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研究——乙醇结构式的测定

合集下载

乙醇的性质

乙醇的性质

乙醇的性质一、乙醇的物理性质1、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2、沸点78℃,易挥发,比水轻3、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4、工业酒精:96% 无水酒精:≥99.5%通过乙醇燃烧的实验测定,已知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

根据我们学过的碳四价的原则,请同学们推测出乙醇可能的结构式:或者确定乙醇的结构式的方法:根据实验数据,乙醇和足量钠反应放出氢气的定量实验关系式(2C2H5OH——H2),证明乙醇的结构式应该为前者。

二、乙醇的结构乙醇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根据乙醇和生成氢气的关系式,推断断键的部位为羟基中的O—H键。

并适时展示乙醇的结构模型,强化学生对乙醇结构的印象。

为什么羟基中的O—H键会断裂?其他地方的键有断裂的可能吗?强调:(1)乙醇分子从结构上看是乙烷分子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但其分子中的共价键种类却比乙烷分子的多,化学性质也更复杂。

(2)由于受非金属性比较强的氧原子的影响,使得①和氧直接相邻的O—H键、C—O键极性较强,容易断裂;②和氧不直接相邻的C—H键极性也相应增强,在化学反应中,上述化学键都有断裂的可能。

但是①是主角,可以单独断裂,②是配角,一般和①组合在一起断裂。

三、醇的化学性质:(一)羟基的反应1、取代反应:(1)醇与氢卤酸(HCl、HBr、HI)反应:断裂_______键,______被_______取代。

写出乙醇与HBr反应方程式:。

写出2-丙醇与HCl反应方程式:。

(2)醇在酸做催化剂及加热条件下,醇可以发生分子间的取代反应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的情况下,加热到140℃时发生的反应(分子间的取代反应)方程式:。

【拓展训练】甲醇发生分子间取代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丙醇发生分子间取代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消去反应:乙醇断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键写出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反应方程式:。

实验八 有机化学实验研究 乙醇结构式的测定 上交

实验八 有机化学实验研究 乙醇结构式的测定 上交

实验八有机化学实验研究——乙醇结构式的测定【实验教学研究目的】1.掌握乙醇结构式定量测定实验的成功关键,学会其测定的实验技能;2.通过乙醇结构式测定的探究性实验,训练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3.学习和探讨组织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研究内容】1.测定乙醇的结构式;2.组织中学生进行乙醇结构式测定的探究性实验的教法。

【实验研究方案设计】一、实验原理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通常采取的方法和途径具体归纳如下:已知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根据C四价,O二价,H一价的价键规则写出它可能的结构式;这6个氢原子的位置和性质是怎样的?可通过实验证明其中一个氢原子与其它5个氢原子的性质不同,因而可以推断这个氢原子与其它5个氢原子的所处的位置不同。

利用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的性质来测定其结构式为(1)式;取一定量的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将收集到的V2体积的氢气,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V1。

p V T p V T11 1222p1、V1、T1为标准状态下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

p2、V2、T2为实验时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

T1∶273.15为绝对温度。

p1∶一个标准大气压。

T 2:273.15+t根据气体摩尔体积可计算出氢气的物质的量。

氢气的物质的量=V L 1224. 设:乙醇分子中可被金属钠置换的氢原子个数为x则:C H O xNa C H ONa x H x x 262622+=+-↑ 122241mol x mol Amol V mol 乙醇可以生成氢气取乙醇反应生成氢气.即:122242224111∶∶x A V x V A ==..()实验时取GmL 无水乙醇进行反应,其密度为0.79g ·mL -1,摩尔质量为46g/molA G =⨯079462.() 将(2)式代入(1)式整理后:x V G =⨯⨯⨯⨯2462240791.. 实验时应测的数据:p 2、T 2、V 2、G 。

乙醇醇类重点难点解析

乙醇醇类重点难点解析

乙醇醇类---重点难点解析一、醇的结构特点与反应规律1.结构特点:a处O-H键和b处C-O键都是强极性键,在一定条件下易断裂发生取代反应。

酯化反应,分子间脱水反应;c处α氢原子和d处β氢原子,受羟基和R影响,有一定活性,可以断裂发生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2.反应中化学键断裂部位:3.醇的催化氧化规律:醇羟基在一定条件下(Cu或Ag作催化剂),可发生去氢氧化。

