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信息披露的要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什么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等各种资料中,披露公司董事会、经理层等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相应的改进措施,供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参考。
内部控制是指上市公司为实现经营活动合法性、经济效益和财务报告真实可靠等目的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转型发展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途径。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的定义、目的、组成和实施情况、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审计意见、重大缺陷和改进措施等。
为什么需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体系的重要一环。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促进各利益相关方对公司经营管理状况的监督和评价,更好地了解公司的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提高对市场的信任和认可;同时,也可以帮助公司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降低公司存在严重风险的可能性,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此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还可以为公司融资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提高公司在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中的声誉和信誉,从而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公司的融资能力。
最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是一种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通过信息披露,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也是对社会公众的一种贡献。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局限性与不足尽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意义重大,但是在中国的实践中,其仍然存在不足:1. 内部控制的披露缺乏细节一些上市公司在披露内控信息时存在缺乏细节、笼统甚至只是机械性地逐字翻译相关法规的现象。
这样的信息披露虽然满足了监管要求和基本的信息透明度,但不利于投资者和监管者对内部控制环节的全面评估和有效监督。
2. 内部控制信息审计存在问题内部控制信息的审计标准和方法尚未完善,内控审计结果的公开程度和披露的质量也存在很大差异。
一些上市公司存在不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流程和审核机制,甚至在审核结果发现了重大缺陷时仍不履行披露义务,这些现象都影响了信息披露的公信力。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

[ J ] 学术论坛 , 2 0 1 蔡 熙华.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科技企业发展 问题研 究 [ J ] .河北金融 ,2 o 1 2( 0 8 ) . 收 稿 日期 :2 01 3—1 1—0 l
内部控制 信 息 披 露很 大 一 部分 还 停 留在 形 式 的层
面。
仅仅披露了相关 的评估 意见或者 是建立 了 内部 控制 体系这样一点带过 。这一 点并没 有达 到 《 上 海证券 交易所上市公司 内部控 制指 引》 和 《 企业 内部控制
基本规范》 中需要 出具 内部控 制 评价 报告 的要求 。 而且 ,尽管很多 的上市公 司 出具 了独立 的内部控 制 评价报 告 ,却并 没 有 给 出实质 性 的 内部 控制 说 明 , 仅仅是扩充 了一下 内部控制 五要 素 :内部 环境 、风 险评估 、控制措施 、信 息与 沟通 、监 督检 查 这五项
董 事 长 办公 室 、 总 裁 办公 室 、人 事 教 育 处 、财 务 处 、
责 ,经理层负责 领导企 业 内部 控制 的 日常运 转 。这 就 明确地指 出了 :董事 会是 企业 的 内部控 制 责任 主 体 。但 是仍然有 公 司认 定 的责 任主 体是 全公 司,这
里显然还包含 着一个 误 区 :企业 将 内部控 制 和 内部
●群 言 堂
2 0 1 3 年 第1 1 期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
。西安 建筑科技 大学 张 伟
摘 要 :立足 于我 国上 市公 司 内部 控 制 信 息披 露 的现 状 ,分 析 我 国 内部 控 制 信 息披 露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对 我 国 内部 控 制信 息披 露提 出建 议 。 意在 使 企 业 积极 主 动地 披 露 自身 的 内部 控 制 信 息 ,从 而 推 进 资 本 市 场 的发 展 。
科学认识内控五要素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口刘 晓 东
及 内部 控制信 息披露
一
( 中交第 四航 务工程勘察设计 院有限公 司 广东广州 5 1 0 0 0 0 )
摘要 : 基 内 控趔 自 量 一 考虑 一 揎 制_ 五要 素之 问
煦担 曼作_ 用 一 捷 内控 玉要素垡 行鱼 我 份 披露 内 部 控制
能共 同作用 于控 制对象 之上 。在 这个 基础上 , 《 基本 规范 》 是 强 调控 制职 能发 挥作 用 的一 个过 程 , 针对 《 基本 规 范》 , 财 政 部 又发 布 了 1 8项 《 应用 指 引》 , 每一项 都 有一 系 列相 关制 度
的安排 , 都 包括 计 划 、 组织 、 领 导 和控 制 四项职 能 , 只 不过 侧 重 每一 项所 面 临 的风险 控制 。如 果按 五要 素分 类来 进行 评 价, 比如 , 把 公 司治理 结 构和议 事规 则 方 面的制 度安 排 归类
解如下 : 其一 , 从 其 发 挥作 用 的 方式 来 看 , 内部 控制 是 嵌 入
企业 经 营管 理过 程之 中 , 成 为这 些过 程 的一部 分 , 与 它们 整 合 在一 起 , 并 随着 它们 的进 行而 依次 展开 的一 个控 制过 程 。 其二, 从其 发挥 作用 的内在机 理来 看 , 内部控 制是 通 过其各 构成 要 素之 间多 方 向交叉 、共 同作 用于 企业 经 营管理 行 为
