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命题思路
初中语文答题思路总结

初中语文答题思路总结语文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学习中,答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合理的答题思路能够提高答题效率和答题准确性。
下面我将结合初中语文常见的题型,总结一些答题思路,希望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一、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是初中语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类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
在答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意。
通过快速阅读全文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旨,对文章的大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理清题目要求。
仔细阅读题目,确定问题的内涵和要求。
根据问题的特点,可以分为事实性问题和推理性问题。
事实性问题通常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而推理性问题则需要在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推测和联系。
3. 有的放矢,有序解题。
根据题目的要求,逐题进行解答。
对于事实性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在文章中进行查找,找到相关的信息,进行提取和归纳。
对于推理性问题,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和细节,进行推理和判断。
4. 仔细检查。
在完成所有题目后,要仔细检查自己的答案,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文言文阅读题文言文阅读题是语文考试中一个相对较难的题型,需要学生对于古代文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答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1. 整体把握。
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言文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分析文言文的文体特点和语言风格,尽量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词语的意义。
2. 理解句子。
仔细阅读每一句话,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可以在较简单的句子中找出主谓宾,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义。
3. 注意脉络。
结合全文的语境和主题,理清文章的主线脉络,分析作者的观点和写作目的。
4. 解答问题。
根据题目的要求,有重点地进行答题。
可以按照题目的顺序,逐题进行解答。
对于理解困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判断、推理、联系背景知识等方法进行解答。
5. 检查校对。
在答题结束后,要仔细检查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初中语文命题意图解构表

初中语文命题意图解构表
一、命题意图的概述
初中语文命题意图解构表旨在解析初中语文命题的意图和目的,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语文考试。
二、解构命题意图的方法
1. 分析题目关键词:仔细研读题目,并将关键词进行标注和记录,以便理清命题的要求和方向。
2. 理解命题背景:通过阅读题目前后的背景信息,了解命题的
背景和情境,帮助理解命题意图。
3. 推测命题目的意图:根据题目的关键词和背景信息,推测出
命题者的意图和目的,以便针对性地准备和回答问题。
三、命题意图解构表的内容结构
命题意图解构表的内容结构如下:
1. 题目类型:简要描述题目的类型,如阅读理解、作文等。
2. 关键词:列出题目中的关键词。
3. 命题意图:推测出命题者的意图和目的。
4. 目标要求:明确题目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
5. 答题思路:提供针对性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四、使用命题意图解构表的注意事项
1. 本解构表仅供参考,具体解题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和个人理解。
2. 解构表中的推测意图仅为个人推测,可能存在偏差。
3. 在解题过程中,应保持独立思考,避免依赖他人的帮助和答案。
五、总结
初中语文命题意图解构表是一种有效的解题辅助工具,通过分
析命题意图,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考
试的能力。
初中语文命题说题比赛范例

初中语文命题说题比赛范例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仁们: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聊我命制的一道初中语文题,就像是分享一个精心准备的小惊喜。
一、命题依据咱们初中语文教学啊,那是有明确的课程标准的,就像航海要有灯塔一样。
我这道题的依据就是紧扣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像是对字词的掌握、阅读理解能力、文学作品的欣赏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同时呢,我也充分考虑了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苗,他们充满好奇心,对世界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又有着无限的潜力等待挖掘。
所以题目既不能太简单,让他们觉得没有挑战性,就像玩游戏一下子就通关了,多没意思;也不能太难,把他们给吓着了,就像让小树苗去扛大树干,那可不行。
二、命题立意我的命题立意就像是给孩子们搭一个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语文才华。
这道题不仅仅是为了考查他们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更注重他们的综合能力。
比如说,我想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就像探险家在神秘的丛林里寻找宝藏一样。
然后呢,还希望他们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这就好比把找到的宝藏进行分类整理,看看哪些是最珍贵的。
另外,我还想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情感的感悟能力。
文学作品就像一个装满各种情感的魔法盒子,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打开这个盒子,感受到里面的喜怒哀乐,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像是把魔法盒子里的魔法分享给大家。
三、命题内容我命制的这道题是这样的: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
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
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
园子里绿翳翳的古榴桑树、葡萄藤。
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
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答题技巧

