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位于第四象限的点是( )

A. (-1,-3)

B. (2,1)

C. (-2,1)

D. (1,-2)

【答案】D

2.在教室里确定某同学的座位需要的数据个数是()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3.将点P(-2,3)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P1,点P2与点P1关于原点对称,则P2的坐标是()

A. (-5,-3)

B. (1,-3)

C. (-1,-3)

D. (5,-3)

【答案】C

4.如图所示的象棋盘上,若“帅”位于点(1,﹣2)上,“相”位于点(3,﹣2)上,则“炮”位于点()

A. (1,﹣2)

B. (﹣2,1)

C. (﹣2,2)

D. (2,﹣2)

【答案】B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2,3)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P′,则点P′所在象限为()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答案】C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m)和点B(n,﹣3)关于x轴对称,则m+n的值是()

A. ﹣1

B. 1

C. 5

D. ﹣5

【答案】C

7.如图,A,B的坐标为(2,0),(0,1),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则a+b的值为()

A. 2

B. 3

C. 4

D. 5

【答案】A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y轴的对称点在()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答案】B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2,1)与点Q(2,﹣1),下列描述正确是()

A. 关于x轴对称

B. 关于y轴对称

C. 关于原点对称

D. 都在y=2x的图象上

【答案】A

10.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2,3),则点B(-4,-1)的对应点D 的坐标为()

A. (-7,-2)

B. (-7,0)

C. (-1,-2)

D. (-1,0)

【答案】C

11.如图,若以解放公园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博物馆的坐标为()

A. (2,3)

B. (0,3)

C. (3,2)

D. (2,2)

【答案】D

12.已知点A(3-p,2+p)先向x轴负方向平移2个单位,再向y轴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点B(p,-q),则点B的具体坐标为()

A. B. C. D.

【答案】B

二、填空题

13.点P(-1,3)位于第________象限

【答案】二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青蛙从点A(﹣1,0)处向右跳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跳2个单位长度到点A′处,则点A′的坐标为________

【答案】(1,2).

15.点P(5,﹣3)关于x轴对称的点P′的坐标为________ .

【答案】(5,3)

16.观察中国象棋的棋盘,其中“马”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数对(3,5)来表示,则表示“兵”点位置的数对

是 ________ .

【答案】(6,7)

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是(﹣3,1)、(﹣1,﹣2),将线段AB沿某一方向平移后,得到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1,0),则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________

【答案】(1,﹣3)

18.(2011?大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3)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 【答案】(﹣2,0)

19.如果9排16号可以用有序数对表示为(9,16),那么10排9号可以表示为________ .

【答案】(10,9)

20.如图,已知点A(1,1),B(4,1),则线段AB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可表示为________.

【答案】y=1(1≤x≤4)

21.一个质点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运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运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即(0,0)→(0,1)→(1,1)→(1,0)→…,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35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________.

【答案】(5,0)

三、解答题

22.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的长为6,宽为4,请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分别表示其各个顶点的坐标.

【答案】解:如图,以长方形ABCD两相邻边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A(0,4),B(0,0),

C(6,0),D(6,4)

(答案不唯一)

23.王霞和爸爸、妈妈到人民公园游玩,回到家后,她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了公园的景区地图,如图所示.可是她忘记了在图中标出原点和x轴、y轴.只知道游乐园D的坐标为(2,﹣2),你能帮她求出其

他各景点的坐标吗?

【答案】解:由题意可知,本题是以点F为坐标原点(0,0),FA为y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B、C、E的坐标分别为:A(0,4);B(﹣3,2);C(﹣2,﹣1);E(3,3).

24.王林同学利用暑假参观了幸福村果树种植基地如图,他出发沿

的路线进行了参观,请你按他参观的顺序写出他路上经过的地方,并用线段依次连接他经过的地点.

