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在神经和肌肉病中的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肌电图原理

肌电图原理

肌电图原理肌电图(EMG)是一种用来记录肌肉电活动的生理学检测方法。

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疾病,也可以用于评估肌肉功能和监测肌肉活动。

肌电图的原理是基于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活动,通过电极将肌肉电活动信号转换成图形记录,从而反映肌肉的活动情况。

肌肉的活动是通过神经冲动控制的,当神经冲动到达肌肉时,肌肉细胞内的离子通道会发生改变,导致细胞内外的电位差,从而产生电活动。

这种电活动可以通过肌电图来记录和分析。

肌电图通常包括静息状态下的肌电活动记录和肌肉收缩时的肌电活动记录。

在进行肌电图检测时,首先需要将电极贴在患者的皮肤上,通常是在需要检测的肌肉附近。

电极可以记录肌肉电活动的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图形记录。

在静息状态下,肌电图记录的是肌肉的基础电活动,这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肌肉的神经支配情况和肌肉的基础功能状态。

而在肌肉收缩时,肌电图记录的是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活动,这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肌肉的活动情况、肌肉的协调性和肌肉的力量。

通过分析肌电图记录,医生可以判断肌肉的神经支配情况、肌肉的疾病情况以及肌肉的功能状态。

例如,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神经根压迫症、肌无力症、肌肉萎缩症等疾病。

此外,肌电图还可以用于评估肌肉损伤的程度、监测肌肉康复训练的效果以及指导康复训练的方案。

总之,肌电图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学检测方法,通过记录肌肉电活动的信号,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评估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疾病,也可以用于监测肌肉的活动情况和评估肌肉的功能状态。

肌电图的原理是基于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活动,通过电极将肌肉电活动信号转换成图形记录,从而反映肌肉的活动情况。

通过分析肌电图记录,医生可以判断肌肉的神经支配情况、肌肉的疾病情况以及肌肉的功能状态。

肌电图在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提高肌肉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8页
三、广泛周围神经病变
是一组由各种病因引发急性或迟缓起病, 多同时孙海英四肢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效 周围神经病变,其损害能够是轴索损害为主, 也能够是以脱髓鞘损害为主或二者兼有。
病因: 炎症或感染性、遗传性、中毒性、 代谢性、血管源性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9页
四、运动神经元病
第4页
周围神经解剖
记住两个结构: 髓鞘和轴索 (髓鞘-感觉、轴索-运动)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5页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分类
一、神经根病变 二、神经丛病变 三、神经病变 四、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五、肌病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6页
常见病变异常肌电图类型
一、急性神经损伤: 神经失用(节段脱髓鞘)、 轴索断裂、神经断伤。
桡神 桡神经麻痹 桡神经沟处 经
后骨间神经 前臂处损害 病综合征 (纯运动)
垂腕 垂指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3页
跖管综合征 胫神经跖管 足心烧痛跖管处叩压痛 处
下 腓总神经病 腓骨小头处
足下垂
肢 股神经病 腹股沟韧带 大腿肌无力、萎缩,抬


腿、伸膝困难
经 股外侧皮神经 髂前上棘处 大腿前外测感觉障碍
能屈曲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1页
Guyon管综合征 腕部
尺神 经
肘管综合征
肘部
胸廓出口综合征 胸廓 出口
同肘部损伤,但扣痛 在腕部,手背尺侧感
觉正常
爪形手,小鱼际肌无 力或萎缩,小指和手
背尺侧感觉障碍
同肘部损伤以及前臂 尺侧感觉障碍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2页

购买肌电图可行性报告

购买肌电图可行性报告

购买肌电图可行性报告背景介绍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健康状况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手段,用于评估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通过检测肌肉电活动的变化,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各种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等。

那么,购买肌电图检查对于我们的健康管理是否可行呢?让我们来进行可行性报告。

肌电图检查的意义肌电图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肌肉电活动的变化来评估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