内部 控制规 范体 系基本建 成。 《 基本规 范》 第 5条规定 , 内部控
制应 当包 括 内部环境 、 风险评估 、 控 制活 动 、 信 息 与沟通 和 内
部监 督五个要素 。《 评价 指引》 第5 条规定 , 企业应 当根据 《 基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作者:翁晓毋蒙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06期从安然事件、世界通信等的会计造假丑闻,到我国的郑百文、中航油巨额亏损事件,都显示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
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有利于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进而保护利益相关者以及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
一、国外文献综述(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新要求——萨班斯法案的强制性披露要求。
针对安然等财务欺诈事件,2002年美国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正式提出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强制要求。
Hollis等(2006)发现上市公司在按照《萨班斯法案》404条款进行披露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内部控制投入较少和由于不披露内部控制问题而导致较多的审计人员辞职等。
Ge,McVay(2005)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实质性缺陷和公司经营的复杂性有关,但和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关系不大。
(二)国外相关学者文献综述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陷性文献综述。
Doyle等(2005)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内部控制报告和公司盈余质量有关,内部控制是盈余质量的一个驱动因素,并研究了内部控制和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
Doyle.Ge.Mcvay(2006)选取了779个披露有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样本公司进行分析,证实了那些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业务复杂、成长速度快、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更有可能存在重大缺陷。
通过调查盈余质量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发现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与没有实现现金流的盈余估计有关。
Harnmersley等(2007)检验了股票价格对管理者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特性及其他重要公告的反应,还研究了管理者的报酬与实质性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
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效益研究文献综述。
Bapa(2004)认为,《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对财务报告的舞弊有抑制作用,但是可能成本很高。
Maria等(2006)研究了按照证监会要求进行披露的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隐含成本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发现披露有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和披露没有缺陷的公司相比有更大成本。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8年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优势的一方即委托 ^ 自愿将信息 , 披露给信息劣势一方即受托方, 形成自愿披露。 美国19 ̄2 2户上市公司中7 2 占3. 自愿提供内部 93 2 1 4 户( 3 %) 4 控制报告( c u e e a 19 ) 世界l啜 ” 0 M M I n tI 9 6 , l , “ 0 中8 户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 aau a dn n R m ,9 4 , R gh nn a a d a a19 )其动机在于可向外部投资者传递
而公司治理、 公司规模则不具有影响力。 林斌、 饶静(o 9以20 年沪深两市主板19家A E 20) 07 07 股 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对我国上 市公司为什么自 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发现内部控制资源充裕、 快速成长 、 设立了内审部门的上市公司以及有
定价模型计算权益资本成本, 发现估计的权益资本成本与公司风险正相关 , 愿披露降低了权益资本成本。 自
( 国内文献 我国内部控制信刳 二)
一
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以上市公司年报为依据 , 从内部治理、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角度进行研究 。 李
明辉 、 (0 1对我 国20 年上市公 司内部 控制信 息披露状 况i 亍 何海 2 0 ) 01 了分析 , 内部 控制信 息披露与财务报 告质量 、 司质量 之间可 能存在 发现 公
关 键词 : 内部 控 制 自愿信 息披 露 影 响 因 素
一市场, 内部控制有效的信 息 披露不仅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 且有助于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并 而
