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宁
赖宁的故事

赖宁的故事赖宁,那个曾经闪耀在我们记忆中的名字。
在我们小时候,赖宁可是大家心目中的小英雄呢!他小小的年纪,却有着大大的勇气和担当。
你知道吗,赖宁就像是我们身边的小伙伴,只是他特别勇敢。
他生活在石棉县,那里有美丽的大山和森林。
他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那片土地上的一切。
有一次,山上起火啦!那火势可吓人了,呼呼地往上蹿。
要是一般人,早就吓得跑开了吧。
可赖宁呢,他一点儿也不害怕。
他想着要去保护家乡,保护那些树木。
他就像个小战士一样,冲向了火海。
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想想我们自己,遇到一点小困难可能就退缩了。
但是赖宁不一样,他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他难道不知道危险吗?他当然知道呀,但他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这多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挑战呀!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很难,会想要放弃。
可是想想赖宁,他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都没有放弃,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赖宁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气不是没有害怕,而是即使害怕,还是会去做该做的事情。
他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他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一直留在我们心中。
就好像一颗闪亮的星星,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赖宁一样,在生活中做一个勇敢的人呢?当遇到困难时,不退缩,不放弃,努力去克服它。
我们不能忘记赖宁,不能忘记他的勇敢和奉献。
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小英雄,他的故事应该被我们一直传颂下去。
让我们带着赖宁的精神,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未来吧!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吗?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赖宁的故事读后感

赖宁的故事读后感读了赖宁的故事,我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挺震撼的。
赖宁这小伙子,那可真是个小英雄。
你想啊,他才多大点的孩子,就有着那么大的勇气。
山林着火的时候,那大火就像个张牙舞爪的怪兽,一般人早就被吓得腿软了。
可是赖宁呢,他没有丝毫犹豫,像个勇敢的小战士一样就朝着大火冲过去了。
这要是我,估计在看到那大火的时候,就只能在原地干瞪眼,脑子里一片空白了。
他为什么能这么勇敢呢?我想啊,肯定是因为他心里有着很强烈的责任感。
他热爱自己的家乡,那片山林就像是他的小伙伴一样。
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小伙伴被大火吞噬,所以就不顾一切地去保护它。
这种责任感,在我们现在很多人身上可都少见了。
现在的我们啊,有时候连自己的小房间都懒得收拾,更别说去保护什么大的东西了。
而且赖宁他肯定也是个特别有正义感的人。
他知道大火是不好的东西,它会破坏美丽的山林,会伤害小动物,所以他就要去和这个“坏蛋”作斗争。
这就好比在动画片里,正义的超级英雄总是要去打败邪恶的大反派一样。
赖宁就是现实中的小超级英雄。
不过呢,从赖宁的故事里,我也有点小感慨。
现在我们都提倡要先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毕竟生命只有一次。
赖宁当时那么勇敢地冲向大火,虽然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但也让我觉得有点惋惜。
要是当时他能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再去救火就好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赖宁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
