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湿包管理中的应用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湿包控制中的作用

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湿包控制中的作用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提供各种消毒设备和耗材。
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湿包是必须严格控制的。
湿包是指回收的已经被使用的消毒器具在消毒后不能彻底干燥而有水滴或水雾产生的包装,长时间湿润的环境让细菌更容易繁殖,从而可能导致消毒失效。
通过建立品管圈可以有效地控制湿包的产生和处理,进一步保障医疗机构医疗安全。
建立品管圈的重要性品管圈是一种通过监管、控制和不断改进来保障产品质量的方法。
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建立品管圈可以通过设立标准操作规程(SOP)、启动湿包监控系统、开展人员培训等措施来控制湿包的产生和处理。
在品管圈中,每个环节都可以被监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例如,品管圈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员负责,负责审查和监管该环节的操作是否符合SOP,避免操作流程中的漏洞。
建立湿包监控系统湿包是消毒供应中心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医疗机构的工作和患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湿包的产生和处理。
建立湿包监控系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湿度监测设备中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控消毒器具的干燥程度,当消毒器具过程中出现湿包时,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通知,让处理人员及时处理。
这样可以防止湿包发生,减少了湿包造成的医疗事故。
培训人员提高湿包控制意识贯彻品管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训消毒供应中心的相关人员,提高他们的湿包控制意识及操作水平。
培训应该围绕SOP和湿包控制要点。
具体内容包括:湿度监控设备的使用、湿包的识别、湿包的处理流程等。
在培训期间应该注意实践操作,让操作员实际操作中对操作方法更加熟练。
通过培训,提高操作员的意识和操作水平,避免因为人员操作不当而造成湿包的产生。
建立完整的SOPSOP是品管圈最重要的一环,是保障执行一致性的重要手段。
针对湿包控制,SOP应该覆盖每一个相关环节中的每一项操作。
例如,接收注销分类、处理流程、处理结果记录等等。
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品管圈是一种源于日本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设立小组,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全员参与,共同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
品管圈的主要特点有:强调团队合作,注重全员参与,以数据为依据,循序渐进地改善各个环节,以追求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为目标。
品管圈的核心理念是不断改善和追求卓越,这与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要求是高度契合的。
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质量管理中,品管圈的应用可以带来诸多好处。
品管圈能够激发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参与到器械质量管理中来。
品管圈强调数据,以数据为依据进行改善,这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品管圈注重持续改善,可以推动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质量管理工作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1. 设立品管圈小组在消毒供应中心,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和需求,设立相应的品管圈小组,如洗消毒小组、灭菌小组、包装小组等。
每个小组由若干名工作人员组成,根据工作内容和特点,确定小组成员的参与范围和具体任务。
2. 制定品管圈改善计划小组成员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对器械质量管理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改善计划。
计划要具体可行,包括改善的时间表、实施的方法和具体的目标。
3. 实施改善措施根据制定的改善计划,小组成员开始实施改善措施,不断进行试验和调整,逐步提高器械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
4. 观察和总结在改善措施实施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及时观察和记录相关数据,对改善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
这个过程不断循环,直至满意为止。
5. 审查和认可改善计划完成后,小组成员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审查,讨论和认可改善结果。
对改善过程和方法进行总结,为今后的工作经验积累。
通过品管圈的具体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器械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提高器械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需求。
三、品管圈在器械质量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和改进措施品管圈在器械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器械的不断更新,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专门负责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和包装的部门,其质量管理直接影响着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如何有效地管理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质量成为了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品管圈这种质量管理工具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品管圈是一种基于团队合作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通过圈内成员的合作和共同努力,不断改进和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品管圈的应用可以帮助消毒供应中心提高器械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从而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明确品管圈对提升器械质量管理水平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品管圈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影响,发现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案例分析和成效评估,评估品管圈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和改进空间,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最终旨在推动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质量管理中的更广泛应用,提升器械质量管理水平,确保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安全和质量合格,保障医疗安全和病患健康。
2. 正文2.1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全院各科室提供清洁、消毒和灭菌器械的责任。
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而器械的质量管理则是保证清洁、消毒和灭菌效果的关键。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器械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如果器械清洁不到位、消毒不彻底或灭菌不可靠,容易导致器械污染,从而造成感染传播。
