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临终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知识准备
这些反应是一种防卫机制,否认是为了暂时逃避现实的压力,可减少不良信息对病人的刺 激。
(2)愤怒期 被证实诊断无误后,患者情感上难以接受现实,痛苦、怨恨嫉妒、无助等心理交织在一起, “为什么是我,这不公平”。患者往往将愤怒的情绪向医务人员、家属、朋友等发泄,以弥补 内心的不平。 (3)协议期 患者承认已存在的事实,但祈求奇迹发生。为了延长生命,有些患者许愿或做善事,希望 能扭转死亡的命运。此期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抱有希望,能配合治疗。 护士应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积极引导,减轻压力;主动关心患者,加强护理,使患 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以减轻痛苦。 (4)忧郁期 当患者发现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协商无法阻止死亡来临时,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出现悲 伤、退缩、沉默、哭泣,甚至自杀等反应。
知识准备
①尸冷 因死亡后,体内产热停止,散热继续,尸体温度逐渐降低。 尸体温度逐渐减低,死后10 h内每小时下降1 ℃,10 h为0.5 ℃,24 h后与环境温度相同。 ②尸斑 因死亡后,血液循环停止,血液坠积到身体的最低部位。 死亡2~4 h后,出现在尸体最低部位的暗红色斑块或条纹。 ③尸僵 因死亡后肌肉中的ATP不断分解而不能再合成,致使肌肉收缩,尸体变硬。 死亡后1~3 h开始出现,4~6 h扩展至全身,12~16 h发展至高峰,24 h以后开始缓解。 ④尸体腐败 因死亡后机体内的酶发生组织分解自溶。 死亡24 h后出现,表现为尸臭、尸绿等备
即临终病人接受治疗性和姑息性的治疗后,虽然意识清楚,但病情加速恶化,各种迹象显 示生命即将终结。因此,濒死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2)传统死亡 指个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永久停止。 临床上,当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而固定,所有反射都消失,心电波平直,即可 宣布死亡。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自身心肺功能停止的患者,还可以依靠机器来维持。因此,只要 大脑功能保持完整性,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可能完全恢复。如大脑出现不可逆的破坏则提示人的 生命已经结束,医学界人士提出新的比较客观的标准,这就是脑死亡标准,即全脑死亡,包括 大脑、中脑和小脑、脑干的不可逆死亡。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在世界第22次医学会议上提出的脑死亡标准:对刺激无感受性及反 应性;无运动、无呼吸;无反射;脑电波平直。 上述标准24 h内反复复查无改变,并排除体温过低(低于32 ℃)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的 影响,即可做出脑死亡的诊断。
临终护理 PPT课件

1.提高老年临终者生存质量, 维护生命尊严
较多的临终老年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 不是在舒适、平静中度过,而是处于现代医 疗技术、麻醉、药物的控制下,死亡之前均 有接受侵入性治疗等痛苦的经历,身上插着 各种管子,充满了恐惧、痛苦和无奈。临终 关怀则为和解除躯体上的 痛苦,缓解心理上的恐惧,维护尊严、提高 生命质量,使逝者平静、安宁、舒适抵达人 生的终点。因此,临终关怀护理是满足老年 人“老能善终”的最好举措。
第一节 概 述
临终关怀(Hospice care)
我国学者对临终关怀的解释是:临终 关怀是指由多学科、多方面的专业人 员组成的临终关怀团队为患者提供的 全面照护,以缓解临终病人的痛苦, 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使其无痛苦、 舒适、安宁的渡过人生的最后旅程。
美国临终关怀协会(NHO):临终关 怀(hospice care)为“是对临终病 人和家属提供援助性和支持性的医护 措施”。
4.转变观念,真正体现人道 主义精神
