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课程作业

人格心理学课程作业
人格心理学课程作业

《人格心理学》课程作业

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10级教育学

米帅旗

1010314036

漫话神经症——读卡伦?霍尼(Karen Horney)《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The Neurotic Personality of Our Time) 一、缘起:

缘起?不会吧——这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一份作业!在很多人看来,这似乎是一个不必要探讨的话题——只是源于作业。是的,这的确是我们的一份作业,作为我们的选修课程《人格心理学》所必需得完成的一个作业,这当然也是一个缘起,并且是最为初始、最为根本、也最具推动力的缘起——毕竟这是一个硬性的要求!

但是仅有一个“作业”的要求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因为这种要求只是一个方向性的,它并没有给我们提出具体的指导和要求。我们还必须去寻找并选取一个具体的内容去阅读,读有所感,感有所发,并最终形成文字。

在这个“寻找——阅读——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面临诸多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会有其缘起,因此对“缘起”做一介绍似乎也就稍稍显得有些必要了。

先说“寻找”吧。在老师布置完这样的一个作业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寻找”的过程。就我个人而言,做出这样的选择——读霍尼的这本书——是很偶然的,但事后回顾时才发现这里边也包含了很大程度上的必然。

这个“偶然”就是缘于老师在课堂中讲述到“新精神分析”这一章内容时对霍尼的介绍和其理论的讲解讲解。在介

绍霍尼时,老师对她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说她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少有的伟大女性。此外,在她的新精神分析理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社会文化的分析,而这一社会文化的倾向正是作为自认为是典型的“人文社科男”的我所极力认可的。正是在这样的一节课堂中激起了我对霍尼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兴趣。

当然,仅有这样的缘起也不足以完全对我选择阅读这一本书做出很好的解释,因为这毕竟只能说明我想要阅读的只是霍尼。因此,个人认为还是有必要做出进一步的解释以彻底澄清这个在旁人看来似乎是毫无必要、也毫无意义或者只是处于“潜意识”状态下的“缘起”。

既然决定了读霍尼,接下来当然是寻找她的著作了,在寻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促使我决定读这本书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

其一,在《中译者序》中冯川教授对这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的第一本重要著作”、“这本书标志着她思想的形成和对正统精神分析所作的修正与批判”、“她的基本思想在本书中皆可初见端倪,而本书对神经症人格种种心态的精彩而透辟的分析,对一般读者来说更是十分有趣和引人入胜。”……正是由于这些评价,尤其是这本书能够反映其基本思想激发了我对这一本书的阅读兴趣。

其二,同样是在《中译者序》的介绍中,我发现了一些

诸如“基本焦虑”、“三种主要的文化矛盾”、“异化”……这些内容与我们的课堂和课本有着极大的吻合性,这就进一步促使我决定去阅读这本书了。

其三,则是出于对译者冯川教授的“喜爱”了。之所以加个引号,是因为我之前并不知道在这个诺大的世界上有这么一位学者,对于一位不熟知的人又何谈“喜爱”呢!冯教授是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系的一位老师——这点了解也是从这本书中“《汉译经典》编委会”的名单中获得的。但是,对他本人的“无知”丝毫不妨碍我对他的“喜爱”。只是因为他作了这样的一个《中译者序》,在这个序言里我看到了很多令我为之一震的思想,虽然这是对霍尼和她这本书的介绍,但这毕竟是个人思考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精神分析的历史,就是其杰出人物不断偏离和反叛其导师的历史。”虽然这只是对精神分析学派历史的梳理,但用词敢于如此犀利还真得需要些勇气和信心!仅这一句就足以令我敬佩不已,深思不已……读这样的学者翻译的书,必然会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觉的,所以我更加坚定地选择了这本书!

叙述至此,我想关于“寻找”的“缘起”已经能够十分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按照“寻找——阅读——写作”的过程,接下来当然应该介绍一下“阅读”的“缘起”了。

对于“阅读”的过程似乎是没有明显的“缘起”的,只不过是在选择了一本书之后去进行阅读而已。如果硬要给它

加一个的话,那就是“选择”了,也就是说阅读缘于选择,选择了什么你就得去阅读什么。

最后再来说说“写作”。写作是必须的,因为这是我们阅读之后进行表达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这还是我们完成作业所必须一种方式。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我们在进行了一定的输入之后,就需要进行输出,而写作则是一种十分常用也十分重要的输出方式。至于“写什么、怎么写”这就又涉及到个人的兴趣或者说是习惯了,当然这也就又是一个“缘起”性的问题了。

我写的是《漫话神经症——读卡伦?霍尼<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从题目来看是采用“漫话”这种方式;从内容来看分成了“缘起”、“版本”、“作者简介”、“译者简介”、“中译者序”、“序言”、“主体”以及“结语”共八个部分进行叙述的。当然,这也是有它的缘起的。

采用“漫话”这一形式,首先是因为我们要写的“读后感”——它是一种感觉、一种想法——是思想层面的东西,我们无法或者说很难加以系统化的描述。正如“意识流小说”一样,纯粹是作者思维的涌现,没有传统的章法和逻辑,对于这种“杂乱无序的”的想法或许唯有“漫话”才能形容得过去吧。其次,对于“漫话”这个词汇我是怀有很好的感情的。记忆中初次接触这个词汇是在中学的语文课堂上,有一篇题名为《漫话小行星》的天文学科普文章,这篇文章给我

的感觉很好、印象很深。喜欢作者自由的介绍、随意的语言,从此也就知道并喜爱上了“漫话”这一“自由散漫”的表达方式。最后,是因为老师对我们完成的形式并没有具体的要求,因此我也便“胆敢”采用如此无羁的表述形式了。

