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临床观察

三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临床观察
三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临床观察

三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8-03-30T15:18:40.56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期作者:曹明宇

[导读] 通过对三镜对胆结石的联合治疗探究,对其治愈效果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其治疗效果。

新化县中医医院湖南新化 417600

【摘要】目的通过对三镜对胆结石的联合治疗探究,对其治愈效果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治的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的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以及胆道镜联合治疗的胆结石手术患者300例,同时选取同期采用常规手术法进行手术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同时针对相关的术后止痛药应用、术后并发症、术后死亡率进行比较,比较三镜联合的治疗效果,得出相关的结论。结果实验组进行相关指标观察,在300例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相比,在术中出血19例(6.3%),术后肛门排气大于24小时总共30例(10%),住院时间超过两周患者32例(10.7%),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患者15例(5%),低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26例(8.7%),术后肛门排气大于24小时总共45例(15%),住院时间超过两周患者38例(12.7%),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患者21例(7%)并且根据统计学数据,手术时间(P=0.312)与术后死亡(P=0.410)以及术后胆漏(P=0.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数据在手术时间、术后死亡和术后胆漏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镜联合对胆结石的疗法效果优于常规手术,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减轻病患痛苦,加快患者痊愈速度。

【关键词】胆结石;三镜联合;临床观察;治疗效果

引言

三镜联合是一种微创技术的治疗方法,通过利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对胆结石进行进行微创手术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广泛,根据我院接治的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的胆结石患者300例。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部位的治疗,对患者分别采用相关的三镜联合疗法,现对结果进行相关的分析,现相关的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针对我院2016年到2017年接治的患者,选取300例采用三镜联合胆结石患者进行实验,其中男患者180例,女患者120例,年龄从28岁到68岁,平均年龄为43岁。应用三镜联合疗法的外胆管患者120例,胆管结石合并治疗岗位胆管结石180例一共300例。同时针对同期采用常规手术的患者300例,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6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复发胆结石患者140例。对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的相关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胆结石确诊以后,根据彩超和CT、核磁结果确定胆结石石块的大小,在根据家属意见确定进行哪种治疗方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单纯肝外胆管结石,针对直径小于2.0厘米,一般采用十二指肠镜下切开,进行胆道取石,在利用鼻胆管进行引流;2、对于结石直径大于2.0厘米,伴有有阻黄或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采用在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在进行鼻胆管进行引流;3、对于结石直径大于2.0厘米或者直径小于2.0厘米应用十二指肠镜失败者可以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之后采用术中胆道镜和胆道T管引流;4、对于结石巨大,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存在问题或者对于不能利用腹腔镜进行胆道取石的患者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之后利用胆道支架进行结石手术的进行;5、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的结石患者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之后利用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从胆道取石,之后利用腹腔镜下切除胆囊,在用术中胆道镜进行相关治疗;6、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患者在术后可以采用术中可一期缝合肝外胆管;

7、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胆结石可以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进行胆道取石,在利用鼻胆管引流。除此之外还有常规手术方法:针对胆结石患者采用一种简单基本的方法,直接开腹切开胆总管将结石和胆一起取走,在进行胆道镜探查、T管引流术等进行术后确认。

(三)统计学分析:对本次实验的数据采用SPSS17进行相关的处理,对于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对于两组数据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得出P值小于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采用三镜联合治疗的案例中,外胆管结石直径小于2.0厘米采用十二指肠镜下切开,进行胆道取石的患者有120例;此外结石直径大于2.0厘米采用在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在进行鼻胆管进行引流的患者130例;另外采用行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患者有5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中出血19例(6.3%),术后肛门排气大于24小时总共30例(10%),住院时间超过两周患者32例(10.7%),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患者15例(5%),低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26例(8.7%),术后肛门排气大于24小时总共45例(15%),住院时间超过两周患者38例(12.7%),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患者21例(7%)并且根据统计学数据,手术时间(P=0.312)与术后死亡(P=0.410)以及术