推广临终关怀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一方 面教育人们要转变死亡的传统观念,无论是临 终者、家属及医务人员都要坚持唯物主义,面 对现实,承认死亡;另一方面,承认医治对某 些濒死病人来说是无效的客观现实,而通过临 终关怀来替代卫生资源的无谓消耗,合理分配、 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以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 性和可及性。它实质上体现了对病人及大多数 人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临终关怀不仅 是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也是人类文 明发展的标志。
二、影响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 的主要因素
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识有限
服务机构和资金来源不足
临终关怀教育尚未普及
三、老年人临终关怀的意义
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家庭规模 的缩小,功能的弱化,老年人的 照护尤其是临终关怀问题就突显 了出来。老年人对临终关怀的需 求更为普遍、更为迫切。发展老 年人临终关怀事业,具有重要的 意义。
临终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脑死亡(brain death)
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脑干 的不可逆死亡。 脑死亡标准为: 1.对刺激无感受性及反应性; 2.无运动、无呼吸; 3.无反射; 4.脑电波平直。
二、死亡过程的分期
分期
濒死期 临床死亡期 1.尸冷 生物学死亡期 2.尸斑
3.尸僵
4.尸体腐败
(一)濒死期
濒死期又称临终状态,是死亡过程的开始 阶段。
由太平间工作人员将尸体送往太平间,置 于停尸屉内,将第2张尸体鉴别卡系在尸 屉外面,便于识别尸体
处理床单位,如为传染患者,按终末消毒处 理
在体温单40~42℃之间记录死亡时间,按出 院病历排列顺序,送住院处办理手续
清点遗物交还家属,家属不在,应由两人清 点,列出清单,交护士长保管
丧亲者的护理
这是临终的最后阶段,患者认为自己已经尽 力,完成了人生的路程,表现出平静、安详, 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有的进入嗜
睡状态
接受期护理
护士应尊重患者,给予一个安静、舒适的 环境,减少外界干扰。
继续保持对患者的 关心、支持,加强 生活护理,让其安 详、平静地离开人间
五、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
这时各系统的功能严重紊乱,中枢神经系 统脑干以上部位的功能丧失或处于深度的 抑制状态。
此期持续时间因人而异,病人生命尚处于 可逆阶段,若得到及时
有效的抢救治疗生命可复 苏。反之,则进入临床死 亡期
(二)临床死亡期
此期的主要指征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 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
此期一般持续5-6min,但在低温下,可延 长达1h或更长
放平床头支架使尸体仰卧头下垫一软枕防止面部瘀血变色脱去衣裤留一大单遮盖闭合口眼若眼睑不能闭合可用毛巾湿敷或于上眼睑下垫少量棉花口不能闭合可轻揉下颌或用四头带托住用松节油擦净胶布痕迹有伤口者更换敷料有引流管者应拔出后缝合伤口或用蝶形胶布封闭并包扎穿上衣裤撤去大单将一张尸体识别卡系在尸体右手腕部移尸体于平车上盖上大单将另一张尸体识别卡交于太平间工作人员在体温单4042之间记录死亡时间按出院病历排列顺序送住院处办理手续清点遗物交还家属家属不在应由两人清点列出清单交护士长保管失去亲人是生活中最强烈的应激事件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
临终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临终护理
对那些已失去治愈希望的病人在生命即将结 束时所实施的一种积极的综合护理。
.
4
二、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循环系统的变化:
原因:循环系统功能减退,心肌收缩无力,循环衰竭。 症状:常见心脏每博输出量减少,心音低落,脉搏由快
到弱而不规则,血压下降,周围血 管从下肢开始收缩, 皮肤苍白、冷湿,口唇、指甲呈灰白或青紫色,四肢发 硬,出现先中央发展的瘀血斑点。
.
1
你是重要的 因为你是你 即使活到最后一刻 你仍然是那么重要 我们会尽一切努力 让你活到最后一刻
临终护理之母:
桑得斯博士
.
2
主要内容
★临终和临终护理的定义
★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临终患者生理反应的护理
★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
3
一、临终和临终护理的定义
临终
又称濒死,一般指由于各种疾病或损伤而造 成人体主要器官功能趋于衰竭,经积极治疗后仍 无生存希望,各种迹象显示生命活动即将终结的 状态。
.
