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证券投资者的心理偏差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分析

20 年第 1 07 期
总第 2 8期 1
缮 南栅
NO. , 0 7 12 0 S r lN .1 e i o2 8 a
HA N I AN 兀 NAN E C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分析
刘 澄 ; 魏 然 ; 呜鸣 吴
投资者作 为证 券 市场 的行 为 主体 , 最主要 的特征 者投 资决策 中 的认 知偏 差主 要可 以分为 两 大类 ,即因 其 就是依据市场信息做出投资决策。从投资者接受各方面 “ 发式决 定过程 ” 启 而产生的认知偏 差和因采用 “ 心理框
的信息 到最 终做 出投 资决策 , 经历一个复杂 的处理过 架” 要 所引起的认 知偏差。 程 。研究表 明 , 资者的行 为表现并非完全理性 , 投 在判断 与决策 时 , 不可能对所 有方案进 行全面 、 系统 的评估 , 往
峭, 即投资者 由于亏损导致 的痛 苦程度 大于相同数量 的
中, 中小型投资者又 占大多数。 户( 散 资金实力 在 1 0万元 以下的投资者 ) 中户( 、 资金实力 在 1 0万元到 5 0万元之 间的投 资者 ) 和大户 ( 资金实力在 5 万元 以上 的投资者 ) 0
的人 数比例大致为 ;o 3 %、%。从交易量来看 , 6 %,5 5 个人
另一位经 济学家特 沃斯金 (vr y 指 出 , T es ) k 人们 在获利 和
当比重 ; 投资者以工薪阶层为主。 据调查 , 在我 国证券市 场中 , 个人投 资者 约 占 7 %, 5
遭受损 失时的风险态度并不一致 ( 图 1 。当投资者处 真 正意 义上 的机 构投资 者仅 占 2 %。而 在个 人投 资者 见 ) 5 于盈 利状 态时 , 资者 是风 险规避 者 ; 当投 资者 处 于 投 而 亏损状 态时 , 资者则成 为风 险偏好者 。投 资者价值评 投 估 函数在 损失部 分 的曲线 比在获 利部 分 的曲线更 为 陡
证券交易所的投资者心理分析

证券交易所的投资者心理分析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入证券交易所进行投资。
然而,投资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投资决策和交易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证券交易所的投资者心理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一、投资者心理特征1. 贪婪心理:投资者往往因为追求高收益而具有贪婪心理。
贪婪心理使得投资者过度自信,盲目追逐高收益,容易忽视市场风险,在高风险投资中承担过大的风险。
2. 恐惧心理: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或个股价格下跌时,投资者常常会出现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让投资者容易惧怕损失,导致过度谨慎和犹豫不决,错过了好的投资机会。
3. 羊群心理:投资者往往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产生羊群心理。
当市场上的大多数人持有相同的观点时,投资者容易追随他人,进行跟风操作,造成市场的投资风险集中。
4. 短期主义:投资者普遍具有短期主义的心态,追求快速的回报。
这种心态使得他们忽视了长期投资的价值,经常因短期波动而频繁交易,增加了交易成本并降低了投资回报。
二、心理对投资行为的影响1. 投资决策偏差:投资者心理特征对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贪婪心理使得投资者过度自信,过度看好某些投资品种,从而造成高估;恐惧心理则让投资者过度悲观,低估某些投资品种。
这些心理偏差导致投资决策的不理性,增加了投资风险。
2. 交易行为错位:投资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其交易行为。
贪婪心理让投资者频繁进行买入交易,以追求更高的收益;恐惧心理则让投资者频繁进行卖出交易,以避免损失。
然而,这种错位的交易行为往往导致了交易成本的增加和投资回报的降低。
3. 羊群效应加剧:投资者的羊群心理容易造成市场的投资风险集中。
当市场上的大多数人出现恐慌情绪时,投资者容易被带动情绪,进行集体性的恐慌性卖出,加剧了市场的下跌压力。
4. 忽视长期投资:投资者短期主义的心态也会影响其长期投资决策。
短期主义让投资者忽视了长期投资的重要性,从而容易被短期波动所左右,增加了交易频率,降低了持有大盘投资的回报。
证券行业工作中的投资者心理与行为研究

证券行业工作中的投资者心理与行为研究投资者心理与行为研究是证券行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探索了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所受到的心理和行为因素的影响。
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对于投资者自身以及证券市场的运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投资者心理与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一部分:投资者的心理特点每个投资者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会影响他们在投资决策中的行为。
