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教学课件..42页PPT
合集下载
第六讲-《浮土德》PPT课件

多愁善感的性格
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
14
欧洲出现“维特热” 歌德写诗劝戒读者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圣至神, 啊,怎么从此中会有惨痛飞迸?
可爱的读者哟,你哭他、你爱他, 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声名;
你看,他出穴的精灵正在向你目语: 请做个堂堂男子,不要步我后尘!
的 矛 盾
一个则强要脱离尘世,
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 哦,如果空中真有精灵,
性
上天入地纵横飞行,
就请从祥云瑞霭中降临,
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浮士德》,董问樵译,第57-58页)
歌德生平与创作
二、中期生活与创作(1775-1794)
1775-1785年到魏玛公国任枢密 顾问和首相。停止创作。 1786年,重新投身于文学创作。 歌德手稿 中期代表作(三个剧本): 1、《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1775-1789) 2、《哀格蒙特》(1775-1787) 3、《塔索》(1789)
.
15
思考与探讨
你如何看待维特这个人? 你认为维特为爱自杀值得 吗?
你认为造成维特自杀悲剧 的原因是什么?你会像维 特一样为爱自杀吗?
.
16
《少年维特之烦恼》之悲剧原因
维特爱情上的失败导致了内心 无法解脱的矛盾。特别是他连 续遭受的三次沉重打击:
①阿尔贝特从外地返回是维特 所受的第一次打击。
②绿蒂和阿尔贝特的结婚对维 特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第六讲 《浮士德》鉴赏
歌德的文学地位
德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伟大
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也是
欧洲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
恩格斯:歌德是站在
文学方面的主要代表。他把一 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歌德和浮士德PPT学习教案

第3页/共42页
二、生平与创作道路
2、早期创作: 狂飙突进时期 (1771.8—1775.5)
抒情诗:《欢会与离别》《五月之歌》等 ▪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特征:反对古典主义,崇尚感情,要求自
由和个性解放。
第4页/共42页
1774年 第 一 版 《 少 年维特 的烦恼 》
要点:
一、永远努力着;
二、内向和外向的;
三、有天生的悟性。
第10页/共42页
性格的弱点:
怯懦
参见《贝多芬与歌德》 “我渴望由自然科学给我们带来光明,我 期待着这种光明的到来,但是,在这个刺 眼的光明面前,我不得不把我的目光移 开”。 这种怯懦是当时德国知识分子相当普遍 的现象。(包括黑格尔)
第11页/共42页
歌德和浮士德
会计学
1
歌德
歌德(1749――1832 ):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
初德国伟大的诗人、作家和 思想家。他的创作把德国文 学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并对欧洲乃至于世界文学的 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1页/共42页
一、文学地位
德国文学史上最 重要的诗人和戏 剧家,被恩格斯 誉为“最伟大的 德国人”;
---恩格 斯
第13页/共42页
三、长篇诗剧《浮士德》
1、《浮士德》 的创作过程
第一部:1806年完成, 1808年出版
第二部:1831年完成, 1832年出版
第14页/共42页
《浮士德》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近代人的圣经
“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和谐,又
失去了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 上获得了解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 所依傍,彷徨,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 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人生意义和价值,歌德 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表。他的名著《浮士 德》是人生全部的反映与其他问题的解决。 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的一生生活的内容,就 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指 出解决之道。”
二、生平与创作道路
2、早期创作: 狂飙突进时期 (1771.8—1775.5)
抒情诗:《欢会与离别》《五月之歌》等 ▪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特征:反对古典主义,崇尚感情,要求自
由和个性解放。
第4页/共42页
1774年 第 一 版 《 少 年维特 的烦恼 》
要点:
一、永远努力着;
二、内向和外向的;
三、有天生的悟性。
第10页/共42页
性格的弱点:
怯懦
参见《贝多芬与歌德》 “我渴望由自然科学给我们带来光明,我 期待着这种光明的到来,但是,在这个刺 眼的光明面前,我不得不把我的目光移 开”。 这种怯懦是当时德国知识分子相当普遍 的现象。(包括黑格尔)
第11页/共42页
歌德和浮士德
会计学
1
歌德
歌德(1749――1832 ):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
初德国伟大的诗人、作家和 思想家。他的创作把德国文 学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并对欧洲乃至于世界文学的 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1页/共42页
一、文学地位
德国文学史上最 重要的诗人和戏 剧家,被恩格斯 誉为“最伟大的 德国人”;
---恩格 斯
