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岩石力学
采矿过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

采矿过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在采矿行业,岩石力学是一个关键的领域,它涉及到矿山开采中的安全和效率。
岩石力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工程师理解岩石的力学特性,预测和解决采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采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岩石力学问题,并讨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岩层破裂和塌方采矿过程中,地下岩层会承受来自地面上的自重、采掘操作和地下水的压力。
当这些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可能会发生破裂和塌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合适的爆破技术和爆破参数,以减小岩层破裂的可能性。
- 加固岩层,使用锚杆、注浆等技术来增强岩石的稳定性。
- 控制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对岩层稳定性的影响。
2. 岩石的变形和应力集中在采矿过程中,采掘机械的挖掘和震动会导致岩石发生变形和应力集中。
这可能导致岩石的破裂和支护结构的损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控制采掘机械的振动幅度和频率,减小对岩石的影响。
- 合理设计支护结构,使其能够承受岩石的变形和应力集中。
- 使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岩石的变形进行预测和分析,以指导采矿过程中的操作。
3. 地震和地震引起的地下水涌出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可能对采矿过程产生严重影响。
地震能够使岩石产生剪切和断裂,导致矿井坍塌和地下水涌出。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工程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对采矿区域进行地震风险评估,合理选择采矿区域。
- 加强岩石的支护结构,以减少地震引起的岩石破坏。
- 控制地下水位,减少地震引起的地下水涌出。
4. 岩层的固结和沉降采矿过程中,岩层的固结和沉降是常见的问题。
岩层在采矿后会回缩或下沉,导致地表下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规划矿山的开采顺序和速度,减小地表下陷的风险。
- 使用地表压缩和填充技术来填补岩层回缩空隙。
- 监测地表下陷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综上所述,岩石力学在采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解决采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岩石力学问题对于确保采矿的安全和高效至关重要。
矿山岩石力学

一、巷道断面设计的原则巷道断面设计主要是选择断面形状和确定断面尺寸。
设计的原则是:在满足安全、生产和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力求提高断面利用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影响巷道断面选择的因素㈠作用在巷道上的地压大小和方向在选择巷道断面形状时起主要作用。
㈡巷道用途和服务年限也是选择巷道断面形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㈢矿区的支架材料和习惯使用的支护方式,也直接影响巷道断面形状的选择;㈣掘进方法和掘进设备对于巷道断面形状的选择也有一定影响。
㈤需要风量大的矿井,选择通风阻力小的断面和支护方式,有利于安全和具有经济效益。
管线布置要求1.管线通常应部置在人行道一侧,也可布置在非人行道一侧。
管道架设可采用管墩架设、托架固定或锚杆悬挂等方式。
若架设在人行道上方,管道下部与道渣面或水沟盖板面保持1.8 m和1.8 m以上的距离,若架设在水沟上,应以不妨碍清理水沟为原则。
2.在架线式电机车运输巷道内,不要将管道直接置于巷道底板上(用管墩架设),以免电流腐蚀管道。
管道与运输设备之间必须留有不小于0.2 m的安全距离。
3.通信电缆和电力电缆不宜设在同一侧。
如受条件限制设在同一侧时,通信电缆应设在动力电缆上方0.1m以上的距离处以防电磁场作用干扰通讯信号。
4.高压电缆和低压电缆在巷道同侧布置时,相互之间距离应大于0.1 m 以上;同时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 mm,以便摘挂方便。
5.电缆与管道在同一侧敷设时,电缆要悬挂在管道上方并保持0.3 m 以上的距离。
6.电缆悬挂高度应保证当矿车掉道时不会撞击电缆,或者电缆发生坠落时,不会落在轨道上或运输设备上。
三、调车工作㈠固定错车场调车法㈡活动错车场调车㈢专用转载设备四、提高装岩机工作效率的途径⑴积极推广和研究装岩、运输机械化作业线,不断提高装岩机工时利用率,缩短循环中的装岩时间。
⑵积极选用和研制高效能的装岩机,在现有设备中,要根据巷道断面大小选用装岩机。
对于双轨巷道尽量选用大型耙斗装岩机ZC-2型侧卸式装岩机或蟹爪式装岩机等大型装岩机。
矿山岩体力学知识点

矿山岩体力学知识点岩体力学是矿山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它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其在地下开采中的变形和破坏规律。
了解岩体力学的知识点对于合理设计和稳定的矿山开采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岩体力学的主要知识点。
1.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岩石的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