至于缘何分为八个部分,则是因为我个人认为虽然这是一个读书感悟,书的内容当然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却也并不应该由此而忽视读书的过程,以及我们在读书过程中的思考。或者可以说读书以及在读书过程中的思考比我们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更重要——正如近代欧洲的一些教育家所倡导的“阅读是为锻炼人的心智和思维能力”一样。基于这种观念,我就把内容确定为了八大部分,这些部分无一不反映了我在阅读的时候所进行的思考甚至是思考的过程。

以上冗长而又繁复的介绍只是一个“缘起”,或许有人会认为废话连篇,但它却真实而又直观地记录了一个选择、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历程——也许这就是我把它定名为“漫话”的最为直接也最为根本的原因吧。

二、版本:

正如作业扉页图片所显示的那样,我读的这本《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不是电子版的,而是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译林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一本纸质书籍。

这当然是不完全符合老师的初衷和要求的,虽然老师也没有完全拒斥我们看纸质书籍,但个人认为还是很有必要对

我所读的这一版本做一简要的介绍:这本书是译林出版社(南京市湖南路1号,邮编:210009)《汉译经典》系列丛书的第十四本,译者为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系冯川教授,版次是2011年5月第一版,定价为18.00元,全书共计214页,20万字。

三、作者简介:

在这本书的封皮页上,著译者给出了这样的作者简介:“卡伦?霍尼(1885——1952),与弗洛姆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尼是社会心理学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她相信用社会心理学阐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伊德的性概念更适当。”——这个介绍很简短,但却也包含了十分丰富的信息:生卒年份、国籍、学术地位、重要主张等等。

但是,我们对于一位伟大的精神分析学家的了解当然不应该满足于此,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

霍尼于1885年9月16日出生于德国汉堡附近一个名叫卡伦?丹尼森(Karen Danielsen)的小村庄。父亲是挪威人,远洋轮船长,是一个笃信宗教、独裁而沉默寡言的人。母亲是具有荷兰和德国血统的荷兰人,泼辣而随和,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父亲比母亲大19岁,和前妻生有四个孩子,均

已成人。除此外,她还有一个哥哥。在霍妮的回忆中,父亲是一个可怕的人物,他看不起她,认为她外貌丑陋,天资愚笨。同样,她感到母亲偏爱哥哥,对她十分冷落,因而其童年生活颇不快乐。

12岁时(1897年),因为治病而对医生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她就萌发了当一名医生的决心。

1906年,她进入弗赖堡大学学习医学,1908 年转至哥廷根大学。

1909年,由于抑郁症和性问题的困扰,开始接受弗洛伊德的嫡传弟子亚伯拉罕的精神分析。

1913年,她获得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14——1918年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接受精神分析训练。1919年,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医生于私人开业。

1920——1932年间,她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此外还创办了一家私人诊所。在这段时间里,她由于对弗洛伊德关于女性性欲的看法表示不满而离开弗洛伊德的正统学说,并在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大多是关于女性问题和不同意弗洛伊德观点的文章。

1932年,她受亚历山大(Franz Alexander)的邀请赴美,担任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副所长。两年后,她迁居纽约,在那里创办了一所私人医院,并在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培训精神分析医生。随着她与弗洛伊德正统理论分歧的增

大,导致了她与研究所其他成员的关系紧张,1941年,她的同事以投票方式作出决议,剥夺她的讲师资格。同年,她倡立精神分析改进会,并创建了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她亲任所长,直到逝世。

以上材料是我从“百度百科”霍尼词条中节选整理而来,这些材料大致讲述了霍尼的一生。

在她六十余年的人生当中,我们很明显地能够有这样几个关键的时间:1897年对医学产生了兴趣,1909年开始接受精神分析,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期间偏离了弗洛伊德正统学说,1932年的赴美研究,1941年的独立门户等等。正是这些具有重大转折性的关键时刻大胆而正确的选择构成了她对精神分析追寻而又叛离的一生。

众所周知,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上半期的这段时间里,女权还没有得到解放。霍尼何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逐步走向精神分析,并且在这一领域内开辟了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十二岁的霍尼怀着当一名医生的决心和梦想向这一领域进发了,几十年来的不断追求使她走向了成功的殿堂。仅此一点,就足以引我深思,敬佩不已,并决心以此为激励,孜孜不倦地奋进在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的道路上。

四、译者简介:

这本书的原著者是个美籍德裔心理学家,“翻译”也就

成为了我们不得不说的话题。翻译,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它是沟通世界——尤其是当下国际化、全球化日益突出和加强的世界的一个重要桥梁。

本书的译者是冯川,四川大学的一名教授。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本人对冯教授是一无所知的。在要做这个作业的时候突然萌生了“一探究竟”的感觉,于是就开始了搜索。

冯川教授是没有霍尼那么大的名声和影响力的,以至于在“百度百科”里竟然没有关于“冯川”的词条。在我所能接触到的范围之内,所得也就很少了,不过还是有很大的收获的。

冯川,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德国波恩大学特邀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比较文论、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学术兴趣:文学、文学理论、哲学、心理学、中西方文化。

主要著作:《梦兆与神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文学与心理学》,新疆大学出版社,1995年;《荣格》,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人文学者的生存方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死亡恐惧与创作冲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主要译著:霍尔,《荣格心理学入门》,三联书店,1987年;荣格,《心理学与文学》,三联书店,1987年;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弗洛姆

等,《禅宗与精神分析》,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门宁格尔,《人对抗自己》,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诺尔曼?布朗,《生与死的对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荣格,《荣格文集》,中国改革出版社,1997年;特雷西,《诠释学、宗教、希望》,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等等。

从与其相关人员(诸如同事和学生等)的博客中,我得到了更多,也更加感性更为详尽的介绍。列举如下:“早就听说了冯川,被学姐告知是川大在学术界最拿得出手的中文系老师。”“如同谢谦(川大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在他的博文中提到的那样,冯川是一个很有“狂”的资本的人,他是国内翻译荣格心理学的第一人,是川大对外汉语系的创办人,是被高尔泰先生认为是在学术思想太过正统的川大唯一一个“还有点思想”的人。”

