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教程周岚

合集下载

扬州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总结

扬州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总结
涉仪A 、游标卡尺B 、分光计B 、 电表C等
A—估读 B—不估读 C—量程
注意:0在其中的作用和地位 (霍 米尺忘记估
2. 数据处理步骤: 用不确定度评价测量结果
(1)单次测量 胶片长度、非平衡电桥、伏安特 性、表头测量等
U极限误差
的取法
a.仪器标定的最大允差(天 两者中取数
平)
值较大的作
b.估计一个极限误差(钢尺弯为 值。
解:游标卡尺的最大允差为
ins0.00(c2m )
故,空心圆柱体的外径为 D 23.30 0.0(0 c)2 m
内径为 D11.5004.0高0度2为cm h4.8100.002c
方法一:
1.空心圆柱体的体积为:
V4(D22D12)h
2.计算出空心圆柱体的体积的最佳估计值
V4(D22D12)h
3.根据公式
例:用量程为750mV,满偏150格,0.5级的指针式电压表测量某元件两 端电压,测得的数据如下,试给出结果。
1 V(格) 2.5
2
3
4
5
6
7
20.5
48.6
75.2 1误差为0。
单次测量 0.5级的电压表的最大允差
为 ins=75× 00.5=% 3.75(mV
(3)间接测量 a、 Nf(X,Y,Z...)
b、不确定度的传递
U (N )( F x)2 U 2 (x ) ( F y)2 U 2 (y ) ( F z)2 U 2 (z )
E r U N N ( l x F n ) 2 ( U x ) 2 ( l y F n ) 2 ( U y ) 2 ( l z F n ) 2 ( U z) 2
上式适用于N是和差形式的函数, 下式适用于N是积商形式的函数。 利用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得出P10表4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

大学物理实验(一)绪论讲义

大学物理实验(一)绪论讲义
• 习题P258:1、3题
28
• 难点:现象是分立的不同颜色的单 色线(每根线一个波长)图2P255。 保证入射角为0度,一要光栅垂直平 行光管(现象图4P256)、二要光栅 狭缝线平行分光计转轴(现象图 5P257),注意光栅放法图3P256。
• 记录和处理:衍射角为+1级读数-(-1) 级读数/2,实际要/4(用了两个游 标读数消偏心差)。
24
• 难点:固定、调节螺钉多(图1P218), 固定13/14/20(重点)、2、8,调节 11/21(重点)、12/19(微调)。望远镜 光管水平难调(用反射规律,管外找 像)。
• 记录:读数时一定固定一个(盘),转 动一个(盘);两个读数游标1、2相像, 不能弄混,不能刻、写标记。
• 习题P226:1、2题
22
• 难点(操作):透镜、物(十字)和光具 座共轴P208;判断实像(十字像)的清晰 (可看十字边缘)。
• 记录:表格化(数据多);物距的正负 号(透镜左边正号,右边负号),本次 像距均为正。
• 习题1、2P210
23
• 实验4-3分光计(4-3-2内容不做)P217226,重点:六图、三公式。图1(仪 器)、4 (读数)、6和7(原理兼光路)、 3(现象)、9(操作),公式1(偏心差)、 2(自准直)和3(反射)/原理,全部运用 平行光反射原理,入、反射光与反 射面和法线夹角相等或反射光原路 返回(垂直入射);
第一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二组 2 1 4 3 6 5 8 7 10 9 12 11 第三组 3 4 1 2 7 8 5 6 11 12 9 10 第四组 4 3 2 1 8 7 6 5 12 11 10 9 第五组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第六组 6 5 8 7 10 9 12 11 2 1 4 3 第七组 7 8 5 6 11 12 9 10 3 4 1 2 第八组 8 7 6 5 12 11 10 9 4 3 2 1 第九组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第十组 10 9 12 11 2 1 4 3 6 5 8 7 第十一 11 12 9 10 3 4 1 2 7 8 5 6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安排(15上)一区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安排(15上)一区
星期四、第11—14节(18:30—21:30)

星期四、第11—14节(18:30—21:30)