对于手术器械、注射器具等高风险物品,一旦发生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消毒供应中心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器械质量管理,确保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不受感染的风险。
品管圈在优化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中的应用

品管圈的特点
民主性
品管圈强调集体讨论、民主决 策,尊重成员的智慧和意见。
改进性
品管圈的主要目的是持续改进 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 量。
自主性
品管圈成员自动自发地参与品 质管理活动,具有自我启发的 精神。
科学性
品管圈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找出问 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激励性
品管圈活动能够激发员工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的自 信心和工作满足感。
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品管圈的实施促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 与合作,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工作凝聚 力。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持续改进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持续关注工作流程的改进,不断优化和完善操作 规范和制度。
引入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可以考虑引入新的技术和设 备,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PART 06
结论与展望
应用成果总结
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品管圈的应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 工作流程得到了优化,工作效率得到了显
著提高。
提升了工作质量
通过改进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医院消毒 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减
少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降低了成本
品管圈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医院消毒供应中 心的运营成本,包括人力、物力和时间成 本。
02
培训和指导
对品管圈成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使其 掌握品管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01
持续改进
根据效果评估的结果,对改进方案进 行调整和完善,持续优化工作流程。
05
03
分工合作
根据成员的特长和职责,进行明确的 分工合作,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
04
品管圈(QCC)活动管理模式改善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及消毒灭菌效果的观察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Mar 32(6)随着医疗技术与研究的不断深入,显微外科手术、心脏手术、器官移植手术、微创手术等被广泛应用。
除了常规器械,高端、精细器械越来越多,对消毒供应室护理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1]。
高质量的消毒灭菌服务才能保证各种手术顺利进行,减少院内感染,保证患者安全[2]。
因此,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提升护理质量、器械消毒灭菌效果意义重大。
品管圈(QCC )活动管理模式是近些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型管理方式,主要是建立专业的小团体,集思广益,定期制定活动,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持续改进管理质量[3]。
本研究旨在探究品管圈(QCC )活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筛选自2019年6月~2020年7月,为我院消毒供应室消毒处理的1600件器械,2019年、2020年各800件,其中手术镊338件、手术剪290件、持针器302件、血管钳328件、刀柄件342件。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共13名,年龄22~39(30.26±2.25)岁;均为女性;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下8名、本科及以上5名;职称:护士7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1名。
1.2方法2019年度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即根据科室现有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展开日常工作,定期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后进行改正。
2020年度开始采用QCC 活动管理模式,具体流程如下:(1)建立QCC 活动小组。
选入小组的人员要拥有一定的实践技能、专业知识,同时选举护士长为圈长,组织展开圈活动。
全员通过探讨罗列出备选圈名,最终以投票方式确定。
(2)QCC 活动实施。
①培训学习:所有圈员学习QCC 相关概念、活动原则、活动特点、具体实施方法、宗旨理念等知识,建立微信群,方便圈员之间互动交流,逐渐提高所有人员对QCC 活动的认知度,熟知活动实施流程。
②确定活动主题:圈长组织展开会议,圈员分析日常工作现状,提出相应问题,罗列出3~5个备选主题,探讨各个主题的上级重视程度、圈能力、迫切性、可行性,综合评定后确定主题。
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湿包控制中的作用

Q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c i r c l e i n w e t p a c k c o n t r o l i n t h e d i s i n f e c t i o n s u p p l y c e n t e r
L I S h u—l i n g , HU Gu o—f e n g, HUA NG Z i — z h e n , e t a i (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i a l P e o p l e s Ho s p i t l, a N a n c h a n g 3 3 0 0 0 6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o n t r o l f u n c t i o n o f Q C C a c t i o n f o r t h e w e t p a c k o f s t e i r l i z a t i o n s u p p l y c e n t e r . Me t h o d s : We c a n a n a l y s e d t h e c a u s e s o f w e t p a c k b y t h e a c t i v e s t e p s o f Q C C, w h i c h 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b y s t e i r l i z a t i o n s u p p l y c e n t e r , u s e d t h e c o m mo n m e t h o d s a n d t o o l s or f q u a l i t y ma n a g e me n t o f Q C C, a s w e l l a s f o r mu l a t i n g a n d i mp l e me n t i n g t h e s t r a t e g i e s , S O t h a t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w e t p a c k w o u l d b e r e d u c e d . R e s u l t s :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w e t p a c k w o u l d b e r e d u c e d f r o m 1 . 3 0 % t o 0 . 1 2 % a f t e r t h e Q C C m a n a g e m e n t , a n d t h e r e w a s a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w h e n c o mp a r e d t h e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Q C C
