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在常见肠炎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价值分析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价值分析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案,通过对其价值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方案的疗效和优势。
以下是对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价值分析的相关内容。
美沙拉嗪是常用的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物之一。
它属于一种5-氨基水杨酸衍生物,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抗氧化作用发挥止痛和抗炎作用,可减轻结肠炎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益生菌是一类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生物。
通过调整人体肠道内的菌群平衡,益生菌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肠道蠕动,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益生菌能够改善肠道黏膜屏障的功能,减少病原菌的侵袭,降低炎症程度,减轻结肠炎症状。
美沙拉嗪和益生菌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具有以下优势:1. 综合疗效好:美沙拉嗪和益生菌各自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而联合使用可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益生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减轻炎症病变;美沙拉嗪则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结肠炎症状。
联合应用可以综合发挥抗炎和抗菌作用,提高治疗成功率。
2. 减少药物副作用:美沙拉嗪是一种非常规的抗炎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肝功能损害等。
而益生菌是一种天然微生物,一般情况下使用剂量适宜时副作用较少。
联合应用益生菌可以帮助减少美沙拉嗪的药物副作用,提高药物的耐受性。
3. 延缓疾病进展: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常常反复发作。
美沙拉嗪和益生菌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减少疾病的进展,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率。
通过维护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可以延缓炎症反应的进展,减少病变范围,提高结肠炎症的缓解率。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综合疗效好、减少药物副作用和延缓疾病进展等优势。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复杂、症状差异较大,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价值分析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价值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为特征的肠道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炎症、溃疡、出血、腹痛、腹泻等症状。
因为其病情复杂、症状多样,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利用药物联合益生菌。
美沙拉嗪是一种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其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免疫系统的活性,从而减轻炎症症状,改善患者的病情。
美沙拉嗪有一些副作用,如免疫抑制、高血糖、骨质疏松等,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单纯使用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不可行的,需要联合应用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可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免疫力,减缓肠道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常常失衡,使用益生菌可以帮助调节菌群平衡,缓解炎症反应,减少症状发作。
已有研究数据显示,益生菌的使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联合应用美沙拉嗪和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美沙拉嗪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减缓肠道炎症。
两者的结合可以从不同角度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
联合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有效的益生菌种类和使用剂量尚不完全确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美沙拉嗪的副作用较多,长期使用需要谨慎,并且对于某些患者可能无法耐受。
在设计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并结合个体化治疗。
联合应用美沙拉嗪和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潜力。
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肠道菌群,可以减轻炎症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联合治疗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6-03-28T10:37:30.8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作者:崔勇[导读] 黑龙江省庆安县人民医院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黑龙江省庆安县人民医院 1524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生菌治疗,两组均治疗28d,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优于对照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3%(4例),对照组4.00%(3例),均症状轻微,未影响治疗,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益生菌;美沙拉嗪;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溃疡性结肠炎作为慢性胃肠道疾病的一种,具有病史较长,易反复等特点,是对结肠黏膜以及黏膜下层均有损害且不断延伸的一种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造成严重的影响[1]。
尤其是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青壮年人群,因此给社会生产力也带来极大的影响。
笔者通过对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应用治疗,并将临床疗效与同期单纯采用美沙拉嗪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成都会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并经电子内窥镜检查确诊;同时排除严重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血液及内分泌系统病变者,对水杨酸制剂过敏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53例,女性22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45.7±8.6)岁;病程4-19年,平均病程(7.2±2.1)年;对照组男性53例,女性22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6.1±8.4)岁;病程3-18年,平均病程(7.3±2.0)年;使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过统计学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微生态制剂在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微生态制剂逐渐成为治疗肠道疾病的热门选择。