首先,投资者往往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情绪对投资者的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当市场行情看跌时,投资者往往会感到恐惧和焦虑,这导致他们可能会做出冲动性的卖出决策。
其次,投资者常常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他们对自己的判断过于乐观,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
这种过度自信的心态可能导致他们在投资决策中忽视风险,进而造成巨大的投资损失。
最后,投资者在决策中也容易受到他人的推动和市场情绪的影响,这种从众心理使他们更容易跟风而动,忽视市场的基本面。
第二部分:投资者的行为特点除了心理特点外,投资者的行为特点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首先,投资者往往存在过度交易的行为。
他们频繁地买卖股票,试图通过频繁操作来获取更多的收益。
然而,过度交易往往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并降低了投资者的综合收益。
其次,投资者常常倾向于追求近期热点,这种赶时髦的行为容易导致投资者错过长期投资的机会,错过了市场的潜在收益。
最后,投资者也容易受到过度关注短期波动的影响,这使他们更容易在市场的短期波动中做出错误的决策。
第三部分:投资者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职业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市场情绪、媒体报道和投资者关系等,这些因素会对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科学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证券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偏差分析

、
( 二 )代 表 性 偏 差
( 三 )政策 依赖
人 们 喜 欢 把 事 物 分 为 典 型 的 几 个 类 别 , 然 后 , 在 对 事 件 进 行 概 率 估 计 时 , 过 分 强 调 这 种 典 型 类 别 的 重 要 性 , 而 不 顾 有 关 其 他 潜 在 可 能 性 的 证 据 。 如 : 大 多 数 投 资 者 将 好 公 司 的 股 票 认 同 为 好 股 票 。 另 外 , 投 资 者 信 奉 “小 数 规 则 ” , 不 管 样 本 容 量 多 小 , 总 认 为 它能 反 映总体 。 ( 三 )锚 定与 调整 偏差 在 模 糊 情 境 下 , 人 们 通 常 要 找 一 个 参 照 点 和 锚 来 降 低 模 糊 性 ,然 后 再 通 过 一 定 的调 整 来 得 出 最后 的结 论 ,但 是调 整 通 常 都 是 不 足 的 ,因 此 不 同 的参 照 点 将 产 生 不 同 的结 果 。 例 如股 票 在 高
可 收 回 的 投 资 , 沉 没 成 本 不 应 影 响 当 前 行 为 或 未 来 决 策 。 投 资 者 中 国的证 券 市场 还不 是一 个健 全 的市 场 ,表现 为 投机 严重 ; 噪声 交 在 证 券 投 资 时 最 难 做 到 的 就 是 忘 掉 成 本 价 , 不 是 以 一 支 股 票 的 未 赚 了钱 ”来 操 作 该 股 票 , 易过 度 ,非 理性 泡沫 严重 等 。投 资者 以个 人 投资 者为 主 ,资金 规模 来 走 向 为 依 据 , 而 是 看 这 支 股 票 是 否 “ 均偏 小 ,投 资水 平较 低等 ,投资 行为 上表 现 出 “ 过 度 自信 ” 、 “ 损 需 要 止 损 的 时 候 却 不 断 补 仓 以 求 降 低 持 仓 成 本 。 失厌 恶 ” 、 “ 处 置 效应 ” 、 “ 赌 博与 投机 ”、 “ 暴富 心理 ”、 “ 从 三 、个 人投 资者 行 为偏 差 的社会 心 理 学 因素 作 为 群 体 中 的一 员 ,人 们 容 易 受到 群 体 情 感 的感 染 ,倾 向于 众 心理 ” 、 “ 政 策 依 赖 性 ” 等 心 理 和 现 象 … 。有 必 要 从 认 知 、 情 感 采 取 与 群 体 行 为 相近 的行 为 ,甚 至放 弃 自 己的 偏 好 与 习惯 ,并 忽 和 社会 心 理 的角度 来 分析 这些 现 象 的根源 ,并提 出相 应 的对 策 。 略 自身可 获得 的信息 。 个 人投 资者 行 为偏 差 的认 知 因素 在 投 资过 程 中 ,投 资 者 喜欢 采 用 基 于 直 觉 的 启发 法 来 做 出决 ( 一 一) 羊 群 效 应 定 , 启 发 式 系 统 加 工 速 度 较 快 , 不 占用 或 占 用 很 少 的 心 理 资 源 , 也 就 是 从 众 行 为 , 影 响 从 众 的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是 持 某 种 意 见 的 容 易 受 背 景 相 似 性 、 刻 板 印 象 的 影 响 ; 会 遗 漏 一 些 重 要 的 因 素 和 人 数 多 少 , 而 不 是 这 个 意 见 本 身 。 在 股 票 市 场 上 , 单 个 投 资 者 总 现象 ,从 而做 出有风 险 的或错 误 的 决策 。 是根 据 其 他 同类 投 资 者 的行 动 而 行 动 , 在他 人 买 入 时 买入 , 在他 ( 一 )可 得性 偏差 人 卖 出 时 卖 出 。 追 涨 时 信 心 百 倍 蜂 拥 而 致 , 大 盘 跳 水 时 , 恐 慌 心 人 们 根 据 一个 客 体 或 事 件 在 知 觉 或记 忆 中的 可 得 性程 度 来 评 理也 开 始连 锁反 应 ,纷 纷 恐慌 出逃 。 估 其 出现 的概 率 , 赋 予那 些 易见 的 、 容 易记 起 的信 息 以过 大 的权 ( 二 )庄 家 情 结 重 , 而对 大 量 的其 它必 须 考 虑 的 信 息 “ 视 而 不 见 ” 。