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园头村村庄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美丽乡村 规划设计】福建 莆田 园头村

说明书目录第一章概述 (1)一、规划背景 (1)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三、规划依据 (1)四、规划期限 (2)五、规划层次和范围 (2)第二章村庄现状概况 (2)一、区位概况 (2)二、历史沿革 (2)三、自然环境与资源 (2)四、村庄人口分布 (3)五、经济发展情况 (3)六、村庄发展条件综合分析 (3)第三章相关规划分析 (4)一、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总体规划(2010-2030) (4)二、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5)第四章村庄发展目标与定位 (5)一、总体发展目标 (5)二、规划定位 (5)第五章村域规划 (6)一、村域规模预测 (6)二、村域规划布局 (6)三、产业布局规划 (8)四、村域旅游规划 (9)第六章村主要居民点规划 (11)一、村主要居民点现状 (11)二、人口与用地规模 (12)1三、综合用地评价 (13)四、用地布局 (14)五、土地使用强度控制及指标 (16)六、基础设施规划 (16)七、绿化景观规划 (20)八、综合防灾规划 (20)九、环卫设施规划 (21)第七章整治规划 (22)一、整治思路 (22)二、道路交通 (22)三、建筑 (23)四、绿化景观 (24)五、给水排水 (25)六、电力电信 (25)七、村容村貌.............................................................................................................. 25 第八章近期集中建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27)一、住宅设计 (27)二、道路交通 (27)三、绿化景观设计 (28)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 (28)一、规划实施策略 (28)二、管理策略 (28)1第一章概述一、规划背景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出台,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福建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决策已在全范围内全面展开。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莆田市城市中心区、城中村和园中村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莆田市城市中心区、城中村和园中村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3.19•【字号】莆政综[2009]23号•【施行日期】2009.03.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莆田市城市中心区、城中村和园中村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莆政综[2009]2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经研究,现将《莆田市“城市中心区”、“城中村”和“园中村”改造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OO九年三月十九日莆田市“城市中心区”、“城中村”和“园中村”改造实施方案根据我市“以港兴市,工业强市”的战略方针,为了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升经济竞争力,盘活存量土地,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制定莆田市“城市中心区”、“城中村”和“园中村”改造实施方案。
一、范围界定“城市中心区”是指荔园路与荔城大道外扩200米围合区域内国家所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
“园中村”是指位于我市依法审批的6个工业园区(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莆田华林经济开发区、福建荔城经济开发区、莆田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湄洲岛旅游度假区和福建仙游经济开发区)和2个工业集中地(黄石工业集中地、太湖工业集中地)的规划红线范围内集体所有的土地。
“城中村”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城市中心区外的集体所有土地,不包含“园中村”。
二、改造运作方式“城市中心区”改造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作为改造主体,负责组织项目规划和用地报批,改造范围内土地全部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项目所在地政府为改造的责任单位,组织征地拆迁和安置房建设。
“城中村”改造可以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为主体或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为平台。
以市土地储备中心为平台的,由项目所在地政府作为改造责任单位,组织实施项目规划、用地报批、征地拆迁和安置房建设。
“园中村”改造以区政府作为改造责任单位。
2022莆田华亭油潭最新规划