18
(二)愤怒期
表现:易怒、生气,叹命运之不公,发生心理变态 反应,经常斥责医护人员和家属,充满嫉妒和怨恨 的心理,甚至拒绝治疗。
护理要点:忍让克制,作好患者家属的工作,给与 患者关爱、宽容和理解,必要时辅以药物稳定他们 的情绪。护理上尽量做到仔细,动作轻柔,态度和 蔼可亲,得到患者的谅解。
.
15
2
愤怒
为什么是 我?!
3
协议
不错,是 我,但是 ……
5
接受 我已经准 备好了。
健康 疾病稳定
诊断出 绝症
寂寞,内 在罪恶感
1
否认
不可能是我 !你们弄错 了!
对那些已失去治愈希望的病人在生命即将结 束时所实施的一种积极的综合护理。
.
4
二、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循环系统的变化:
原因:循环系统功能减退,心肌收缩无力,循环衰竭。 症状:常见心脏每博输出量减少,心音低落,脉搏由快
到弱而不规则,血压下降,周围血 管从下肢开始收缩, 皮肤苍白、冷湿,口唇、指甲呈灰白或青紫色,四肢发 硬,出现先中央发展的瘀血斑点。
.
1
你是重要的 因为你是你 即使活到最后一刻 你仍然是那么重要 我们会尽一切努力 让你活到最后一刻
临终护理之母:
桑得斯博士
.
2
主要内容
★临终和临终护理的定义
★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临终患者生理反应的护理
★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
3
一、临终和临终护理的定义
临终
又称濒死,一般指由于各种疾病或损伤而造 成人体主要器官功能趋于衰竭,经积极治疗后仍 无生存希望,各种迹象显示生命活动即将终结的 状态。
.
18
(二)愤怒期
表现:易怒、生气,叹命运之不公,发生心理变态 反应,经常斥责医护人员和家属,充满嫉妒和怨恨 的心理,甚至拒绝治疗。
护理要点:忍让克制,作好患者家属的工作,给与 患者关爱、宽容和理解,必要时辅以药物稳定他们 的情绪。护理上尽量做到仔细,动作轻柔,态度和 蔼可亲,得到患者的谅解。
.
15
2
愤怒
为什么是 我?!
3
协议
不错,是 我,但是 ……
5
接受 我已经准 备好了。
健康 疾病稳定
诊断出 绝症
寂寞,内 在罪恶感
1
否认
不可能是我 !你们弄错 了!
临终关怀及护理ppt课件

2021/2/23
2021/2/23
2021/2/23
濒死及死亡的定义
概念
濒死(dying) 死亡 (death) 脑死亡(brain death)
2021/2/23
濒死(dying)
即临终。病人已接受治疗性和 姑 楚濒息,死性但是的病生治情命疗加活后速动,恶的虽化最然,后意各阶识种段清迹 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
增进食欲,营养支持 1.取得病人的心理支持; 2.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少量多餐; 3.给流质、半流质易消化饮食,必要时鼻饲 或全胃肠外营养; 4.加强监测,观察病人电解质指标及营养情 况。
2021/2/23
促进血液循环
1.密切观察T、P、R、BP的变化; 2.观察四肢皮肤颜色与温度; 3.注意保暖。
2021/2/23
临终病人生理护理
一、临终病人的生理反应和护理 二、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2021/2/23
(临病(一终 人ph)y生sic理a反l a应ss的es评sm估ent)
1.肌肉张力丧失 2.胃肠道蠕动减弱 3.循环功能减退 4.呼吸功能减退 5.感知觉、意识改变 6.疼痛 7.临近死亡的体征
2021/2/23
死亡
脑 死
指(机状1的 123上查温及包大能态.9..无 无 无标6述无过中括脑丧8感 运 反准年标改低枢脑、失受 动 射:美准变(神干中的性 、国,低经2及 无在脑不4哈并于抑h反 呼内、可佛内排 制3应 吸的 小 逆大2反性出剂℃学全脑转复体的)提脑)的复出 4影.脑响电波平坦
临终 病人
疼 痛
2021/2/23
表现为烦躁不安、不寻常 的姿势,疼痛面容(五官 扭曲、眉头紧锁、眼睛睁 大或紧闭、双眼无神、 咬牙)。
2021/2/23
2021/2/23
濒死及死亡的定义
概念
濒死(dying) 死亡 (death) 脑死亡(brain death)
2021/2/23
濒死(dying)
即临终。病人已接受治疗性和 姑 楚濒息,死性但是的病生治情命疗加活后速动,恶的虽化最然,后意各阶识种段清迹 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
增进食欲,营养支持 1.取得病人的心理支持; 2.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少量多餐; 3.给流质、半流质易消化饮食,必要时鼻饲 或全胃肠外营养; 4.加强监测,观察病人电解质指标及营养情 况。