那么,什么是微生态制剂?它如何在肠道疾病治疗中发挥作用?本文将详细探讨微生态制剂在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微生态制剂,俗称“益生菌”,是指人体内存在的或外源性接种的微生物,作用于肠道分解食物、抑制病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功能等。
目前,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治疗肠道炎症、肠道感染、过敏性疾病等,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二、微生态制剂的分类微生态制剂主要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及化学合成制品。
益生菌是指可以在人体内维持生长、增殖且能带来明显健康益处的活细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益生元是指不能被人体胃肠道吸收而在结肠内发酵的可溶性纤维素,如低聚果糖、菊粉等。
化学合成制品是指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得到的微生态制剂,如摩西芬等。
三、微生态制剂在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治疗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是一类较为常见的肠道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微生态制剂被认为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有效手段。
其中,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可以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益生元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减轻肠道炎症而发挥作用。
2. 改善肠道菌群失衡肠道菌群失衡是许多肠道疾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乳糖不耐受、细菌性感染等。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可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有害菌的生长,改善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3. 预防和治疗腹泻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通常由肠道感染、食物中毒等原因所致。
微生态制剂被广泛应用于腹泻的治疗中,其中乳酸菌是最为常见的微生态制剂之一。
研究表明,乳酸菌可以在肠道内形成酸性环境,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从而减轻腹泻症状。
4. 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指因过度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如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等。
微生态制剂可以通过增强肠道免疫力、调节免疫反应、缓解炎症等方式来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价值分析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价值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常常表现为结肠黏膜溃疡、腹痛、腹泻等症状,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营养支持治疗。
其中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最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而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方案则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案。
本文将探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价值分析。
一、益生菌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益生菌,也被称为有益菌,是指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益生菌主要通过发酵作用,促进肠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还可以调节肠道免疫系统的功能,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减少有害菌的生长,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益生菌主要用于改善肠功能,促进肠道平衡状态的恢复,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美沙拉嗪美沙拉嗪,是一种5-氨基水杨酸类抗炎药物,具有消炎、止痛、解热等作用。
它可以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
三、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的优点美沙拉嗪和益生菌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起到互补作用。
美沙拉嗪可以通过控制炎症反应,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症状;而益生菌则可以帮助恢复肠道功能,改善肠内细菌平衡,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此外,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仅具有疗效显著、起效快等优点,而且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价值分析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价值分析涉及多个方面。
首先,这种治疗方案可以改善治疗效果,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症状,降低再发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其次,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减轻了治疗过程中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负担,提升了治疗体验。
此外,这种治疗方案可以使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益生菌对胃肠健康调节作用综述

益生菌对胃肠健康调节作用综述胃肠道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群落。
这些微生物与人体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微生态系统,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益生菌作为一种有益微生物,通过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对胃肠道健康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本文将综述益生菌对胃肠健康的调节作用,并阐述其应用前景。
一、益生菌的定义及分类益生菌是指“能生长于人类胃肠道内,对人体有益的某些菌种”。
常见的益生菌主要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和酵母菌等。
其中,乳酸菌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类益生菌。
二、益生菌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胃肠道菌群平衡是维持胃肠道健康的重要因素。
而益生菌能够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胃肠道菌群起到调节作用:1. 提供竞争性优势:益生菌通过附着于胃肠黏膜表面,形成菌群屏障,抑制有害菌的附着和生长。
同时,益生菌还能够释放抗菌物质,进一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2. 产生有益代谢产物:益生菌在胃肠道内发酵产生有益代谢产物,如乳酸、短链脂肪酸等。