(1)反应机理羟基(-OH)上的氢原子与羟基相连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脱去,氧化为含有( )双键的醛或酮。

(2)醇的催化氧化(或去氢氧化)形成双键的条件是: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否则该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3)醇的催化氧化规律:①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的醇(-OH在碳链末端的醇),被氧化生成醛。

2R-CH2-CH2OH+O2 2R-CH2-CHO+2H2O②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有一个氢原子的醇(-OH在碳链中间的醇),被氧化生成酮。

③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不能形成双键,不能被氧化成醛或酮。

4.醇的消去反应规律(1)反应机理脱去的水分子是由羟基和羟基所在的碳原子的相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结合而成,碳碳间形成不饱和键。

(2)消去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规律:醇分子中,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还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而形成不饱和键。

表示为:除此以外还必须有浓H2SO4的催化作用和脱水作用,加热至170℃才可发生。

含一个碳原子的醇(如CH3OH)无相邻碳原子,所以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如:二、醇的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温度不同,产物和反应类型不同。

如乙醇在浓H2SO4催化下加热至170℃生成乙烯,属消去反应,加热至140℃时,生成乙醚,是分子间脱水,属取代反应。

催化剂的影响:乙醇与O2反应,在铜作催化剂下生成乙醛,在点燃条件时生成CO2和H2O。

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 新课标 人教版

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 新课标 人教版

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一、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1.有机物组成元素的判断一般来说,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各元素对应产物为:C→CO2,H→H2O,Cl→HCl。

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若产物只有CO2和H2O,则其组成元素可能为C、H或C、H、O。

欲判定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氧元素,首先应求出产物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及H2O中氢元素的质量,然后将碳、氢元素的质量之和与原有机物质量比较,若两者相等,则原有机物的组成中不含氧;否则,原有机物的组成含氧。

2.实验式(最简式)和分子式的区别与联系(1)最简式是表示化合物分子所含各元素的原子数目最简单整数比的式子。

不能确切表明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注意:①最简式是一种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②无机物的最简式一般就是化学式;③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简单,种类繁多,具有同一最简式的物质往往不止一种;④最简式相同的物质,所含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若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其分子式就不同。

例如,苯(C6H6)和乙炔(C2H2)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故它们所含C、H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

(2)分子式是表示化合物分子所含元素的原子种类及数目的式子。

注意①分子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②无机物的分子式一般就是化学式;③由于有机物中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故分子式相同的有机物,其代表的物质可能有多种;④分子式=(最简式)n。

即分子式是在实验式基础上扩大n倍,。

3.确定分子式的方法(1)实验式法由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求分子式。

(2)物质的量关系法由密度或其他条件→求摩尔质量→求1mol分子中所含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求分子式。

(3)化学方程式法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分子式。

(4)燃烧通式法利用通式和相对分子质量求分子式。

由于x、y、z相对独立,借助通式进行计算,解出x、y、z,最后求出分子式。

[例1] 3.26g样品燃烧后,得到4.74gCO2和1.92gH2O,实验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求该样品的实验式和分子式。

乙醇检验报告

乙醇检验报告

乙醇检验报告引言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消费品等领域。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介绍如何进行乙醇检验的步骤和方法。

实验材料和设备进行乙醇检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如下: - 乙醇样品 - 纯净水 - 玻璃容器 - 红石碱溶液 - 滴定管 - 酚酞指示剂实验步骤步骤一:制备红石碱溶液1.取一定量的红石碱固体,加入适量的纯净水中。

2.搅拌溶解,直到红石碱完全溶解为止。

3.将溶液过滤,以去除固体杂质。

步骤二:准备样品1.取一定量的乙醇样品,并将其移至玻璃容器中。

2.确保样品的温度和压力符合实验要求。

步骤三:滴定1.取一定量的红石碱溶液,使用滴定管将其滴加到乙醇样品中。

2.每滴加一滴红石碱溶液后,轻轻摇晃玻璃容器使其充分混合。

3.当溶液颜色由红变为黄时,停止滴定。

步骤四:记录滴定体积1.记录滴定过程中加入红石碱溶液的体积。

2.根据滴定体积计算乙醇样品中乙醇的含量。

结果分析通过滴定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乙醇样品中乙醇的含量。

根据滴定体积和已知的反应计量关系,可以计算出样品中乙醇的浓度。

这些数据对于品质控制和质量检验非常重要。

结论通过以上的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乙醇检验,并得到了乙醇样品中乙醇的含量。

这些结果对于确保乙醇样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在进行滴定实验时,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滴定剂和指示剂,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保持实验环境整洁和安全,避免与有害物质接触。