2021/2/23
促进血液循环
1.密切观察T、P、R、BP的变化; 2.观察四肢皮肤颜色与温度; 3.注意保暖。
2021/2/23
临终病人生理护理
一、临终病人的生理反应和护理 二、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2021/2/23
(临病(一终 人ph)y生sic理a反l a应ss的es评sm估ent)
1.肌肉张力丧失 2.胃肠道蠕动减弱 3.循环功能减退 4.呼吸功能减退 5.感知觉、意识改变 6.疼痛 7.临近死亡的体征
2021/2/23
死亡
脑 死
指(机状1的 123上查温及包大能态.9..无 无 无标6述无过中括脑丧8感 运 反准年标改低枢脑、失受 动 射:美准变(神干中的性 、国,低经2及 无在脑不4哈并于抑h反 呼内、可佛内排 制3应 吸的 小 逆大2反性出剂℃学全脑转复体的)提脑)的复出 4影.脑响电波平坦
临终 病人
疼 痛
2021/2/23
表现为烦躁不安、不寻常 的姿势,疼痛面容(五官 扭曲、眉头紧锁、眼睛睁 大或紧闭、双眼无神、 咬牙)。
《临终心理护理》ppt课件

帮助患者表达情感
倾听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和心声,让 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
受。
引导
引导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帮助他们理清思路,缓解情绪
。
支持
支持患者的情感表达,让他们感 到被理解和接纳,减轻他们的心
理负担。
鼓励患者与家人沟通
创造沟通机会
01
为患者和家人提供私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机会进行深入
调整心态
照顾者应积极调整自己 的心态,尽量保持乐观 、积极的态度,以便更 好地照顾患者。
寻求社会支持
照顾者可以寻求家人、 朋友、邻居等的帮助和 支持,以减轻自己的负 担和压力。
06
CATALOGUE
临终心理护理的案例研究
案例一:一位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历程与护理
患者为中年男性,诊断为晚期肺癌, 预计生存期有限。
心理负担
疼痛会让临终患者感到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照顾, 这种心理负担会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影响他们 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
疼痛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1 2 3Leabharlann 观察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和身体语言来判断其是否感 到疼痛。例如,注意患者是否有痛苦的表情、姿 势或者拒绝触摸等表现。
询问法
直接询问患者是否感到疼痛,以及疼痛的部位和 程度。这种方法需要医护人员用温和、耐心的语 言与患者进行交流。
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
否认期
总结词
不接受现实,拒绝面对。
详细描述
患者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并不接受,认为可能是误诊或小题大做,对 医生的诊断和建议持怀疑态度。
应对策略
医护人员需给予理解和关怀,不与患者争辩,适时的解释和开导。
愤怒期
总结词
老年人的临终护理PPT课件

--
5
前言
• 因此,我们护士必须正确认识生或死的 关系,生的时候,努力帮助患者提高生 活质量,体现其生命价值,当死亡来临 不可避免时,我们尽量做到泰然处之, 坦然接受,帮助患者有尊严、安详的走 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
6
• 你是重要的 • 因为你是你 • 即使活到最后一刻 • 你仍然是那么重要 • 我们会尽一切努力 • 帮助你安然逝去 • 但也会尽一切努力 • 让你活到最后一刻 •
第九章老年人的临终护理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老年病二科 杜陈英
--
1
带着问题进课堂
• 1.死亡是什么? • 2.如果没有死亡,世界将会成什么样子
? • 3.我们怎样看待死亡? • 4.我们护士怎样做好临终护理?