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肾结石患者,均行经输尿管软镜取石术(FURL)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出血量为(11.00±2.01)ml,手术时间为(77.00±9.14)min,术后住院时间为(3.00±1.21)d;术后4周彻底清石47例,清石成功率为94.00%。血清肌酐(Scr)术前为(60.00±8.09)μmol/L,术后 2 h为(64.00±7.96)μmol/L,术后24 h为(72.00±7.86)μmol/L,术后72 h为(63.00±8.01)μmol/L,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Scr变化不大,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出现高热反应1例(2.00%),经抗炎对症治疗好彻底康复出院。结论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输尿管;软镜治疗;临床疗效 肾结石是一种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肾结石主要位于肾盂、输尿管和肾盏等处[1]。当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多使用的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这种方式具有费用低、无麻醉与创伤小等优点,但一些碎石屑在下行排泄过程中,容易在输尿管中堆积造成堵塞,严重时还会影响到临床治疗的效果。近年来,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经输尿管软镜取石术(FURL)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技术逐渐在临床中应用,给肾结石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本文以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肾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50例肾结石患者,均与FURL适应证的肾结石患者相符。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9.00±10.14)岁;结石直径0.5~ 2.0 cm,平均直径(0.9±0.41)cm;病程1周~5年,平均病程(1.00±1.62)年。全部患者中有2例功能性孤立肾、1例肾功能不全、1例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均是单侧肾结石,左侧21例、右侧29例;轻、中度肾盂积水34例、重度肾盂积水16例。 1. 2 方法患者术前需进行相应检查,术前禁食,做好其他术前准备。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结束后取截石位,铺消毒巾。首先在输尿管中置入硬镜,以便观察患者输尿管的开口、尿道与膀胱等情况,经确认无禁忌证后,退出输尿管硬镜。在患侧输尿管留置斑马导丝,沿着导丝从输尿管的扩张鞘置入8~12 F的筋膜扩张器,然后退出扩张器和导丝。在碎石过程中,如视野不清晰需增加灌注压力,确保视野清晰。 1. 3 观察指标手术后4周检查尿路平片及泌尿系CT。如果没有明显的残石或残石的直径<3 mm,且无临床症状,表示清石彻底成功。肾功能的检测:在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2、24、72 h采集 3 ml静脉血,离心后取上清液,使用生化分析仪检测Scr。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输尿管软镜应用治疗肾结石的现状和展望

输尿管软镜应用治疗肾结石的现状和展望 发表时间:2016-08-09T11:02:15.1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2期作者:徐玉芳[导读] 在当前腔道内镜技术以及配套碎石设备不断发展完善的背景下,泌尿系结石临床治疗工作也取得了革命性进展。 (广西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在当前腔道内镜技术以及配套碎石设备不断发展完善的背景下,泌尿系结石临床治疗工作也取得了革命性进展。在肾结石治疗过程中,输尿管软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作为微创治疗手段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输尿管软镜辅助钬激光碎石不再单纯局限于直径低于2cm的结石,其适应证不断扩大,已用于肾脏集合系统整体中全部位置的结石。相比于PCNL、ESWL等术式,输尿管软镜在肾脏解剖、孕妇、过度肥胖、部位异常、多发性复杂结石与肾盏憩室结石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优越性。本文就输尿管软镜应用治疗肾结石的现状以及进展作一综述,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关键词:肾结石;输尿管软镜;治疗;进展在泌尿外科各类疾病中,泌尿系结石是常见多发疾病。统计数字表明,泌尿系结石疾病患者约占全世界人口的5%~15%[1]。而在当前腔道内镜技术快速发展、各类取石工具以及碎石设备逐步完善的背景下,泌尿系结石临床治疗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微创治疗术式逐步取代了传统开放手术,而腔道内镜则是微创治疗的一种代表性术式[2]。在肾结石手术治疗中,输尿管软镜逆行经由泌尿系统自然腔道探至患者肾盂和肾盏,辅助钬激光碎石。该术式安全有效且属于微创,因此在泌尿外科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1 肾结石临床治疗中输尿管软镜的应用进展 现阶段泌尿外科临床应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已逐步成熟,并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根据临床实践经验与相关文献报道可知,输尿管软镜辅助下碎石术适应证包括如下:(1)ESWL难以定位、直径低于2.0cm的X线阴性肾结石;ESWL术后肾下盏结石残留;ESWL疗效不满意的肾下盏嵌顿性结石;胱氨酸以及草酸钙类结石较为坚硬者,难以采取ESWL手术治疗[3~4];(2)PCNL难以建立手术通路、极度肥胖以及严重脊柱畸形患者[5];(3)肾盏憩室结石合并盏颈狭窄者[6~7]。 研究[7]认为结石负荷和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成功率之间呈负相关,通常情况下结石数目与体积增大,残留率相应升高。根据文献报道[8],86例单发肾脏内小结石患者中,平均结石直径为6.7mm,清除率约为91%。吴玉婷等[9]针对2000~2005年收治的肾结石输尿管软镜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发现结石直径低于1.5cm者碎石成功率超过90%,而结石直径不低于1.5cm的病例碎石成功率则不足35%,总结认为结石直径低于1.5cm者可采取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有观点认为,输尿管软镜对于肾脏以及输尿管上段的直径低于2.0cm的结石更为适用,该术式用于此类结石治疗手术用时较短,且结石清除率较高[10~11]。此外对于肾脏以及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直径超过2.0cm的病例,输尿管软镜仅适用于无法采取PCNL手术治疗者[12]。 2 肾结石临床治疗中输尿管软镜的优势 虽然大部分肾结石患者均可接受ESWL术式治疗,然而其碎石效果则容易受到结石分布位置、体积以及成分的影响;PCNL手术用于肾结石治疗疗效满意,但通常会造成较大术创,且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13]。而合并出血性素质、位置畸形、多发肾结石、孕妇、过度肥胖等特殊病患,采用PCNL或者ESWL治疗此类患者往往难以收到满意疗效,因此临床多采用输尿管软镜处治上述患者,其较为适用,且优越性无可替代[14]。 一项针对多发肾结石的临床治疗研究[15]发现,肾结石(2.9±0.9)个/例,结石体积为(0.5±0.4)cm/个,手术次数平均为(1.5±0.7)次,而手术单次结石除净率约为65%,二次手术除净率则为92%,相比于ESWL更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彭丽红等[16]采用输尿管软镜辅助碎石术处理肾盏憩室结石病例,术中首先以钬激光烧灼将狭窄盏颈口蚀开并碎石,结果表明碎石成功率约为74%。王海东等[17]报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给予患者抗凝药物,相比于普通患者,服用抗凝药物后患者血红蛋白明显降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凝药物组患者手术并发症以及碎石成功率与普通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认为肾结石患者合并出血性素质的情况下,倘若无法暂时停止服用抗凝药物,或尚未完全纠正凝血功能,那么输尿管软镜辅助钬激光碎石方案也同样适用,且安全性确切,不会导致出血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升高[18]。此外舒建平等[19]以9例过度肥胖病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输尿管软镜碎石的疗效,患者BMI指数平均为49.7kg/m2,结石负荷(4.0±0.2)cm,包括鹿角型结石6例。经多期手术治疗后结石除净率达到70%,且未见严重并发症。所以对于无PCNL适应证以及过度肥胖的肾结石病例而言,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肾结石孕妇由于体质特殊而无法接受PCNL以及ESWL手术治疗;张健全等[20]总结分析了既往怀孕伴发肾结石治疗的相关文献发现,相比于非怀孕肾结石患者,孕期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在孕期泌尿系结石治疗中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效果满意且安全性较高。除此之外,有学者认为行PCNL术式治疗的大体积肾结石患者术毕应接受逆行软镜检查,其对于残留结石诊断率更高于CT与X线,经过逆行软镜检查后,约有20%的患者避免二次取石手术[21~22]。 3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应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输尿管软镜分为两种进镜方法:(1)通过安全导丝引导经UAS输尿管鞘置入,软镜经由鞘内探入输尿管乃至肾盂,有效避免了进镜过程中出现输尿管损伤或者镜体折断的问题。研究[23]发现,应用UAS可使肾盂内压力降低,而在肾盂取石操作中倘若需要反复进出探查,则应防止因镜体反复进出而造成的输尿管黏膜损伤,以提高操作安全性,并保护镜体,进镜操作也更为快捷,可有效排出结石碎片。(2)不借助UAS,通过输尿管硬镜将输尿管扩张后采用安全导丝置入输尿管软镜,探查肾盂并明确结石位置,然后将200μm光纤置入后碎石、该术式有利于节约成本,但可能削弱肾盂以及肾盏内软镜活动度,对碎石成功率产生不良影响,且有较大几率损害镜体[24]。 4 小结 随着内镜技术以及碎石设备的不断发展,泌尿系结石临床治疗术式也随之发生变革,微创治疗应用于泌尿系结石治疗已较为普遍,同时治疗效果也达到较高水平。在肾结石治疗过程中,输尿管软镜效果满意,适应证广泛,且具有微创特点,因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住院时间较短,受到泌尿外科医师以及患者的普遍青睐,发展前景良好。而随着各类电子输尿管镜成像清晰度越来越高以及其他辅助新技术的应用,相信在肾结石临床治疗上输尿管软镜的应用将不断深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参考文献:

胆结石手术方案

目前三镜联合(是指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3种内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通过一系列序贯诊疗方案,微创治疗胆系结石)是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手段。 但是在不同医院、不同医生对这三种镜子的选择组合是不一样的,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案。 1、十二指肠镜+腹腔镜, 2、腹腔镜+胆道镜, 3、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 那么,哪个是首先方案呢?1还是2或3?我们知道每个手术都是有其手术适应证的,最符合适应证的就是首先方案,下面我们看看这三个方案各自的手术适应证是什么? 1、十二指肠镜+腹腔镜:适用于合并胆囊结石无胆管狭窄的肝外胆管结石者。治疗分两阶段:首先应用十二指肠镜取石治疗, 包括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Oddi括约肌切开(EST),十二指肠乳头扩张,碎石网篮碎石,取石网篮、取石气囊等多种方式取石,内置鼻胆管(ENBD)引流等综合处置,取石成功后2-3天如患者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均采用三孔法,使疾病彻底治愈。 如在应用十二指肠镜处理胆总管结石时出现了急性胰腺炎、十二指肠穿孔等并发症,则先经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行LC。该方案不仅保持了胆道系统的完整性,而且将复杂手术分为两步进行,降低了手术的难度,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2、腹腔镜+胆道镜:适用于内镜取石失败、ENBD 失败者,或术中可疑有肝内外胆管结石残留的,并且胆总管扩张直径大于1.2cm的病人。如果胆总管无扩