•将实验用具归位并妥善处理废液和废品。

以上就是乙醇检验的步骤和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疑虑,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的阅读!。

有机实验研究报告

有机实验研究报告

有机实验研究报告引言有机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

本实验旨在研究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其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探索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2.通过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测试,确定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分析并讨论该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乙醇和丙酮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某有机化合物A。

其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乙醇 + 丙酮 -> A + H2O反应过程中,乙醇对应酯化反应中的醇,丙酮对应酯化反应中的酯,A为目标化合物。

酯化反应是一种酯的形成反应,水分子是其副产物。

合成得到该有机化合物A后,通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设备和试剂。

2.在室温条件下,将乙醇和丙酮按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

3.加入适量的硫酸作为催化剂,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混合液。

4.将混合液反应在加热器中,加热至沸腾。

5.反应进行30分钟后,关闭加热器,让反应液自然冷却到室温。

6.将反应液通过吸滤器进行过滤,收集固体产物。

7.使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对产物进行测试分析。

8.根据测试结果,确定该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过程中顺利完成了有机化合物A的合成,并成功获得了产物。

经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的测试,得到了有关该有机化合物A的一些结构信息。

通过红外吸收峰的分析,确定了有机化合物A中的官能团,进一步印证了合成反应的成功。

核磁共振光谱的结果显示化合物A中的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提供了进一步表征化合物结构和校正结果的依据。

质谱分析结果提供了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并在质谱图上观察到其分子离子峰。

综合实验结果和仪器分析,得出了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为某某结构,证明实验合成的目标达到预期。

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有机化合物A,并通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等分析方法,确定了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为某某结构。

乙醇教案1

乙醇教案1
[板书](2)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
CH3CH2OH+HOCH2CH3 C2H5—O—C2H5+H2O
[讲]乙醚是醚类中最重要的一种。凡是两个烃基通过一个氧原子连结起来的化合物叫做醚。醚的通式是R—O—R',R和R'都是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乙醚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沸点是4.51℃,有特殊的气味。吸入一定量的乙醚蒸气,会引起全身麻醉,所以纯乙醚可用作外科手术时的麻醉剂。乙醚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它本身是一种优良溶剂,能溶解许多有机物。乙醚蒸气很容易着火,空气中如果混有一定比的乙醚蒸气,遇火就会发生爆炸,所以使用乙醚时要特别小心。
2、水和钠、水和乙醇,钠个反应更剧烈呢?为什么?
水与钠反应更剧烈,因为H2O中的H比CH3CH2OH 中的H更活泼。
3、CH3CH2ONa的水溶液是碱性的?酸性的?还是中性的?
CH3CH2ONa 是强碱
[讲]乙醇和水都有羟基,羟基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由于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非金属性强),电子对很大程度偏离氢原子,这就可能使氢原子以离子形式脱离,产生氢离子,故乙醇和水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但乙醇中的乙基(烷基)是斥电子基,使乙醇的羟基中氢原子的离子化倾向减弱,故乙醇与钠的反应比水与钠的反应要缓和得多,乙醇比水难电离,故乙醇属非电解质
教案
课题:第三章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乙醇
授课班级
课时




知识

技能
1、掌握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通过分析乙醇分子结构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使学生了解羟基官能团的结构对乙醇的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乙基对羟基也有一定的影响,使乙醇中的羟基有官自身的特点。
3、掌握有机物结构测定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中学化学实验技能课题名称选题