04
蔡问天

75
欧阳文一

70


02
黄昌增
33

41
晨旭
71
霖霖
03
贾远
89
罗玉山
42
屈松云
72
学成
12
焦莹莹
53
宇晗
43
叶琪霖

01


79
邓景浩

76
余江

93
晨光
06
吕锋
83
雯斐
79
宋慧恬
04
肖好好
08
石雨?
86

80

06
曾天意
10

87
蔡路遥
84

07
马莉
11

93
王家栋
86
邹子昕
10
周海波
13

00
宋国雄
87
卢主兴
14
思齐
15
吴聪
03
胡航
94
娟霞
20
王宇
19
王嘉庚
04
卢永传
96
煜锟
21
思南
22
?
05
朱艺婷
01
昭辉
子仪
79
明航
10
向玮华
19
周景龙
50
河川
80
丁楚江
11
王玉朋
21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周岚)2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周岚)2

实验四十 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和缝宽的测定【预习题】1.什么叫夫琅和费衍射?用He-Ne 激光作光源的实验装置(图)是否满足夫琅和费衍射条件,为什么?答:夫琅和费衍射是平行光的衍射,即要求光源及接收屏到衍射屏的距离都是无限远。

右图所示的为用He-Ne 激光作光源的实验装置,其中激光器为光源、单缝为衍射屏、接受屏C 为衍射屏。

因为He-Ne 激光束具有良好的方向性(远场发散角为1毫弧度左右),光束细锐,能量集中,加之衍射狭缝宽度很小,故可看作平行光,即光源到单缝的距离为无限远。

实验时将观察屏放置在距离单缝较远处,使Z 远大于a ,单缝到接受屏的距离亦可看作无限远。

所以用He-Ne 激光作光源的实验装置满足夫琅和费衍射条件。

【思考题】1.当缝宽增加一倍时,衍射花样的光强和条纹宽度将会怎样改变?如缝宽减半,又怎样改变? 答:(1)当缝宽增加一倍时:①衍射花样的光强的变化:可以将宽度为2a 的整个单缝看作两个宽度a ,中心间距为a 的双缝,其光强分布公式为:(参见姚启钧原著,《光学教程》第三版,P128))sin (4)sin (sin )sin (2sin sin )sin (sin 22222202λθπλθπλθπλθπλθπa con I a a a a A I a a =⨯⎪⎭⎫ ⎝⎛= 其中0A 为缝宽为a 时,狭缝在0=θ方向的合振幅。

由光强分布公式可知,当缝宽增加一倍时,光强是原来的)sin (42λθπa con 倍,即光强增加。

②条纹宽度的变化:当缝宽为a 时:中央主极大的宽度为: af f l λθ'10'2sin 2≈=∆主次极大的条纹宽度为: af l λ'≈∆次当缝宽为2a 时:中央主极大的宽度为: 主’‘主l a f f l ∆=≈=∆2122sin 2'10'λθ 次极大的条纹宽度为: ‘次’‘次l a f af l ∆==≈∆212''λλ 所以当缝宽增加一倍时,条纹宽度是原来的21倍。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电子教案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电子教案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实验课程对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为后续实验课程打好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定位与意义2. 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与评价标准4. 实验安全与实验伦理5. 物理实验常用仪器与设备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定位、意义、基本要求等内容。

3. 互动: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实验安全与实验伦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验课程的定位、意义、基本要求等内容。

2.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自动手,提高实验技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3.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实验技能训练1. 目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包括仪器的使用、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实验误差的分析等。

2. 内容:a. 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b.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c. 实验误差的来源与减小方法d. 实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3. 教学过程:a.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并示范相关实验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b.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技能。