这项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肌肉疲劳、神经损伤、神经肌肉传导障碍等情况。

例如,对于患有肌无力症的患者,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因此,肌电图检查在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购买肌电图检查的优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诊所提供肌电图检查服务。

购买肌电图检查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及时了解健康状况通过购买肌电图检查,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状态。

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早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2. 个性化健康管理肌电图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

购买肌电图检查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从而更好地进行健康管理。

3.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购买肌电图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神经肌肉问题,如肌无力、神经损伤等,从而及时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购买肌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尽管购买肌电图检查具有诸多优势,但在进行检查前,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1. 寻找正规医疗机构在购买肌电图检查时,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或诊所进行检查,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遵循医生建议在进行肌电图检查后,应及时向医生咨询检查结果和建议,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

3. 注意个人隐私在购买肌电图检查时,应注意个人隐私保护,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和传统肌电图技术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应用比较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和传统肌电图技术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应用比较

w e e t l b r lt n t h r2 a int r heon y a no ma iy i heot e p te s,a he e we en bvou l b r a ha ge n t o i r in a ieo o nd t r r o o i s y a no m lc n si hec nfgu ato nd sz fm — t i o e il nd i o orun tn orun tp t nta sa n m t i um b r EM G e t e e ld ne o n cf a ur sa o orun tnu be s sg fc nty r du e e s; t s sr v ae ur ge i e t e nd m t i m r i niia l e c d
t ce n ne dl lc r deEM G e t e t d i e e e e t o t s s,a h ot ni nu be s r d e nd t e m or u t m r e uc d. Fo 5 p in s t rp r In ur a his,f w i- r 4 ate t wih pe i he a e op t e e d s
肌萎 缩 性 侧 索 硬 化 患 者在 针 电极 E MG 检 测 中 均 为 巨大 电位 , MUN 在 E检 测 中计 数 均 显 著 减 少 。4 5例 周 围神 经疾 病 患 者 , 在 2例 E MG检 查 中无 法 确 诊 , MUNE计 数 减 少 ; 例 在 E 但 2 MG检 查 中 仅 有 自发 电 活 动 , 无 肯 定 运 动 单 位 电 位 变 化 , 而 MUNE计 数 也 在 正常 范 围 内 ; 余 4 例 E 其 l MG均 明确 显 示 神 经 源性 损 害 , 时 MU 同 NE计 数 也 减 少 。 结论 MUNE和传 统 E MG各 有 优 缺 点 , 两者 相

肌电图的临床价值研究

肌电图的临床价值研究

肌电图的临床价值研究目的研究肌电图的临床应用问题,结合病案资料,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择某院2013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47例神经肌肉疾病患者,记录、观察每例患者肌电图相关数据,包括波幅、时限、转折数、发放率等指标,结合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基本情况,得出结论。

结果肌电图检测结果与患者诊断病情基本相符,肌电图的诊断意义深远。

结论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广泛,它可用于多种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医疗工作中,临床检测效率和质量水平很高。

标签:肌电图;临床应用;价值影响;研究分析随着临床医疗诊断服务不断提升与优化,肌电图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无论是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还是后续疾病恢复观察及管理,都可以引入肌电图检测结果,作为研究、平衡、判断的依据。

当前,为了更好的推进现代医疗服务各种功能性服务项目,有关于挖掘、发展肌电图临床应用价值的医学课题越来越多,相关研究成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随机选择某院2013年7月~2014年11月收治的47例神经肌肉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6例,女21例,年龄在23~67岁,平均年龄(54.63±1.27)岁。

据肌电图检测结果为,化验室检查、影像学、肌活检等情况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肌源性损害11例、神经源性损害21例、运动神经元15例,研究结论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式采用德国产的topasschwarzer(EMP/EP)型肌电图仪,对每例患者进行例行检查,所测肌肉为肱二头肌、胫前肌、腰肌等。