中学化学实验技能课题名称选题

一、中学化学演示实验及教学研究实验1 一组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实验2 氧气的制备及性质实验3 氢气的制备及性质实验4 氯气的制备及性质实验5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6 “电解”与“电泳”二、中学化学经典实验及演讲练习实验1 氧气的氯酸钾制法和性质实验实验2 氢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实验3 氯化氢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实验4 氨的反复变色实验新设计实验5 氨气的催化氧化实验6 铝的性质实验7 硫酸铜大晶体的制备——设计实验实验8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9 苯的溴代反应实验10 乙醇与钠反应的探究实验实验11 乙醇氧化制备乙醛实验12 纤维素的水解与酯化实验13 维生素C的提取和含量的测定实验14 真假白酒的鉴别实验实验15 物质结构模型的制作三、初中化学典型实验研究实验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2 水的组成测定实验3 实验室制氧及催化剂性能比较研究实验4硝酸钾在水中溶解度的测定实验5实验室制氢最佳条件探究实验6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索实验7金属腐蚀条件的实验室探索实验8铁、铜、银活动顺序探索四、高中化学典型实验研究实验1镁与水反应的探究实验2中和反应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3原电池与燃料电池实验4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实验5层析法分离铜离子与铁离子实验6自制酸碱指示剂实验7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8电镀实验9纳米铁粉的制备实验10污水净化——电浮选凝聚法实验11废弃泡沫塑料制取燃料油气的研究实验12草木灰中钾盐的提取与分离实验13胶体的制备与性质五、课堂实验研究实验1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实验2过氧化钠与铝粉的氧化作用实验3过氧化钠与水的作用实验4氯酸钾受热分解实验5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实验6结晶热实验7浓硫酸与蔗糖的作用实验8硝酸钾的氧化性实验9白磷的自燃实验10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1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12硫化氢与金属盐类的反应实验13碘酸钾的氧化性实验14溴水在酸碱条件下的平衡移动实验15氨与浓盐酸的作用实验16氯化汞与碘化钾的作用实验17硝酸铵溶解的热效应实验18碘和锌的作用实验19高锰酸酐的氧化性实验20氯化钴的吸水性实验2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实验22金属及其合金的熔点比较实验23香烟灰的催化作厨实验24酶的催化作用实验25固体酒精的燃烧实验26乙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27苯酚的性质实验28蛋白质的性质实验29硝化棉(纤维素硝酸酯)的燃烧六、教学实验研究实验1电解水课堂实验的教学实验2电解水最佳条件的选择实验3氢气性质的两个课堂实验的教学研究实验4Mn2O7的强氧化性实验新方法实验5彩色振荡实验研究实验6摩尔数的课堂实验教学实验7茶汁、果汁酸碱指示剂的研制实验8水果原电池实验研究实验9蔬菜原电池实验研究实验10离子迁移的投影实验研究实验十一有趣的颜色变幻实验实验十二多彩的萃取实验实验十三有颜色的自动催化实验实验十四离子的结合与分步结晶实验十五蓝色发光的喷泉实验七、演示实验教学研究实验1 氧气的性质实验2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3 氯气与氢气的光爆反应实验4 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5 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和红砖中Fe2O3成分的检验实验6 甲熔解的制取和氯化反应实验7 乙醛的氧化反应实验8 纤维素水解实验9 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实验10 电解饱和食盐水八、学生实验教学研究实验1 中和滴定实验2 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测定实验3 乙醇结构式的测定实验4 三氯化铁溶液与硫化钠溶液反应实验5 加碘石盐中碘的检验和明矾万分的检验实验6 比较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九、中学化学基础与演示实验研究实验一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二氢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三氯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四氯化氢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五硫酸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六氨氧化法制硝酸实验七铝的性质实验八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九电解质溶液实验十金属的电镀——铝片上涂镀铜实验十一甲烷乙烯乙炔实验十二石油的催化裂化实验十三乙醇氧化制乙醛实验十四乙酸乙酯的制取、乙酸丁酯的水解、纤维素的水解与酯化实验十五色谱法提取和分离天然物质十、中学化学定量与测定实验研究实验1 阿伏伽德罗常量的测定实验2 物质式量的测定实验3 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实验4 食醋中乙酸含量的测定实验5 海带中碘的测定实验6 植物中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7 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实验8 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八:有机化学实验研究——乙醇结构式的测定实验计划一、实验目的1.掌握乙醇结构式定量测定实验的成功关键,学会其测定的实验技能。

2.通过乙醇结构式测定的探究性实验,训练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学习和探讨组织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