例 如 ,2 0 0 8 我 国 的部 分 个 人 投 资 者深 信 股 票 价 格 是 由庄 家 决 定 ,到 处 打 年 股 市 大 缩 水 的 痛 苦 记 忆 , 许 多 投 资 者 高 估 股 价 下 跌 的 概 率 , 失 听 小 道 消 息 ,将 自 己的 投 资 决 策寄 托 在 虚 无 的庄 家 身上 ,而 忽 视 对 于价 格 决定 的本 质 因素 的研 究 。 去 了2 0 0 9 年 的投 资机 会 。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表现和心理反应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表现和心理反应分析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内容比较复杂,比较典型的有"搏傻"心理、从众心理、贪婪心理、侥幸心理和赌徒心理等等。
在金融市场上,参与者常常面对庞大的信息流、复杂的情形及交易压力,为迅速做出判断与决策,他们通常借助一些直觉和框架。
直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是在试错法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些普遍经验规则。
它帮助人们迅速找到的解决方案不一定最优,可能接近于正确答案,但也可能出现一些系统性的偏差。
框架是描述决策问题的形式。
由于许多框架是模糊的,投资者会因为情境和问题的陈述与表达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
这种现象被称为框架依赖。
无论是直觉偏差,还是框架依赖,都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和决策的正确性。
(一)易得性。
易得性反映的是人们依靠容易得到的信息而非全部信息进行判断。
容易得到的信息可能是实际信息,也可能是回忆的信息。
由于只使用了部分信息,依赖易得性的判断就容易产生一些偏差。
比如,如果一个投资者从来没有经历过股票交易大幅下跌的情形,就不会想起这种情形,他比那些经历过股价大幅下跌的人,把股价大幅下跌的风险评估得更低。
像这轮从6,000点到2,000点的行情,就让许多2006年、2007年新入市的股民领教了股市是有涨有跌的。
(二)代表性。
代表性指的是人们倾向于根据观察到的某种事物的模式与其经验中该类事物的典型模式的相似程度而进行判断。
比如,在代表性作用下,投资者坚持认为,好股票是好公司的股票,不好的股票是差公司的股票。
在投资者的思想中,好公司代表成功公司,成功公司产生高盈利,进而导致高收益,差公司则正好相反。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例如中国石油刚刚上市时创造了48元的历史最高价,而散户认为亚洲最挣钱的公司的股票多高的价格都值得投资,结果一路下来被套70%的投资者不在少数。
说明投资者利用代表性进行预测时,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出现了预测偏差。
(三)过度自信。
决策行为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有一种过度自信其有准确估计概率能力的倾向,也就是说,估计者自认为的概率估计的准确性往往要低于其实际的准确性,结果是过高估计一系列事件发生概率。
投资者个人行为偏差

投资者个人行为偏差投资者个人行为偏差是指投资者在进行决策和行动时受到个人情感、认知、选择和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投资决策和行动的不准确或不合理。
这些个人行为偏差可能是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全面信息,或在决策过程中反复、不一致的行为表现,导致其行为决策与最优理性情况不同。
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的个人行为偏差可能对投资效果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投资者往往会产生“过度自信”的行为偏差。
这种偏差常常导致投资者高估自身的能力和得到信息的质量,从而导致过于冒险的投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会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的收益,但长期来看,其投资风险会加大。
其次,投资者可能会产生“从众行为”的偏差。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行为会被其他投资者所影响,从而导致其行为统一或一致。
这种偏差往往会阻碍投资者对于不同生产领域、不同投资品种的投资决策的准确性,从而导致投资结果的不稳定。
另外,投资者还可能会产生“过分重视已知信息”的偏差。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能只看重过去的数据、信息和经验,而忽视了未知信息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其投资过度保守,错失投资机会。
最后,投资者还可能会产生“损失厌恶”的行为偏差。
这种行为偏差是指投资者更加关注避免亏损,而不是追求收益。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会在持有投资品种时过早卖出,从而导致投资结果的不理想。
在投资行为中,投资者的个人行为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通过一些有效的投资策略和技巧,可以帮助投资者在决策和操作中减少偏差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投资效益。
