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港介绍

合集下载

把丹东港建成东北亚地区重要港口

把丹东港建成东北亚地区重要港口

!""#年第$期中国水运%&港航建设把丹东港建成东北亚地区重要港口林天岩一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北部,鸭绿江入海口西岸,南临黄海,毗邻大连,东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是东北东部地区发展国际国内贸易合理便捷的海上通道,也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

丹东港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有利位置和中心地带,是东北东部经济区通向韩国、朝鲜和日本最为便捷的出海口。

丹东港历史上就是重要港口。

#&’(年丹东开禁设治以后,鸭绿江水运曾是东北东部唯一的一条运输大动脉。

当时的志书记载:“鸭绿江上舟楫往来,通衢四海,口岸商贾云集,经贸兴盛。

”据#)!’年统计,丹东当年进出船舶达##)(艘次,其中外轮达&($艘次,进出贸易总额超过#亿两白银,成为当时继大连之后东北第二贸易大港。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出于掠夺东北丰富资源的罪恶目的,曾计划用&年时间在鸭绿江出海口兴建具有*"多个泊位的大型深水港,并于#)$#年完成了一期工程,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中止建设。

解放以后,由于各种因素制约,丹东港的建设被搁置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丹东港开始了全面的开发建设。

丹东港现辖大东+海港,和浪头+河港,两个港区,共有生产性泊位#"个,总设计吞吐能力$%"万吨。

其中丹东港的新兴港区———大东港区自#)&&年’月建成投产以来,历经新建、续建和华能电厂专用煤码头的建设,目前已拥有*个深水泊位,包括*万吨大型散货船泊位#个,万吨级多用途泊位#个+兼客运、集装箱码头,,万吨级散杂货泊位!个,华能丹东电厂%万吨级煤炭专用泊位#个,总设计吞吐能力%%"万吨。

港区有仓库#万平方米,货场$$万平方米,其中集装箱堆场%万平方米。

大东港已与日本、韩国、俄罗斯、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个港口开辟了海上航线。

!"""年大东港完成吞吐量约%&"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万./0,旅客吞吐量’万人次,港口接卸能力及效率不断提高。

论丹东港口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论丹东港口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论丹东港口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作者:闫贵壮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第4期一、成功港口模式及丹东港发展模式选择(一)世界成功港口模式简介1.香港港模式。

香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物流中心。

香港政府一直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提出要把香港建成国际及地区首选的运输及物流枢纽中心,成立物流发展督导委员会和香港物流发展局,强化与港口物流相匹配的服务功能,健全法律制度,提供金融与保险等一系列物流援助或服务、快捷高效的海关通关服务等。

2.安特卫普模式。

安特卫普港拥有300多条班轮航线,与世界上800多个港口相连,水运与陆运相衔接,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

安特卫普港拥有现代化的信息控制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私营行业还建立了“安特卫普电子数据交换信息系统(SEAGHA)”,并与海关的“SADMEL系统”以及比利时铁路公司的“中央电脑系统”等其它电子数据交换网相连。

3.鹿特丹港模式。

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装卸全过程的电脑信息化控制,集装箱运输主要采用公路、铁路和驳船运输。

此外,鹿特丹港注重港口的一体化服务,其大力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将拆装箱、仓储、报关、及配送等服务联系在一起。

鹿特丹港务管理局不断在完善其港口功能的同时,继续扩大港口区域,并加大对物流专家的培训和教育力度,发展增值物流。

4.新加坡港模式。

新加坡港是世界上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

新加坡政府非常注重港口的“一条龙”服务,其“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了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在线信息交换,各大物流企业都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从而新加坡的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这样可以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也可以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由物流公司和客户共同研究选择出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服务方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5.“地主型港口”模式。

地主型港口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港口采用的模式。

丹东港阔步迈向亿吨大港

丹东港阔步迈向亿吨大港

辽宁日报/2012年/2月/17日/第008版丹东观察丹东港阔步迈向亿吨大港本报记者黄宝锋蔡晓华核心提示新春伊始,辽东大地依然寒气侵人,但当记者走进位于黄海北岸的丹东港,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却扑面而来:运输车辆川流不息,龙门机车高举货柜,万吨巨轮往来穿梭……这几年,丹东港吞吐量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递增,2011年港口吞吐量完成7637万吨,同比增长38.5%;集装箱吞吐量完成71万标箱,同比增长121.3%,比上年翻一番还多。

在加快港口建设的同时,他们还大力发展以石化、钢铁、造船等为核心的综合现代临港产业和以港口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产业,使丹东港成为以东北亚为基点、面向全球的重要物流枢纽中心和现代大型产业集群港口。

