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
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导则

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导则一、引言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是矿业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随着矿业开采的不断深入,矿井水中的矿化度越来越高,给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开发和应用高效的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对于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矿井水的高矿化度特点矿井水的高矿化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盐度高:矿井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性盐类,如氯化物、硫酸盐等,导致水体盐度高。
2. 高浊度:矿井水中常常携带有大量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导致水体浑浊。
3. 酸碱度极端:矿井水中的酸碱度通常偏酸或偏碱,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三、矿井水处理技术为了有效处理高矿化度矿井水,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矿井水处理技术:1. 混凝沉淀法混凝沉淀法是将矿井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通过加入混凝剂使其凝聚成较大的颗粒,然后通过沉淀的方式将其从水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混凝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等。
2.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矿井水中的溶解性盐类进行吸附和交换,从而降低水体的盐度。
离子交换树脂具有特定的选择性,可以选择性地去除矿井水中的某些离子。
3.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对矿井水进行过滤和分离的方法。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去除矿井水中的悬浮物、胶体颗粒和溶解性盐类。
4. 气浮法气浮法是利用气泡的浮力将矿井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浮起,然后通过表面沉降将其分离出来。
气浮法对于处理高浊度的矿井水具有良好的效果。
四、矿井水回用技术矿井水回用是将经过处理的矿井水重新利用于矿山生产或其他用途的过程。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矿井水回用技术:1. 循环冷却系统循环冷却系统是将处理后的矿井水用于冷却设备的循环冷却中。
通过循环利用矿井水,可以节约大量的淡水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灌溉用水经过适当处理的矿井水可以用于农田灌溉。
矿井水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对于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利用矿井水进行农田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矿井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

矿井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近年来,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成为了矿业行业的重要议题。
随着水资源日益稀缺,矿井水的有效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矿井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以指导矿业企业在处理和回用矿井水时的决策和实施。
一、导则的背景和目的矿井水是指在矿井开采过程中涌出的地下水。
由于矿井水具有高浓度的溶解固体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矿井水的处理与回用已成为矿业企业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本导则的目的是为矿业企业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矿井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方法,以帮助企业选择适合的处理与回用方案,达到节约用水、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
二、导则的内容1. 矿井水深度处理技术评估1.1 确定矿井水的水质特征,包括溶解固体、重金属浓度等。
1.2 评估矿井水处理技术的可行性,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方法。
1.3 对不同处理技术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适合企业的处理方案。
2. 矿井水回用技术评估2.1 确定矿井水的回用需求,包括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城市供水等方面。
2.2 评估矿井水回用技术的可行性,包括中水回用、膜技术和地下水补给等方法。
2.3 对不同回用技术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适合企业的回用方案。
3. 经济评估3.1 评估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
3.2 分析不同处理与回用方案的经济效益,包括节约用水成本和环境治理效益等。
3.3 对不同方案进行投资回收期和现值分析,决策最佳方案。
4. 环境评估4.1 评估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
4.2 分析不同处理与回用方案的环境效益,包括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改善水质等。
4.3 对不同方案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生态风险评估,决策最佳方案。
5. 社会评估5.1 评估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提升企业形象等方面。
5.2 分析不同处理与回用方案的社会效益,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导则

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导则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导则随着矿业的发展,矿井水的处理和回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高矿化度的矿井水,如何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回用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导则。
一、高矿化度矿井水的特点高矿化度的矿井水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高含盐量:由于地下水经过长期地与岩层接触,吸收了大量的溶解性盐类,导致含盐量较高。
2. 高硬度: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离子含量的总和。
由于地下水中钙、镁离子含量较高,因此硬度也相应较高。
3. 高酸碱值:地下水中常常含有大量溶解性气体,如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会与水反应形成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
4. 富含金属离子:地下水经过长期地与岩层接触,吸收了大量金属离子,如铁、锰、铝等。
二、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技术1. 电渗析技术电渗析技术是利用电场作用使带电离子在膜中迁移的一种分离技术。
该技术主要用于去除高矿化度矿井水中的盐类,如氯化物、硫酸盐等。
2. 反渗透技术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将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可以去除高矿化度矿井水中的盐类、硬度和金属离子等。
3. 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技术是利用固体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中的离子与树脂上的离子进行置换,从而达到去除目标物质的目的。
该技术可以去除高矿化度矿井水中的钙、镁等硬度物质和铁、锰等金属离子。
4.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和重金属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该技术可以去除高矿化度矿井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
三、高矿化度矿井水回用技术1. 混合处理法混合处理法是将高矿化度矿井水与低盐度水混合,从而达到降低盐度、硬度和酸碱值等效果。
该技术可以使高矿化度矿井水得到有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直接回用法直接回用法是将经过处理后的高矿化度矿井水直接回用于生产过程中,如冶金、造纸等行业。
该技术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循环冷却系统循环冷却系统是将经过处理后的高矿化度矿井水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冷却系统中,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减少对环境污染等效果。
煤矿预排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

