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欣赏与设计》优秀教案范例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欣赏与设计》优秀教案范例三篇《欣赏与设计》一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欣赏与设计》优秀教案范例,欢迎大家阅读!小学六年级数学《欣赏与设计》优秀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欣赏与设计第27~28页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在本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图形变换的知识,轴对称、平移师: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和平移的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什么特点生自由汇报。
二、欣赏图案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名小小设计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设计》,只要你们好好学习,我想你们就一定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板书课题:欣赏与设计2、图案欣赏。
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图案。
3、说一说。
师:上面这几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变换得到的小组讨论,再进行交流。
4、想一想。
出示课件。
仔细观察这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同桌交流汇报。
请你在方格纸上继续画下去。
设计图案图案前,让学生说说要注意哪些三、设计图案1、利用轴对称、平移设计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
说一说好在哪里3、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互评。
四、练习巩固1、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1、2、3、4题。
五、课堂总结:轴对称和平移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工艺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六、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欣赏与设计轴对称与平移学生设计作品展示小学六年级数学《欣赏与设计》优秀教案范例二教学目标:1.欣赏由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并了解图案的排列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欣赏与设计》教案

《欣赏与设计》教案《欣赏与设计》教案集合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欣赏与设计》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欣赏与设计》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漫画作品内容,尝试运用语言和图画刨编故事结尾。
2、通过漫画欣赏、初步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更加喜欢漫画这一艺术形式。
3、养成细致观察和大胆想像的习惯。
活动准备:1、漫画书《父与子》一本,完整的4幅漫画作品、不加背景的图4一幅。
2、供幼儿续编添画的作业纸每人一张、黑色水笔每人一根。
3、布置一个漫画墙,上面贴有许多有代表性的漫画作品(单幅的.、连环的、黑白的、彩色的、有趣可笑的、充满幻想的、讽刺褒贬的)。
活动过程:1、幼儿在漫画墙前面自由欣赏漫画。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漫画吗?为什么喜欢?(可根据幼儿回答归纳漫画的部分特点:幽默,夸张;文字很少,小朋友、外国人不识字也能看懂;有彩色,有黑白:简单,一目了然……)2.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再次感知漫画的特点。
介绍漫画书《父与子》及作者,为幼儿理解作品做铺垫。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漫画书。
作者是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卜劳恩很爱自己的儿子,常常把父子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画下来。
介绍漫画作品名称《假日的第一天》,出示图片1~3幅,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讲述参考第一幅: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儿子还在唾梦中,爸爸和一个叔叔轻手轻脚地走进儿子的房间,要给儿子一个惊喜。
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们是“轻手轻脚”?还可以用什么词?第二幅:他们轻轻地把儿子抬上了汽车。
第三幅:儿子睡得可真香,还没有醒。
汽车开在马路上,马路上的人都奇怪地看着他们。
父亲把手指放在嘴上示意大家别吵醒儿子,指挥交通的警察也让大家保持安静。
师:猜一猜,爸爸究竟要把儿子抬到哪儿呢?出示第四幅没有背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儿子的表情,想像、讲述。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共3篇(《教学设计》)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共3篇(《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共3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共1《诵读欣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激发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辩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本课以中考考纲为指导思想,以古代诗歌的鉴赏为认识对象,研究古代诗歌的特征、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以及鉴赏的角度和方法,引导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古代诗歌的相关知识,希望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提升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增强中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应试能力,并梳理形成我校《语文核心素养》课题的代诗歌鉴赏学习专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教学方法:1、诵读法: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要培养起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首先必须学好课内的古诗词。
与过去的古诗词学习相比,我们不仅要能多读成诵,准确无误地理解作品内容,还要能有意识的用鉴赏的眼光去品赏作品,并把有关鉴赏的知识在课本中点划圈钩,以便日后复习。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欣赏与设计的概念及其意义。
2.分析欣赏与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欣赏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4.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创新设计思维。
二、教学内容1.欣赏与设计的定义与区别。
2.欣赏与设计的联系与融合。
3.欣赏与设计的实践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欣赏与设计的概念、区别与联系。
2.难点:欣赏与设计的实践应用,如何进行创新设计。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包括概念、区别、联系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3.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与设计的实践应用。
4.创作法: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体验设计的过程和乐趣。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艺术品和设计作品,引导学生进入欣赏与设计的主题。
2.讲授新课:讲解欣赏与设计的概念、区别、联系等理论知识。
3.巩固练习:通过分析经典案例和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欣赏与设计的相关知识,以及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六、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观察、口头表达、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为学生提供反馈,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欣赏与设计能力。
3.激励学生: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欣赏与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七、作业布置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或一件设计作品,写一篇500字的赏析文章。
2.设计一件自己的作品,可以是平面、立体或其他形式的设计,要求有创意和创新性。
3.将所学的欣赏与设计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为家里的一个物品进行重新设计或为某个节日或活动进行装饰设计等。
八、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有效地传达知识;评价策略是否合理,是否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和进步;作业布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自己在教学中是否有不足之处等。
欣赏与设计教学教案设计

欣赏与设计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欣赏与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欣赏与设计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欣赏与设计的原则,进行实际的设计创作。
二、教学内容:1. 欣赏与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2. 欣赏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3. 欣赏与设计的应用领域。
4. 欣赏与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5. 欣赏与设计的实践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欣赏与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2. 欣赏与设计的基本原则的理解与运用。
3. 欣赏与设计的实践创作的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欣赏与设计的概念、原则、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欣赏与设计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与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与设计的实践创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欣赏与设计的概念、原则、方法与技巧的讲解,以及欣赏与设计的实例分析。
2. 教学素材:包括欣赏与设计的图片、视频等。
3. 实践创作的材料与工具:如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欣赏与设计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欣赏与设计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欣赏与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讲解欣赏与设计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欣赏与设计的重要性。
3. 讲解欣赏与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欣赏与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统一、对比、平衡、节奏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欣赏与设计的应用领域:讲解欣赏与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平面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等。