2022莆田华亭油潭最新规划1、村庄基本概况油潭村地处莆田仙游交界之地,紧邻S10高速和X241县道,正在建设的木兰大道穿村而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为未来村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油潭村全村下辖俞潭、下宫、下林、月山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村域总人口2700人,共927户。
油潭村村域总面积7191亩,其中耕地面积约600亩(基本为基本农田),林地面积约1200亩。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龙眼,食品加工以及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16746元。
2、村庄主要问题(1)政策导向不明确,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油潭村位于城厢区与仙游县交界处,紧邻木兰溪生态廊道,在全域旅游空间结构上属于华亭组团。
规划应以花果产业、自然生态为依托,在花果采摘、游览观光、农电博览的基础上,通过品牌建设、文化植入、田园休闲、特色民宿的打造,打造田园综合体建设示范区。
并且整合、联动木兰溪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木兰溪旅游发展轴景点,提升城厢区木兰溪河段在莆田市旅游综合竞争力。
另一方面,受木兰大道三期建设的影响,为满足拆迁安置,规划对油潭村进行整村拆建;油潭村未来发展存在较多变数,村庄发展方向并不确定,机遇与挑战并存,需对其空间形态进行多情境的研究。
(2)村庄建设与周边村庄协调问题,村内交通与木兰大道衔接问题一方面,根据三调边界,油潭村与仙潭村存在建筑搭界问题;在对油潭村进行整村拆建的过程中,部分路段为高架形式,则木兰大道如何与村内道路衔接,是影响村庄对外交通便利性和村庄发展方向的一个重大因素。
(3)村民新建宅基地的刚性需求和村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的问题油潭村村庄现状老旧房屋众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规划利用木兰大道三期建设的契机,打造村落更新的示范,是本次规划面临的重点问题。
(4)村容村貌较为杂乱,设施配套不足村容村貌较为杂乱:民间建房需求相对旺盛带来村民建房失控现象严重,村民私人建房高度普遍突破3层,小高层、高层住宅屡见不鲜;建筑风格缺乏引导,裸房比比皆是,村庄形象不佳;村庄形态相对无序,给水设施不够完善,电力电信杆线杂乱,垃圾收集点及公厕配置不足。
最新园头村庄规划

现状解读
1.1价值评估
——千年传统古村
传统围墙(鹅卵石 仙人掌) 2013.04
院落和绿化自然融合 2013.07
莆仙特色民居 2013.05
道路绿化(见缝插绿) 2013.07
院落和绿化自然融合 2013.07
建筑、矮山、农田、树木巧妙融合 2013.05
庭院绿化 2013.06
山、田 现状照片 2013.04
现状解读
一、村庄基本情况介绍
1.1 村落价值和资源评估 1.2 现状解读
区位、概况、人口、建筑、道路、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
现状解读
1.1价值评估
1.1 村落价值和资源评估
山环水抱、果树成林的传统村落
千年的传统古村
木兰溪畔的溪心小岛发展而成 诗书传家,人才辈出,古有 “一门四贡员”,今有中小学 校长80余人、博士、硕士50余 人,厅处科级干部60余人。 莆仙建筑风貌明显,6处市文保、 5处申报中,3处古井
360
159 164 328 250 220
7
8 9 10 11
三一堂
芳乐庙 参政堂 明心祠 怡园
正在申报市级
正在申报市级 正在申报市级 正在申报市级
清初
明代 清代 清代 解放后
寺庙
寺庙 古建筑 寺庙
园头村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或人文景观资源,根据本次实地调查及资料调研和不完全的统计,主要 包括已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6处,申报中4处,古民居8处,还有3处古井,因此又有“文化村”美誉。
(二)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1、福建省委、省政府: 2012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组织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建设过程中,坚持“一村一策”、“一 村一案”的原则,按照“村庄规划好、建筑风貌好、环境卫生好、配套设施好、绿化美化好、自然 生态好、管理机制好”的“七好”标准。 同时,提出村庄建设要做到在建筑风貌、历史文化传承、绿化美化、生态环境、产业发展 等方面与别的地方不同,体现地域特色。 2、莆田市委、市政府: 2013年,莆田围绕跻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掀起了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围绕环境和景观综合整治两大重点)和幸福家园试点村的建设高潮。
莆田市城厢区华亭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为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文件精神,促进小城镇健康有序的发展,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镇规划编制办法》、《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导则(试行)》、《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莆政综【2010】75号)及其他相关法规,编制莆田市城厢区华亭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编制目的确定城镇的性质、职能和规模,合理确定城镇发展空间及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分布,合理确定镇区各种建设用地的性质和规模,提出以加强区域间用地整合、交通联系、设施共建共享为目标的、具有较强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科学地指导华亭镇的建设。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导则》(2010.3)的总体要求,本次规划总体指导思想是“突出科学发展、实施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分类指导、凸显城镇特色、创新体制机制”。
