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7-2035)》(草案)
如东—南通—苏州—湖州城际铁路即将开建 江西省新余市积极谋划“十四五”普通公路建设项目

建筑机械3412月5日,江苏省铁路办发布《如通苏湖铁路预可行性研究项目招标公告》,这意味着如东—南通—苏州—湖州这条铁路正式从此前的规划走到了实施阶段。
据介绍,如通苏湖铁路是江苏省计划在“十四五”实现开工建设的项目,该项目定位为都市圈城际铁路,设计时速160〜200km。
线路起于如东,向南经南通跨越长江后经苏州至湖州,正线全长约251km,其中江苏境内正线长约227km,估算总投资约535亿元;浙江境内正线长约24km。
考虑到目前如通苏湖铁路苏州至吴江段已启动项目预可、可研招标工作,此次最新发布的项目预可研招标内容中不含苏州至吴江段48km,所以也就有了招标线路里程长约203km的数字。
据悉,作为2018年国家发改委对《关于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9-2025年)》的批复内容,如通苏湖铁路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还有南京至淮安线、南京至宣城线、盐城—泰州—无锡—常州—宜兴线、扬州—镇江—南京—马鞍山线(镇马线)、常州—无锡—苏州—上海线江苏段、苏州经淀山湖至上海线江苏段等多条城际铁路线。
此外,作为未来唯一连接苏浙沪三地的沪苏湖铁路,以及通苏嘉甬铁路也将加快开工建设。
如东—南通—苏州—湖州城际铁路即将开建近日,江西省发布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把赣西打造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样板区、中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和全国生态康养宜居胜地,明确了新余市坚持走“工小美”城市发展道路,推动钢铁、光伏产业、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产业,推进光电信息、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发展,建设新宜吉六县转型合作示范区,打造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强市、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的战略定位,这为新余“十四五”交通事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据悉,新余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新宜吉六县转型合作示范区建设,完善三市六县合作机制,加快建设赣江货运码头(樟树港),改造提升新余至上高、新余至分宜、新余至峡江至樟树等互联互通重大项目,加强教育、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等合作,积极探索土地指标分配等改革试点,打造全省跨行政区域合作的示范区。
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二期建设规划

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二期建设规划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二期建设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旨在满足浙江省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加强城市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随着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间的交通联系需求也日益增长。
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二期建设规划的提出,是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交通布局,提高城市间的通达性和便捷性。
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二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新建和扩建现有的铁路线路,涉及的城市包括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绍兴等地。
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浙江省的交通网络,提高城市间的通达性和便捷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二期建设规划的建设意义十分重要。
首先,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城市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流动,形成更加紧密的城市群。
其次,该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最后,该项目的建设将改善人们的出行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未来,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二期建设规划的建设将对浙江省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该项目的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增长和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该项目的建设将提高城市的交通承载能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综上所述,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二期建设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对于促进浙江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信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该项建设规划一定能够顺利实施,为浙江省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铁路建设环境保护铁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寻求和谐发展的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渐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
然而,在推动铁路建设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双重目标。
本文将探讨铁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铁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建筑行业:《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点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发布,轨交长期向上趋势确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发布,轨交长期向上趋势确定——《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点评证券分析师:王介超执业证号:S1190519100003证券分析师:任菲菲执业证号:S11905200100012021-02-18证券研究报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重磅发布,明确70万公里交通建设目标!1)确立未来15-30年的长期建设需求。
《纲要》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除部分边远地区外,基本实现全国县级行政中心15分钟上国道、30分钟上高速公路、60分钟上铁路,市地级行政中心45分钟上高速公路、60分钟到机场,基本实现地级市之间当天可达,中心城区至综合客运枢纽半小时到达,中心城区综合客运枢纽之间公共交通转换时间不超过1小时。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不含国际陆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邮路里程),其中铁路20万公里,公路46万公里,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
沿海主要港口27个,内河主要港口36个,民用运输机场400个左右,邮政快递枢纽80个左右。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2)围绕4极、8群、9团布局交通网主骨架,发展20个国际性+80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我国拟建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枢纽城市及枢纽港站“三位一体”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确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长江中游、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地区、哈长、辽中南、北部湾和关中平原8个地区作为组群,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山西中部、天山北坡、兰西、宁夏沿黄、拉萨和喀什9个地区作为组团,打造由主轴、走廊、通道组成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主骨架实体线网里程29万公里左右(占比41%),其中国家高速铁路5.6万公里(占比80%)、普速铁路7.1万公里(占比51%);国家高速公路6.1万公里、普通国道7.2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
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12页)