丹东港。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东北东部铁路、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等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丹东港的腹地得到有效延伸,成为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成为辽宁省和东北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港;成为丹东市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口岸和东北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资源。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丹东港加大投入建设力度,港口建设突飞猛进。

“十一五”期间,丹东港规模不断扩大,港口功能日渐完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

建设完成了大东港区主航道、西南航道、庙沟港池等10万吨级矿石、10万吨级散杂货泊位、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2#-5#泊位升级改造等工程,新建5万吨级粮食泊位,新建粮食筒仓,形成粮食装卸专业化、自动化,年周转能力可达1000万吨;建设铁路装卸线、港内公路、堆场等基础设施;购置大型具有现代化装卸及运输机械设备,建立了先进的集装箱生产管理系统。

2011年,港口建设再显大手笔,港口建设重点项目35项齐头并进。

其中,泊位建设项目21项,陆域配套设施、物流园区及环保设施等建设项目14项。

2#-5#泊位改造工程、南3#液体化工泊位工程、丹东港大东港区铁路扩建工程、围填海工程、港区道路及堆场工程等续建工程,按计划进度加快推进。

丹东港

丹东港

丹东港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北根部,鸭绿江入海口西岸,南临黄海毗邻大连,东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水上距朝鲜南浦港119海里,距韩国仁川港232海里,距日本神户港844海里,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也是我国与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距离最近的港口之一。

港口水陆交通畅达,已形成较完备的立体交通网络。

港区铁路连接沈丹、京哈、长大等干线,并经鸭绿江大桥与朝鲜半岛铁路相通,可担负国际联运任务。

公路以沈丹高速、丹霍、鹤大、大盘为干线,通向省内外各地。

民航有定期航班直达北京、沈阳、广州、大连、哈尔滨、上海、长春、延吉、成都、深圳、三亚、秦皇岛、青岛等大中城市的空中航线。

丹东-韩国首尔国际航线2007年5月29日正式通航。

港口区位优势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部,鸭绿江口西岸,背负东北,南临黄海,东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是距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最近的国际化港口,是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不冻良港,鸭绿江与黄海的分界线横贯港区。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中,作为国家辽宁沿海经济带东端起点和东北东部地区新出海通道的丹东港,在东北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承担着枢纽港作用。

丹东港依托辽、吉、黑、内蒙四省区广阔腹地,随着东北东部铁路和丹通高速公路的开通,沿线辐射的粮食、煤炭、矿石、钢材等大宗货物将以最短运距通关出海,积聚临港产业集群,形成东北东部地区专业化大型物流中心。

港口现状及发展规划丹东港现辖大东(海港)和浪头(河港)两个港区,共有生产性泊位19个,年吞吐能力7000万吨。

拥有堆场面积500万平米,航道水深-9米。

目前已于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等五十多个国家开通了散杂货、集装箱、客运航线。

2009年,丹东港开始向深海全面挺进,开工新建两座大型港池和10余个大型泊位,大东沟1#10万吨港池已经建成。

3座5万吨级粮食泊位建设完成,5万吨集装箱、多用途泊位、10万吨矿石、油品、通用泊位,20万吨矿石、油品泊位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建设绿色港口 共享碧海蓝天

建设绿色港口  共享碧海蓝天

建设绿色港口共享碧海蓝天丹东港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和环渤海经济带的东段,是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是我国东北东部地区的出海大通道,是连接俄罗斯、蒙古、韩国、日本最便捷的物流大通道。

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北部,鸭绿江入海口西岸,南临黄海,东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是东北东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丹东港是辽宁省地区性重要港口,是辽宁省和东北东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是丹东市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口岸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是丹东市优化生产力布局、发展临港产业园区的主要依托。

大东港区是丹东港核心港区,重点发展功能:一是装卸仓储、中转换装功能;二是运输组织和集疏运功能;三是现代物流功能;四是临港工业功能;五是通信信息功能;六是综合服务及保税服务功能。

丹东港主要有浪头(河港)、大东(海港)和海洋红港(备用港区).三个港区。

目前,丹东港已有30余个生产性泊位,拥有粮食、矿石、煤炭、油品、集装箱、客滚、散杂、通用等专用泊位和配套的专业化、自动化装卸系统及货物存放库场,已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巴西、印度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个港口开通了散杂货、集装箱、客运航线。

2021年丹东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2亿吨,成为我省第三个亿吨大港,2021年吞吐量达到13758万吨。

丹东港对繁荣地方经济、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多年来,丹东港坚持“建设绿色港口、共享碧海蓝天”的环保理念,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港口,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绿色发展道路。

2021年国家交通运输部出台了《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标准》,以此为理论基础,2021年,丹东港启动了《丹东港绿色港口建设及管理研究》项目工作,目的是在丹东港港口总体规划框架下,使丹东港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大型国际化绿色生态文明商港。