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湿包控制中的作用

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湿包控制中的作用作者:李淑玲,胡国风,黄自珍,等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5期李淑玲胡国风黄自珍徐带琴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消毒供应中心湿包的控制作用。
方法:消毒供应中心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的活动步骤,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常用手法和工具对湿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达到降低湿包发生率。
结果:湿包发生率由实行品管圈管理之前的 1.30%降至为0.12%,实行品管圈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品管圈的运用减少了湿包的发生率,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物品的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品管圈;消毒供应中心;湿包;探讨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64消毒供应中心是对可重复使用医院器械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的重要场所,而压力蒸汽是目前医院首选灭菌方式,灭菌后出现湿包则视为灭菌失败。
品管圈(QCC)活动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参作者单位:330006南昌市江西省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李淑玲: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通信作者:胡国风,女,副主任护师基金项目:课题为江西省科技厅基金资助(20133BBG70046)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
我科于2013年1月在保证临床及手术室无菌物品供应前提下,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湿包控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实行品管圈前2012年1~6月灭菌包12.2万个,各种原因产生的湿包1586个;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又收集2013年1~6月灭菌包12.8万,各种原因产生的湿包154个。
1.2方法1.2.1成立品管圈、确定圈名、圈徽、圈义建立QCC活动小组,组长由1名领导能力及专业能力强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负责组织圈内活动,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负责活动内容的监控及成立QCC组织。
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品管圈是一种由日本哲学家尾崎行雄提出的质量管理方法,它强调从员工角度出发,通过员工的参与和协作,不断改善工作流程,提高产品质量。
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品管圈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器械的消毒质量:1. 制定消毒标准:品管圈的第一步是制定消毒标准,包括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消毒时间和温度、消毒后的包装和储存标准等。
这些标准是基于员工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消毒技术的要求,可以帮助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操作流程,提高器械的消毒质量。
2. 培训员工:品管圈强调员工的参与和协作,因此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可以通过品管圈的方式培训员工,包括对消毒标准的解释和操作技巧的培训,以确保员工对消毒流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消毒质量。
3. 制定消毒流程:品管圈强调制定清晰的流程和规范的操作方法,消毒供应中心可以通过品管圈的方式对消毒流程进行优化,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严格执行,提高消毒质量。
4. 设立监测机制:品管圈强调对产品质量和流程进行不断监测和改善,消毒供应中心可以通过品管圈的方式建立消毒质量的监测机制,包括对消毒效果的监测和员工操作的监督,确保消毒质量持续稳定。
二、品管圈在器械消毒管理中的优势1. 员工参与度高:品管圈强调员工的参与和协作,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消毒质量的重视和责任感,保障消毒质量的稳定。
4. 质量数据分析:品管圈可以通过质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帮助消毒供应中心查找问题的根源,排除影响消毒质量的因素,确保消毒质量的稳定。
5. 环路闭合:品管圈的应用可以帮助消毒供应中心建立一个环路闭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标准制定、员工培训、流程监测和问题解决,确保消毒质量的持续稳定。
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提高器械消毒质量中利用了品管圈的方法。
该医院首先组建了一个由消毒操作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制定了消毒标准和操作流程,并对员工进行了消毒操作技能培训。
在日常工作中,该医院建立了消毒质量监测机制,对不同类别的器械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并及时反馈结果,发现问题并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在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湿包管理中的应用及控制医院感染的
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对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器械进行规范化管理,记录湿包发生情况以及其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
方法以2016年12月作为时间节点,收集前后6个月消毒供应室的800个器械包作分析,分为两组,2016年6—12月未实施品管圈的400个器械包为对照组,2017年1—6月实施品管圈的400个器械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湿包发生率以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湿包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的湿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研究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湿包管理中应用品管圈,可有效控制湿包以及医院感染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品管圈;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湿包管理
手术器械包在消毒完成后,易于在消毒包内出现以潮湿形成湿包,湿包不能在无菌条件下使用[1],因潮湿的环境,形成一条内外通道,外界微生物利用虹吸原理,进入湿包内部,导致手术器械污染,湿包的出现是医院感染的隐患[2-3]。
品管圈在消毒供应工作中得到实施及开展,通过建立品管小组,定期讨论,充分调动集体智慧,共同解决相关问题[4]。
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该研究旨在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湿包管理中应用品管圈,对其效果进行分析,为消毒供应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在消毒供应室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的共800个器械包作为研究对象,以2016年12月作为时间节点分为两组,2016年6—12月未实施品管圈的400个器械包为对照组,2017年1—6月实施品管圈的400个器械包为研究组。
