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比例的应用》为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十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三部分内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从构建上更注重学生技能的养成和知识的运用。
把通过三个相关联的量求第四个量的运算,用方程的方法呈现为比例的形式,这样从视觉上更附和了聋生的认识特点,同时也把复杂的等量关系更清晰的更简单的体现在比例的内容里。
让学生轻松的理解比例就是在等号两边表示两组相等的比。
这样的方法也是比例应用题的一大特点。
同时更有助于学生从理论知识到技能操作的转变,使新课程理念融入于特教课堂。
二、教学方法情趣导入法、总结法、问题导入法及指导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应用题中比例的意义,并根据比例的性质解决应用问题。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应用题中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分析并确定数量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求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自主探索的求知欲。
4、缺陷补偿: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积累语言发展思维。
重点:利用比例的意义确定等量关系。
难点:数量间的运算关系。
四、教学流程:1、兴趣入题“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毕业后未来的生活呢?现在我请大家为自己的将来设想一下,你准备做什么呢?”。
2、初探新知出示根据学生的理想加工的题例。
董健昕同学经营一服装店,卖3件衣服可以盈利150元,按这样的收入计算,每月卖出80件可以盈利多少元?让学生运用“三步”解题法,分析问题。
1看已知条件包括:3件、盈利150元、80件求知条件:盈利多少元?2找从名数看包括四种数量:件数、盈利总额、件数、盈利总额。
且四种数量是两两重复的。
确定数量关系:总额与件数间的关系是除法,进一步确定比例关系,总额:件数=总额:件数。
等号左边的总额为150元,件数为3件,等号的右边总额为?,件数为80件。
3解解:设盈利?元。
150:3=?:80 3?=150×80?=150×80÷3?=4000答:可以盈利4000元。
4-12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4-12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引言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的学习进入尾声,同学们已经接触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其中比例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比例的概念和运用,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同学们对4-12比例部分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深对比例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例的基本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在比例中,有四个数,分别是第一比例项、第二比例项、第三比例项和第四比例项。
其中,第一比例项和第二比例项构成第一个比,第三比例项和第四比例项构成第二个比。
如果两个比相等,我们就说它们成比例。
比例的性质比例具有一些基本的性质,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例。
1. 比例的传递性:如果a:b = c:d,b:c = e:f,那么a:d = e:f。
2. 比例的倒数性:如果a:b = c:d,那么b:a = d:c。
3. 比例的乘除性:如果a:b = c:d,那么对于任何非零数k,ka:kb =kc:kd。
比例的解决方法在解决比例问题时,我们通常使用交叉相乘法。
交叉相乘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 将比例式写成两个比相等的形式,如a:b = c:d。
2. 交叉相乘,即ad = bc。
3. 解出未知数。
比例的应用比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购物、烹饪、建筑设计等。
在数学中,比例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几何问题、函数问题等。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如果一瓶500ml的橙汁需要5个橙子,那么要制作1升的橙汁,需要多少个橙子呢?我们可以通过比例来解决这个问题:500ml : 5个橙子 = 1000ml : x个橙子通过交叉相乘,我们可以得到500x = 5000,从而解出x = 10。
所以,要制作1升的橙汁,需要10个橙子。
几何中的应用在几何中,比例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例是相等的。
如果我们知道两个三角形相似,并且知道它们某些边的长度,我们就可以通过比例来求解其他边的长度。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第4单元比例第14课时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学习目标】1.能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对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回顾梳理。
2.会总结、归纳和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学生独立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网络,然后小组内学生交流。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比比例意义基本性质各部分名称上面的学习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写一写。
—————————————————————————————————二、重点训练1.边做课本第65页,边整理和复习。
2.做课本第66页,和同学交流自己本单元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三、课堂达标1.汽车保持行驶速度不变,则它所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2.下列关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A.三角形的高不变,它的底和面积。
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变,它的底和高。
C.圆的面积不变,它的半径和圆周率。
D.同学的年龄一定,他们的身高与体重。
3.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0,这幅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28cm,那么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是()km。
4.明明量得公园的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57米,他想把它画在平面图上,请你帮忙画一画。
(比例尺根据纸张的大小和圆规的大小确定。
)5. 甲、乙两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已知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4∶5,完成任务时,乙比甲多加工120个零件。
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后序: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和你再次相遇。
满足您的需求,能够帮到你是我最大的快乐。
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携手共同进步。
请您阅读此文章后,对该文档进行点赞或留言。
文档如有不妥或需改进的地方,请您告诉我,我将尽快更新或完善,以便更好的提高文档质量,为您服务。
在此我深表感谢!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你的宝贵意见,是我前进的方向。
其目的是文档能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也倍感欣慰。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复习课程——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内容本次复习课的内容主要涉及教材中关于比和比例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以及比例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和比例尺的理解。
教学重点:比的换算和比例的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的思考,例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问题。
2.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3.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应用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相应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的经验。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比例尺以及相关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一桶水有18升,倾斜后流入另一个容器中,流入的量是原来的3/4,求另一个容器的容量。
(2) 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因故障停车修理了20分钟,之后继续行驶,最终在5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求汽车修理处的距离。
2. 答案:(1) 另一个容器的容量为12升。
(2) 汽车修理处的距离为150公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发现部分学生在比例尺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此方面的讲解和练习。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比和比例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这节课在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下节课教学解比例打下基础。
教材直接以比例“2.4:1.6=60:40”教学比例各项的名称,即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是比例的內项,什么是比例的外项。
引导学生计算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追问“如果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即呈现:“2.4×40○1.6×60”。
在此基础上,发现规律,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做一做”教学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个人认为这样的材料呈现方式至少存在两个弊端:(1)例题缺乏意义和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2)没有给学生想想的猜想和验证的空间。
【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设想】:1、教学情境的呈现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就好比创建了一个充满引力的磁场,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高效”,增加课堂教学的厚度。