第13页/共42页
三、长篇诗剧《浮士德》
1、《浮士德》 的创作过程
第一部:1806年完成, 1808年出版
第二部:1831年完成, 1832年出版
第14页/共42页
《浮士德》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近代人的圣经
“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和谐,又
失去了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 上获得了解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 所依傍,彷徨,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 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人生意义和价值,歌德 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表。他的名著《浮士 德》是人生全部的反映与其他问题的解决。 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的一生生活的内容,就 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指 出解决之道。”
《浮士德》读书分享课件(共19张PPT)

第四部分
作品鉴赏
04
艺术特点
01
创作 方法
在创作方法上,实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巧妙结 合。作品主要是采用象征的创作手法写成的。正是 由于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浮士德》在艺术上达 到了形象性与哲理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有 机交融,艺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密切结合。
活记忆被唤醒,熙熙攘攘的复活节人群帮助他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变。
03 摩非斯特和浮士德的赌约
➢ 魔鬼和上帝之间打了一个赌,作为赌注的浮士德自己却尚未知晓这件事。魔鬼引诱浮士德与他签署了一份协议:魔 鬼将满足浮士德生前的所有要求,但是将在浮士德死后拿走他的灵魂作为交换。
➢ 借助摩非斯特的帮助,久居书斋的浮士德开始了世俗生活,进入爱情生活阶段,尝试与体验另一种生活。 ➢ 浮士德到达的第一个的地方是“酒吧”,返老还童后的浮士德在大街上追逐少女玛甘蕾。一开始见到玛甘蕾,他就对摩
02 极端的迷茫和苦恼
➢ 刚出场的浮士德满腹经纶,久负盛名,但是却对长期的生活状态感到迷茫和不满,不知道应该向什么地方去。 ➢ 学术上的成就不能使他收获内心的满足,理性和感性在这里发生了极大的冲突,在这时理性占据上风,压制了他的感
性需要。极端的迷茫和苦恼状态下浮士德想到的第一种解决方案竟然是自杀。 ➢ 当然事情并没有真的这样发展,否则剧情就没法往下写了。随着耳边传来的复活节的音乐,浮士德少年时期的美好生
01
作者简介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歌德 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
个人作品
➢ 代表作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诗体哲理悲剧《浮士 德》(1774~1831)和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1775~1828)。
➢ 《浮士德》作品跟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并列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古典名著,《威廉·迈斯特》分《学习时代》和《漫 游时代》两部。
《歌德和浮士德》课件

05
作品中的象征手法与意象
古典与现代的交融
古典元素
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背景都充满了 古典文学的元素,如古希腊神话、中 世纪欧洲风情等,展现出古典的韵味 。
现代思考
浮士德的故事中融入了现代人性的探 索和思考,对现代社会中的道德、伦 理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魔法与科学的对立统一
魔法元素
作品中充满了魔法和神秘元素,如浮士德的魔法书、女巫的 魔法药水等,这些魔法元素为故事增添了奇幻色彩。
玛格丽特在故事中成为了命运的牺牲品,她的命运被外界因素所左右,无法掌 控自己的幸福。她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弗丽达
忠贞不渝的妻子
弗丽达作为浮士德的妻子,展现 了忠贞不渝的形象。她对浮士德 的爱情坚定不移,即使在浮士德 陷入困境时也始终支持他。
贤良淑德的女性
弗丽达具备贤良淑德的传统美德 ,她对家庭和丈夫的照顾无微不 至,是浮士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支持者。
在契约即将到期时,浮士德意识到自己的 错误和罪恶,最终在天使的帮助下战胜了 魔鬼,获得了灵魂的解脱。
04
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玛格丽特
纯洁无暇的少女
玛格丽特作为浮士德的爱人,展现了纯洁无暇的少女形象。她对爱情充满憧憬 ,对生活充满热情,但最终因无法忍受浮士德的冷漠和自私而走向悲剧的结局 。
命运的牺牲品
小说创作
歌德的小说作品以细腻的 心理描写和深刻的社会洞 察著称,对后世小说创作 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地位
歌德是德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 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视为世界文
学的经典之一。
思想影响
歌德的思想深邃而独特,对欧洲文 化和思想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 欧洲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浮士德》PPT课件

• 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
43
第二部:“大宇宙”内的追求
走出地狱,通过世界,再回到天上。
• 政治悲剧(权力的追求) • 艺术悲剧(美的追求) • 事业悲剧(事业的追求)
.