对自身的投资风险做出判断, 进而做出科学决策。 世界各国内部控制信 息披露经由自愿到强制或相反历程。 美国从 自愿过度到强制披露。9 9 17 年和1 8年美国汪券交易委员会曾两次试图强制要求企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98 因遭到反对搁浅。9 2 19 年美国c s  ̄员会( oo 反欺诈与舞弊委员 会 布《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目 , 前已成为各国借鉴的内部控制典范。0 1 2 0年安然公司及随后的世通公司系列会 计造假案 , 促使2 0年美国会 o2 通过《 萨班斯法案》其4 4 , o 条款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 自我评估报告及C A 注册会汁师) P( 的审核报告。 此后 , 欧盟、 加拿大 、 南非等做出 类似的规定。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 息 披露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 但与会计信息的披露相比, 仍处于初步阶段, 在实践过程出现了很多问 题。 由于2 0年深交所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控信息, 06 实施结果基本上为流于形式的正面消息, 研究 自 愿性内控信息披露意义不大, 故本文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 ) 内部控制信 息披露 的认识 不 足 我 国证券 市场还 1对
不完善 , 司治理问题也没有得到 有效 的解决 。部分上市公 公 司现有的高级管理人 员知识 结构 不合理 知识 、 观念陈 旧, 更 新速度较慢。对 内部 控制信 息 披露 的认 识还不 足。闪此公
浅 新我 国上 市 公 司 内部 控 制 信 息 披 露
于 静
( 铁岭市财政局 , 辽宁 铁岭 120 ) 00 1
[ 摘
要】
本文结合 近年 上市公 司年报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况 , 分析 了上 市公 司 内部控 制信 息披 露 中存在 的问题 并提
’ Βιβλιοθήκη 出 了相 关 建 议 。
2 内部 原 因 .
3 上市公 司年度报告 中 , . 监事会必须对公 司是 否建立 完 善的 内部 控制制度发 表意见 , 但是 仍有 部分 公司没有 披嚣。 在 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公司监事会发表 的独立 意见巾 , 基
本上只有 “ 公司建立 了完善的 内部 控制制度 ” 之类简单 的一
5 自愿披露内部控制报告 的上市公司还 占少数 , . 会计师
事 务 所 的 内 部 控 制 审 核 报 告 , 价 意 见 过 于 形 式 化 , 能 给 评 不
书面声明 , 以提高外部 对 于企 业财 务报告 可靠性 , 可 为投 资 者提供财务报告所不能提供的信息 , 有助于提高管 理当局内 部控制的管理水平 。
21 0 0年第 2期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u a fI a n n mi it t n Col g o r lo o i g Ad n sr i l e n A ao e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沪市医药行业的经验证据

H1 内部控制信 息披露 质量 与上 市 公 司所聘 请 的会 计 拟 合 度 还 是 较 好 的 , 有 P R 和 SZ 的 P值 大 于 0 1 : 只 A T IE ., 师 事务所声誉正 相关 ; 不 能 很 好 的解 释 被 解 释 变 量 。 各 变 量 系 数 与 原 假 设 对 比 分 H2 内部控制信 息披露质量 与 C A对财务报 表 出具 的 析 如 表 3 : P 。
露 对 外 担 保 、 联 交 易 控 制 、 否 披 露 采 购 、 售 控 制 、 否 关 是 销 是
段还没 有权威的 、 到广 泛 认 同 的衡 量 内部 控 制信 息披 露 得 质量 的方法 , 了更 好 的建 立 上市 公 司 内部 控制 信 息披 露 为 实证研究 的平台 , 提高上市公 司 内部控 制信 息 披露 水平 , 因
非 标准无保 留意见负相关 ;
表 3 各 变 量 系 数 与 原 假 设 对 比 分 析
变 量 名称
AF 会 计 师 事 务所 声誉 ) R( OP N( P 审计 意 见 类 型 ) I C A I E( ND 独立 董事 比例 ) + + + + +
H3 内部 控 制信 息 披 露 质 量 与 上 市 公 司 独 立 董 事 比 例 :
息 披 露 质 量 。 然 后 从 中介 机 构 因 素 、 司 治 理 结 构 因素 以及 公 司 运 营 因 素 中选 取 8个 变 量 进 行 实证 , 公 以探 求 哪 些 因 素 影 响 企 业 内部 控 制 信 息 披 露 的 质 量 。 关键词 : 内部 控 制 ; 息披 露 质 量 ; 响 因素 信 影 中 图 分 类 号 : 2 F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2 0— 1 90 17 —1 8 2 1) 10 7 —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一、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发展历程在近来的研究中,有关内部控制的法规文件一般追溯至2000年。
2000年1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7号-商业银行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和《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8号—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要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应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说明,同时还应委托所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风险管理系统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出具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应随年度报告一并报送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
2001年12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1 年修订稿),其中第四十二条规定,在年度报告正文中,监事会应对“公司决策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有无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发表独立意见。
该规则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对其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但披露内容较为简单,仅是一笔带过。