张或胆总管纤细者,则行开腹手术。治疗过程:应用腹腔镜探查胆总管,均采用四孔法;联合应用4 种方法取净结石(器械直接取石、水冲法取石、胆道镜取石、术中液电碎石) ;经胆道镜检查后,留置T管引流。 术后8~10天经T管造影,如无结石残留,3周后拔除T 管。该方案虽术后住院时间稍长,但较开腹手术相比,仍然保留着微创治疗的优势:手术成功率高,术后疼痛轻,胃肠道功能恢复快。 3、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三镜方案:适用于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但能完成ENBD治疗,并且胆总管扩张直径大于1.2cm的病人。如果胆总管无扩张或胆总管纤细者,则行开腹手术。治疗过程。 (1)内镜治疗阶段:ERCP成功后,若确定经内镜取出胆管内结石困难,即行有效的ENBD导管引流治疗。 (2)腹腔镜治疗阶段:病情稳定1~2天后,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净胆管结石, 均采用四孔法,然后经胆道镜检查证实无结石残留,胆总管内留置ENBD导管,一期缝合胆总管切开处。 (3)术后处理:术后4~5天经ENBD导管造影,若无异常即可拔除导管。该方案达到了三种微创技术的最佳组合,使微创治疗效果产生质的飞跃。它先经内镜留置ENBD导管,降低胆道压力,缓解全身情况;腹腔镜术中胆总管内留置ENBD 导管,一期缝合胆管切口,保持了胆道系统的完整性和正常的生理功能; 术后以ENBD导管代替T管的支撑引流作用,避免了放置T管的相关并发症,使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此外还需了解的几个问题: 1、治疗胆总管结石首选十二指肠镜还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

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100例临床体会

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100例临床体会 目的为观察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结石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设置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均纳入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肾镜手术治疗。对比在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结石清除率方面,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45.5±12.7)min,下床活动时间为(3.4±0.6)d,住院时间为(8.1±0.5)d,以上数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98.00%(98/100),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效果理想,较开放手术而言出血量小,患者术后可尽早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短,且结石清除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肾结石;经皮肾镜;治疗;体会 有关研究资料中指出,虽然肾结石是泌尿系统良性疾病之一,但可能对患者尿路通道造成堵塞,对尿液的排除造成影响,患者除了有明显疼痛感以外,严重时可能形成肾积水,诱发尿毒症[1,2]。确诊为肾结石的患者建议及时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肾结石的方法有体外冲击波碎石、开放式手术、以及经皮肾镜碎石这三种类型[3],如何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是泌尿外科医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次研究中为观察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方法与效果,选择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结石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采取经皮肾镜以及开放手术治疗,对比疗效,数据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选择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结石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设置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均纳入100例患者。对照组方面,73例为男性患者,27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20~70周岁,平均为(43.8±3.1)岁,65例患者为单侧结石,35例患者为双侧结石;观察组方面,75例为男性患者,25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20~70周岁,平均为(45.1± 2.3)岁,68例患者为单侧结石,32例患者为双侧结石。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纳入对照组中的100例患者采用开放式手术治疗。手术方案为:术中经过11肋间切口,切开肾小口并取石,然后同步行肾盏成形术,有合并肾积水症状的患者按照无萎缩性肾实质切开取石。取出结石与CT检查显示结石数量对比,以确保结石彻底取出。 1.2.2 观察组纳入观察组中的100例患者采用经皮肾镜手术治疗。手术方案