规划原则本次规划以《导则》所要求的“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统筹协调”的基本原则为基础,提出华亭镇总体规划原则如下:(1)城乡统筹,规划先行(2)环境优美,特色彰显(3)功能齐备,设施完善(4)生活便利,保障一体规划期限本次总体规划编制基年为2010年,规划期限:近期:2010—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规划区范围华亭镇域:华亭镇镇行政辖区面积128.43平方公里。
华亭镇区:包括现状镇区及其所在的木兰溪两岸村庄,面积12.76平方公里。
第二章总体发展目标与策略总体发展目标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提升发展以电子、食品、鞋服、工艺美术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并以此为依托,重点发展商贸、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将华亭镇打造成为:“莆田市的轻工业重镇、城厢区的商贸强镇和莆仙两地居住旅游名镇”。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园头村村庄规划 说明书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00〕36号文);
4、《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6、《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7、《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2011);
8、《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办法》;
3、水文条件
过境园头村的主要是莆田市的母亲河——木兰溪,木兰溪全长105公里,自仙游汇流后流入华亭,横贯华亭镇内18个行政村,镇域内流程15.2公里,年产水量为5.59亿方。木兰溪水文历年最大和最小水量、最高和最低水位相差悬殊,水位最高日期和流量最大日期大部分出现在每年的6-9月份,尤在6-7月出现最多。解放以来发生过三次大洪水,其中七三年洪水最大,木兰溪流量濑溪水文站最高达3710平方米/秒,水位达15.77米。
3、内部道路系统不够完善。村庄内道路通达性差,仅南部与中部新街可通车,其余道路为自然形成的自由式路网,较为零乱,而且路面狭窄仅1-2米宽度,很多的房屋通达性较差,消防车无法进入;同时村庄内部缺乏停车场。
4、市政设施差。排水系统不完善,绝大部分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旧区大部分居民仍存在在宅侧养殖家禽现象,严重影响村庄环境卫生。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缺乏统一规划,村庄环境急待改善。
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
一、规划背景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出台,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福建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决策已在全范围内全面展开。为贯彻落实关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适应莆田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莆田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全力推进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城厢区华亭镇新镇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批复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城厢区华亭镇新镇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2.17•【字号】莆政综〔2014〕145号•【施行日期】2014.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政综合规定正文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城厢区华亭镇新镇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批复莆政综〔2014〕145号城厢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请求批准城厢区华亭镇市级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新镇片区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审批的请示》(莆城政〔2014〕139号)及有关材料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你区组织编制并经专家评审和公示的《城厢区华亭市级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新镇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以下简称《详细规划》)。