44
.
45
我为几百万人开拓出疆土;
虽然还不安全,但也可自由勤苦。
原野十分青翠,土壤一片膏腴,
人畜都在这新地上得到安居,
.
13
歌德诗选
• “我的全部诗 歌都是应景即 兴的诗,来自 现实生活,从 现实生活中获 得坚实的基础 。我一向瞧不 起空中楼阁的 诗“。
《歌德谈话录》)
• 浪游者的夜歌
一切的峰顶上 一片宁静, 一切树梢上 感不到 一丝微风; 林中鸟群已沉默。 稍等,片刻, 你也将安静。
.
14
《普罗米修斯》
• 哲学诗剧(1773) • 借希腊神话中为人类的
24
晚年开始从事东方 文化(阿拉伯、波 斯和中国)研究, 写下《西东合集》。 预见到“世界文学” 时代的来临。完成 《浮士德》、《威 廉.迈斯特》、《诗 与真》等。
.
25
《 浮 士 德 》
.
26
浮士德题材来源
• 中世纪德国民间传说 • 无名氏:《浮士德生平》
(1587). • 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
剧》(1604). • 莱辛:《浮士德》片断
(1784). • 克林格尔《浮士德》
(1791). • 沙米索:《浮士德》
(1813).
.
16世纪的一幅浮士德版画
27
• 五幕诗体悲剧《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 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
• 歌德从大约23岁时开始写作《浮士德》 (1772),将丰富的个人阅历、厚重的神 话、历史文化信息和鲜明的时代感层层沉 积、叠加在一起。
外国文学歌德和《浮士德》PPT课件

二、生平与创作道路
(1749-1832)
歌德生活的时代,从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 初期。他的一生跨两 个世纪,正是欧洲处 于历史大变动的时代。 他是这一时代的产儿 和见证
封建制度日趋崩溃, 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 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 进思潮的影响,从而 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 识。
早期生活:生于法 兰克福中产阶级家 庭 ;(莱比锡大
最重要的思想价值在于运用艺术象征的 方式表现了他所理解的人类社会特别是 精神世界的矛盾运用形式及其发展演进 过程。 反映了当时德国及其欧洲资产阶级先进 思想家的历史追求和局限性 《浮士德》思想内容的核心,是具有启 蒙时代特征的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
对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300年来欧洲新兴 资产阶级的精神发展历程作了深刻的回 顾与总结。
----- 《浮士德 》
靡菲斯特的形象
“作恶造善的力之 一体”---靡菲斯特 ,他是抽象与具体 相统一的消极、否 定精神的象征。
墨菲斯托作为《浮士德》里的反面主角 ,玩世不恭,诱人堕落,却又不失冷静 、深沉、恢谐和机智,是个典型的虚无 主义者的形象。墨菲斯托在自我介绍时 说:“我是永在否定的精灵!一切事物 只要它生成,理所当然就都要毁灭,所 以还不如无所发生。你们叫这做破坏、 罪行,简单扼要说就叫做恶,这就是我 本质的属性。”
诗集《西东合集》
长篇小说《亲和力》和 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 游时代》
诗剧《浮士德》第二部 (1832)
三、长篇诗剧《浮士德》
1、《浮士德》的创作 过程 第一部:1806年完成, 1808年出版 第二部:1831年完成, 1832年出版
《浮士德》简介
歌德的代表作,是他一生思想探索与艺 术追求的总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看作 是启蒙运动的艺术总结。 创作延续了将近60年之久。 此剧通过主人公努力追求的一生,概括 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欧洲先进知识分子 不满现实,极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理想社 会的过程。
歌德和《浮士德》PPT幻灯片

魏玛-意大利-魏玛
魏玛古典主义:又称德
国古典文学。 是指18世纪末 席勒与歌德在魏玛携手进行 文学创作,使德国文学达到 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1808)
5
4、晚期创作(1805—1832)
自传《诗与真》和《意大利游记》 诗集《西东合集》 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小说《威
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 诗剧《浮士德》第二部(1832)
17
第一阶段的内容表明歌德对中世纪学 问的否定,象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 投身社会,探索人生真理的战斗历程,表 现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扩张自我,了解社会、 了解人生、了解自然的愿望。
