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方言

合集下载

运城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同化倾向

运城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同化倾向

中同音的字,在方言中声母并不同,如“雾”“晚”“未” 和“悟”“碗”“为”在方言中不同音,如“雾”[vu33]、 “晚”[vӕ5̃ 3]、“未”[vei33]声母是[v],而“悟”[u33]、 “碗”[uӕ5̃ 3]、“为”[uei33]是零声母,说明唇齿音[v]声
区的方言为研究对象,结合语言学知识以及当地居 民的表达习惯,具体研究运城方言的语音特点,观 察运城方言语音同化现象并分析其影响。
第 41 卷 第 5 期 Vo1.41 No.5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5.025
运城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同化倾向
2021 年 5 月 20 日 May 20, 2021
方言中有独特的“ա、ya、yo”韵母。鼻化韵韵 母没有[n]尾韵,如“温”[ueɪ̃31]、“班”[pӕ3̃ 1]、 “盘”[phaŋ13]等。方言中的韵母和普通话的对应
(二)语音同化影响 方言是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方言同化必定会影 响地方文化。方言逐渐被普通话同化,纯正的方言在
不都是完全一致的,如:[ᴇ]与[e]、[ɛi]与[ai]用 当地被称为“土话”,受到当地人歧视,以方言为载
呼相拼时,“ʐ”仅限于和“u”相拼。
来。针对运城方言的同化现象及产生的影响,笔者
运城方言有四个声调:阴平 31、阳平 13、上声 提出以下解决措施:国家应当在保证普通话主体地
53、去声 33。普通话中四个声调每类都有部分字在 位的基础上,给予方言一定的保障;鼓励软件爱好
运城方言中发 31 调值,所以运城方言中阴平字较多。 者制作查询方言的软件,收录方言的语音包,方便

试探运城方言中程度副词“真”“太”的用法比较

试探运城方言中程度副词“真”“太”的用法比较

试探运城方言中程度副词“真”“太”的用法比较作者:孙青来源:《好日子(中旬)》2018年第01期摘要:运城方言里有很多表示性状程度高的方式。

其中,比较特殊的表达方式是程度副词“真”“太”,二者的基式和重叠式所表示的程度是逐步的加深递进,但是它们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有很大的不同,“真”只能用于謂语之前做状语,“太”只能置于句子谓语之后作补语。

关键词:运城方言;程度副词;真;太一、运城方言概况运城古称河东,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的黄河金三角中心地带,属于晋南地区。

运城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中原官话汾河片解州小片,市内方言微有差异,可分为五区:一、中区话,以运城城区话为代表;二、西南区话,以解州话为代表;三、东区话,以安邑话为代表;四、北区话,以三路里话为代表;五、东北区话,以上王乡话为代表。

在此说明,本文所探讨的运城方言的语法现象以运城中区话即运城城区话为标准。

运城方言里面有很多表示性状程度高的方式,现列出以下几种:1.用形容词重叠式。

2.用带附加成分的形容词及其生动形式。

例如:乌黑乌洞儿黑雪白雪刮儿白焦绿焦刮儿绿油轻油溜儿轻稀薄稀纸儿薄风快风响儿快北区,东北区这种带附加成分的形容词,中心成分重叠,后字轻读,附加“不喜爱”的感情色彩。

例如:乌黑黑雪白白稀薄薄响干干油轻轻3.句法上前加副词“顶,挺,老,怪”等,“顶,挺”较有普便性。

例如:顶好挺能干挺吃得开怪有意思的4.运城方言很少用“很”,一般乡间地道的口语不用“很”。

表示“很,最”意义的重要手段是加补语“太”“太太”“厉害”“砸啦”。

例如:①这东西好的太(太太)。

②做这活可把你使砸啦。

③街上今个人多的厉害。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运城方言内部有许多表示程度的独特方式,本文重点对第4点进行介绍,即对其中特殊的表达方式“真”“太”作具体分析,尤其是对它们的重叠式“真真”“太太”进行分析说明,从而了解运城本地方言在表达程度时所特有的语言现象,便于与当地人沟通和了解。

