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港

合集下载

关于加快丹东港扩大开放,助推黄海翼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丹东港扩大开放,助推黄海翼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丹东港扩大开放,助推黄海翼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关于加快丹东港扩大开放,助推黄海翼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我觉得吧,首先交通得搞上去。

丹东港想要扩大开放,就像一个人想要出去交朋友,那路得通啊。

之前就遇到过货物运输不方便的情况,比如有些通往港口的道路坑坑洼洼的,货车司机开得小心翼翼,效率特别低。

这时候港口想吸引更多业务都难。

所以呀,加大对港口周边道路建设和交通设施完善的投入很有必要。

政府可以和企业合作,企业出点钱,政府也投入一些,就像大家凑份子吃饭一样,都出点力,路修好了,货物进进出出畅通无阻。

还有哦,对港口内部的设施升级也要重视起来。

我感觉现在的港口设备有些陈旧了,就像一个人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怎么能吸引高端客户呢。

可以引入一些新的自动化装卸设备,提高装卸的效率和准确性。

我之前见过别的港口用了新设备,那效率真是杠杠的。

比如说上海港,引入自动化设备后,原本一天能装卸多少货物,现在翻了好几倍。

但我也得承认我的这个建议有局限性。

毕竟引进新设备资金投入不小,对于丹东港来说,可以先从一些重点的码头开始试点,逐步推广。

说到人才,这也是不可或缺的。

丹东港要扩大开放,得有专业的人来操作。

我感觉现在就是缺一些懂国际航运规则、港口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

就像找人装修房子,你得找个手艺好的师傅才行。

我觉得可以从外地引进一些资深的专家,同时呢,加大对本地人才培养的投入。

比如和高校联合,开设一些港口相关的专业课程,让年轻人毕业后能直接为港口建设服务。

可这里也有问题,外地人才可能不愿意来,这就要给人家一些吸引人的条件,像住房补贴、子女入学优惠什么的。

另外呢,政策支持也很关键。

政府得像家长一样,为港口这个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税收优惠啊,土地政策啊都要跟上。

这方面,可以参考天津港那边的政策实施,人家在政策的扶持下发展得挺好的。

我觉得丹东港周围的配套产业也得发展起来。

港口不能孤零零的,得像一群动物在草原上,有吃草的马,就得有捉老鼠的鼬(只是打个比方哈)。

论丹东港口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论丹东港口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论丹东港口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作者:闫贵壮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第4期一、成功港口模式及丹东港发展模式选择(一)世界成功港口模式简介1.香港港模式。

香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物流中心。

香港政府一直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提出要把香港建成国际及地区首选的运输及物流枢纽中心,成立物流发展督导委员会和香港物流发展局,强化与港口物流相匹配的服务功能,健全法律制度,提供金融与保险等一系列物流援助或服务、快捷高效的海关通关服务等。

2.安特卫普模式。

安特卫普港拥有300多条班轮航线,与世界上800多个港口相连,水运与陆运相衔接,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

安特卫普港拥有现代化的信息控制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私营行业还建立了“安特卫普电子数据交换信息系统(SEAGHA)”,并与海关的“SADMEL系统”以及比利时铁路公司的“中央电脑系统”等其它电子数据交换网相连。

3.鹿特丹港模式。

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装卸全过程的电脑信息化控制,集装箱运输主要采用公路、铁路和驳船运输。

此外,鹿特丹港注重港口的一体化服务,其大力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将拆装箱、仓储、报关、及配送等服务联系在一起。

鹿特丹港务管理局不断在完善其港口功能的同时,继续扩大港口区域,并加大对物流专家的培训和教育力度,发展增值物流。

4.新加坡港模式。

新加坡港是世界上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

新加坡政府非常注重港口的“一条龙”服务,其“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了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在线信息交换,各大物流企业都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从而新加坡的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这样可以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也可以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由物流公司和客户共同研究选择出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服务方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5.“地主型港口”模式。

