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合集下载

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5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对象,均采取心导管介入治疗,按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两组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到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术后患儿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干预效果。

关键词: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术;并发症观察;护理效果;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是指患者同时由一种或多种以上心脏畸形并存,目前介入治疗得到了有效应用,具有术后恢复速度快、成功率高、创伤较等特点[1],为提高护理干预效果,还应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手段,本文将对综合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展开调查,详情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资料回顾分析,按护理方法随机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

纳入标准:经诊断患儿均符合疾病标准;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均采取复合畸形术治疗。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手术治疗前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提前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保证充足的睡眠,术前叮嘱患儿禁水,禁食[2]。

定期组织健康宣教活动,向患儿家属介绍治疗方法,提升配合度。

同时对患儿皮肤详细记录,给予一定的营养支持,如:高纤维素、高蛋白食物,避免误吸的发生应适当放慢喂养速度[3-4]。

术中应加强环境干预,做好体位护理,协助麻醉师做好麻醉诱导,对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尿量、心率、心律等标准密切观察[5]。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随着我国心脏病学的迅速的发展,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已经慢慢被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所代替。

现在运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可以很好的减少患者的创伤和痛苦,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直认可。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2例,男性42例,女性40例,年龄2~40岁。

其中房间隔缺损(ASD )42例,室间隔缺(VSD )3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患者1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 )11例。

术后并发症6例,封堵器脱落3例,其中心律失常1动静脉瘘1例。

穿刺部位血肿2例,尿潴留1例,术后发热2例。

1.2方法将82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结合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使用介入封堵术治疗结合日常护理干预。

主要体现在空气栓塞、封堵器脱落以及造影剂过敏三个方面。

1.2.1空气栓塞护理。

介入封堵术中将患者左心房打开后可能引发其出现一定程度的胸痛,其后伴随出现恶心、意识不清、Ⅲ度房室出现传导功能障碍。

如果经确认属于冠状动脉出现栓塞现象,立即给予患者氧气支持,并结合氟米松和阿托品等药剂辅助手段缓解患者表现出的各种不良反应,使患者的心率恢复平稳状态,随后将封堵器缓缓释放后拔掉鞘管,将患者送回病房并例行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和记录。

为了有效的防治术中患者冠状动脉出现空气栓塞现象,务必确保术中使用的鞘管和导管中不存在气体[1]。

术中使用的封堵器在使用前需经过肝素液充分浸泡处理,液体借助负载导管的侧管注入用于排空封堵器和导管中存在的气体。

术中确保为患者建立顺畅的静脉通路,以便于随时为患者完成用药操作,此外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证进行全面、适时的监测,对患者术后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术后患者出现胸痛、胸闷、呼吸不畅、焦躁等不良反应均属于典型的空气栓塞表现,医护人员要第一时间上报主治医师,并给予患者充足的氧气支持,必要时使用氟米松和阿托品等药剂使得患者心率处于正常范围,同时根据患者血管扩张情况为患者冠状动脉用药缓解其栓塞症状,视患者意识状态酌情使用镇静药物。

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要点分析

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要点分析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o f c o n g e ni t a l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i n c h i l d r e n .Me t ho ds Ni n e t y iv f e c hi l d r e n wi t h c o n g e n i t a l h e a t r d i s - e a s e we r e e n r o l l e d f r o m Au g u s t 2 01 5 t o Fe b r ua r y 2 01 7 a n d we r e r a n do mi z e d.Al l c h i l d r e n r e c e i v e d c a r d i a c c a t h e t e r i z a t i o n t r e a t me n t .Ch i l d r e n p a t i e n t s i n t he t r a d i t i o n a l g r o up g i v e n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c a r e,a n d c h i l d r e n p a — t i e n t s i n t h e mo d i i f e d c a r e g r o up g i v e n c o mp r e h e ns i v e c a r e .T h e s c o r e s o f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s u c h a s a r r h y t h mi a,
并发症发 生率 ;治疗前和治疗后患儿生活质量 的差异 。结果
改 良护理组 患儿 家长 护理满 意度 高于传 统组 ( P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探究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探究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探究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和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2月行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的患儿8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

