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精编
教育心理学家代表著作以及理论

1.默顿(美1910—2003)提出功能是客观的,即可能是正向促进,也可能是负向阻碍。
教育的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2.勒图尔诺(法)“生物起源说",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孟禄(美1869—1947)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4.保罗·朗格朗(法)5.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还有著作《演说术原理》.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对教育现象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而非经验观察。
6.柏拉图(古希腊)认为人是肉体是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人的本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灵魂转向”,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灵魂是由理性、认识、情感三部分组成的。
他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劳动者。
著作《理想国》。
7.苏格拉底(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
产婆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由来)。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以及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8.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
他认为,心脏是思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痕迹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9.培根(英1561—1626)“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10.夸美纽斯(捷克1592—1670)著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
提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其为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估计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儿童的个性特征,有目的地去发展儿童的才能。
他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
11.洛克(英1632—1704)著作《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主张绅士教育.文化传递主义.12.卢梭(法1712~1778)著作《爱弥儿》,认为人性本善,只是被环境和教育破坏了,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代表人物。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重要人物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人物这里帮大家整理一下教育心理学中常考的那些人和事,希望能有助于大家备考。
1.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2.1924、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3.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8个阶段7.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8.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法国)9.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10.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11.布卢姆——掌握学习12.桑代克——试误学习论——饿猫的实验13.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狗分泌唾液的实验14.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白鼠按压杠杆实验15.斯金纳——程序性教学16.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17.苛勒——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吃香蕉的实验18.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19.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20.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1.行为主义学习论――强化论2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23.维纳――动机的归因理论24.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25.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26、桑代克、伍德沃斯――共同要素说27、贾德――经验类化说28、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转化说29、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论3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31、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这是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的系统研究。
32、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的三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33、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0岁以前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是自律道德。
34、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35、班杜拉――榜样示范36、雅各布松――全身松弛训练37、沃尔朴――系统脱敏法38、布卢姆――掌握学习——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教育学心理学著名人物及其成就理论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暮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300年。
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凌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最早提出“长善救失”教育主张;3.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提出了班级授课制;明确提出了“泛智”进步教育思想;4.杜威;(美国)《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倡导实用主义教育学;奠定了近代学科课程的基础;5.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倡导“发现式学习法”;80年代以来的成果包括: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6.苏霍林斯基;(苏联)《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7.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近代教育科学创始人;首次提出教育应以心理学为基础;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强调的“三中心”是:教师、课堂、教材;提出了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四段教学法”;8.荣格;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10. 康德;最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9.弗洛伊德;(奥地利)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10.格赛尔;(美国)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定。
11.威尔逊;(美国)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12.蔡元培;(中国)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3.马卡连柯;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他的德育实践中,提出并特别重视贯彻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诗》;14.保罗•郎格朗;(法国)终身教育思想;15.孔子;(中国)《论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6.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家;18.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19. 卢梭;《爱弥儿》;培养自然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20. 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主张的是国家教育的思想与民主的教育思想;21. 凯洛夫;把《教育学》分成总结、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论。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精编