18
第二阶段,是浮士德追求个人 幸福的阶段,即爱情的悲剧。
浮士德走出书斋后,魔鬼先用感官享受引诱他, 把他带到市民社会。魔鬼让他饮下魔汤而返老还童, 变成翩翩贵族青年。浮士德在魔镜里看到一位美少女 形象。他第一次向靡非斯特提出了一个愿望:他要立 即占有这个姑娘。在魔鬼的导演下,青年浮士德在街 头遇见了魔镜中的少女——市民女子玛甘泪。玛甘泪 出身于守旧的小市民家庭,思想上受着严格的封建礼 教的束缚。她天真无邪,纯朴可爱。她是带着半惊怯 半欣喜的心情与浮士德恋爱,但立即遭到了一连串的 灾难:为与浮士德幽会,她给母亲服下过多的安眠药, 以致母亲中毒身亡;哥哥华伦亭又在与浮士德的决斗 中丧生。她不得已淹死了自己与浮士德的私生子,后 被投入监狱,精神失常。浮士德经历了爱情的享受, 也感到极大的内心谴责的痛苦。
29
浮士德精神(难题)
浮士德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具有鲜明的两重性:一方 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 女色和美等现实欲求之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个人欲求和 现实所迷惑,一次又一次勇敢地超越了自我,不断走向新生 活。浮士德身上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 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 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以及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浮士 德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这种灵与肉的内在矛盾和理想与现 实之间的外在矛盾。这就是著名的“浮士德难题”——怎样 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遵循的原 则协调一致。
魏玛古典主义:又称德
国古典文学。 是指18世纪末 席勒与歌德在魏玛携手进行 文学创作,使德国文学达到 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1808)
5
4、晚期创作(1805—1832)
自传《诗与真》和《意大利游记》 诗集《西东合集》 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小说《威
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 诗剧《浮士德》第二部(1832)
17
第一阶段的内容表明歌德对中世纪学 问的否定,象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 投身社会,探索人生真理的战斗历程,表 现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扩张自我,了解社会、 了解人生、了解自然的愿望。
18
第二阶段,是浮士德追求个人 幸福的阶段,即爱情的悲剧。
浮士德走出书斋后,魔鬼先用感官享受引诱他, 把他带到市民社会。魔鬼让他饮下魔汤而返老还童, 变成翩翩贵族青年。浮士德在魔镜里看到一位美少女 形象。他第一次向靡非斯特提出了一个愿望:他要立 即占有这个姑娘。在魔鬼的导演下,青年浮士德在街 头遇见了魔镜中的少女——市民女子玛甘泪。玛甘泪 出身于守旧的小市民家庭,思想上受着严格的封建礼 教的束缚。她天真无邪,纯朴可爱。她是带着半惊怯 半欣喜的心情与浮士德恋爱,但立即遭到了一连串的 灾难:为与浮士德幽会,她给母亲服下过多的安眠药, 以致母亲中毒身亡;哥哥华伦亭又在与浮士德的决斗 中丧生。她不得已淹死了自己与浮士德的私生子,后 被投入监狱,精神失常。浮士德经历了爱情的享受, 也感到极大的内心谴责的痛苦。
29
浮士德精神(难题)
浮士德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具有鲜明的两重性:一方 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 女色和美等现实欲求之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个人欲求和 现实所迷惑,一次又一次勇敢地超越了自我,不断走向新生 活。浮士德身上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 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 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以及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浮士 德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这种灵与肉的内在矛盾和理想与现 实之间的外在矛盾。这就是著名的“浮士德难题”——怎样 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遵循的原 则协调一致。
