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0CLSI血培养

合集下载

血培养标本采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血培养标本采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血培养加药敏 痰涂片(抗酸、革兰、)及培养加药敏 尿涂片(抗酸、革兰)及培养加药敏 体液培养(脑脊液、胸腹水、培养液等特殊标本)加药敏 肺炎支原体培养加药敏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加药敏 衣原体鉴定
血培养标本采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血培养临床实践指南
CLSI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for Blood Culture; Approved Guideline (M47-P,2006)
血培养标本采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LSI 简介
CLSI是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的英文缩写,英文名为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前身是NCCLS【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英文名称为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血培养是最好的工具帮助临床用药、减少患者死亡率
血培养标本采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血培养的指征是什么?
• 血流感染(B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在 循环血液中呈一过性、间歇性或持续性存在,对机体所有器官,如心脏瓣膜、关节等造成 损害、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多器官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甚至死亡。
儿童血培养采集规范
8~
新生
13

Kg
13~ 27
Kg
27~36
Kg
左侧
右侧
>36 Kg
单抽1儿童瓶: 单抽1儿童瓶:
0.5~1.5ml
3~5ml
单抽2儿童瓶:
5ml/瓶
单抽2成人瓶:
8ml/瓶

血液细菌培养董海新课件

血液细菌培养董海新课件

血液细菌培养董海新
17
血标本在需氧瓶和厌氧瓶中的分配
☺ 以一个需氧瓶和一个厌氧瓶为一套血培养, 作为常规血培养的组合。当采血量不够推 荐的采血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剩余 标本再接种入厌氧瓶。
血液细菌培养董海新
18
报告时间提前
出现阳性时间: 需氧瓶有9%比厌氧瓶早1天报告结果 厌氧瓶有5%比需氧瓶早1天报告结果 因此,只做需氧菌不做厌氧菌培养,将有19% 的菌株不能发现,另有5%的血培养延迟1天 报告阳性结果
血液细菌培养董海新
9
血培养的临床指征
☺ 以及肝脾肿大;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内 毒素、降钙素原升高等。
☺ 对新生儿可疑菌血症,还应同时做尿液和脑 脊液培养。
☺ 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体温不低, 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卒中,可能是感 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血液细菌培养董海新
10
血培养的标本采集时机
山东省临床检验实验室血培养操作指南(试行)
〔2011〕72号
血液细菌培养董海新
1
血培养操作指南培训考核题
☺ 1、血培养的临床指征有哪些? ☺ 2、血培养的次数要求 ☺ 3、婴幼儿患者,需要同时采集几次(不同部
位)血培养标本 ? ☺ 4、血培养的采血量要求 ☺ 5、血培养标本的运送要求?
血液细菌培养董海新
• 年龄小于2个月的新生儿,需使用70%的异丙基 乙醇进行皮肤消毒,消毒剂需要有足够的作用时 间以保证消毒效果。
血液细菌培养董海新
21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 2、标本采集部位
• 从两侧上肢静脉采血,“双瓶双侧”采血培养。 必要时 从下肢静脉采血做第三套血培养。
• 不建议采集动脉血,增加了抽血污染的机会。 尽量避 免从静脉留置导管采血培养,因其常伴 有高污染率。

血培养一二级报告

血培养一二级报告

血培养一二级报告血液培养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检验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根据临床标准,血培养可以分为一级和二级血培养。

本文将从血培养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进行详细介绍,重点关注一级和二级血培养的概念、差异和应用。

一、血培养的原理和方法1. 原理血培养是通过将患者的血液标本放入含有养分的培养基中,利用培养皿或自动培养仪器进行细菌和真菌的培养。

当有细菌或真菌存在于血液中时,它们会在培养基中生长并形成可见的菌落。

2. 方法(1)血液标本采集:通常采用无菌技术从患者的静脉血中采集标本,确保标本的无菌性。

(2)培养基准备: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将血液标本接种于培养皿中,放入培养箱或培养仪器中进行培养。

(3)培养条件:通常在35-37摄氏度下培养24-48小时,观察是否有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二、血培养的临床意义血培养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严重感染或败血症患者。

通过血培养可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药敏信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对于监测感染的变化和预后预测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一级和二级血培养的概念及差异1. 一级血培养一级血培养是指最常规的血培养方法,用于检测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常见的一级培养基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培养基和革兰氏阴性菌培养基。

2. 二级血培养二级血培养是在一级血培养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特殊细菌或真菌的检测。