山西方言大全你想知道的方言都在这里

山西方言大全你想知道的方言都在这里

山西方言大全你想知道的方言都在这里个就——蹲着二老板——三、四十岁的已婚女人不尿——不理的贬义用法一或——一次,一下能带——鼻涕费!——疼的时候会这么说奔儿喽——脑门儿刻膝盖——膝盖撇了——乱讲,瞎说抬死你——整死你剩——什么咋来来——怎么了?悄悄哇——安静烈着了——生气坷梁——别扭疙蛋——疙瘩不浪——像木头段子的东西不待要——懒得去欢欢儿的——赶紧的,快点妨祖——连累人的人难活——身体不舒服搓火——讨厌但求是——不咋地猫两眼——看两眼比兜游子——欠揍的人各料——丑,不平各出——皱褶太多,或指小气各留——细长的物体不直各跑——常在前面加个’灰’,指不是好人各蛋——圆的东西,各蛋蛋也是圆的东西比前者小各搅——搅和,各搅搅是很久以前的一种糖的名字各影——恶心麻球烦——麻烦憋缺——心里不舒服喜人——让人喜欢咋也——估计醒的——知道个踏——唠叨闹不机密——不知道邀——用秤称胰子——肥皂冒——扔础——向前摔倒滴溜——用手提做害——浪费,糟蹋咋接来——怎么了?(巴彦淖尔盟方言)接察——还可以,凑合如发--舒服受应--舒服各次--撒娇各产--撒娇挑衅山西方言主观题大测试,看你能对几道:1.“球迷性眼”的意思是:A.球迷的视力很好B.球迷的视力很差C.德性样儿D.形容人很可爱2.“猴鸡割梭”的意思是:A.猴和鸡狼狈为奸B.形容事物或人猥琐C.形容人聪明灵巧D.猴鸡不合3.“合操五烂”的意思是:A.是一种山西面食B.事情进展慢C.遇到困难应该坚持D.肮脏,不整洁4.“求毛鬼胎”的意思是:A.形容人吝啬,小气 B.人心怀鬼胎 C.乞求神灵保佑 D.龌龊5.“歌捞捞”是房屋的哪个位置:A.书房 B.屋顶 C.角落 D.客厅6.“夜天”是哪一天:A.昨天 B.今天 C.明天 D.后天7.“希荒”的意思是:A.失去希望 B.可怜 C.荒凉 D.充满希望8.“起三”的意思是:A.早晨三点起床 B.晚上三次起夜 C.一家三口 D.有出息9.“桑”在以下哪个场合最常使用:A.吵架时 B.运动时 C.浇花时 D.养蚕时10.“马怕”是:A.一个词组 B.一个副词 C.介词 D.形容词11.“泼散”的意思是:A.泼水 B.不吉利 C.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D.一种中药12.“地懂”的意思是:A.一种迷信语言B.祭祀C.形容土质良好D.反应13.下列哪个不是太原话中常用的语气词:A.嘛B.哇C.咧D.了14.太原话中“各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A.球状物B.棒状物C.带状物D.粉末状15.“腰腰”是一种什么服饰:A.短裤B.马甲C.背心D.大衣阳泉的方言求迷性眼=求势=傻样扁食-饺子摸滥-步行铁匙-勺子缺灯-火柴得(音"叠")手-舒服得(音"叠")脚(音"觉")-得意意马咯增-迷迷糊糊咯挤马眼-小气展展挂挂-穿着整齐细水汗流-汗出得多歪则棱砍-歪头瞪眼歪扭散砍-歪歪斜斜草鸡-烦草鸡麻爬-烦透了傻不几几-太傻冰巴污凉-温度低忽里郎当-不稳鬼眉溜眼-鬼头鬼脑万儿八千-数目大大明白天-光天化日磕头捣蒜-央求人接二片三-接二连三圪顶盖-膝盖的脑-脑袋崩楼-脑门脖项骨-脖子解在点-保养点倒灶-倒霉努艳-出风头撇-聊天,说话胡撇-胡说日干--有限傻喜(人名)--不清楚的人不机米--(同上)吸熊--(同上)设多[dua]一般格真拽蛋了=扯蛋土霉形眼的?超落远远的拾破恩们?拽蛋:它的含义是?你咋?闹呀?=怎么的?找茬是吧?小儿,油了哇?=你很牛B是吧?闺女,咱俩找哇?=MM,我想和你搞对象!俺孩可亲了,片张呢格丁了~~~~~~~~~ 哈哈这苹果真好吃就是有点各燃(不新鲜),这面包也不错,就是有点活旋(太软,分量不够)我含(还hai)尿你哩.."老门不尿你;我不勺你浇头/卤---臊。