双镜联合微创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对比

双镜联合微创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对比 发表时间:2017-11-09T15:47:45.48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作者:施英沈艳玲李燕红 [导读] ERCP联合LC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具有下床时间早、肛门排气恢复早、术后疼痛轻、不需要放置T 管等优点。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一;浙江嘉兴314100)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在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住院实际天数、满意度的护理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5例行ERCP联合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与25例开腹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后护理体会。【结果】通过术前专科知识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和护理。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在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住院实际天数、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开腹手术。【结论】ERCP联合LC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具有下床时间早、肛门排气恢复早、术后疼痛轻、不需要放置T 管等优点。 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占胆石症的10%[1]。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放置 T 管是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典术式,缺点是手术创伤大,带 T 管时间 4~8 周,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2]。随着临床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本院采取在放射科局麻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后行LC,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共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25例,术前经B超、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RCP)等检查诊断,全部病例经手术证实,胆总管结石直径<2.5 cm,无肝内胆管结石,无ERCP及上腹部手术史。两组患者为 ERCP+EST+Lc组(A组)和开腹手术组(B组)。A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0~80岁,平均(56.51±7.23)岁;B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2~77岁,平均(55.52±7.02)岁。两组年龄、性别、胆总管直径、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手术方法:A组首先使用电子十二指肠镜(OlympusJF260型)行ERCP检查,胆总管造影后,首先了解胆总管及肝内胆管以及胆囊管情况,然后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切开长度根据胆总管远端的直径以及十二指肠乳头的适应证来调整,切开长度一般为0.5~1.0 cm,若结石直径<1.0 cm,直接用网篮(FG-242Q一1型)取石;若结石较大,取出困难,则先行碎石网篮(ENDO—FLEX)碎石后再行取石术,术毕行鼻胆管引流(ENBD),术后常规予头孢他啶、止血敏、奥曲肽预防感染、止血、预防胰腺炎治疗。并于术后第三天在全麻下行LC术,术中常规取3孔,气腹压力为1.60—1.87 kPa。术后1—2 d后行鼻胆管造影,无残余结石,拔除鼻胆管。B组:常规采用经右侧腹直肌切口,长度约1O一15 cm,胆囊切除术后,再行胆总管切开,用取石钳或胆道镜取石,放置T管,术后予以常规治疗,一个月后行T管造影,如无结石残留,拔除T管。 3. 护理方法 3.1 腹腔镜组患者全麻未清醒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引起呼吸道阻塞;清醒后,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排痰,并协助多翻身,进行下肢主被动活动,尽早下床活动,从而加快自身调节功能,排除积聚在体内的CO2,以防高碳酸血症和腹胀,减少疼痛。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每30 分钟1次,警惕有无腹腔内出血及胆漏的发生如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同时,保持鼻胆管引流及腹腔引流通畅,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变化。术后3-5天鼻胆管造影无残留结石可拔除。腹腔镜组患者肛门排气早,术后主张早进食,清醒即可饮水,4~6 h便可鼓励患者进流质饮食,待肛门排气后给予半流质饮食,逐渐改为普食,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腹腔镜手术切口小,对疼痛基本能忍受,一般无需特殊处理。由于腹腔镜手术下床早,进食早,疼痛轻,既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也可防止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从而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3.2 开腹组开腹术手术切口较大,术后要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去枕平卧6 h,避免增加腹压, 6 h后可给予半卧位。除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排痰,护士需要经常协助患者翻身、扣背,从而促进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提早排气。保持腹腔引流及留置尿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变化。术后24 h方可拔除尿管。由于开腹手术创面大,手术时间长,术后身体恢复较慢,感染几率增加。要做好尿道口和会阴护理,2次/d,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开腹术后需要禁食8—12 h,忌摄入奶类及甜品等产气食物,之后方可进流质饮食,根据肠蠕动情况恢复低脂半流质饮食或低脂饮食。开腹术切口大,疼痛剧烈,需注射止痛剂。 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实际天数、满意度。 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住院实际天数、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开腹手术。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

三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临床观察

三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8-03-30T15:18:40.56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期作者:曹明宇 [导读] 通过对三镜对胆结石的联合治疗探究,对其治愈效果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其治疗效果。 新化县中医医院湖南新化 417600 【摘要】目的通过对三镜对胆结石的联合治疗探究,对其治愈效果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治的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的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以及胆道镜联合治疗的胆结石手术患者300例,同时选取同期采用常规手术法进行手术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同时针对相关的术后止痛药应用、术后并发症、术后死亡率进行比较,比较三镜联合的治疗效果,得出相关的结论。结果实验组进行相关指标观察,在300例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相比,在术中出血19例(6.3%),术后肛门排气大于24小时总共30例(10%),住院时间超过两周患者32例(10.7%),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患者15例(5%),低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26例(8.7%),术后肛门排气大于24小时总共45例(15%),住院时间超过两周患者38例(12.7%),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患者21例(7%)并且根据统计学数据,手术时间(P=0.312)与术后死亡(P=0.410)以及术后胆漏(P=0.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数据在手术时间、术后死亡和术后胆漏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镜联合对胆结石的疗法效果优于常规手术,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减轻病患痛苦,加快患者痊愈速度。 【关键词】胆结石;三镜联合;临床观察;治疗效果 引言 三镜联合是一种微创技术的治疗方法,通过利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对胆结石进行进行微创手术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广泛,根据我院接治的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的胆结石患者300例。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部位的治疗,对患者分别采用相关的三镜联合疗法,现对结果进行相关的分析,现相关的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针对我院2016年到2017年接治的患者,选取300例采用三镜联合胆结石患者进行实验,其中男患者180例,女患者120例,年龄从28岁到68岁,平均年龄为43岁。应用三镜联合疗法的外胆管患者120例,胆管结石合并治疗岗位胆管结石180例一共300例。同时针对同期采用常规手术的患者300例,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6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复发胆结石患者140例。对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的相关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胆结石确诊以后,根据彩超和CT、核磁结果确定胆结石石块的大小,在根据家属意见确定进行哪种治疗方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单纯肝外胆管结石,针对直径小于2.0厘米,一般采用十二指肠镜下切开,进行胆道取石,在利用鼻胆管进行引流;2、对于结石直径大于2.0厘米,伴有有阻黄或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采用在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在进行鼻胆管进行引流;3、对于结石直径大于2.0厘米或者直径小于2.0厘米应用十二指肠镜失败者可以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之后采用术中胆道镜和胆道T管引流;4、对于结石巨大,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存在问题或者对于不能利用腹腔镜进行胆道取石的患者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之后利用胆道支架进行结石手术的进行;5、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的结石患者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之后利用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从胆道取石,之后利用腹腔镜下切除胆囊,在用术中胆道镜进行相关治疗;6、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患者在术后可以采用术中可一期缝合肝外胆管; 7、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胆结石可以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进行胆道取石,在利用鼻胆管引流。除此之外还有常规手术方法:针对胆结石患者采用一种简单基本的方法,直接开腹切开胆总管将结石和胆一起取走,在进行胆道镜探查、T管引流术等进行术后确认。 (三)统计学分析:对本次实验的数据采用SPSS17进行相关的处理,对于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对于两组数据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得出P值小于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采用三镜联合治疗的案例中,外胆管结石直径小于2.0厘米采用十二指肠镜下切开,进行胆道取石的患者有120例;此外结石直径大于2.0厘米采用在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在进行鼻胆管进行引流的患者130例;另外采用行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患者有5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中出血19例(6.3%),术后肛门排气大于24小时总共30例(10%),住院时间超过两周患者32例(10.7%),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患者15例(5%),低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26例(8.7%),术后肛门排气大于24小时总共45例(15%),住院时间超过两周患者38例(12.7%),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患者21例(7%)并且根据统计学数据,手术时间(P=0.312)与术后死亡(P=0.410)以及术