地主型港口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港口采用的模式。

丹东港

丹东港

丹东港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北根部,鸭绿江入海口西岸,南临黄海毗邻大连,东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水上距朝鲜南浦港119海里,距韩国仁川港232海里,距日本神户港844海里,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也是我国与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距离最近的港口之一。

港口水陆交通畅达,已形成较完备的立体交通网络。

港区铁路连接沈丹、京哈、长大等干线,并经鸭绿江大桥与朝鲜半岛铁路相通,可担负国际联运任务。

公路以沈丹高速、丹霍、鹤大、大盘为干线,通向省内外各地。

民航有定期航班直达北京、沈阳、广州、大连、哈尔滨、上海、长春、延吉、成都、深圳、三亚、秦皇岛、青岛等大中城市的空中航线。

丹东-韩国首尔国际航线2007年5月29日正式通航。

港口区位优势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部,鸭绿江口西岸,背负东北,南临黄海,东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是距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最近的国际化港口,是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不冻良港,鸭绿江与黄海的分界线横贯港区。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中,作为国家辽宁沿海经济带东端起点和东北东部地区新出海通道的丹东港,在东北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承担着枢纽港作用。

丹东港依托辽、吉、黑、内蒙四省区广阔腹地,随着东北东部铁路和丹通高速公路的开通,沿线辐射的粮食、煤炭、矿石、钢材等大宗货物将以最短运距通关出海,积聚临港产业集群,形成东北东部地区专业化大型物流中心。

港口现状及发展规划丹东港现辖大东(海港)和浪头(河港)两个港区,共有生产性泊位19个,年吞吐能力7000万吨。

拥有堆场面积500万平米,航道水深-9米。

目前已于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等五十多个国家开通了散杂货、集装箱、客运航线。

2009年,丹东港开始向深海全面挺进,开工新建两座大型港池和10余个大型泊位,大东沟1#10万吨港池已经建成。

3座5万吨级粮食泊位建设完成,5万吨集装箱、多用途泊位、10万吨矿石、油品、通用泊位,20万吨矿石、油品泊位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丹东港当前情况

丹东港当前情况

最近三年及最近一期港口各货物吞吐量情况单位:万吨(1)煤炭装卸:发行人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煤炭输出港。

发行人煤炭货源主要来自于黑龙江、吉林、沈阳等腹地省市、地方煤矿厂,如沈阳煤炭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以及朝鲜边贸进口。

发行人进港煤炭主要供应东北地区部分发电、钢铁企业,如大连庄河电厂、本溪钢铁集团等。

2009 年,发行人煤炭吞吐量为599 万吨,较2008 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为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用电量下降,进而导致对煤炭的需求下降。

2010 年前三季度,发行人煤炭吞吐量完成518 万吨,其中进港吞吐量289 万吨,出港吞吐量229 万吨。

按照贸易种类划分,内贸完成453 万吨,外贸完成65 万吨。

(2)金属矿石装卸:发行人所经营金属矿石装卸堆存中,主要矿石品种为铁矿、铁精粉等。

铁矿货源来自于澳洲、巴西、印度等地,主要供应东北地区钢铁企业,如本溪钢铁集团;铁精粉货源来自于东北东部地区自产和朝鲜边贸进口,大部分输向南方,如上海、张家港等地。

2009 年,发行人金属矿石吞吐量为366 万吨,较2008 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为受金融危机影响导致的需求下滑,其中铁精粉的下滑幅度较大。

2010 年前三季度,发行人金属矿石吞吐量完成344 万吨,其中铁矿石吞吐量为333 万吨。

按照进出口港划分,进港吞吐量163 万吨,出港吞吐量180 万吨。

按照贸易种类划分,内贸完成303 万吨,外贸完成40 万吨。

(3)钢铁装卸:发行人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钢铁输出港,发行人输出钢铁产品主要来自于部分东北地区钢铁企业,如本溪钢铁集团、凤辉钢铁厂。