二级培养通常使用的培养基包括真菌培养基、肠道致病菌培养基等,用于检测一些一般培养基不能满足检测的菌种。

四、一级和二级血培养的应用1. 一级血培养的应用一级血培养是最基础的血培养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感染性疾病的检测。

一级血培养是最常规的检测方法,可以覆盖大部分的致病菌。

2. 二级血培养的应用二级血培养主要适用于那些难于在一级血培养中生长的菌株,如真菌、肠道致病菌等。

在一级血培养无法检出致病菌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二级血培养的检测。

血培养的原则和流程之消毒篇幻灯片

血培养的原则和流程之消毒篇幻灯片
• 皮肤消毒和污染的预防 • 碘町、次氯酸和洗必泰的消毒效果要好
于碘伏 • 碘町和洗必泰的消毒效果大致相当 • 碘酊作用30秒; • 碘伏作用1.5~2分钟 • 洗必泰的作用时间和碘酊一样,但是由
于没有伴随的过敏反响,所以不必擦去 ,但不能被用于小于2个月的婴儿皮肤消 毒
样本采集和运输
• 儿童血培养
血培养的原则和流程之消 毒篇幻灯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CLSI 血培养的原那么和流程:根本内容
• 范围 • 定义 • 血培养的临床重要性 • 标本采集和运输
• 时间 • 数量 • 采血量 • 在需氧和厌氧瓶中的分配 • 皮肤准备和污染预防 • 采集 • 拒收标准
脉自病,人除的血非液 带有无菌手套
样本采集和运输
• 样本的转运 • 血培养瓶应立即被送往实验室,任何延
误送入自动连续监测血培养仪的行为将 会延误或阻止检测细菌的生长 • 血培养瓶保存在室温不得超过数小时 • 血培养瓶被接种后不得被冷藏或冷冻
方法和步骤 –特殊话题
• 感染性心内膜炎 • 抽取血培养的时机 • 急性心内膜炎感染 • 必须在根据经历使用抗生素前30分钟之内抽取血培养 • 亚急性心内膜炎感染 • 需在30分钟至1小时之内连续抽取数套血培养,可以证
方法和步骤 –影响血液标本中病原菌检出率的重要因素
• 血培养的送检量 • 病原菌〔细菌和真菌〕在血培养中的检出率和
送检的血液量直接相关 • 其相关因素是检出率〔yield)和每毫升成人血
液中很低的菌落形成单位〔CFU〕之间的关系 • 因此增加送检血液量可以增加检出率 • 儿童的血液中每毫升CFU高于成人,因此送检

血培养操作规程

血培养操作规程

血培养检测规范化操作(世上最全基本操作流程)2016—08—22来源:南方检验医学网阅读: 1291次【字号:大中小】导读:一、血培养检测采血指征: 对入院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患者出现以下体征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 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1010 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一、血培养检测采血指征:对入院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患者出现以下体征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10×10 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增多.4.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10 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

7.昏迷.8.多器官衰竭。

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应采血培养。

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的患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幼儿)一般多见于门诊,常伴有明显发热(≥38.5℃)和白细胞增多(≥20×109/L).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不低热,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血培养检测皮肤消毒程序:血培养为防止皮肤寄生菌污染,可使用消毒剂(碘酊或碘伏)对皮肤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减低皮肤污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别是心脏瓣膜修复术的感染,可能由皮肤寄生的微生物引起(例如:表皮葡萄球菌或棒杆菌属).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血培养的污染一定要减小至最低程度。

用做培养的血液均不应该在静脉或动脉的导管中抽取,除非静脉穿刺无法得到血液或用来评价与导管感染相关性指标。

如果抽取了导管血,也应同时在其他部位穿刺获取非导管内静脉血液进行血培养。

血培养原则(CLSI)

血培养原则(CLSI)