--
2
前言
• 生和死是生物世界客观运动的规律,死 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死亡作为疾病的一种转归,是生命的 一个自然阶段,是人生旅途的终点站, 也是生命的必然规律。
--
18
临终关怀的现状
• 1.尚未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模式。 一是医院为主,社区服务与家庭关怀相结合, 二是以乡村为着眼点,将家庭临终照护与社区 临终关怀相结合。
• 2.服务机构偏少,经费投入不足。不属于慈善 范围,政府没有专门的拨款。2001年,李嘉诚 捐助2000万在国内20家重点医院设立宁养院。
--
14
第三层含义:
• 临终关怀同时又指一种机构,无论医院型、病 房型或社区型,只要一说到临终关怀,我们就 应想到它是由护士、医生、心理学家、社会工 作者和志愿者等多方人员组成的团队,在不同 的条件下从各个方面为临终者及家属服务。
--
15
临终关怀的起源及发展
临终护理(基础护理课件)

二、死亡护理 2.临床死亡期
濒死与死亡的概念 死亡过程的分期 对丧亲者的关怀
又称躯体死亡期。临床表现:心跳、呼吸 停止,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但各种 组织细胞仍有短暂而微弱的代谢活动。此 期持续时间一般为5~6分钟,若得到及时、 有效的急救措施,患者生命仍有复苏的可 能。时间过长,则大脑将发生不可逆的变 化。
一、临终关怀
1. 临终患者的生理 反应及护理措施
2.临终患者的心理 反应及护理
(1)否认期 ✓表现出震惊与否认,他们常说的话是:“这不 是真的!一定是搞错了!” ✓“否认” 是患者应对突发不幸的一种心理防御机 制 ✓多数患者能很快停止否认
一、临终关怀
1. 临终患者的生理 反应及护理措施
2.临终患者的心理 反应及护理
1. 临终患者的生理 反应及护理措施
(2)护理措施 1)观察病情:定期观察意识状态,监测生命体 征、各重要脏器功能,观察肢端循环状况。有
2.临终患者的心理
异常,进行相应处理。
反应及护理
一、临终关怀
1. 临终患者的生理 反应及护理措施
(2)护理措施 2)改善呼吸功能 :①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 空气新鲜。②昏迷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准、死亡过程的分期。了解临终关怀的发展、理念、临终患者家属的关怀、丧亲者的关怀。 2. 技能目标:
能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关怀与护理,能正确判断死亡,并给予死亡和尸体护理。 3. 素养目标:
具有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尊重临终病人的权利,满足临终病人的意愿,重视临终病人的生 命品质,维护临终病人的生命尊严,同情和关心临终病人的家属。
(1)心理护理 :①死亡是逝者痛苦的结 束,但却是丧亲者的悲哀高峰。因此,
应鼓励丧亲者宣泄情感,达到调适身心平 衡,提高生存质量。②提供相关的知识和 案例,进行心理疏导,使之面对现实,认 识人生的意义和重要性,获得勇气和精神 支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理学角度关心人(而不是单纯关心“病”),减轻病人 精神和肌体上的痛苦使其在有限的日子里过得舒适和有意 义,提高晚期病人的生命质量
从心理学角度缓和和解除病人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使其 从容地死去
从社会学角度指导患者理解自己生命弥留之际生存的意义。 从生命伦理学角度使患者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体会在濒死