当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想偷懒的时候,我就会想,赖宁面对那么大的困难——大火,都没有退缩,我怎么能被这小小的数学题或者语文作文给打败呢?他的故事也让我明白,我们虽然是小孩子,但也能做很多伟大的事情。
只要我们心里有着像赖宁一样的责任感、正义感,那我们也能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小英雄。
赖宁这个名字和他的故事,我是不会忘记的,而且会一直激励着我前行呢。
赖宁精神事迹

赖宁精神事迹
赖宁,原名赖怡宁,是一位中国女子骑行家。
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坚持就是胜利”的精神,成为了中国骑行界的标杆之一。
赖宁的精神事迹主要体现在她对自己的坚持和对理想的追求上。
在她14岁时,父母离异,使她面临着很大的生活压力和困境。
然而,她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而是选择了骑行作为自己的出口和梦想。
她第一次拿到自己的脚踏车后,就开始了长途骑行的训练。
在刚开始的时候,她的体力和技术都十分有限,经常遇到困难和挫折。
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时刻保持着对梦想的执着和对骑行的热爱。
2004年,赖宁开始了她的“很高兴遇见你-环球骑行”计划,她
将骑行穿越30个国家,行程总长度约3.8万公里。
这个计划
使她成为了首位中国女子环球骑行者。
在整个骑行过程中,赖宁面临了许多困难和危险,如天气恶劣、道路条件差、交通事故等等。
但她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超强的毅力,始终坚持下来。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只要有信念和勇气,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赖宁的精神事迹激励了许多人,尤其是那些面临困难和挫折的人。
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让更多人明白到只要心怀梦想,勇于追求,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赖宁的精神事迹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和崇敬,她也成为了中国体育的象征之一。
她的事迹在中国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赖宁,我心中的榜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赖宁,我心中的榜样
赖宁,我心中的榜样当我看了《少年英雄赖宁》这本书之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深深地被赖宁那动人的事迹打动了。
赖宁,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真令人敬佩和怜惜,十四岁是少年的黄金时间,可他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
1988年8月13日,我们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在四川省石林县海子,发生了一起大山火。
山火扑灭了,然而,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却倒下了,在他的遗体四周,冉冉的飘生着袅袅青烟,一向咆哮的大渡河,这时候也在低声呜咽,好像在哀悼这位少年英雄。
赖宁的牺牲,是祖国少了一位人才,妈妈少了一个好孩子,老师少了一位好学生,少年少了一位好朋友,天空却多了一颗耀眼的星星,教室里却多了一套空空的桌椅。
赖宁,安息吧,我们一定完成你的未完壮志,沿着你的足迹一步一步地向前进。
学英雄赖宁 做“四好”少年

学英雄赖宁做“四好”少年小英雄赖宁从小就品学兼优,别看他只有十几岁,却有着远大的志向,希望长大后能当一个像李四光那样的科学家。
他喜欢钻研,凡是遇到不懂或不会的问题,总是要刨根问底,积极探索。
有一天,离他学校不远的地方突然发生了山林火灾。
为了使国家财产不受到严重损失,赖宁和几个小伙伴很快冲到了山上去救火。
大人们都说:“你们太小了,这儿太危险了,赶快回去吧。
”可赖宁却不顾个人安危,仍旧坚持救火。
后来,他和几个小伙伴被人拉走后,又偷偷跑了回来,再次投入了救火中去,这一次,赖宁却再也没有走出来。
后来,赖宁被国家授予“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
赖宁虽然死了,可他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和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英雄赖宁,做四好少年。