血培养的时机
菌血症的菌量
寒颤
血培养
体温
0
30
60
时间(分)
血培养的数量
• 2004年Cockerill’s研究表明:当每套血培养采血20 mL ,且使用自动 化血培养系统时
• 一套检出率:65% • 二套检出率:80% • 三套检出率:96% • 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一套检出率90% % • 血培养的数量 • 目前的指南推荐采集2-3套血培养 • 成年病人单一套的血培养从不被建议操作,因为这是不合适的数量, • 培养结果将很难做出临床解释 • 在采取血培养后的2-5天内,不需要再重复采取血培养,因为进行治 • 疗后的2-5天血液中的感染细菌不会马上消失 • 大部份细菌或真菌血症感染的移除,是以临床的症状表现来评估, • 唯有两个例外 • 感染性心内膜炎 • 金葡感染菌血症但非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
• 碘酊、次氯酸和洗必太的消毒效果要优于碘伏 • 碘酊和洗必太的消毒效果大致相当 • 碘酊需作用30秒以发挥杀菌效能
• 碘伏需作用1.5-2分钟以发挥杀菌效能 • 洗必太发挥杀菌效能的作用时间和碘酊一样, • 但是由于没有伴随的过敏反应,所以使用后不 必擦去;但不能被用于小于2个月的婴儿皮肤消毒
血培养采集部位
采血量在需氧和厌氧瓶中的分配
• 对于常规的血培养,建议采取包括需氧 和厌氧的一套血培养瓶;将采集的血液 等量分配于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瓶中
• 当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的血培养瓶需求 血量时,首先应进行接种需氧血培养瓶, 其余血量再接种厌氧血培养瓶
• 菌血症病源菌常见为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
血培养之皮肤消毒和污染的预防
因为该商业化培养基中添加其他成分以结合或去活化血液中抑制物质的作用多种商业化的肉汤培养基配方可用于人工及自动化血培养系统遵循clsim22指南血培养用培养基添加剂菌与酵母菌的检出?血培养的孵育条件阴性的血培养常规或盲传于是?必要的血培养的培养方法压?变化真菌和分枝杆菌血培养方法动血培养系统血培养的特殊话题crbsi导管相关性血?感染crbsi3少见细菌及苛养菌婴幼儿血培养儿童的采血?为?超过总血容?的1导管相关性血?感染crbsi1如果两套血培养为阴性而导管末梢培养为阴性?是crbsi导管相关性血?感染crbsi2如果两套血培养为阴性?是crbsi导管相关性血?感染crbsi3如果两套血培养为阴性而导管末梢培养为阴性?是crbsi感染性心内膜炎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全部培养一共5套已接受抗生素治疗的病人目前的研究表明接受抗生素治疗后的血培养检出?会有所下?也有研究表明在血培养瓶中添加的树脂或活性碳可以吸附或中和抗生素检出?比标准血培养瓶会有所提升但是在血培养瓶中添加的树脂或活性碳时污染菌的分离?亦会增加产品?贵少见细菌及苛养菌弯曲菌campylobacter转种时需微嗜氧环境孵育至少48小时才可见菌落少见细菌及苛养菌慢生长转种需要用支原体培养基sp4葡萄?培养基ph45结果报告药敏试验结果报告阳性血液培养的早期报告使用适当抗微生物制剂治疗避免抗药性菌株产生及?低病患死亡?提供适当次培养培养基及孵育环境结果报告其他结果报告初步报告结果与最终结果?吻合必须在书面报告上注明并提供详情污染问题对于有疑问的培养结果的临床意义判读如果是没有第二套同一个病人的血培养中发现同样的细菌判断血培养污染其它辅助检查的情况阳性血培养的判断真性菌血症truebacteremia

静脉血标本采集顺序

静脉血标本采集顺序

C L S I推荐的静脉血标本采集顺序下图为美国临床及实验室标准研究院(CLSI)[原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采血顺序,在实际工作中,如患者静脉条件较差,有可能采血不足,则应首先考虑凝血1(蓝帽)和血沉(黑帽)检测管,因为这两种样本对血量要求最严格。

血液标本的采集1.静脉血标本静脉血标本是医护人员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推荐使用真空采血技术),从患者肘静脉或其它部位的静脉取血。

在取得静脉血标本时应注意:●●在肌肉注射或静脉输含有葡萄糖或电解质(含钾、钠、氯离子)的液体时,建议3小时以后采集静脉血标本进行这些项目的检验,以防止上述检验项目因输液引起的假性升高。

如因抢救等原因需要在输液同时采血的,一定要在输液对侧采集标本,医生应正确评价检测结果。

禁止从中心静脉插管、肝素帽等保留的治疗通道中采集血液标本。

●●止血带使用时间应少于1分钟(建议在针头穿刺进入血管后即放松止血带),以免引起血液淤滞,局部组织缺氧,造成血液某些成分的改变,特别是测定乳酸时不可使用止血带,否则结果偏高。

●●血标本应防止溶血。

引起溶血的原因有①注射器采血时抽吸力太大;②血液与抗凝剂比例失调;③混匀标本时过度振荡;④注射器或盛血容器带水或容器污染;⑤全血放置时间长或突然受冷或受热;⑥注射器中的血沫注入试管;⑦真空采血时如未采满至相应刻度,可由于残存负压造成红细胞破裂;⑧不拔针头直接注入采血管;⑨标本离心时离心力过大等等。