2009 年,发行人钢铁吞吐量为408 万吨,较2008 年大幅增加。

2010 年前三季度,发行人实现钢铁吞吐量385 万吨,其中钢材吞吐量为358 万吨,生铁吞吐量为7万吨,其他钢铁产品吞吐量20 万吨。

按照进出口港划分,进港吞吐量28 万吨,出港吞吐量357 万吨。

沿海33大型港口简介.(DOC)

沿海33大型港口简介.(DOC)

一.丹东港(PORT OF DANDONG)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北根部,鸭绿江入海口西岸,南临黄海毗临大连,东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水上距朝鲜南浦港119海里,距韩国仁川港232海里,距日本神户港844海里,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也是我国与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距离最近的港口之一。

直接经济腹地为丹东市和本溪市丹东市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工业以轻工,电子,机械为主,本溪为东北第二大钢铁基地。

港区分布及泊位情况东港现辖大东(海港)和浪头(河港)两个港区,共有生产性泊位13个,总设计吞吐能力711万吨/年。

其中:公用生产性泊位11个——5万吨大型散货船舶泊位2个,设计能力496万吨/年;货主专用码头2个,设计吞吐能力215万吨/年。

泊位具体情况见下表仓储堆场及能力两港区现有仓库2万平方米,散杂货及集装箱专用堆场150余万平方米。

装卸机械及能力各类装卸机械100余台(件),最大起重能力45吨。

二.大连港(PORT OF DALLAN)大连港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湾内,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进出口门户,也是联结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水陆联运的枢纽。

港阔水深,冬季不冻,万吨货轮畅通无阻。

大连是哈大线的终点,既是东北三省的门户,也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外贸口岸。

2006年,大连港实现货物吞吐量1.45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1万标准箱。

大连港口自由水域346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现有港内铁路专用线160余公里、仓库30余万平方米、货物堆场180万平方米、装卸机械1041台辆,大连港共有108个泊位,拥有集装箱、原油、成品油、粮食、煤炭、散矿、化工产品、客货滚装等84个现代化专业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2个,全港共有航道7条,国际航线75条。

除舰艇学院海域至旅顺口海区为军事海域外,从大窑湾至老虎滩近百千米的海岸线上,平均每4千米就有一座港口,是我国目前港口密度最高的“黄金海岸”。

坐标位置大连港位于北纬38°55′44″,东经121°39′17″。

丹东港发展战略研究

丹东港发展战略研究
的基 础 。
放港 口之一 , 辽宁省丹 东市 实施 “ 是 五点一 线 ” 沿海 开发 战略 的重要结点 , 是丹东 市实 现跨越式 发展 的重要 载体 , 是丹 东 也 临港产业 园区赖 以生存 的基础 , 系着丹东 临港产业发展乃 至 关
丹东市的跨越式发展 。 () 2 丹东经 济的发展和港 口吞 吐量 的增加 。改革 开放 以来 , 丹 东 市 国 民 经 济 迅 速 、 康 、 速 发 展 。仅 2 0 健 快 09年 全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 D ) 成 6 5亿 元 , 均 国 内生 产 总 值 39 4美 元 。是 辽 GP完 5 人 6 东地 区的经济 中心 , 来东北 东部地 区经 济 中心 , 未 东北 亚经济 重 要 的 中 心城 市 之 一 。
为 环保 、 省 、 节 便捷 的港 口, 2 1 到 0 0年 实现 60 0万 t 力 , 0 能 21 0 5年 以前 达到 15亿 t . 现代大港规模 。 () 3 建设 东北亚 经济 重要 中心 城市 对丹 东 港发 展 的需求 。进 入2 1世纪以后 , 随着 中国改革和发展 的重心北移 , 北作为 一 东 个整体经济 区 , 其地 位和作 用将 大大加 强 。同时 , 出把 丹东 提 建成 “ 区域性物 流 中心 ” 的思 路 的确定 , 区域性 集装 箱枢 纽港 的建设会成 为重要 内容 , 政策和资金上 的支持将 为其奠定 良好
a d sr tg c ci c lp i t ,h l i g t a h e eo me t o h n o g h r o h u d fl w mo en lg s c d oo y a d n t e i r i a on s o dn h t t e d v lp n f te Da d n ab r s o l ol d r o it s i e lg n a t o i