A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B组行围术期全面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入院时和行介入术前患儿烦躁、抗拒等心理状态的差异。

结果B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P<0.05;两组手术均成功,P>0.05;B组术后并发症少于A组,P<0.05;入院时两组烦躁、抗拒等心理状态相似,P>0.05;行介入术前B组相较于A组烦躁、抗拒等心理状态改善更显著,P<0.05。

结论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患儿围术期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紧张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有助于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儿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标签:介入技术;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护理先天性心脏病是新生儿出生时存在的血管异常现象,跟环境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部分症状轻者可活至成年,严重者可存在复合畸形,存活率低。

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治疗多采取体外循环直视下矫治术,但创伤大。

近年来介入疗法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应用逐渐推广,收效确切[1]。

本研究对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和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2月80例患儿行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

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儿男28例,女12例;年龄5~14.5岁,平均年龄(10.31±1.24)岁;房间隔缺损12例,动脉导管未闭14例,肺动脉瓣狭窄7例,其他7例。

B组患儿男27例,女13例;年龄5~14岁,平均年龄(10.34±1.13)岁;房间隔缺损12例,动脉导管未闭14例,肺动脉瓣狭窄6例,其他8例。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A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B组行围术期全面护理:1.2.1术前护理术前对患儿行心理疏导,解除患儿戒备心理,提高其信任感和安全感,消除其紧张、烦躁等情绪,使其更好配合术前各项检查和床上大小便练习等。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上 多关 心 , 度 要 和 荡 可 亲 。 患 儿 充 分感 受 到 医 护 人 员 的 爱 态 让 心 , 进 医 患 之 间 的感 情 , 除 他 们 的 恐惧 感 。部 分 儿 童 患 者 增 消
常不 能很 好 的 配合 于 术 , 还应 r解 其 性 格 和 [控 能 力 , 便 故 j 以
脏 彩 超 、 电 图 、 部 平 片 及 常 规 化 验 榆 查 , 一 步 明 确 诊断 心 胸 进 并排除其他疾病。 根据不 问的疚病选 择合适 的穿刺 m管 ,
2 4 I 术 后 常 规 护 理 术 后 护 理 极 为 重 要 , 者 从 介 入 室 回 . . 患
病 房 后 , 要 2 严 密 监 护 。病 室 要 求 舒 适 的 温 度 , 度 , 需 4h 湿 术 后 取 去 枕 平 卧 位 , 偏 向 一 侧 , 持 呼 吸 道 通 畅 , 止 呕 吐 物 头 一 保 防 洪 【引 起 窄 息 , 者 完 全 清 醒 后 仍 持 续 吸 氧 6 。术 后 最 初 2 发 J 患 h h严 密 观 察 记 录 患 者 体 温 、 搏 、 压 、 脉 血 血氧 饱 和度 等 , 意 有 注 兀心动过缓及房窀传导 阻滞。注意术后 超声 心动网结 果 , 如 术 晤患 儿 朽 呼 吸 难 , 应 即采 取 有 措 施 进 一 步 检 查 , 明确 是 否 有 肺 栓 塞 等 , 及 时 治 疗 。 术 后 1 并 2h几 异 常 情 况 n 坐 丁 起 , 行 床 I 动 ,4h后 解 除 肢 体 制 动 , 除 绷 带 时 要 查 看 进 J . 活 2 拆
决定 是 否需 要 请 麻 醉 科 医生 协 助 麻 醉 。
疗 的崭 新 局 面 , 独 特 的 设计 构形 及性 能特 点 , 大 地 简 化 手 其 极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及 时通 知 医生 及 时处 理 。
文章 编 号 :6 4 7 8 2 1 ) B一17 1 7 —4 4 ( 0 0 5 2 9—0 1 先 天性 心 脏病 患 儿介 入 手 术 后 并 发 症 的 观 察 和 护 理 对 提 高
2 7 术后残余分流导致溶血观察与护理 .
术 后 7 2 h内严 密 观
do : 0 3 6 /.sn 1 7 —4 4 . 0 0 1 . 4 i 1 . 9 9ji . 6 4 7 8 2 1 . 4 0 4 s
压 迫 , 不 出 血 为 宜 , 时更 换 敷料 。 以 及
行 比较 , 以确 认 穿 刺 侧 动脉 搏 动 明显 变 化 , 小 时 1 , 续 三 每 次 连 班 , 出现 足 背 动 脉 搏 动 减 弱 或 消 失 , 体 皮 肤 颜 色 发 绀 或 苍 若 肢 白 , 侧 肢 体 温 度 不 一 致 , 觉麻 木 或疼 痛 , 示 下 肢 动 脉 栓 塞 , 两 感 提
时 间 可延 长 。
指 导 家 长及 患 儿 出 院 后 避 免 剧 烈 的 运 动 以 及 身 体 的 砸 撞 ,
以 防堵 闭器 脱 落 , 3个 月 后 可 恢 复 正 常 活 动 。告 诉 家 长 出 院 后 1 个 月 、 个 月 、 个 月 、 年 各 带 患 儿 来 院 做 1次 B超 检 查 , 查 3 6 1 检 堵 闭器 的位 置 是 否 正 常 , 以后 每 隔 1 检 查 1次 , 至满 4 。 年 直 年
持 床 单 元 清 洁 、 齐 , 时更 换 污染 的 床 单 。术 后 预 防性 使 用 抗 整 及
生 素 2d或 3 d 密 切 观 察 体 温 变 化 。 如 果 发 热 要 引 起 足 够 重 , 视 , 时根据病情延长抗生素使用时 间。 同 3 出 院 指 导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封堵术(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对153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患者予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血压、心率、心律、心电图的改变,穿刺口及肢体的观察等。