一、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同学们,我们有幸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年代,我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气魄、革命先烈的壮志、父母的渴望。
祖国的科学大地,要我们去耕耘。
沉睡在地的矿藏,要我们去开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要我们去建设。
同学们,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远大理想。
望同学们,不要辜负祖国的希望、人民的重托。
现在立爱国壮志、学报国知识、练建国本领,将来去对祖国尽忠、对人民尽力,做一名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二、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勤,就是十分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做到天天到校,晴天雨天一个样;自觉学习,有人无人一个样;手不释卷,校内校外一个样。
争分夺秒读书。
奋,就是多动脑,勤思考。
做到:预习时,质疑问难;听讲时,聚精会神;作业时,独立思考,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望同志学,在老师的辅导下,做一名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三、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1.在家孝敬父母,做个好孩子。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做子女孝敬父母,是对父母回报养育之恩,应该又应该!2.在学校尊敬老师,做个好学生。
同学们,老师为你们的成长,常年身居斗室,夜以继日地潜心研究业务,精心批改作业,确保你们在思想方面不出危险品,知识方面不出次品,体质方面不出废品。
赖宁英雄事迹

赖宁英雄事迹篇一:(崇尚品德的故事)明辨是非的故事_少年英雄赖宁滚滚的大渡河畔,巍巍的横断山下,安葬着一位为扑灭山林大火而英勇牺牲的少年英雄,他就是四川省石棉县中学学生赖宁。
1988年3月13日,星期天。
下午3点半,县城附近的山林因电线短路引起大火,大片国有森林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赖宁一眼便瞧见了冲天的火焰,他飞快地直奔火场。
赖宁跑到山上,挥动松枝奋力灭火。
高达二三十米的火苗,狂烧猛跃。
然而,赖宁被强行拉上车送下山。
在车上,有个同学遗憾地说:“咳,今晚看不成电视剧《再向虎山行》了。
”赖宁却风趣地说:“那我们再向火山行!”一车人都笑了。
赖宁看到山问的火势越来越猛。
“我要下去,我要下去!”赖宁跳下了车,手拿松枝,又一次迎战烈火。
大山上的狂风左一股,右一股,撩拨得火团东奔西突。
赖宁被大火截住了退路。
大火终于扑灭了,3500余亩国有森林保住了。
14日上午,人们在昨晚火势最凶猛的海子山南坡的过火林带中,发现了赖宁的遗体。
他,右臂紧紧挽着一棵小松树,额头搁在山坡上,眼镜丢失了,左手撑着地,右腿还保持着向上攀登的姿势??赖宁虽然牺牲了,但是赖宁精神,像中国少年先锋队的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永不熄灭。
小赖宁为扑灭山林大火而英勇牺牲了。
他之所以成为英雄,并不在于烈火夺走了他含苞待放的生命,而在于烈火映照出他高尚而真诚的心灵,他实践了少先队队礼的象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我们要学习他,就要像他一样,永不服输,磨炼坚强的意志;像他一样,关心社会,关心人民,关心集体;像他一样,当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勇敢维护人民的利益。
篇二:赖宁的故事)赖宁的故事赖宁(1973-1988)英雄少年,14岁(指被评为“十佳少先队员”和“中国少年先锋队缔造者”、“中国少年先锋队小主席”时,下同),四川石棉县人,中国少年先锋队小主席(1978-1988),中国少年先锋队小缔造者,中国少工委小主任。
他胸怀大志,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从上小学开始,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少先队小主席和优秀少先队员。
英雄少年赖宁事迹_2000字

英雄少年赖宁事迹_2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赖宁,英雄少年,1974--1988。
14岁(指被评为“十佳少先队员”时,下同),四川石棉县人。
他胸怀大志,品学兼优,全面发展,赖宁从上小学开始,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