5. 欣赏与设计的方法与技巧:介绍欣赏与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如观察、分析、创新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6. 实践创作:布置欣赏与设计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原则、方法与技巧进行创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完成的欣赏与设计实践作业的质量,包括创意、技巧、表现等方面。
《欣赏与设计》(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欣赏与设计》 (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欣赏与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103页至第104页的《欣赏与设计》章节。
该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设计各种图案,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巩固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和组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各种图案,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图形组合方法,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4. 帮助学生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美的规律,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图形组合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图案,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欣赏: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各种图案,引导学生发现和讨论美的规律。
3. 设计: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学具创作自己的图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5. 练习:通过教材中的随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组合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欣赏与设计1. 欣赏:发现美的规律2. 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3. 练习:图形的认识与组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并写一篇关于你设计图案的说明。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美丽图案,并拍照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设计各种图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在欣赏环节对美的规律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更多的美丽图案,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欣赏与设计》教案(通用13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欣赏与设计》教案(通用13篇)五班级数学下册《观赏与设计》教案篇1观赏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赏与设计图案,使同学进一步熟识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观赏漂亮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同学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育同学的空间想象力量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致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育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预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漂亮的图案,配音乐,让同学观赏。
二、学习新课(一)图案观赏:1、伴着悦耳的音乐,我们观赏了这四幅漂亮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2、让同学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同学边观看争论,再进行沟通。
三、巩固练习(一)反馈练习: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当怎样画?2、认真观看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二)拓展练习: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沟通并观赏。
说一说好在哪里?四、全课总结对称、平移和旋转学问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盼望同学们平常留意观看,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观赏和设计图案1图案2图案3图案4对称、平移和旋转学问有广泛的应用。
五班级数学下册《观赏与设计》教案篇2一、在操作中初步感知图形外形。
1、摸一摸。
师:小伴侣们,请你们认真观看桌上都有那些物体?师:请你们拿出长方体摸一摸它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生:光光的,滑滑的师:请你们闭上眼睛摸一摸长方体另外一个面,把你们的感觉说给身边的同学听?2、画一画。
师:电脑演示:把长方体的一个面涂上颜色,沿着这个面的边勾一圈,得到一个长方形。
用同样的方法得到一个正方形。
出示三角形、圆。
师:请小伴侣们利用桌上的几个物体想方法得到这些图形。
第六单元《欣赏与设计》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六年级下册《美术》第六单元《欣赏与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节的欣赏与分析,通过对各类艺术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第二章节的设计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1.欣赏与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民间剪纸、现代海报、建筑图纸等,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创意等方面进行分析,领略艺术魅力。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直观地感受到艺术欣赏与设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尽量用简练明了的语言,结合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分组讨论时,仍存在依赖思想,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欣赏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各类艺术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意识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欣赏艺术作品,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
-举例:通过欣赏现代海报,学会从设计风格、色彩运用等方面评价作品。
2.教学难点
(1)图像识读能力: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能力较弱,难以把握作品的深层含义。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意图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逐步提高识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4小节欣赏与设计P35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旋
转等现象,学会应用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设计图案。
2、经历图案的欣赏与设计过程,体验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操作实践的动手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图形变换创造的美,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学会应用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2.会用基本图形及学过的数学方法绘制美丽的图案。
四、教学难点:能利用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五、教法学法:欣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六、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2、课件:(1)生活中美丽图案的视频(课前拍摄我们身边的美丽图案)。
(2)课本上美丽图案制作的动画演示。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图形的运动有哪几种形式?(平移、旋转、轴对称)
2、各种图形运动都要具备哪些要素?
平移(方向距离)旋转(旋转点方向角度)轴对称(对称轴)
3、谈话:当我们将一个简单的图形通过反复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运动后,就可以得到一副美丽的图案。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使学生对已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并为本节课学习奠定基础,再次使图形运动的相关知识形成完整性。
)
(二)、创设情境,欣赏图案和图案设计过程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观看实物图案——(包装盒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图案、商标图案等)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
3、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
4、欣赏美丽的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
让学生观察后说一
说这些图案是通过什么办法得到的?每幅图案都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4)多媒体动画演示图案形成的过程。
(5)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教材上的美丽图案,观察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世界的神奇,再次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1、课件展示(笑笑、淘气设计的图案)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2、汇报交流的结果。
3、多媒体再次演示绘制的步骤,并阅读课本上绘制的方法。
4、绘制的步骤。
5、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6、操作活动:开始绘制图案活动,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真实感受图形特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能力。
)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
1.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画得好的,也可以是画得不好的)图案在投影上展示,并请绘制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是怎样设计的?
2.学生评价:
(1)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点评。
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2)教师系统评价:
A.学生表现
B.作品优点、缺点
C.需要改进的地方
D.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每位学生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六)、课外拓展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美丽的图案?请从中选出一个你感兴趣的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