规划位于华亭镇镇区中心东部,四至范围:北至规划濑塘路,东至云峰村山体,南至木兰溪,西至三紫路,规划用地面积约240.79公顷。
二、同意《详细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及布局结构。
该片区应建设成为华亭镇中心城区东部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城镇新区,聚商贸、居住、文化为一体,建设生活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的生态宜居片区。
三、同意将该片区分为151个控制地块,作为本次规划控制的基本地块。
今后在《详细规划》实施过程中,经评估需进行局部、技术性调整优化,且尚未达到《详细规划》修改情形的,可按规定实施《详细规划》动态维护。
四、华亭镇新镇片区开发建设时,应根据《详细规划》要求,编制具体地块的规划设计方案,并按照有关规定报批;要切实保证道路交通、公共设施配套、市政设施配套及“四线”的实施和管理控制。
五、《详细规划》的文本和图册由你区负责解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若确需变更的,应依法定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莆田市人民政府2014年12月17日。
[电力水利]莆田城厢区土地利用规划[1]
![[电力水利]莆田城厢区土地利用规划[1]](https://img.taocdn.com/s3/m/e81b83a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6.png)
城厢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城厢区人民政府二○○九年十二月目 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一节区域概况 (2)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3)第三节土地利用成效 (6)第四节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7)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原则 (10)第一节指导思想 (10)第二节基本原则 (10)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和任务 (12)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 (12)第二节土地利用主要目标 (13)第三节土地利用主要任务 (14)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21)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1)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5)第五章土地利用分区 (31)第一节土地利用政策分区 (31)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 (33)第六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39)第一节规划范围 (39)第二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39)第三节中心城区扩展边界 (39)第四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40)第七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42)第一节耕地保护工程 (42)第二节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工程 (43)第三节重点基础设施保障工程 (44)第四节扩大内需工程 (46)第八章乡镇土地利用 (47)第一节指标分解 (47)第二节乡镇规划要求 (47)第九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8)第一节依法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8)第二节强化规划实施行政管理措施 (48)第三节加强规划实施经济调控机制 (49)第四节扩大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 (49)第五节建立规划实施技术保障措施 (50)附表 (51)附表1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表 (51)附表2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指标表 (51)附表3 补充耕地指标表 (52)附表4 建设用地指标表 (52)附表5 园地指标表 (53)附表6 林地指标表 (53)附表7 城厢区2006-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54)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城厢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莆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城厢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村庄基础资料汇编一、区位概况区位一:莆田市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台湾海峡西岸,北依省会福州市,南靠闽南“金三角”,是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
