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与培训教育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与培训教育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感染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以及培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以及培训教育的必要性。
一、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
医护人员应正确洗手,并在必要时使用消毒剂。
此外,还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强手卫生的监督和培训,确保所有人员都能正确执行。
2.规范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是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医院应建立抗生素管理制度,推行抗生素使用指南,严格限制抗生素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减少耐药菌的出现。
3.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医院应制定清洁和消毒标准,并定期进行培训,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能正确执行清洁和消毒的工作。
4.合理管理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的不当处理是传播病原体的一个途径。
医院应建立科学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规范废物的分类、包装和处理,确保医疗废物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二、培训教育的必要性1.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直接接触患者和病原体,因此他们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操作技能至关重要。
通过培训教育,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使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掌握感染控制的方法和技巧。
2.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医院感染的预防需要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配合和有效沟通。
通过培训教育,可以加强医疗团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沟通技巧,减少疏漏和失误,确保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
3.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医护人员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培训教育,可以强调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加强对规章制度的遵守,提高对患者和同事的尊重和关怀,减少不规范的行为和作风。
4.持续更新知识和技能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感染控制的方法和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通过培训教育,可以定期向医护人员传达最新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技术要求,使他们能够及时掌握新的预防措施和操作规范。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在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方面,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应该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共同努力,保障医疗环境的安全,避免感染传播。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措施:1、熟悉感染源:医务人员应该了解不同感染源的特点,及时识别可能存在的感染传播途径。
2、严格遵守消毒规范:各种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具都需要进行规范的消毒、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3、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病人体液的频率较高,要经常进行手部的洗涤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内各类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5、保持医疗环境清洁:医院的环境要保持清洁整洁,防止细菌、病毒在环境传播,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6、提倡患者自我防护:医院在入院时要告知患者一些防护方法,建议他们多洗手、佩戴口罩等。
7、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增加感染难度。
8、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9、强化空气净化措施: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医院应该确保空气净化设施的良好运行。
10、实施疫情监测:如出现传染病疫情,医院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11、建立感染控制领导小组:医院可设立感染控制领导小组,协调各方资源,共同应对感染传播。
12、监督评估感染控制效果:医院要对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
总之,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保障医疗安全。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包括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消毒与监测以及消毒液的更换与监测。
在病房中,应以自然通风为主,每周使用艾叶进行空气消毒,流行季节则应每隔一天进行一次。
在室内活动室中,每天应燃烧2根艾条进行消毒,并在燃烧后通风。
治疗室中,则应使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1小时,每天进行一次。
在使用紫外线消毒时,需要注意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并在房间内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
此外,紫外线光源不得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也需要定期监测。
消毒液的更换与监测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及时进行更换与监测,并作好记录。
化学监测要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常规情况下“84”液、过氧乙酸应每日更换并监测,2%戊二醛液每周过滤、每半月更换。
更换后还需要进行监测,同时被消毒灭菌物品须完全浸没在消毒灭菌液内并将关节部位打开,浸泡时间也需要记录。
无菌技术与无菌药液同样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用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一人一用一废弃。
在使用无菌敷料等物品时,应每天更换并灭菌。
开启后的溶液和棉签等物品的有效期也需要注意。
开封的无菌包未被污染有效期为12小时,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
在操作无菌技术时,也需要掌握重点部位院感预防与控制措施,如导管、导尿管等,同时在病历上清楚记录起止时间和有无相关感染症状、体征。
5、在使用抽出的药液和开启的静脉输入时,必须注明时间,并且超过2小时后不能再使用。
如果未用完,必须放在无菌盘内,不得随意放在桌面上。
已开封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后也不能再使用。
6、血库取出的血袋输完后需要包装保留一天,以备查对。
输完血的血袋必须包装好后才能放入冰箱内。
7、皮下注射的胰岛素在开封后需要放入冰箱内冷藏保存,有效期为1个月。
一、一般物品清洁与消毒1、办公室和处置室的桌面和台面每天需要使用消毒液抺洗一次。
柜内和抽屉需要随时清理,并且每周需要进行消毒。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与技巧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与技巧作为医疗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医院感染的预防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的关键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和技巧。
一、手卫生的重要性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首要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应正确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接触病原体后、使用垃圾等物品之后。
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湿润双手,取适量肥皂搓揉至起泡,将泡沫涂抹在手心、指缝、指甲周围及手背,揉搓约20秒后彻底冲洗干净,用纸巾擦干或者用风机吹干。
二、切断传播途径医院感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空气传播、血液传播和食物传播等途径传播。
为了切断传播途径,医疗机构应做好病房的环境清洁工作,特别是各类设备和器械的清洁和消毒;同时,加强空气过滤和通风,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安装空气净化器和消毒器等设备,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标;此外,医务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整洁,不穿戴首饰和长指甲,戴好口罩、手套和帽子等。