2021年,丹东港通过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组织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0 9001:2021,IDT)、《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IS0 14001:2021,IDT)、《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OHSAS 18001:2021,IDT)。

丹东港

丹东港

丹东港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北根部,鸭绿江入海口西岸,南临黄海毗邻大连,东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水上距朝鲜南浦港119海里,距韩国仁川港232海里,距日本神户港844海里,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也是我国与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距离最近的港口之一。

港口水陆交通畅达,已形成较完备的立体交通网络。

港区铁路连接沈丹、京哈、长大等干线,并经鸭绿江大桥与朝鲜半岛铁路相通,可担负国际联运任务。

公路以沈丹高速、丹霍、鹤大、大盘为干线,通向省内外各地。

民航有定期航班直达北京、沈阳、广州、大连、哈尔滨、上海、长春、延吉、成都、深圳、三亚、秦皇岛、青岛等大中城市的空中航线。

丹东-韩国首尔国际航线2007年5月29日正式通航。

港口区位优势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部,鸭绿江口西岸,背负东北,南临黄海,东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是距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最近的国际化港口,是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不冻良港,鸭绿江与黄海的分界线横贯港区。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中,作为国家辽宁沿海经济带东端起点和东北东部地区新出海通道的丹东港,在东北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承担着枢纽港作用。

丹东港依托辽、吉、黑、内蒙四省区广阔腹地,随着东北东部铁路和丹通高速公路的开通,沿线辐射的粮食、煤炭、矿石、钢材等大宗货物将以最短运距通关出海,积聚临港产业集群,形成东北东部地区专业化大型物流中心。

港口现状及发展规划丹东港现辖大东(海港)和浪头(河港)两个港区,共有生产性泊位19个,年吞吐能力7000万吨。

拥有堆场面积500万平米,航道水深-9米。

目前已于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等五十多个国家开通了散杂货、集装箱、客运航线。

2009年,丹东港开始向深海全面挺进,开工新建两座大型港池和10余个大型泊位,大东沟1#10万吨港池已经建成。

3座5万吨级粮食泊位建设完成,5万吨集装箱、多用途泊位、10万吨矿石、油品、通用泊位,20万吨矿石、油品泊位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海岸线最北端的温暖小城——丹东·东港

海岸线最北端的温暖小城——丹东·东港

海岸线最北端的温暖小城——丹东·东港东港市是一座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位于中国万里海疆最北端,陆域面积23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5个国有农场,2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63万人。

东港属温带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并具有海洋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年平均降雨量786毫米,年平均气温8.9℃,素有“北国江南”的美誉。

优越的地理位置。

东港地处辽东半岛东南端,与朝鲜半岛隔江隔海相望,与日本一衣带水,是中国海岸线的北端起点,是中国北方唯一的沿江、沿海、沿边城市。

东港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是连接朝鲜平壤、韩国首尔、日本下关、中国北京和俄罗斯莫斯科的欧亚铁路大动脉的陆路枢纽。

完备的基础设施。

交通发达,公路、铁路、江运、海运、空运,五大运输手段编织了东港海陆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丹东民航机场距港城17公里,201国道贯穿全境,“沈阳-丹东、丹东-大连、丹东-通化、丹东-海城”四条高速公路和两条铁路在此交汇,区域性物流中心及经济枢纽地位已经显现。

紧邻城区的大东港属天然不冻良港,是东北东部地区的出海口和海路门户,有生产型泊位近20个,年吞吐能力4000万吨,现已开通了多条国际国内集装箱航线和1条国际客运航线,以及通往朝鲜、韩国、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港口的货运航线。

随着东北东部地区铁路的开工建设,东北东部13个市40多个县将成为大东港纵深腹地。

供电、供水、通讯设施完备。

淡水储量3.3亿立方米,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是全省平均值的4.5倍,城市日供水能力20万吨,水质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

优越的投资环境。

东港居于黄海、渤海两个经济圈的交汇点,是辽东半岛和东北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中国国家级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东端起点,是辽宁北黄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港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北黄海经济带建设和丹东东港同城化这一主题,制订了“三区、两港、三带”发展规划。

丹东港发展中的问题与探索

丹东港发展中的问题与探索

丹东港发展中的问题与探索程绍祥(丹东港务局,辽宁丹东 118000)摘要:通过对丹东港多年来的建设和营运情况分析,根据丹东港的特殊区位优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发展需要采取的有关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丹东港;区位优势;问题分析;对策探索中图分类号:U 651;F 552.3(312DD)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9592(2004)04-0029-03收稿日期:2004-04-071 港口现状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北根部,鸭绿江与黄海的交汇处,南临黄海毗邻大连,东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是东北东部地区发展国际国内贸易便捷的海上通道,也是我国黄海最东端的水陆中转联运港口。