最全的运城方言,赶紧让别的地方的朋友学学吧

最全的运城方言,赶紧让别的地方的朋友学学吧

最全的运城方言,赶紧让别的地方的朋友学学吧运城人有一种亲密叫厮赶着;运城人有一种质疑叫山来吧;运城人有一种消遣叫谝一会儿;运城人有一种惊叹叫加厮赶;运城人有一种崩溃叫憨操气来;运城人有一种生活叫夜市走;运城人有一种满意叫棒肩;运城人有一种嚣张叫憨蹭来;运城人有一种舒坦叫美太太;运城人有一种逞强叫日能;运城人有一种白痴叫次怂;运城人有一种衰人叫瓷松;运城人有一种傻瓜叫憨松;运城人有一不屑叫胡砍川;运城人有一种生气叫滚球一岸;运城人有一种牛B叫做憨聚劲;运城人有一种愤怒叫我日你仙人!运城人有一种无奈叫有求法;运城人有一种窝囊叫凹糟吗;运城人有一种潇洒叫美太太;运城人有一种活法叫憨美来;凉活地--凉开水太含啦--菜太咸了太宣啦--菜太酸了凯你个松--揍你个小子说会锅肉七--赶集上割肉去过啥尔或过易巴--过生日巴死雅--拉大便凑你个求两哈--看你那两下子(小瞧人)破草——割草西活——可怜日念——不自然只达——这里五达——那里亚个——昨天前个——前天后个——后天灭个——明天年四个-去年蹭——厉害碟——吃饭;打人四火——试一试,谝(音pian)——聊天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细法——形容富人过穷生活;精打细算凹遭——邋遢,不讲卫生逼啦——完蛋了灯劳——脑袋所——啥nia——人家砸——咱们伙计——一般指朋友、哥们血——说包--表(不要),例如:“你包血啦”就是“你别说了” 做回事——咋回事妖孽——不是妖怪,是指人做事张扬显化——做事爱显摆加死敢——张,强,厉害,牛B楼搜——形容做事爱做多余的事墨——那么肉——磨蹭,慢费事----疯寡--无聊嘎斯哎--干什么嗦家--什么早起--早上后硕--下午抬捞--------藏起来晌午吃的是诀富疙瘩,碟了两碗。

美的很面丝特---面汤捏饭----饺子滚负----开水子莫丫----干啥配----炕咳----鞋念火-----厉害截获有副吗? -------井里有水吗哈耸 ----------坏人撇这——舒服二竿----形容做事不考虑后厚,卤莽死皮----形容脸皮超,无赖。

运城方言

运城方言
有一种高调的人,叫烧造鬼;
有一种低调的人,叫西活;
有一种不听话的人,叫捣松;
有一种不卫生的人,叫凹造鬼;
考试时,有一种无奈,叫凑不卓;
打电话,有一种无奈,叫贴不卓;
聊天时,有一种无奈,叫你穴所加?
生活中,有一种无奈,叫做回事?
怎么样?总结的不算太好,不过要是有所共鸣就默默转走吧,运城的同学们,顶起来呀!
赞(394)赞(394)赞(394)赞(394)转载(8420)分享(13)评论复制地址编辑
有一种能耐,叫碟活(厉害);
有一种牵挂,叫恰无(咱家); Nhomakorabea有一种高调,叫烧包;
有一种低调,叫细发;
有一种忙碌,叫张接;
有一种活泼,叫接叫;
有一种成功,叫彻业;
有一种愠怒,叫包完;
有一种感慨,叫好松;
有一种美味,叫碟馍;
有一种佳肴,叫活贵负;
有一种娱乐,叫谝一哈;
有一种惊讶,叫山来吧;
有一种无奈,叫逼求啦;
有一种吃惊,叫好加斯盖;
有一种洒脱,叫窝可有所(那有什么);
有一种不解,叫日求怪啦;
有一种挑战,叫四活一哈(试一下);
有一种烦躁,叫草念咋啦;
有一种操劳,叫凹见死啦;