患者及家属也要遵循医院的规定,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三、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医务人员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过度使用和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同时,在给予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同时,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保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患者感染。
四、隔离措施的执行对于已经感染病原体的患者,医院应该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以防止感染传播至其他患者。
严格执行标准的隔离操作步骤,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传播途径进行相应的隔离措施,如空气传播的病原体需要采取负压隔离措施,接触传播的病原体需要采取密闭隔离措施等。
五、健康教育的开展医院要加强对患者、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通过宣传手册、海报、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大家普及医院感染的知识,包括感染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个人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大家能主动地参与到医院感染的预防中来。
六、监测和评估医院要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和评估机制,持续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及管理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及管理措施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感染。
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来说,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及管理措施进行探讨。
一、触摸传播预防措施触摸传播是指通过接触患者或患者周围物品而传播感染。
为了防止这种传播,医院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医务人员和患者要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
2. 提供洗手设施和消毒剂,以便医务人员和患者随时洗手和消毒。
3. 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 提供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如手套,面罩,护目镜等。
二、空气传播预防措施空气传播是指通过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病原体传播感染。
为了减少这种传播,医院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整体通风和空气净化,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2. 对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病原体进行过滤和杀菌处理,例如使用高效过滤器和紫外线消毒器。
3. 对于传染病患者,尽量安排单人病房或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三、手术室感染预防措施手术室是医院中感染风险最高的地方之一。
为了防止手术室感染的发生,医院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并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2. 医务人员在手术前应进行全面洗手和穿戴洁净手术服,并及时更换手套。
3. 医务人员对手术器械和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4. 手术室内不得随意进出,减少感染源的可能性。
四、感染管理措施除了预防措施,医院还需要制定感染管理措施,以确保感染的及时发现和处理:1. 建立感染监测系统,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趋势。
2. 培训医务人员和患者,提高他们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3. 制定感染控制策略和标准操作规程,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执行。
4. 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总结起来,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及管理措施包括触摸传播预防、空气传播预防、手术室感染预防以及感染管理。
医院需要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控意识,加强感染监测与控制,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交叉感染、爆发流行等。
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一、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应制定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2.设立感染管理部门: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全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对感染事件进行监测、调查和处理。
3.加强感染防控培训: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二、加强感染源的管理1.严格病人入院筛查: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感染病原体筛查,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病人。
2.加强病人和家属的教育:向病人和家属宣传感染预防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3.加强病原微生物监测:对医院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监测,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三、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1.建立感染监测体系: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
2.加强感染病例登记:医院应加强对感染病例的登记和报告工作,分析感染发生的趋势和原因,为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3.开展感染暴发调查:对发生的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找出感染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四、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管理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医院应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五、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的监督管理1.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效果。
2.定期检测消毒灭菌效果:医院应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一、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1.加强医院环境卫生:加强医院内部的环境卫生,定期对病房、手术室、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医疗环境的干净和整洁。
2.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重视和责任心,加强手卫生、个人防护等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护能力。
3.严格实施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应当在进入和离开病房、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污染物品后,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避免手传染病原体。
4.加强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管理:医疗器械和设备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等处理,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5.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按照抗生素使用规范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6.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7.加强患者宣教: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宣教,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1.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定期对医院内的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2.实施隔离措施:对患有传染病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应当实施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呼吸道传染病应采取飞沫传播隔离措施,接触传染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等。
3.加强手术室和ICU的管理:手术室和ICU是医院感染高发区域,应加强对这些区域的管理,严格执行手术室无菌操作规范,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手术室和ICU的环境卫生和医疗器械的无菌性。
4.定期开展感染控制质量评估:定期对医院内的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水平。