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湖州市人民政府(征求意见稿)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部分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了促进湖州市城市建设有序、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适用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相关规定。
此外尚应符合国家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规定。
第三条规划层次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分以下三个层次:1.市域重点确定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化战略、城镇体系布局、工业区整合、大型基础设施的衔接与建设、生态环境与流域保护及风景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等问题。
2.市区吴兴区、南浔区所管辖的行政范围,国土面积1567平方千米。
重点处理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及农村地区的协调发展关系。
3.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指具体进行城市用地布局及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范围,总面积为336.6平方千米。
重点确定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调整和优化用地结构,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进行用地布局和项目安排。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2003年~2007年,重点做好实施项目的布局;远期:2008年~2020年,重点协调好城市功能、空间、基础设施等关系,预留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和通道。
远景:2021年以后的30~50年,重点做好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的布局。
第五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以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指导,确定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优先、市场导向与整合提升、设施一体化、引导与管制相结合的弹性原则。
第六条约束效力本规划自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正式生效,由湖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对于规划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章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七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近期2007年,经济社会快速增长,市域初步实现现代化,小康建设进入新阶段;远期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
湖州市体育局关于加快推进2024年湖州市“环浙步道”建设工作的通知

湖州市体育局关于加快推进2024年湖州市“环浙步道”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体育局•【公布日期】2024.04.20•【字号】湖体〔2024〕37号•【施行日期】2024.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湖州市体育局关于加快推进2024年湖州市“环浙步道”建设工作的通知湖体〔2024〕37号各区县文广旅体局、南太湖新区旅发局:根据《浙江省体育局关于高质量推进2024年“环浙步道”建设工作的通知》(浙体经〔2024〕105 号)文件要求,为确保我市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年度“环浙步道”建设目标任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质量建设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湖州段“环浙步道”根据“七优享”工程建设工作要求,2024年全省新建“环浙步道”2500公里,我市有170公里建设任务,其中长兴县80公里、安吉县90公里(详见附件1)。
各区(县)体育部门要切实负起组织实施辖区内的“环浙步道”建设的责任,严格按时、保质、保量推进项目建设工作。
一是做好科学规划。
在确保大环线的基础上,各区(县)体育部门可根据户外运动人群实际需要,对原规划作适当优化调整。
要对规划线路开展实地勘测采集,分析路况条件和配套设施布局,精选一批人流量大、路况较好、受欢迎程度高、交通便利的线路,制订建设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优化调整后的规划,须及时上报。
二是严把建设质量。
各区(县)体育部门要从建设民生体育和打造浙江体育标志性成果的高度,重视“环浙步道”建设工作,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安全关”。
在前期建设中,存在部分路段建设质量不高问题,如步道桩安装不够科学,标注信息错误,二级、三级路面未经维修清理,山地陡坡未作降坡处理,标识标牌设置(特别是警示牌)不足,缺失庇护所等。
在新路段建设中,要严格对照《“环浙步道”技术导则(试行)》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步道。
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质量意识,防止问题重复出现。
湖州地铁规划

湖州地铁规划湖州市位于中国浙江省北部,是杭州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湖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地铁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我对湖州地铁规划的一些建议。
首先,湖州地铁规划应以市区为中心,建设一条环线和几条放射线,形成一个辐射状的交通网络。
环线主要贯穿市区的主要道路,连接各个重要的商务区、政府机关和居民区。
几条放射线则连接市区与周边的重要城镇,方便市民出行。
其次,湖州地铁规划应统筹考虑不同的交通需求。
除了通勤出行外,还应考虑到旅游和商务出行的需求。
例如,可以设计一条连接湖州市区与南浔镇的地铁线路,方便游客前往南浔古镇游览。
另外,还可以在市区周边建设一些地铁站,方便市民前往郊区的景区和工业园区。
第三,湖州地铁规划应注重与其他交通工具的衔接和换乘。
地铁站的设计应尽量靠近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终点站,如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和轮渡码头等。
另外,地铁站的出入口应设置在主要道路附近,方便市民步行和骑行到达。
第四,湖州地铁规划应注重舒适性和便利性。
地铁站的设计要考虑到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如设置无障碍通道、扶梯和坡道等,方便他们进出地铁站。
另外,地铁站的站台应宽敞明亮,设有座椅和自动售票机,方便市民等候和购票。
最后,湖州地铁规划应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地铁可以减少汽车污染和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因此,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应优先考虑使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材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综上所述,湖州地铁规划应在充分调研和市民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地铁建设不仅能方便市民出行,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希望湖州市相关部门能充分考虑以上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地铁规划方案。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的议案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7-2035年)》的议案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8.12.24
•【字号】湖政函〔2018〕54号
•【施行日期】2018.12.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
《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的议案
湖政函〔2018〕54号
市人大常委会:
《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已经市委第66次常委会、市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将文本、图集和编制情况一并报上,请予审议。
附件:1.《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
2.《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图集
3.关于《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编制情况的报告
市长钱三雄2018年12月24日。
湖州高铁西站后面村庄规划