丹东港有大东港区和浪头港区2个港区。

大东港区现共有生产性泊位6个,1#泊位为华能丹东电厂3万t 级专用煤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205万t;2#~6#泊位为丹东港大东港区生产泊位,其中:2#和4#泊位为万t 级散杂货泊位,目前主要用于装卸粮食、木片、非金属矿及杂货等,3#泊位接卸的主要货种为大宗粮食(出口)和矿石(进口)、钢铁及其它,5#泊位为万t 级多用途泊位,主要用于接卸客货(集装箱)滚装及集装箱班轮,6#泊位为5000t 级客滚码头;本港5个泊位的原设计年吞吐能力167万t 。

为了增加现有泊位的吞吐能力,丹东港务局近年虽然购置了一系列设备,实施了航道港池浚深、货场建设等“挖潜、扩能、增效”工程,使得本港生产性泊位接卸货物的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但能力不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02年2#~6#泊位实际完成吞吐量389万t,是原设计能力的2.3倍。

码头现已严重超负荷运转。

浪头港区现共有生产性泊位5个,其中3个3000t 级件杂货泊位,2个1000t 级沙石料泊位。

丹东港吞吐量发展基本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1995~2003年,吞吐量由134万t 增长到707.8万t ,年均递增23.1%,集装箱运量由1474T EU 增长到68000T EU ,年均递增6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条件
丹东港(大东港区)属温带温润地区,台风影响甚少。

由于朝鲜薪岛列岛作天然掩护,外海波浪很难传入港区,0.6m以下的波浪占97%。

港口属于天然不冻港,流冰厚度一般为5~15cm,不影响船舶航行和靠泊作业。

气象:
风况:常风向东北,频率9%。

次常风向西北,北北西及南南东,频率8%。

各个方向平均风速以北北西向最大,为4.4米/秒,各月平均风速以4月最大,为3.8米/秒,累年平均风速3.2米/秒。

最大风速18米/秒,风向西北。

降水:年最大降水量1320.7毫米,年最小降水量574.2毫米,年平均降水量875.4毫米。

雾况:年平均雾日31.6天(以水平能见度〈=1000米统计),最多为85天,最少为9天。

气温:年平均气温8.4℃,最高气温33.8℃,最低气温-28.2℃。

冰况:初冰日为12月上旬,盛冰日1月上旬开始,融冰日2月中旬开始,终冰日3月中旬,总冰期约100天,盛冰期约45天,港口属于不冻港口,但有流水,冰期影响港口作业天数:外航道约15天,码头作业约10天。

水文:最高潮位7.72米(庙沟验潮零点,在黄海平均水面下3.549米,下同),最低潮位-0.57米,平均潮位3.52米,最大潮差6.93米,最小潮差1.6米,平均潮差4.58米,平均涨潮历时6小时09分,平均落潮历时6小时15分。

航道吃水限制:浪头港区:6.3米;大东港区:8.0米。

日落后能否进港航行:允许进港。

交通状况
港口水陆交通畅达,已形成较完备的立体交通网络。

港区铁路连接沈丹、京哈、长大等干线,并经鸭绿江大桥与朝鲜半岛铁路相通,可担负国际联运任务。

公路以沈丹高速、丹霍、鹤大、大盘为干线,通向省内外各地。

民航有定期航班直达上海、三亚、深圳等城市。

经济腹地
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北根部,鸭绿江入海口西岸,南临黄海毗临大连,东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水上距朝鲜南浦港119海里,距韩国仁川港232海里,距日本神户港844海里,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也是我国与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距离最近的港口之一。

直接经济腹地为丹东市和本溪市丹东市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工业以轻工,电子,机械为主,本溪为东北第二大钢铁基地。

港区分布及泊位情况
东港现辖大东(海港)和浪头(河港)两个港区,共有生产性泊位13个,总设计吞吐能力711万吨/年。

其中:公用生产性泊位11个——5万吨大型散货船舶泊位2个,设计能力496万吨/年;货主专用码头2
仓储堆场及能力
两港区现有仓库2万平方米,散杂货及集装箱专用堆场150余万平方米。

装卸机械及能力
各类装卸机械100余台(件),最大起重能力45吨。

港作船舶
各种港作船舶5艘,拖轮最大功率4000马力。

助航信息
航道:浪头港区出港航道为鸭绿江,水深2-4米,有较完善的助航设施;大东港区出港航道,全长10海里,平均深9.1米。

锚地:共有锚地4处:中水道1号浮锚地、薪岛6号浮锚地、14号锚地、1号浮锚地分别位于鸭绿江口海面和薪岛,均为沙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