5.加强患者的监护和管理:对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加强监护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6.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医院感染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作方式,确保在感染暴发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
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就诊期间或住院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新发病例的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院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1.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
医务人员和患者应经常进行手卫生,特别是在进入病房、进行手术或接触患者体液之前。
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水或酒精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2.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医用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以减少接触病原体的风险。
患者也应使用合适的防护装备,如面罩、手套。
3.保持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清洁。
医院应定期对设备和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医务人员也应定期清洁和消毒自己使用的工具。
4.控制患者和访客的传染源。
患者或访客若患有传染性疾病,应佩戴口罩并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传播给其他患者。
患者之间应分配适当的距离,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5.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
医生应根据病情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以避免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抵抗力,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6.鼓励预防性接种。
医院应定期开展疫苗接种活动,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接种适当的疫苗,以预防疾病的传播。
7.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感染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感染预防措施、手卫生、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等。
8.加强监测和报告制度。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监测包括病原体的分离、耐药性监测和感染风险评估等。
9.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环境。
医院应保持良好的清洁和安全环境,包括提供适当的病房和设施,提供高效的排水和垃圾处理系统等,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10.加强医疗活动的管理。
医院应建立规范的医疗活动管理制度,包括科学合理的排班、分工和隔离措施。
合理分配人员和资源,减少医疗事故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锐气筒带密封功能,医疗废物垃圾桶3个(分别盛放一般废物、感染性废物、空玻璃安瓶废物),空塑料输液瓶垃圾桶,均使用黄色垃圾袋,每天倾倒更换,垃圾存放在医疗废物暂存室。生活垃圾桶用黑色垃圾袋、有3/4立即更换。装垃圾的桶确保清洁、无臭、每周消毒一次。
(2)拖把要分室配备,标识清楚,无臭味,每周消毒一次,统一悬挂。
1、办公室、处置室的桌面和台面,每日消毒液抺洗一次,柜内和抽屉随时清理,并每周消毒一次。病历架、每班整理1次,每周消毒擦拭用1:200-1:100的“84”液消毒液抺洗一次。保持病历资料的整齐与清洁。办公室地面,每日2次拖地用1:200-1:100的“84”液消毒液抺洗。墙面,每半个月抹洗1次,无污迹。玻璃窗、每周抹洗,透明无污迹。天花板、每周打扫,无灰尘无蜘蛛网。空调过滤网每月清洗1次。库房每班清理,清洁整齐。
治疗室:在密闭门窗、打开抽屉、柜子、室内无人条件下,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1小时(30W紫外线灯,在1.0米处的强度>70uW/cm2),每天照射1次。
二、紫外线照射消毒与监测
紫外线消毒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度计至少一年送校验一次。
7、仪器遵循仪器使用说明书清洁消毒,如无特殊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使用酒精棉球擦拭时,棉球不能过湿,以免液体流入仪器内损坏仪器。
8、病人的餐具消毒应统一由配膳室收回、按配膳室餐具清洗、消毒常规处理、传染病人餐具应单独处理、个人专用。清洗去污后煮沸30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或1000mg/L氯消毒剂消毒浸泡30分钟(消毒后清水冲洗)保存备用。
(6)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每2个月一次,新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使用中的旧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UW/c㎡。
三、消毒液的更换与监测
(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及时进行更换与监测,并作好记录。
(2)化学监测要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常规情况下“84”液、过氧乙酸应每日更换并监测,2%戊二醛液每周过滤、每半月更换。
9、湿式扫床,一床一巾,病人的衣服、床单、被套每周更换一次,有污湿随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被服。按感染与否合理安置病人。
10、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后要进行终末消毒一次,枕心、棉絮、床垫采取紫外线照射或熏蒸消毒,床、柜、椅、地面、墙壁用1:200-1:100的“84”液抺洗。
11、吸氧装置一人一用一消毒,鼻导管、鼻塞每班更换一次。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先清洗,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干燥保存。湿化液必须使用灭菌水,每天更换。吸引瓶等一人一用一消毒,若连续使用,应每日更换。
5、抽出的药液和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未用完时须放在无菌盘内,不得随意放在桌面上。已开封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血库取出血输完后包装保留一天,以备查对。输完血的血袋应包装好后才能放入冰箱内。
7、皮下注射的胰岛素开封后放冰箱内冷藏保存,有效期为1月。
五、一般物品清洁与消毒
(3)浸泡消毒桶,每日更换消毒液1:100-200的“84”,压脉带浸泡30分钟后,清洗沥干,放压脉带缸备用。
3、治疗室台面每班消毒液抺一次,弯盘、治疗碗、用后立即浸泡消毒。治疗室柜内和抽屉随时清理每周抺洗一次。保持内、外面清洁整齐。地面保持清洁干净,无污迹,冰箱每周清洁,除霜,物品摆放整洁有序。
4、口服药杯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 作者:
———————————————————————————————— 日期:
ﻩ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一、空气消毒
病房:以自然通风为主,每周用艾叶空气消毒1次,流行季节隔日1次。
室内活动室:每天1次,以12㎡房间燃烧2根艾条,燃烧1小时后通风。
3、常用无菌敷料缸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盛持物钳的干筒有效期为4小时。筒上标明有效时间。络合碘,酒精,双氧水等溶液,开启后要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1周。棉签开包后有效期为24小时。快速手消毒液,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1周。
4、开封的无菌包未被污染有效期为12小时,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
六、医护人员手的卫生
1、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的排放、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1)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4)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5)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6)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3)更换后均要进行监测,浸泡消毒灭菌时被消毒灭菌物品须完全浸没在消毒灭菌液内并将关节部位打开。
(4)浸泡物品须记录浸泡时间。
四、无菌技术与无菌药液
1、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用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一人一用一废弃。一次性无菌物品要拆去外包装盒再放入无菌柜。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禁在感染处穿刺。掌握重点部位院感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导管、导尿管等均须在病历上清楚记录起止时间和有无相关感染症状、体征。
5、各种推车、担架、输液夹板、每周用1:200-1:100的“84”液消毒液抺洗一次。盛压脉带、输液帖的缸每周高压灭菌一次。
5、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保持清洁,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清洗,晾干备用。
6、电子体温计每次使用后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体温表一用一消毒,每次测量后用75%酒精或用洛合碘浸泡消毒30分钟,清水冲洗擦干备用。洛合碘每周更换2次,酒精每天更换,体温表应浸没于消毒液中。盛装容器每周消毒至少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