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
高三政治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教案及练习题

高三政治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教案及练习题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下是课件网为您推荐的关于《高三政治教案: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供大家学习参考!教学目标:1.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等基本概念。
掌握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
2.能够运用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换问题。
能够运用价值规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的、普遍的经济现象。
3.进一步熟悉和领会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
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科技意识,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引发的商品交换比例的变化、价值规律的实现(等价交换的实现)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的含义▲ 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经济的产生时间: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人类社会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而出现。
3.商品经济产生与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经济的内容: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总和。
5.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商品经济发展至今日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占统治地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新型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关系▲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区别和共同点.(略)▲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是先有商品交换,后有商品生产.;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是先有商品生产,后有商品交换.▲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商品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只存在于流通领域,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则成了消费品,也就不是商品了。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
2. 使学生掌握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3. 培养学生分析商品经济现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经济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2. 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3.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4. 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5. 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商品的概念、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
2. 教学难点:商品价值的内涵、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生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商品经济的相关概念。
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经济形态下的商品经济特点。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以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商品的概念。
2. 讲解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阐述商品的定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3. 分析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讲解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
4. 讲解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阐述商品经济的自发性、平等性、竞争性和开放性。
5. 讲解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分析市场机制、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6. 案例分析:选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商品经济现象,分析其发展变化。
7.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的作用。
8.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0.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商品经济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通过他们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3. 知识测试:设计一份关于商品经济知识的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提供系统的商品和经济理论知识。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教案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商品的定义及其基本属性。
2.掌握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商品的定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教学难点: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政治所学,提问:什么是商品?商品有哪些基本属性?2.商品的基本属性(1)讲解: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具体的商品,让学生分析其使用价值和价值。
(3)讨论:为什么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基本属性?3.商品的价值量(1)讲解: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举例:比较不同商品的价值量,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3)讨论:为什么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4.商品的价值量与价格(1)讲解: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
(2)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商品的价格变动,引导学生理解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3)讨论:价值与价格是否总是一致的?为什么?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讲解: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2)案例分析:分析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具体表现。
(3)讨论:如何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商品的定义、基本属性、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不足之处:在讲解价值量时,可能有些同学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

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热点扫描】1.商品质量专题(食品安全、毒奶粉、假种子农药;百城万店无假货、质量万里行、“3.15”专题、)『热点材料』:2004年9月7日《人民日报》报道,针对当前食品市场安全监管工作的突出问题,全国工商系统强化食品监管措施,在全国开展了食品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原理分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的信誉和现象、价值规律刺激作用、市场秩序、国家宏观调控。
2. 价格战如火如荼(2005年春节前欧尚与苏果、好又多等超市的年货价格战;夏季空调价格战;手机价格战等)『热点材料』“让利销售”、“降价促销”、“积点返利”……这类从厂家商家口中越来越多地喊出的字眼,普通百姓已耳熟能详。
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厂家商家的价格战更是订得如火如荼,热闹异常。
现在,价格战对我国企业来说司空见惯,被普遍认为是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一种法宝。
『原理分析』(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可见,正当的价格战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恶性降价竞争会降低行业的利润率,进而可能导致产品品质的下降,最终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3.深入开展反假币宣传周活动『热点材料』:2004年7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
一年一度的爱护人民币反假人民币宣传周活动于7月18日起至7月24日在全国展开,这是自1996年以来在全国开展的第九个反假货币宣传周活动。