二、实验内容:1. 测定乙醇的结构式2. 组织中学生进行乙醇结构式测定的探究性实验的教法。

三、实验方案(一)、实验原理钠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醇钠并逸出氢气。

由于生成的乙醇钠包在钠的表面,使反应缓慢,甚至中止。

采用加热(使钠与乙醇钠熔融)与搅拌的方法,改进集气装置,能有效地提高氢气得率。

(二)、实验药品、仪器仪器:水槽,50ml注射器、导管、铁架台、载玻片、试管、50ml量筒药品:无水乙醇(ρ为0.789g/ml-0.791g/ml)、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水(三)、实验装置(四)实验前的探讨有所学知识可知,分子式为C2H6O的结构简式有两种:CH3CH2-OH,CH3-O-CH3。

由结构式可知,当乙醇的结构式为第一种情况时,则与钠反应断开的键为羟基上的氢氧键,则产生氢气的量与所用乙醇的量的关系为2:1的;若乙醇的结构式为第二种情况,则因为所有氢的化学环境相同,则产生氢气的量与所消耗的乙醇的量为3:1的关系。

因此,有以上分析我们可知,当产生氢气的量与加入乙醇的量为2:1的关系时,乙醇的结构式为CH 3CH 2-OH ,当产生氢气的量与加入乙醇的量的3:1的关系时,则乙醇的结构式为CH 3-O-CH 3。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步骤(1) 按实验装置图装好实验装置,在试管里放入已擦干煤油和去除氧化膜的钠粒(半个黄豆大小),试管的胶塞中央,插人一个事先抽入0.4mL 无水乙醇的注射器。

(2) 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缓慢挤压注射器慢慢的加人0.1rnL 无水乙醇,同时尽量摇动试管,使钠与无水乙醇充分接触一段时间后在加入一些乙醇,加入量不宜过多,速度也不宜过快,同时用量筒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氢气。

当反应接近停止时,可将试管稍稍加热。

等到没有气体产生、使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准确读出量筒上的刻度,这就是室温下0.4mL 无水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

现象钠与乙醇接触后钠渐渐的融化成小球,同时钠表面有大量气泡生成,反应较剧烈但是不如钠与水来的剧烈,用手摸量筒外壁有烫烫的感觉,排水法收集到了氢气的体积为47.0ml(六)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论数据处理实验数据记录1、在量筒中总共收集到1V =ml 的水,即可说明实验中产生了ml 的氢气。

实验时室温1T =20.8℃=K 大气压1P =101.330Kpa2、换算成标况下的氢气体积,010110P T T V P V ==ml 而0.4ml 乙醇的量可产生的氢气体积(标况)V=4.22*2*乙醇乙醇乙醇M V ρ=ml结论通过实验数据的计算可知乙醇的结果式为CH 3CH 2-OH四、实验最大收获通过本次实验,我知道了如何利用实验验证一个物质的东西,同时通过本次实验,我觉得本次实验也可以用于粗鉴别乙醇与乙醚,根据产生氢气的量,有无氢气产生,来确定所加的药品是乙醇还是乙醚。

同时,通过本次实验,我亲身见识了书本上所描述的乙醇与钠的反应不如水与钠的反应来的剧烈的实际情况,从而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印象,所有我觉得如果高中安排这个实验的话,将有助于学生对乙醇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更好理解和吸收。

五、思考题1、已知CH3CH2OH的化学式为C2H6O,它的结构式可能有几种,设计实验来探究它的结构?答:(1)有2种:(A)CH3 CH 2一OH:有1个氢原子与其他5个氢原子不一样;(B)CH3O-CH3 :6个氢完全相同;(2)用Na与CH3CH2OH进行定量反应来测定CH3CH2OH结构式:通过测量足量的钠与乙醇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

2、除了用Na与CH3CH2OH进行定量反应来测定CH3CH2OH结构式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答:方法:观察钠的保存方法,并向1—2ml无水乙醇中投一小块钠,观察实验现象。

煤油是多种烷烃的混合物,实验表明烷烃分子中与碳原子相连的氢不能被金属钠置换,而乙醇却能与金属钠反应,可知乙醇分子中必有氢原子不直接连于碳原子,由此可知乙醇分子的结构式为CH3CH2OH。

