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高旻寺风景区概念规划
瘦西湖新景区概念规划设计策划文本

总序世界旅游组织于早在2002年6月18日发布新闻公报,2001年中国国际旅游收入首次超过德国和英国,从近几年的世界第7位跃升到第5位,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过夜旅游者人数仍居世界第5位,列法国、西班牙、美国、意大利之后。
并且预计在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遭受“9·11事件”和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国际旅游总收入总体下降,一些世界旅游强国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下滑,而中国旅游业却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结果显示,中国旅游业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已经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力。
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到2020年把我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时光荏苒,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的旅游业也随着共和国一起走向了世界的大舞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在新世纪扩大对外开放的一大战略举措,不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也会为我国旅游产业的突破性发展创造重要机遇。
中国需要开放的世界,世界需要开放的中国。
作为对外开放的产物和对外开放促进要素的我国旅游业,我国改革开放的每一次深入都推动了旅游业跳跃式的发展。
因此,加入WTO对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影响是积极的,有利的。
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无限的机遇,当然也有不可预知的挑战,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潜力无限的中国旅游业也将不可置否地融入到当今这场发展洪流当中。
将目光从世界旅游经济转移到景观规划与设计本身,从景观规划行业本身研究来看,中国聚居环境建设的不断扩展以及- 1 -中国旅游产业的高速度腾飞,如何运用景观规划和建筑设计学科的专业知识,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观环境和游览环境,向世人提供留连忘返的旅游胜地,是每一位从事城市建设工作者以及景观规划设计师毕生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因为,一位景观设计师的终身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我们的全部生活圈和我们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
2020扬州旅游免费景点

2020扬州旅游免费景点双博馆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
位于扬州新城西区,自然风光迷人的人工湖西侧,与扬州国际展览中心隔湖相望。
现馆藏文物3万余件,主要有陶瓷、玉石、金属、书画、漆器、竹木、骨角牙、墓志碑文、石刻砖雕及其它文物。
一级品50余件,二级品300余件,三级品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元代霁蓝釉白龙梅瓶”更是镇馆之宝,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
每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
东关街东关街,国家4A级景区,全长1122米,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也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
东关街是扬州城发展演变的历史见证,也是扬州运河文化与盐商文化的发祥地和展示窗口。
巷连巷,大巷套小巷,让您感受别样的老扬州风情!高旻寺高旻寺位于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国家重点保护寺院,是驰名中外的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
它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全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
现存建筑有老禅堂、念佛堂、藏经楼、玉佛堂、西楼、水架凉亭和寮房等。