首先,投资者可以通过多元化、合理定价、风险控制等方式,减少自身投资行为偏差的影响。
其次,投资者可以适时调整自己的投资心理,调整投资姿态,避免过分依赖自己的投资判断或过于听从市场的声音,保持冷静理性。
最后,投资者还可以通过投资的教育和培育来增进自己的投资知识和能力,引导投资者建立理智、稳健的投资思维和行为模式,减少个人行为偏差的产生。
综上所述,投资者的个人行为偏差是在投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证券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分析

证券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分析证券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在决定投资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投资者的情绪、态度、决策偏好等心理因素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和行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证券投资者常见的心理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1. 投资者情绪投资者情绪是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股市波动较大时,投资者往往会受到情绪的左右,导致决策不理性。
常见的情绪包括恐惧、贪婪、焦虑等。
投资者在盲目跟风或恐慌性抛售时往往表现出恐惧情绪,而在市场看涨时可能表现出贪婪情绪。
2. 认知偏差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会受到多种认知偏差的影响。
例如,投资者可能会受到信息过载的影响,选择性关注某些信息,而忽视其他重要信息;另外,过度自信也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导致投资者高估自己的决策能力。
3. 心理账户效应心理账户效应指的是人们将自己的资金划分为不同的账户,并根据不同账户的表现来做出决策。
这种行为往往导致投资者在面临亏损时更容易冒险,而在面临盈利时更容易保守。
这种效应使得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不够理性。
4. 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指投资者在群体中相互影响、跟随他人行为的现象。
群体行为往往会导致市场出现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情况,从而加剧市场的波动。
投资者在面对群体行为时往往难以做出理性决策。
5. 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是描述人们对风险和收益的心理意识的一种理论。
根据前景理论,人们更倾向于避免损失而不是追逐收益。
这种心理倾向导致投资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其投资组合的构建和调整。
结论证券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和分析投资者的心理因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市场行为和预测市场走势。
投资者应该努力克服情绪偏差,保持冷静理性,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并在投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投资能力。
以上是对证券投资者的心理因素进行的分析,希望对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有所帮助。
证券市场的投资心理和行为分析

证券市场的投资心理和行为分析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是证券市场中的重要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和市场的表现。
正确分析和理解投资心理和行为对于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投资心理1.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弱点是导致投资者行为不理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投资者在面临亏损时没有停止的能力,而是持续亏损;在获利时,容易贪婪地追求更高的利润而不愿意出售。
这种心理使得投资者往往在市场极点处做出错误的决策。
2.羊群行为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往往会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来做出决策。
例如,当市场看涨时,投资者会纷纷买入股票,而当市场下跌时,投资者又会纷纷抛售股票。
这种行为往往导致市场的过度波动,同时也使得市场无法有效地发挥价格发现的功能。
3.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投资者会根据一个特定的参照物来判断价格的合理性。
例如,当一只股票的价格偏离其历史价格时,投资者可能会认为价格过高或过低,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
然而,这种判断往往忽视了其他相关因素,导致投资决策的不准确。
