的介质射向声阻抗(Z2) 高的介质时,反射声压 pr 与入射声压 pi 相位相同, 但透射声压pd却大于入射声压p i (能量仍然守恒) 。 3)当超声波从声阻抗(Z1)大的介质射向声阻抗(Z2) 小的介质时,反射声压 pr 与入射声压 pi 相位相反, 且透射声压pd小于入射声压pi。
常用频率范围:0.5~10MHz, 常见晶片直径:5~30mm
接触式直探头( 纵波垂直入射到 被检介质)
保护膜
外壳用金属制 作,保护膜用硬度 很高的耐磨材料制 作,防止压电晶片 磨损。
接插件
超声脉冲电压输入端
接地端
保护膜 被测物上表面
耦合剂
将两个单晶探头组合装配 在同一壳体内,其中一片发射 超声波,另一片接收超声波。 两晶片之间用一片吸声性能强 、绝缘性能好的薄片加以隔离 。双晶探头的结构虽然复杂些 ,但检测精度比单晶直探头高 ,且超声信号的反射和接收的 控制电路较单晶直探头简单。 发射晶片 接收晶片
F1
F2
首先由F1顺流发射出第一个超声脉冲,它通过管
壁、流体及另一侧管壁,被F2接收,F2的输出电压经
放大后,再次触发F1的驱动电路,使F1发射第二个声 脉冲,以此类推。在第一个时间段t1里,F1的脉冲重复
机械手定位
纸卷直径检测
平整度测量
超长距离检测
流水线计数
F1发射的超声波先到达 T1,F2发射的超声波后到达 T2
时间差法测量流量原理:在被测管道上下游的一
定距离上,分别安装两对超声波发射和接收探头( F1,
T1)、(F2,T2),其中F1,T1的超声波是顺流传播
的,而F2,T2的超声波是逆流传播的。由于这两束超
本章介绍超声波的物理基础,超声 波换能器的分类、结构,耦合技术等, 介绍超声波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也涉
及无损探伤的原理、方法及设备。
7.1 7.2 7.3
超声波物理基础 超声波换能器及耦合技术 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
7.4
无损探伤
1、声波的分类:次声波、可闻声波与超声波。
频率高于20kHz的机械振动波称为超声波。 超声波的特性:指向性好,能量集中。1MHz的 超声波的能量,相当于振幅相同,频率为1000Hz可闻 声波的100万倍,能穿透几米厚的钢板,而能量损失不 大。但在遇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能产生明显的反射 和折射现象。
以固体介质为例,设超声波进入 介质时的声强为Ii,通过一定距离x的 介质后的声强衰减为Ix,衰减系数为K, 则有: Ix= I ie -K x
1-超声探头 2-耦合剂 3-试件 4-被测试点
介质的晶粒越粗或密度越小,K 就越大,衰减就 越快;频率越高,衰减也越快。气体的密度很小,因此 衰减较快,因此在空气中传导的超声波的频率选得较 低,约数十千赫。而在固体、液体中则选用较高的超 声频率(MHz数量级)。
几种常用材料的声速与密度、声阻抗的关系(环境温度为0℃) 材料
钢 铜 铝
有机玻璃
密度
声阻抗
纵波声速
横波声速
ρ/103kg· m-1
7.7 8.9 2.7 1.18
Z /MPa· s· m-1
460 420 170 32
cL/km· s-1
5.9 4.7 6.3 2.7
cS/km· s-1
3.2 2.2 3.1 1.20
选择声透镜形状,可决定聚焦形式为点聚焦或 线聚焦。
使用高分子压电薄膜(聚偏二氟乙烯),制作 出的薄膜式探头。可以发射0.2mm的超细声束,应 用于医疗诊断,来获得高清晰的图像。
a)超声发射器 b)超声接收器 1—外壳 2—金属丝网罩 3—锥形共振盘 4—压电晶片 5—引脚 6—阻抗匹配器 7—超声波束
甘油
水(20℃) 机油
1.27
1.0 0.9
24
14.8 12.8
1.9
1.48 1.4

— —
空气
0.0012
4×10-3
0.34

Pc-入射波 α-入射角 Pr-反射波 αr-反射角 Ps-折射波 β-折射角
超声波入射角α的正弦与反射角α r的正弦之比, 等于入射波所处介质的声速 c1与反射波所处介质的声 速cr之比,即:sinα/sinαr=c1/cr 如果反射波的波型与入射波的波型都是纵波, 则有:αr=α
a、声压是指介质质点所受的交变压强与静压强的差 值。声压p与介质密度ρ、声速c、介质质点的振
幅x以及振动角频率ω成正比关系,即:p=
ρ*cxω b、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上的单 位面积A内所通过的声能。声强I与声压p的二次 方成正比关系,与声阻抗Z成反比关系,即:
I=1/2*p2/Z