3、在用Na与CH3CH2OH反应测定CH3CH2OH结构的实验中,关键的或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答:(1)问题是确保乙醇完全反应;准确测定乙醇的体积、产生氢气的体积;气体发生器要干燥;(2)这样解决钠要过量,要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而且要尽量切碎,最好用二甲苯或煤油处理使其变为钠粉,;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使用无水乙醇;滴加乙醇的速度要缓慢;反应过程中要振荡。

4、采用什么措施促使CH3CH2OH与Na反应?生成的H2收集完全?答:A钠要过量,要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而且要尽量切碎,最好用二甲苯或煤油处理使其变为钠粉;B使用无水乙醇;C滴加乙醇的速度要缓慢;反应过程中要振荡;D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E若反应速度过于缓慢,可采用小火加热,但要控制好加热的温度。

5、组织学生进行该实验探究活动,探究的基本程序包括哪几个环节?如何组织?(百度上两种答法…自选)答法一: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答法二:(1)包括这几个环节:选择课题——查资料——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形成结论;(2)A选择课题,实验课题应紧贴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产实际,应该是学生熟悉的问题,而且实验课题还不能脱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认知能力,应该是学生努力能做到的;B指导学生查资料时,要明确实验的意义,以问题为指向;C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开放实验方法;D在学生实施方案时让学生介绍实验方案,目的为了排除实验过程因为操作或方法的不当而造成危险;E引导学生自行分析现象、归纳结论,并进行成败归因,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经验。

六、实验说课部分(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是高中化学新课程苏教版必修2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的第二单元内容,是继烃类化合物——甲烷、乙烯、苯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种典型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

本节课主要从这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对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内容安排在烃以后,是从烃过渡到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环节,强调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对于学好本章书其它烃的衍生物的知识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及指导性的作用。

另外乙醇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也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乙醇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羟基的特性,理解和掌握“官能团”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学习乙醇的性质。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通过酒驾的图片展示及讨论,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②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活用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教学辅助手段1. 说实验:①乙醇与钠反应,可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且取用的金属钠尽量大小一致,表面积相差不大。

②乙醇氧化,铜丝一端卷成螺旋状,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使反应速度加快。

2. 说现代化教学手段: 乙醇主要化学性质可用以下三个方程式作代表:(1)2Na + 2CH3CH2OH →2CH3CH2Ona + H2↑(2)2CH3CH2OH + O2→2CH3CHO +2H2O以上二个反应的过程可用电脑动画模拟,以便让学生深刻了解、掌握各反应的本质及断键的部位,让微观反应宏观化。

(四)教学程序引入课题:1、导课展示交警检测驾驶员是否酒驾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安全意识的教育融入课堂中。

2、乙醇的用途因为介绍乙醇对人类不利的一面(酒驾),现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乙醇的用途,体现乙醇有用的一面。

3.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质:首先取出一瓶无水乙醇,请学生观察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然而让学生归纳出一部分物理性质。

最后通过演示:乙醇与水,乙醇与碘单质,乙醇与苯的溶解实验,总结出乙醇的溶解性。

2、乙醇的分子结构的探究:乙醇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C、H、O通过研究得知乙醇是由两个碳六个氢和一个氧组成,其分子式为C2H6O通过研究表明,乙醇的结构是如图所示:现在我们从图中知道乙醇的结构了,那我们请两个同学来写下结构式。

这是位同学写的对不对呢?大家比较下乙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烃类那里不一样?-OH不一样,这个原子团我们称之为羟基。

3.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结构决定着化学性质,首先可以从结构上来认识乙醇的化学性质。

讲解:在乙醇分子中,由于O原子的吸引电子能力比C、H强,使得C-O键,O-H键均具有极性,在化学反应中均有可能断裂。

4、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1)提出问题根据物理性质,酒精能与水互溶,如何让分离水与酒精?【回答】根据沸点的不同,采用蒸馏问题2:如何检测乙醇中也没有水?能否用Na?展示乙醇与水的结构乙醇可看成是水中的氢原子被乙基取代,而水可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乙醇是否也可以呢?引导学生回忆水与Na的反应,推测乙醇与Na的反应现象。

(2)实验探究:乙醇与钠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