因血液中红细胞内外成分有很大差异,溶血可造成红细胞内的物质向细胞外转移,如K+、Mg2+和某些酶类(LD、AST、ALT、ACP);另外,溶血还可干扰某些化学项目(如TBil、DBil、TC等)的测定,严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正确选择采血管。

通常情况下临床检验多采用血清为标本(不抗凝),但一些特殊检验项目需要使用抗凝剂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并注意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以防止标本凝血或红细胞形态的改变;抗凝血标本采集后立即轻轻摇匀(上下颠倒8次),以防凝血发生。

clsi血培养推荐指南教学课件ppt

clsi血培养推荐指南教学课件ppt
根据质量改进方案,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06
clsi血培养的临床应用
1
临床应用概述
2
3
CLSI血培养临床应用旨在提供准确、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以帮助医生早期诊断和治疗血流感染(BSI)。
BSI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而血培养是诊断BSI的金标准。
CLSI血培养临床应用在提高检测准确性和缩短检测时间方面具有重要优势,有利于医生及时做出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一名患者因持续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升高入院,医生采集血液样本进行CLSI血培养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患者感染了革兰氏阴性杆菌,医生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案例一
CLSI血培养推荐指南旨在为实验室提供有关血培养检测的标准化和优化方法,提高检测质量和患者诊治水平。
指南涵盖了血培养采样、实验室检测、结果解读和报告等方面的推荐意见。
指南概览
1
指南细节
2
3
针对不同年龄段、病情的疑似感染患者,建议最佳的采样时机和采血量。
采样指征
详细规定了样品处理、增菌培养、自动化检测和手工操作等步骤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clsi血培养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血培养操作不规范
采样方法不当,培养基选择不当
血培养采样不当
采样前未充分准备,采样量不足或过多
血培养结果不准确
培养基污染,培养过程中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常见问题分析
充分准备,适量采样,注意采样方法和时间
血培养采样改进
血培养操作优化
血培养结果验证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采样方法,规范操作流程
02
与传统血培养方法相比,CLSI血培养的临床应用可提高检出率、减少假阳性率、缩短检测时间,并降低漏检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引进CLSI六个标准




M100-S20: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M2-A10: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Disk Susceptibility Tests; M7-A8:Methods for Dilution Antimic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s for Bacteria that grow Aerobically; M11-47 Methods for Antimic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Anaerobic Bacteria; M47-A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for Blood Cultures ; M35-A2 Abbreviated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 and Yeast.
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结果用于判断耐甲氧西林的 葡萄球菌(MRS)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 异变形杆菌的ESBL检测 青霉素、庆大霉素(120μg)与肠球菌
体外药敏试验的选药原则
3.细菌的天然耐药性使许多常用药物无用 武之地
肠球菌-氨基糖甙类(常规剂量)、头孢菌素、克 林霉素、复方新诺明



2012年5月卫生部84号令 6章59条:包括总则、组织机构和职责、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监督管理、法 律责任和附则 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管理办法重点内容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物分 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管理。规定 医师、药师要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管理培 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相应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和 调剂资格。 明确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遴选、采购、临床使用、监 测和预警、干预与退出全流程工作机制。卫生部、省 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动态监测、分析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2011年5月6日马晓伟副部长召开的全国抗菌 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视频会议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时间:2011~2013年 指导思想 活动目标 活动范围 组织管理 重点内容 活动方式 工作要求
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内容

--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接受限制使用级,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接受特殊使用级,送检率不低于80% --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 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 应应对措施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定期报送监测数据
CLSI药敏试验解释标准



敏感(S):是指感染部位使用推荐计量时,该 菌株被通常可达到的抗菌药物浓度水平所抑制。 中介(I):指抗菌药物MIC接近血液和组织中通 常可达到的浓度,疗效低于敏感菌株。 耐药(R):指菌株不能被常规剂量抗菌药物达 到的浓度所抑制。 非敏感(NR):用在仅有敏感解释,无中介和耐 药解释的细菌。
正确评价细菌培养结果




普通粪便培养仅接种SS(或麦康凯)平板,仅能培养 出沙门和志贺菌,夏季肠道门诊标本加做弧菌培养。 引起肠道感染的病原菌有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常见的肠道致病菌有:沙门、志贺菌、霍乱弧菌、致 病性大肠等 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有:难辨梭菌、白色念珠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住院3天后出现的腹泻,可能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不 建议做普通细菌培养。
管理办法重点内容


