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导学案(1)(含解析)

合集下载

酸碱中和滴定导学案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导学案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知能定位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

3.了解指示剂的选择及滴定误差分析。

4.了解酸碱中和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并绘制中和滴定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

情景切入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酸、碱溶液的浓度,称为酸碱中和滴定,其原理、操作及现象判断是怎样的呢?自主研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基础知识1.概念利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去滴定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碱(或酸),通过测定反应完全时消耗已知浓度的酸(或碱)的体积,从而推算出未知浓度碱(或酸)的浓度的方法。

2.原理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

即c(H+)·V酸=c(OH-)·V碱c(H+)=酸碱V VOH c·) (-=碱酸V VOHc·)(-3.仪器及使用(1)仪器酸式滴定管(如图a)碱式滴定管(如图b)滴定管夹、铁架台、烧杯、锥形瓶(2)滴定管的使用①检查仪器:使用前先检查滴定管活塞是否漏水。

②润洗仪器:在加入反应液之前,洁净的滴定管要用所要盛装的溶液润洗2~3遍。

③加入反应液:分别将反应液加入到相应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 cm~3 cm处。

④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液体,然后调节滴定管液面使其处于某一刻度,准确读取数值并记录。

4.酸碱滴定曲线以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滴加酸(或碱)的体积为横坐标,以溶液pH为纵坐标绘出的一条溶液pH随酸(或碱)的滴加体积而变化的曲线。

如用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HCl溶液过程中的pH变化(如图)。

课堂师生互动知识点1 滴定管与酸碱中和滴定1.认识滴定管(1)分类滴定管分为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其中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液和氢氟酸,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液和强氧化性溶液。

(2)构造滴定管的管身是内径均匀、带有刻度的细长玻璃管,酸式滴定管的下端是玻璃活塞,碱式滴定管的下端是由橡皮管和玻璃球构成的阀。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导学案-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导学案-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学期高二 化学导学案 课题: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第4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3、练习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容量瓶、胶头滴管、洗瓶【实验药品】0.1000 mol/L 盐酸、20.00 mL 未知的浓度的NaOH 溶液、酚酞、甲基橙、石蕊【实验原理】①中和反应的实质:H + + OH - = H 2O①酸碱恰好反应时:n(H +)酸=n(OH -)碱,即c(H +)酸·V 酸=c(OH -)酸·V 碱①待测液浓度的计算:【实验名称】用0.1000 mol/L 盐酸滴定20.00 mL 未知的浓度的NaOH 溶液【实验操作】1、准备阶段(1)滴定管①检漏:检查两滴定管是否 、堵塞和活塞转动是否灵活。

①洗涤润洗:在加入反应液之前,洁净的滴定管要用所要盛装的溶液润洗 次。

①装液:分别将反应液加入到相应滴定管中,使液面高于“0”刻度 cm 。

①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方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 (酸式:快速放液;碱式:橡皮管向上翘起(赶气泡))。

使液面处于某一刻度(一般为0—1ml ),准确读取读数并记录。

①放出液体:根据实验需要从滴定管中放出一定量的液体。

(2)锥形瓶①洗涤: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 润洗。

①装液:将滴定管中量好的待测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其中。

①加指示剂:滴入2~3滴 。

2、滴定阶段 在锥形瓶的待测液中滴加2~3滴 试液,并开始滴定。

手眼:左手 ,右手 ,边滴入盐酸,边不断顺时针方向摇动,眼睛 ;滴速:先 后 ,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3、终点判断最后半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 且 ,即到终点,读出体积并记录。

实验次数 消耗HCl 溶液的体积 待测NaOH 溶液的体积 班级:姓名: 小组:123平均值c(NaOH)=【巩固训练】1、正误判断(1)锥形瓶在水洗后,要用待测液润洗2~3次()(2)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一般不用石蕊作指示剂,是因为石蕊变色不明显()(3)滴定实验中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4)当观察到锥形瓶中颜色发生变化,立即停止滴定并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5)量取20.00 mL待测液时可用量筒量取()2、准确量取25.00 mL KMnO4溶液可以选用的仪器是()A.50 mL量筒B.10 mL量筒C.50 mL酸式滴定管D.50 mL碱式滴定管3、如图表示50 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A.等于a mLB.等于(50-a) mLC.一定大于a mLD.一定大于(50-a) mL4、下列几种情况,对中和滴定结果无影响的是()A.盛未知浓度溶液的锥形瓶里有少量蒸馏水B.滴定前标准液在零刻度以上C.滴定管用蒸馏水冲洗后即注入标准液D.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均正确)。