【答案】解:由各点的坐标可知他路上经过的地方:葡萄园杏林桃林梅林山楂林

枣林梨园苹果园.如图所示:

25.已知:如图,把△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A′B′C′.

(1)在图中画出△A′B′C′;

(2)写出A′,B′的坐标;

(3)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答案】(1)解:△A′B′C′如图所示.

(2)解:A′(0,4),B′(3,1).

(3)解:S△ABC= ?4×3=6.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坐号 成绩 ………………………密……………………封……………………装……………………订……………………线………………………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取g =10N/kg )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 五 总 分 得 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错选、多选或不选得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题首对应的位置。) 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15cm ; B .中学生在1s 内心跳约70次; C .八年级物理课本重约15N ; D .人步行的速度为10m/s 。 2.用日心说否定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科学家是( ) A .伽利略; B .哥白尼; C .牛顿; D .阿基米德。 、 3.图1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4.下列事例中,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是( ) A .降落伞匀速直线下降; B .人坐沙发,沙发凹陷; C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 D .正在进站的火车。 @ 5.20l0年1月15日傍晚,空中出现“带食日落”的日环食奇观,如图2所示, 一轮“金钩”状的太阳十分壮丽。这个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 A .光的折射; B .光的反射; C .光的直线传播; D .光的色散。 6.国庆60周年阅兵时,如图3一架加油机和两架受油机组成的编队通过天安门 广场上空模拟空中加油。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广场上的受检官兵; B .天安门城楼; C .受油机; D .蓝天上的白云。 7.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虎队20年后重新聚首,演唱了他们的经典 ¥ 歌曲。在演唱时,观众能分辨出三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歌声的什么不同(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4 :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 :5.则 ` 1 2 3 4 5 6 7 8 9 ^ 答案 <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 19 20 答案 $ 图2 图3 图1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运动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 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考试卷 (时间100min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018,2017)A -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 一次函数2y x m =+的图像上有两点123 (,)(2,)2 A y B y 、,则1y 与2y 的大小关系是( ) A .12y y > B. 12y y < C. 12y y = D. 无法确定 3. 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办,下列四个图案是历届会徽图案的一部分图形,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4. 若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3:5,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5. 已知等腰ABC ?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等腰ABC ?的周长为( ) A. 9 B. 12 C. 9或12 D. 无法确定 6. 如图,15DAE ADE ∠=∠=,//DE AB ,DF AB ⊥,若6AE =,则DF 等于( ) A. 2 B. 3 C. 4 D. 6 7. 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 对顶角相等 B. 若1x = ,则31x =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 若0x = ,则20x = 第6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8. 如图,ABC ?中,DG 垂直平分AB 交AB 于点D ,交BC 于点M ,EF 垂直平分AC 交AC 于点E ,交BC 于点N ,且点M 在点N 的左侧,连接AM AN 、,若12BC cm =,则AMN ?的周长是( ) A. 10cm B. 12cm C. 14cm D. 16cm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新教材】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