丹东港发展中的问题与探索

丹东港发展中的问题与探索

丹东港发展中的问题与探索程绍祥(丹东港务局,辽宁丹东 118000)摘要:通过对丹东港多年来的建设和营运情况分析,根据丹东港的特殊区位优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发展需要采取的有关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丹东港;区位优势;问题分析;对策探索中图分类号:U 651;F 552.3(312DD)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9592(2004)04-0029-03收稿日期:2004-04-071 港口现状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北根部,鸭绿江与黄海的交汇处,南临黄海毗邻大连,东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是东北东部地区发展国际国内贸易便捷的海上通道,也是我国黄海最东端的水陆中转联运港口。

丹东港有大东港区和浪头港区2个港区。

大东港区现共有生产性泊位6个,1#泊位为华能丹东电厂3万t 级专用煤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205万t;2#~6#泊位为丹东港大东港区生产泊位,其中:2#和4#泊位为万t 级散杂货泊位,目前主要用于装卸粮食、木片、非金属矿及杂货等,3#泊位接卸的主要货种为大宗粮食(出口)和矿石(进口)、钢铁及其它,5#泊位为万t 级多用途泊位,主要用于接卸客货(集装箱)滚装及集装箱班轮,6#泊位为5000t 级客滚码头;本港5个泊位的原设计年吞吐能力167万t 。

为了增加现有泊位的吞吐能力,丹东港务局近年虽然购置了一系列设备,实施了航道港池浚深、货场建设等“挖潜、扩能、增效”工程,使得本港生产性泊位接卸货物的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但能力不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02年2#~6#泊位实际完成吞吐量389万t,是原设计能力的2.3倍。

码头现已严重超负荷运转。

浪头港区现共有生产性泊位5个,其中3个3000t 级件杂货泊位,2个1000t 级沙石料泊位。

丹东港吞吐量发展基本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1995~2003年,吞吐量由134万t 增长到707.8万t ,年均递增23.1%,集装箱运量由1474T EU 增长到68000T EU ,年均递增61.4%。

丹东港

丹东港

丹东港国际物流园区一、丹东港地理位置介绍:1、港口基本介绍:丹东港由河港、海港两部分组成,岸线总长度7公里。

河港部分水域范围从丹东鸭绿江旧铁桥下游75米外起,至浪头日隆山码头之间;海港部分水域范围东起鸭绿江西水道厦子沟口,西至鸭绿江1号浮标领海分界线中国一侧。

丹东港有浪头港区和大东港区两个港区(原丹东港区已于1991年6月被丹东市政府辟为沿江开放区商贸小区),下设浪头港务公司和大东港务公司。

浪头港区位于上距丹东市区11公里的浪头镇内。

2、丹东港地理位置介绍: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北根部,鸭绿江入海口西岸,南临黄海毗邻大连,东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水上距朝鲜南浦港119海里,距韩国仁川港232海里,距日本神户港844海里,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也是我国与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距离最近的港口之一。

丹东地处我国东北东部经济带、辽东半岛经济带、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带和朝鲜半岛经济带交汇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点。

“四带一圈”的区位优势加上朝鲜半岛形势的趋向缓和,有利于拓展丹东物流业发展的腹地。

二、丹东港港口发展现状丹东港现辖大东(海港)和浪头(河港)两个港区,共有生产性泊位19个,年吞吐能力4000万吨。

拥有堆场面积500万平米,航道水深九米。

(2012年1-4月,港口完成吞吐量2768万吨,同比增长30%;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9万标箱,同比增长40%,为实现亿吨大港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已于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等五十多个国家开通了散杂货、集装箱、客运等航线服务。

中国港口协会统计显示,丹东港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50个主要港口企业排序中,货物吞吐量排在第19位。