湖州高铁西站后面村庄规划
由于项目建设需要,涉及2村、19户村民,需在5月30日前完成拆迁。
湖杭高铁高压线迁改
4月9日上午,仁和街道召开
湖杭高铁高压线迁改工作动员会,
部署了电力迁改项目拆迁、清表等任务,
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
湖杭高铁在仁和街道范围内总长度为12.6公里,涉及永泰村、渔公桥村、东塘村等8个村,已完成196户拆迁农户的签约及324.2亩土地征地工作。
由于项目建设需要,需迁改高压铁塔28基,主要涉及葛墩、东塘、东山、普宁、平宅5村。
其中需要征迁的涉及葛墩村、东山村共19户人家。
今天上午,葛墩村涉及17户已经召开了动员会,计划本周进场评估。
根据街道计划,整体征借地工作时间需在5月15日前完成,农户拆迁需在5月30日前完成。
而征迁村民最关心的,莫过于今后的新家会在哪里。
为保证全部征迁户的回迁安置,街道对安置地块做了充分考量,现在回迁安置方案已拟定!
回迁安置方案
仁和街道回迁安置户安置在两个地块:
云会村及獐山区块。
云会村农民多高层公寓
位于仁和街道中部,地块东至北施港路、南至规划支路、西至规划獐山路、北至规划制造六路,北侧为已建住宅及规划住宅用地,东侧为已建住宅,西侧为农居点。
安置小区地理位置优越,毗邻规划地铁10号线站点,周边就有双陈小学、双陈幼儿园以后,小区内的村民小孩上学都将非常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网: 《湖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7-2035)》(草案)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官网:
一.规划总则
1.1 编制背景
本次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湖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致力于谋划湖州轨道交通发展的长远蓝图,引领湖州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
随着城市规模的增长及空间结构的不断优化,湖州需加快发展公共交通,积极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更加舒适的绿色交通出行服务。
1.2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湖州中心城市范围,扩展研究至南太湖一体化区域及市域范围。
规划期限:2035年,对应在编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年。
二、轨道交通发展目标与规划策略
2.1发展目标
支撑湖州高质量赶超发展,引领南太湖一体化发展,构建满足湖州发展需要的轨道交通系统,提升交通与空间组织效率,引领绿色化、高品质、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2.2规划策略
积极融入区域城际交通网络,以轨道交通为抓手,促进湖州与周边城市的良性互动;交通与空间协同互动,轨道交通引领城市空间有序发展,支撑南太湖一体化战略实施;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思维,充分整合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子系统之间的功能关系,
官网: 实现交通一体化发展。
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3.1功能层次与定位
依据轨道交通所服务的区域类型和客流特征,将湖州轨道交通系统划分为三个功能层次,分别为区域高铁、城际/市域轨道和城市轨道。
区域高铁:实现与国铁大通道之间的互联互通,主要承担湖州与长三角及全国主要城市间点对点的高速度联系需求。
城际/市域轨道:实现与周边城市功能中心之间的直连直通,主要承担湖州与长三角城镇密集区毗邻城市间的快速公交化联系需求,兼顾城市重点功能区间快速轨道联系需求。
城市轨道:服务城市内居民的多元化出行需求,主要承担城市主、副中心间以及各功能片区间的轨道交通联系功能。
3.2城际/市域轨道规划方案
在湖州市域范围内,规划形成四条城际/市域轨道线路,主要包括湖嘉杭绍线(S1线)、湖德轨道(S2线)、杭安轨道(S3线)和杭德轨道(S4线)。
官网:
3.3 远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
远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4条线路构成,线路总长145.0公里,整体呈现“均衡构架、南北互动”的轨网格局。
4条轨道线分别为1号线(湖州站-南浔)、2号线(图影-长西村)、3号线(龙之梦-湖东站)、4号线(长兴站-二里桥路)。
各条线路基本情况如下:
轨道1号线,全长46.5公里,线路由湖州站至南浔,途径西塞山路、红旗路、北街、苕溪东路、吴兴大道、大港路、年丰路等。
贯穿城市东西向发展主轴,直连城市主副中心,串联湖州站、经开区、湖州老城、东部新城、织里与南浔。
轨道2号线,全长25.2公里,线路由图影至长西村,途径
官网: 洪图线、太湖路、长兴路、仁皇山路、青铜路、南街、二环南路等。
贯穿城市南北向发展主轴,覆盖服务经开区、市本级、仁皇山片区、太湖度假区与龙之梦旅游区,缓解南北向交通压力,引导城市南北向发展。
轨道3号线,全长28.1公里,线路由龙之梦至湖东站。
重点覆盖城市东部、北部发展新区地带,串联并带动图影、长东、市北、东部新城等潜力地区发展。
轨道4号线,全长45.2公里,线路由长兴站至二里桥路。
重点支撑湖长一体化发展战略,覆盖服务仁皇山片区、市北片区及市本级东部,同时覆盖长兴主城的发展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