浮士德文秘班ppt课件

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
6
• 浮士德“我有敢于入世的胆量,下界的苦乐我要 一概担当” ——从摆脱神性到高扬主体意识,五百年间人性 发展的缩影
• 浮士德的人生旅程是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 几百年间德国及欧洲资产阶级(歌德视其 为全人类代表)的精神历程
二·《浮士德》结构
《浮士德》是一部诗剧,全剧分为两部。诗剧共由 四部分组成:
第一阶段:学者生活—知识需要
浮士德追求知识但苦无实践作为,走出书斋寻找本源。
第二阶段:爱情生活—情欲需要
浮士德恋爱失败,情欲不能满足。
第三阶段:宫廷生活—社会活动需要
• 政治理想幻灭,为达官贵人服务非人生幸福所在。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美的需要
浮士德发现古典美,与海伦结合。海伦认为“幸福与 美不能长久结合”,离开浮士德。对美的追求破灭。
等到我最后坐下来的时候 仍无新的力量从内心涌现
我没有增高丝毫 而队无垠的存在未曾接近半点
• 然而,即便如此,浮士德仍然义无反顾追 随魔鬼而去
• 人类正是在同恶的斗争中克服自身的矛盾 而不断走向明天——这是又一个西西弗斯。
3·浮士德与梅菲斯特对立统一关 系
他们一善一恶,一正一反,相克相生,相反相成,构 成辨证的统一体。
爱情悲剧
爱情的悲剧: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 解放的要求和封建制度、宗教势力 的矛盾。
表现资产阶级(或所有精神探索者) 的两面性:理性与情感矛盾。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3
政治悲剧
• 政治的悲剧 :批判了封建王朝 的腐朽堕落,表现启蒙主义者企图 依靠君主改良现实的迷梦的破产
• 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 和思想上的软弱性
• “浮士德难题”其实是人类共同的难题,它是每 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的 “灵”与“肉”,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人幸 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也就是把两者结
6
• 浮士德“我有敢于入世的胆量,下界的苦乐我要 一概担当” ——从摆脱神性到高扬主体意识,五百年间人性 发展的缩影
• 浮士德的人生旅程是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 几百年间德国及欧洲资产阶级(歌德视其 为全人类代表)的精神历程
二·《浮士德》结构
《浮士德》是一部诗剧,全剧分为两部。诗剧共由 四部分组成:
第一阶段:学者生活—知识需要
浮士德追求知识但苦无实践作为,走出书斋寻找本源。
第二阶段:爱情生活—情欲需要
浮士德恋爱失败,情欲不能满足。
第三阶段:宫廷生活—社会活动需要
• 政治理想幻灭,为达官贵人服务非人生幸福所在。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美的需要
浮士德发现古典美,与海伦结合。海伦认为“幸福与 美不能长久结合”,离开浮士德。对美的追求破灭。
等到我最后坐下来的时候 仍无新的力量从内心涌现
我没有增高丝毫 而队无垠的存在未曾接近半点
• 然而,即便如此,浮士德仍然义无反顾追 随魔鬼而去
• 人类正是在同恶的斗争中克服自身的矛盾 而不断走向明天——这是又一个西西弗斯。
3·浮士德与梅菲斯特对立统一关 系
他们一善一恶,一正一反,相克相生,相反相成,构 成辨证的统一体。
爱情悲剧
爱情的悲剧: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 解放的要求和封建制度、宗教势力 的矛盾。
表现资产阶级(或所有精神探索者) 的两面性:理性与情感矛盾。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3
政治悲剧
• 政治的悲剧 :批判了封建王朝 的腐朽堕落,表现启蒙主义者企图 依靠君主改良现实的迷梦的破产
• 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 和思想上的软弱性
• “浮士德难题”其实是人类共同的难题,它是每 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的 “灵”与“肉”,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人幸 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也就是把两者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浮Hale Waihona Puke 德教学课件..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浮Hale Waihona Puke 德教学课件..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