打印酸碱中和滴定学案导学案

打印酸碱中和滴定学案导学案

3.2.3《酸碱中和滴定》导学案乾县二中 李 强考纲解读: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原理、操作及误差分析,并迁移应用于其他滴定 重点难点:中和滴定原理的认识学案导学: 第一课时 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 1.定义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待测溶液)的实验方法。

2原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为: H ++ OH -= H 2O 在酸碱中和反应时: n(H +)=n(OH -) 当酸碱恰好中和时n(OH -)=n(H +) n 酸c 酸V 酸= n 碱c 碱V 碱我们常把已知浓度的酸(或碱)称为标准溶液,将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称待测溶液, 则酸碱恰好中和时: c 测=测测标标标n V n V c若为一元酸与一元碱则上式可简化为: V c3.中和滴定的关键:⑴准确测量参加反应的酸和碱溶液的体积⑵准确地判断滴定终点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时刻叫滴定终点) 4酸碱指示剂的选择:(1)原则:变色要明显、灵敏、容易观察,且指示剂的变色pH 和滴定过程的pH 突变一致。

①若用强碱滴定强酸 突跃范围:4.3---9.7甲基橙(3.1——4.4)从 色变为 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酚酞(8.2——10.) 从 色变为 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注意:酸碱中和滴定不选石蕊作指示滴定终点,因其PH 变色范围宽,颜色不易觉察,误 差超过了酸碱中和滴定允许的误差。

②若用强酸滴定强碱甲基橙(3.1——4.4)从 色变为 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酚酞(8.2——10.) 从 色变为 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一般规律:强酸滴碱甲基橙,强碱滴酸用酚酞 (2)指示剂用量: 2-3滴(3)滴定终点判断标准:当指示剂刚好变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认为已达到滴定终点。

已知浓度读 数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1.滴定准备过程1)滴定管的认识①构造:滴定管是一种具有精确刻度、内径均匀的细长玻璃管。

常有25.00mL和50.00mL两种规格。

高三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复习学案

高三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复习学案

高三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复习学案学习目标:酸碱中和滴定(强酸强碱)(C ) 学习重点:酸碱中和滴定原理、操作及误差分析 学习过程:1(1)当我们对物质进行研究时,常常需要鉴定物质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这在化学上叫做 ;若已知物质的组成成分,需要测定物质中各成分的含量,这在化学上叫做 (2)酸碱中和滴定是指,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的定量实验2.原理:其实质为 。

若用A 代表酸,B 代表碱,据酸和碱反应时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 )()()()()()(B v A v B V B c A V A c =c (B)=)()()()()()()()()()()(A V B V B c B v A v A c B V A V A c A v B v ⋅=⋅或当)()(A v B v =1时,可简化为:c (B)= 或 c (A)= 二、滴定过程中的pH 变化及终点判断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若用标准的强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强碱溶液,则反应开始时溶液的pH 很 (填“大”或“小”),随着强酸的滴入,溶液的pH 逐渐 ;当二者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 7;当酸过量一滴时,溶液立即变为 性。

若用强碱滴定强酸则恰恰相反。

根据滴定过程中的pH 变化及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只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滴定终点尽可能与变色范围一致),即可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

在实验室里选用的指示剂一般为 ,当用酸滴定碱时,恰好中和时颜色由 色刚好褪去;当用碱滴定酸时,恰好中和时颜色由无色变为 色。

〖针对性训练〗已知c(NH 4Cl)<0.1 mol ·L -1时,pH >5.1,现有0.1 mol ·L -1 HCl 滴定0.05 mol ·L-1氨水,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达终点时所用盐酸的量应是( )A .10 mLB .5 mLC .小于5 mLD .大于5 mL仪器: ,药品: 1.准备过程:检查 →用水洗涤 →用标准液 →装标准溶液并(记录初读数)→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 。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导学案(1)(含解析)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导学案(1)(含解析)