七、实验方案设计与实施1. 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内容:a. 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b. 实验步骤的制定与执行c.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d. 实验结果的讨论与总结3. 教学过程:a. 课题发布:教师发布实验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实验方案。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教案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教案
乘除法:看位数!取有效位数最少的。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总结
1.加减法:取精度差的(即小数点位数最少的)。
2.乘除法:取有效位数最少的。
3.乘方、开方等: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4.对于公式中的某些常数是绝对准确数字,计算时不能拿它来考虑结果的位数。如:C=2πR中的2
5.对于常数π、e、等的有效数字位数可以认为是无限制的,在计算中其有效数字位数一般取比参与运算的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还要多一位。
原则:有效数字的位数不改变!
(3)有效数字的意义
有效数字的末位是不确定度(即误差)所在位,因此有效数字的截断取决于不确定度。
(4)有效数字的读取
进行直接测量时,由于仪器多种多样,正确读取有效数字的方法大致归纳如下:
一般读数应读到最小分度以下再估一位。例如,1/2,1/5,1/4,1/10等。
有时读数的估计位,就取在最小分度位。
5.掌握直接测量量与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6.掌握列表法、作图法、逐差法与最小二乘法来处理实验数据
7.指导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预习、进行实验和撰写实验报告
教学内容
1.为什么要上物理实验课
2.实验数据处理的基础理论
3.怎样上好物理实验课
教学重点
1.测量的基本术语及其解释
2.有效数字的读取与运算
3.直接测量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②实验操作;(占20%)
包括仪器使用、数据的测量和记录、实验结束后仪器的整理、学习态度和独立操作能力等,由指导教师根据课堂表现给出成绩
③实验报告;(占70%)
单次成绩=预习×10%+操作×20%+报告×70%
期末成绩=各实验成绩总和÷实验次数
2、处罚规定
(1)上课迟到5分钟以上及实验预习不合格者,取消当次实验资格;

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2011秋季学期课程清

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2011秋季学期课程清

集成电路CAD
郭鹏飞
微电子0701
集成电路CAD
郭鹏飞
微电80701
大学物理Ⅰ
韩玖荣
化院0901,化院0902
大学物理Ⅰ
韩玖荣
化院0903,化院0904 微电0801,微电0802, 物理0801,物理0802 微电子0701
半导体物理
何军辉
现代测试技术
何军辉
现代测试技术
何军辉
微电80801 1-2 (010220306 )3-18周上 1-2 (010560208 )1-18周上 3-5 (010560315 )3-18周上 3-5 (010560304 )3-18周上 1-2 (010560208 )1-18周上 3-5 (010560315 )3-18周上
大学物理Ⅱ
赵新丽
生工0901,生工0902
微电子化学基础
赵新丽
微电80701 3-5 (扬子津教202 )9-16周上 3-5 (扬子津教N106 )9-16周上
大学物理Ⅰ
钟建生
机械0901,机械0902
大学物理Ⅰ
钟建生
机械0903,机械0904
大学物理Ⅰ
钟建生
车辆0901,农机0901 1-2 (030190109 )1-8周上 1-2 (03005212 )1-8周上
信号与系统
汪丽春
信科80802
理论力学*
汪颖梅
物教0901,物理0902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王彩霞
微电80801
电子材料
王彩霞
微电80801 微电0801,物理0801, 物理0802,物理0803 电科0801,电科0802, 微电0802 微电80801 1-2广陵教 5-7广陵教 3114(1-16) 3623(1-16) 3-4广陵教3624 1-3广陵教 (1-16) 3528(1-16) 3-5 (010230206 )1-18周上

扬州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教程周岚

扬州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教程周岚

实验一 物体密度的测定【预习题】1.简述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答:(1)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游标卡尺是一种利用游标提高精度的长度测量仪器,它由主尺和游标组成。

设主尺上的刻度间距为y ,游标上的刻度间距为x ,x 比y 略小一点。

一般游标上的n 个刻度间距等于主尺上(n -1)个刻度间距,即y n nx )1(-=。

由此可知,游标上的刻度间距与主尺上刻度间距相差n 1,这就是游标的精度。

教材P33图1-2所示的游标卡尺精度为mm 501,即主尺上49mm 与游标上50格同长,如教材图1-3所示。

这样,游标上50格比主尺上50格(50mm )少一格(1mm ),即游标上每格长度比主尺每格少1÷50 = 0.02(mm), 所以该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02mm 。