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基础知识总结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十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 1、各象限内点P(a ,b)的坐标特征: 第一象限:a>0,b>0;第二象限:a<0,b>0;第三象限:a<0,b<0;第四象限:a>0,b<0 2、坐标轴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x轴上:a为任意实数,b=0;y轴上:b为任意实数,a=0;坐标原点:a=0,b=0 (说明:若P(a ,b)在坐标轴上,则ab=0;反之,若ab=0,则P(a ,b)在坐标轴上。) 3、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一、三象限:a=b;二、四象限:a=-b 二、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点P(a ,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 ,-b) 三、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点P(x ,y)到x轴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 四、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 (1)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x轴,平行于y轴; (2)纵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y轴,平行于x轴。 五、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 坐标平面内,点P(x ,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a,y)或(x -a,y);点P(x ,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y+b)或(x,y-b)。(说明:左右平移,横变纵不变,向右平移,横坐标增加,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小;上下平移,纵变横不变,向上平移,纵坐标增加,向下平移,纵坐标减小。简记为“右加左减,上加下减”) 第十二章一次函数 一、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自变量以整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自变量以分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数; 3、自变量以偶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即被开方数≥0)的数; 自变量以奇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4、自变量出现在零次幂或负整数次幂的底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底数不为0的数。(说明:(1)当一个函数解析式含有几种代数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各个代数式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 (2)当函数解析式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函数时,自变量取值范围除应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外,还必须符合实际意义。) 二、一次函数 1、一般形式:y=k x+b(k、b为常数,k≠0),当b=0时,y=k x(k≠0),此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 ,每小题 4分,满分 40分) C .1 cm ,3 cm ,4 cm D .1.5 cm ,2 cm , 2.5 cm 4.如图,直线 OA 是某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下列各点在该函数图象上的是 A .(-4,16) B .(3,6) C .(-1,- 1) D .(4,6) 5.如图, Δ ABC 中,以 B 为圆心, BC 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 AC 、 AB E 两点, 并连接 BD 、DE .若∠ A=30 °, AB=AC ,则∠ BDE 的度数为 ( A. 67.5 ° B. 52.5 ° C. 45 ° D. 75 6.已知 P 1( 3,y 1) , P 2 (2, y 2)是一次函数 y 2x b 的图象上的两个点,则 的大小关系是( ) A . y 1 y 2 B . y 1 y 2 C . y 1 y 2 D .不能确定 如图,在 △ ABC 中,边 BC 的垂直平分线 l 与 AC 相交于点 D ,垂 足为 E ,如果△ ABD 的周长为 10 cm ,BE=3 cm ,则△ ABC 的周长为 ( ) A .9 cm B . 15 cm C .16 cm D .18 cm 8.今年 “五一”节,小明外出爬山, 他从山脚爬到山顶的过程中, 中途 休息了一段时间. 设他从山脚出发后所用时间为 t (分钟) 所走的路程为 s (米),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 说 法错误的是( ) A .小明中途休息用了 20 分钟 B .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为每分钟 70 米 C .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 6600 米 D .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大于休息后爬山的平均速度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 (1,1)位于(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 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 A . 5 cm ,3 cm ,1 cm B .2 cm ,5 cm , 8 cm 3. 列交通标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 B . C . 7.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全册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4)一定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点P 在第二象限内,P 到x 轴的距离是4,到y 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 的坐标为 ( ) A.(-4,3) B.(-3,-4) C.(-3,4) D.(3,-4) 3.一次函数y=﹣2x ﹣3不经过 (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 5.函数y= 2 1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 ] A .x ≠2 B. x <2 C. x ≥2 D. x >2 6在△ABC 中,∠A ﹦31∠B ﹦51 ∠C ,则△ABC 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7.如果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且与y 轴负半轴相交,那么( ) A. k ﹥0,b ﹥0 B. k ﹥0,b ﹤0 C. k ﹤0,b ﹥0 D. k ﹤0, b ﹤0 8.如图,直线y ﹦kx ﹢b 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则不等式kx ﹢b ﹥0的解集是( ) A. x ﹥-2 B. x ﹥3 C. x ﹤-2 D. x ﹤3 )

9.如图所示, OD=OB,AD ∥BC,则全等三角形有()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 10. 两个一次函数y=-x+5和y=﹣2x+8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 A.(3,2) B.(-3,2) C.(3,-2) D.(-3,-2)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通过平移把点A(2,-1)移到点A’(2,2),按同样的平移方式,点B(-3,1)移动到点B’,则点B’的坐标是. 12.如图所示,将两根钢条A A’、B 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 A’、B 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则A’ 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 B’的理由是. 13.某地雪灾发生之后,灾区急需帐篷。某车间的甲、乙两名工人分别同时生产同种帐篷上的同种零件,他们一天生产零件y(个)与生产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①甲、乙中先完成一天的生产任务;在生产过程中,因机器故障停止生产小时。 《 ②当t=时,甲、乙生产的零件个数相等。 14.如图所示,△ABC中,BD、CD分别平分∠ABC和外角∠ACE,若∠D﹦240,则∠A﹦. { 三、(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得分评卷人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