经典教育资源(一)酸碱中和滴定李仕才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 [核心知识大通关] 1.实验原理(1)原理: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根据中和反应的等量关系来测定酸(或碱)的浓度。

(2)实验关键①准确测定标准溶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2.实验用品(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烧杯和锥形瓶。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3)滴定管。

①构造:“0”刻度线在上方,尖嘴部分无刻度。

②精确度:读数可估计到0.01 mL 。

③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待装液润洗。

④排泡:酸、碱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在滴定前均要排出尖嘴中的气泡。

⑤使用注意事项。

3.(1)滴定前的准备①滴定管:查漏→蒸馏水洗涤→用待装液润洗→装液→排泡→调液面→记录。

②锥形瓶:蒸馏水洗涤→装液→加指示剂。

经典教育资源(一)(2)滴定(3)终点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4.数据处理按上述操作重复2~3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c (NaOH)=c ?HCl?·V ?HCl?V ?NaOH?计算。

但要注意某个数值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时,应该舍去。

?小题热身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中和滴定操作中所需标准溶液越浓越好,指示剂一般加入2~3 mL 。

( ) (2)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 ) (3)滴定管的读数为24.6 mL 。

( )(4)中和滴定时眼睛必须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 ) (5)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KMnO 4溶液。

( )(6)滴定管在加入反应液之前一定要用所要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遍。

( )(7)容量为25 mL 的滴定管,滴定过程中用去10.00 mL 的液体,此时滴定管中剩余液体的体积为15 mL 。

2019-2020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中和滴定学案

2019-2020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中和滴定学案

2019-2020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中和滴定学案【复习目标】1.水的电离和离子积的概念,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2. 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溶液的pH的计算及测量方法。

3.掌握酸碱中和滴加的实验操作及有关计算,并进行误差分析。

【知识建构】一.水的电离1.水的电离方程式:H2O+H2O 。

常温下纯水中c (OH -)= ,c (H+)= 。

2.100℃时纯水c (H+)=1×10-6mol·L-1,K W= pH= ,此时溶液显性。

3.影响K W的因素是,温度升高K W,原因是。

4.下列可使水的电离程度变大的是。

①加H2SO4②加NaOH ③加NaCl ④加热⑤加氨水⑥加纯碱5.水的离子积常数揭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都有H+和OH—共存。

在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中,当温度为25℃时,K W=c (H+)·c(OH-)=,始终为同一常数。

6.在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和c(OH—)总,即c(H+)水=c(OH-)水。

如0.1 mol·L-1 HCl或NaOH溶液中,c(H+)水= (OH-)水=。

酸中c (OH—)很小,但这完全是由水电离出来的,不能忽略。

同样的碱溶液中的c(H+)也不能忽略。

7二.溶液的酸碱性1.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是由溶液中c(H+)与c(OH-)相对大小决定的;⑴c(H+)>c(OH-),溶液呈性;⑵c(H+) = c(OH-),溶液呈性;⑶c(H+)<c(OH-),溶液呈性。

2.pH:⑴计算公式:pH=-lg[c(H+)]。

⑵表示意义: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pH越小,酸性;pH越大,碱性。

3.有关溶液的pH的注意问题⑴pH范围在0~14之间,pH=0的溶液并非无H+,而是c(H+)=。

pH=14的溶液并非无OH-,而是c(OH-)= 。

pH每增大1个单位,c(H+)减小到原来的,而c(OH-)增大到原来的倍。

《酸碱中和滴定》 导学案

《酸碱中和滴定》 导学案

《酸碱中和滴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学会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4、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2、难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三、知识回顾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水,即 H⁺+ OH⁻= H₂O。

2、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c = n / V(其中 c 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 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 表示溶液的体积)。

四、新课导入在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某种酸或碱溶液的准确浓度。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测定酸或碱溶液的浓度呢?这就需要用到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酸碱中和滴定。

五、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时,H⁺和OH⁻的物质的量相等。

即 n(H⁺)= n(OH⁻),由此可得:c(H⁺)·V(H⁺)= c(OH⁻)·V(OH⁻)。

例如,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有 c(HCl)·V(HCl) = c(NaOH)·V(NaOH) ,通过测量标准盐酸溶液的浓度和体积以及未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六、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1、准确测量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2、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进行。