”人个一重尊的能可量尽要也�人个一求要地多量尽要“.1 面前的展发生学在走学教和育教.2 。展发的区展发个一下行进上础基此在后然 �平水的到展发难困其到达而区展发近最其越超 �能潜其挥发 �性 极积的生学动调�容内的度难有带供提生学为�区展发近最的生学于眼着应学教。区展发近最是就异差的间 之者两。力潜的得获所学教过通是就也�平水展发的能可生学是种一另�平水的题问决解的到达能所时动活 立独指�平水有现的生学是种一�平水种两有展发的生学为认 � ”区展发近最“ 张主的学教性展发出提.1 。”德道的尚高是心核的展发面全谐和“�出指确明他�育德于关.5 。”程过的整完的一统个现现呈育教的面方个几这使�起一在织交互相和透渗互相地入深育教美审和 育教动劳、育德、育体、育智“使”。者与参极积的步进会社�人的展发谐和面全“为成养培年少青把 .4 》子孩给献灵心个整把《.3 ”展发面全“——心核的想思育教.2 法结总验经育教用采——》议建条百一的师教给《.1 。课合综和课一单为分划课将�务任要主为识知统系授传以� ”型类的课“出提.3 练训的能技和识知重偏�论学教统传.2 书 的广最传流大最响影国我对是�作著论理的践实育教义主会社导指本一第上世是》学育教《编主年 9391.1 一之人基奠的学育教级阶产资代近.6 ”业职的圣神最下光阳是师教“.5 》论学教大《的他于芽萌学育教.4 础基的式形本基学教制课授级班代现了定奠�述论行进”制课授级班“对中》论学教大《在先最.3 �发出场立教宗从�论的目育教的学神.2 ”术艺部全的类人切一给教物事切一把“讨探�想思”育教智泛“.1 学育教立创.7 物人表代派学育教统传.6 。性育教的育德即�德道是标目高最的育教出提� ”学教的育教无“认承不.5 性育教有具学教出提个一第.4 用应、合统、系联、示提、备预�法学教段五.3 心中材教③心中堂课②心中师教① 。础基学理心起立建论程课为正真.2 人基奠的学育教学科�父之学科育教——。作著学育教代现本一第为誉被》学育教通普《.1 。移迁负生产免以�习学新始开能才�%09-%08 到达握掌要习学的面前�固巩的识知有原调强.4 。%001 到达才岁 61 到�%08 到达可右左岁 01 在 �%05 到达可就右左岁 4 在童儿么那�话的%001 为平水力智的岁 71 以果如�快很期早在�展发力智的人.3 验测性结终→验测性成形→学教本基→测前→计设试测标目元单�为序程其 。导指化别个进促�量质学教高提张主。出提起一尔罗卡与�式模习学握掌.2 域领大三能技作动、感情、知认为分习学将�发出务任育教和标目育教从.1 。观学教义主用实的威杜对反�系体识知构结的同不成形以可的立独是识知为认》程过育教《.9 的行进介中为构结知认以是移迁�移迁括包然必习学的义意有切一 的生产上础基的构结识知有原在是都习学义意有切一 。向心的习学义意有 立建便以�来出现呈前以身本料材习学绍介在言语的懂能生学用先常通它�料材性导引个一是�者织组行先 ”者织组行先“——移迁习学进促构结知认用利.8 �性晰清括包�性定稳⑶性别辨可⑵性用利可⑴�量变构结知认的移迁响影 。移迁于助有构结知认。的生发接间是响影习学 的前当对验经的去过为认但 �验经习学的前先调强 。提前为用作互相的习学识知新和构结知认以移迁的习学 说构结知认的派知认之论理移迁习学.7 � 。忘遗的极积种一 是这�程过化简的构结知认与织组的中脑头在识知即�因原的忘遗释解点观的化同义意用� 忘遗的极积.6 化同性合结列并、化同性括总、化同性属类�式模种三的论化同念概.5 论理移迁构结知认出提 。化同念概是式方要主的念概得获生学而�式方要主的念概得获童儿前学入识知成形念概.4 。得获义定的念概握掌过通是念概级二�得获验经接直身亲过通是念概级初 念概级二和念概级初为分度程象抽的念概据根..3 。组重和造改的识知有已对�构建的识知新对。性境情和性会社、性动主的习学调 强 �识知的新构建来念信和构结知认的有原用应何如注关 �论构建知认——论理习学知认代现之论理习学.2 。习学受接的义意有种一是�性殊 特有习学的生学 �律规习学的生学中境情堂课校学注关 �论化同知认——论理习学知认的代现之论理习学.1
《教育心理学》人物、理论汇总

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人物、理论汇总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6、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7、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练习题1、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A、桑代克B、苛勒C、奥苏倍尔D、贾德2、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B )A、晕轮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同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B )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B、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D、奥苏伯尔的知识分类系统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C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5、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A )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

中外主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重要理论及观点联 5.提出“课的类型",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任务,将课划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6.教育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1。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采用教育经验总结法2。
教育思想的核心-—“全面发展”3。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4。
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5。
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6。
除了教育计划和课时计划外、教师不参与任何别的计划华勒1。
提出学校文化班杜拉美国1.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这种理论认为,即便人的行为没有对自己产生强化,但由于人对行为结果所能带来的功效产生期望,可能会主动性的进行那一活动。
2.社会学习理论:三元交互作用理论-—环境、个体、行为学习的实质——观察学习(注意、保持、复现、动机)三种强化形式: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只强调了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了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2。
学习理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参与性学习(做中学);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3.道德形成条件之社会学习理论:道德是通过观察学习可以获得的,也是可以改变的,决定影响道德行为的是环境。
——“三元交互作用论":人、行为和环境三种因素是相互作用、交互决定的。
4。
他认为,模仿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个体行为社会化的基本历程之一。
5。
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抽象模仿6、新行为主义韦纳美国1.个体对成功或者失败的归因:三维度论,即原因源(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
2.学生成就结果归因基本上有四种: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机遇舒尔茨美国1。
教育心理学人物归纳

教育心理学名人名著理论统计卡普捷列夫俄国1877年《教育心理学》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育学著作桑代克美国1903年《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创始人;✓西方公认的世上最早的、比较科学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注✓联合主义心理学鼻祖✓使用小猫逃出迷笼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共同要素论;✓提出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巴甫洛夫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华生✓经典性条件作用论;✓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格思里邻近学习理论斯纳金✓继承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创始人班杜拉✓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反应结果的功能包括:信息功能、动机功能、强化功能✓模仿的形式包括: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格式塔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映的联结,而是由有机体积极主动的形成新的完成或认知结构认知派的学习理论托尔曼S—O—RD布鲁纳美国20世纪60年代✓课程改革运动✓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述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学习的最佳方法是“发现学习”✓用“认知结构”取代“完形”1994年奥苏贝儿✓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同化,将当前的知识与认知结构建立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使知识结构不断发展的过程✓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组成部分包括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命题学习✓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之父弗拉维尔元认知研究的代表人物凯勒1968年提出个人化教学系统奥斯古德提出三维迁移模