规划待建的还有天王殿、方丈室、法堂、如意寮、延寿堂及西花园等,昔日名刹景观将不断恢复,高旻寺将成为扬州市的一个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
卷石洞天(扬州老盆景园)扬州老盆景园在虹桥坊对面,风景优美,尤其是“卷石洞天”,是清代扬州二十四景之一,以精巧的叠石取胜,气势雄伟俊秀,宛自天开,洞曲峰回,岩壑幽藏,峡谷险奇,清泉回旋,加之楼、阁、亭、台、廊、榭巧妙密布于假山周围,其间点缀树木,构成美的和谐。
荷花池公园荷花池公园位于扬州荷花池路西侧,原名南池、砚池,又因池中广植荷花而名为“荷花池”。
清初汪玉枢在池边建有别墅,名南园,为当时扬州八大名园之一。
它的夜景也很美。
大运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了人类史上第一条运河——邗沟。
在文旅产业发展大会上的汇报发言稿

在文旅产业发展大会上的汇报发言稿在文旅产业发展大会上的汇报发言稿1尊敬的某某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某某区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先后创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x家,江苏省旅游度假区x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x个。
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以规划引领为支撑,深入发展乡村民俗游突出规划先行、统筹推进,挖掘某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建设,将大运河沿线打造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域。
一是着力构建“一园、一湖、多点”发展格局。
“一园”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瓜洲核心展示园,与省文投集团继续对接沟通,帮助瓜洲找准方位、厘清举措,尽快形成有新意、可操作、能落地的开发方案,焕发千年古镇的时代魅力。
“一湖”即北湖湿地公园,抓好第二圈层规划编制,既注重传统文化元素注入、文创康养业态导入,又推动北山五镇与北湖有机呼应、联动发展。
“多点”即沿湖、长塘、裔家等特色乡村旅游节点,纵深推进沿河沿湖村庄规划编制,多元化、多层次展现美丽田园的崭新形象。
二是持续推进“6112工程”。
围绕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目标要求,继续实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确保2024年底建成6个“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村(社区),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2个全域文旅融合示范镇(街道、园区),基本实现全区乡村文旅资源整理集成、乡村区域文旅公共服务平台、乡村文旅一域一品“三个全覆盖”。
三是加快打造乡村文旅品牌。
继续打响“邗趣”系列乡村文旅品牌,持续推广“乡村旅游十大线路”、红色研学两条经典旅游线路,加快落实途居露营地提升工程、瓜洲古渡公园、古渡公园生态文化酒店、春江花月夜艺术馆等一批高端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渔文化博物馆、农家渔舍、民宿酒店等旅游产品,持续办好某某美食节、旅游文化节、瓜洲音乐节、甘泉长塘樱花节,不断提升某某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版)扬州市实施细则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版)》扬州市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1.1条为保证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实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以下简称《省技术规定》)、《扬州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扬州市公路安全保护实施办法》等城乡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专业技术标准,并结合扬州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1.2条本细则是《省技术规定》的实施细则及有关技术文件。
在扬州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管理,细则内已明确的相关内容按照本细则执行,尚未明确的内容按照《省技术规定》执行。
民房建设另行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2.1 建设用地兼容性规定第2.1.1条各类建设用地性质的划分和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明确兼容性内容的,按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未明确兼容性内容的,应根据《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及表2-1执行,并在规划设计条件中具体明确。