沪科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若点P ),(413-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Q ),(32-b ,则点(a ,b )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A. B. C. D. 3.如图,用四个螺丝将四条不可弯曲的木条围成一个木框,不计螺丝大小,其中相邻两螺丝的距离依序为2、3、4、6,且相邻两木条的夹角均可调整.若调整木条的夹角时不破坏此木框,则任两螺丝的距离之最大值为何( ) A . 5 B . 6 C . 7 D . 10 4.如图,在△ABC 中,AB=AC ,点P 是BC 的中点,PD ⊥AB ,PE ⊥AC ,连接DE 、AP 交于点F ,则图中共有( )对全等三角形。 A.3 B.4 C.5 D.6 5.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 A.对顶角相等 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若00>>y x ,,则0>+y x 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若△ABC 是等腰三角形,∠A=20°,则这个三角形的 最大角的度数是 ( ) A.20° B.140°C.80° D.80°或140° 7. 如图,在某次秋季运动会上,甲、乙两位同学 参加400米比赛,两人的路程s (米)与时间 t (秒)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分别为 折线OABC 和线段O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P D E F 第4题图

A . 乙比甲先到终点 B . 乙测试的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大 C . 比赛全程甲的测试速度始终比乙的测试速度快 D . 第33秒时乙在甲的前面 8. 已知11-=x y 与b kx y +=2的图象交于点(2,1),(-2,3),则( )时, 21y y < A.x>-2 B.x<1 C.-22 9.函数32--=x y 上有一点),(1-b a ,则b a --2的值为( ) A.1 B.2 C.-1 D.-2 10. 两个一次函数y =-x +5和y =﹣2x +8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 ) A.(3,2) B.(-3,2) C.(3,-2) D.(-3,-2)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若函数)()(342-+-=m x m y 的图象不过第四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2. 通过平移把点A (2,-1)移到点A’(2,2),按同样的平移方式,点B (-3,1)移动到点B’,则点B ’的坐标是 . 13.若C B A ∠=∠= ∠6 1 31 ,则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 三角形. 14.如图,在△ABC 中,∠ABC=45°,CD ⊥AB 于D ,BE 平分∠ABC ,且BE ⊥AC 于E 交CD 于F ,DH ⊥BC 于H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① △BCD 是等腰三角形 ② BF=AC ③ BH=CE ④ CE=2 1 BF B C H D A F E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点A(-3,4)所在象限为()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一内角 B.能被2整除的数,末位数字必是偶数 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 3.小明同学用长分别为5,7,9,13(单位:厘米)的四根木棒摆三角形,用其中的三根首尾顺次相接,每摆好一个后,拆开再摆,这样可摆出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4.如图,直线y=kx+b与x轴交于点(-4,0),则y>0时,x的取值范围是() A.x>-4 B.x>0 C.x<-4 D.x<0 (第4题) (第5题) (第6题)(第7题) 5.如图,在△ABC中,AB=BC,顶点B在y轴上,顶点C的坐标为(2,0),若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经过点A,则k的值为() A. 1 2B.- 1 2C.1 D.-1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1对B.2对C.3对D.4对 7.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DE垂直平分AC,∠A=50°,则∠DCB

