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综合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多发伤院前急救中的效果观察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多发伤院前急救中的效果观察随着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以及恐怖袭击等多种灾难的不断发生,多发伤的检测与评估已成为急救现场不可或缺的内容。
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则是常用的多发伤评估工具,其在多发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本文将从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早期预警评分及其应用于多发伤院前急救中的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伤情严重程度评估的评分方法,主要用于评价多系统创伤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基于最严重的受伤部位(受伤最严重的身体区域)进行评估,且仅考虑外伤损伤。
评分标准包括颅骨、颈部、胸部、腹部、盆骨、四肢等6个身体区域,每个区域最高评分为5分,共计30分。
分数越高,表示伤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定量评估多系统的损伤程度,为急救人员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评分标准简单,易于学习和使用;评分越高,预后越差的特点使其在急救现场能够快速识别危重者,为“金小时”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
然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也有其不足之处。
由于其只考虑了外伤损伤,不能全面反映患者的全身状况;不够灵敏,不能识别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评分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依赖于医务人员的经验和判断。
因此,急救人员在应用此评分方法时需要注意其局限性,结合其他评估手段对患者的全面状况进行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
二、早期预警评分早期预警评分(Early Warning Score, EWS)是一种目前较热门的评估危重病患状况的方法,该评分标准是由英国皇家卫生学院提出的。
早期预警评分是一种综合性评估,考虑了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和体征变化等多个方面,能够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预测病情的发展趋势。
早期预警评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血压、心率、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对重度创伤病情评估的意义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赵 威 , 黄 杨 , 王玉同, 余厚 友 , 李俊 杰 , 陈 实 , 尹 文
[ 摘 要] 目的 探讨损 伤严重程度评分 ( i n j u y r s e v e r i t y s c o r e ,I S S ) 在 重 度 创 伤 患 者 病 情 中 的 评 估 作 用 与 预 后 相
关 性 。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2 0 1 1年 1月 一 2 O 1 3年 5月 我 科 救 治 的 较 重 多 发 创 伤 1 5 5 6例 临 床 资 料 , 比较 I S S ≥5 0的 重 度创伤患者 ( 9 9例 ) 与 1 6 ≤I S S <5 0严 重创 伤 患 者 ( 1 4 5 7例 ) 在致伤机制 、 入 院前 情 况 、 住 院 治疗 情 况 及 治 疗 结 果 等 方
面 的 差 异 。结 果 I S S ≥5 0组 摩 托 车致 伤 者 显 著 高 于 I S S 评分 < 5 0组 。I S S ≥5 0组 平 均 损 伤 3 . 8个 部 位 , I S S <5 0组 平 均损伤 2 . 3个 部 位 ( P <0 . 0 5 ) 。在 I S S ≥5 0组 胸 部 联 合 下 肢 损 伤 和 胸 部 联 合 脊 髓 损 伤 发 生 率 高 于 I S S<5 0组 ( P< 0 . 0 5 ) 。 入 院 前 的休 克 、 意识 障碍以及实施气管插管 、 心 肺 复 苏 和 两 次 转 诊 患 者 的 比例 , I S S ≥5 0组 均 高 于 I S S< 5 0组 P< 0 . 0 5 ) , 多 器 官 衰竭 发 生 率 在 I S S ≥5 0组 显 著 高 于 I S S<5 0组 ( P< 0 . 0 5 ) 。I S S ≥5 0组 接 受 手 术 台 数 、 住I C U时间 、 气管插管 时间均高于 I S S <5 0组 ( P< 0 . 0 5 ) 。I S S> 5 0组 住 院 日平 均 7 3 d , 病死率 3 2 . 3 %, 诊 断 为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并 伴
创伤评分在伤情评估和风险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
准确和可接受 的方法 , 为创 伤评 估标 准化 做 出了重大 贡 Fra bibliotek献。
1 IS 分 的 提 出及 临床 应 用 S评
由于 A S评分存在很 大不 足之处 , I 主要 表现在 A S总值 I 与各系统损 伤严 重度评分之 间呈非线形关 系 , 的级数 不能 它 简单相 加或求 平均 数 , 适用 于多发 伤 的评 估 。Bk 不 ae等 … 在应用 AS中发 现损 伤严 重度 和病 死率 与 AS值 平 方 和呈 I I 线性关 系 , 且在多部位 损伤 中此关 系仍存在 。在此基础 上于 17 94年提 出了 IS评分 , 人称此法是 建立在 A S基础上 的 S 有 I 多发伤评 分的金标准 , 并认 为它更适 于评价损 伤严重度 和生 存概率 ( s 之间的关系 。IS是 以 A S为基础( I P) S I A S值为 1 ~ 6分 ) 把身 体划分为 6个 区域 , 分别是 头颈部 、 面部 、 胸部 、 腹 部和盆腔脏 器 、 四肢 、 骨盆和肩胛 带的损伤 、 体表伤 。有 多处 伤时 , 计算 3个最严 重 损伤 区 的最高 AS值 的平 方和 , I 即为
( eat n o O toe i , s t eo ugr eer , aigH si lT i it dcl nvr t, Dpr met f r pdc I tu f re R sac D pn op a,hr M la Me i i sy h s n it S y h t d ir y aU e i C og ig 4 0 2,hn ) hnqn 0 0 C ia 4 Abtat Ijr ee t Soeicniee s h adr fu gn e er fh vryi t u a- src : nu Sv ry cr s os rda es n a o digt ge o es e t n r m t y i d t t d j h d e t e i a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评估及护理研究进展