七、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

(1)酸式滴定管:用于盛装酸性溶液和强氧化性溶液,下端有玻璃活塞。

(2)碱式滴定管:用于盛装碱性溶液,下端有橡皮管和玻璃球。

2019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导学案(1)(含解析)

2019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导学案(1)(含解析)

酸碱中和滴定李仕才考点一酸碱中和滴定[核心知识大通关]1.实验原理(1)原理: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根据中和反应的等量关系来测定酸(或碱)的浓度。

(2)实验关键①准确测定标准溶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2.实验用品(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烧杯和锥形瓶。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3)滴定管。

①构造:“0”刻度线在上方,尖嘴部分无刻度。

②精确度:读数可估计到0.01 mL。

③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待装液润洗。

④排泡:酸、碱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在滴定前均要排出尖嘴中的气泡。

⑤使用注意事项。

3.(1)滴定前的准备①滴定管:查漏→蒸馏水洗涤→用待装液润洗→装液→排泡→调液面→记录。

②锥形瓶:蒸馏水洗涤→装液→加指示剂。

(2)滴定(3)终点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4.数据处理按上述操作重复2~3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c (NaOH)=c ?HCl?·V ?HCl?V ?NaOH?计算。

但要注意某个数值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时,应该舍去。

?小题热身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中和滴定操作中所需标准溶液越浓越好,指示剂一般加入2~3 mL 。

( ) (2)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 ) (3)滴定管的读数为24.6 mL 。

( )(4)中和滴定时眼睛必须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 ) (5)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KMnO 4溶液。

( )(6)滴定管在加入反应液之前一定要用所要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遍。

( )(7)容量为25 mL 的滴定管,滴定过程中用去10.00 mL 的液体,此时滴定管中剩余液体的体积为15 mL 。

( )(8)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前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测定结果待测液浓度偏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碱中和滴定
李仕才
考点一酸碱中和滴定
[核心知识大通关]
1.实验原理
(1)原理: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根据中和反应的等量关系来测定酸(或碱)的浓度。

(2)实验关键
①准确测定标准溶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
石蕊<5.0红色 5.0~8.0紫色>8.0蓝色
甲基橙<3.1红色 3.1~4.4橙色>4.4黄色
酚酞<8.2无色8.2~10.0浅红色>10.0红色
2.实验用品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烧杯和锥形瓶。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3)滴定管。

①构造:“0”刻度线在上方,尖嘴部分无刻度。

②精确度:读数可估计到0.01 mL。

③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待装液润洗。

④排泡:酸、碱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在滴定前均要排出尖嘴中的气泡。

⑤使用注意事项。

试剂性质滴定管原因
酸性、氧化性酸式滴定管氧化性物质易腐蚀橡胶管
碱性碱式滴定管碱性物质易腐蚀玻璃,致使玻璃活塞无法打开
3.实验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
(1)滴定前的准备
①滴定管:查漏→蒸馏水洗涤→用待装液润洗→装液→排泡→调液面→记录。

②锥形瓶:蒸馏水洗涤→装液→加指示剂。

(2)滴定
(3)终点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4.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2~3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c(NaOH)=c?HCl?·V?HCl?
V?NaOH?

算。

但要注意某个数值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时,应该舍去。

?小题热身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中和滴定操作中所需标准溶液越浓越好,指示剂一般加入2~3 mL。

( )
(2)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 )
(3)滴定管的读数为24.6 mL。

( )
(4)中和滴定时眼睛必须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 )
(5)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KMnO4溶液。

( )
(6)滴定管在加入反应液之前一定要用所要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遍。

( )
(7)容量为25 mL的滴定管,滴定过程中用去10.00 mL的液体,此时滴定管中剩余液体的体
积为15 mL。

( )
(8)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前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测定
结果待测液浓度偏高。

( )
答案:(1)×(2)×(3)×(4)√(5)×(6)√(7)×(8)√
[考向精练提考能]
考向一酸、碱中和滴定仪器及指示剂的选择
指示剂选择的基本原则
变色要灵敏,变色范围要小,使变色范围尽量与滴定终点溶液的酸碱性一致。