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Military Medical Journal of South China 临床研究 表2患者HAMD 与Hcy 水平相关性比较(x ± s) 组别 例数 Hcy/(μmoL/L)HAMD评分 轻度抑郁组 中度抑郁组 重度抑郁组 28 36 12 17.40±7.85 23.87±8.21* 29.58±9.26*△ 9.75±5.21 18.99±7.24* 29.63±9.35*△ *与轻度抑郁组比较,P<0.05;△与中度抑郁组比较,P<0.05。 2.4不同抑郁程度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 血清Hcy 水平与HAMD 评分利用P earson 相关性分析可见,血清Hcy 水平与HAMD 分数呈正相关(r=0.8342,P< 0.05)。 3.讨论 P SD 已引起临床医生的普遍关注,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青年脑卒中患者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平时在社会、家庭承担着重要角色,发病后突然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及家庭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同时也给社会造成沉重的压力。患者常常出现卒中后抑郁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悲观失望、思维迟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影响了药物和康复的临床疗效。青年卒中后抑郁备受关注。本研究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卒中后非抑郁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5)。与Almeida 等[2]研究结果一致。卒中后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步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5)。P earson 相关分析也说明,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程度(HAMD 得分)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成正相关。因此,本研究结果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导致青年P SD发生的机制之一,推测其原因可能是:(1)去甲肾上腺素或5-羟色胺是抑郁症发生相关的重要神经递质,血浆HCY水平升高意味着体内可能存在叶酸、维生素B6或维生素B12缺乏,而这些B族维生素是合成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重要辅酶,其缺乏必然会导致这些递质的合成受阻,从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2)高同型半胱氨酸可以影响能量储存和利用的重要化合物-肌酸和磷酸肌酸的含量,引起脑的能量代谢紊乱;(3)高同型半胱氨酸使一氧化碳(NO)的生成量及一氧化氮含量酶(NOS)活性明显降低。目前认为P SD是由于卒中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分泌明显减少所致[3-4]。(4)高Hcy 可抑制钠钾-AT P-酶的活性,而钠钾-AT P酶活性抑制可导致引起神经元死亡的兴奋性谷氨酸释放,从而进一步导致神经功能失调[5]。而且,高Hcy 可加速血管弹性减退及内皮功能损伤,也有研究表明高浓度Hcy 可以使抑郁症的患病风险提高,每降低0.19 mg/L 浓度可以减少20% 的发病率。了解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提供了依据,对此类卒中患者血浆Hcy 作为常规检查且作为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尤为必要。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导致青年P SD的原因之一,对于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青年卒中患者尽早给予VB6、VB12及叶酸等药物进行干预,不仅可能有利于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亦有可能降低青年P SD的发生率。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仍偏少,而且HCY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关于青年P SD与HHCY之间的关系尚需做大规模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Lenzi GL,Altieri M,Maestrini I. P ost-stroke de p re ssion [J]. RevNeurol(P aris),2008,164(10):837 - 840. [2]lmeida O P,Marsh K,Alfonso H,et al. B-vitamins r educe the longtermrisk of de p ression after stroke:The VITATO P S-DE P trial [J].Ann Neurol,2010,68(4):5 03 - 510. [3]Barker-Collo SL.De p ression and anxiety 3 months p sot s troke;p revalence and correlates[J].Arch ClinNeuro p sych ol,2007,22:519-531. [4]柴晓斌,陈秋惠,张医芝.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神经疾病的 关系[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2 32(5):2216-2217. [5]鄂瑞芳,赵琨.脑梗塞后抑郁患者的病变部位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5):624.。 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高社全 文红壮 高庆亮 王 磊 雷庆华 程海峰 韩坤岭 董海燕 河北省邯郸中心医院 056001 【摘要】目的 探讨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9例多发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采用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行超声气压弹道(EMS)或钬激光腔内碎石取石术 。结果 29例患者P CNL单通道取石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8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0ml,平均住院时间9天。结论 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EMS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可单通道碎石取石一次完成,损伤小、效果好、恢复快。 【关键词】复杂肾结石;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EMS;钬激光;碎石术 P ercutaneous Ne p hrolithotomy Combined With EMS And Flexible Ureterosco p e for Com p lex Renal Calculi Re p ort of 29 Cases GAO Shequan,WEN Hongzhuang,GAO Qingliang,WANG Lei,LEI Qinghua,CHENG Haifeng,DONG Haiyan,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 ercutaneous ne p hrolithotomy(P CNL)in combination with EMS(p neumatic and ultrasonic lithatni p ay)and flexible ureterosco p e i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staghorn calculi.Methods From October 2012 to January 2014,a total of 29 p atients(16 males and 13 females)with kidney staghorn calculi underwent p ercutaneous ne p hrolithotomy and flexible ureterosco p e.Results All the p rocedures were successful,a single tract was used in 29 p atients.The mean o p eration time was 80 minutes(45min-130min),the mean blood loss was 150ml.Average hos p italstay was 9days.Conclusion P CNL with EMS and Flexible Ureterosco p e is feasible and safe,it has advantages of minimal trauma and quick recovery com p ared to o p en surgery in treatment of renal staghorn calculi. [Key word]Staghorn Calculi EMS P ercutaneous Ne p hrolithotomy Flexible Ureterosco p e 复杂性肾结石处理上比较棘手[1],开放手术不但对肾脏损伤大,且往往难以达到治疗目的。随着经皮肾镜碎石术(p ercutaneous ne p hrolithotomy P CNL)技术的逐步成熟,目前已成为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方法,但部分患者有时需要多通道或二次手术才能解决。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采用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EMS)、钬激光碎石治疗29例复杂性肾结石,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可单通道一次性将结石处理干净,损伤小、恢复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9例患者,男16例,女13例,年龄29-62岁,平均47岁。CTU及尿路平片检查定位,结石最大直径2.6-6.5cm, ·590·