式推孟提出智商概念冯忠良提出“结构一定向”教学理论韦伯1971年✓提出“一致性分析”教学模式✓提出开放课堂教学模式罗斯塔尔发现教师的积极期待对学生具有正向引导作用加德纳提出多重智力论辛普森1966年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里德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克拉蒂提出知觉一动作技能的三层次理论比奈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的设计者吉尔福特三维结构理论斯腾伯格✓智力三元论✓提出“应用智力”培养方案韦克斯勒提出“离差智商”概念罗杰斯✓人本主义代表人物;✓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则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廖世承中国1924年《教育心理学》中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家✓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曼德勒“符号类似物”思维理论皮亚杰瑞士《发生认识论》✓德育的认知模式✓发生认知论✓研究道德所采用的方法是:对偶故事法✓儿童的认知发展要经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心理发展涉及四个重要的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影响和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及平衡化维果茨基前苏联✓最近发展区:教学一方面要适应学生现有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提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后经列昂节夫、鲁利亚的完善,形成“维、列、鲁”学派埃里克森✓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学家✓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乳儿期、婴儿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对人格发展的作用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苟勒、考夫卡林格伦把学习分为: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概念学习、态度学习彼得罗夫斯基把学习分为:反射学习、认知学习盖齐把学习分为:应答性学习、接近学习、操作学习、观察学习、认知学习加涅1969年《学习的条件》✓第一次提出“教学心理学”;✓把学习分为五类:语言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最核心的理论:学习条件学说珍尼特·沃斯“三重四面”泰勒学习目标之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人物总结(精选5篇)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人物总结(精选5篇)第一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人物总结不可不知的100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人物总结)1、利托尔诺《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人民的教育》——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2、孟禄《教育史教科书》——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3、叶澜《教育概论》——教育的交往起源学说;4、《中庸》“修道之谓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5、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环境决定论”;《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一词最早出处;《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道德”二字最早合用;6、《学记》① 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相传是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②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③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的政治功能;④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主体性原理;⑤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7、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8、《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9、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10、孔子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③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性相近,习相远”;④最早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一,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11、墨子① 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说知;——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②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环境决定论”;12、老子一切回归自然;13、朱熹“明天理,灭人欲”;“循序渐进、熟读深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儆持志”;《四书集注》《童蒙须知》《小学》——宋代以后封建社会学校的法定教材;“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式迁移理论是根据安德森的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简称 ACT,发展而来。 根据 ACT 理论,技能的学习分两个阶段:首先,规则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 进入学习者的命题网络,然后经过变式练习转化为以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 当两项任务之间有共同的产生式或产生式的重叠时,迁移就会发生。学习是类别 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迁移就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知识 正迁移就是把适合的编码用于新知识,负迁移就是把不适当的编码错误地用于新 知识。
免产生负迁移。
赫尔 德 巴特 国
夸 美 捷克 纽斯
凯 洛 前苏 夫联
苏 霍 前苏 姆林 联 斯基
维 果 前苏 茨基 联
马 卡 前苏 连柯 联 华莱 士 英国 (瓦 拉斯) 邓 克 德国 尔
纽 厄 法国 尔 西蒙
1.《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科学之父,科学教育 学的奠基人 2.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 ①教师中心②课堂中心③教材中心 3.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系、统合、应用 4.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5.不承认“无教育的教学”,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道德,即德育的教育性。 6.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 7.创立教育学 1.“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2.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从宗教立场出发) 3.最先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奠定了现代班级授课制教 学基本形式的基础 4.教育学萌芽于他的《大教学论》 5.“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 6.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 1.1939 年主编《教育学》是世上第一本指导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理论著作,是对 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书 2.传统教学论,偏重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3.提出“课的类型”,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任务,将课划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采用教育经验总结法 2.教育思想的核心——“全面发展” 3.《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4. 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使“智 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 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5.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1.提出发展性教学的主张 “最近发展区”: 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 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 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 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2.教育和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1.“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的尊重一个人” 2.建设学生集体应该从善于向学生提出要求开始 1.创造性思维四阶段 ①准备阶段②孕育阶段③明朗阶段④验证阶段 2.问题解决步骤的模式之四阶段模式⑴准备阶段⑵孕育阶段⑶明朗阶段⑷验证 阶段 1.问题解决步骤的模式之范围缩小汇综模式 三个阶段分别是⑴一般的范围⑵功 能的解决⑶特殊的解决 1.20C70y 初,将产生式引入心理学中 产生式由条件和活动组成,用“C—A”表 示 2.问题解决理论之信息加工论 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搜索一系列算子,通过利用算子,使问题状态从初始状 态逐渐转变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搜索算子的途径:算法式、启发式 3.问题解决步骤的模式之信息加工模式 四步骤:⑴接纳者⑵处理者⑶记忆⑷作用者