东北东部铁路和丹通高速公路开通后,丹东港的优势将延伸至整个东北东部(“丹东港——长春”、“佳木斯——丹东港”、“齐齐哈尔——丹东港”“丹东港——哈尔滨”等多式联运线路已经开通)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成为东北东部13市中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从辽宁对外开放格式来看,丹东港是辽宁沿海港口群中独一的东部港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东港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北根部,鸭绿江入海口西岸,南临黄海毗邻大连,东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水上距朝鲜南浦港119海里,距韩国仁川港232海里,距日本神户港844海里,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也是我国与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距离最近的港口之一。

港口水陆交通畅达,已形成较完备的立体交通网络。

港区铁路连接沈丹、京哈、长大等干线,并经鸭绿江大桥与朝鲜半岛铁路相通,可担负国际联运任务。

公路以沈丹高速、丹霍、鹤大、大盘为干线,通向省内外各地。

民航有定期航班直达北京、沈阳、广州、大连、哈尔滨、上海、长春、延吉、成都、深圳、三亚、秦皇岛、青岛等大中城市的空中航线。

丹东-韩国首尔国际航线2007年5月29日正式通航。

港口区位优势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部,鸭绿江口西岸,背负东北,南临黄海,东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是距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最近的国际化港口,是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不冻良港,鸭绿江与黄海的分界线横贯港区。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中,作为国家辽宁沿海经济带东端起点和东北东部地区新出海通道的丹东港,在东北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承担着枢纽港作用。

丹东港依托辽、吉、黑、内蒙四省区广阔腹地,随着东北东部铁路和丹通高速公路的开通,沿线辐射的粮食、煤炭、矿石、钢材等大宗货物将以最短运距通关出海,积聚临港产业集群,形成东北东部地区专业化大型物流中心。

港口现状及发展规划丹东港现辖大东(海港)和浪头(河港)两个港区,共有生产性泊位19个,年吞吐能力7000万吨。

拥有堆场面积500万平米,航道水深-9米。

目前已于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等五十多个国家开通了散杂货、集装箱、客运航线。

2009年,丹东港开始向深海全面挺进,开工新建两座大型港池和10余个大型泊位,大东沟1#10万吨港池已经建成。

3座5万吨级粮食泊位建设完成,5万吨集装箱、多用途泊位、10万吨矿石、油品、通用泊位,20万吨矿石、油品泊位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15万吨级航道工程及回旋区疏浚工程积极推进。

500万平米货场、国际客运站、生产生活辅助区、港内铁路、公路运输网络等港口配套工程全面实施。

此外,丹东修造船基地继续扩展,形成建造大型船舶能力;200万吨大豆油脂加工基地一期工程竣工。

同时大力发展港口服务配套体系,建立港口综合商务中心,大力开展电子口岸建设,使丹东港成为环保、节省、便捷的港口。

2011年吞吐量突破7000万吨,2015年以前争取达到1.5亿吨现代大港规模。

从辽宁对外开放格局来看,丹东港是辽宁沿海港口群中唯一的东部港口。

丹东港的建设规模、吞吐能力弱于大连、营口等枢纽港口,但其战略位置和作用是其他港口所不能替代的。

丹东港与朝鲜半岛西海岸港口城市之间距离最近,无论从人缘和地缘的优势上看,还是从经济互补性上看,丹东港所处位置和所发挥的经济作用,在辽宁沿海港口群中是独具特色的。

从港口经济腹地分析,丹东港的直接经济腹地是丹东及周边地区,深层次腹地则是东北三省的东部地区,其经济腹地不与其它港口相重叠。

作为东北东部经济地区唯一的重要出海口,它不仅大大缩短了东北三省东部地区货物入关出海的距离,减轻东北中部铁路、公路的运输压力,而且这一出海口可以使东北东部城市群形成一条“巨龙”,通过丹东港直接进入黄、渤海经济区,通向我国的东南沿海、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极有利于促进东北东部经济的迅速发展。

因此,建设丹东港,为东北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服务,进而把丹东港建设成为沟通东北亚特别是朝鲜半岛与我国内地经济交流的枢纽,意义十分重大。