使用游标卡尺时应注意:①一手拿待测物体,一手持主尺,将物体轻轻卡住,才可读数。

②注意保护量爪不被磨损,决不允许被量物体在量爪中挪动。

③游标卡尺的外量爪用来测量厚度或外径,内量爪用来测量内径,深度尺用来测量槽或筒的深度,紧固螺丝用来固定读数。

(2)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它是把测微螺杆的角位移转变为直线位移来测量微小长度的长度测量仪器。

螺旋测微器主要由固定套筒、测量轴、活动套筒(即微分筒)组成。

如教材P24图1-4所示,固定套管D 上套有一个活动套筒C(微分筒),两者由高精度螺纹紧密咬合,活动套筒与测量轴A 相联,转动活动套筒可带动测量轴伸出与缩进,活动套筒转动一周( 360),测量轴伸出或缩进1个螺距。

因此,可根据活动套筒转动的角度求得测量轴移动的距离。

对于螺距是0.5mm 螺旋测微器,活动套筒C 的周界被等分为50格,故活动套筒转动1 格,测量轴相应地移动0.5/50=0.01mm,再加上估读,其测量精度可达到0.001 mm 。

使用螺旋测微器时应注意:①测量轴向砧台靠近快夹住待测物时,必须使用棘轮而不能直接转动活动套筒,听到“咯、咯”即表示已经夹住待测物体,棘轮在空转,这时应停止转动棘轮,进行读数,不要将被测物拉出,以免磨损砧台和测量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物体密度的测定【预习题】1.简述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答:(1)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游标卡尺是一种利用游标提高精度的长度测量仪器,它由主尺和游标组成。

设主尺上的刻度间距为y ,游标上的刻度间距为x ,x 比y 略小一点。

一般游标上的n 个刻度间距等于主尺上(n -1)个刻度间距,即y n nx )1(-=。

由此可知,游标上的刻度间距与主尺上刻度间距相差n 1,这就是游标的精度。

教材P33图1-2所示的游标卡尺精度为mm 501,即主尺上49mm 与游标上50格同长,如教材图1-3所示。

这样,游标上50格比主尺上50格(50mm )少一格(1mm ),即游标上每格长度比主尺每格少1÷50 = 0.02(mm), 所以该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02mm 。

使用游标卡尺时应注意:①一手拿待测物体,一手持主尺,将物体轻轻卡住,才可读数。

②注意保护量爪不被磨损,决不允许被量物体在量爪中挪动。

③游标卡尺的外量爪用来测量厚度或外径,内量爪用来测量内径,深度尺用来测量槽或筒的深度,紧固螺丝用来固定读数。

(2)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它是把测微螺杆的角位移转变为直线位移来测量微小长度的长度测量仪器。

螺旋测微器主要由固定套筒、测量轴、活动套筒(即微分筒)组成。

如教材P24图1-4所示,固定套管D 上套有一个活动套筒C(微分筒),两者由高精度螺纹紧密咬合,活动套筒与测量轴A 相联,转动活动套筒可带动测量轴伸出与缩进,活动套筒转动一周( 360),测量轴伸出或缩进1个螺距。

因此,可根据活动套筒转动的角度求得测量轴移动的距离。

对于螺距是0.5mm 螺旋测微器,活动套筒C 的周界被等分为50格,故活动套筒转动1 格,测量轴相应地移动0.5/50=0.01mm,再加上估读,其测量精度可达到0.001 mm 。

使用螺旋测微器时应注意:①测量轴向砧台靠近快夹住待测物时,必须使用棘轮而不能直接转动活动套筒,听到“咯、咯”即表示已经夹住待测物体,棘轮在空转,这时应停止转动棘轮,进行读数,不要将被测物拉出,以免磨损砧台和测量轴。