1 王桂 兰 , 义 兰. 理 行 为 的 关 怀 性 , 院 病 人 和 护 士 观 点 4 刘 护 住
3 李秀云 , 林成娟 . 医院专职 陪护 人 员压力 因素调 查研 究[ ] J.
护理学杂志 ,0 6 2 ( ) I5 20 ,0 9 :4 . 4 杨霞. 儿科 护理 中对 患儿 家长心理 护理 体会 [ ] 解放 军护 J.
中华 护理 杂 志 ,0 2 3 ( )3 1 3 2 2 0 ,7 2 :9 ~ 9 .
[] J .护理 学杂志 ,0 34 ( 0 :2 . 20 ,3 1 )2 3 6 张莉 , 李兰. 护理干预 对脊柱侧 弯手 术患儿 家属 焦虑情 绪影 响的研 究调 查[ ] 中华护理杂志 ,06 1 :2 J. 20 , 134—35 2.
疼 痛是 伴随创伤骨折患者 突 出而 痛苦 的l 临床症状 , 伤手 创 术后疼痛是 临床最需 紧急处理 的急性伤 害性疼痛 。疼痛是组织
损伤或潜在 组织 损 伤所 引起 的不 愉 快 的感 觉 和情 感体 验 … 。
11 疼痛评 估首次疼痛
评估 , 记录于疼痛评估表。对新 患者 、 手术后 患者 的疼痛评分每 天 3次 , 3天后每天 1 , 次 连续 1 , 0天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 必要 时 进行再评估 。 12 疼 痛评估 内容 . 包括疼痛部 位和范 围, 疼痛的性质 , 疼痛 的严重程 度 , 重和缓解疼痛 的因素 , 加 随时间和环境 的变化 , 心
S ie 2 0 , 6 2 ) 2 5 2 6 . pn ,0 1 2 ( 1 :3 4~ 3 1
2 邱贵兴 , 庄乾宇.青 少年特发性脊柱侧 弯的流行病 学研 究进
严重创伤的评估救护进展

25 4
严重创 伤 的评估救护进展
张彩珍 王 云芳
250 ) 1 3 0 ( 昆山市 第一人 民医院急诊 科
【 中图分类号 】 6 . . R .9 57 【 献标识 码 】 文 A
和 完善 。 13 改 良早 期 预 警评 分( W S) 2 世 纪 9 年 代 , 了 及 时 更 好地 . ME 0 0 为
通, 抢救效率显著提高 。 牛倩敏 1 研究认为采用一体化的急救护理管理 ,
简化了急救流程, 更新了急救思路和观念 , 培养了急诊专科护士 , 充分利用 了急救仪器与设备 , 使创伤患者得到了准确 、 及时和有效的急救护理, 保证
绿 色通道 的畅通 , 提高 了危重患 者抢 救成 功率 。 22 整 体护理模 式 急救护 理程序 是 以整 体护理 为指导 , . 以熟练的抢救 技
急 诊手术 室一 急诊 重症监 护室一一 一 急诊 观察 病房 的一 体化 , 其最大 的特 点
严重创伤伤员送达急诊科后, 医护人员立即进行生命体征、 血氧饱和
 ̄(p z等监测 , 意识状态 , so ) 评价 快速进行 伤 隋的评 估 。 同时 , 迅速果 断地处
理威胁病人生命的伤情, 包括开放气道、 建立静脉通路 包扎、 止血等。 伤情 严重度评估在创伤患者的整个抢救过程中非常重要 , 它贯穿全过程。 对一 个创伤患者 , 入院时就必须作出简单、 迅速的评价。 创伤严重度评分法便于 从复 杂 的各 部分 创伤 中分辨 出对 创伤生 命 威胁 最大 的 创伤 , 优先 予 以处 理, 可以缩短创伤的急救时间; 还可用于判断伤员的预后。
度综合评定计分法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