“现在的川大学生大多数不知道冯川这个名字,而冯川自己也说,自己是个边缘人。网络上有关冯川的介绍不多,这位在国内第一个系统翻译介绍荣格心理学,创办了川大对外汉语系,被高尔泰认为是在“学术太过正统”的川大里唯一一个“还有点思想”的学者。”

1969年的冯川作为知识青年下乡时还不到17岁,学历是初中二年级。冯川的母亲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40年代曾在“国大”选举事务所工作。父亲是高级工程师,参与过设计修建川藏公路。文革伊始,冯川家就遭了查抄,“我当时非

常小,想跟家里划清界限,跟毛主席干革命,证明自己。”

1978年10月,冯川成了四川大学中文系的新生。“我们入学时,最大的34岁,最小的17岁。我进来时26岁,算中等年龄。入学的时候我已经结婚了,儿子都出世了。”

冯川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于1987年全文发表于李泽厚主编的美学领域权威杂志《大美学》上,但在1985年答辩的时候也并不一帆风顺。有教授认为他的论文是反马克思的,不能通过,但冯川宁可不要学位也不放弃自己的思想。“我没有必要修改,不能通过就算了。”

冯川认为,一个教授,学问的多少只在其次,“关键是必须有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人的底线。”“如果做教授做博导已经做到什么事情都可以乱来的时候,比如说国外买的一个芯片,他说是他研制出来的。就算成了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又有什么意思呢?”

谈及办私立学校,去私立学校教学的动因,冯川说:“我就是希望能够教育自治,不受体制的局限。我希望按自己的想法去塑造一批学生。不过,在中国,这种想法似乎只能是一厢情愿。私立学校也正在被体制化。我也正在考虑我的去留。”“如果很多人品、学问都很好的老师都活得很郁闷,只能被迫边缘化,成为不断迁徙的流亡者,你能说这个制度一点问题都没有吗?现在很多人讨论中国教育的问题,说来说去说的都是皮毛,并没有说到实质性的问题——教育必须自

治。政府管得越多,教育就越没有创新,越没有活力。”

南方科技大学的创办给了许多人以希望,冯川称自己“非常佩服朱清时。我觉得我都是一个堂吉诃德,他更是一个堂吉诃德。他比我年纪大,还是搞科学出身的,他居然也有那些堂吉诃德的想法。” 锦城学院近年来办学比较成功,现正在进行学位授予权的评估。“体制化进程变得不可避免,开创的乐趣越来越少。我只是一读书人,体制化管理非我所长。加之民营学校资金短缺、教师良莠不齐,给我带来很多烦恼。我也一直在考虑去留的问题。但如果离开锦城我又往什么地方去呢?没有我去的地方,我就只好出国带孙子去,这并不是我所愿意的事情。”

看到这些介绍文字,我个人的感触还是颇深的。毕竟我也是学教育学的,在我的内心深处,或大或小也是存在着一个教育梦想的。“冯川现象”在我国似乎并不是个例。这个我不多作评价。只提醒一点,这也是深深触动我的——“但冯川宁可不要学位也不放弃自己的思想”——这是何等的坚定——不为世俗的学位而出卖自己的思想和良知!!!

五、中译者序:

正如我在“缘起”部分多次提到的那样,这本书——甚至仅仅一个《中译者序》就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正是如此,我才选择了去阅读这本书。

冯川教授的序言从“在形形色色的现代西方思想中,精

神分析作为一种文化思潮,显然具有突出而重要的地位”谈起,谈弗洛伊德的创立、谈后学者对弗洛伊德的接受与批判,进而引入“这当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弗洛伊德学派(The New Freudian School)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正统精神分析学所作的批判与修正,而卡伦?霍尼作为新弗洛伊德学派最重要的中坚人物之一,其著作和思想显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然后开始了对霍尼及其思想和著作的详细介绍。

关于霍尼,译者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其人生经历,其中重点讲解了她的学术经历,在这当中也不可避免的介绍了霍尼的重要思想倾向。然后,开始对其思想和著作作了重点介绍,其中也包含了本书的主要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在“缘起”部分已有所涉及,并将在下面的“主体”部分重点分述,故而在此处也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了。

六、作者序言:

序言是一本书的纲领或者说是灵魂,如果把一本书比作一篇论文的话,那么序言就大概相当于摘要了。霍尼为这本书所作的序言也大致如此。

在序言的一开始作者便这样写道:“我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刻画出我们时代的神经症患者,刻画出实际推动他们内心的冲突、他们的焦虑、他们的痛苦,以及他们在个人生活和与他人交往中所遇到的种种障碍。在本书中,我不打算讨论任何特殊类型的神经症,只想集中讨论我

们时代所有神经症患者以不同的形式共同表现出来的性格结构。”

同时她也在序言中提出了自己的论点:“神经症不仅可以由偶然的个人经验所造成,同时也可以由我们在其中生活的特殊文化环境所造成……当我们充分意识到文化环境对于神经症的重要影响后,被弗洛伊德视为神经症根源的生物因素和生理因素,就立刻后退到背景的位置上。”而这一论点则成为了本书的核心指导思想,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无时无刻不会发现这一思想的影子。所以,霍尼又说:“我的这种思想倾向,使我对神经症中许多基本问题都作出了新的解释。尽管这些解释涉及不同的问题(例如受虐狂问题,爱的病态需要之内涵,病态的犯罪感之意义等),它们却具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即强调焦虑对产生病态的性格倾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更为大胆的是霍尼在序言中作出了这样的声明:“由于我的许多解释都与弗洛伊德的说法大相径庭,一些读者可能会问,这究竟是否还称得上是精神分析。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认为什么是精神分析中最根本的东西。如果你相信精神分析完全是由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整套理论构成的,那么,我在这里所说的一切就不能算作精神分析。但如果你相信精神分析的本质在于某些基本的思路,目的在于考察无意识过程的作用和无意识过程获得的表现形式,并以心理治疗的形式使