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在临床应用基础及意义

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在临床应用基础及意义 适应症:十二指肠镜是目前对部分胆管疾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使部分高危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确诊断,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手段,在临床适应症主要是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可作为临床胆道引流手段,使部分以前需急诊手术患者过渡为择期手术,降低了手术风险。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结石是微创外科治疗的巨大进步,在术中除应用目前已经推广的腹腔镜胆囊切除处理胆囊结石,并且对既往需开腹手术患者不需开腹治疗,经腹腔镜胆囊切除,结合术中胆道镜取石,可以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传统开腹手术易并发切口感染等风险,得到大力推广。 对三者联合治疗 1.临床胆囊结石病继发胆总管结石,并胆管炎或重症胆管炎。 患者常常有高热,黄疸,腹痛,保守治疗难以缓解,常常需急诊手术治疗,风险高。传统方法治疗后切口感染风险大,患者住院时间长,费用大。对该部分患者,可先行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或予以引流,改善患者胆道感染临床症状,临床重症缓解后择期手术。使手术风险大大降低。 然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腹腔镜辅助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腹腔镜切除病变胆囊,胆道镜可再次对胆总管探查,对部分ERCP难以取出巨大结石或多发结石,可以通过胆道镜取出。 因此,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病人,或AOSC(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外科重症之一,死亡率高)患者,可以通过三镜联合治疗,分步骤,以微创手段取得疾病治愈,同时避免传统急诊手术抢救生命,仅能采取置管引流并且需再次手术治疗的命运,是医学治疗胆道结石的巨大进步。 2.对部分胆囊结石病胆总管结石患者,无明显胆总管梗阻患者,有不同治疗方法。 传统方法开腹治疗,创伤大,住院时间长。 三镜联合治疗可考虑先行ERCP取出胆总管结石,然后可在腹腔镜下结合胆道镜完成对胆囊结石疾病治疗及胆总管探查术,效果好,预后好。 对部分胆总管单发结石,经ERCP取石并证实胆总管结石已取尽患者,ERCP治疗结束后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可避免再次的胆道探查,患者可免除腹部留置胆道引流管长达30-90天甚至更长时间,同时也大大改善生活质量及长时间带管的各种并发症,如导管意外脱落需再次手术。 3.对部分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 患者往往全身情况差,行手术治疗风险极大,术后胆漏及腹腔感染感染风险高,可行三镜治疗先缓解全身情况,然后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但部分患者需行腹腔镜肝切除,对手术技术要求极高,并要有专科临床经验医生执行操作。 目前我科治疗胆囊结石及胆道镜联合治疗取石费用大概3万,结合ERCP处理总费用接近5万,费用较传统开腹手术略有提高,但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大大缩短,痛苦降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4.目前,拟开展以该技术对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患者患者的诊治。