煤矿预排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摘要:本文针对煤矿预排水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探讨,旨在提高矿井水利用率,降低处理成本,保护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矿井水综合处理技术现状,然后对煤矿预排水综合利用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和建议。
1.引言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排放大量的矿井水。
然而,我国矿区水资源匮乏,矿井水综合利用率低,处理成本高,矿区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研究煤矿预排水综合利用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现状目前,全国每年矿井排水量约22亿吨,其中中性水约占70%~80%,硬度符合饮用水要求的占40%~50%。
长期以来,矿井水被当作水害加以预防和治理,很少考虑到矿井水的有利一面。
矿井水被白白排掉而未加以综合利用和保护,目前矿井水的利用率平均只有22%。
3.煤矿预排水综合利用技术3.1预处理技术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混凝剂的选择应根据矿井水的水质特点进行,常用的混凝剂有铝盐、铁盐等。
沉淀和过滤可有效去除矿井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消毒则可确保矿井水达到饮用标准。
3.2深度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反渗透、纳滤等。
活性炭吸附可有效去除矿井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反渗透和纳滤则可实现对矿井水中盐分、硬度等指标的去除。
3.3矿井水利用途径矿井水利用途径主要包括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补水等。
农业灌溉可解决矿区周边农田用水问题,提高农业产量;工业用水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废水排放;生活用水可改善矿区居民生活条件;生态补水可恢复矿区生态环境。
4.政策措施与建议4.1加强政策引导,提高矿井水综合利用的政策地位。
政府应加大对矿井水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补贴政策等,鼓励企业投入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实践。
4.2建立健全矿井水监测体系,提高矿井水治理技术水平。
加强对矿井水水质、水量等方面的监测,为矿井水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技术

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技术矿井水,一种常见的废水类型,是指在煤矿、金矿、钨钼矿、铀矿等各种矿山开采作业中,由于采矿、开挖、淘洗、选矿等过程所产生的含污水。
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环保产业,在当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背景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一、矿井水的形成及特点矿井水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地下水、大气雨水以及开采前地下水与大气雨水混合而成的(也叫混合水)等。
特别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矿井水含有大量的硫酸盐、铁、锰、氯化物等离子,pH值一般在2.2-4.5之间,呈酸性。
二、矿井水的污染影响及治理矿井水污染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二是对水环境造成过度负荷;三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针对矿井水的治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矿井水治理的常用方式有以下几种:1、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降解矿井水中的有机物,将污染物转换成无害物质,使矿井水得到高水平净化的一种技术。
采用生物技术时,首先需要进行“自然化处理”,即使渗透流和水化学作用(pH值缓冲)等,为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条件供应所需底物、氧气、氮气、能量等,最终达到生化稳定状态,即矿井水中的污染物质逐渐滞留在水体中,水质渐趋安定;其次,要根据污染情况、水质要求、处理规模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处理工艺。
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可主要包括吸附、沉淀、复合等方法。
吸附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污染物“吸附”到吸附剂材料表面,将污染物固定在吸附剂材料上,以达到净化目的。
吸附剂一般选择沸石、活性炭、聚合物等。
沉淀技术是指将溶解于水中的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较大的粉末团,沉降到水底等特定位置,采用化学药剂处理以达到除污效果。
化学处理法中复合方法,则是在对单一化学处理基础上,引进两种或以上的化学处理方法配合实施,对其它物质污染实施宽免治理。
3、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指以分离浊液、悬浮固体及其它杂物为转运手段,利用特定物理作用使矿井水中的污染物逐层分离,将污染物与水分离开,达到净化目的。
煤矿开采的矿井水回用与综合利用

通过回用矿井水,可以降低对自 然水体的负担,保护水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
减少环境污染
矿井水回用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减 轻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压力。
回用的矿井水可以替代新鲜水源,减 少化学物质和有害物质的排放,降低 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提高矿区生态环境质量
矿井水回用有助于改善矿区的水资源状况,促进生态环境的 恢复和改善。
通过综合利用矿井水,可以促进矿区植被的生长和生物多样 性的增加,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CHAPTER 02
矿井水回用的技术与方法
矿井水处理技术
沉淀与澄清
通过自然沉淀或加入药剂加速沉淀,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溶解性物质 。
过滤
消毒
采用氯、臭氧等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细 菌和病毒。
通过砂、活性炭等介质去除水中的细 小颗粒、有机物和部分溶解性物质。
矿井水回用的管理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矿井水 回用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续性,同 时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回用水 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
矿井水回用的成功案例
某大型煤矿
该煤矿采用先进的矿井水处理技术, 将处理后的矿井水用于工业冷却、锅 炉补水等方面,不仅节约了水资源, 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某铁矿
该铁矿将处理后的矿井水用于选矿工 艺,提高了选矿效率和产品质量,同 时也节约了水资源。
矿井水回用的经验与教训
经验总结
矿井水回用具有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等优点,应积极推广应 用。同时,应加强技术创新和研究,提高矿井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的效率。
教训分析
在矿井水回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回用水的质量和 安全性。同时,应加强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
矿井水处理方法与综合利用