这些潜在的过程意识化,那么,我在这里所说的就算得上是精神分析。”这一段话,我曾经引用在了老师给的随堂作业“论述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不同”中,我认为这很能表明二者的差异与联系,这同时也足以表明了霍尼对真理的追求比对权威的依从看得更重。

“我相信严格地拘泥于弗洛伊德的一切理论解释,会导致这样一种危险,即容易使我们在一切神经症中发现弗洛伊德理论希望我们发现的那些东西。这是一种迂腐的、食而不化的危险。我相信对弗洛伊德伟大成就的尊敬,应该表现为继续巩固他所奠定的基础,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共同完成精神分析的未来使命,使精神分析既成为一种治疗实践,又成为一种理论方法。”太多的评论性话语我也并不想说,只不过是把霍尼的经典论述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去感受、去领悟并最终获得自己的理解。

“本书采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写成,为了清晰起见,我尽量不去过多地讨论枝节问题;同时我也尽可能避免使用技术性术语,因为这类术语往往可能被用来取代清晰的思考……本书既是写给有兴趣的外行看的,也是写给那些职业就是与神经症人打交道,因而熟悉本书所涉及的种种问题的人看的。”

在这个序言中,作者介绍了写作目的、书中观点、写作方式、阅读对象等等一系列问题,语言很是经典——从我长

篇的节录中就能够看出来——我恨不得节录更多(事实上我也这么做了,从我厚厚的读书笔记中就能看到,限于时间和精力,不便在此进行更多的分享)。

七、主体:

主体,终于开始这个“核心”的话题了。但此时我相信经过前面六个部分的大量介绍,大家应该对这本书已经“颇为”了解了吧。所以,在这一部分也就从简论述了。

我个人给这一本书的定位是“一部基于一定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分析神经症人格的精神分析专著”。全书共分十五章,个人感觉这十五章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第一章“神经症的文化与心里内涵”和第二章“为何谈起‘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共两章。

第一章中,作者从“文化和心理”的视角重新解释了“神经症”的内涵,作者指出:“神经症这种说法,虽然来源于医学术语,在使用过程中却不可能不具备其文化的内涵。”“人们关于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的观念,不仅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同一文化中也会发生改变。”“我们的情感和心态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的文化环境和个体环境。这一点反过来又意味着:如果我们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文化环境有所认识,我们就有可能更深刻地理解正常情感和正常心态的特殊性质。同样,既然神经症不过是正常行为

的畸变(deviation),我们也就有可能对种种神经症有更好地理解。”;“神经症乃是对正常行为方式的偏离和畸变。”……

第二章作者也谈了“缘起”,但又不仅限于此。在这一章中,她明确指出:“当说到神经症的时候,我要涉及的乃是性格神经症(character neuroses)。”

总之,第一部分作者明确了神经症内涵的文化视角,并作出了初步的解释。

第二部分包含了第三章“焦虑”、第四章“焦虑与敌意”和第五章“神经症的基本结构”。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进一本明确解释了神经症内涵中的几个核心概念,并具体指出了“神经症的基本结构”。

在第三章中,作者指出:“前面我曾把焦虑作为恐惧的同义词使用,事实上,焦虑和恐惧都是对危险境况作出的情绪反应,都可能伴随种种生理感觉如颤抖、出冷汗、剧烈的心跳等。尽管如此,焦虑与恐惧之间仍有不同之处。当母亲仅仅因为自己的子女身上出了一点丘疹或患上了轻微的感冒,就害怕自己的子女会死去的时候,我们把这叫做焦虑;如果子女确实患上了严重的疾病,母亲因此而感到害怕时,我们则把她这种反应叫做恐惧。”“恐惧乃是一个人对自己不得不面对的危险作出的恰如其分的反应,而焦虑则是对危险的不相称的反应,或甚至是对想象中的危险的反应。”“在我们的文化中,主要有四种逃避焦虑的方式。这就是:一、把

焦虑合理化;二、否认焦虑;三、麻醉自己;四、回避一切可能导致焦虑的思想、情感、冲动和处境。”

第四章作者对焦虑和第一作了对比分析,第五章则进一步分析了神经症的基本结构。在第五章的结尾,作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焦虑越是难以忍受,保护手段就越是需要十分彻底。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四种主要的方式,借助这些方式,人们企图保护自己以对抗基本焦虑。这四种方式是:爱、顺从、权力和退缩。”并且进一步明确了其发生作用的模式:“首先,获得任何形式的爱,都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来对抗焦虑。其基本想法是:如果你爱我,你就不会伤害我。其次,……不管顺从采取特定的还是一般的形式……其基本想法是:如果我放弃自己,我就不会受到伤害。第三种企图获得保护以对抗基本焦虑的方式是通过权力,即凭借获得实际的权力、成就、占有、崇拜和智力上的优越来赢得安全感。在这种获得保护的企图中,其基本想法是:如果我拥有权力,就没有人能够伤害我。第四种保护手段是退缩……其基本想法是:如果我向后退缩,就没有任何事情能够伤害我。”……“人们往往并非通过一种方式,而是同时通过几种互不相容的方式,来从一种巨大的潜在焦虑中获得安全感。因此,神经症病人就可能同时被自己内心的种种强迫性需要所推动,一方面希望统治一切人,另一方面又希望被一切人爱;一方面顺从他人,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们身上;一

方面疏远他人,另一方面又渴望得到他们的爱。正是这些完全不能解决的冲突构成了神经症最常见的动力核心。”

第三部分所占比例最大,它包含了第六章“对爱的病态需要”、第七章“再论对爱的病态需要”、第八章“获得爱的方式和对冷落的敏感”、第九章“性欲在爱的病态需要中的作用”、第十章“对权力、声望和财富的追求”、第十一章“病态竞争”、第十二章“逃避竞争”、第十三章“病态的犯罪感”和第十四章“病态受苦的意义——受虐狂的问题”共计九章内容。