二、投资行为1.过分自信投资者往往对自己的判断过于自信,导致忽视风险。
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预测市场的走势,并以此为基础做出投资决策,但实际上市场走势是非常复杂和难以预测的,过分自信的投资者容易陷入错误的判断。
2.过分关注短期利益投资者往往过分关注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了长期投资的价值。
他们往往会追逐短期的涨幅,而忽视了投资组合的风险和长期增长的潜力。
这种行为导致投资者在市场上频繁交易,并且容易遭受亏损。
3.过度交易过度交易是指投资者过于频繁地进行交易。
他们相信自己能够通过频繁交易来获得更高的回报,但实际上过度交易往往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并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收益率。
过度交易还可能导致投资者陷入情绪化的决策,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总结起来,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对于证券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投资者应该在投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投资心理和行为,力求理性和冷静地做出投资决策。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了解,以便更好地预测市场的走势和波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中国证券投资者的心理偏差
浅议中国证券投资者的心理偏差
浅议中国证券投资者的心理偏差摘 要:我国证券市场是社会经济转型期中的新兴市场,市场监管机制有待完善,所以,作为市场运作主体,投资者的有限理性行为对市场所产生的影响会更大。
相对于理性范式下的传统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更适合于指导和支持我国证券市场的管理需求。
从我国证券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因素出发,探讨形成心理偏差的原因。
关键词:心理偏差;证券;证券市场我国证券市场和西方证券市场有着不同的特点,虽然我国已有的行为金融理论大多是基于西方金融市场和西方投资者的风险决策规律,但是一些在美国从事经济行为和心理学研究的华人学者发现,中国人的风险决策特征与Kahneman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有相当不一致的地方。
我们只有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索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和决策的心理机制,才有助于促进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我国证券市场管理中的应用,以防范和规避未来的金融风险。
1 中国股民过分自信心理偏差投资者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认为自己能够“把握”市场,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称为过分自信心理。
投资者在连续经历几次成功之后,很容易产生过度自信的现象;而连续经历几次失败之后,则很容易产生自
信不足的现象。
产生过度自信的原因有三个:(1)基本归因错误,即将投资成功归因为自己内部稳定因素,诸如能力等;而将失败归因为外部随机因素,比如运气等。
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切实际的信任。
(2)投资者往往习惯于寻求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而不习惯于从对立的角度来挑战自己的想法。
(3)投资者过度相信某些投资知识或投资技巧的功能。
中国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往往倾向于只关注推论的最后一步,而全然不顾推论中其他部分可能的错误,这种心态造成其信心过度。
具体体现为投资者总是过分依赖自己打听到的“小道消息”,而轻视公司会计报表等基本面的消息,而且在过滤信息时总是关注那些能增加“自信情结”的信息而忽视其他。
2 中国股民普遍存在过度乐观偏差这是与人的本性有关的“动物本能”.人们在股票市场中的行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这种自发的乐观情绪,而不是取决于对公司未来收益的数学期望。
这种普遍乐观的情绪在中国股市中表现尤为明显,特别是在股价持续上涨阶段。
2001年初,在中国股市连续两年走强的情况下,人们的投资情绪高度膨胀,整个社会弥漫着对企业盈利增长的乐观预期。
据有关机构调查,2001年年初投资者对2001年大盘走势预期十分乐观,有22.08%的投资者认为股指最高会达2300点,77.92%的投资者认为会达到2500点以上。
3 中国股民普遍存在赌博心理偏差投资者虽然有损失厌恶的心理,但为寻求更高的收益,也会采取冒险投机行为。
在中国由于历史和制度方面的
原因,一般性的博彩业在中国大陆是被禁止的。
在一定程度上,普通居民的赌博本性需要通过其他变相有赌博特性的活动来表现。
因而体彩、足彩以及股市等受法律保护且带有部分赌博色彩的事物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欢迎。