一般作用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除生动形象外,还富有人情味 句式工整,节奏明朗等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 巧妙地运用双关,形象地表现了 既生动形象,又委婉含蓄 描写了何环境,渲染了何气氛,烘托了何心情 以动衬静,更显静谧,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等 更鲜明突出,立体丰满,具体丰富。 更加鲜明
五、结合自我, 实际表述
3.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 较难题的比例为8:1:1。
4. 试卷分值分配
❖ 基础知识及运用部分2013年为29分, 2014-2015年 均为25分;古诗文阅读部分2013年总分为21分, 20142015年变为25分, 文言文阅读题和古诗词赏析题分值略 有变动, (2013年文言文阅读题为16分, 古诗赏析题为5 分;2014-2015年古诗文名句默写已从“基础知识与运 用”板块中分离出来, 归入“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板块, 分值为8分, 古诗词阅读为5分, 文言文阅读为12分); 现代文阅读连续三年为40分, 两篇阅读均为课外阅读; 作文分值保持不变, 为60分。
6.名著阅读题 在2013年和2015年都有几 个不同的小题。如写出作品出处、作者、
人物的典型事例、概括寓意、结合选段 谈自己的体会等。但2014年却以选择题 的形式出现。试题设计由浅入深,难易
适中,落实识记、概括及阐述的能力层 次的考查。试题能够体现“名著阅读”在 读中“了解”的基本要求,难度不大,但 得满分却不易,没有通读作品全文者难 以答到位,这样设题可以让“名著阅读” 的考查落到实处。文学(文化)名著阅
2、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主要考察同音字、形近字, 必须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 虑。
3、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 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 合逻辑。
初中语文中考命题分析与教学对策

初中语文中考命题分析与教学对策概述:本次课程将从三个方面对课题加以分析:第一,从语文课程的总目标看中考试题的命制;第二,分析梳理近年来各省市有代表性的中考语文试题;第三,探究教学对策。
其中第三方面的内容会结合中考试题的梳理与分析来展开。
致相近,均有以下几方面内容:语言积累及使用、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古诗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现代文阅读、写作,本次课程因为时间限制,我想就语言积累及使用、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现代文阅读、写作四方面的中考试题实行分析,和老师们共同探讨试题命题思路以及给我们教学带来的启示。
老师们好,本次课程将从三个方面对课题加以分析:第一,从语文课程的总目标看中考试题的命制;第二,分析梳理近年来各省市有代表性的中考语文试题;第三,探究教学对策。
其中第三方面的内容会结合中考试题的梳理与分析来展开。
一、从语文课程的总目标看中考试题的命制首先我们共同回顾一下“课标”中语文课程学习的总目标,一共是10条,这些内容是老师们耳熟能详的,我们重点注重以下几方面。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准确的价值观,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水平的同时,发展思维水平,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实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理解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准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水平,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使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命题解析及答题思路技巧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命题解析及答题思路技巧命题解析我们走上中考考场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复习,再加上平时的积累,我们已经拥有了解答课外文言文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
另外,中考课外文言文内容上一般比较浅显,并不深奥难懂,在命题上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选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
且选文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一些道理。
第二,题型。
中考课外文言文涉及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篇章理解、主旨把握等考查。
其中,字词解释主要是实词解释,另外还有“之”、“而”、“其”、“以”、“于”、“何”六个虚词也会出现在课外文言文的考察中;句子翻译一题既有要求将文中的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也有给4个选项,选择正确的义项;而篇章理解、主旨把握是主观简答题,通常提问重点在语段内容的理解上,这一题一般能从语段中找到解答的语句,有时也要求对短文中的人物进行性格特点的概括,或提问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中得出什么道理。
第三,考点。
虽然课外文言文的选文来自课外,但遵循的却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课外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阅读文言篇章的能力,这能力从何而来当然是从课内来。
所以,实则考查的是同学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至课外的能力。
题型答题技巧一、划分句子节奏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技巧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

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一、命题依据本命题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能力。
二、命题原则1、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原则。
命题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参照各版本教材的编排体系,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
2、体现公平性原则。
试题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力求做到公正、公平。
3、体现时代性原则。
试题紧密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具有时代特点的材料,设置具有时代特征的题目,增强时代气息。
4、遵循科学性的原则。
试题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能力。
三、命题内容与结构1、命题内容本命题包括阅读理解、语言运用、写作三个部分。
阅读理解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语言运用部分包括口语交际、名著阅读等;写作部分包括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具体内容如下:(1)现代文阅读:选取一篇现代文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等。
(2)古诗文阅读:选取一篇文言文或古诗词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的理解能力和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等。
(3)口语交际:设置一个具体的语境,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等。
(4)名著阅读:选取一部名著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等。
(5)命题作文: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6)材料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2、命题结构本命题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新版课标指导下初中语文的命题思路