这些物理力学性质对于岩石的变形和破坏具有重要影响,也是评估岩石力学性质的基本指标。
2.应力与应变:应力是指在力作用下岩石内部的应力状态,包括垂直和平行两个方向的应力。
应变是岩石在受力下发生的变形。
研究岩石的应力与应变关系有助于了解岩石在开采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力学特性。
3.岩石的变形与破坏规律: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会发生变形和破坏。
弹性变形是岩石在小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可恢复变形,塑性变形是岩石在大应力作用下发生的不可恢复变形,破坏是岩石超过其承载能力导致破坏的过程。
了解岩石的变形与破坏规律可以指导矿山开采的安全与高效。
4.岩石力学参数的测定与试验方法:准确获取岩石力学参数是进行合理设计和分析的基础。
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岩石强度试验、应力-应变试验、岩石断裂试验等。
这些试验方法可以用于测定岩石的强度、变形特性和破坏特征,为岩石力学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
5.岩体的稳定性分析:岩体的稳定性是矿山开采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分析岩体力学参数、岩体结构、地应力等因素,预测和评估岩体的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支护方法和措施,以确保矿山的安全运营。
6.岩石动力学:矿山开采中常伴随着岩爆、岩石震动等动力学问题。
了解岩石的动力学特性,包括岩爆的发生机制、岩石振动的传播规律等,对于预防和控制岩爆事故、减轻岩石震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7.岩石支护与巷道设计:在矿山开采中,为了稳定岩体结构,需要进行巷道支护和巷道设计。
岩石力学的研究可以指导巷道的合理设计、支护方法的选择和支护结构的设计,提高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8.岩层间的相互作用与岩爆防控:在矿山开采中,岩层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岩体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采矿业中的矿山岩体力学与岩石破裂

采矿业中的矿山岩体力学与岩石破裂矿山岩体力学是矿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主要关注矿山岩石的力学特性以及岩石在采矿过程中的破裂行为。
在矿山开采中,岩体力学的研究对于矿山设计、开采安全和资源有效利用非常关键。
本文将通过对矿山岩体力学与岩石破裂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1. 岩石力学与宏观力学参数岩石力学是矿山岩体力学研究的基础,它涉及到岩样力学试验、岩石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力学参数的测定。
在矿山工程中,岩石的强度、变形性能和破裂特性是评估开采稳定性和岩石坍塌风险的重要依据。
通过力学参数的测定和分析,可以有效预测岩石的破裂行为和采矿过程中的岩体变形。
2. 岩石破裂的机理与影响因素岩石破裂是指岩石在承受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的过程。
破裂过程中,岩石内部的裂隙会逐渐扩展,导致岩石的破坏和失稳。
影响岩石破裂的主要因素包括应力水平、岩石本身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特征、裂隙的存在以及岩石的应变速率等。
了解岩石破裂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可以为矿山设计和开采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降低事故风险。
3. 岩体力学在矿山开采中的应用矿山开采过程中,岩体力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采场稳定性分析与设计岩体力学研究可以对矿山采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估,为采场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
通过对岩石力学参数的测定和数值模拟,可以确定采场的支护形式和尺寸,减少岩石的塌方和冒顶风险,保证采场的安全稳定。
3.2 岩体断裂与岩层控制了解岩体力学特性和岩石的破裂行为,可以有效控制岩层的断裂和变形。
采用合适的岩层控制技术,如预应力锚杆和岩层注浆等,可以增强岩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提高开采效率。
3.3 岩石破碎与磨损分析岩石的破碎和磨损是矿山采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它直接影响到采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开采效率。
岩体力学研究可以分析岩石的破碎机理和磨损规律,为矿山选矿和破碎机械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4. 岩体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随着矿业深入发展和采矿技术的不断创新,岩体力学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采矿业中的矿山岩体力学与岩石破裂

采矿业中的矿山岩体力学与岩石破裂在采矿业中,矿山岩体力学与岩石破裂是一个关键的研究领域。
矿山岩体力学是研究岩石在地下开采过程中的力学行为,而岩石破裂则是指岩石因受到外界力作用而发生破裂的过程。
本文将重点探讨采矿业中的矿山岩体力学与岩石破裂的相关问题。
一、矿山岩体力学矿山岩体力学是对矿山中岩石的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岩石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如岩石的强度、变形和破裂等。