的度数是() A.15°B.30°C.50°D.65° 8.如图所示,在△ABC中,AQ=PQ,PR=PS,PR⊥AB于R,PS⊥AC于S,则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PR≌△QPS中,() A.全部正确B.仅①和②正确 C.仅①正确D.仅①和③正确 (第8题) (第9题) 9.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中,若AB=AC,则能被一条线段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有一个安装有进出水管的30升容器,水管单位时间内进出的水量是一定的,设从某时刻开始的4分钟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8分钟内既进水又出水,得到水量y(升)与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给出下列说法: (第10题) ①每分钟进水5升;②当4≤x≤12时,容器中水量在减少; ③若12分钟后只放水,不进水,还要8分钟可以把水放完; ④若从一开始进出水管同时打开需要24分钟可以将容器灌满.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面四个手机应用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下面的四个点中,位于第一象限的点是() A.(1,-5) B.(1,5) C.(-1,5) D.(-1,-5) 3.如图是正方形的网格,则∠1与∠2的关系是() A.互余B.互补C.相等D.无法判断 4.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对顶角相等B.同旁内角互补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5.如果点A(x1,y1),B(x2,y2)都在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上,并且x1<x2,那么y1与y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y1>y2B.y1<y2C.y1=y2D.无法判断 6.现有两根木棒,长度分别为5 cm和17 cm,若不改变木棒的长度,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则应在下列四根木棒中选取() A.24 cm的木棒B.15 cm的木棒C.12 cm的木棒D.8 cm的木棒

7.下列表示一次函数y=mx+n与正比例函数y=mnx(m,n为常数,且mn≠0)的图象的是() 8.如图,在△ABC中,∠B+∠C=100°,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 ∥AB,交AC于点E,则∠ADE的大小是() A.30°B.40°C.50°D.60° 9.如图,点P是∠AOB外的一点,点M,N分别是∠AOB两边上的点,点P 关于OA的对称点Q恰好落在线段MN上,点P关于OB的对称点R落在MN的延长线上.若PM=2.5 cm,PN=3 cm,MN=4 cm,则线段Q R的长为() A.4.5 cm B.5.5 cm C.6.5 cm D.7 cm 10.如图,在△ABC中,∠BCA=90°,∠CBA的邻补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交AC 的延长线于F,交斜边AB上的高CD的延长线于E,EG∥AC交AB的延长线于G,则下列结论:①CF=CE;②GE=CF;③EF是CG的垂直平分线; ④BC=BG,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1.命题“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它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为原点.这样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师: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了.现在请大家自己动手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教师指正学生易犯的错误.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考试范围:沪科版八上全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下面四个交通标志图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2.点A 在y 轴的右侧,x 轴的下方,距离每个坐标轴都是2个单位长度,则点A 的坐标是( ) A .()2,2 B .()2,2- C .()2,2-- D .()2,2- 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2,4 B .3,5,8 C .5,5,11 D .4,9,6 4.函数y = 1 x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全体实数 C .x ≤1 D .x >1 5.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对顶角相等 B .内错角相等 C .同旁内角互补 D .同位角相等 6.如图,OP 平分∠AOB ,PC ⊥OA 于C ,点D 是OB 上的动点,若PC =6cm ,则PD 的长可以是( ) A .3cm B .4cm C .5cm D .7 cm 7.若实数m 、n 满足等式︱m ?2︱+4n -=0,且m 、n 恰好是等腰△ABC 的两条边的边长,则△ABC 的周长是( )

A .12 B .10 C .8 D .10或8 8.如图,∠ACB =90°,AC =BC ,AD ⊥CE ,BE ⊥CE ,若AD =3,BE =1,则DE =( ) A .1 B .2 C .3 D .4 9.如图,在射线OA ,OB 上分别截取OA 1=OB 1,连接A 1B 1,在B 1A 1,B 1B 上分别截取B 1A 2=B 1B 2,连接 A 2 B 2,…按此规律作下去,若∠A 1B 1O =α,则∠A 10B 10O =( ) A .10 2 α B .9 2 α C . 20α D . 18 α 10.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路线从A 地前往B 地,甲车以a 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途中出现 故障后停车维修,修好后以2a 千米/时的速度继续行驶;乙车在甲车出发2小时后匀速前往 B 地,比甲车早30分钟到达.到达B 地后,乙车按原速度返回A 地,甲车以2a 千米/时的速度返回A 地.设甲、乙两车与A 地相距s (千米),甲车离开A 地的时间为t (小时),s 与t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①a =40;②甲车维修所用时间为1小时;③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遇时t 的值为5.25;④当t =3时,两车相距40千米,其中不正确的个数为(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018秋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试题