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美国心理学家库布勒-罗斯通过研究提出了临终患者 通常经历五个心理反应阶段:
1.否认期(denial) 2.愤怒期(anger) 3.协议期(bargaining) 4.忧郁期(depression) 5.接受期(acceptance)
否认期
愤怒期 协议期
忧郁期
接受期
否认期表现
一、临终关怀
研究内容:临终病人的生理、病理及心理发展规律 如何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
分支学科:临终医学、临终护理学、临终心理学、 临终关怀伦理学、临终关怀社会学、临终关怀管 理学
临终关怀所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临终关怀学 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
学模式的特色。
一、临终关怀
一、临终关怀
2.临终关怀:是有组织地向临终病人及其家 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护,包括生理、心理、 社会等方面,主要是为临终病人缓解痛苦, 使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提高生 存质量,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 使病人在临终时能 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 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一、临终关怀
3.临终关怀理念 (1)以治愈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关怀为主的
• 尸斑
死亡2-4h以后,出现在尸体最低部位的暗红色斑 块或条纹。
• 尸僵
死亡后1~3h开始出现,4~6h扩展至全身, 12~16h发展至高峰,24h以后开始缓解。
• 尸体腐败
死亡24h后出现,表现为尸臭、尸绿等
一、临终关怀
1.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指现代医学不
能彻底医治的疾病,经过一段时间的维持 性(支持性)治疗,仍不能好转,病情逐 渐恶化,医生认为是无效治疗时至病人临 床死亡的时间为临终。
临终关怀护理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学习目标:
1.了解安乐死、临终关怀的概念、发展、组 织形式及理念
2.熟悉濒死、死亡的概念及死亡过程分期、 尸体护理的目的及操作程序、丧亲者的心 理反应及护理
3.掌握临终病人生理反应、心理变化及护理 措施
第一节 死亡教育
一、濒死及死亡的定义
脑死亡(brain death)
• 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脑 干的不可逆死亡。 脑死亡标准为: 1.对刺激无感受性及反应性; 2.无运动、无呼吸; 3.无反射; 4.脑电波平直。
二、死亡过程的分期
濒死期 分期 临床死亡期
生物学死亡期
1.尸冷
2.尸斑 3.尸僵 4.尸体腐败
(一)濒死期
• 此期一般持续5-6min,但在低温下,可延 长达1h或更长
(三)生物学死亡期
• 此期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中枢神经 系统及各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 出现不可逆的变化,整个机体不能复活。
• 随着此期的进展,相继出现尸冷、尸斑、 尸僵、尸体腐败等现象。
尸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象:
• 尸冷
死后10h内每小时下降1℃,10h为0.5 ℃,24h后 与环境温度相同.