矿山岩体力学的研究结果对矿山的开采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矿山岩体力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实验研究是通过对岩石样本进行拉伸、压缩、剪切等试验,来获得岩石的力学参数。
数值模拟则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岩石的力学行为进行模拟,以推断和预测岩石在实际工程中的变形和破裂过程。
二、岩石破裂岩石破裂是指岩石在受到外界力作用时,发生的破裂现象。
这是矿山开采中最常见的岩石力学问题之一。
岩石破裂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岩石断裂、剪切断裂、破碎等。
岩石破裂不仅会导致采矿过程中的岩石失稳,还会引发地面塌陷、岩爆等灾害。
为了研究岩石破裂的机理和规律,采矿业中广泛应用了断裂力学和岩石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断裂力学研究岩石在断裂过程中的力学行为,而岩石力学则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
通过对岩石破裂的研究,可以有效地预测和控制采矿过程中的岩石破坏。
三、应用与展望矿山岩体力学与岩石破裂的研究成果在采矿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矿山工程师了解岩石的力学性质,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法和支护措施,确保采矿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其次,通过岩石破裂的研究,可以预测岩石破坏的规模和范围,避免因采矿活动引发的灾害。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改进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提高岩石的力学参数和断裂模型的精确度。
此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岩石破裂的预测和控制能力。
这将为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结论矿山岩体力学与岩石破裂是采矿业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矿山岩石力学

第22页,本讲稿共22页
第7页,本讲稿共22页
二、岩体的特征
1、岩体是非均质各向异性的材料。 2、岩体内存在着原始应力场。
主要包括重力和地质构造力,重力场是以铅垂应力为主 ,构造应力场通常是以水平应力为主。 3、岩体内存在着一个裂隙系统。
岩体既是断裂的又是连续的,岩体是断裂与连续的统 一体,可称之为裂隙介质或准连续介质。当岩体应力超过 其强度时,就会使原有断裂进一步扩展,形成新的断裂。 而旧断裂的扩展与新断裂的形成,又均会导致岩体内的应 力重新分布。
矿山岩石力学
第1页,本讲稿共22页
教材及参考书
1. 矿山岩体力学(主要教材) 高延法,张庆松主编.徐州:中国矿 业大学出版社,2000 2. 矿山岩石力学(主要教材、作业) 李通林等编著 重庆大学出版 社 1991年1月第1版 3. 岩石力学基础 耶格、库克 高教出版社 4. 矿山岩体力学 郑永学编著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8年10月第1版 5. 岩体力学,王文星编著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1版 6. 岩石力学与工程 蔡美峰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4年8月第1版 7. 岩体力学 沈明荣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年3月第1版 8. 矿山岩体力学 高磊等编著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79年7 月第1版 9. 矿山岩石力学 华安增编著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0年5月第1版
在此阶段更加深入地研究岩石的破坏机理。
第15页,本讲稿共22页
(3)经典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该阶段是岩石力学学科形成的重要阶段,岩石力 学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将岩体视为弹塑性介质, 应用弹塑性力学方法来研究岩体的应力、应变和位 移,确定了一些经典计算公式,形成围岩和支护共 同作用的理论。结构面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受到 重视。在弹塑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流变理论,将某 些岩体视为带粘性的介质,考虑时间因素对岩体应 力、应变和位移的影响。
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岩石力学参数测定与分析

岩石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测定
总结词
岩石的弹性模量是指其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与应变之比,而泊松比则表示横向应变与 轴向应变之比。
详细描述
岩石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通常通过实验室内进行的单轴或三轴压缩试验测定。在单轴压 缩试验中,对岩石试样施加逐渐增大的压力直至其达到弹性极限,然后测量其应力与应 变值,计算出弹性模量。在三轴压缩试验中,对岩石试样施加围压和轴压,同时测量其
含水率
岩石中含水分的重量与干 燥岩石重量的比值,影响 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性。Biblioteka 岩石的力学性质弹性模量
表示岩石抵抗弹性变形的 能力,是衡量岩石刚度的 指标。
泊松比
表示岩石横向变形与纵向 变形的比值,反映岩石的 横向变形特性。