各组均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统计各个器械包消毒情况。
1.2 方法
(1)品管圈组成:为了充分提高本院消毒供应室的消毒产品的质量,控制经过消毒处理过程的手术器械包的缺陷,从而降低医院内感染。
该科室内人员本着自愿原则组建小组,推荐1名消毒供应专业知识强或者年资高、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负责人,负责指导策划工作。
品管圈小组成立后,积极组织专业培训,到上级医院见学,负责人组织圈内学习,明确品管圈的主要步骤、内容,定期会议讨论,鼓励发言,负责人在讨论学习中要做到尊重不同意见,集思广益,从而提高圈内成员的知识水平[5-6]。
(2)选定主题:在负责人的指导下,针对具体的消毒供应室存在的问题,充分进行讨论和分析,确定“充分控制手术器械湿
包发生率、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的主題。
(3)原因分析:①灭菌包数量过多、重量过大或者消毒器械体积超过规定值;②手术器械摆放不符合标准,随意摆放现象严重,灭菌包包装不符合规范;③灭菌时间不足,灭菌操作流程不符合规范,物品摆放过于靠近内壁;④缺乏专业知识培训,不良习惯较多;⑤护理人员缺少责任感;⑥灭菌器械老化严重,输气管道内冷凝水残留,灭菌器密封性下降[7-8]。
(4)改进措施:①充分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能力;②在包内加装吸水装置,促使冷凝水充分吸热,促进液体汽化,从而控制湿包;③制定标准化包装流程,定期举行包装技巧考核;④组织人员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理清湿包出现的危害性;⑤组织消毒员定期往上级医院观摩正确的操作方法;⑥加强人员的监督、管理,降低人为因素形成湿包[9]。
1.3 观察指标
统计时间截止至2017年6月30日。
统计相关数据比较两者器械物品湿包的发生率。
同时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器械物品湿包的发生情况比较
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器械物品湿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研究组器械物品湿包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的器械物品湿包的发生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医院感染情况比较
表2所示,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研究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75%,对照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术器械的功能和种类日新月异,提高手术效率的同时也给消毒供应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消毒供应、灭菌以及器械维护的难度逐年增加[10]。
消毒供应室常年负责对手术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包装,无菌医疗用品均由消毒供应室提供,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11]。
在积极实践品管圈中发现,品管圈的实施,可以及时发现器械管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效降低手术器械的不良事件发生,通过降低手术器械湿包发生率为目的的品管圈活动可以发现,手术器械包装合格率和湿包发生情况较过去得到有效的改善,提示对于提高手术器械的消毒质量,适应新消毒供应要求具有重要意义[12-13]。
该研究在湿包
管理中应用品管圈,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组有效地控制了湿包的发生,说明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手术器械进行管理,优化流程,可以有效保证手术器械消毒供应的高效、顺利运转,降低湿包发生的不良事件,从而提高管理水平[14-15];同时,研究组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说明品管圈在控制湿包的同时,有效控制了手术器械的病原菌,使术后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下降。
综上所述,在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湿包管理中应用品管圈,可有有效控制湿包以及医院感染发生,效果肯定,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參考文献]
[1] 黄群,周凯云.品管圈在提高烧伤病人床单元舒适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692-1693.
[2] 王晓祺,张梅,曹军华.不同灭菌程序对防止湿包效果的影响[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6):666-667.
[3] 张彩虹,罗英,薛杏娟.品管圈管理在降低手术器械灭菌后湿包发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109-110.
[4] 欧梅珍.品管圈活动用于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9(3):331-334.
[5] 赵雪萍.品管圈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洗质量管理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7):51-53.
[6] 黄倩,王小琼,林翠柳,等.品管圈对降低供应室器械湿包率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2):5243-5245.
[7] 宋燕萍.品管圈活动在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7(10中旬刊):177-178.
[8] 樊玉红.品管圈活动在改善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8):125-127.
[9] 郑少燕,黄旭华,陈少芸,等.品管圈在外来手术器械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7,18(4):307-309.
[10] 罗玉华.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于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改善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4):2007-2009.
[11] Borg MA,Waisfisz B,Frank U.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within hospitals and its relevance to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J].J Hosp Infect,2015,1(15):13-17.
[12] 戴小丫,章敏青,郑小春,等.品管圈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模式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631-2633.
[13] 向艺,郑宣冬.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器械包装合格率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3):301-303.
[14] 肖素文.品管圈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模式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9(1):172-173.
[15] Tamashiro NS,Souza RQ,Gonalves CR,et al. Cytotoxicity of cannulas for ophthalmic surgery after cleaning and sterilization:evaluation of the use ofenzymatic detergent to remove residual ophthalmic viscosurgical device material[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13,39(6):937-941.
(收稿日期:2018-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