曾获省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一等奖,地区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和县儿童书法比赛一等奖。
小学毕业后,赖宁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石棉县一中。
赖宁事迹1988年3月13日一位14岁的优秀少年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牺牲了,他的名字就叫赖宁。
那天下午3点左右,因八级大风,把县城附近一家工厂的电线杆吹倒,造成电线短路,引起了大火。
风助火威,火越来越大、烧得越来越远。
此时,森林、电视卫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库都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赖宁看见后立刻赶到火灾现场。
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奋不顾身地冲向前奋力扑火。
虽然,消防队员曾劝阻大家别往火中硬闯,但赖宁不忍心看到国家财产遭到严重损失就去扑火。
最后大火终于扑灭了,但赖宁却牺牲了。
赖宁壮烈牺牲大火终于扑灭了。
3500余亩森林保住了,卫星电视转播台和石油公司库都平安无事了。
14日上午,人们在海子山南坡的过火林带中,发现了赖宁的遗体。
他的右臂紧紧挽着一棵小松树,额头靠着山坡,眼镜丢失了,左手撑着地,右腿还保持着向上攀登的姿势。
小英雄赖宁事迹赖宁3次上山灭火赖宁的家乡石棉山区是火险区。
赖宁读小学的时候曾3次上山灭火。
他做了这些事,既不写出来,更不告诉别人,直到林业部门把表扬信寄到学校,老师们才知道。
1988年3月13日是个星期天。
下午3点半,县城附近的山林因电线短路引起大火。
火借风势,刹那间山上一片火海。
大片森林、卫星电视转播台和石油公司油库,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赖宁写完作业,和有病卧床休息的妈妈说了声:"我下楼走一走。
"妈妈特意嘱咐:"外面风大,别走远了!" 下了楼,赖宁一眼便瞧见了冲天的火焰。
他连告诉妈妈一声都来不及,就飞快地直奔火场。
赞赖宁诗词

赞赖宁诗词
1、咏英雄少年双百人物赖宁
[作者]沈子刚
救火少年小赖宁,牺牲时候初中生。
挺身而出护公产,见义勇为获好评。
利众精神成榜样,英雄事迹永留名。
胸怀大志先锋队,感动后人爱国情。
2、七律赞赖宁(步韵诗2首)
[作者]闲情弈致
(一)
心情激动未能宁,喜有新型一代人。
烈士胸怀诚壮阔,英雄父母莫悲辛。
长留浩气光华宇,不朽芳名伴锦坤。
共祭忠魂催奋发,九州赤子竞求真。
(二)
激动心情哪肯宁,壮哉一代少年人。
为公慨奉情和勇,报国无辞死与辛。
榜样永垂光史册,精神不朽耀乾坤。
江山代有英雄出,学习英雄贵认真。
3、七律·闻太原拆弃赖宁雕像愤言
[作者]絙人子心古
赖宁不赖乃英雄,壮烈牺牲因为公。
昔日楷模尤伟大,如今形象渐朦胧。
省城整治市容后,雕像移抛村野中。
网上文章显民意,拆而弃者是浑虫。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赖宁英雄少年赖宁,英雄少年,1974--1988。
14岁(指被评为“十佳少先队员”时,下同),四川石棉县人。
他胸怀大志,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从上小学开始,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
曾获省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一等奖,地区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和县儿童书法比赛一等奖。
小学毕业后,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石棉县一中。
向赖宁学习1988年3月13日一位14岁的优秀少年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牺牲了,他的名字就叫赖宁。
那天下午3点左右,因八级大风,把县城附近一家工厂的电线杆吹倒,造成电线短路,引起了大火。
风助火威,火越来越大、烧得越来越远。
此时,森林、电视卫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库都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赖宁看见后立刻赶到火灾现场。
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奋不顾身地冲向前奋力扑火。
虽然,消防队员曾劝阻大家别往火中硬闯,但赖宁不忍心看到国家财产遭到严重损失就去扑火。
最后大火终于扑灭了,但赖宁却牺牲了。