结果 153例患者术后经抗感染、抗凝药物等治疗及采取相应的观察及护理后,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结论介入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护理人员要全面掌握先心病封堵术的有关知识,预见潜在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及护理,保证手术成功。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并发症护理先天性心脏血管病简称先心病,由胎儿心脏在母体内的发育缺陷或部分发育障碍所造成。

其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是临床常见的先心病。

手术是治疗先心病的传统方法,与手术修补比较,经皮导管封堵术不需体外循环,因而可减少创伤,缩短住院时间,易为患者接受,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我院2010年1月~2012年7月,我院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153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效果满意,现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53例,男85例,女68例。

11月~45岁,体重5~56kg,其中体重低于10kg2例,房间隔缺损(ASD)5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43例,室间隔缺损(VSD)51例。

术前均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1.2介入治疗方法应用封堵器及输送系统进行介入治疗,在X线透视、造影及超声心动图监视下,均按照常规方法行介入封堵术。

在介入治疗室,患者在局部麻醉下经股静脉穿刺置管,插入直径2mm的右心导管,用测量球囊测出房间隔缺损等的直径,通过输送器将封堵伞送到缺损处成功打开,释放封堵伞,以心脏彩超监测房间隔等的缺损是否完全封堵。

术后即时、3日、1个月、6个月行B超、X线及心电图检查。

2 术后护理2.1一般护理根据患者麻醉情况安置于病房;对于年龄小、不合作需全麻的患者,术后返CCU后常规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体温变化,血氧饱和度,做好记录,严格卧床休息24h;预防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h e art rate,heart rhythm a n d electrocardiogram wer e observed,the wound an d the inferior limb were also included.Result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ll patients rehabilated back home wi th drugs under antiimf lammat ory a n d a n ticoagu lation t herapy and corresp o nding nursing
care without sever po 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All patients were fellow up.Conclusion:Inter ventiona l therapy is character- ized wi th small wound an d few complications.The nursing staf must comprehensively gra s p the knowledge about tra n scathe·
访 3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 。 3.2.2 房 室传导 阻滞或 束支 传导阻滞 室间 隔缺损 (VSD)术 后应仔 细观察心 电图,因室间隔部位 的传导系统组 织丰 富以及 术 中导 管刺激 和堵 闭器 的存在 ,当堵 闭器影响三尖瓣 血流或 压 迫 甚至机械损 伤房室传导系统 ,会 出现房室传导 阻滞 或束支传
disease(CHD)undergoing transcatheter occlusion(intervetnion t herapy),in order to improve t he qua lity o f nursing ca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方法对4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取介入治疗方式进行干预。