在这一部分的九章内容中,作者有一个共同的写作手法就是“对比分析”。作者将正常人对爱的需要以及对权力、声望和财富的追求,与神经症患者病态需求进行了对比,是我们清晰地看出了他们之间的不同。

由于此部分内容极多,不便在此细作介绍,因此选取第十章“对权力、声望和财富的追求”稍作例证和解释:“统治和支配他人的愿望,赢得声望的愿望和获得财富的愿望,其本身显然并不是病态的倾向,正像希望获得爱的愿望本身并不是病态的愿望一样。要理解在这一方向上的病态追求的特征我们就应该拿它与正常的追求做一比较。例如,在正常人身上,权力感可能产生于意识到自身在力量上的优越,不管这力量是指身体的能量或力量,还是指精神上的能力、成熟与智慧。……但是,对权力的病态追求却来源与焦虑、仇

人格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整理

现代人格心理学 名词解释: 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范型: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人格结构:是研究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人活动倾向性等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的组织模式。 4.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5.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6.生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7.里比多:即为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泛指心理活动的能量。 8.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9.潜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0.意识:人格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1.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12.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13.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 14.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15.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16.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17.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 18.梦的分析:佛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19.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20.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21.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 22.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 23.内驱力范式:佛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驱力与本我对应,内驱力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24.自我范式:把自我看成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25.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 26.显在焦虑: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产生情景性神经症。 27.基本焦虑:指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是潜伏着的危险因素。 28.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特征,并且人际之间有很大差异,它是一种实在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 29.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为的那些原因。 30.根源特质:是隐藏在表面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31.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 32.动力特质:是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它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 33.正强化:呈现正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4.负强化:撤去负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5.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36.替代强化: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者的行为学习,这时候的强化对于榜样而言,则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 37.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38.强化物: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强化也就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就是强化物。 39.约拿情节: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一个聪明的人说:“我是十分聪明的”。就会冒犯他人,引起对立、敌意、打击。于是,优秀的个体一般要学会像变色龙一样掩饰自己,贬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攻击,就像圣经上的约拿一样,这种情节称之为约拿情节。 40.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41.移情: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对他的问题进行理解,从那个人的内部参考模式出发。 42.高峰体验: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如爱的体验、审美感知、创造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 43.场依存—场独立性:主要依据视野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为场依存性;主要依据身体经验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场独立性。 44.原型:是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人格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 1.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 A )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 A.人格结构.动力.发展 B人格评价 C. 人格变态 D.人格元素.组织.特质 2.本我的活动遵循( A ) 。 A.快乐原则 B.道德原则 C.现实原则 D.法律原则 3.“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反映了人格的( A ) 。 A.稳定性 B.生物性 C.个别性 D.整体性 4.对人格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 A )。 A.奥尔波特 B. 卡特尔 C.艾森克 D. 艾里克森 5.奥尔波特表达他对人格发展动力的看法用的概念为( B ) A.自我统一性 B.机能自主 C.创造性自我 D.统我 6.弗洛伊德提到可以通过( A ),了解无意识过程。 A.梦的解析 B.谈话 C.量表 D.绘画 7. 受辅者是关于自己最好的专家的观点来源于( D )。 A.建构疗法 B. 认知疗法 C. 行为疗法 D. 个人中心疗法 8. 艾森克把( B)看做是神经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A、外周神经系统 B.自主神经系统 C.激素 D.神经递质 9.能力特质在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中属于( D ) A.一般特质 B. 共同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 10.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中包括内外倾.精神质和( A )三个人格维度。 A.神经质 B.宜人性 C.聪慧性 D.开放性 11.对自己暗恋的人,也觉得对方也喜欢自己,在防御机制上属于( C )。 A.压抑 B.合理化 C.投射 D.反向形成 12.人格成分中不包括(A )。

A.情绪过程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13.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的出现( D )。 A.与刺激有关 B.与刺激无关 C.在反应之前 D.在反应之后 14.主题统觉测验是可以了解( B )动机测验。 A.意识 B.潜意识 C.行为 D.都不是。 15. 强调观察.模仿学习作用的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B )。 A.华生 B.班杜拉 C.罗杰斯 D.斯金纳 16.爱与人交往,喜欢热闹的气质类型是( B )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7. 人格结构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自我和(A)。 A.需要动机及价值观 B. 情绪 C.外倾 D.内倾 18.人格中遗传占主导部分的是( A )。 A.气质 B. 自我 C. 性格 D. 能力 二、简答题 1.简述人格的概念机包含的主要成分。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什么是人格评鉴,涉及哪些变量? 指在具体的条件下以系统的方式来收集有关人格的资料。有系统的收集这个人或这些人的有关资料,涉及的变量很多。所要收集的资料最起码要涉及下列四种变量:情境的性质.刺激的性质.指导语的性质和被试反应的性质。收集到资料之后,还要根据资料进行评分.分析和解释,然后才有可能对一个人或许多人的人格特征作出评定。 3.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的结构性;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 4.什么是人格心理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人格结构.动力.发展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格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人的认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唯一系

人格心理学期末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人格的定义: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1)发生在个体身上。 情境和人格共同决定行为 (2)稳定的行为方式 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或个人特点。 (3)内部过程: 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行为、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是个体的内部整体性 2、人格的特性: (1)独特性: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环境与基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素质限定了发展的界限,环境只能在这个界限范围内发生作用,决定发展的结果。 不排除共同性,群体人格: (2)稳定性: 跨时间持续性;跨情境一致性; 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排除其发展和变化,人格改变不同于行为改变,是更为深层次的改变。(3)整体性: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个体身上他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综合成为一个有机体。 (4)社会性: 人格是社会化的产物;社会剥夺 人格的社会性不排除人格的自然性,人格受个体生物特性的制约 (5)功能性 3、个性:个别差异,相对于共性而言,万事万物都具有 人格:对一个人的总的描述或本质的描述,既有独特性又有整体性。 4、气质: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先天性 (2)无好坏之分 (3)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与成就水平 (4)是一种依赖于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 (5)气质是先天禀赋(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社会环境对人格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性格: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1)后天形成 (2)具有道德评价含义 (3)可塑性