股票市场的赌博特性是与投机性密切联系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赌博特性就是投机性。
股市的投机性强,也就隐含着较大的赌性。
这种赌性的存在引诱了一部分“赌徒式”股民的热情参与,而这类股民的参与势必又会增强股市的赌博性和投机性。
中国股市赌博特性是众所周知的,被学者戏称为“赌场”.有些问卷调查统计发现:有79.64%的投资者认为庄家是合理存在,超过50%的投资者有追高的投机倾向②。
4 中国股民普遍存在“暴富心理”偏差股市是产生神话的地方,许多人梦想“一日富百万”,一般股民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入市的。
在开办深沪两地股市的初期,确实有一部分投资者发了大财,成了拥有百万元以上的富翁。
但是,随着深沪两地股票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加之股市中高手如林,现在要想在股票市场中发大财就不那么容易了。
可是,有的人看见别人在股市上赚了钱,就不顾一切地冲进股票市场,毫不考虑股市的风险,一心做着发财的美梦。
然而,股市是有其内在运行规律的,有涨也有跌,有高峰也有低谷。
一旦股市基本面或上市公司业绩发生突变,股市行情开始下跌,而这时投资者买入的股票又来不及脱手,就有可能使买入的'股票全线深度套牢,结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股价一天天下跌,最后落得“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下场。
投资者迫切希望尽快得到丰厚的投资回报而将风险的回避放在次要的位置。
其实这正是人类贪婪本性在股市中的体现。
进入股市中的股民大都是为了赚钱而来,并且由于一些报刊的不正确引导,可以说进入股市中的股民很多都是为了暴富而进入股市的。
因此,他们在炒股过程中,往往追求赚大钱,即不分大势的强弱,也不论股价的高低,买进股票就想赚30%,50%,甚至翻番。
如此的心理势必会增强股市的投机性,因为只有剧烈振荡,投机性强的股市才能满足投资者的上述要求。
5 中国股民普遍存在从众心理在股市中,有买就有卖,永远存在多空双方,有人看多就必然会有人看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可是有些投资者一到市场上就受别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初衷,没有了主意,随大流而行。
见别人纷纷买入,深恐自己落后,也不管是否是自己熟悉的股票,盲目跟着买入;反过来,见别人都在抛出某种股票时,也不问缘由,跟着出售。
这种盲目从众、随大流的心理在广大散户中是最为普遍的。
通过研究中国证券投资者的行为,我们发现,从众行为是深入到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潜意识行为。
表现于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上的从众行为,则是完全非理性的跟风,追涨杀跌或者无所适从。
股价受社会心理,尤其是投资者潮流的广泛影响。
投资者潮流不但影响到投机性强的市场狂热情形,也影响到相对正常、平缓的市场运行。
这在中国股市中表现十分明显。
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的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齐涨齐跌”特征,投资者行为一致性极为明
显,这种情况下,齐涨齐跌几乎与市场的过度反应相伴而生。
一致性不仅表现在整个市场上,还表现在单个股票上。
在一些所谓的强势股中,不乏股票在狂热的气氛中连上台阶,股价连续七八个涨停板已不罕见,一些股票在涨停板上的买单甚至超过可流通股的数量。
上述极端现象在很多情况下市场的消息并未发生较大的改变,如此惊人的一致性只能说明投资者有着极高的从众心理。
6 中国股民的过度恐惧心理偏差恐惧心理导致投资信心丧失,在证券投资者中,有些人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往往会对股票市场产生莫名的恐惧。
这种恐惧往往在持股者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这种恐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听到未经考证和分析的不利消息时,惊慌失措,无所适从,把手中的股票视为异物而拼命抛售,似乎再不脱手,就会大祸临头。
第二,在买人股票被套起初,还能忍受股价的下跌,然而随着股价的下跌,这种忍耐力逐步开始瓦解,由焦虑慢慢过渡到恐惧,唯恐股价进一步下跌,最后持股的信心彻底瓦解,在大幅下跌之后,抛出所持的股票。
无知是恐惧的原因之一。
证券市场中的恐惧往往也是无知造成的。
经验证明,莫名其妙的恐慌往往只是一场虚惊,股市中的各种信息,尤其是来自投资大众中的信息往往真假难辨,有些也许是真的,而有些则是故意抛制和散布的,其目的就是在于引发股票的抛售,此时不明真相的投资者信以为真,而恐慌抛出股票。
此外,造成恐惧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缺乏应变能力,在动荡起伏的市场面前不知所措。
由于股
价的波动尤其是剧烈起伏对们的经济利益会带来较大的关联影响,也可能会造成巨大亏损,此时又不知如何处置,便会带来一种恐惧感。
基于以上研究表明,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对投资影响很大,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要具有理性思维,克服自身心理影响,既要大胆又要谨慎,才能把握机会,实现目的。
注释①资料来源于《中国证券报》,2002-01-30. ②资料来源于“中国投资者行为”,《资本市场》,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