为了得到恒定的收缩力量,先用应力表、测定受试者最大随意收缩力量,根据测试结果,获取通过不同检测路径获得的电信号。

1.3检查项目同名肌对比检查、神经根支配下肌肉检查、检测肌肉生物电活动、纤颤电位检查、肌肉病变检查等。

检测方式有:①神经传导速度检查,通过评估神经传导的速度,确定患者疼痛处是否存在周围神经性疾病,当患者肌肉不受累,且生理状态尚未呈萎缩态势,肌电图中可供其做病理性检查的依据较少,有些病例,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表现为正常,实则存在疾病问题。

肌电图工作总结范文

肌电图工作总结范文

肌电图工作总结范文
肌电图工作总结。

肌电图是一种用来记录肌肉电活动的工具,通过监测肌肉电活动的变化,可以
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一系列神经肌肉系统的疾病。

在过去的几年里,肌电图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了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首先,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神经肌肉系统的疾病。

通过监测肌肉电活动的
变化,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神经肌肉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例如,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肌无力、神经病变、肌肉萎缩等疾病,为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

其次,肌电图也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

在患者接受治疗后,医生可以
通过监测肌肉电活动的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

这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肌电图还可以用于指导一些神经肌肉系统的手术。

在一些需要进行神经
肌肉系统手术的患者中,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神经和肌肉的位置,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总的来说,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肌电图会在医学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帮助。

肌电图知识简介

肌电图知识简介

肌电图知识简介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肌电图知识简介肌电图学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电活动的科学。

其价值在于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及对神经病变的定位、损害程度和预后判断等方面。

一、哪些情况需要做肌电图检查当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疼痛、肌萎缩、肌痉挛、抽搐等症状,怀疑患有运动神经元病、颈椎病或腰椎病、神经损伤或局部神经受压、重症肌无力、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病时,需要进行该项检查。

二、肌电图主要适应症:主要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前角细胞及以下损害,也就是确定运动或感觉神经元、神经、肌肉以及神经肌肉接头功能正常与否,并对异常功能区域进行定位。

主要包括:1、运动神经元病:前角细胞损害(肌萎缩侧索硬化就是其中最常见一种,俗称”渐冻人”)2、周围神经病变(①神经根病变②神经丛病变③单神经病④多数性单神经病⑤多发性神经病)3、神经肌肉接头病变(重症肌无力等)4、肌肉病变(皮肌炎等)三、我院可行肌电图检查的科室1、神经内科:应用肌电图检查最广泛的科室,包括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2、内分泌科:主要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人3、骨科:骨科颈腰椎手术前排除四肢周围神经病变,以确保手术疗效。

4、肾病科:主要为肾病周围神经病病人。

5、各中医类科室:颈腰椎病、腕管综合症、面瘫及所有有麻木、无力、萎缩症状的病人都可行肌电图检查。

6、皮肤科:主要为皮肌炎的病人。

四、肌电图检查过程肌电图检测一般包括神经传导检测和针极肌电图检查两部分。

前者指对神经予以刺激,从而记录神经或肌肉的电活动;后者指将针插入肌肉中记录其电活动,以了解疾病累及的是神经还是肌肉,及其病变之性质。

五、检查前、后注意事项1、检测前一般无需做特殊准备,但最好穿宽松的衣服;检测完后可进行正常日常活动,但最好24小时内暂不洗澡。

检测完后一般当天可取报告。

2、有以下情况应提前告知医生: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安装了起搏器、电复律-除颤器心脏装置;严重的心脑血管病;传染病患者。

单纤维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单纤维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单纤维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刘明生;崔丽英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8(8)4
【摘要】单纤维肌电图(SFEMG)是20世纪60年代,由瑞典的Stalberg和Ekstedt首先创立的一项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技术;70年代以后,该项技术开始在国外临床应用;90年代引入我国,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神经肌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中。

单纤维肌电图应用记录面积极小的特殊针电极,选择性地记录单个肌纤维的动作电位(AP),其最有价值的参数分别为颤抖、阻滞和纤维密度(FD)。

颤抖客观地反映单个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功能;纤维密度则反映同一运动单位内肌纤维的密度。