今年宣传周活动的宣传内容一是法制宣传,二是爱护人民币宣传,三是人民币防伪知识宣传。
『原理分析』运用通货膨胀的有关知识,说明如果任由假币泛滥会成为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运用人民币的有关知识,说明制造和使用假币的严重危害;结合人民币的流通的知识,说明做好爱护人民币反假人民币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4.货币流通专题(合理控制货币信贷规模、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利率上调、减少国债发行量等)『热点材料』:2004年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召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但是当前总需求扩张及通货膨胀压力还没有明显减弱,要求银行部门坚持有保有压,做好当前货币信贷工作。
第二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产
商
自
品
然
经
经
济
品 经 济
济
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比较
特点
自然经济
1 自给自足
2 封闭型经济
3 保守型经济
商品经济 交换经济 开放型经济 开拓进取型经济
4 生产基本在原有规模维持 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③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 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 活的改善 ,都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价 值量与 劳动生 产率的 关系
个别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
社会劳动 生产率提
高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
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使用价值量增多 同一劳动同一时间的价值总 量增大—竞争中获利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使用价值量增多 同一劳动同一时间的价值 总量不变—产品物美价廉
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三、商品的价值量
在100多年前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 仑设宴时,宾客用的是银碗,唯有皇 帝一人用铝碗,以示尊贵。为什么100 多年前只有皇帝才用得起的铝碗100年 后被人们普遍使用了呢?这就涉及商 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问题了。
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 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
是人类的体力 和脑力的耗费来自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两种商品耗费的人类劳动量的不同决定相交换的比例
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二)商品的价值
1.商品价值的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
2.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1把锄头=10千克米
被表现价值的商品 表现别的商品价值的商品
高中高一政治商品和商品经济知识教案

第⼀课商品和商品经济教学⽬标本课是全书的起始课和理论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初步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了解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理解邓⼩平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下理论基础,也为以后各课的学习作好知识上的准备。
具体要求知识要求识记以下知识: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和类型。
货币的职能。
⼈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世界上⼀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的纸币名称。
理解以下知识: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商品的使⽤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价值和价值的统⼀体。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产率成反⽐。
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的作⽤。
初步运⽤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结合现实中⼈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正确认识货币的作⽤。
⽤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产者必须不断提⾼劳动⽣产率。
能⼒要求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由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由已知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新判断的逻辑思维、推理能⼒;运⽤基本理论,分析现实⽣活中的经济现象以及党的经济政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思想觉悟要求通过教学,使学⽣树⽴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同时,在商品经济的⼤潮中正确认识和对待货币的作⽤,破除“⾦钱万能论”。
第⼀节商品1. 什么是商品“凡是⽤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这是从我们的⽣活经验出发,从现象上看问题,我们要求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商品下个科学的定义。
“概念”是对于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的特性的反映。
我们要给“商品”这个概念下个科学的定义,就必须从千千万万、形形⾊⾊的具体商品中概括出它们的共同本质。
我们可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凡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必须⽤于交换才是商品商品和⾮商品的“⾝份”不是固定不变的,⼆者可以转化。
政治经济学 第一课 第一节 商品的科学含义及基本属性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1.1 商品的科学含义及基本属性教学目标知识:理解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科学含义,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理解商品与其他物品、劳动产品的联系和区别;举例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能力:学生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抽象思维,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觉悟:引导学生树立质量观、效益观念。
教学重点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教学难点商品价值的内涵。
教学方法1、“三段式”教学法。
2、多媒体辅导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具一套;CAI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1、课堂活动:自读——质疑——讨论——练习——评价——小结。
2、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水厂,了解对水的加工过程,帮助学生弄清用自来水为何要付钱的道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CAI:课件中显示汽车、飞机、商品房、日用品等物品后,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展示中的哪些是商品?它们为什么是商品?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必须把握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劳动产品。
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物品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1.商品的含义(板书)展示CAI:(1)阳光(4)水(7)衣服(2)空气(5)面包(8)彩电(3)粮食(6)冰箱(9)钢笔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可以看出,自然状况的阳光、空气和水,都不是商品。
试想假如空气是商品,我们到商场去购买岂不是要付呼吸空气的费用?那么,其他的东西是否一定就是商品呢?第二个条件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
粮食、面包、衣服、冰箱、彩电、钢笔等等的生产者准备出售或消费者正在购买时,它们才是商品。
一旦消费者自己使用或赠予别人时就不再是商品。
至于空气、水等,如果人们进行加工,比如制成氧气、纯净水等,且用于交换时,也可以成为商品。
总之,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即劳动产品和用于交换。
因此,我们说,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中,“用于交换”一般指交换前和交换中。
一旦商品完成交换后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了。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教案

比较商品其他劳动产品
区别1、用于交换;
有价值;
是个历史范畴。1、不用于交换;
没有价值;
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
联系1、都是劳动产品;
都有使用价值;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表:
比较商品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
区别1、是劳动产品;
用于交换,有价值;
*有偿“转会”的运动员是商品吗?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谁先
产生的?