为此,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对情境的创设有如下考虑:简单却能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教材中直接呈现比例“2.4:1.6=60:40”,并跟进两个填空:两个外项的积是(),两个內项的积是(),从而得出结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个人认为这样的情境太直接,牵住学生的思维走,没有提供可探究的空间。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第【1】篇〗一、学情分析新课标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其实就是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经验进入课堂,参与学习。
在认知经验中,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且理解了比的意义。
有了这些知识的储备,学生只要进行知识的迁移、类比就可以自主探究出比的基本性质。
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不但能加深对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知识,正、反比例打好基础。
二、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对本段教材的教学作出以下两点处理:1、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究原教材联系比和除法、分数关系,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概括比的基本性质。
我认为这样的编排是一种纯数理之间的推理,是符号之间的运算,欠缺生活气息,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为此,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激发探究欲望,不着痕迹地完成了“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2、例1的教学例题由两道题组成。
第(1)题采用“神州五号”的题材。
此素材有利于渗透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且蕴含了相似变换的数学思想,是非常好的编排。
第(2)题给出的两个比,我认为过于单调,且没能涵盖比的各种呈现形式,为体现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我采用了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第(1)题的基础上自主举例练习化简整数与分数、分数与分数、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小数、分数与小数等各种比。
以上两点处理均基于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数学资源的多元化的现代数学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个性处理的,并以此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分。
2、使学生能正确地、娴熟地解比例。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驾驭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推断。
【教学重点】用比例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依据实际状况运用比例的学问解决问题。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1、关于比例的学问,通过你自己的整理和复习,谁情愿来说说,比例单元有哪些学问?2、哪些是你学得很精彩的?哪些学问你还有缺憾?二、比和比例的意义1、什么是比?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分?三、解比例1、什么叫解比例?2、解比例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为什么?3、解比例。
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2题。
过程要求:(1) 学生独立练习活动。
(2) 说一说解比例的步骤,每一步运算的依据是什么?(3) 请学生上台板书。
(4) 师生共同评价,并强调书写格式。
四、正(反)比例的意义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34、你是如何推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学生通过沟通,概括出“一找、二想、三推断”。
一找:哪两种上关联的量。
听课随想二想: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改变状况,写出关系式。
三推断:联系关系式,看商肯定还是积肯定,推断成什么比例。
5、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3题。
过程要求:按复习中概括“一找二想三推断”三步骤进行练习。
(1)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一说两种量的改变状况,写出关系式。
(3)这里哪一种量肯定,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五、巩固练习1、推断下列关系式中,两种改变的量成不成比例?若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3)因数×因数=积(4)因数×因数=积2、完成课文练习十第1~3题。
六、共享收获畅谈感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反思与体会:《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张鸿森供稿【教学内容】《义教课标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4页练习十。
4-12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412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复习并深入研究412比例的相关知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我们将复习第103页至第105页的内容,这包括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如何设置比例问题,以及如何解决412比例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能够独立设置和解决412比例问题,并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412比例的设置和解决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比例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比例的基本概念,以及412比例的设置和解决方法,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4个苹果,小华有12个苹果,他们一起吃掉了多少个苹果?答案:小明和小华一共吃掉了16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412比例的设置和解决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将比例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比例知识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他们的比例知识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实际问题的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来进行导入。
这些问题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比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通过小明和小华的苹果问题,学生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比例的概念和如何解决412比例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比例知识。
二、教材内容的复习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教材中关于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设置方法的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单元比例
第14课时比例的整理和复习
【学习目标】
1.能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对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回顾梳理。
2.会总结、归纳和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学生独立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网络,然后小组内学生交流。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应用:
比比例意义
基本性质
各部分名称
上面的学习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写一写。
—————————————————————————————————
二、重点训练
1.边做课本第65页,边整理和复习。
2.做课本第66页,和同学交流自己本单元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三、课堂达标
1.汽车保持行驶速度不变,则它所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下列关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A.三角形的高不变,它的底和面积。
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变,它的底和高。
C.圆的面积不变,它的半径和圆周率。
D.同学的年龄一定,他们的身高与体重。
3.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0,这幅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28cm,那么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是()km。
4.明明量得公园的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57米,他想把它画在平面图上,请你帮忙画一画。
(比例尺根据纸张的大小和圆规的大小确定。
)
5. 甲、乙两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已知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4∶5,完成任务时,乙比甲多加工120个零件。
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和你再次相遇。
满足您的需求,能够帮到你是我最大的快乐。
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携手共同进步。
请您阅读此文章后,对该文档进行点赞或留言。
文档如有不妥或需改进的地方,请您告诉我,我将尽快更新或完善,以便更好的提高文档质量,为您服务。
在此我深表感谢!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你的宝贵意见,是我前进的方向。
其目的是文档能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也倍感欣慰。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愿你我相伴。
共同欣赏沿途的风景,走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