单轴抗压强度
岩石在单轴压力作用下的 极限抗压强度,是衡量岩 石强度的重要指标。
研究不足与展望
在实验过程中,未能完全模拟矿山实际开采条 件,如地应力场、温度场等,因此实验结果可
能存在一定误差。
同时,可以结合矿山实际开采情况,开展更深入的数 值模拟和理论研究,为矿山安全开采提供更加科学和
可靠的依据。
本研究仅针对部分岩石样本进行了实验和数值 模拟,未能全面反映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岩石 的力学特性。
岩石力学参数
包括岩石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以及与岩石变形、强 度、破坏等相关的参数。
岩石力学参数测定
通过实验和测试方法,测定岩石的力学性质和相关参 数,为矿山开采和岩土工程提供基础数据。
岩石的物理性质
01
02
03
密度
岩石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 值,表示岩石的致密程度 。
孔隙率
岩石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 的比值,影响岩石的强度 和压缩性。
采矿业中的矿井岩石力学与岩防治

采矿业中的矿井岩石力学与岩防治作为采矿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井岩石力学与岩防治是保证矿山安全生产和提高采矿效率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讨论矿井岩石力学与岩防治的意义、挑战以及解决措施。
一、矿井岩石力学的意义矿井岩石力学研究是为了明确采矿过程中岩石的力学性质以及其对采矿活动的响应。
岩石力学参数的准确测定对于合理设计和优化采矿方案至关重要。
此外,矿井岩石力学研究还可以为工程师提供有关采矿过程中岩石形变、变形及破坏特征的重要信息,并为矿井支护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矿井岩石力学面临的挑战在矿井岩石力学研究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岩石是一个复杂的非均质材料,其力学性质受到岩石类型、岩石结构和地应力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准确测定和预测岩石的力学性质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任务。
其次,在采矿活动过程中,岩石受到不同应力状态的作用,从而导致岩石的变形和破坏,而如何合理地应对这些变形和破坏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三、矿井岩石力学与岩防治的解决措施为了应对矿井岩石力学与岩防治中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 引入先进的试验与数值方法:通过采用先进的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测定和预测岩石的力学性质,并为合理设计和优化矿井支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矿井岩石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岩石的应力、位移等参数,并通过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岩石变形和破坏。
3. 优化支护方案:在采矿过程中,通过合理选择和优化支护材料与支护结构,改善岩体的稳定性,减少岩体变形和破坏,提高采矿效率。
4. 强化培训与教育:加强矿山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对矿井岩石力学与岩防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生产意识。
综上所述,矿井岩石力学与岩防治在采矿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岩石力学参数,优化矿井支护方案,加强监测与预警以及强化培训与教育,我们可以提高矿山的安全性,降低事故风险,进一步推动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岩石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矿山岩石力学课程英文名称:Mine Rock Mechnics课程类别:课堂教学课程编号: 101005课程归属单位:矿业学院适应专业:采矿工程学时:54学时制定时间:2006年11月8日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 课程设置的性质、任务、要求本课程是研究自然和采动影响所造成的矿山应力场中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矿山应力场对岩体力学性质影响的科学。
主要介绍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强度理论和破坏机理;原岩应力及其测量;井巷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围岩变形、破坏和移动规律;井巷地压等。
2. 通过教学达到下列基本要求:⑴ 掌握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基本知识;⑵ 了解和掌握地下原岩体中应力状态和巷道围岩体中应力重新分布的规律;⑶ 掌握常用的围岩分类的方法;⑷了解井巷地压的计算方法;(5)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发展方向。
3. 专业和学时数:采矿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共54学时4.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⑴ 《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在本课程之前教授;⑵ 本课程应在《矿山压力及围岩控制》、《井巷工程》之前或同时讲授;⑶ 《矿山岩石力学实验》与本课程同步开设。