【总页数】4页(P296-299)
【作者】刘明生;崔丽英
【作者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
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肌肉组织活组织检查中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技术在神经肌肉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 魏荣;吴丽然;张晓琴;王晨;卫建平
2.肌肉活检诊断技术在小儿神经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J], 李西华
3.重复电刺激在神经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J], 王贵平;周晖
4.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J], 陈丹
5.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十三) [J], 张敏;张斌青;郭会利;刘玉珂;王军辉;陈亚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电图在神经和肌肉病中的应用价值第一部分简介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一.概况肌电图(EMG)通常包括广义和狭义。

狭义EMG也称为同心圆针电极或常规EMG,研究肌肉在安静和收缩状态下的电生理特性。

广义EMG包括神经电图或称为神经传导速度(SCV、MCV和F波)、重复神经电刺激(RNS)。

反射(H-反射,瞬目反射和交感皮肤反射)、单纤维肌电图(SFEMG)、巨肌电图、运动单位计数等。

二.目前EMG所处的地位随着影象学(CT、MRI)、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及基因学等检测技术的应用,诱发电位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局限。

但仍不能取代EMG提供的神经肌肉正常或异常等重要信息。

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各种EMG检查方法在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价和检测中的重要意义。

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三.EMG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一)常规EMG或同心圆EMG(二)单纤维肌电图单纤维肌电图(SFEMG)是有Ekstedt和Stalberg创立的一项重要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

更详细的了解同一运动单位内肌纤维的分布和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功能和神经再生的情况。

(三)巨肌电图(macro EMG)StaiberRl979年建立的一种记录整个运动单位的检测方法。

主要用于侧枝芽生的定量分析和估计运动单位的数量等研究(四)扫描肌电图用于研究运动单位的分布及解剖构成,通常用多极针电极记录。

(五)表面肌电图及临床应用1.运动肌电图学(1)步态;(2)人体工程;(3)康复;(4)运动医学。

2.多导表面肌电图(1)评价肌肉的传导速度;(2)终板区定位。

3.疲劳的研究(1)肌电信号频率的改变反映疲劳的程度:(2)肌力和肌电信号的关系。

四.EMG检查的适应症及意义(一)适应症前角细胞以厂包括前角细胞的病变。

(二)临床意义1.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1)运动神经无病的早期诊断(三肢测定)(2)深部肌肉萎缩和轻瘫,例如肥胖儿童2.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源性损害,前角细胞病变、神经根损害、丛和周围神经肌源性损害:肌炎、肌病、代谢性肌病等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突触前膜和后膜病变3.补充临床的定位4.辅助判断病情及预后评价5.疗效判断的客观指标第二部分异常EMG一.运动单位的概念运动单位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功能单位,由前角细胞α-运动神经元、它的轴突、运动终板和轴突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组成。

二.异常EMG(一)插入电位1.增多:神经原性损害和肌原性损害2.减少:严重肌萎缩;肌肉纤维化;脂肪组织。

(二)自发电位1.纤颤电位和正锐波2.束颤(fasciculation)3.肌肉颤搐(myokynflc discharges)4.复合性重复放电(肌强直样放电,CRD,complex repetitive discharges),又叫假性肌强直放电或奇异放电。

频率:5~100Hz;声音:机关枪发放的声音,在发放过程中没有波幅和频率的变化(这点与肌强直区别)。

(三)肌强直放电指肌肉在自主收缩后或受机械刺激后肌肉的不自主强直收缩。

特点:(1)波幅:1OuV~1mV;(2)频率25~l00Hz:(3)声音:轰炸机俯冲的声音或摩托车减速时发出的声音,在发放的过程中没有彼幅和频率的变化。

意义:(1)先天性肌强直;(2)萎缩性肌强直;(3)先天性副肌强直;(4)高钾性周期性麻痹(四)MUAP:1.神经原性损害(1)时限↑:轴索芽生支配肌纤维的新生轴索长度和传导时间的变异。