这些代谢产物能够降低胃肠道的pH 值,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正常菌群的生长。
3. 调节免疫系统:益生菌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增加黏膜IgA的产生,降低胃肠道炎症反应,减少过敏反应。
三、益生菌对胃肠道疾病的调节作用益生菌的调节作用不仅局限于维持胃肠道菌群平衡,还能够在胃肠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 腹泻:腹泻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通过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能够减轻腹泻症状,缩短腹泻的持续时间。
2. 便秘:益生菌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湿润度,改善便秘症状。
3. 肠炎:益生菌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肠道炎症反应,减轻肠炎症状。
4. 肠道感染:益生菌具有抗菌的特性,能够竞争性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减少肠道感染的发生。
四、益生菌的应用前景随着对益生菌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对胃肠道菌群平衡重要性的认识,益生菌在保健食品和药物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临床研究表明,益生菌在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如婴幼儿腹泻、老年人便秘等。
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经过临床试验设计,共纳入XX名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采用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方案,并观察指标包括疾病活动指数、肠道症状、病情缓解情况等。
结果分析显示,治疗组在观察指标上呈现出明显的改善趋势,疾病活动得到有效控制,症状明显减轻。
综合分析表明,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对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益生菌,康复新液,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临床试验设计,试验对象,治疗方案,观察指标,结果分析。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其特征为结直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
该疾病通常表现为腹泻、腹痛、贫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手术等方法,然而这些治疗方案存在着副作用和局限性。
益生菌被认为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一些肠道疾病的治疗具有潜在的益处。
康复新液是一种综合性配方,含有多种益生菌和其他调节肠道功能的成分,被认为有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关于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的研究还相对缺乏。
我们开展了本次研究,旨在探讨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的内容应包括:本研究旨在评估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益生菌在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观察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对患者症状改善的效果;3.探讨益生菌在减少溃疡性结肠炎复发及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临床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肠炎的治疗方案

结肠炎的治疗方案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等。
对于结肠炎患者来说,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结肠炎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
一、药物治疗1. 抗炎药:抗炎药物是治疗结肠炎的基础药物,常用的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类固醇激素和免疫调节剂。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减轻症状并促进肠道修复。
2. 抗生素:在结肠炎患者中,常常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因此抗生素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缓解症状。
但需谨慎使用,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3. 益生菌:通过补充益生菌,可以增加肠道有益菌群数量,抑制有害菌繁殖,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从而缓解结肠炎症状,并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二、饮食调理1. 低渣饮食:结肠炎患者在炎症发作期间可选择低渣饮食。
低渣饮食主要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软煮蔬菜等,以减少对结肠的刺激,缓解腹痛和腹泻。
2.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咖啡、巧克力、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可能加重结肠炎症状,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
3. 补充营养:由于结肠炎患者经常伴有营养不良的情况,因此在饮食调理中,需要合理搭配膳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肠道修复和身体康复。
三、生活方式改变1. 减轻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会加重结肠炎症状,因此患者需要积极采取减压措施,如进行适当的运动、参加瑜伽或冥想等放松活动。
2. 合理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调整肠道功能,缓解炎症反应。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对结肠炎患者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烟酒会刺激肠道,加重炎症反应,因此患者需要戒烟限酒,以促进病情的好转。
总结起来,结肠炎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
药物治疗可以控制肠道炎症反应,缓解症状;饮食调理可以减轻对结肠的刺激,促进肠道修复;生活方式改变可以减轻精神压力,提高肠道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生菌在常见肠炎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王平;刘昊;方芳【摘要】The abuse of the antibiotics causes many negative effects of hum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iotics can be eaten as food additives and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theintestinal flora. Because of the variou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probiotics can be used as micro⁃ecological preparation to cooperating with prebiotics and synbiotics in keeping microecological balance and improving the health level of the host. Probiotics,which are composed of a sufficient amount of non⁃pathogenic bacteria,can maintain the micro⁃ecological balance by improving the microbial flora on the surface of the host mucosa. In view of the positive roles,probiotics,such as Bifidobacterium and Bacillus,are wildly used as adjuvant therapy prepara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 .%抗生素滥用使得人体内微生物环境的状况并不十分乐观。