赖宁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生活无比热爱,他三次救火而不留姓名;他有着远大志向,要做像李四光那样的科学家;他坚持几年为家乡探险寻宝,利用节假日采集矿石标本,进行无线电实验。
他求知若渴的进行学习,好追根寻底,有积极探求的进取精神。
1988年3月13日,石棉县海子山突然发生山林火灾,为了扑灭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赖宁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他不顾个人安危,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了表彰赖宁的崇高精神,1988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做出决定,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
号召全国各族少年向赖宁学习。
3次上山灭火赖宁的家乡石棉山区是火险区。
赖宁读小学的时候曾3次上山灭火。
他做了这些事,既不写出来,更不告诉别人,直到林业部门把表扬信寄到学校,老师们才知道。
1988年3月13日是个星期天。
下午3点半,县城附近的山林因电线短路引起大火。
火借风势,刹那间山上一片火海。
大片森林、卫星电视转播台和石油公司油库,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赖宁写完作业,和有病卧床休息的妈妈说了声:"我下楼走一走。
"妈妈特意嘱咐:"外面风大,别走远了!" 下了楼,赖宁一眼便瞧见了冲天的火焰。
他连告诉妈妈一声都来不及,就飞快地直奔火场。
赖宁跑到山上,挥动松枝奋力灭火。
高达二三十米的火焰,狂烧猛窜,赖宁和他的伙伴英勇顽强,一次次地冲向火海。
这时天色已晚,现场指挥救火的县领导,命令用汽车将参加救火的学生强行送下山。
赖宁、周伟、王海等同学也被拉上了车。
在车上,有个同学遗憾地说:"唉,今晚看不成电视剧《再向虎山行》了。
"赖宁却风趣地说:"那我们就再向火山行!"一车人都笑了。
山间的火势越来越猛,烧焦的枯枝败叶在火焰的冲腾下漫天飞舞,发出噼啪的爆响。
天黑了,山陡路滑,风助火势,野火更猖獗了。
"我要下去,我要下去!"赖宁跳下了车,王海和周伟也跟着跳了下去。
三个人手拿松枝,又一次去迎战烈火。
山上的狂风左一股,右一股,撩拨得火焰东奔西窜。
9点钟左右,天全黑了。
赖宁、王海和周伟三个同学被大火截住了退路。
忽然一阵狂风刮来,把离他们10多米的一片大火呼地吹到他们身边。
风向一变,赖宁就和同学们失散了。
赖宁独自在火中向山上攀登。
他的双脚迈开弓步,他的双手紧紧地抱着一棵小树……赖宁壮烈牺牲大火终于扑灭了。
3500余亩森林保住了,卫星电视转播台和石油公司库都平安无事了。
14日上午,人们在海子山南坡的过火林带中,发现了赖宁的遗体。
他的右臂紧紧挽着一棵小松树,额头靠着山坡,眼镜丢失了,左手撑着地,右腿还保持着向上攀登的姿势。
如果赖宁还活着赖宁,36岁,如果他还活着。
他离开黄和榕20年了。
赖宁20年,对于一个母亲来说,不过是把尖锐的痛苦包裹成另外一种形式。
像远处传来的鼓声,闷闷的,却无处不在。
黄和榕常常梦到赖宁。
梦里,赖宁是14岁的模样,拉着妈妈的手,不停地说。
每次醒来,她都想不起赖宁说些什么。
只记得,她一直点头,赖宁咧着嘴笑。
她对赖宁不再受关注毫不在意。
她说,赖宁退出历史舞台是早晚的事情。
家里,永远有赖宁的位置。
赖宁的父母1992年从四川石棉县搬到了绵阳。
今年,他们经历了地震和唐家山堰塞湖的疏散。
两位老人已经退休,赖宁的妹妹赖彬上完大学,在绵阳一家中学教书。
生活过得很平静,一家人很有默契地很少谈到赖宁。
8月27日,在赖宁家中,黄和榕说起赖宁,一提话头,眼角就有点湿。
她说最遗憾的是,没有把这么好的孩子抚养成人。
14岁少年调皮又爱作怪这个孩子身体不好,经常流鼻血。
爬山时,一流鼻血,赖宁就会把左手举得老高,样子看起来有点滑稽。
好友李林洲的母亲管他很严,赖宁找他玩,需要打暗号。
有时候是模仿猫头鹰叫,有时候把石头往瓦房上扔。
赖宁他爱读书。
除了科幻,还喜欢读玉娇龙传奇。
李林洲记得,玉娇龙在《古今传奇》上连载,书一到,赖宁把他拉到家里,两个人趴在阳台上,赖宁眉飞色舞地给他讲。
赖宁平时话不多,讲故事水平却很高。
讲到高兴处,就在阳台上比划起来。
赖宁胆子大。
在坟地里,有的坟露出棺材,棺材也破了个洞。
赖宁非要进棺材里看看,手伸进去乱抓,结果抓到了骷髅头,几个孩子吓得四处逃窜。
走悬崖,进山洞,赖宁从来不胆怯。
但是,这也只是在山旁长大的孩子的寻常举动。
几个和赖宁一起玩的孩子都叫赖宁“头儿”,很多事情都是他发起的,探险队,找水晶等等。
赖宁认定了的事情一定要做,有时候他的计划没人响应,赖宁会“哦”一声,然后闷声不响地自己去做。
对朋友,他也出了不少歪主意。
李林洲每次晚回家,都要找借口。
在他回家前,赖宁总是已经为他想好了借口,告诉他今天要用哪个理由了。
一个朋友被一家人欺负了,他们几个就去偷那家人的葡萄。
“我们记忆里的赖宁更加有血有肉”,李林洲说,宣传里的赖宁的事迹大多实有其事,但在同学脑子里的赖宁更真切。