5. 教材与参考资料⑴《岩体力学》沈明荣编⑵《矿山岩石力学》李通林等编⑶《岩石力学与工程》蔡美峰等编⑷《岩石力学简明教程》李世平编⑸《岩体力学》肖树芳等编⑹《Engineering behaviour of rocks》 Ian Farmer⑺《Fundamentals of rock mechanics》 J.C.Jaeger & N.G.W.Cook⑻《Rock mechanics for underground mining6. 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通过实验和课外作业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要求能够开设常规岩石力学实验。
课外作业如下:⑴ 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变形性质;⑵ 岩石的强度性质;⑶ 岩石的流变性质;⑷ 结构面的力学效应;⑸ 岩体力学性质及其分类;⑹ 原岩应力计算和测试;⑺ 巷道围岩应力及位移计算;⑻ 井巷地压计算。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在编制课程教学内容时,原则上注意培养学生宏观把握获取岩石的工程性质、微观分析岩石的变形和破坏机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弹塑性力学和岩石力学知识建立岩体工程问题的力学模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励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1. 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1)绪论:岩石与岩体的界定;岩体力学的研究任务与内容;岩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岩体力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地位;岩体力学的发展简史。
(2)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岩石的强度特性;岩石的变形特性;岩石的强度理论。
(3)岩石动力学基础:岩石的波动特性;影响岩体波速的因素;岩体的其他动力学特性。
(4)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能:岩体结构面的分析;结构面的变形特性;结构面的力学效应;碎块岩体的破坏;岩体的应力一应变分析。
(5)工程岩体分类:工程岩体分类的目的与原则;工程岩体代表性分类简介;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 - 94)(6)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初始应力状态的概念与意义;组成岩体初始应力状态的各种应力场及其计算;岩体初始应力状态分布的主要规律;高地应力地区的主要岩石力学问题。
(7)岩体力学在洞室工程中的应用:岩体二次应力状态的基本概念;深埋圆形洞室二次应力状态的弹性分布;深埋圆形洞室弹塑性分布的二次应力状态;节理岩体中深埋圆形洞室的剪裂区及应力分析;围岩压力;松散岩体的围岩压力计算;塑性形变压力的计算;新奥法简介。
(8)岩体力学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边坡的应力分布。
(9)岩石力学数值计算方法与工程新进展。
2. 学生作业基本要求《岩石力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为帮助学生掌握好课堂教学内容、训练岩石力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计算分析和解决岩石力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重视让学生课后完成一定的作业量。
学生作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练习题,这一类习题在每堂课后适量地布置;第二类是综合分析题,这一类练习题每一章进行完成后布置,要求学生通过理解教材,通过教师授课,并阅读一定量的文献后完成。
3. 授课计划及学时分配三、实验(32学时)《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英文名称:Mine Pressure and Strata control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课程归属单位:矿业学院制定时间:2006年7月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 课程设置的性质、任务《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是研究煤矿开采过程中矿山压力分布及其显现规律,探讨矿山压力控制措施和控制方法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主要专业课,也是其它井下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对煤矿中采场和采区巷道周围煤(岩)体内矿山压力分布及其显现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和了解,基本掌握控制采场和井下巷道矿山压力的方法和措施。
结合实验课和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得到有关研究和解决煤矿生产现场矿山压力问题基本技能的训练。
2. 通过教学达到下列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有关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的基本概念、巷道围岩变形、应力、破坏的分布规律、采场周围的应力分布状态、采场顶底板的变形破坏规律、工作面来压规律及确定方法、巷道与采场的围岩控制理论与控制方法、煤矿动压现象、矿山压力测试技术;另一方面使学生达到能够根据具体条件,进行采场和巷道围岩控制设计、解决有关矿山压力控制方面问题的能力。