益生菌被作为食品添加剂直接服用,可以很好地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根据益生菌的各种生理活性功能,益生菌还可作为微生态制剂协同益生元、合生元参与调整微生态、保持微生态平衡进而提高宿主健康水平。
由足量非致病性特定活菌组成的益生菌,通过改善宿主黏膜表面的微生物菌群来保持微生态平衡。
鉴于益生菌在人体内的积极作用,益生菌作为辅助治疗制剂也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其中双歧杆菌、芽胞杆菌等益生菌最为常见。
【期刊名称】《沈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8)006【总页数】3页(P500-502)【关键词】益生菌;伪膜性肠炎;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作者】王平;刘昊;方芳【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3级24班,辽宁沈阳110034;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3级24班,辽宁沈阳110034;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6.1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对益生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加以利用。
鉴于益生菌在人体内的积极作用,益生菌作为辅助治疗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中[1]。
本文对肠炎疾病相关影响因素及益生菌在此类疾病中预防和治疗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益生菌是一类可以改善宿主体内微生态平衡并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的统称。
它们黏附于肠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肠道的天然屏障,通过短暂定植的方式来平衡、改善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2]。
同时,在肠道免疫失调引发的一系列肠道慢性感染性疾病[3],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4]以及肠应激综合征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研究指出益生菌在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预防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调节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菌群,减轻新生儿黄疸中具有显著的效果[5]。
临床中,益生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
2.1 PMC PMC系抗生素滥用引起的一种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其主要发生在结肠和小肠等部位,引起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等,发病群体多是老年人、重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和外科大手术后的患者,病情通常急骤,病情轻者会出现轻度腹泻;重者则有爆发型出现,甚至死亡[6-7]。
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防止将PMC与其他肠道感染相混淆变得至关重要。
一旦确诊PMC,应当立即停用抗生素[8],平衡并加强肠道所需营养,适当使用微生态制剂恢复肠道菌群,临床上以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应用较为广泛。
在口服的同时,也可将益生菌制剂适量稀释后进行保留灌肠。
PMC高危患者,可通过益生菌发挥的积极作用,均衡肠内营养,改善肠道生理功能。
慎用广谱抗生素,充分利用益生菌对肠道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可以更好地预防PMC发生[9]。
2.2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及医院内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此病毒在导致婴幼儿腹泻的同时也会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10]。
轮状病毒进入婴幼儿体内,侵入小肠黏膜,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吸收障碍,使肠道内渗透压升高,形成水样便[11]。
同时,肠道内菌群结构遭到破坏甚至改变,导致婴幼儿肠道保护屏障缺失,引起婴幼儿持续性腹泻[12]。
目前,针对此类疾病并无十分有效的预防方法。
益生菌作为一种微生态制剂在我国已被广泛应用于轮状病毒的治疗中。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为多联活菌制剂,包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是临床上使用率较高的益生菌制剂。
临床上,当腹泻停止后,应立即停止使用微生态制剂,但也有报道,在停用微生态制剂后,仍有部分患儿肠道微生物菌群会出现紊乱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会持续2~3 d,因而将益生菌制剂的疗程延长3~4 d,对于婴幼儿肠道菌群重建和腹泻后消化功能的快速恢复起着重要作用[13]。
2.3 慢性肠炎慢性肠炎是一种发展慢、病程长、易反复的肠道疾病,其临床的主要症状是:持续或反复发作性腹泻、黏液性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或不伴有全身症状等[14]。
微生物感染、过敏反应等原因均可导致慢性肠炎。
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营养不良,严重者会引起营养不良性贫血,还可能会促进肝癌的发展[15]。
在临床中,西医首选抗炎、止泻药物进行对症处理,治疗效果显著,但副作用较大。
在抗炎过程中常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会杀死肠道内的有益菌群细菌,使肠道内微生物菌群失调加重,特别是抗厌氧菌类药物——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在进行抗炎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停止后的2个月,约有30%~50%的患者发生过腹泻[16],且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同时调节肠道菌群,故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疗法更受人们青睐,其中在中药的基础上结合使用益生菌制剂,如应用地衣芽胞杆菌活菌胶囊进行治疗,其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2.4 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其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会累及回肠末段及全段结肠[17],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
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包括环境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肠道菌群失调等。
益生菌中的布拉氏酵母菌,在临床中常被用于预防肠道损伤和炎症反应[18]。
同时,布拉氏酵母菌在对抗伤寒沙门氏菌[19]、福氏志贺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20]等多种肠道致病菌上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有研究认为布拉氏酵母菌主要是通过调节肠道免疫功能,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并阻止病原菌入侵和定植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虽尚不清楚布拉氏酵母菌对炎症性肠病的根本保护机制,但是,已有学者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布拉氏酵母菌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信号,抑制肠道炎症而促进黏膜组织的修复,并调节血管的生成。