• 濒死期又称临终状态,是死亡过程的开始 阶段。
• 这时各系统的功能严重紊乱,中枢神经系 统脑干以上部位的功能丧失或处于深度的 抑制状态。
• 此期持续时间因人而异,病人生命尚处于 可逆阶段,若得到及时 有效的抢救治疗生命可复 苏。反之,则进入临床死 亡期
(二)临床死亡期
• 此期的主要指征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 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
2.全方位的照护的原则
包括:对临终病人生理、 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全面 照护与关心; 为病人及家属提供24h全 天候服务;
既照顾病人,又关心病人 的家属; 既为病人生前提供服务; 又为病人死后提供丧葬服 务等。
二、临终关怀的原则
3.人道主义原则
对临终病人提供更多的爱心、同情与理解 尊重他们做人的权利与尊严 尽可能了解及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控制病人的 疼痛及其他临终症状, 尽可能地使病人处于舒适的 状态。
• 濒死—即临终
• 指病人接受治疗性和姑息性的治疗后,虽 然意识清楚,但病情加速恶化,各种迹象 显示生命即将终结。因此,濒死是生命活 动的最后阶段
二、死亡
• 传统死亡:个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永 久停止。
• 临床上,当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 大而固定,所有反射都消失,心电波平直, 即可宣布死亡。
• 临终病人的生理反应 1.疼痛-疼痛面容 2.呼吸功能减退 3.循环功能减退 4.胃肠蠕动逐渐减弱 5.肌张力丧失-希氏面容 6.感知觉、意识改变 7.临近死亡的体征-临终呼吸
护理措施
1.减轻疼痛 2.改善呼吸功能 3.促进血液循环 4.增进食欲,加强营养 5.促进患者舒适 6.减轻感知觉改变的影响
之际受到了社会和亲人的关注。 临终关怀学,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
学模式的特色,是人们对生命价值认识加深的重要体现 。
二、临终关怀的原则
1.以舒缓疗护为主的原则
不以延长病人的生命时间为主.而以对病人的全面 照护为主, 以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维护 病人临终时作为人的尊严与价值。
二、临终关怀的原则
• 患者当得知自己病重即将面临死亡,其心理反应 是“不,这不会是我”或“不可能”。
照护 (2)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转变为提高病人
的生命质量 (3)尊重临终病人的尊严和权力
一、临终关怀
服务对象: ⑴ 目前医学条件下尚无救治希望的临终病人 目的:缓解临终病人极端的身心痛苦;维护
病人的生活尊严;增强人们对临终生理、 心理状态的积极适应能力;帮助临终者安 宁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⑵ 临终者家属 目的:提供包括居丧期在内的生理、心理慰 藉和支持
二、临终关怀的原则
4.适度治疗原则
宗旨:不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为主,而主要是为 了解除或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临终病人临终阶 段的生命质量。
三、临终关怀的发展
西方现代临终关怀的建立
1967年,桑 得斯博士在英 国创办了世界 上第一所“圣 克里斯托弗临 终关怀院”, 标志着现代临 终关怀的建立
四、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及护理
从心理学角度缓和和解除病人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使其 从容地死去
从社会学角度指导患者理解自己生命弥留之际生存的意义。 从生命伦理学角度使患者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体会在濒死
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美国心理学家库布勒-罗斯通过研究提出了临终患者 通常经历五个心理反应阶段:
1.否认期(denial) 2.愤怒期(anger) 3.协议期(bargaining) 4.忧郁期(depression) 5.接受期(acceptance)
否认期
愤怒期 协议期
忧郁期
接受期
否认期表现
一、临终关怀
研究内容:临终病人的生理、病理及心理发展规律 如何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
分支学科:临终医学、临终护理学、临终心理学、 临终关怀伦理学、临终关怀社会学、临终关怀管 理学
临终关怀所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临终关怀学 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
学模式的特色。
一、临终关怀
一、临终关怀
2.临终关怀:是有组织地向临终病人及其家 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护,包括生理、心理、 社会等方面,主要是为临终病人缓解痛苦, 使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提高生 存质量,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 使病人在临终时能 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 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一、临终关怀
3.临终关怀理念 (1)以治愈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关怀为主的
• 尸斑
死亡2-4h以后,出现在尸体最低部位的暗红色斑 块或条纹。
• 尸僵
死亡后1~3h开始出现,4~6h扩展至全身, 12~16h发展至高峰,24h以后开始缓解。
• 尸体腐败
死亡24h后出现,表现为尸臭、尸绿等
一、临终关怀
1.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指现代医学不
能彻底医治的疾病,经过一段时间的维持 性(支持性)治疗,仍不能好转,病情逐 渐恶化,医生认为是无效治疗时至病人临 床死亡的时间为临终。
临终关怀护理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学习目标:
1.了解安乐死、临终关怀的概念、发展、组 织形式及理念
2.熟悉濒死、死亡的概念及死亡过程分期、 尸体护理的目的及操作程序、丧亲者的心 理反应及护理
3.掌握临终病人生理反应、心理变化及护理 措施
第一节 死亡教育
一、濒死及死亡的定义
脑死亡(brain death)
• 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脑 干的不可逆死亡。 脑死亡标准为: 1.对刺激无感受性及反应性; 2.无运动、无呼吸; 3.无反射; 4.脑电波平直。
二、死亡过程的分期
濒死期 分期 临床死亡期
生物学死亡期
1.尸冷
2.尸斑 3.尸僵 4.尸体腐败
(一)濒死期
• 此期一般持续5-6min,但在低温下,可延 长达1h或更长
(三)生物学死亡期
• 此期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中枢神经 系统及各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 出现不可逆的变化,整个机体不能复活。
• 随着此期的进展,相继出现尸冷、尸斑、 尸僵、尸体腐败等现象。
尸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象:
• 尸冷
死后10h内每小时下降1℃,10h为0.5 ℃,24h后 与环境温度相同.