6、人格的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人的无意识心理对行为方式的差异起很大作用 特质学派—人是处在各种各样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 生物学流派—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 行为流派—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和期望的结果 认知流派—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解释行为的差异 人本主义流派—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因素 7、人格与文化 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需要和成就,倾向于把自己看作独立的、独特的人; 集体主义:倾向于把自己归属于一个较大的群体,如家庭、宗族或国家,喜欢合作,从群体成就中获得更大的满足; *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经验影响着人格发展,而且人格是存在于文化背景之中的。 9、研究方法 (1)假设-检验法 理论:关于建构或事件之间关系的一般陈述。(简约性;有用性:能提出可检验的假设。假设:对来自理论的,有逻辑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合理预测。 事前预测&事后检验:假设应先于检验 重复研究:“文件柜”现象:研究者只在发现了显著效应的情况下才愿意报告其文章 (2)个案研究法 局限:1个案推他人:而且个案研究的被试大多是来进行心理治疗的,不同于常人; 2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3.研究者主观判断不客观性。 优点:很多人格概念不容易用其他方法来检验(潜意识;个体生活丰富性) 1.罕见的个例; 2.与正常人没有差异; 3.说明治疗方法 4.证明一些可能性 10、信度:在多次测量中具有的一致性程度 重测信度:不同时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内部一致性:一项测验中的所有项目所测的是否是相同的心理结构 11、效度:测验所测量出的东西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原本要测量的东西。 表面效度:看测验的项目是否测量了所要测量的东西 相容(聚合)效度:一项测验测得的分数与另一项具有相同建构的测验之间的相关程度。区别效度:一项测验的分数与另一项理论上没有关系的测量之间不相关的程度 行为效度:测验分数能够预测人的行为 12、人格的评价:(1)自陈量表 (2)投射测验:罗夏克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测验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来源:考试大2009/6/24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 一.判断题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A、荣格 B、阿德勒 C、卡特尔 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

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弗洛伊德 B、荣格 C、阿德勒 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A、埃里克森 B、弗洛伊德 C、荣格 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 A、卡特尔 B、艾森克 C、奥尔波特 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15.通过感知、记忆、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操作过程称为(A)。 A、认知 B、认知风格 C、认知方式 D、认知类型 16.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A)。 A、认知风格

人格心理学自我性格分析复习进程

人格心理学自我性格 分析

一、结合佛洛依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自我分析 (一)佛洛依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1、本我(id) 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2、自我(ego) 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3、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二)自我分析 在人格结构里,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而就我本人而言,在本我上,我与其他任何人一样,具有最基本的人类需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然而这些本能的欲望满足,也需要通过自我的帮助来实现。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努力实现自我,不断学习,不能一味的放任本我的“唯乐原则”,现在并不是无忧无虑的吃了睡,睡了吃,而需要通过学习知识,做作业,来达成自我的实现。超我是按至善原则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就目前而言,在道德理想我的超我这一方面,我在很多具体的方面还是做的不够好的,这需要在未来不断改进。 二、结合艾克森人格测试的自我分析 (一)艾克森人格测试介绍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教授艾森克及其夫人根据其人格三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它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编制,分别为:

人格心理学复习材料

论述题: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性格的类型论与特质论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从与自陈测验相比较的角度,谈谈投射测验的特点。 3.如何了解一个人的性格,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你现实生活中的一位亲人或朋友进行性格方面的描述。 4.试述评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 5.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荣格的性格类型论进行述评。 6.述评测量性格的方法。 7.埃里克森自称是一个弗洛伊德主义者,你如何理解。 8.能力是指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谈谈你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从某一个角度分析自己具有什么能力。 9.评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0.述评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11.简述弗洛伊德的性格理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理论进行评价。 12.试述成功智力理论。 13.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分歧有哪些。 14.什么是能力?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何? 15.评述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16.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试对他提出的智力理论进行述评。 17.谈谈你对西方“Big Five”模型与“FFM”的理解。 18.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使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失调。”对此你怎样理解。 19.述评人格五因素模型。 20.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一个适当的智力理论应该考虑智力与内在世界、外在世界以及人的经验的关系。你对他提出的智力理论如何理解。 简答题: 1.人们对气质的含义主要有哪几种意见? 2.简要说明弗洛伊德理论中自我的功能。 3.简要说明罗杰斯提出的“机能健全的人”具有哪些特征。 4.简要说明能力和知识的关系。

人格心理学作业

人格心理学论文 选人格心理学是一个意外。本来是由于没选上公选课,一个同学选了两门,于是退了一门给我。于是半路出家,半途上课,便被这门课吸引住了。 第一节课听得是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听着老师讲的人的各个时期对人的性格的影响,结合自己的性格和成长历程,发现真的是能对上号来,所以还特意买了本<<弗洛伊德文选>.>没事看一下。 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学这门课后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选用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和行为主义人格理论来分析一下自己的行为。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分为三个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身处期末考试的前几个星期,我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些天身体一直无意识的精力充沛,而我则利用这本我表现出来的充沛精力去努力学习,每天吃完饭,看书,学习,思考,从而以支配本我而实现自我的价值,达到自我的目的。在学习期间,做题检验自己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做上一套题会发现自己有几道题很弱智的错,然后内心责怪自己,并总结经验。同时又有一些难题,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终于做出来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内心鼓励一下自己,并记下这次思考的过程。这就是实现超我的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 再就是自我防御的表现,像在考试的时候,有一道题出的很难,一时不能解答,这时会有一些焦虑,然后我转头看下一道比较简单的题,然后平静了下来。这期间我将焦虑的目标转移到了不焦虑的目标上。这便是移置。 再就是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我想到了我在校庆杯篮球赛上,我体质一般,平时打球一会就累了,我没有想到自己打满全场。在比赛半场的时候我觉着自己已经累得不行了。但是我还是把在大家的加油助威声中把整场比赛打完,并且最后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这期间我挖掘出了自己的潜能并发挥出来,完成了自我实现。 以上是我用精神分析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我的一些行为进行了一些分析和评价,接下来是我对自由意志的看法。自由意志的最初起源和第一含义是指独立于先前的心理和生理条件的、非决定论的自由意志。现代哲学称之为决定论。自由意志是一个哲学信条。它认为,我们的选择最终取决于我们自己,自由意志是相信人类能选择自己行为的信念或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 (√) 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情结。 (×) 10.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 (√) 11.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 (×) 12.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 (√) 13.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 (√)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 (×) 17.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 18.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 (√) 19.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 提出者是( 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 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最新版2016年秋福师人格心理学作业满分答案