2003年3月证监会又针对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了规定,明确了董事会对于内部控制的责任.2005 年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定期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开始要求上市公司通过外部审计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公司的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核实评价,该年度内银监会还发布了商业银行部控制评价办法。
可以说,我国在2006年以前以及美国在2002年以前并未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强制性规定,内控信息披露系上市公司自选择的行为。
2002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法案》关于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的要求对我国产生了较深的影响。
2006年,上交所与深交所分别于6月5日和9月28日发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前者自2006 年7月1日起生效,后者自2007年7月1日实施,两者皆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董事会编制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笔者认为,应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考虑内控信息披露带来的相关成本和效
益。
首先,企业作为内控信息披露的主力军,其成本显而易见:对内控披露的
越详细,企业做的工作越多,发生的成本越大。
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对成本
因素也有它的考虑:随着企业披露的详细程度的提高,事务所对披露的内控
进行审验时需花费的时间就将越长,相应的成本就将越大。
而且这还不包括
由于审验的复杂化导致的审计失败而引起的诉讼风险和开展业务时对注册会
计师进行培训发生的成本。
最后,对于内控披露涉及的社会成本而言,披露
的越详细,披露的面越广,则企业经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越多,因内控失效而
导致的舞弊及企业倒闭带来的损失就会越小。
因此,社会成本与披露的详略
程度是反向关系的。
(二)关注信息披露对社会的影响
严格来说,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既包括企业自身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
信息,也包括注册会计师对外披露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鉴证意见。
就企
业对外披露而言,且不论企业会不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披露,就其披露的内
容的真实性我们也应当再三考量。
有研究表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内控建设
不足的问题,但就已披露的情况来看,承认自己有不足的企业数远远少于实
际数。
因此,如果监管层真的通过强硬措施迫使上市公司如实披露内控信息,
那么如实对外披露的相关内部控制会不会带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另外,注
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鉴证后,会不会引起新的期望差距,并给事务
所和会计师带来不必要的诉讼和纠纷?笔者认为,对于这些因素在监管层制
定披露规则时都应当予以考虑。
⑤
(三)兼顾信息使用者的接受能力
向投资者提供的信息既要满足充分披露的要求,又要考虑投资者的理解
和加收能力,不能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信息超载的负面作用。
⑥
笔者认为,为了达到以上要求,需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要注意披露的信息量。
在披露信息时,要简明扼要而又不失重
点,且不能事无巨细一股脑的呈报出来。
另一方面,要注意披露时使用的语言。
应当尽量避免专业性词汇的应用,
多用一些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
必要时,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对其中难以理解
内容进行诊释。
委托代理理论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股份公司的产生导致了“两权分离”,即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
这种分离必然形成了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和受托这样一种经济责任关
系,也就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
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导
致了委托代理问题。
正是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存在着利益冲突,使得委托人往往倾向于通过与代理人达成的契约来解决因目标差异而产生的利益冲突。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冲突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的披露在
一定程度上加以缓解。
对行为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报告正是委托人能够用以
监督代理人履行契约关系的一种手段或途径,而代理人则有责任和义务如实
地向委托人反映行为责任的落实与执行情况。
由此可见,信息披露制度是缓
解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冲突的有效的制度设计之一,也说明了委托代理理论
为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尽管内部控制信息只是众多会计信息中的一类,但是这类信息对于投资
者、债权人以及监管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COSO 委员会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经营的效率效果、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既然
代理人肩负建立内部控制的行为责任,那么理应向委托人报告内部控制的有
效性。
但在现实中,受托经济责任的这两方面内容从来都不是同步发展的。
尽管行为责任的内容早已大大扩展,但与之相应的报告责任内容却十分狭窄,
很长一段时间内仅仅局限于年度财务报表而已,而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于投资者对其他信息的忽视。