运城临猗方言

运城临猗方言
正是顽皮学坏的时候,欺负鸡狗,打碎家里东西,大 人们懒得管,连鸡狗都不愿理他们。
八月十五滴一点,正月十五雪打灯:当地的
说法。农历八月十五下雨的话,来年正月十五就会下 雪。
人冷冷腿,狗冷冷嘴 二八月,乱穿衣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冬天风缠身,春天风离身
皮都底哈打灯笼——闻(文)明 条夫洗锅——莫(法)刷fa 坐飞机撂相片——丢人不着深浅 狗获凉夫喝凉水——全耍舌头 骸鞋邦做帽沿——高升啦 麻袋绣花——底子太差 上鞋不用锥——针(真)好 裁缝丢了剪都——光剩下尺(吃)了 要饭吃抵篮厝——命苦心狠
半夜哭妗都——想起来一阵都 哑巴见绰母丈母娘——莫说 奏梦做梦森娶媳妇——想得美 胸前挂灶哩——捞(劳)心哩 房檐滴水——照着往下流 霍唇骡子卖了个驴价钱——吃了嘴亏了 登脑上顶驴粪——屎si(死)对头
移,不久就会下大雨,云往东走,只会刮一阵风
人狂莫没好事,狗狂耐枣刺:人太张狂的话,
不久就会倒霉,狗太张狂的话,很容易被枣刺扎到。
臭屁不响,响屁不臭:蔫屁很臭,有声音的屁才
不臭。
稠谷稀麦荒死人:谷子种的太稠,小麦种的太稀,
今年的收成就会很不好,可能会饿死人。因此,谷子 得种得稀点儿,小麦可以种的稠密点儿。
运城扇化化 克里马擦 稀付来嗨 咋灭享光 毛利毛草 减麻利萨
失失晃晃 二杆四匹 揪揪叽叽 妖捏作怪 噶西马达 次马二楞 胡球马别
戳事精 穷细发 强棒驴 急倔鬼 半吊都 日干人 耳朵赶集起啦 死蛤蟆烂套都 吃老喜娃她妈奶啦 绰达不出去 跟着索人学索人,跟着王八学乐人 走地是摇哩,回屋是跑哩 太阳出来下雨了,茅家沟嫁女了 给你伤杆当给你洗脸 山汉进城,两眼缭零
五月二十六滴一点,就到城买大碗/收秋 不收秋,但看五月二十六:这是当地的说法,

山西运城土话段子

山西运城土话段子

山西运城土话段子
1.老婆发火了,一顿狂骂:“你这个呆毛,睡了一整天,连一杯水都没倒,真是猪八戒上山了,连猪都不如!”
2. 有个人去打牌,输了一大堆钱,回家对妻子说:“我输了这么多钱,你得有一份赡养老公的责任。

”妻子回道:“你输的时候我在哪儿啊?”
3. 两位老农在聊天,一位说:“我家的狗最聪明了,什么都懂!”另一位问:“那它能说话吗?”他回答:“当然不能说话,不然它就不是狗了!”
4. 一个人向朋友借了钱,过了几天还不上,朋友问他:“你什么时候能还我钱啊?”他回答:“等我家里的鸡下了蛋,就能还你了!”
5. 一个人去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开了一些药,他问:“这些药吃了会不会有副作用?”医生回答:“可能会有一点点,不过不用担心,我会给你开一些药来治疗副作用的!
- 1 -。

山西方言与山西文化(5篇范文)

山西方言与山西文化(5篇范文)

山西方言与山西文化(5篇范文)第一篇:山西方言与山西文化山西方言与山西文化在中华方言大花园中,山西方言是最有价值、最为珍贵的一个品种。

山西人说的山西话,即是山西方言。

可以说,没有山西方言也就没有山西文化。

放之历史长河,山西方言与山西文化密不可分,山西方言与山西文化的关系确实源远流长。

而以发展的眼光看,山西文化既靠文字传承,也靠语言(即方言)传承。

可以肯定,没有语言的传承,山西文化是流传不到现在的。

山西方言中的古音对照许多北方方言看,山西方言是最接近文言的方言,而文言是沟通现代人和古代人的桥梁和纽带,是高雅的语言!可以说,现在太原人、晋中人说的方言,就是当时唐朝人甚至是更久远的祖先说的话。

在中华方言大花园中,山西方言是最有价值、最为珍贵的一个品种。

时代在变化,语言在变化,方言也在变化。

而正是由于山西山川阻隔,地域封闭,经济自给自足,语言的变化相对较慢。

因此,山西方言中保留古语音较多,古文化的含量较高,这是语言学界公认的事实。

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对山西方言与古文字、古语音的对应关系,对山西方言中的古文化含量,认识还很肤浅。