加大对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干预力度,建立细菌耐药预 警机制。医疗机构要及时掌握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 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 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及时有效干预。 明确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是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监督检查的主体。县 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 名、公布和诫勉谈话制度,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依法依规对医 疗机构、医师和药师出现违反本办法的相应情形给予 相应处理。
主要内容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国家新政策 血培养批准指南的引用 临床微生物检验 血培养采集指征 血培养的原则和规程

血培养的临床重要性


诊断重要性 阳性的血培养结果,不仅能确定 证实病人的疾病是由于感染病原菌引起,更重 要的是还可以提供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从而优化抗感染治疗。 预后重要性 血培养中一个临床重要的病原菌, 表明宿主原发感染部位的抵抗力下降,机体不 能清除病原菌或根除感染灶。从血液中培养得 到病原菌的种类,同样也对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CLSI M47A-Principle and procedures for blood cultures
细菌血症和真菌血症 --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感染性疾病

微生物学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早期采集 用抗菌药物前 下次用药前 无菌观念 不污染标本 正确的采集方法 适量的标本 除血培养外,一般标本3~5ml 生物安全 不感染人、不污染环境

标本运送原则




运送时间 1小时,最长不超过2小时 延长运送 使用运送培养基 保证运送温度和储存温度 苛养菌的运送 及时、保温(25 ℃)
正确评价细菌培养结果


尿培养有助于尿路感染的诊断,关键是留 取合格标本(105CFU/ml) 采取清洁中段尿,注意标本留取
--女性患者:清水和肥皂清洗会阴部,不用消毒剂,用 手指将阴唇分开排尿 --男性患者:病人翻开包皮冲洗后排尿

应连续排尿
不要间歇排尿
正确评价细菌培养结果




痰培养经常被用于诊断下呼吸道感染 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很多,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 病原体较少 感染菌受到抗生素攻击、白细胞吞噬、黏液包裹等 因素的影响,活力下降,难以培养 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机制是吸入定植菌,人 体口咽部定植菌的种类和数量随机体的健康状况和 所处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痰培养结果必须结合临床情况综合评估,价值有限
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内容


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 格管理 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建立完善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 完善管理奖惩制度,严肃查处不合理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沙门菌、志贺菌- 一、二代头孢菌素、头霉素、 氨基糖甙类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全部单剂β-内酰胺类抗生 素、氨基糖甙类
体外药敏试验的选药原则
4.细菌耐药性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需要
定期发布耐药监测数据- 指导经验性用药
及时发现爆发流行 – 遏制院感的扩大化
正确评价细菌培养结果

血及无菌体液培养阳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关键是防 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引起的污染。 严格的消毒和无菌操作技术非常重要。
药敏判定值——折点(breakpoint)
主要内容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国家新政策 血培养批准指南的引用 临床微生物检验 血培养采集指征 血培养的原则和规程

临床微生物室的核心任务

分离和鉴定真正的病原菌 提供最接近真实的药敏结果 提供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及参与院感 监测ຫໍສະໝຸດ 分离和鉴定真正的病原菌
血培养的原则和规程; 批准指南的解读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孙继梅
内容提纲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国家新政策 血培养批准指南的引用 临床微生物检验 血培养采集指征 血培养的原则和规程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全球细菌耐药现状 我国细菌耐药现状 国家的法律法规 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体外药敏试验的选药原则
1、同类药物间的指示作用
同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性和相同的耐药机制 选择代表性的药物—指示药 氨苄西林—氨基青霉素 头孢呋新—二代头孢菌素 环丙沙星—左氟沙星 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红霉素— 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体外药敏试验的选药原则
2.特定耐药机制的监测使一些药物的药敏 试验变得不必要
--首先用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钟以上。 --然后用碘酊或碘伏棉签消毒皮肤(1%-2%碘酊30 秒或10%碘伏消毒60秒),从穿刺点向外以1.5cm2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 --最后用70%酒精脱碘。 --对碘过敏的患者,只能用70%酒精消毒,消毒60秒 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燥后穿刺采血。
内容提纲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国家新政策 血培养批准指南的引用 临床微生物检验 血培养采集指征 血培养的原则和规程

标准引入背景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美国国家 标准协会最早认定的标准制定机构,其制定的 微生物临床检验标准及操作规程被视为相关检 验领域的金标准。 1998年卫生部把CLSI制定的药敏标准定为我国 的部颁标准。 业内多位前辈为提高微生物实验室的标准化不 段与CLSI沟通,以期能把标准更完整系统地介 绍给中国的微生物实验室。 2010年通过生物梅里埃资金支持正式引用CLSI 6个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和操作规范。
实验室与临床沟通是关键
医生
检验 人员
护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