2005年下半年,丹东港正式启动建设庙沟挖入式港池,该港池新增20余个深水泊位。

“十一五”期间,建设10个深水泊位,同时航道浚深至满足10-12万吨级大型船舶安全进出港口的水深条件。

自然条件丹东港(大东港区)属温带温润地区,台风影响甚少。

由于朝鲜薪岛列岛作天然掩护,外海波浪很难传入港区,0.6m以下的波浪占97%。

港口属于天然不冻港,流冰厚度一般为5-15cm,不影响船舶航行和靠泊作业。

风况:常风向东北。

次常风向西北。

各月平均风速以4月最大,为3.8米/秒,累年平均风速3.2米/秒。

最大风速18米/秒,风向西北。

全年≥6级风日数11.8天。

降水:年最大降水量1320.7毫米,年最小降水量574.2毫米,年平均降水量875.4毫米。

主要集中于6-8月份,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2.3%。

雾况:年平均雾日31.6天(以水平能见度≤1000米统计),最多为85天,最少为9天。

气温:年平均气温8.4℃,最高气温33.8℃,最低气温-28.2℃。

冰况:初冰日为12月上旬,盛冰日1月上旬开始,融冰日2月中旬开始,终冰日3月中旬,总冰期约100天,盛冰期约45天,港口属于不冻港口,但有流水,冰期影响港口作业天数:外航道约15天,码头作业约10天。

港口属不冻港,流冰厚度5-15cm,不影响船舶航行和靠泊。

水文:属正规半日潮,平均潮位3.52cm,平均潮差4.51cm,平均涨潮历时6小时09分,平均落潮历时6小时15分。

涨潮最大流速1.42m/s,落潮最大流速0.96m/s。

港区水域掩护条件较好,外海波浪一般难以传入港区,最大波高1.1m。

最高潮位7.72米(庙沟验潮零点,在黄海平均水面下3.549米,下同),最低潮位-0.57米,平均潮位3.52米,最大潮差6.93米,最小潮差1.6米,平均潮差4.58米,航道吃水限制:浪头港区:6.3米;大东港区:8.0米。

日落后能否进港航行:允许进港。

港口位置及交通丹东港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黄海鸭绿江口内西岸,属辽宁省丹东市辖境,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一个港口。

丹东港交通畅达。

港口铁路专用线通过沈丹铁路联接京沈、长大线通往全国。

公路交通以丹沈、丹普、丹宽、丹岫为主要干线通往省内各市县。

民航可直通广州、上海、北京、沈阳、大连、哈尔滨等地。

水上航线可通往全国及独联体、日本、韩国、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1985年9月,丹东港开始办理国轮外贸运输业务。

港口基础设施丹东港由河港、海港两部分组成,岸线总长度7公里。

河港部分水域范围从丹东鸭绿江旧铁桥下游75米外起,至浪头日隆山码头之间;海港部分水域范围东起鸭绿江西水道厦子沟口,西至鸭绿江1号浮标领海分界线中国一侧。

丹东港有浪头港区和大东港区两个港区(原丹东港区已于1991年6月被丹东市政府辟为沿江开放区商贸小区),下设浪头港务公司和大东港务公司。

浪头港区位于上距丹东市区11公里的浪头镇内。

陆域范围北起江岸制板厂抽水站南侧,向内陆延伸110米至江堤,顺堤沿港区围墙再连接浪头新港北端沿江岸至2200米处止,江岸总长3026米;大东港区位于丹东市东沟县境内的鸭绿江与黄海分界线处距丹东市45公里。