1.不能用石蕊做指示剂。

2.滴定终点为碱性时,用酚酞做指示剂,例如用NaOH溶液滴定醋酸。

3.滴定终点为酸性时,用甲基橙做指示剂,例如用盐酸滴定氨水。

4.强酸滴定强碱一般用甲基橙,但用酚酞也可以。

5.并不是所有的滴定都须使用指示剂,如用标准的Na2SO3溶液滴定KMnO4溶液时,KMnO4颜色恰好褪去时即为滴定终点。

1.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如图所示仪器从下表中选出正确
选项( )
选项锥形瓶中溶液滴定管中溶液选用指示剂选用滴定管
A 碱酸石蕊乙
B 酸碱酚酞甲
C 碱酸甲基橙乙
D 酸碱酚酞乙
解析:A项中选用的指示剂和滴定管均错误;B项中选用滴定管错误;C项中选用滴定管错误。

答案:D
2.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 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00 0 mol·L-1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做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做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做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做指示剂
解析: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恰好反应生成CH3COONa时,CH3COO-水解显碱性,而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2~10.0,比较接近。

答案:D
考向二误差分析
依据原理c(待测)·V(待测)=nc(标准)·V(标准),得c(待测)=nc????·V????
V????
,因为c(标准)
与V(待测)已确定,所以只要分析出不正确操作引起V(标准)的变化,即分析出结果。

(注:增加个n倍)
3.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酚酞做指示剂)为例,填写下表:
步骤操作V(标准) c(待测)
洗涤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变大偏高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变小偏低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变大偏高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不变无影响
取液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
液体后气泡消失
无影响偏低
滴定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
时气泡消失
变大偏高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变小偏低部分酸液滴出锥形瓶外变大偏高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
滴定后再加一滴NaOH溶液无变化
变大偏高
读数酸式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
俯视读数(或前仰后俯)
变小偏低酸式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
仰视读数(或前俯后仰)
变大偏高
考向三滴定曲线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试题以酸碱滴定过程为基础,考查滴定曲线的绘制,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溶液中的守恒关系等,这类试题的难点在于整个过程为
一动态过程,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化动为静,巧抓几点,采取极端假设的方法进行判断。

4.以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c mol·L-1某弱酸HA
溶液,其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甲基橙作滴定指示剂(已知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 3.1~
4.4,pH<3.1时溶液为红色,pH>4.4时溶液为黄色)
B.指示剂指示的滴定终点就是反应终点
C.突变范围的大小与酸的强弱及酸的浓度有关
D.滴定时氢氧化钠溶液盛放在带活塞的滴定管中
解析:由突变范围可知A选项错误,应选酚酞;反应终点是指酸与碱刚好完全反应,而指示
剂指示的是一个变色范围,B错误;当酸的酸性很强,浓度较稀时,突变范围较大,C正确;带活塞的为酸式滴定管,不可以盛NaOH溶液,D错误。

答案:C
5.若向20 mL稀氨水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则下列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答案:B
6.(2016·全国高考卷Ⅱ)298 K时,在20.0 mL 0.10 mol·L-1氨水
中滴入0.10 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
所示。

已知0.10 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 1.32%,下列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解析:A项用0.10 mol·L-1盐酸滴定20.0 mL 0.10 mol·L-1氨水,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
生成强酸弱碱盐NH4Cl,应选用甲基橙做指示剂。

B项当V(HCl)=20.0 mL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4Cl,此时溶液呈酸性,而图中M点溶液的pH=7,故M点对应盐酸的体积小于20.0 mL。

C项M点溶液呈中性,则有c(H+)=c(OH-);据电荷守恒可得c(H+)+c(NH+4)=c(OH-)+c(Cl-),则有c(NH+4)=c(Cl-),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H+4)=c(Cl-)>c(H +)=c(OH-)。

D项NH
3·H2O为弱电解质,部分发生电离,N点时V(HCl)=0,此时氨水的电
离度为 1.32%,则有c(OH-)=0.10 mol·L-1×1.32%=1.32×10-3mol·L-1,c(H+)=
K w c?OH-?
=1.0×10-14
1.32×10-3
mol·L-1≈7.58×10-12mol·L-1,故N点处的溶液中pH<12。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