和赖宁一起救过火的周伟说,他很少看关于赖宁的报道,觉得那种集中和拔高,让他们感觉不像自己的同学了,“太正了,太完整了”。
他尤其记得当时宣传赖宁时说,他用太阳光在木板上烧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
在周伟看来,大家都会这样烧着玩,诗可能是随便选了一句。
但赖宁死后,这句诗似乎就别有意味了。
李林洲记得,当初也有同学觉得奇怪,和大家一起朝夕相处的人,突然成了英雄,会觉得很不适应。
提到赖宁,有人会说,“好调皮哦,又爱作怪”。
孙云晓在《赖宁的世界》这本书里,写了这样一段话,“创作这部作品是为了实现我的一个梦: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中国男孩子的世界,一个充满雄性气息的世界,一个具有高气质、高追求的世界。
”赖宁在他眼里,不是一个正统的小英雄。
他有些出格,不是一个样板英雄。
赖宁但是在大规模的宣传下,这个有些出格的小英雄,给更多人的印象是一个救火的好孩子。
如果不救火牺牲没有人会注意他在赖宁牺牲前半个小时,他留下了一张照片。
大卡车拉着一群救火的孩子准备下山,赖宁在卡车上,架着一副大眼镜,微微地笑。
之后,他和两个伙伴跳车,“再向火山行”。
石棉,川西的一个县城,气候干燥,每年都会有山火。
上山扑火,当时是县里的传统。
那时候,小学生去扑火,林业局会派人到学校,学校会在大会上表扬。
赖宁小学时曾经被表扬过多次。
1988年3月13日,那场大火非比寻常。
当天风很大,火就在离县城最近的山上。
整个县城笼罩在一片黑烟中,没有什么犹豫,县里的人都自发到山上扑火。
周伟去找赖宁时,赖宁已经上山很久了。
扑了几个小时后,县里开始组织学生下山。
周伟和赖宁还有另外一名同学都上了车,赖宁来得早,有些疲惫。
后来停车时,他们看到下山的地方有条火线又烧起来了。
赖宁提议边灭火边下山,三个人跳下了车。
后来的事情在周伟的脑海里有些模糊了。
风向一转,火冲他们卷过来。
火光一闪,他只记得绝望和恐惧,“就像这次地震”。
他不知道自己怎么滚下了山,而赖宁,被火裹住,没有逃出来。
周伟知道赖宁死后,更多地被这种生死的问题缠绕着。
每次想起一块儿生活的小伙伴没有了,而他也是从生死一线中跑了出来,他就会思考很多,关于人生和死亡。
成为时代的榜样而死后的赖宁,被推上了一个时代榜样的位置。
1989年初,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看到赖宁的消息后,认为赖宁品学兼优,为保护国家财产英勇牺牲,安排人赴当地考察。
作家孙云晓承担了这个任务。
孙云晓开始并不想去,他写过一篇论文《论树立少年儿童榜样的科学性》。
他统计了一下,从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全国树立的省级以上的少年英雄36个,其中90%左右都是上山救赖宁像火、下水救人、与坏人搏斗、抢救公共财产等牺牲的。
他认为这样的导向有问题,赖宁的上山救火不值得宣传。
但他后来看了材料发现,赖宁有探索精神,又有开阔眼界。
他觉得,赖宁值得去学。
但是后来孙云晓也发现,不管赖宁多么优秀,无可回避的就是他救火牺牲的事实。
如果不是救火牺牲的话,人们根本不会注意他。
有不少人认为赖宁的牺牲是最伟大、最值得学习的。
不提倡学生学习赖宁据中新社电曾几何时,中国对于那些积极参加救灾抢险的青少年给予极高的荣誉。
十几年前,全国的少年儿童都学习过一个叫赖宁的中学生,他是扑救山火时牺牲的。
然而,从本月开始实施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活动。
记者14日从中国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新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认为,抢险是应当由专业人员或者成人从事的活动,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
另外,学校也不得组织学生参与制作烟花爆竹、有毒化学品等具有危险性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活动。
中国人对待“少年英雄”的观念在进步有专家认为,从十几年前号召“向赖宁学习”到如今的禁止组织学生参加抢险,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人对待“少年英雄”的观念在进步。
更看重一个人的生命权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巡视员郑增仪说,当前,中国的安全事故处于多发期,学校的安全工作形势也十分严峻,如校园周边网吧、游戏机室等违法违规经营,治安秩序混乱;交通事故不断,伤害青少年的恶性刑事案件急剧增加。
为此,新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强调,禁止在中小学校园周围二百米范围内设立网吧,公安机关应当把学校周边地区作为重点治安巡逻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