*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否会永远存在下去?这说明 商品是一个什么的范畴?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
)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
品经济。
〔突破难点〕从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讲清什么是商品 交换?什么是商品生产?什么是商品经济?并注意三者的 区别:“商品生产”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商品交换”
结论:商品肯定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如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进 而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缺一不可:须是劳动产品、 须用于交换。劳动产品是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 件。
右图反映了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之间的关系,说明物 品不都是商品,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只有用于交换的劳 动产品才是商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商品意识、参与意识、克争意识,以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 社会也存在商品经济,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培养 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
教学重点
商品的含义
教学难点
商品经济的产生
教具准备
拍卖用品、多媒体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
教学课题:前言、第一课第一框: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课序:第一课第一节第1教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前言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经济现象,懂得经济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经济常识的责任心和信心。
2、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商品和商品经济,提高辩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教学难点:商品和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完整地理解商品经济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100元人民币(假币)引入:
(1)请学生谈谈钱(人民币)对我们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关系,说明经济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与我们密切相关。
(2)请学生列举其他一些经济现象:如扶贫、税收、财政、银行、信用卡、贷款、外汇等。
(3)以人民币(钱)多好还是少好为例说明经济问题必须按规律办事,要求我们认真学习经济常识,了解经济生活的规律。
(4)以100元假币举例说明扰乱经济现象的危害
二、学生自学前言
1、经济常识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2、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有哪些?(从知识、能力、觉悟三个层面分析)
三、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一)导入:
请学生讲讲人民币的作用有哪些?说明货币的最早和最直接的作用是购买商品和作为商品流通的中介,那么什么是商品和商品经济呢?
(二)新授
1、设疑:以农夫山泉为例分析:农夫山泉源出于千岛湖水面下70米,长年水温12摄氏度,
天然清纯,味道甘洌,富含多种矿物质,经过十三道工序加工成可口的农夫山泉
天然千岛湖水、采集来的千岛湖水、经过加工后的农夫山泉三种水有何不同?分别以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商品来命名。
2、请学生阅读第一段,并结合图表思考:
(1)自然物品和劳动产品的关系;劳动产品和商品的关系;商品和自然物品的关系。
说明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
(2)商品是供谁使用的?说明商品是必须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分析你从商店里买来一个贺卡要在教师节上作为礼物送给老师,这个贺卡是商品吗?
3、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产生:有人说,有人就有商品了?你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阅读教材第
二段。
说明商品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可以用来交换的剩余产品时,商品和商品交换就出现的。
4、商品生产的出现:有了商品就有商品生产呢?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
如何生产的商品由于质量差或市场销路不好,那么商品生产必然就受到影响。
5、商品和商品交换、商品生产的关系,引出商品经济的概念。
图示
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商品商品交换商品生产
商品经济
(三)小结
1、商品和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说明商品必须首先是劳动产品,其二必须是能用来交换的。
注意区分物品、劳动产品、商品的关系
2、商品经济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注意区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商品经济三个概念。
练习:
1、关于什么是商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商品是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B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C商品是供他人使用的劳动产品D商品从形态上讲,分为劳动产品、有用物品和无形商品2、下列物品中可以成为商品的有
A自然(来)水B发明专利C阳光空气D自产自(消)销的粮食E商品柜台中的物品
3、南水北调节工程中涉及水价问题:
A南水北调的长江水付出了人类劳动,它是商品B水是自然资源,谁都有权使用,不是商品C商品经济条件下,所有水都应是商品
4、思考:作为一个企业,怎样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请运用有关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的知识进行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