手术前后加强对患儿的观察和护理,认真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49例患儿手术成功,手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封堵器介入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手术前后对患儿采取有效的观察与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护理;观察
先天性心脏病所指的是新生儿出生过程中即存在的血管异常,是胎儿在母体发育中出现的心血管畸形,与环境、遗传等因素息息相关[1]。

部分病情较轻的患儿可以存活到成年,但是病变较为严重的患儿可能存在复合畸形,往往难以存活到成年[2]。

以往临床中多采用体外循环直视下行矫治手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取得良好的治疗成效。

本文将本院4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介入治疗基础上给予细心的观察护理,取得良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4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

其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1岁;其中房间隔缺损(ASD)1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5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10例、肺动脉瓣狭窄(PS)8例。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对年龄
4岁患儿需练习在床上大小便;观察和记录患儿的生命体征状况,术前6 h 禁食、4 h禁水;手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检测,完全清醒后可适当给予流质食物,持续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是否出现血肿及其他不良现象,定时测量体温。

1. 2. 3 并发症护理①心律失常:由于导管的刺激可能造成心律失常,要求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谨慎操作,探头到到头部之后让患儿放松身心,嘱咐患儿深呼吸,密切注意血压、心率、脉搏等变化。

一旦出现胸痛、面色苍白以及ST段抬高等现象要及时处理,防止心律失常及心包填塞的发生[3]。

本研究中有1例患儿在术后24 h内通过心电监护发现心动过速,没有不适症状,通过地塞米松干预2 d后恢复窦性心律。

对患儿进行24~48 h的动态心电图检查,存在异常的患儿适当延长出院时间,直到心电图检查结果为正常状态才能够允许出院。

②出血或血栓:手术过程中需要用肝素凝血、拔管之后压迫不当等因素可能引发局部出血,还可能造成局部血肿。

③残余分流和溶血:在合并PDA与VSD
的患儿中较为多见,溶血的发生时间集中在手术后24 h内,此时要仔细观察患儿皮肤与虹膜是否出现黄染、血红蛋白尿等,轻者无需特殊干预,严重的患儿需应用碳酸氢钠或激素治疗,以免对肾脏造成损伤。

④封堵器脱落:如果封堵器选择不当可能造成脱落进入患儿肺循环中,是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可能造成患儿猝死,尽管临床中发生率非常低,但是仍然需要引起重视[4]。

⑤臂丛神经损伤:由于上肢固定姿势不良可能造成臂丛神经损伤,导致上肢酸痛、不能上举等。

2 结果
49例患儿全部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达到100%,其中1例
患儿出现心律失常,症状较轻,且通过地塞米松干预之后恢复正常;1例患儿在手术后第6天突发鼻出血,通过压迫、填塞等方式成功止血。

对患儿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应用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等仪器检查未发现残余分流现象,49例患儿的封堵器位置均能够准确固定。

3 小结
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治疗效果佳,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病情与生活质量[5]。

但是受到手术、环境、药物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并发症。

常见的有心律失常、出血、血栓、封堵器脱落、溶血以及臂丛神经损伤等。

本文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全面的观察和护理,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恢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杰,高俊娈,宋玉平,等. 68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47-49.
[2] 刘翠霞,刘素然,赵志秒,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38-39.
[3] 谭小莉.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在介入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4):2132-2133.
[4] 郝开颜.实施临床路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全科护理,2012,10(12):1092-1093.
[5] 郭树领,程凤丽,王静,等.先天性心脏病经介入封堵术前术后心理干预护理及生活质量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1,1(17):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