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阶段测验三(第四章)

合集下载

马原第四章

马原第四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D4.B5.D6.C7.B8.B9.C 10.A 11.B 12.C 13.A 14.C 15.C 16.C 17.B 18.A 19.B 20.A 21.D 22.A 23.B 24.D 25.A26.D 27.C 28.D 29.A 30.C 31.D 32.C 33.A 34.B 35.A二、多项选择题1.AC2.BD3.ACD4.ABCD5.ABCD6.ACD7.ABCD8.ABCD9.ABC10.ACD 11.CD 12.BD 13.ABCD 14.BCD 15.ABC 16.ABCD 17.ABD 18.AB 19.BCD 20.ABCD 21.ABCD 22.ABD 23.BCD 24.CD 25.BCD 26.AD 27.BCD 28.AC 29.AB 30.BD 31.ABCD 32.ABCD 33.AB34.ABCD 35.ABCD 36.ACD 37.ABCD 38.ABCD三、分析题1.(1)价值规律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但是,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因为首先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商品生产者,为了保持其在竞争中的优势,往往会限制技术的扩散,严守经营秘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和生产经营的普遍改善,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

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配置。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课堂练习及相关材料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课堂练习及相关材料

一、课后思虑题参照答案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如何理解“资本到达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答:(一)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打劫弱国的历史,这类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1、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拓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赖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累积和扩充。

2、发展到垄断阶段后,一致的、包罗万象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系统逐渐形成,资本家垄断联盟为分割世界而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大难。

(二)二战后,因为社会主义的成功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盛行,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博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时机,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入资本的国际大循环,经过不一样样互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剥削等,更为奇妙地剥削和打劫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产。

(三)在此刻经济全世界化进度中,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经过它们拟订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帜的经济全世界化战略,连续主导国际经济次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构造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世界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世界化的最大利处。

资本惟利是图的天性、资本主义生产无穷扩大的趋向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趋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迫着人类的可连续发展和生计。

(四)我们今日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华稳固,是依赖不一样样、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互换系统,依赖发展中国家供应的广大市场、低价资源和低价劳动力,经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没有也不行能给世界带来广泛繁华和共同富饶。

二、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究竟根源于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答:(一)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详细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

《马原》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原》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 阶级斗争的根源与作用 根源 阶级间物质利益的对立和经济冲突 作用 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体现 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不能讲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如共产主 义社会没有阶级斗争)
三、社会革命和改革 社会革命 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改革 是社会形态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形态的量变和部分质变 变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变革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不改变社会性质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的方式:阶级斗争、革命、改革
二、阶级斗争 1.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 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始终(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 不存在阶级,公有)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阶级的划分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 系决定 阶级的本质 阶级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 共同体 生产资料占有状况是划分阶级的基础
2.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 立足于现实的人 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着手 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考察(个人、群体和整个人类)
3.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褒义词,不等于“人人”,含有阶级敌人) 质: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某一时段可能有剥削阶级) 量: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劳动群众及知识分子 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改革/革命) 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4.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的原理来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决定历史发展方向 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的具体运用:一起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马原第四章习题.doc

马原第四章习题.doc

A.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 C.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 7. 价值规律是( )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C.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8. 剩余价值来源于( ) A.不等价交换 C.工人的剩余劳动 9.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 A.商品 B.价值 B.个别劳动时间决定D.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决定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D.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B.工人工资的扣除D.劳动力的价值 ) C.剩余价值 D.创造财富 10.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C.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 11. 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是( A.能创造物质产品 C.能创造剩余价值B.劳动成为商品D.劳动力成为商品)B.能形成价值D.能创造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 12.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13. 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A.工人工资的高低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14. 交换价值的基础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C.价格D.创造商品的劳动) B.使用价值和价值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两次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1. 冏品是:(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B. 一切物品C.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D. 一切有用的物品2. 价值的本质是( )A. 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D.社会生产关系3. 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 )A. 使用价值构成B.交换价值构成C.价值构成D.货币构成4. 冏品的二因素是指( )A.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5.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 两种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6. 商品的价值( )A.工人的具体劳动B.工人的抽象劳动C.剩余价值D.资本家的省吃俭用16.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B.劳动力价值的实现问题C.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D.平均利润的实现问题1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二、多项选择题1.冏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A.具体劳动B.社会劳动C.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3.劳动力的价值包括()A.维护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D.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4.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A.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B.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C.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D.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5.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固定资本6.资本周转时间由两方面构成()A.生产时间B.流通时间C.销售时间D.购买时间7.资本主义的利润率()A.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可变资本的比率B.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C.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D.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8.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实行等价交换原则C.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D.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三、辨析题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马原第四章练习题答案