2018秋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面四个手机应用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B.C.D. 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且第三边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的周长最大值是( ) A.11B.12C.13D.14 3.下列图象中,表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是( ) A.B.C.D. 4.如果点A(a,b)在第三象限,则点B(-a,3b-5)所在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5.已知点(-2,y1),(-1,y2),(1,y3)都在直线y=-1 3 x+b上,则y1,y2,y3的大 小关系是( ) A.y1>y2 >y3B.y1>y3 >y2C.y3>y1>y2D.y2>y1>y3 6.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若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则这个条件是( ) A.∠A=∠D B.BC=EF C.∠ACB=∠F D.AC=DF 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A.50°B.80°C.50°或80°D.40°或65°8.直线l1:y=ax+b与直线l2:y=mx+n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不等式ax+b<mx+n的解集为()

A.x>﹣2 B.x<1 C.x>1 D.x<﹣2 9.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0,3)且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3,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 A.y=1.5x+3B.y=-1.5x+3C.y=1.5x+3或y=-1.5x+3D.无法确定 10.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AC,BC上,且AD=CE,AE与BD相交于点P,BF⊥AE于点F,若PF=3,则BP=( ) A.6B.5C.4D.3 二、填空题 11.“末位数字是0的正整数能被2整除”,这个命题的条件是______,结论是______,它是一个______命题.(选填“真”或“假”) 12.已知P1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P2(3-2a,2a-5)是第三象限内的整点(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则P1点的坐标是________ 13.如图所示,在△ABC 中,CD 是∠ACB 的平分线,DE∥BC 交AC 于E,若DE=7cm,AE=5cm,则AC=________cm.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请你观察图中正方形A1B1C1D1,A2B2C2D2,A3B3C3D3,…每个正方形四条边上的整点的个数.按此规律推算出正方形A2 016B2 016C2 016D2 016四条边上的整点共有_________个.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2017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总9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为原点.这样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师: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了.现在请大家自己动手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教师指正学生易犯的错误. 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如图,由点P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的坐标是3,垂足N在y轴上的坐标是5,我们就说P点的横坐标是3,纵坐标是5,我们把横坐标写在前,纵坐标写在后,(3,5)就是点P的坐标.在x轴上的点,过这点向y轴作垂线,对应的坐标是0,所以它的纵坐标就是0;在y轴上的点,过这点向x轴作垂线,对应的坐标是0,所以它的横坐标就是0;原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0,即原点的坐标是(0,0).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学期期末专题复习资料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资料

1、解题技巧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面积 ——代几结合,突破面积及点的存在性问题 ◆类型一直接利用面积公式求图形的面积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面积是() A.2 B.4 C.8 D.6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1,5),B(-1,0),C(-4,3),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类型二利用分割法求图形的面积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0),B(3,2),C(-2,3),D(-3,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类型三利用补形法求图形的面积 4.如图,已知△ABC,点A(-2,1),B(1,-3),C(3,4),求△ABC的面积.