• 濒死期又称临终状态,是死亡过程的开始 阶段。
• 这时各系统的功能严重紊乱,中枢神经系 统脑干以上部位的功能丧失或处于深度的 抑制状态。
• 此期持续时间因人而异,病人生命尚处于 可逆阶段,若得到及时 有效的抢救治疗生命可复 苏。反之,则进入临床死 亡期
(二)临床死亡期
• 此期的主要指征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 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
2.全方位的照护的原则
包括:对临终病人生理、 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全面 照护与关心; 为病人及家属提供24h全 天候服务;
既照顾病人,又关心病人 的家属; 既为病人生前提供服务; 又为病人死后提供丧葬服 务等。
二、临终关怀的原则
3.人道主义原则
对临终病人提供更多的爱心、同情与理解 尊重他们做人的权利与尊严 尽可能了解及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控制病人的 疼痛及其他临终症状, 尽可能地使病人处于舒适的 状态。
• 濒死—即临终
• 指病人接受治疗性和姑息性的治疗后,虽 然意识清楚,但病情加速恶化,各种迹象 显示生命即将终结。因此,濒死是生命活 动的最后阶段
二、死亡
• 传统死亡:个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永 久停止。
• 临床上,当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 大而固定,所有反射都消失,心电波平直, 即可宣布死亡。
• 临终病人的生理反应 1.疼痛-疼痛面容 2.呼吸功能减退 3.循环功能减退 4.胃肠蠕动逐渐减弱 5.肌张力丧失-希氏面容 6.感知觉、意识改变 7.临近死亡的体征-临终呼吸
护理措施
1.减轻疼痛 2.改善呼吸功能 3.促进血液循环 4.增进食欲,加强营养 5.促进患者舒适 6.减轻感知觉改变的影响
之际受到了社会和亲人的关注。 临终关怀学,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
学模式的特色,是人们对生命价值认识加深的重要体现 。
二、临终关怀的原则
1.以舒缓疗护为主的原则
不以延长病人的生命时间为主.而以对病人的全面 照护为主, 以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维护 病人临终时作为人的尊严与价值。
二、临终关怀的原则
• 患者当得知自己病重即将面临死亡,其心理反应 是“不,这不会是我”或“不可能”。
照护 (2)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转变为提高病人
的生命质量 (3)尊重临终病人的尊严和权力
一、临终关怀
服务对象: ⑴ 目前医学条件下尚无救治希望的临终病人 目的:缓解临终病人极端的身心痛苦;维护
病人的生活尊严;增强人们对临终生理、 心理状态的积极适应能力;帮助临终者安 宁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⑵ 临终者家属 目的:提供包括居丧期在内的生理、心理慰 藉和支持
二、临终关怀的原则
4.适度治疗原则
宗旨:不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为主,而主要是为 了解除或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临终病人临终阶 段的生命质量。
三、临终关怀的发展
西方现代临终关怀的建立
1967年,桑 得斯博士在英 国创办了世界 上第一所“圣 克里斯托弗临 终关怀院”, 标志着现代临 终关怀的建立
四、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