但是在诚信越来越被关注的今天,受托人也
就是代理提供内部控制信息是必然的。
(三)决策有用理论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的目标应当是服务于投资者的,也就是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有
用信息。
近年来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上市公司的
经营者为了私利的最大化对财务报告进行包装,以漂亮的财务报告来取悦投
资者,不仅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积极性,而且使投资者对财务报告产生了一
种不信任的感觉。
财务报告信息失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上市公司内
部控制的严重缺位和失灵。
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投资
者开始关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情况,并认识到内部控制是影响会计信息可
靠性的重要因素。
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实、正确,和内部控制的有无、
强弱有很大的关联,上市公司有了完整、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财务报告
披露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其真实、正确。
因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需
要了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通过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关
注,获悉内部控制的情况来判断财务报告的质量。
同时,内部控制信息还可以反映出经营者以前的经营状况,传递着上市
公司未来经营状况和经营风险的信号。
如果公司有着良好的内部控制,那么
公司的经营有序,能够较有效地防范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反之,如果公司内
部控制混乱,那么公司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差,投资者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应该
小心谨慎。
因此,内部控制信息与投资者的决策息息相关,能为投资者的分析和决
策提供有用的帮助。
越来越多的理性的投资者认为,要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
性和获取上市公司更多的信息,就应该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投
资者通过了解到的内部控制情况来判断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报告的质量,
进而评价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
由于国家对公开发行证券的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行业有特殊披露的要
求,其披露内容也相对比较详细。
其主要内容是具体项目的内部控制。
其内
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1)年度报告中专设对内部控制制度完整性和
有效性的说明。
对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和控制程序的
简要描述。
(2)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及认定。
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130 家一般上市公司中,大多数只披露了“本公
司已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或类似的话,而没有关于内部控制具体制
度及程序的内容。
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基本上仅仅是
一种形式。
在被调查的157 家上市公司中,仅有五家披露了内部控制不足的情况(宏
源证券、东方热电、丽珠医药、S 明星电力和三爱富)。
此五家的内部控制不
足的情况均是由监事会披露,在监事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128 家公司中,监
事会简要披露的占126 家(占98.43%),披露内部控制不足情况的有5 家(占
3.91%)。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监事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形式主义严重。
3.监事会是目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要主体。
这与我国目前的规定有
关。
我国《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2 号——年度报
告内容与格式》第四十二条规定:年度报告中,监事会应对“公司决策程序
是否合适,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
有无违法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发表独立意见。
1.披露主体
披露主体即对内控披露负主要责任的人员,通过实施适当的程序对内部
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负责对外披露。
董事会和管理层是最
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的人员,故其是最适合的披露主体。
2.披露客体
披露客体即披露主体对内控系统进行评估测试后需要披露的那部分内部
控制。
由于受到成本的限制,即使企业对所有的内部控制环节进行了测试和
评价,在对外披露时可能仅仅披露一部分。
3.披露渠道
披露渠道即披露内控信息的载体。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信息披
露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其信息披露渠道同其他信息一样,也是通过公司年
报、招股说明书等进行披露,并且国家对此也有明确的规定。
4.披露形式
披露形式也就是指在披露信息时是选择自愿披露还是选择强制披露。
对
于这两种披露方式各有其优势和缺陷,目前来看我国实行的是强制披露形式,
但国家也鼓励企业进行自愿披露。
5.披露时间
披露时间即内控信息选择在何时披露的问题。
披露时间一般与披露渠道
相关,披露渠道决定了披露时间,选择什么样的披露渠道决定了披露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