第2.1.2条为适应城市开发和土地利用的不确定性,在符合兼容原则的前提下,可以结合具体情况,依据表2.1的规定确定各地块允许兼容、有条件兼容和禁止兼容的用地类别。
其中允许兼容的用地类别不得超出表2.1规定的范围,禁止兼容的用地类别不得少于表2.1规定的范围,有条件兼容的用地应根据基本控制单元的管理要求对地块提出用地兼容的条件。
表2-1注:①√表示允许兼容,空格表示有条件兼容,×表示禁止兼容。
②规划控制指标按规划用地类别进行管理。
-2-该表格仅作为地块规划设计条件下达时的依据。
4用地类别代号参见《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2.2 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第2.2.1条建筑物退让1. 建筑物后退城市道路、公路、铁路(红线)距离(1)沿城市道路建筑物应按道路功能、路幅宽度以及建筑物类别、高度、体量,确定其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最小后退距离按表2-2控制。
主题公园概念规划设计任务书

某某禅修主题公园
概念规划设计任务书目录
1项目概况 (1)
1・1项目区位 (1)
1・2宗地概况 (1)
1・3用地性质 (2)
2项目定位 (3)
2.1主题定位 (3)
2.2形象定位 (3)
2.3建筑风格 (4)
3规划设计要求 (4)
3・1技术经济指标 (4)
3・2规划布局要求 (4)
4设计成果要求 (6)
4.1图纸要求 (6)
4.2进度要求 (2)
4.3其他要求 (2)
1项目概况
1・1项目区位
宗地位于原**境内,行政隶属于**,距离高邮市区25公里,距离天长市区30公里,距 离扬州市区32公里,距离南京市六合区50公里,距离京沪高速29公里,距离新扬高速12 公里,距离高邮湖8公里,如图1・1所示。
1.2宗地概况1・2・1宗地四至及辐射研究范围
XS# 天长市 市 咼
0 山I 扬 □a 冏 0
扬州市 南京市
图
1-1宗地地理区位图
宗地北至林场边界,南至未名路,东至扬菱公路,西至通山路,占地约3400亩其中核心区北至北茶路茶园边界,南至帝尧广场外围河道边界,东西环绕连LLl路,占地约1200亩,辐射研究区约2200亩,如图1-2所示。
扬州大东门规划方案

扬州大东门规划方案第1篇扬州大东门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扬州大东门地区位于扬州市主城区东部,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该区域面临基础设施老化、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亟待进行更新改造,以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
二、规划目标1. 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改善基础设施,保障居民生活需求。
3. 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地域特色。
4. 促进产业发展,增强区域活力。
三、规划原则1. 合法合规:确保规划方案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2. 人本导向:关注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 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4. 历史文化保护:尊重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
四、规划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 优化用地布局,合理划分居住、商业、文化、教育、绿地等功能区。
- 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各类用地符合国家及地方标准。
2. 道路交通规划- 完善道路网络,提高区域内外交通便捷性。
- 增设公共交通设施,鼓励绿色出行。
- 规划停车设施,缓解停车难问题。
3. 公共设施规划- 配套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 建设生态公园、绿地,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4. 城市设计- 强调建筑风貌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体现扬州地域特色。
- 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街区。
5. 产业发展规划- 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提升区域经济活力。