②应作零点校正。

2.为什么胶片长度可只测量一次?答:单次测量时大体有三种情况:(1)仪器精度较低,偶然误差很小,多次测量读数相同,不必多次测量。

(2)对测量的准确程度要求不高,只测一次就够了。

(3)因测量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多次重复测量。

本实验由对胶片长度的测量属于情况(1),所以只测量1次。

【思考题】1.量角器的最小刻度是'30。

为了提高此量角器的精度,在量角器上附加一个角游标,使游标30分度正好与量角器的29分度等弧长。

求该角游标的精度(即可读出的最小角度),并读出下图所示的角度。

答:因为量角器的最小刻度是30’,游标30分度与量角器29分度等弧长,所以游标的精度为13003'=' ,图示角度为 149'45 。

2.用螺旋测微器进行测量时要考虑螺距误差吗?答:不要。

因为用螺旋测微器进行测量时,活动套筒(即微分筒)只向一个方向转动,所以不考虑螺距误差。

3.设计一种修正齿孔面积的方案。

答:S 等于长方形面积XY 减去修正面积△S 。

由图1、图2可知修正面积等于正方形和内切圆面积之差,所以只要测出内切圆的半径,就可求出△S 。

用读数显微镜测出图1中的X 1、X 2、Z 1、Z 2,得内切圆的半径:2)()(1212z z x x R ---= 则修正面积为:222)4()2(R R R S ππ-=-=∆实验二电阻的测量和伏安特性的研究【预习题】1.测量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时,为什么正向曲线的测量要用外接法,而反向曲线的测量要用内接法?答:因为二极管正向电阻较小,反向电阻较大,所以正向曲线的测量宜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反向曲线的测量宜采用电流表内外接法。

2.电源、电表、滑线变阻器接到电路中要注意什么?答:在使用电源时,应注意:(1)注意人身安全,一般安全电压为36V。

高于36V操作时尽量用一只手操作。

(2)不能使总电路中的总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值,更不能使电源短路(即不能使外电阻接近于零)。

(3)直流电表的正、负极应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对应联接(即正接正,负接负),否则会使电表损坏。

而交流电没有正负极之分。

(4)在电路中必须连电源开关,接线时和不进行测量时,要使电源开关断开且将输出旋钮逆时针调至零,线路接好经查无误后打开电源。

做完实验,一定要先切断电源,然后再拆去其他部分。

使用电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电表:根据待测电流(或电压)的大小,选择合适量程的电流表(或电压表)。

如果选择的量程小于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会使电表损坏;如果选择的量程太大,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读数就不准确。

使用时应事先估计待测量的大小,选择稍大的量程试测一下,再根据试测值选用合适的量程,一般要尽可能使电表的指针偏转在量程的2/3以上位置。

(2)电流方向:直流电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所通过的电流方向有关,所以接线时必须注意电表上接线柱的“+”、“-”标记。

电流应从标有“+”号的接线柱流入,从标有“-”号的接线柱流出。

切不可把极性接错,以免损坏指针。

(3)视差问题:读数时,必须使视线垂直于刻度表面。

精密电表的表面刻度尺下附有平面镜,当指针在镜中的像与指针重合时,所对准的刻度,才是电表的准确读数。

(4)要正确放置电表,表盘上一般都标有放置方式,如用“—”或“┌┐”表示平放;用“↑”或“⊥”表示立放;“∠”表示斜放,不按要求放置将影响测量精度。

(5)使用前电表的指针应指零,若不指零,需要调零。

使用滑线变阻器时要注意:通过滑线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额定电流。

3.被测低电阻为何要有4个端钮?答:消除接触电阻。

【思考题】1.滑线变阻器主要有哪几种用途?如何使用?结合本次实验分别给予说明。

答:(1)滑线变阻器主要有两种用途:限流和分压。

(2)对限流R 电路(如教材图3-10):在接通电源前,一般应使C滑到B端,使AC最大,电流最小,确保安全。

以后逐步调节限流器电阻,使电流增大至所需值。

对分压电路(如教材图3-11):在接通电源前,一般应使C 滑到B 端,使R 两端电压最小,确保安全。

以后逐步调节分压器电阻,使R 两端电压增大至所需值。

(3)本次实验中测二极管特性曲线时,滑线变阻器用于分压;利用四端接线法测量一段电阻丝电阻时,滑线变阻器用于限流。

2.在实验中,若电源电压为6V ,被测电阻约为50Ω,电流表(毫安表)的量程为150/300mA ,150mA 档的内阻约0.4Ω,电压表的量程为1.5/3.0/7.5V,每伏特电压的内阻约200Ω。