全市东起东经119°2’的莆田县南日群岛,西至东经118°27’的仙游县度尾镇境内,南自北纬25°2’的湄洲群岛,北到北纬25°46’的莆田县大洋乡境内。
东西长122.4公里,南北宽80.5公里,面积3800平方公里。
东北与福清市交界,西北与永泰县、德化县毗邻,西南与永春县、南安市、惠安县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
从东至南有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三大海湾,湾内有南日岛、乌土丘岛、湄洲岛等诸多岛屿,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距台中港仅70多海里。
区位二:华亭镇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西南部,东邻新度镇,西毗仙游县,南接灵川镇,北靠常太镇。
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万亩,山地面积11.5万亩,森林覆盖率71%。
辖1个社区、34个行政村。
324国道过境,横贯境内15.6公里,濑榜公路过境7.5公里,区位二:园头村位于华亭镇西部,莆田与仙游交界处,东临万坂村,西靠南湖村,南依仰天山,北伴木兰溪,距镇区仅4公里。
二、历史沿革园头村古属闽中郡,名为“云庄”,也叫“王仓”,中晚唐期间划归清源(今仙游县)唐末后隶属莆田县文赋里管辖(含金西湖、后山村),现属城厢华亭镇管治。
园头村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几百年来,境内聚集其他各姓氏如陈黄曾许张林卢杨詹等组合成的大村庄。
清同治三年(1852)木兰溪上游山洪爆发,特大洪水把仙游石码桥冲毁,洪水把盖尾白湖村劈开成南北二个村(白湖村和高峰村)波涛涌入园头时,被溪心小山峦鲎山挡住,湍流涌入后山村又冲成一道新溪流,直到下游,分而又合,造化了木兰溪两岸唯一的溪心小岛,成为现在园头村。
三、自然环境与资源1、地形地貌园头村地形特点为南部山体,中部北部为冲积小平原。
依山地势整体由南、北向中间木兰溪倾斜。
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下,低山丘陵和河流谷地貌为主。
2、气象气候园头村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夏不酷热,冬无严寒,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冬短夏长,霜期短暂,冰雪罕见,全年平均气温16-20℃,无霜期为346.4天,全年降水量在1300mm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1996小时,年平均风速2.4米/秒,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夏季以东南风为主。
夏末秋初间有台风或带有暴雨,并有可能成灾。
3、水文条件过境园头村的主要是莆田市的母亲河——木兰溪,木兰溪全长105公里,自仙游汇流后流入华亭,横贯华亭镇内18个行政村,镇域内流程15.2公里,年产水量为5.59亿方。
木兰溪水文历年最大和最小水量、最高和最低水位相差悬殊,水位最高日期和流量最大日期大部分出现在每年的6-9月份,尤在6-7月出现最多。
解放以来发生过三次大洪水,其中七三年洪水最大,木兰溪流量濑溪水文站最高达3710平方米/秒,水位达15.77米。
4、自然资源人工果园果林:根据实地调查,人工果园果林是园头现状生态基线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
现状用地及其周边,包括广大的山前地带、山包台地、片区平地坡地、溪河沟渠沿岸、以及村庄房前屋后等均有大面积、或成片或成带的茂密人工果园果林分布。
现状果园果林类型,主要有龙眼林、枇杷园、以及上述果树混交等类型。
5、人文景观资源园头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蕴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或人文景观资源,根据本次实地调查及资料调研和不完全的统计,主要包括已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6处,尚未列入4处,古民居8处,还有3处古井,因此又有“文化村”美誉。
古建筑统计一览表序号名称类别建筑规模(平方米)始建备注1闻香寺市级670(其中342m2为新建)明万历寺庙2观音亭市级973.8明代寺庙3存养堂市级603.5明末寺庙4畏所岩市级209.5明代寺庙5静本堂市级331.44明嘉靖寺庙6新兴社市级360清宣统寺庙7三一堂正在申报市级159清初寺庙8芳乐庙正在申报市级164明代寺庙9参政堂正在申报市级328清代古建筑10明心祠正在申报市级250清代寺庙11怡园220解放后(1)闻香寺,俗称“下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位于园头村东南部,坐落在宋钱四娘选筑木兰陂的将军岩山脉和仰天山脉交接处的云山风岚山麓,东依万坂山,西邀木兰水,南迎大蛇嘴,北临龟石潭。
整个建筑以大雄宝殿为中轴,左下为钟楼,右下为鼓楼,附有斋堂僧舍,两侧有石阶与通道,两边偏门可通各处。
殿堂内供奉释迦摩尼、观音大士、关公和韦陀,呈现出“紫林竹间观自在,金莲座上现真如”鼎盛气象。
随后,闻香寺几经兴衰,到上世纪二十年代香火式微,僧侣散尽,仅一“菜公”维持至四十年代初,后由释月莲主持,尼姑日增。
原寺受白蚁之灾和山洪袭击,大殿部分受损,后重建,改上下结构并列双进格式,左右双层厢间,全部用白岩石建筑,保留原有风格增加大殿视野,并重塑金身。
步出闻香寺可看到,东向钱四娘建陂遗址,南向仰天山的“假生碑石”、“母子情石”、“十八狮”等奇岩怪石和林氏古屋遗址。
(2)观音亭,其前身名普山堂。
相传:古时,此地乱石堆积如山,顶上有一个天然石洞,宋时船人在洞中供奉一尊观音菩萨圣象,及至明清,又有人在此增奉三教圣象。
二十世纪初叶,由当时本村行善清修的龚姓女士(法名普珠)主持开山创建,初名普山堂,后称观音亭。