马原第四章练习题答案
A. 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A
10
1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的作用是通过( A )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之间的竞争实现
第四章 单选题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 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 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B )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A
1
2、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D)
A、价值构成的 B、货币构成的 C、资金构成的 D、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矛盾 D.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和企业内部生产
有组织性之间的矛盾
A
13
1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C.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D.货币实现了价值增殖
ALeabharlann 1415、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 B ) A.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C.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D.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A
2
3、商品经济中最经常、最大量、最 普遍的经济行为是( B )
A.市场竞争 B.商品交换 C.劳动力买卖 D.追求利润
A
3
4、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C )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 盾
B.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剥削的矛盾
C.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 盾

马原教材第四章

马原教材第四章

马原教材第四章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原)教材》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大型群众教育活动的重要教材之一。

其中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唯物论的认识论与辩证法的内容。

本文将对该章进行详细解读。

一、唯物论的认识论在唯物论的认识论中,认识是人类主体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和认识的过程。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我们通过感觉、知觉、思维等活动来获取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这些反映并不等同于客观事物本身。

唯物论的认识论强调实践的意义,指出只有通过实践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接触,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唯物论的认识论还强调了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人的意识,但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实践来改造客观世界。

唯物论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在客观规律的指导下进行的,只有正确把握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辩证法是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基本方法论。

它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统一,指出一切事物都是由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组成,并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普遍联系。

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些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互斗争,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辩证法指出,只有正确把握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统一,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标准,是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发展我们的认识。

唯物论的认识论强调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接触,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对认识进行检验,才能确定认识的正确性。

唯物论的认识论指出,人的认识是相对的、发展的,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地纠正和发展认识,才能逐步接近客观事物的真相。

四、认识的辩证法过程认识的辩证法过程是指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感觉、知觉、思维等活动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和改造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逐渐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马原第4章

马原第4章

必须是实在的和足值的货币 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货币 货币供应量
平 衡
货币 货币需求量
流入 货币 货币贮藏
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延期支付、清偿 债务、缴纳赋税与租金、 发放工资等方面的职能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必须以 交换双方的信用为前提,并借助一 定的契约形式,如支票、汇票等。
三方均有力支付 可以相互抵销
交换价值就是一种使用价值同 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 上的关系或比例。 交 换
两把斧子是一只 羊的交换价值
商品的价值
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 人类劳动。
一只羊=两把斧子
交 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人类劳动 体力 脑力 耗费
价值
2、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1只羊
2把斧子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五)货币 2.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
(五)货币 3.货币的职能(由本质决定) 货币的职能
价 值 尺 度
流 通 手 段
贮 藏 手 段
支 付 手 段
世 界 货 币
价值尺度
价 值 尺 度
衡量其它商品价值量的多少
第一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所共有 的属性,是一个永恒范畴;价值 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 济范畴。
第二
3.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以价值的存 在为前提,一切有用物品都有使 用价值,但不是一切有用物品都 有价值。

马原第四章 题库

马原第四章 题库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一、单选题1. 雇佣劳动者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中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D )A. 剩余价值B. 劳动力价值C. 商品的全部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D. 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2.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B )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 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D. 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3. 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2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部分是(A )A. 超额剩余价值 B. 绝对剩余价值C. 相对剩余价值D. 剩余价值4. 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B. 相对剩余价值C. 超额剩余价值D. 利润5.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D )A. 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B. 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C. 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D.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6. 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因为他们(D )A. 都是雇佣劳动者创造的B. 都被资本家无偿占有C. 都是由于延长了工作日而获得的D. 都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7. 某工厂原工作日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各增加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为(B )A. 150%,100%B. 150%,300%C. 100%,200%D. 150%,200%8.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B )。