- 加强产业引导,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6. 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水系、绿地等生态资源,提高生态效益。
- 推广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
五、实施保障1. 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确保项目合法合规实施。
2. 资金筹措: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项目资金需求得到满足。
3.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提高项目成功率。
4. 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监督管理机制,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六、总结本规划方案旨在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改善基础设施、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产业发展等措施,全面提升扬州大东门地区的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
浅谈扬州的旅游地理

浅谈扬州的旅游地理一、扬州的地理位置: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现辖区域在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
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连,西与南京、淮安及安徽省天长市交界。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江都、邗江2市1区;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4湖,汇入长江,全长143. 3公里。
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
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980平方公里。
规划建成区面积420平方公里。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扬州市3个区和仪征市的北部为丘陵。
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
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
除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以外,主要河流还有东西向的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
二、扬州的旅游资源:1、旅游景点分析“州界多水,水波扬也”,这是扬州之名的来由。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中原开邗沟、筑邗城,至今已有2500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历经各朝变迁,孕育了扬州独特的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扬州作为第一批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确立了自己的旅游地位。
市区的瘦西湖、大明寺、高旻寺、天宁寺、观音山、个园、何园、汪氏小苑、吴道台宅第、史可法纪念馆、琼花观、汉陵苑墓、隋炀帝陵、普哈丁墓园、小盘谷、石塔、蜀岗风景区、凤凰岛、竹西公园等,郊县的高邮湖、文游台、龙虬庄遗址、盂城驿、邵伯湖、江都水利枢纽、花卉苗圃、宝应星如棋布的藕塘水乡、仪征绵延的丘岭等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这些景点精致秀美、建筑风格别具、文化内涵丰富。
扬州高旻寺

扬州高旻寺扬州高旻寺作者:不详高旻寺位于邗江县运西乡的三汊河口,是驰名中外的扬州八大刹之一。
它与四川的文殊院、宝光寺,镇江的金山寺,合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但在国内负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
一九八三年,国务院正式将高旻寺列为全国重点寺观之一。
一、关于高旻寺的创建时间一九八三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所列高旻寺简介,说高旻寺始建于隋。
人们因而据此称之为千年古刹。
解放前,为了向外募化,高旻寺曾自印《高旻略史》一纸,其中称:“高旻寺者,始创建于隋朝,屡兴屡废,不易详考”。
一九七四年台湾出版的《中国佛学人名词典》中,附录《历代塔寺道场略志》,则说高旻寺为“六朝梁时创建,屡毁屡兴,且数易名号,现址修于洪武间,启、祯之际,密云门下主其丈席,乃转兴。
入清,天慧禅师入主,顿见昌大,清严闻于四方。
”现在,遍查《江南通志》、《扬州府志》、《江都县志》、《瓜洲志》等地方文献,尚未发现高旻寺创建于隋的记载。