◆类型四 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面积相关的点的存在性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4,0),B (3,4),C (0,2). (1)求S 四边形ABCO ; (2)连接AC ,求S △ABC ; (3)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S △P AB =10?若存在,请求点P 的坐标.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0,a ),B (b ,0),C (b ,c )三点,其中a 、b 、c 满足关系式|a -2|+(b -3)2=0和(c -4)2≤0. (1)求a 、b 、c 的值; (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 ????m ,1 2,请用含m 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 的面积; (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 ,使得四边形ABOP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相等?若 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 制作人:胡永 第十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小结 一、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 1、各象限内点P(a ,b)的坐标特征: 第一象限:a>0,b>0;第二象限:a<0,b>0;第三象限:a<0,b<0;第四象限:a>0,b<0 (说明:一、三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同,即ab>0;二、四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反即ab<0。)2、坐标轴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x轴上:a为任意实数,b=0;y轴上:b为任意实数,a=0;坐标原点:a=0,b=0 (说明:若P(a ,b)在坐标轴上,则ab=0;反之,若ab=0,则P(a ,b)在坐标轴上。) 3、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一、三象限:a=b;二、四象限:a=-b 二、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点P(a ,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 ,-b) 三、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点P(x ,y)到x轴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 四、(1)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x轴,平行于y轴; (2)纵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y轴,平行于x轴。 五、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 坐标平面内,点P(x ,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a,y)或(x-a,y);点P(x ,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y+b)或(x,y-b)。 (说明:左右平移,横变纵不变,向右平移,横坐标增加,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小;上下平移,纵变横不变,向上平移,纵坐标增加,向下平移,纵坐标减小。简记为“右加左减,上加下减”) 第十二章一次函数 一、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自变量以整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自变量以分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数; 3、自变量以偶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即被开方数≥0)的数; 自变量以奇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分) 1. 点,1(P )2-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1,2) B. (-1,2) C. (-1,-2) D. (-2,1) 2. 有一个角是的等腰三角形,其它两个角的度数是( ) A. 36°,108° B. 36°,72° C. 72°,72° D. 36°,108°或72°,°72° 3. 点P 在x 轴的下方,且距离x 轴3个单位长度,距离y 轴4个单位长度,则点P 的坐标 为( ) A. (4,-3) B. (3,-4) C. (-3,-4)或(3,-4) D. (-4,-3)或(4,-3) 4. 若三条线段中3=a ,5=b ,c 为奇数,那么由a 、b 、c 为边组成的三角形共有( ) A. 1个 B. 3个 C. 无数多个 D. 无法确定 5.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若直线3+=kx y 与直线b x y +-=2平行,则( ) A.2-=k ,3≠b B.2-=k ,3=b C.2-≠k ,3≠b D.2-≠k ,3=b 6. 当0>k ,0

A. 1 B. 2 C. 3 D. 4 8. 如图,OP 是∠AOB 的平分线,点P 到OA 的距离为3,点 N 是OB 上的任意一点,则线段PN 的取值范围为( ) A. 3PN C. 3≥PN D. 3≤PN 9. 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点C 落在C '处,折痕为EF ,若1=AB ,2=BC ,则△ABE 和F C B '的周长之和为( ) A. 3 B. 4 C. 6 D. 8 10.有下列四个命题: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同位角相等; ③若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 角一定相等;④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其中是真命题的个数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11. 如图,把“QQ ”笑脸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左眼A 的 坐标是(-2,3),嘴唇C 点的坐标为(-1,1),则此“QQ ” 笑脸右眼B 的坐标_______________ . 1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C B A '''由△ABC 绕点P 旋转得到,则点P 的 坐标为_______________.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2题图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 、 、 的一门科学。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 → → → → →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 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 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 常选地面或 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 练习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 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 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观众比较百米运动员的快慢采用: ⑵裁判比较百米运动员的快慢采用: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 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 。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 定义: 。 速度定义: 。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 B 、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运输中单位 两单位中 单位大。 换算:1m/s= km/h 1km/h= m/s 。 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C 、路程时间图象: 速度时间图像: v s t = t s v = v t s =

Ⅱ变速运动: A、定义: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测路程,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解:表格设计如下: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 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 m 1m= dm 1dm= cm 1cm= mm 1mm= μm 1m= μm 1m= nm 1μm= 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 、课桌高0.7 、篮球直径24 、指甲宽度1 、 铅笔芯的直径1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 、手掌宽度1 、墨水瓶高度6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 径为L/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