人格心理学作业 1.(20.0分)试比较弗洛伊德与荣格的“潜意识”概念的异同。 答: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内涵是指潜意识是我们未觉知的想法、经验和感情。其内容包括:意识层次论、结构理论、驱力论、防御机制、心理发展理论。荣格关于集体潜意识的内涵是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经验,是人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的倾向。表现为原始意向,也就是指当我们不能在意识表现时,会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以原型和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内容包括:一些重要的原始意向、心理类型学说、心理类型的测量等。 2.(20.0分)强化的安排方式(程式)有几种?如何合理应用这些强化方式?192-197 答: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一是连续强化,即每一次正确反应后都给予一次强化;二是间歇强化。间歇强化又可以两种安排方式,根据反应次数决定的比例强化和根据反应时间间隔决定的时间间隔强化。 比例强化中,可以按固定比例进行强化,比如,每10次正确反应给一次强化;也可以按变化的比例进行强化,比如每100次正确反应中随机安排10次强化,个体不是每10次正确反应都会有一次强化,而是平均每10次反应能够得到1次强化。

按时间间隔进行强化时,可以按固定时间间隔进行强化,比如每10分钟给一次强化;也可以是按变化的时间间隔进行强化,比如每60分钟内随机安排6次强化。 3.(20.0分)卡特尔用于因素分析的材料有哪些?选用这些材料的理由是什么? 答:因素分析的条件是需要大量有关个人人格的数据。卡特尔认为可以用于因素分析的数据材料有三种类型: 1)生活记录材料(L-data):来源于人们实际生活中对个人行为的记录。其关键作用在于,由于被试没有直接提供信息,因此较少欺骗和吹捧的成份。 2)问卷材料(Q-data):来源于人格的问卷调查。易收集,常使用。但报告中有关个人自己的能力和倾向会影响到这类材料的精确性。 3)客观测试材料(OT-data):是诸多方式中最有价值的一种,主要考察被试进行行为测验时的反应。卡特尔认为这类材料比较客观,因为被试往往并不知道测试的真正目的 4.(20.0分)用罗特的行为预测理论分析差生课堂不良行为,并提出解决方案。 答:(1)人的行为取决于四个因素。即心理情境:即反应着的个体所体验到的环境。行为潜能:指的是任何一种特定的行为潜力。期待:它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指的是个体由于在某一具体环境中做出了某种具体行为,而希望得到某种特殊的强化。强化值:是在每一种强化都有可能发生的条件下,个体对任一强化发生的偏爱程度。 (2)公式:BP = f (E & RV) (行为潜能等于预期和强化价值的函数)

人格心理学考试试题A

………………………………装………………………………订………………………………线……………………………… 第 1 页 共 5 页 商丘师范学院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教育系 教育学专业 本科(05班)《人格心理学》试卷(A ) 说明:本试卷共5页、六道大题,答卷一律在试卷规定处进行,答在其它处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试题,每小题均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的答 案代码填在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本题满分10分) 1.弗洛伊德的“自我”依据_______活动。 ( ) A.快乐原则 B.理想原则 C.现实原则 D.社会原则 2.人格流派不包括 _______ 。 ( ) A. 精神分析 B. 认知失调 C. 行为主义 D. 人本主义 3. 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_____。 ( ) A. 卡特尔 B. 埃森克 C. 奥尔波特 D. 马斯洛 4. 埃森克研究发现,_____特质与皮质唤醒几率有关。 ( ) A. 内外倾 B. 神经质 C. 宜人性 D. 精神质 5. 提出个体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学到别人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_____。 ( ) A. 马斯洛 B. 班杜拉 C. 罗杰斯 D. 米勒 6. 下列属于阿德勒提出的概念是 _______。 ( ) A. 人格意象 B. 追求优越 C. 神经症需要 D. 社会人格 7. 在荣格的人格发展理论中,他最为关注的时期是______。 ( ) A. 童年时期 B. 青年时期 C. 中年时期 D. 老年时期 8. 依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理论,成年早期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 。 ( ) A. 繁殖对停滞 B.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 信任对不信任 D. 亲密对孤独 9. 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______。 ( ) A. 认知风格 B. 认知类型 C. 认知过程 D. 认知活动 10. 下列不属于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的是______。 ( ) A. 弗洛姆 B. 斯金纳 C. 沙利文 D.霍尼 二、填空题(每空1分,本题满分20分)

人格心理学自我性格分析

一、结合佛洛依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自我分析 (一)佛洛依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1、本我(id) 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2、自我(ego) 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3、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二)自我分析