超声探头与被测物体接触时,探头与被测物体 表面间存在一层空气薄层,空气将引起三个界面间 强烈的杂乱反射波,造成干扰,并造成很大的衰减。 为此,必须将接触面之间的空气排挤掉。 在工业中,经常使用耦合剂,使之充满在接触 层中,起到传递超声波的作用。常用的耦合剂有自 来水、机油、甘油、胶水、化学浆糊等。
解:查表7-1可得,Z水=14.8MPa· s· m-1,
460 14.8 0.938 0 460 14.8 注:透射声强Id仍然小于 2 46 入射声强I i,而且遵守能 d 1.938 1 量守恒定律: I d +I r =Ii 460 14.8 d 1
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听不到, 但可与人体器官发生共振,8Hz左右的次声波会引起人 的恐怖感,动作不协调,甚至导致心脏停止跳动。
如果用 音乐领域中 的频段来划 分,可以分 为低音和中 音以及高音 。
蝙蝠能 发出和接收 超声波。
频率高于20kHz的机械振动波称为超声波。 它的特性指向性很好,能量集中,因此穿透本领 大,能穿透几米厚的钢板,而能量损失不大。在 遇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例如钢板与空气的交界 面)时,能产生明显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超声波 的频率越高,其声场指向性就愈好。
Z钢=460MPa· s· m-1,则有
以上计算说明,超声பைடு நூலகம்从声阻抗小的材料(密度 通常也较小),入射到声阻抗大的材料(密度通常也 较大,例如钢)时,透射声压增大。本例中,透射率 d达到了193.8%,而反射率也较大,γ达93.8%,必须 予以吸收,才不至于造成干扰。
例:上例中,当超声波已经在钢板中传播了一段距离l,
声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的不同,测量两接收探头上超
声波传播的时间差t,可得到流体的平均速度及流
量。
F1发射的超声波到达 F2的时间较短
F1、F2 是完全相同的超声探头,安装在管壁外面 ,通过电子开关的控制,交替地作为超声波发射器与 接收器用。首先由F1发射出第一个超声脉冲,它通过 管壁、流体及另一侧管壁被F2接收,此信号经放大后 再次触发F1的驱动电路,使F1发射第二个声脉冲 , 可以测得F1的脉冲重复频率为f1。紧接着,由F2发射 超声脉冲,而F1作接收器。同理可以测得F2的脉冲重 复频率为f2。顺流发射频率f1与逆流发射频率f 2的频 率差 f与被测流速v成正比 。
入射角 α 的正弦与折射角 β 的正弦之比,等于超声 波在入射波所处介质 1 的声速 c1 与折射波所处介质 2 中 的传播速度cs之比,即:sinα/sinβ = c1 /cs 在图中看到,折射角大 于入射角,说明第二介质的 声速cs大于第一介质的声速 c1(与密度有关)。如果当 入射角α足够大时,将导致 折射角β =90°,则折射波 转换为表面波。
a、声速是声波在介质当中传播的速度,它的量值取 决于介质的弹性系数、密度以及声阻抗。声阻抗Z 等于介质的密度ρ和声速c的乘积,即:Z= ρc 其中固体的横波声速约为纵波声速的50%。而表面波 (慢波)声速又约为横波声速的90%。介质的声速 与温度成反比。 b、波长λ与波频率f的乘积等于声速c,即: λ f= c c、超声波的波束是以一定的角度向外扩散的,声场 指向性及指向角如图所示。在声束横截面的中心轴 线上,超声波最强,且随着扩散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指向角θ(单位为rad)与超声源的直径D以及波 长λ之间的关系为:sinθ=1.22 λ/ D
并到达钢板底面时,若底面是钢、水界面,再求反射率 γ2及透射率d2。 14.8 460 0.938 0 解:与上题相反, 14.8 460 Z2=Z水, 2 14.8 d 0.062 1 Z1=Z钢,所以有: 1.48 460
以上计算表明,超声波从声阻抗大的材料透射到 声阻抗小的材料时,声压的大部分被反射。本例中, 反射率γ高达93.8%,透射到水中的声压pd1只有6.2% 。如果钢板的底面是与空气交界时,则泄漏量就更小 了。超声波的这一特性有利于金属探伤和测厚。
当超声发射器 与接收器分别置于 被测物两侧时,这 种类型称为透射型。 透射型可用于遥控 器、防盗报警器、 接近开关等。超声 发射器与接收器置 于同侧的属于反射 型。 反射型超声波传感器可用于接近开关、测距、金属 探伤以及测厚等。
质量检查
紧固件的安装错误检测
叠放高度测量
物件放置错误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