如何选用电表量程,电表采用何种接法比较好?答:(1)因为电源电压为6V ,所以电压表量程应选择7.5V ;又因为通过电阻的电流mA A R V I 12012.0506====,所以电流表量程应选择150mA 。

(2)由题意知Ω=50X R 、Ω=4.0A R 、Ω=⨯=15005.7200V R ,则 1254.050==A x R R A x R R 125= ① 30501500==x V R R x V R R 30= ② 因为当A X R R >>时,应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测量;当V X R R <<时,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

所以比较①②两式后可知电流表宜采用内接法。

3.如果低电阻的电势端钮与电流端钮搞错会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答:在本实验中,若将待测低电阻的电势端钮与电流端钮接反,则测得的电压为待测低电阻和电流表的接触电阻上共有的,所测阻值比待测低电阻阻值要大。

实验七 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预习题】1.怎样消除比例臂两只电阻不准确相等所造成的系统误差?答:可以交换0R 和x R ,进行换臂测量,这样最终'00R R R x ⋅=,就与比例臂没有关系了。

【思考题】1.改变电源极性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答:在调节检流计平衡时,改变极性对未知电阻的测量没有影响。

测量电桥灵敏度时,改变电源极性会改变指针偏转方向,但对偏转格数没有影响。

总之,改变电源极性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2.影响单臂电桥测量误差的因素有哪些?答:(1)电桥灵敏度的限制,(2)电阻箱各旋钮读数的准确度等级(3)电阻箱各旋钮的残余电阻(接触电阻)实验八 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扬氏弹性摸量【预习题】1.如何根据几何光学的原理来调节望远镜、光杠杆和标尺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调节望远镜?答:(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两步调节望远镜、光杠杆和标尺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一步:调节来自标尺的入射光线和经光杠杆镜面的反射光线所构成的平面大致水平。

具体做法如下:①用目测法调节望远镜和光杠杆大致等高。

②用目测法调节望远镜下的高低调节螺钉,使望远镜大致水平;调节光杠杆镜面的仰俯使光杠杆镜面大致铅直;调节标尺的位置,使其大致铅直;调节望远镜上方的瞄准系统使望远镜的光轴垂直光杠杆镜面。

第二步:调节入射角(来自标尺的入射光线与光杠杆镜面法线间的夹角)和反射角(经光杠杆镜面反射进入望远镜的反射光与光杠杆镜面法线间的夹角)大致相等。

具体做法如下:沿望远镜筒方向观察光杠杆镜面,在镜面中若看到标尺的像和观察者的眼睛,则入射角与反射角大致相等。

如果看不到标尺的像和观察者的眼睛,可微调望远镜标尺组的左右位置,使来自标尺的入射光线经光杠杆镜面反射后,其反射光线能射入望远镜内。

(2)望远镜的调节:首先调节目镜看清十字叉丝,然后物镜对标尺的像(光杠杆面镜后面2D 处)调焦,直至在目镜中看到标尺清晰的像。

2.在砝码盘上加载时为什么采用正反向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答:因为金属丝弹性形变有滞后效应,从而带来系统误差。

【思考题】1.光杠杆有什么优点?怎样提高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灵敏度?答:(1)直观 、简便、精度高。

(2)因为D x b L 2∆=∆,即b D L x 2=∆∆,所以要提高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灵敏度L x∆∆,应尽可能减小光杠杆长度b (光杠杆后支点到两个前支点连线的垂直距离),或适当增大D (光杠杆小镜子到标尺的距离为D )。

2.如果实验中操作无误,得到的数据前一两个偏大,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如何避免?答:可能是因为金属丝有弯曲。

避免的方法是先加一两个发码将金属丝的弯曲拉直。

3.如何避免测量过程中标尺读数超出望远镜范围?答:开始实验时,应调节标尺的高低,使标尺的下端大致与望远镜光轴等高,这样未加砝码时从望远镜当中看到的标尺读数接近标尺的下端,逐渐加砝码的过程中看到标尺读数向上端变化。

这样就避免了测量过程中标尺读数超出望远镜范围。

实验十一 示波器的使用【预习题】1.示波器为什么能把看不见的变化电压显示成看得见的图象?简述其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