(2)波幅↑:纤维密度↑(3)多相波百分比↑:离散(>4相),在生的神经未端分支传导下一致所致。

2.肌源性损害(1)时限↓(2)波幅↓(3)多相波百分比↑(五)募集电位1.神经源性损害(1)混合相模糊看出基线不太重叠的MUP;运动单位↓,发放频率↑,波幅可>4000uV:运动单位明显入单个可见的MUP。

(2)单纯相大力收缩时,运动电位减少;单个可见MUAP;2.肌源性损害:MUAP时限和波幅↓,需要代偿性收缩,在小力收缩时己有很多的MUs发放,出现代偿性干扰相,也叫病理干扰相(波幅<2000uV=。

3.其他:癔病及不合作者,发放频率不稳定而且慢。

第三部分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一.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一)运动末端潜伏朋传导速度和波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测定(二)异常的判断标准1.潜伏期或传导速度减慢超过正常值的20%为异常(我实验室)2.波幅低于正常低限(伴有或不伴有波形离散)为波幅降低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一)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的测定(二)异常的判断标准1.传导速度减慢超过正常值的20o/o为异常(我实验室)2.波幅低于正常低限(伴有或不伴有波形离散)为波幅降低三.F波的测定(一)传导速度减慢或潜伏期延长超过正常值的20%为异常(我实验室)(二)F波的出现率低于75%为异常。

四.常用的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胚后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

五.意义(一)鉴别髓鞘或轴索损害潜伏期或传导速度一髓鞘的功能波幅一轴索的功能(二)病变的程度(三)F波反映近端运动神经特别是神经根的功能第四部分EMG和神经传导速度在神经肌肉病中的应用一.前角细胞病变(ALS)ALS是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的、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疾病,致残率极高,发病率为13/10万。

该病进展较快,病程一般为2~5年,少数病人存活时间较长。

5~10%的病人有家族遗传史,其中20%是基因突变,编码为SOD基因,而大多数家族型ALS没有SOD基因缺陷。

该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衰竭或其它并发症所致的呼衰。

(一)临床诊断标准最新的临床诊断标准(1994年世界神经病学协会确定)为:(1)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三个部位以上的肌肉无力、萎缩及束颤,包括临床上无症状但EMG异常的部位);(2)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腱反射活跃、亢进或踝阵挛。

假性球麻痹、Hoffmann氏征(+)及Babinskl氏征(+)等);(3)进行性病程。

不符合本病诊断标准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1)感觉系统受累的症状和体征,(2)括约肌功能障碍;(3)视觉功能障碍;(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5)帕金森病,(6)老年性痴呆(Alzhelimer病)。

(二)EMG改变突出特点是广泛的急性和慢性失神经改变同时伴有再生。

广泛神经源性损害指3个肢体以上,包括球部和胸部脊旁肌。

一般在检测是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肢体。

1.急性失神经改变失神经2周以后可以出现自发电位包括纤颤电位、尖锐波和束颤电位等。

以往认为束颤是前角细胞受损所致,是ALS的特征性改变。

但近年的研究发现与运动神经的远端有关,是周围神经芽生所致的不稳定电位。

尽管如此,束颤对于ALS的诊断仍很重要。

病变早期有足够的神经再生,可以没有自发电位。

随着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再生的神经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神经功能,则出现肌肉无力和萎缩及自发电位。