新版课标指导下初中语文的命题思路语文新版本课标以其强烈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意识逐渐受到大家的认可,虽然其中一些内容不是尽善尽美,仍有待改进,但其鲜活的生命力和以人为本的时代特点还是成为了我们的热点,语文教师们终于可以再次驰骋于人文的世界里,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点灵性的成分和古今文坛大腕进行心灵的交谈,但语文考试究竟该怎么考?这也许是我们讨论的焦点。
笔者认真阅读了语文新课标,粗浅的写了几条,愿与大家交流。
一、关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法:1、识字的考察:中学教材的识字任务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对于这一项我认为可以将它放置在现代文中一并考察,如:根据上下文你认为A这个字读(),在此句中的意思是();2、古诗文的考察,如:A玉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以春景来烘托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古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如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任选两项进行默写。
陈胜:_____________范中淹_____________ 陆游:_____________C写出古诗中写“春”、“花”、“秋”“月”的诗句各写一句:D与“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相反感情的诗句是“ ,”E 程远独在异国,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异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人,但远离故土的滋味实在不好受。
感叹之中,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觉脱口而出。
F父亲叮嘱刚开始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不因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忧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
注意课文 能运用课 从整体把 题意理解
卷 编 排
中的名言 佳句、能 体现中心 的句子和 至今仍经
内学习积 累的文言 文知识, 理解浅显 的课外文
握到具体 感受,正 确理解文 章内容,
正确,中 心明确, 选材恰当 语言流畅,
结 常被引用 言短文。 细心品味,注重描写。
构
的句子。
感悟。
针对六七年级的试卷命题侧重
3.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 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 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 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 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 生气。
注重课本知识,立足课本,全力
挖掘课本的示范性作用,指导性
命
作用。
题
课本所选取的都是经得起时间考 验的,具有高度代表性的名篇,
求
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
达。题目不设障碍,让每个学
生都有话可写。
文言文(30分) 现代文 写作
六
(28分) (40+2分)
七
年
课内 课外
级
古诗、古 一篇浅显 一篇课外的 写人、记
试
文及每周 的课外文 名家散文阅 事的记叙
一诗(20 言文(10 读
文(不少
卷
分左右) 分左右)
于600字)
编
默写句子、 字词句及 从具体语言 题目要让 加点字解 内容的理 出发,理解、学生有材
排
释、句子 解。
欣赏、评价 料可选,
结
的解释。
蕴含在语言 有内容可 中的思想, 写。
构Hale Waihona Puke 再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
来。
文言文(25分) 现代文 写作
八
课内
课外 (35分) (38+2分)
九
古诗、古 一篇浅显 两篇现代 文体不限,
年
文及每周 的课外文 文阅读
提倡写记叙
级
一诗(15 言文(10 (记叙文、 文。 分左右) 分左右) 议论文)
初中语文命题思路
肖静
1.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
命
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 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
题
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
原 则
旨,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 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 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在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文
中心句、重点句子、特殊句子、较复杂
命
的句子翻译为主;考查文言文翻译的目 的:一是了解学生对文言句子意思的理
题
解与表达的能力,二是通过翻译关键句
要
子,了解学生对文言文基本内容的理解 程度。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
求
当用直译的方式没有办法解释时,辅之
以意译。翻译时还要注意重要字词和特
殊句式的特点。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着眼于对阅读材
现
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 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从
代
“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 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
文
学生阅读的水平,从“形象、情感、
命
语言”等方面考察学生初步鉴赏文 学作品的水平。
题
注重语言材料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 位,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文
要 求
有难有易,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 的学生。在阅读的考查中,不搞支 离破碎的词句分析,不以技术操作
的测试来代替学生自主的体验和感
悟。
写
写作的测试重在考查学生规范、 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
作
文命题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
命
计符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
题
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真
要
实思想,表达真情实感,有利 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鼓励
要
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文言部分的学
求
习,处于初步积累阶段,重点考
查课内所学。而现代文阅读,文
体知识,分析思路,探究方法等
都是在课内获得。文本千变万化,
但方法不变,规律不变。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重点是词、句和基本
文
内容的理解。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把古
言
代语言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的方式体现, 即我们常说的“翻译”。通常以文章的
于基础知识技能的检测,字词
注
句的理解和掌握,能把握文本 的主要内容。写作题目要让学
意
生能有话可说 ,有材料可写。
事 针对八九年级的试卷命题则要
项
关注中考,要认真研究考纲。
在对文本的内容理解的基础上
品味语言精妙,理请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内容,并能感悟体验
鉴赏评价。写作要强调内容的
感人和语言的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