分析输尿管软镜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输尿管软镜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8-02-01T17:00:21.7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作者:李昌林[导读] 采取输尿管软镜对肾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明显降低肾结石的复发率,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邮编 661699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输尿管软镜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肾结石患者共计100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开放肾盂或肾实质切开取石手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输尿管软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结石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要更低,结石清除率明显要更高,可见其差异具有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所花费的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患者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分 析的意义(P>0.05)。结论:采取输尿管软镜在肾结石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效果,可以明显降低结石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以后的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输尿管软镜;肾结石;临床治疗;应用效果在实际临床过程中,肾结石的发病率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已经对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1]。因此,为了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本次研究以10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输尿管软镜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肾结石患者共计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100例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18例;年龄最高为70岁,最低为26岁,平均年龄为(55.2±4.9)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5例,女性患者有15例;年龄最高为71岁,最低为29岁,平均年龄为(50.9±5.2)岁。甲、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可见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内容是:患者健侧卧位,取患侧第十二肋下或第十一肋间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腰背筋膜,推开腹膜、胸膜,打开肾周脂肪,显露肾门,根据情况作肾盂切开取石或肾实质切开取石;之后,把患者肾脏内的结石找出来,然后将其取出来;冲洗肾集合系统,可吸收线缝合肾盂或肾实质,放置引流管之后逐层缝合切口。观察组患者实施输尿管软镜治疗,具体操作内容是: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然后,用输尿管硬镜将患者体内结石的位置找出来,并且观察有无其他可能发生病变的情况;之后,再把输尿管软镜和扩张器放进去,把输尿管硬镜取出来;最后,在运用输尿管软镜的基础之上,对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1.3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实验的各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 ±s)表示,由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由χ2检验。若得到P<0.05,则表明其差异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复发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可见其差异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相比较,两组患者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可见其没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应用效果比较( ±s) 2.2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2.00%,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16.00%,可见其差异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的比较[n(%)]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分析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24T17:04:12.81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作者:贺维 [导读]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优于传统开放手术在保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同时,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可以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湖南省衡东县人民医院湖南衡阳 421400 【摘要】目的:探究将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应用于肾结石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录入我院数据库中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间收入的肾结石患者的一般资料,将其进行统计分析后,抽选其中60例一般资料较为相近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样本,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与实验组(n=30)。实验组患者实施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两种手术之间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76.67%,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3.33%,同时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优于传统开放手术在保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同时,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可以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肾结石;治疗方案;手术选择 肾结石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开腹取石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能够保证患者取石率较高,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案[1]。但由于这种手术方案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并且患者大多表明在手术后疼痛感强烈,多数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于患者后续恢复来说有极为不利的影响[2]。随着近年来微创理念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经皮肾镜超声方案应用于肾结石治疗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康复来说也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将本院中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获得不错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录入我院数据库中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间收入的肾结石患者的一般资料,将其进行统计分析后,抽选其中60例一般资料较为相近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样本,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与实验组(n=30)。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在53-75岁之间,平均年龄 (61.7±4.6)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介于55-78岁之间,平均年龄(62.4±4.8)岁。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肾结石,且排除其他重大疾病及传染疾病。通过对比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数据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取石方案进行治疗,患者首先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案,患者保持健侧卧位,并将患者肾桥抬高与患者11或12肋作一接口进行入路,将患者肾盂和肾实质进行切开,将患者结石取出后,对患者常规留置双j管常规止血后,消毒后关闭患者创口。 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患者保持膀胱结石位,并采用膀胱镜对患者手术进行辅助,对患者输尿管导管F5逆行插入后,留置导尿管患者转变为俯卧位将患者腹部垫高应用超声检查方案,了解患者肾脏状况并对目标进行选择,在B超引导下,通过经皮通道建立后使用扩张器将通道进行扩张后置入肾镜,并利用钬激光碎石系统击碎患者结石后取出。确认患者及时清除状况后,常规留置双j管完成手术。 1.3 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具体效果。治疗有效率总共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通过膀胱镜检查患者的随时已清理完毕,且无任何临床症状;有效:手术结果良好,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手术结果一般,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或者加剧。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作为本次实验的数据处理软件。本次实验期间,t值用于检验文中患者的年龄信息数据计量资料,X2值应用于检验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P<0.05说明实验结果中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6.67%,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 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肾脏对于人体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器官,而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人群生活习惯也有所改善,而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不规律会导致肾结石发病率有所增加。就目前来说,肾结石经临床研究表明包括胱氨酸结石、尿酸结石以及感染性结石等诸多类型不同,结石发病因素均较为复杂[3]。虽然肾结石属于一种良性疾病,但这种疾病仍然可以对患者造成肾积水和腰腹疼痛的状况,若不及时治疗,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尿毒症等病症,对于患者生命安全会造成极大的威胁。[4]。 而经尿道前列腺点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其以手术创口小、并发症低等优势广受广大患者的喜爱,效果甚至比开放手术更优。但为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的恢复,应该在操作时先将碎石清理完毕后,在对患者肾脏进行清洗,可以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减少并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