彭真同志的家乡,曲沃县垤(dié)上村,今已属侯马市。

垤就是个古音。

还有一个古字,咥(dié),吃的意思。

这个字,可能除了山西人在用,别的地方人已经不用了。

晋中、太原方言中常用这个字。

如,今天咥了一碗拉面,咥了个过油肉。

咥字本意是吃,长期使用中产生延伸变异。

还有“咥便宜”的说法。

如某公买了二斤豆腐,顺手拿了根葱,回来告老婆说,“咥了个便宜。

” 山西方言与古诗词山西历史上出过许多大诗人,如白居易、柳宗元、王之涣、王维等。

当时这些唐代诗人肯定不会说当今的普通话,用普通话去朗读唐代山西诗人的作品,许多韵味出不来。

有时心里不免嘀咕,白居易的诗不押韵呀!但又不敢说,怕人家笑话自己没文化,白居易是历代公认的大诗人嘛!实际上,这些唐代大诗人当时都是说的山西话,山西方言。

目前汉语各方言区中,只有山西方言、江浙方言中含有大量入声字,尤其是晋中、太原一带方言中含入声字较多,诗词中许多是用入声字作韵脚的,储存了许多远古的文化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河东(运城)方言中原官话/河东方言/客家方言河东方言与关中,河南,燕等官话相比, 大概有什么不同和独特之处?为什么说河东方言与非楚的三南语, 赣客粤, 有相似之处? 是"体似", 还是"神似"?我认为神似为主,实际上河东方言和晋语的差异实在太大,但二者是神似的,所以晋语区的人听河东方言会有一种很亲切的感受,只要用点心听懂它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而我能听懂客家广播的原因也在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一切障碍都不成什么问题了。

相反,晋语在很多方面和江淮、吴语相似(桥本万太郎、侯精一先生都有这方面的研究),但这完全是形似,他们的听感根本不同。

河东方言和燕、齐的差异实在太大,相似点大约只有入声舒化、古全浊上归去声等很少的方面;河南话古代显然应近于秦晋,但事实上现在已高度趋向于燕齐,所以河南话和关中话、晋语的同源词很多,但听感明显不同;所谓关中话,,在一二百年前(最多三四百年前)关中方言和河东方言应是同一种方言,但是后来在西北兰银、东面河南、南面上江的包围下被燕齐化了,所以关中方言明显具有了官话的特点,与河东方言七成神似,五成形似,但比河东方言好懂得多。

客家话似乎各地差别也不少。

我曾听过一个客家话“月光光”的童谣觉得和陕西关中话有些像。

曾在天涯社区的客家联盟的一个帖子上看到有人说,客家五华话和陕西关中话很像,不知是不是这样。

客家话听起来非常像南部晋语和晋西南的河东方言(中原官话汾河片),我完全不懂客家话,听客家广播却没有什么障碍。

客家话的调类和山西东南部的长治话(属晋语上党片)相同或相近,感觉上其发音和山西西南部的运城话(属中原官话汾河片,是中原官话中最存古的,古全浊声母塞音、擦塞音也存在文白异读现象,和其他官话不同)。

晋语中也有“月光光”这样的说法,晋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叠词丰富。

客家话像关中话是因为其像山西运城话,而运城话又有很多地方和关中话相同。

客家南迁的起点是并州上党(今山西长治),虽然客家河南人的血统大些,但今天的晋语最晚在八百年前就和官话分道扬镳。

山西话被称作汉语的“古化石”,大体上保留了宋代中原和西北的方音,所以南部晋语比河南话更能反映出古代中原话的特征,客家话显然更像晋南话。

晋西南的河东方言(中原官话汾河片),比晋语还要难懂,古全浊声母塞音、擦塞音今白读不分平仄一律读送气音,和客家话相同且听感很像,和官话却完全不同,西南跟中原语分开并不久. 关中语本来就有"戎"的成份. 西南语在元明之际形成时同时受了关中,江淮,赣客等成份的影响,但中原语的成份还是大一点吧. 至于辅音方面当然受古蜀方言影响.古蜀方言是怎么回事我不感定论. 可能在某方面会很象客家话, 但当然不会是同受楚吴的影响, 可能受关中的不断影响还更大.就是这样,而且懂了山西运城话(晋、秦、洛交界处)就离懂客家话不远了,二者的特点实在太像,古全浊声母塞音、擦塞音今不分平仄一律读送气音——当然最好再懂一点入声分阴阳共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七调听起来和客家话近似的抑扬顿挫型的晋语上党片长治话。