矿井水处理方法与综合利用摘要:通过对徐州矿物局、安徽淮北淮南、山西、河南的几个煤矿进行实地的调查,总结出针对不同类型的矿井水的处理利用方法,指出对目前矿井水处理还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利用矿井水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矿井水;处理方法;综合利用矿床开采破坏了地下水原始赋存状态并产生了裂隙,密切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生活用水,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使各种水沿着原有的和新裂隙渗入井下采掘空间形成矿井水。
矿井水是煤炭生产过程中排放量最多的废水。
据1993年统计,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年排矿井水约22亿m3,平均吨煤涌水量约4.0m3,而且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矿井水的排放量还将不断增多。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所限和认识不足,矿井水被当做水害加以预防和治理,矿井水被白白排掉而未加以综合利用和保护。
据统计平均每开采1t原煤需排放2t矿井水,不仅严重污染了水资源,而且造成了工业和生活用水短缺。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矿井水也已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将矿井水作为一种水资源加以处理利用,即矿井水资源化。
1 矿井水资源化可行性分析通过实地考察可以得到,煤层开采主要充水含水层有: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太原组岩溶含水层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
矿井水主要来源于这些含水层渗入地下的水,是矿井水与煤岩层接触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化反应而形成。
煤矿矿井水本身的水质主要受当地水文、地质、气候和地理等自然条件的影响[1]。
当矿井水流经采煤工作面时,将带入大量的煤粉、岩粒等悬浮物,同时由于受到井下矿工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影响,矿井水中往往含有较多的细菌。
对于开采高硫煤层的矿井,由于煤层及其围岩中硫铁矿的氧化作用,使矿井水呈现酸性和高铁性等。
2 矿井水利用的必要性矿区采煤抽排大量的地下水,破坏和疏干矿区和周边地区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矿区水资源的枯竭,引起隐伏矿区的地面下降,诱发岩溶矿区岩溶地面塌陷。
大量的矿井地下水若直接外排则会引起水质恶化,造成水环境污染。
矿山开采的矿井水处理与利用技术

通过生态补水,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改 善湖泊、河流的水质,促进生态系统的恢 复和改善。
提高环境质量
促进生态旅游
生态补水有助于改善水质和环境质量,提 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生态补水改善生态环境,可以吸引游 客,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05
矿井水处理与利用的挑战与展望
技术瓶颈与难题
处理效率低下
01
当前矿井水处理技术存在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难以满足日益
总结词
采用中和剂如石灰石、白云石等进行中和反应,同时可采用氧化还原、沉淀等方法去除重 金属离子。
重金属矿井水的处理
总结词
去除重金属离子,防止污染和危害健康
详细描述
重金属矿井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铜、铅、锌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较大危害,需要采用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 等方法去除。同时,还需要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严格监测和控制。
详细描述
在沉淀池中,加入混凝剂使悬浮颗粒物凝聚成大颗粒沉降, 然后通过过滤器进一步去除残留的细小颗粒物,使水质得到 改善。
过滤法
总结词
通过过滤介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部分溶解性物质。
详细描述
过滤法通常采用砂滤、活性炭滤等,利用过滤介质表面吸附和截留作用,去除 水中的杂质,使水质得到净化。
化学法
矿井水特点
含有大量的悬浮物、矿物质、重 金属离子等,水质波动较大,处 理难度较高。
矿井水处理的必要性
环境保护要求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矿山企业 对矿井水处理与利用的要求越来越严 格,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安全生产需要
矿井水中的悬浮物、矿物质等会影响 矿山设备的安全运行,甚至引发安全 事故。
矿井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
2018年1月,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探索应用现代技术进行矿井水的综合利用和监测,以提高水资源的有效
利用,降低矿山对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导则》指出,矿山背景水是建立矿山围岩压实性判据的重要评价指标,在缩小水矿
山边界、保护矿山赋存水、改善水矿山环境的福祉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导则》概括总结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基本要求,强调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培养科学态度,有序深化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结合矿山赋存水特性及
危害程度,确定技术措施及应用范围;其次,要建立水矿山边界,综合利用水能源,优化
节水措施,保护矿山背景水环境;第三,要提高矿山放水安全性,采取适当措施降低矿山
放水对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第四,要完善矿山水质管理体制,建立重点监测和
控制项目,定期进行矿山水质的检测;最后,要关注水电联产技术,调整地下水和地表水
的共存体系,优化水矿山综合利用方案。
《导则》在适当深化矿山背景水的综合利用的同时,还指出,矿山背景水的综合利用
技术及方案应当充分考虑水环境和人体健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控制标准》
等标准的规定。
总之,《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试行)》规范了矿井水的综合利用要求,并提出
了可行性技术措施,对保障矿山赋存地下水及缩小水矿山边界、降低矿山放水对水环境和
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影响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