惟高旻寺内发现一块“隋文选楼”碑石。
对于古文选楼,有两种说法:一是相传为梁昭明太子编纂《文选》之地;一是明代《一统志》认为:是隋代为《文选》作注对曹宪教授生徒之地。
二者均与高旻寺无涉。
清人阮元曾在毓贤街家祠内建楼三楹,供奉曹宪和后来作《文选注》的李善、李善之子李邕等人木主,名为“隋文选楼”。
高旻寺内发现的“隋文选楼”碑石,署款为:“嘉庆十年乙丑十月,题于袁浦行馆。
梅庵铁保。
”铁保字梅庵,是清代乾嘉年间与刘墉、翁同?齐名的大书法家,嘉庆年间曾任两江总督。
袁浦在松江县东南柘林镇,产海盐,清代曾设有盐课大使。
这里有一种可能性,即铁保应扬州阮元之嘱,在袁浦为文选楼题额,然后由人携至高旻寺,委托寺僧镌石。
但碑刻好后一直留置寺内,未能运到扬州。
当然也有可能这块碑是后来移置高旻寺的,尚待进一步查考。
另外,值得提及的是,隋炀帝曾在扬子津建临江宫,并曾在临江宫的凝晖殿大宴百僚。
但是,现在无法确定临江宫的确切地址,历史上也未见临江宫改为寺庙的记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安徽建筑
2 0 0 6 年第5 期
扬州高旻寺风景区概念规划
褚军刚 1,谷 康 2
(1.上海波托非诺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1700;2.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摘 要:从概念规划的角度,综合分析扬州市资源环境,并通过与相关风景区对比、类比,确定高旻寺风景区的定位及发展方向,引导和控制城
图 1 区位图 及水道变迁而屡兴屡废。清顺治 8 年(1651 年),南河总督吴惟 华为锁镇风水、通漕利运,特在此培土筑基,建成七级浮屠— —— 天中塔,藉以纾缓水势,指引航向。康熙 38 年(1699),两淮盐 商在曹寅的倡导下捐金增扩庙宇,营建行宫。寺园占地千亩之 广,极巍峨壮丽之胜,又兼水木清华之幽。“高旻寺”之名为康 熙 42 年第 4 次南巡所赐,得之于“登高旻天清凉,玄气高朗。” 此后,乾隆 6 次南巡,六度驻于此,留下不少诗篇、匾额和楹联。
1 高旻寺的区位和历史沿革
素有江南佛教四大禅林之称的高旻寺风景区位于扬州“城 南十五里之茱萸湾,扼三汊洪流,踞九龙真脉”之地。占地面积 2km 2,由高旻寺、普同塔院、扬子津古镇、古运河三景一水构成, 集寺庙古建、佛教文化、水、田、码头风情于一体。
高旻寺始创于隋炀帝时的“临江宫”,名噪一时,后因地貌
建筑与规划设计
41
结合古运河游览线路的开发,延续其历史文脉,体现其博 大精深的禅宗佛教文化,恢复其“碧河方开,晴阶分塔影;青郊 雨足,春陌起田歌。”的田园风貌,在古运河带形成与密宗名刹 大明寺一南一北佛教文化、寺庙园林旅游的两朵奇葩。
3 高旻寺风景区在扬州的地位和作用
3.1 生态功能 由城市空间发展来看,高旻寺是扬州市“一城一港,一体两
收稿日期:2006- 06- 23 作者简介:褚军刚(1972- ),男,上海南汇人,1994 年毕业于南京林业 大学园林专业,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绿地景观规划。
咸丰年间,寺、宫均毁于兵火。 高旻寺在历史上即为扬州八大名刹之一,素有“上有文殊、
宝光,下有金山、高旻”之称。与成都的文殊院、新都的宝光寺、 镇江金山寺共为长江流域禅宗四大丛林。现与宁波天童寺、镇 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并称为中国佛教禅宗四大丛林,扬名海 内外。
以高旻寺为核心的景区在扬州“一城一港、一体两翼”总 体格局的过渡带上,处扬州近郊的位置。土地利用以农用为主, 目前景区周围主要种植油菜和水稻。三四月份寺院和附近的农 家散落在金黄的油菜花田里构成了一幅美丽、恬静、质朴的田 园景观图。这与处于闹市区的寺庙风格迥异,给扬州的宗教旅 游带来一股清凉之风。
2006 N o.5
整性为自然栖息地和载体;其次是集水、田、寺景观为一体的滨 水的宗教界禅宗的丛林之一。立足于区域和自身特色,从生态 学原理出发,以人为本,以寺庙为核心,由中心的寺庙园林景观 拥运河向四周田园空间渗透、融合,形成富有层次和个性及古 朴自然的具有田园风光特色的宗教文化生态旅游保护区。 4.2 规划布局 4.2.1 整体意象
和高旻寺隔河相望的普同塔院是座尼姑庵,在寺院管理上 是高旻寺的下院。在经济物资来源上由高旻寺供给;在佛事活 动、研修讲学方面直接隶属于高旻寺,统一行动;普同塔院的尼 姑在农事生产上亦得高旻寺相助;两院人员来往主要以古码头 摆渡为主。
此外,在建筑风格上形成明显的对称和互补。一寺一院均 临水而建,塔院小巧、阴柔,高旻寺巍峨、雄浑,二者隔古运河相 峙,互补映衬。 2.3 田园风光特色
2 高旻寺特点
2.1 别具一格的宗教建筑 高旻寺重建工作中很好地发扬了佛教的扬弃精神。传统的
禅堂空间狭窄,光线幽暗,夏天闷热,冬感湿冷,不利于僧众长 时间的坐禅静修。从坐香者的健康出发,高旻寺占地 1300m 2 的 大雄宝殿一改过去 32 根巨柱支撑的传统模式,采用 60m 大跨 度、2 根柱的建筑结构;这种空旷大跨度承重结构实为佛教建筑 之首创,既具有现代化功能,又不失传统宗教建筑之美学风格, 飞檐翅角,巍峨庄严。 2.2 独特的宗教格局
天宁寺位于常州延陵东路,素有“东南第一丛林”之称,为 全国重点开放寺院。天宁寺是我国佛教禅宗著名的道场,法会 昌盛,名闻遐迩,禅教并重,对佛学的研究和弘扬卓有贡献。
金山寺位于镇江西北部,距今区有 1600 多年的历史,规 模宏大,风景幽绝,形胜天然。寺庙依山而造,殿堂楼台层层相 接,山寺浑然一体,形成了金壁辉煌的“寺裹山”奇特风格,集 中体现了唐、宋、元、明、清各朝建筑的艺术精华,称之为“绝 胜的金山”。