有一点敢肯定,除晋语区和关中地区以外的北方人几乎完全听不懂山西运城话(中原官话汾河片/河东方言),我就见过两个陕西汉中人完全听不懂(汉中方言为中原官话秦陇片);许多南方方言区的人也听不懂,我见过两个江淮人完全听不懂运城话,一个吴语区人称只可猜出20%。

南方江淮应完全听不懂河东方言,闽、吴、湘能懂10%-25%左右,和河东方言近似的粤、客、赣可听懂75%左右(古全浊声母塞音、擦塞音今不分平仄一律读送气音)。

晋语并州片的老派方言(代表是平遥话):古全浊声母塞音、擦塞音今白读不分平仄一律读不送气音,而且[m]读作[mb]有演化为b[p]的趋势,这和闽语相似——当然,这不代表晋人可以听懂闽语;晋语吕梁片、河东方言(中原官话汾河片)、东部关中方言(如韩城话):古全浊声母塞音、擦塞音今白读不分平仄一律读送气音,这个特点和粤语、客家话、赣语相同——这个方言区的人听粤语可能会有些障碍,大致听懂一些客赣则没有多大问题。

我也没有只说南部晋语像客家话,事实上晋语的听感和关中、西南、粤都有关系,但是与粤语比晋语的听感显然更像客家话(和粤语感受差异较大)——客、晋都属抑扬顿挫中较妩媚型的,而粤语是抑扬顿挫中很昂扬型的。

在古代的中原话里,洛阳语音是个中心,即使是在长安做首都的时代里,洛阳音代表的中原方言依然有相当大的势力。

如果想探求中原话和客家话的历史比较,洛阳郊区的方言应该是个很好的入手点。

(在洛阳附近的山区,如伊河两岸至今还有许多从汉代一直居住下来,在五胡乱华时候也未曾迁徙的居民,被人类学家视为活化石)而河南话形成今天的面貌之后,就一直是开封话做中心了。

比如洛阳方言的许多地区今天还有“弱入声”存在。

但洛阳市区很大程度上被普通话化了(洛阳曾经是个国家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那里有大量的外地移民)扬雄的方言可是把秦晋作为“通语/凡语”的。

我看虽然东汉时就迁都洛阳,但洛阳话能成为天下正音得归功于北魏孝文帝的迁都洛阳之举,以后再经过切韵体系的强化洛阳话才成为隋唐的语音规范——不过我认为那时的通行的口语还应是长安话,毕竟赴京做官讲京城话比较合适。

陕西的关中话和河南的大部分方言都属于中原官话,调类归类近似,但调值截然不同,甚至相反。

比如洛阳话的阴平是个降调,而西安话的阴平是升调,阳平则正好反过来。

而且关中话有很多鼻化音,很可能原先的洛阳话也是这样的(那个晋室南渡的故事,南方文人为了学“洛生咏”甚至捏住鼻子,可见那时的洛阳话还有很浓重的鼻音)。

关中话重浊、粗砺,而河南话较为柔和,尖细。

至于晋语则差别很大,我听我的太谷、平遥同学的方言如天书,晋语听感酸软,河南农村至今有人说山西人说话和南蛮子一样很蛮,大概就是这个感觉。

其实,从郑州到洛阳这一线,是中国东部和西部的结合点。

我记得一次从南京出差回来,一路上多是平原,树木植被或黄或绿,火车一过了郑州,很快的看到漫地风沙,大片裸露的黄土和沟壑交错,直立的黄土壁上的一个个窑洞黑黑的如同一张张嘴,让人感觉进了大西北的门。

我近日每天晚上看西安话的破案片,仔细体会了一下关中话的调:其上声、去声的调值和晋语的并州片(如太原)、张呼片(如呼和浩特)十分相近;其阴平和晋语的并州片(如太原)、张呼片(如呼和浩特)的平声十分相近,阳平和普通话相近(晋语并州片和张呼片平声不分阴阳,如太原、呼和浩特);去声听起来像普通话的阴平。