1984年11月,真琦主持将原有旧屋拆除,改建新殿宇,于1992年6月落成,并于当年10月正式举行开光大典。
并将后座命名为“定光楼”,前座则为观音亭。
(3)存养堂:该堂于明末由功德主黄南七五舍地创建。
相传村内一乡绅黄公,常年出海经商贸易,一夜遭遇飓风,黄公掉落海中,心中默念观音菩萨救苦救难,并仰首发愿,此番若能获救,平安返回故里,愿舍地创建庵堂供人礼佛。
黄公心念随愿,霎时风平浪静,游来一头神龟,驮着黄公平安靠岸。
心诚则灵,回家后即创本堂,号称存养,告诫世代修行礼佛者“存心为善一尘不染,养德修行六字恒持”。
即存养堂由来。
后厥有清代乃至民国期间,几番兴废,史迹不详,现有建筑物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甲午主尼禅音修建。
后2007年信众募资增建堂后住舍。
现今主持释宽辉,存养堂每逢圣诞佛事,十方信众较多,为宗教活动聚集场所。
(4)畏所岩九座寺,位于园头村中社。
早年园头村是木兰溪中的一块沙洲,沙洲上有座小石山,俗名“石头顶”。
西面是前社,东面属后社。
石头顶下的石阶边有一碑曰:“畏所岩”。
岩顶上有株大榕树,在石头顶北面,则是“云庄书院”。
书院石壁上刻有“与木石居”至今清晰可见(“畏所岩”、“与木石居”均为明代光禄寺少卿马思聪所书)。
穿过书院小池塘,沿小路东行即是九座寺的遗址——佛厅。
九座寺建于何年代,现已无从查考。
据当地老乡介绍:后社陈姓迁始祖实岩公,在明嘉庆年间(1522-1566),因避倭乱投身九座寺打工,后娶妻生子,繁衍后社陈氏宗族。
昔日九座寺殿宇堂寮,错落有序,庄严别致。
九座寺有可能是寺堂多达九座而得名。
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后仅存“佛厅”已是该寺唯一遗址。
(5)三一堂:古时村中部有一条面积只有七八家铺子的路角商业街,,这里是园头有名望的黄氏文山派族居聚点,约在公元1550年,由黄石金尊黄维宗迁徙泉州铺、创立文山派,后经常行货莆田经商,看这里风景秀丽,遂卜局下来。
于清初期,择“淈头”,始建三一堂。
该堂坐北朝南,有一个敞口厅,上有楣额,一根灯梁,二房间双角头,一口天井,五柱落地,穿扇加嵌肚,外加防护墙,设有一个宽敞的外大埕,用于举办祭典活动,墙上有石刻“小草”,厅堂里祀奉林龙江坐像。
三一堂多神并存,除林龙江诞辰、忌日、普渡等祭典外,“天地生”、“观音生”、“土地公生”等祭典都在这里举行。
该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草台戏、排宴戏、斋菜、放鞭炮,烧贡元、上香跪叩。
(6)新兴社:清宣统年间,在中社陈已废的祠堂遗址筹建村社,社名为新兴社。
社内厅堂供奉社公,头戴状元帽,插有金花,文静自然。
社妈慈祥仁爱,左边文昌帝君,右边司马圣王,厅堂高悬“新兴社”大匾。
据传,园头的村民是自明代倭寇侵莆,由黄石、阔口、许厝等地先后迁入,他们见这里风景秀丽,遂卜居之。
由于人口不断增加,来自风俗习惯和文化渊源的不同,免不了产生摩擦,有摩擦到整合,便形成了和谐共处的共识;他们有一个共同愿望,家庭兴旺、家族振兴、家乡复兴。
在这个大背景下,“新兴社”诞生了。
(7)静本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由本村车氏家族出资兴建,原专为供奉夏教创始人林龙江先生。
后因后社村没有其他宫庙,便把本村“社公”及其夫人“后土夫人”、田公元帅等神像都放在改堂内。
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本村陈、车、詹居士等捐资兴建,规模在原基础上有所扩大,现“四合院”式中厅有“天井”的建筑,仍保留当年风格。
四、村庄人口分布全村共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分别为前社、后社、过湖,至2012年底全村共815户,总人口为3228人,男1510人,女1728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755人,劳动力1220人。
低收入农户150户,涉及565人,享受低保28人。
侨居马来西亚等国和港、台人口3000多人。
现状各自然村人口情况居民点等级名称户数(户)人口(人)村级中心前社6302300后社139720自然村落过湖46228总计8153228五、经济发展情况园头村现有耕地1000多亩,山林地700多亩。
园头村几乎四面环水(雨季),号为半岛,人多地少,群众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和家庭种殖业。
园头村生态环境良好,山环水抱,果树成林,绿荫如盖,素有“兰溪绿洲”美称。
盛产龙眼、枇杷等。
目前已引进了利农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化无公害农业。
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约4000元。
五、主要居民点各项用地情况1、村庄住宅用地现状村庄住宅用地22.3公顷,占全村建设用地的78.27%。
现状村民住宅用地主要分为前社、后社两个片区,大部分居住建筑东西朝向。
近几年新建住区主要位于新街两侧和村庄外围,南部以及东部主要是旧区。
2、公共设施用地现状公共设施用地2.89公顷,占全村建设用地的10.14%。
园头村内公共设施较全面,包括村委会、中学、小学、幼儿园、卫生室和农家店。
现状村委会占地256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位于村庄主街北侧。
村卫生室占地50平方米,内有医护人员2名,一个床位。
村内共有9处农家店铺,分散于村庄内各处。
另有一个零时搭盖的小型市场,位于村庄中部古街内。
现状中学、小学位于村庄入口处,幼儿园位于村庄中部,前社、后社交界处。
教育设施现状基本情况表单位名称建筑面积占地面积教师人数学生数班级数(m2)(m2)(人)(人)(个)园头中学3500750442759园头小学2500350151416幼儿园3982204522另有观音亭、新兴社、静本堂、畏所岩、存养堂为市文保建筑单位,均为明代时期建筑;芳乐庙、三一堂、明心祠、参政堂正在申报市文保建筑单位,为明、清时期建筑;怡园是解放后修建的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