陆域范围:鸭绿江护堤外三角滩地和江海分界线三号界标以南,东沟口西南部的滩地。

锚地仓库中水道1号浮锚地、薪岛6号浮锚地、14号锚地、1号浮锚地分别位于鸭绿江口海面和薪岛,均为沙底。

浪头港区出港航道为鸭绿江,水深2-4米,有较完善的助航设施;大东港区出港航道,全长10海里,平均深9.1米。

共有生产用仓库总面积1.04万平方米,堆场总面积16.2万平方米。

现有主要装卸机械94台,最大单机起重能力为36吨。

铁路专用线总长度9476延长米,装卸线4条,共计4310延长米。

现有港作船舶13艘,合计功率3110千瓦,最大拖轮功率715千瓦。

助航信息航道:浪头港区出港航道为鸭绿江,水深2-4米,有较完善的助航设施;大东港区出港航道,全长10海里,平均深9.1米。

从#3泊位调头区至-8m水深处,长约18km,全程平均水深-9.2m。

航道呈NS走向。

锚地:共有锚地4处:中水道1号浮锚地、薪岛6号浮锚地、14号锚地、1号浮锚地,分别位于鸭绿江口海面和薪岛,均为沙底。

港外锚地在外海航道进口处-10m等深线附近,该处底质主要为细砂,该锚地距港区约20km。

丹东港地处东北亚的中心,邻接国家级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同时依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已批准并实施的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又有长达6公里的可投资建设30余个各种深水泊位的岸线资源, 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开发潜力。

在未来的几年内,丹东港完全有条件建设发展成为散杂贷与集装箱运输并举、通用与专用泊位相间、贷运与客运兼容并拥有保税库区和临港工业园区的现代化大型国际商港。

立体交通网络丹东港水陆空交通畅达,港口及附件已形成较完备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立体交通网络。

港区的丹大铁路连接沈丹、京沈、长大等干线,并且经鸭绿江大桥与朝鲜铁路相接,可以担负国际联运任务。

公路以沈(阳)-丹(东)、鹤(岗)-大(连)、铁(岭)-长(甸)、盘(锦)-大(孤山)等线与省内外各地相通,港区的二级进港公路以8公里的距离与横穿东港市的鹤大线连接。

丹东民航已开设定期班机直达沈阳、大连、北京、上海、广州、三亚、青岛和深圳等城市。

丹东港一直有着自己传统合理的经济腹地和吸引范围。

其直接经济腹地是丹东和本溪地区,间接腹地为沈阳以北的抚顺、铁岭以及吉、黑两省的东部地区。

今后随着沈丹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及东边道铁路(通化-灌水)的贯通,丹东港的直接腹地可扩大到东三省东部地区。

广阔富饶的经济腹地给大东港提供了充足了的货源,为港口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前进中的大东港也必将成为丹东及周边地区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

丹东港作为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走过了艰苦创业与腾飞发展的历程,从一个简陋的江河小港发展成为中型国际海洋商港,特别是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大规模建设,丹东港更显示了蓬勃的生机与强劲的发展势头。

港口建设重点项目是庙沟港池、大东沟I、II、III港池及主航道和大型泊位建设。

现庙沟港池、大东沟I、II港池深水岸线已基本形成。

新建10个5万吨级泊位,3个10万吨级矿石、油品化工、散杂货泊位,升级改造5个泊位等18个泊位及陆域配套设施。

新建36万吨粮食筒仓已投入使用,实现了散粮装卸专业化、自动化。

新建堆场面积500万平方米,建设铁路装卸线14.5公里、港内公路50多公里,购置装卸及运输机械近600余台,新购拖轮4艘。

港口建设的加强,不仅提高了港口的通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填补了港口在粮食、矿石、化工、煤炭专业化、自动化装卸领域中的空白。

临港工业快速发展港口专用码头及自动化设施,直接带动了临港产业发展。

200万吨大豆油脂项目已形成100万吨能力,是丹东市近年临港工业投产的最大项目。

造船基地2008年开工建设5万吨级船台及配套设施,已形成生产能力,开始制造大型绞吸式挖泥船和拖轮。

与韩国大宇公司合作,联手建设丹东造船产业基地,开展以造船项目为主,并涉及船舶制造、钢结构件制造、船舶修理、海洋设备修理和制造、矿业开发、物流等诸多领域,促进临港产业快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