2.慢性失神经改变一运动动作电位的改变(1)时限增宽通常增宽35%。

(2)波幅升高可以是正常的4倍以上。

(3)多相波百分比升高(4)肌肉大力收缩时可见运动单位脱失现象(混合相和/或单纯相)。

3.异常EMG的分布特点(1)三个肢体以上的肌肉为神经源性损害,临床无症状的部位更有意义。

(2)胸锁乳突肌神经源性损害,阳性率可达80%以上,特别是临床上没有球部症状者,胸锁乳突肌神经源性损害更有意义。

胸锁乳突肌主要受C2水平的前角细胞支配,少部分受C3和颅神经运动核支配。

CM最常累及的水平是C5~C7,而C2、C3受累仅占1.8%左右,因此胸锁乳突肌EMG检查有助于ALS与CM诊断与鉴别诊断。

(3)胸段脊旁肌神经源性损害,该肌肉是ALS病变易受累的部位,而胸段脊柱退行性变累及脊髓和神经根较少见,固此胸段脊旁肌大量纤颤电位和尖锐波有助于ALS的诊断。

球部肌肉和胸段脊旁肌可以分别作为一个肢体包括在(1)所指的三肢中。

(4)舌肌神经源性损害(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1.SCV无明显的改变。

SCV异常是排除诊断的指标。

2.MCV病变早期正常。

随着病情的进展,大量的轴索脱失和粗大的有髓纤维受累,可表现为MCV减慢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坡幅降低。

3.F波通常正常,部分病人波幅升高,是轴突未端芽生所致。

**电生理诊断标准1.正常感觉神经传寻速度2.正常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或与轴索丧失相夫的波幅降低3.异常肌电图(1)自发电位纤颤波、正锐波、束颤电位等(2)运动单位时限增宽、坡幅高、多相彼百分比增高及可见卫星电位(3)大力收缩混合相和单纯相4.异常肌电图的分布特点(1)多神经或多神经根支配(2)3个肢体以上神经源性损害(胸锁乳突肌和胸部脊旁肌也可算在肢体内)(四)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力如太(唯一FDA认可的药物,可延长寿命)二.颈神经根病变主要指颈椎病所致的神经根病变。

是由于脊柱的退行性变累及脊髓周围的骨、椎间盘和周围韧带及纤维组织引起脊髓受压的一组较常见疾病。

好发人群为40~60岁的成年人,病程进展缓慢。

临床上根据症状的下同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等,神经根型和脊髓型常常同时存在,颈椎CT和MRI上脊髓受压的表现有助于诊断。

(一)临床特点颈和肩部疼痛和麻木并可向上肢和手部放射;上肢和手麻木疼痛:伴有或不伴有上肢无力及客观感觉障碍。

C7、8水平受累可表现为肽三头肌胜反射降低,C5、6水平受累表现为肽二头肌腔反射降低。

颈椎像、CT和MRI检查可以提供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影象学依据,但尚不能取代神经电生理特别是肌电图(EMG)对功能损害诊断的定位价值。

特别是同时合并腰骶神经根病变时,EMG在鉴别神经根病变和ALS中更有意义。

(二)EMG改变1.急性和慢性神经源性损害的基本表现2.根据受损害的神经根呈节段性分布(1)C5根性损害时,三角肌(腋神经支配)、冈上肌(肩肿上神经支配)及大圆肌(肩胛下上神经支配)等来自同一神经根水平而受下同周围神经支配的肌肉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

(2)C6根性损害时,挠侧腕屈肌(正中神经)、旋前圆肌(正中神经)。

肱桡肌(肌皮神经)。

(3)C7、8根性损害时,伸指总肌(桡神经)、拇短展肌(正中神经)、小指展肌(尺神经)等来自C7、8神经根水平而下同周围神经支配的肌肉为神经源性损害。

(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1.SCV受累的部位在后根节节前,SCV无明显的改变。

2.MCV变异较大,与病变程度有关。

如有明显的肌萎缩,MU波幅可降低。

3.F波可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减慢,部分病人还可有F波的出现率下降,如同时伴有远端MCV正常,对诊断更有意义。

三.胸出口综合征(TOS)是发生在颈外侧多种解剖结构异常(颈肋,第七颈椎横突过长、前及中斜角肌等)压迫臂丛、锁骨下动脉和静脉引起或腋动脉引起前臂和手部小肌肉萎缩、无力、疼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一组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