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亭子言怀①张谓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

攀树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鸟应家禽。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官属②不令拘礼数,时时缓步一相寻。

[注]①本诗约作于诗人大历年间任潭州刺史时。

②官属:主要官员的属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数丛芳草”“几处闲花"写西亭子景致之清丽,流露出诗人的恬适之情。

B.“玄猿呼郡吏”是人们到西亭子游玩时所看到的情景,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诗人以看景知高下、闻声知水深,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

D.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而平淡中又有着深远的情致,与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相似。

16.尾联的意思是什么?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5.C16.①尾联的意思:不时地带着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

②形象:诗人是一个平易近人、闲适自在且热爱自然的官员。

他身为刺史,却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时时缓步寻景,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错误,诗人突出的不是自己的赏景经验与观察力,而是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先看尾联的意思。

“官属不令拘礼数”的正常语序应为“不令官属拘礼数”,也就是说不让大小官员受礼数拘束;“时时缓步一相寻”的主语是自己和“官属”,“缓步”是寻赏美景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心情之闲适。

合起来是说自己要不时地带着不分尊卑的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

再看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人身为刺史,没有一点官架子,没有高高在上,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一起去缓步寻景,既看出诗人的闲时,诗句中又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练习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练习

1
2
3
4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语言,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通过人物肖像及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
长干曲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整首诗表现出戍边将士怎样的精神风貌?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李白
这首诗的五六句写出了战士怎样的生活?前六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塞下曲
六句写出了战士们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索的氛围;“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既是比喻,又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的宫女形象。 (他人形象)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回答问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
03Βιβλιοθήκη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1、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2、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3、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练习题

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练习题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 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解析】“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 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 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 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解析】“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 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 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 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 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 首诗加以分析。(4分)
文本解读
陈与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在北宋做过地方 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
扬等。
(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 面的题目。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 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 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 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一)如何分析人物形象1.结合背景,了解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

3.注意景物、典故、修辞等对人物情感的丰富性。

二)诗词中常见的几种人物形象以人物自身分类: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不拘。

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生活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黩武恃强的不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不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盛大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

情感:喜爱自然山水、自然真趣,向往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生活,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以人物情感分类: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八套)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八套)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八套)诗歌鉴赏专题训练_________(一)黄河罗隐①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②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③,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注]①罗隐:晚唐诗人,十多次科举考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

②银汉:本指上天,这里指皇室、朝廷。

③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

这句话是说功臣的爵位永不失去。

1.本诗前两联所写的“黄河”有何特点?请概括并分析。

(5分)_________2.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的“讽喻”特点,并简要概括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6分)_________(二)水边偶题罗__________________隐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柯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注]①罗隐:晚唐著名诗人,屡试不第。

②丘轲:孔丘、孟轲,周召:周公、召公。

③蒙邑先生:庄子。

3.这首诗的首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_________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颈联对这种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三)太常引__________________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5.“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4分)_________6.“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四)生查子_________独游西岩①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双文本专练人物形象的异同(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双文本专练人物形象的异同(含解析)

诗歌双文本专练--------人物形象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簪菊贾探春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①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②,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对菊史湘云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③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注释】①长安公子:指唐代诗人杜牧,他曾写“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②三径露:带露的菊花,“三径”此处指菊。

③科头:不戴帽子,敞着头。

1.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簪菊”是头上插菊花之意,首联说自己插菊并非为了打扮,“镜中妆”指对镜妆扮。

B.《簪菊》中间两联用典,紧扣“簪菊”,呼应诗题,情感上为最后一联直抒胸臆作铺垫。

C.《对菊》颈联中的“君”指代世人,表明世上没有人能清高孤傲,以此反衬菊花之高洁。

D.两首诗都写到了“秋”字,“九秋”指深秋,与“霜”相对应;“秋光”则泛指时光。

2.从以上两首诗可以看出贾探春和史湘云两人形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怀良人葛鸦儿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①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注】①胡麻:芝麻。

民间流传有“种时夫妇两手同种,其麻倍收”的说法。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王诗题为“闺怨”,开头却说“不知愁”,似乎违反题面,其实是作者有意为之,目的是突出女子家境优裕。

B.王诗用细腻而含蓄的笔触,描写闺中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耐人寻味。

C.葛诗第三句诗人运用民间传说来写“怀良人”之情,十分巧妙,收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

D.“正是归时底不归”实暗含“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意,与题面“怀良人”正合。

4.请简析两首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形象类--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形象类--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形象类统编版高三总复习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考点11诗歌鉴赏之形象类【三年真题】一、【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

[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

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

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

B.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

C.“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

D.“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3.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

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答案】1.B2.D3.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

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

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

④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等的综合鉴赏能力。

B项,“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错。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他想象到了自己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此时不知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1.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 解析:- 从“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可知他的家在城边,却要沿着野外小径才能到达,周围是桑麻地,可见他幽僻高雅,热爱自然。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种菊却还未开花,表明他随性洒脱,不急于求成。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家中无人,去山中,而且每日到很晚才回来,体现出他超尘脱俗、寄情山水、潇洒自在的隐士形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 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 解析:- 从环境描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看,天地间一片寂静、寒冷,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这个“蓑笠翁”是孤独的,他独自在孤舟上垂钓,周围没有其他人的踪迹。

- 同时他又是清高、孤傲的,在如此严寒、孤寂的环境中,他不为外界环境所动,坚守自己的行为,有一种遗世独立的高洁品质。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小儿形象?- 解析:- “蓬头稚子学垂纶”,“蓬头”写出小儿不加修饰、天真可爱的样子。