所以西安话听起来有些像太原话,但感觉挺别扭——主要是平声分阴阳和入声字读成平声所致。

而且这样一变,关中话就变得“重浊、粗砺”了,和晋语的“酸软”感受明显不同,而且这也使关中话颇有官话味道,比晋语好懂得多。

我觉得仅以关中话像河南话那样清入、次浊入并入了阴平,就把关中话算作中原官话实在有点过分,其调值明显和晋语有相近,和河南话相差很远。

下面列出相关方言点调值以供比较:中原官话的基本面貌,应该是形成于宋、金、元时代,尤其是金国可能是决定性的时期,因为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原与“北方”的联系超过了一直以来与“西方”的联系。

到了元朝时期的《中原音韵》里描述的“中原语音”体系和今天的中原官话对应的相当整齐(唯一的遗憾是[-m]尾消失了),代表了当时已经相当接近的的“大北方话”——华北/中原方言,正是幽燕方言和汴洛方言联盟的结果。

今天的河南话和华北诸语一样是“大北方话”的直接后裔。

中原音韵是区分尖团音的,如今中原官话的外围已经不分,区分的则是处于中原官话腹心内的郑-汴-洛沿线,这里大概正是“大北方话”靠南一侧的发轫地带。

而华北的冀鲁官话则是靠北的另一侧。

直到明清之际,满洲人将他们学会的辽南语(长期被封闭在东北的幽燕方言后裔,这时已经和他们在关内的亲戚有了相当距离)带进华北,和当地皮钦成了北京官话。

留在东北的辽南语发展成为了今天的东北官话。

“秦晋”与“汴洛”自古不同但又联系紧密,自金元之后分道扬镳。

不过他们在古代的区别有多大,是否像是今天这样大就很难评价,因为我们多古代韵书却缺乏方言资料。

有人通过分析唐朝的两种佛经译音(长安音和洛阳音)认为当时的区别还不大,不过两者的后裔可能都和他们的先辈迥然不同了。

不知外围指哪里,关中地区,西安不分但西安外围如周至,之外的很多地区,如西府宝鸡等地区仍分尖团,甘肃天水地区也相当多地方也大部分区分。

客家话各地的也是有差异的,有的也不能互相对话。

客家如果是不同时期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口音可能是有的地方会和河南话有些像。

但也有的会和关中,晋南一带相象。

客家人社区有许多月光光的童谣读音,大家可以去听听看。

另外提一下,我觉得闽南话部分也和关中晋南一带的中原官话有些相象,比如在说下面这些词的时候很相像,如:非典,温家宝,美国总统,阿母等差不多就是这样的,金元时期以后秦晋方言发展缓慢(桥本万太郎称其为“黄土高原语言的保守性”),而连成一体的黄淮海平原上产生了“大北方话”(当今官话的母体语言)。

当时的秦晋方言和现代诸南方方言差异不很大,但是“大北方话”形成的时代及以后一千年间中国的行政中心已由“西方”迁向“东方”,黄淮海方言对秦晋方言施加了十分强大的影响:秦地的的方言最终抵抗不住,蜕化成为关中中原官话,河东地区的秦方言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存古;晋地三面被新形成的官话所围,受到的压力比秦地还大,故也在很大程度上逐渐趋同于官话,但是金元明清晋商兴起使当时晋省号称“海内最富”,使当时晋语成为了强势方言,加之太行隔东,黄河隔西南,使晋语官话化很不彻底,在古全浊、调类、入声、词汇等很多方面和官话不同。

一家直言,请多指教.1. 只达——这里2. 五达——那里3. 亚个——昨天4. 前个——前天5. 后个——后天6. 灭个——明天7. 年世个-去年8. 增——厉害9. 碟——吃饭;打人10. 实火——试一试,11. 谝(音pian)——聊天12. 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13. 细法——形容富人过穷生活;精打细算14. 凹遭——邋遢,不讲卫生15. 逼啦——完蛋了16. 灯劳——脑袋17. 说家—什么18. nia——人家20. 洽——咱们21. 伙计——一般指朋友、哥们22. 血——说23. 包--不要,例如:“你包血啦”就是“你别说了”24. 做么——咋回事25. 摇孽——不是妖怪,是指人做事张扬26. 显化——做事爱显摆27. 加死敢——张,强,厉害,牛B28. 楼搜——形容做事爱做多余的事29. 墨——那么30. 肉——磨蹭,慢31.尬拾------干什么32.后说----下午33.劾家---晚上34.美太太---赞美一件事常用词35.走茅---上厕所36. 撮哈----坐下37.获货里---喝水38.黑---孩子39.寺或---试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