A. 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 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C. 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D. 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 A )决定的。

A. 阶段性B.不可调和C.尖锐性D.激烈性10. 资本主义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测验记录 > 阶段测验三(第四章)阶段测验三(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分工B、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C、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D、货币转化为资本【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参见教材P160。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转化为资本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参见教材P160。

3、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流通价值【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参见教材P160。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所决定的。

A、简单劳动B、价格标准C、使用价值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参见教材P162。

5、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B、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C、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D、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参见教材P163。

6、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这被称作货币的()。

A、贮藏手段B、世界货币手段C、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参见教材P164。

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B、商品价格相当于价值C、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D、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参见教材P166。

8、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加速准备条件的过程是()。

A、资本原始积累过程B、阶级革命过程C、产业革命过程D、民主法治过程【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是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加速准备条件的过程。

参见教材P168。

9、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被称为()。

A、不变资本B、预付资本C、流动资本D、可变资本【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其物质形态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产品。

其价值则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生量的变化。

由于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叫做不变资本(c)。

参见教材P172。

10、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工人的()实现的。

A、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长度B、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缩短工作日长度C、工作日长度不变,延长必要劳动时间D、工作日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参见教材P173。

1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

A、靠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来扩大再生产B、把剩余价值用来扩大生产增加就业C、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进一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D、把剩余价值不断用于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参见教材P175。

12、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A、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人口B、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C、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D、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来说过剩,并不是人口的绝对过剩。

相对过剩人口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

参见教材P176。

13、包含在资本家工厂里半成品中的资本价值处于资本循环的()。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单个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半成品”是关键词。

参见教材P178。

14、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形态是()。

A、商业资本B、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D、商品资本【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生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

参见教材P179。

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生产相对过剩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C、生产资料私有制D、固定资本的更新【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答案解析】: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当这个矛盾达到十分尖锐化的程度,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参见教材P181。

16、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的比率。

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预付资本D、可变资本【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D【答案解析】: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

参见教材P183。

17、在总统共和制中,最高立法机关是()。

A、法院B、议会C、政府首脑D、国家元首【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总统共和制是由选举产生的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并担任政府首脑。

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总统掌握国家行政权力。

参见教材P187。

18、两党制国家的典型代表是()。

A、美国B、瑞典C、德国D、法国【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目前实行两党制的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是美国。

参见教材P188。

19、多党制国家的典型代表是()。

A、美国B、瑞典C、英国D、法国【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目前实行多党制的有法国、意大利等资本主义国家。

参见教材P188。

20、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中的三权不包括()。

A、司法权B、立法权C、财政权D、行政权【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所谓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来说,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

参见教材P189。

阶段测验三(第四章)最后得分:90 分做题时长:14分40秒测验时间: 2017-09-11 11:37:07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转化为资本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参见教材P160。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分工B、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C、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D、货币转化为资本【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参见教材P160。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转化为资本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参见教材P160。

3、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流通价值【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参见教材P160。

4、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这被称作货币的()。

A、贮藏手段B、世界货币手段C、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参见教材P164。

5、资本原始积累在历史上最著名的国家是()。

A、美国B、法国C、日本D、英国【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资本原始积累在历史上以英国最为著名。

参见教材P168。

6、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被称为()。

A、不变资本B、预付资本C、流动资本D、可变资本【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其物质形态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产品。

其价值则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生量的变化。

由于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叫做不变资本(c)。

参见教材P172。

7、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根源于竞争的压力和()。

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B、市场供求关系的内在要求C、工人的工作D、垄断的需要【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由两方面原因所决定的。

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不断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加资本总额,以扩大生产规模。

所以,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另一方面,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以便改进生产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竞争力。

所以,竞争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参见教材P175。

8、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A、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人口B、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C、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D、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来说过剩,并不是人口的绝对过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