3. 专业和学时数采矿工程专业、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岩土工程专业,共36学时4.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⑴ 《煤矿地质学》、《矿山岩体力学》、《煤矿通风与安全》、《采掘机械》在本课程之前教授;⑵ 本课程应在《开采方法》、《井巷工程》之前或同时讲授;5. 教材与参考资料(1)《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钱鸣高、石平五等编(2)《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姜福兴等编(3)《中国煤矿采场围岩控制》陈炎光、钱鸣高编(4)《中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陈炎光、陆士良编6、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部分内容配合实验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并辅以课外作业,课堂答疑等形式进行。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1. 基本要求: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阐述明确有关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的基本概念;巷道及采场周围的应力分布规律;巷道与采场围岩的移动变形规律;矿山压力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控制方法;矿压控制的设计方法;煤矿动压现象的致因与防治措施;矿压测试技术与相关测试仪器的原理与具体应用。
要求学生对以上知识内容必须明确,并能牢固掌握,学习后达到具备能够独立解决相关矿山压力控制方面的技术问题。
重点:巷道及采场周围的应力分布规律;巷道与采场围岩的移动变形规律;矿山压力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控制方法;矿压控制的设计方法。
难点:巷道及采场周围的应力分布规律;巷道与采场围岩的移动变形规律;矿山压力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控制方法;矿压控制的设计方法。
2. 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绪论矿山、矿山压力、矿山压力显现、矿山压力控制等基本概念,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研究方法等,本课程的体系。
第三章采场顶板活动规律分析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及其周期来压的机理,特征;回采工作面前、后方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及特点,介绍采场初次来压以后上覆岩层的移动规律及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假说,着重分析砌体梁结构的力学模型和平衡条件。
讨论回采工作面顶板岩层的组成对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介绍近期我国缓倾斜煤层顶板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指标。
第四章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介绍采场初次来压、周期来压的的主表现,介绍常用的顶板压力的估算的方法分析影响采场矿压显现的矿山地质因素及开采技术因素。
第五章采场顶板支护方法分析采场顶板与底板特征,并进行分类;介绍单体柱、液压支架等的采场支架类型与力学特性;采场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原理;重点掌握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设计和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顶板控制原则;能够科学地进行采场来压预报与支护质量监测。
第六章采场岩层移动与控制岩层控制是采矿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本章要求掌握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能够进行关键层判别,并能正确分析采场围岩的移动规律;熟悉采场围岩移动控制技术。
第七章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分析巷道开挖产生的孔洞效应;重点是受采动影响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在此基础上了解应该从多方面着手进行巷道围岩控制原理。
第八章巷道维护原理和支护技术分析了无煤柱护巷、巷道围岩卸压等工作原理;常用巷道金属支架的类型和受力特性;巷道锚杆支护的原理和实践;软岩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其支护技术;锚杆支护质量监测第十一章煤矿动压现象及其控制冲击地压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过程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地质因素及开采技术因素,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顶板大面积来压的现象及特征,顶板大面积来压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
3. 学生作业基本要求《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为帮助学生掌握好课堂教学内容、训练思维方式,必须进行一些课后练习,领会、巩固所学内容。
4. 授课计划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共36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6学时)三、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要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