通常,细菌类益生菌容易受胃酸、胆汁、抗生素的影响,在临床应用上也常常受到限制,而布拉氏酵母菌是一种对胆汁、胃酸等有很强的耐受性,且不会被抗生素破坏的真菌性益生菌,因此在临床治疗当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中,布拉氏酵母菌可作为微生态制剂进行辅助治疗,且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优于单用美沙拉嗪[21]。
2.5 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肠炎分为急性放射性肠炎和慢性放射性肠炎,内镜下局部治疗、高压氧治疗、肠道内给药、口服药物等为慢性放射性肠炎的主要治疗方法。
放射性肠炎患者大多会出现菌群失调。
彭波等[22]在使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放射性肠炎患者的试验中证实口服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后,肠道优势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等)较治疗前明显增长,而潜在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且腹痛、腹泻、便秘、肠出血等症状明显缓解,说明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对调节肠道菌群失调、重建宿主的微生态平衡有显著作用,且副作用少。
在预防放射性肠炎方面,Delia等[23]进行的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在因放射性肠炎导致顽固性腹泻患者中,服用肠道益生菌组与服用安慰剂组相比,其腹泻的频次明显减少、严重程度显著减轻。
肠道益生菌具有服用简单、疗效显著、价格低廉的优势,在放射性肠炎所致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拥有广阔的前景。
通过益生菌在临床上应用,不难看出,在PMC、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和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中,它们既作为被保护的对象,也可以用于辅助治疗。
生活中,我们应保护好肠道菌群,既不盲目相信并滥用益生菌,也不可忽视其对于人体的积极作用。
慎用抗生素,防止因抗生素滥用所致的肠道菌群失衡;通过合理的饮食及饮用含有益生菌的制品来重构我们体内的微生物群落。
同时,在治疗疾病时,我们也应合理使用益生菌制剂,发挥其对人体的积极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抑制有害菌,调节并恢复菌群平衡,进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关文献】[1]Neish AS.Microbes in gastrointestinal health and disease[J].Gastroenterology,2009,136(1):65-80.[2] Hardy H,Harris J,Lyon E,et al.Probiotics,prebiotics andimmunomodulation of gut mucosal defences:homeostasis and immunopathology[J].Nutrients,2013,5(6):1869-1912.[3]Marteau PR,de Vrese M,Cellier CJ,et al.Protection from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with the use of probiotics[J].AM J Clin Nutr,2001,73(2 suppl):430S-436S.[4] Hedin C,Whelan K,Lindsay JO.Evidence for the use of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 review of clinical trials[J].Proc Nutr Soc,2007,66(3):307-315.[5]王乾,伏洁.益生菌在新生儿期的临床应用[J].武警医学,2014,25(6):617-619.[6]Yang BK,Do BJ,Kim EJ,et al.The simple predictors of 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in patients with hospital-acquired diarrhea: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J].Gut Liver,2014,8(1):41-48.[7]Zhao Q,Yuan H,Hu H,et al.Follow-up of 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in Children Using Colonoscopy:A Case Report[J]. West Indian Med J,2015,64(4).doi:10.7727/wimj.2014.252.[8]张德怀.口服中药配合灌肠治疗慢性肠炎50例[J].光明中医,2015,30(1):68-69.[9]李蕾,张艳红,刘春龙,等.伪膜性肠炎的内镜检查与临床资料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5):400-401.[10]王丽媛,谢咏梅,汪志凌,等.益生菌调节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7):489-491.[11]张颖.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40例发病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304-305.[12]Liu YH,Li J.Efficacy of Novalac AD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rotavirus enteritis [J].Zhonghua Shi Yan He Lin Chuang Bing Du Xue Za Zhi,2010,24(2):145-146. [13]江忠,王红梅,杨志斌,等.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40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2,42(2):55.[14]张德怀.口服中药配合灌肠治疗慢性肠炎50例[J].光明中医,2015,30(1):68-69. [15]易宏淦,臧梦雅,吴志远,等.慢性肠道炎症促进肝癌的发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5,25(5):1-4.[16]周雪艳.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机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6(6):376-377. [17]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9.[18]Versalovic J,Wilson M.Therapeutic microbiology:probiotics and related strategies[M].Washington DC:ASM Press,2008:51-60.[19]Czerucka D,Rampal P.Experimental effects of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on diarrheal pathogens[J].Microbes Infect,2002,4(7):733-739.[20]Sullivan A,Nord CE.The place of probiotics in human intestinal infections[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2,20(5):313-319.[21]王玮,张露,占义军,等.不同剂量美常安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维持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1):59-61.[22]彭波,陈思玮.放射性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的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10):85-86.[23]Delia P,Sansotta G,Donato V,et e of probiotics for prevention of radiation-induced diarrhe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7,13(6):91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