高旻寺为江南四大禅林之一,亦曾位居清代扬州八大名刹 第 3 位,并建有行宫御苑。扬州园林独邀恩宠者,唯有天宁寺及 其西园御苑和高旻寺及其南园御苑两所独隆。尤其禅宗兴起之 后,寻师问道之风盛行,影响深远。 3.4 禅宗四大丛林之砥柱
高旻寺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和宁波天童寺并称为禅 宗四大丛林。
天童寺位于浙江省鄞县东乡太白山麓,始建于晋朝,距今 已有 1700 多年的历史,历来为禅宗名刹。东、西、北三面枕峰, 南面天阔山远,形成十里青松大道,构造了“群峰抱一寺,一寺 镇群峰”的环境风貌。天童寺现存规模基本保持明代格局,以其 巍峨的殿宇,幽静秀丽的风景,深遂的禅意,幽良的道风而以 “东南佛国”之称饮誉海内外。
图 2 常州天宁寺
图 3 宁波天童寺
图 4 镇江金山寺
图 5 扬州旻高寺 高旻寺在历史上为南禅宗的源地,又曾为康乾皇帝宠幸, 其规模和影响在历史上名噪一时。四大丛林中,高旻寺的损毁 最为严重,重建工作落后于其他三宗林,仅初具规模,其香客、 游客的数量远远不及其他三宗林,但高旻寺以其禅宗教义声名 远播日本和东南亚,其名气不逊于天童和天宁两寺。而且四大 丛林风格迥异,天童寺深山藏古寺;天宁寺古刹与现代城市风 格相辉映;金山寺裹山而建,陆水相连,泉、湖、洲、寺、园相得益 彰,山水寺庙交相映衬;高旻寺集田园风光、水景湿地于一体。 建筑风格、布局各有所长;参禅、布道、修学、生活、寺庙管理各 有特色,区域互补性强。 同为四大禅林,高旻寺寺庙建设应恢复传统规模,完善建筑 布局,增建展览馆,搜集、整理有关文物资料,拓深文化内涵。立 足于长江流域,形成以四大禅林为依托的区域禅宗文化旅游。 3.5 文化专项旅游中的地位 佛家的素食文化在烹饪旅游中独树一帜。禅宗文化中山水 诗文优势突出,其布局和特色均体现了物候气象知识,文化内
42
安徽建筑
2 0 0 6 年第5 期
涵丰富。因此,提升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品味,增加参与性 旅游项目,发展第三产业。大明寺、天宁寺、龙衣庵、高旻寺与扬 州市自然风光的绝妙映衬,构筑扬州旅游发展得天独厚的“佛 教文化风光”。
4 高旻寺景区概念性规划
4.1 景区性质 高旻寺风景区首先是以古运河、低湿地田园生态系统的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市空间的开发建设,使其成为扬州市的生态调节中心和城市休闲区。
关键词:概念规划;资源;发展;定位
中图分类号:TU 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7 - 7 3 5 9(2 0 0 6 )0 5 - 0 0 4 0 - 0 3
Concept Planning of Gaomin Temple Scenic Spot in Yangzhou
在市域内,北至平山堂与乾隆水上游览线对接,通向高邮; 西隔田园与仪征相望;东以京杭运河、廖家河、农田与工业园区 和江都相隔;南至沿江港口新区和瓜洲古渡隔江与镇江相邻。 成为生态隔离带的有机组成部分。 4.2.2 功能分区
根据景点分布特征和景区性质将景区划分为 10 个功能区。 ①禅宗园林游览区:结合农田、河流、田间村落,形成丰富 的有宗教文化风味的景观林带。在园林布局上充分体现禅宗对 物象气候知识的重视,布局松涛、山花、红叶、江月等景点,形成 春(桃、柳、竹、玉兰、迎春等)、夏(荷花、芦苇、凌霄、水杉等)、 秋(色叶树种、菊花等)、冬(梅、松柏等)四季园区,以其幽静 和静谧来体现禅宗的顿悟之风格。 ②高旻寺景区:属核心保护区,恢复游览观光性质的石驳 码头建设;恢复寺前照壁,寺内建筑以大雄宝殿为轴线组织,整 体上形成“苍松翠柏掩古寺,晨钟暮鼓香火浓”,“绿野农欢在, 青山画意堆”的幽静古朴的田园寺庙风光特色。 ③普同塔院游览区:普同塔院以其小巧、阴柔之风格与高 旻寺的雄浑气势隔江相峙、互补映衬。在参禅悟道、经济供给、 佛事活动上普同塔院均处于从属地位,两院人员往来均通过古 码头摆渡这一古朴的方式。恢复其水景湿地景观,并在其上种 莲、植芦苇、养鱼,形成四面环水的“岛屿”景观。在湿地和古运 河之间营造以观赏性乔灌木为主,疏透结合的景观绿带,保持 其视野的开阔性。 ④扬子村古镇风情游览区:规划依托扬子津古镇的名气和 扬州市的工艺美术、字画、盆景、淮扬菜系、特色小吃等特产,建 设仿宋的商业街作为商业购物、观光、饮食之功用。 ⑤码头游览区:将现有的货运码头取缔,恢复其游览功能。 建设高旻寺博物馆和馆前广场。 ⑥旅游综合服务区:结合服务区东侧古运河西岸生态居住 小区的建设和村内部分居民的搬迁安置,规划建设富有扬州地 方和传统特色的商业街作为住宿、商业、餐饮之功用。
以其“历史环境”为整个景区规划布局的主脉,以天中塔 为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和天际线,以南北走向的古运河作为整个 景区的承载体和联系其他景区组分的纽带,形成高旻寺与普同 塔院、扬子镇、码头南北东西方向上的呼应,形成有机的整体。
在古运河游线上,高旻寺位于第 2 段与第 3 段相交的节点 上,向南经目前的农田景观及未来的林业基地直到瓜洲古渡, 与其间的乡村原野风情景观成为工业区和港口工业区间的绿 色隔离带;向北经邗江工业园区与经济开发区至东关古渡— —— 老城南缘,再贯市区至湾头与京杭大运河、邵伯湖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