在人格结构里,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而就我本人而言,在本我上,我与其他任何人一样,具有最基本的人类需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然而这些本能的欲望满足,也需要通过自我的帮助来实现。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努力实现自我,不断学习,不能一味的放任本我的“唯乐原则”,现在并不是无忧无虑的吃了睡,睡了吃,而需要通过学习知识,做作业,来达成自我的实现。超我是按至善原则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就目前而言,在道德理想我的超我这一方面,我在很多具体的方面还是做的不够好的,这需要在未来不断改进。 二、结合艾克森人格测试的自我分析 (一)艾克森人格测试介绍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教授艾森克及其夫人根据其人格三 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它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编制,分别为: 1.精神质(P)维度:测查一些与精神病理有关的人格特征。高分可能具有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不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整理大全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鉴。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8.梦的工作包括:凝缩、替代、象征、润饰。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身。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有: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生命力。它按等值原理和熵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神经症文化决定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基本焦虑。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 阿德勒是自卑感、霍妮是基本焦虑。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代币制、厌恶刺激疗法、行为协约。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20. 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奖赏。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 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 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看待、与同事和睦相处。 2.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客观的危险产生的情绪反应是( A 现实性焦虑) B 神经性焦虑 C 道德性焦虑 D 防御性焦虑 4.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卡特尔 6.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 C 阴影)A 情结B 自卑 D 自性 7.顺利完成任务而必须具有的人格特征是( A 能力)B 气质 C 性格 D 智力 8.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B 原型)A 幽默 C 移情D情结 9.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A 阿德勒 B 奥尔波特 C 罗杰斯 D 艾森克10.阿德勒认为()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机。A 生活风格 B 保持自卑 C 社会兴趣D追求优越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详细答案汇总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1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独特和独特的心 理行为模式.气质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2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6否认.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退化作用(×)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即,富有情绪色彩的一连串的观念或思想。情结。情结: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心灵被某种心理问题强烈占据,使人无法思考任何其他事情,而个体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10.阿德勒(×).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11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奥尔波特(×)12 .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13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戴斯(×)17..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18 .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19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二.单项选择。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DA、性格B、气质C、人格、能力。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D、能力A、气质B、性格C、人格、气质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人格适应A、人格结构B、人格动力CD、人格发展。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人格动力A、人格结构B、人格发展C、人格适应D这种观点.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6 )的提出者是(C。 A、荣格B、阿德勒C、埃里克森、弗洛依德D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现实性焦虑B、神经性焦虑C、道德性焦虑D、防御性焦虑A,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 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弗洛伊德、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D.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10 、埃里克森C、阿德勒DB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荣格.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11、阿德勒C、荣格D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马斯洛、奥尔波特、卡特尔AB、艾森克CDC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D、罗杰斯C、奥尔波特、艾森克AB、卡特尔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人格心理学课程作业

《人格心理学》课程作业 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10级教育学 米帅旗 1010314036

漫话神经症——读卡伦?霍尼(Karen Horney)《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The Neurotic Personality of Our Time) 一、缘起: 缘起?不会吧——这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一份作业!在很多人看来,这似乎是一个不必要探讨的话题——只是源于作业。是的,这的确是我们的一份作业,作为我们的选修课程《人格心理学》所必需得完成的一个作业,这当然也是一个缘起,并且是最为初始、最为根本、也最具推动力的缘起——毕竟这是一个硬性的要求! 但是仅有一个“作业”的要求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因为这种要求只是一个方向性的,它并没有给我们提出具体的指导和要求。我们还必须去寻找并选取一个具体的内容去阅读,读有所感,感有所发,并最终形成文字。 在这个“寻找——阅读——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面临诸多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会有其缘起,因此对“缘起”做一介绍似乎也就稍稍显得有些必要了。 先说“寻找”吧。在老师布置完这样的一个作业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寻找”的过程。就我个人而言,做出这样的选择——读霍尼的这本书——是很偶然的,但事后回顾时才发现这里边也包含了很大程度上的必然。 这个“偶然”就是缘于老师在课堂中讲述到“新精神分析”这一章内容时对霍尼的介绍和其理论的讲解讲解。在介

绍霍尼时,老师对她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说她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少有的伟大女性。此外,在她的新精神分析理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社会文化的分析,而这一社会文化的倾向正是作为自认为是典型的“人文社科男”的我所极力认可的。正是在这样的一节课堂中激起了我对霍尼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兴趣。 当然,仅有这样的缘起也不足以完全对我选择阅读这一本书做出很好的解释,因为这毕竟只能说明我想要阅读的只是霍尼。因此,个人认为还是有必要做出进一步的解释以彻底澄清这个在旁人看来似乎是毫无必要、也毫无意义或者只是处于“潜意识”状态下的“缘起”。 既然决定了读霍尼,接下来当然是寻找她的著作了,在寻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促使我决定读这本书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 其一,在《中译者序》中冯川教授对这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的第一本重要著作”、“这本书标志着她思想的形成和对正统精神分析所作的修正与批判”、“她的基本思想在本书中皆可初见端倪,而本书对神经症人格种种心态的精彩而透辟的分析,对一般读者来说更是十分有趣和引人入胜。”……正是由于这些评价,尤其是这本书能够反映其基本思想激发了我对这一本书的阅读兴趣。 其二,同样是在《中译者序》的介绍中,我发现了一些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卷A资料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 卷A

《人格心理学》课程期末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试时间: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无意识: 2.自我同一性: 3.(人格)特质: 4.强化物: 5.自我实现: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6.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 )

7.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 8.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成就和自我实现。 ( ) 9.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 ) 10.霍妮归纳出了三种神经症的人格类型:1、依从型2、敌对型3、退缩型 ( ) 11.表面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表层,是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的一个人内部行为特点。 ( ) 12.集体潜意识是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 ) 13.布斯与普洛明区分出三种气质倾向,即情绪性、活动性和交际性。 ( ) 14.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兴趣和强化。 ( ) 15.马斯洛强调自我概念,并把研究重点放在意识可以获取能够自我报告的这部分主观经验上。(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临床研究的特点( )。 A、代表性高 B、简单易行 C、生态效度高 D、信度高 17.在人格心理学中,首先提出“防御机制”的人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