- “侧坐莓苔草映身”,他侧身坐在莓苔上,被草遮掩,说明他专注于垂钓这件事。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当路人问路时,他远远地招手而不回答,是因为害怕惊到鱼,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他天真无邪、聪明机灵又做事专注的形象。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4.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将军形象?- 解析:-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劲风中角弓鸣响,将军在渭城打猎,开篇就渲染出将军的英武气概。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枯草中鹰眼锐利,积雪融化马蹄轻快,描写出将军打猎时的矫健英姿和高超的骑射技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霜天晓角 人影窗纱1,是谁来折花?折则从2他折去,知折去、向3谁家? 檐牙4,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5。 • 1、人影窗纱:倒装句,谓纱窗映现出一个人影。影,这里活用作动词, 映照影子的意思。2、从:听随,听任。3、向:到。 • 4、檐(yán)牙:屋檐上翘起如牙的建筑物。杜牧《阿房宫赋》:“廊 腰缦回,檐牙高啄。”5、鬓(bìn)边斜:斜插在两鬓。 •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自号竹山,学 者称其为竹山先生。先世为宜兴巨族,南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 性孤介,不喜交游。宋亡后,隐居竹山,遁迹不仕。创作长于词,与周 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他的词在宋亡以后,多抒发故 国之思,山河之恸,特别是写兵乱之后,家破国亡、漂泊流浪的苦况。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其词音调谐畅。炼字精深, 在宋季词坛上别具一格。词风接近辛派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 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 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2.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古诗刻画人物形象、展示性格特征的方法, 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白描、烘托、对比等。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 如下思路进行:
(1)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 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2)结合诗句分 析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3) 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 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蓬 得人坐头 鱼借莓稚 惊问苔子 不遥草学 应招映垂 人手身纶 。,。,
• 此诗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垂钓小儿怎样的人 物形象?
(分解) 这首诗通过小儿的外貌 “蓬头”、动作“遥招手”、心理 “怕”的描写,(总括)刻画了垂 钓小儿的专心于钓鱼、聪明伶俐、 天真可爱的形象。
提示:从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分 析入手,进而分析出人物的形象特 点
(1)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不拔。用描写刻画外 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 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本词是李清照早期的 一首词,词中主人公 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点绛唇 李清照 蹴(c ù)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 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
刬(chǎn来不及穿 鞋子,仅仅穿着 袜子走路 )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 首,却把青梅嗅。
(总括)词中女主人公是一个活泼娇媚、
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矜持的少 女形象。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 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 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 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 归。
2.(1)通过前四 句对幽僻、高雅的 隐居之地的景物描 写,间接表现陆鸿 渐的高洁不俗。
(2)通过最后 两句西邻对陆鸿渐 行踪的叙述,侧面 烘托出陆鸿渐的潇 洒疏放。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 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解析:鉴赏形象----景物形象。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 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 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 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 “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常见的人物形象特点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 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 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陆游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 8.爱恨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
诗歌所有表达情感的技巧都可以作为刻画
人物形象的方法。如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中的描写(尤其是白描),表现手法中的借景抒情、
象征(托物言志)、反写(反客为主)、用典、渲染、抑
扬等。
(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 面的题目。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1.人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
鉴赏要点:(1)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 语言、神态、心理等;(2)分析人物所处的 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3) 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 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4)要知人论世, 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 背 过 ) 答 题 步 骤 : (1) 塑 造 了 什 么人物形象(概说);特点+身份
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 特点。
参答:①行为洒脱,情趣高雅。②“楚酒困人三日
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 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③“亭角寻诗满袖 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 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鹧鸪天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 佛终南石里藤。
8.【解析】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 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 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 人形象。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
9.【解析】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 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 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 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分解) 第一句写出少女活泼快乐的 性格特点;二句写少女娇媚神态;三 句写其含羞情状;四句“起”与“回 首”的矛盾与“把青梅嗅”的掩饰中 展现了少女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心 理。
提示:从诗句内容分析入手抓住细节
评价刻画形象的技法
刻画形象的常见技法:
正面描写----动作、神态、心理等 侧面烘托----如环境的烘托 对比映衬 细节刻画
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 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其诗风格近于杜甫, 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词作 以清婉秀丽为主要特色。
注释:①寻诗:寻觅诗句。作诗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近
于“苦吟”。②楚酒:楚地产的酒,此处指酒。③困:使人 欲睡。④百般:各种各样。“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 春》)⑤画:描画、描绘。⑥满袖风:犹言“满袖春风”, 衣袖飘曳生风。形容十分得意。⑦把:拿,抓住。⑧侬:我。 ⑨引睡:使入睡、催眠。⑩奇功:不同寻常的功效。⑾峥嵘: 高峻、高大,此处指树木高耸峭拔。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 首诗加以分析。(4分)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居士,
指文人雅士”的解释,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 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 物的特征。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 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 “亭角寻诗 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 “醒来推户寻诗
(2) 结 合 诗 句 分 析 人 物 性 格 ( 结 合 表达技巧)(展开);(3)形象表现出的 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 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 首诗加以分析。(4分)
文本解读
陈与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在北宋做过地方 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
4.了解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
如:①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②心忧 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的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友人 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等。
• 领航
作业
(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 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鉴赏其形象
人物形象: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 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B、作品中其他人物。
自然景象或物象:意象 诗人感情的载体。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 感情的东西。
一、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 括和抒情主人 公(诗人)自 己(第一人称的 写法)和诗中塑 造的人物形象 (第三人称的 写法)
1、性格温和2、善良3、细心、细腻4、爱美、品位高雅
3.人物形象的比较题型答题思路
比较人物形象的题目,一般从人物个性特征、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 入手设计题目。答题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 手:
(1)细致解读题目所选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 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2)求同析异,分析人物 形象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 思想感情的异同。(3)整理思路,组织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