1.1990 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型 即品德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来认识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 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 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1.“美德即知识” 2.产婆术,倡导用启发智能的问答使学生获得真理 3.“美德是否可教” 1.第一个提出按年龄进行教育(即第一个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2.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3.《论灵魂》Fra bibliotek布鲁 纳
奥苏 伯尔
布鲁 姆
美国
美国 美国
强调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知 识结构。 3 教学方法:发现学习,新课标中也叫“探究学习”。即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 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 果。 4.提出假设考验说,研究人工概念的形成(人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提出一些 可能的假设,即猜想这个概念是什么)——人工概念是认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 概念,这种方法最早是赫尔于 1920 年首创的。 5.强调非特殊成分的迁移,也叫普遍迁移。即学习了基本的普遍的概念或原理, 可作为学习其他类似知识的基础。 6.强调原理的迁移,即领悟事物之间关系基本,概念或原理掌握得越深透,越能 实现迁移。 7.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 基本模式为: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直到成功。 8.认知结构迁移说 产生式迁移说
1.学习理论之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同化论:关注学校课堂情境中学生的 学习规律,学生的学习有特殊性,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学习理论之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建构论:关注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 和信念来建构新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新知识的建构, 对已有知识的改造和重组。 3..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分为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初级概念是通过亲身直接经验获得,二级概念是通过掌握概念的定义获得。 4.概念形成知识入学前儿童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而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概念同化。 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5.概念同化论的三种模式:类属性同化、总括性同化、并列结合性同化 6.积极的遗忘 (用意义同化的观点解释遗忘的原因,即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与 认知结构的简化过程,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7.学习迁移理论之认知派的认知结构说 学习的迁移以认知结构和新知识学习的相互作用为前提。强调先前的学习经验, 但认为过去的经验对当前的学习影响是间接发生的。认知结构有助于迁移。 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⑴可利用性⑵可辨别性⑶稳定性(包括清晰性) 8.利用认知结构促进学习迁移——“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是一个引导性材料,它通常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在介绍学习材料本 身以前呈现出来,以便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一切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 9.《教育过程》认为知识是独立的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知识体系,反对杜威的实 用主义教学观。 1.从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出发,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掌握学习模式,与卡罗尔一起提出。主张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个别化指导。 其程序为:单元目标测试设计→前测→基本教学→形成性测验→终结性测验 3.人的智力发展,在早期很快,如果以 17 岁的智力水平为 100%的话,那么儿童 在 4 岁左右就可达到 50%,在 10 岁左右可达到 80%,到 16 岁才达到 100%。 4.强调原有知识的巩固,前面的学习要掌握达到 80%-90%,才能开始新学习,以
姓名
孔子
荀 子 朱熹
扬雄
乐正 克
蔡元 培
陶行 知
杨贤 江 廖世 承 章志 光 李吉 林
苏格 拉底 亚里 士多 德
国籍
春秋 鲁国 人
战国 末赵 国 南宋
西 汉 战国 时鲁 国人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古希 腊 古希 腊
中外主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重要理论及观点 主要理论及观点 1《论语》:“学”“思”“习”“行” 2.为人师表(榜样示范):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教学原则 4.“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个别教学形式 5.《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设问题情境 6.最早提出“因材施教”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1.学习是“闻”“见”“知”“行”的过程 2.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
1.“学不躐等”——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2. 在注释《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时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 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思结 合, 1.“师者,人之模范也”
1.《学记》是第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比西方早 300 多年。 2.《学记》中,“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 为先”——反应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3.“开而弗达则思”——启发性教育原则 4.“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出自《学记》 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2.“以美育代宗教说” 3.对大学精神的解释: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 4.被毛泽东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同时代我国著名的近代教育家有杨贤江、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徐特立) 1.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 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 《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2.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 3.“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 的进程。 4.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是我国第一个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 2.《教育史 ABC》是中国第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史 3.《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世界第一本 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1.1924 年《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