探讨总结创伤严重度综合评定计分法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 以达到快速救治、 快速分 结合本创伤中心创伤患者的伤情严重度, 采用国
流, 改变既往轻、 中、 重创伤患者集中救治的做法。方法
内吴恒义等设计的创伤严重度综合评定计分法, 即 “吴氏” 计分法 (包括创伤、 生理参数和附加分) 对救治的 (+!& 例) , ! !&"例创伤患者的创伤严重度评分法进行计分。!) * &% 分为重度患者 &) * ’% 分为危重度患者 (&’% 例) , ((% 例) 。结果 !’) 分为极危重度患者 低, 死亡率较高。结论 通过综合评定计分法, 对轻伤员集中处置, 重伤员优先抢 救, 并总结出创伤患者救治成功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创伤病人计分值越高, 则病情越重, 抢救成功率越 创伤医院使用创伤严重度评分法的基本原则是比较创伤患者伤情严重性, 以正确 诊断并采取快速有效的救治措施, 降低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有利于判断创伤患者的预后, 对指导 创伤急救有一定临床意义。 关键词:急救;创伤严重度;综合评定计分法 中图分类号: , -%! . ")# . ( 文献标识码: /
近年来, 随着高空坠落伤及交通伤的不断增加, 严重创伤病人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在我国, 每年因 创伤导致的死亡已经超过 !" 万余人, 其中, 因创伤
[!] 和中毒等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升至第一位 。因
创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认为创伤救治过程中发 [’] 生的并发症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此方法应用于创 伤急救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临床资料 = 一般资料 !##+ 年 ! 月 * &""& 年 !& 月我中心共抢救创伤 患者 ! !&" 例, 其中男性 -#% 例, 女性 %&- 例;年龄 ( 平均 ’& . %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 +&% * (- 岁, 例, 高空坠落伤 !+& 例, 刀刺伤 +! 例, 挤压伤 ’’ 例。
创伤评分的临床应用

创伤评分的临床应用
创伤评分是通过对创伤患者进行系统评估,以确定其损伤严重程度和生命威胁程度的一种工具。
常用的创伤评分系统包括Glasgow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创伤性脑
损伤死亡率指数(Trauma and Injury Severity Score,TRISS)、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等。
临床应用中,创伤评分可以帮助医生:
1. 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通过创伤评分系统,医生可以将患者的伤情分级,有助于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和确定急救优先级。
2. 判断预后与预测风险:创伤评分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死亡率,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3. 比较治疗效果:在不同医疗机构进行比较时,创伤评分可以作为一个客观的指标,评估不同机构或不同团队的治疗水平和效果。
4. 研究和临床试验的设计:创伤评分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设计研究和临床试验,选择相似创伤程度的患者进行对比,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总之,创伤评分在创伤患者的急救、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及时的治疗决策,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严重创伤的评估与紧急救治

创伤严重程度评估结果分析急诊科一、有关创伤的概念1、严重创伤:广泛或多处软组织创伤,伴有重要器官损伤或休克,危及生命2、多发伤:同一致伤因素,两处或以上组织,至少有一处危及生命的严重损伤3、多处伤:同一部位或脏器有两处以上损伤4、复合伤:不同致伤因素引起两处或以上组织、脏器损伤二.创伤严重度评估1、目的:通过定量评分估计病人损伤严重度2、创伤评分系统主要分为两类,即分类系统和预后/比较系统3、临床工作中分为院前评分和院内评分两大系统三、意识评估(A VPU)A Alert意识是否清醒V Responds to voice声音刺激下是否有反应P Responds to painful stimulus疼痛刺激下是否有反应U Unresponsive任何刺激都无应答四、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其临床应用价值<4分预后不良,>8分预后良好。
五、创伤评分项视为重病人:GCS <13,收缩压<12kPa ,呼吸次数<10或>29次/分六、创伤指数七、创伤指数1、其临床应用价值为区分危重伤员和普通伤员,以便合理分流,判断预后。
2、一般来讲,9分以下为轻伤,只需普通急诊治疗;10~16分为中度伤,多为单系统损伤,无生命危险,但需住院治疗;17分以上为危重伤,要考虑多脏器损伤;17~20分的伤员有死亡的可能;21分以上伤情危重,死亡率剧增八、简明创伤定级法(Abbreviated Injury Scale AIS)1、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医院内对每一处损伤(某一组织或器官损伤)进行评定其严重度的创伤评分法,是其它各种深度评分法的基础。
2、AIS-90是最新版的AIS手册,其条目多达2100条3、其基本要素是将全身分为九个区域,每一处损伤按严重程度分为六级,从1~6分别代表轻度、中度、较重、严重、危重、最危重、存活可能性极小。
根据精简伤情表,可迅速查出AIS分值九、严重创伤的初次评估(ABCDE)气道(Airway)呼吸(Breathing)循环(Circulation)神经功能(Disability)裸露伤患部位(Exposure )十、气道评估1、早期死亡原因有:未能建立有效气道、没有意识到患者需要人工通气、误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创伤综合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使用综合评分预测生存概率(Ps)在现代创伤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所有严重创伤患者的Ps都应该被准确评估。
然而,Ps评估方法在不同国家的创伤机构并不统一。
德国修正的损伤严重程度分类-Ⅱ(RISC Ⅱ)和英国的Ps模型-14(Ps-14)均基于大样本的最新数据库,更适用于欧洲人群的创伤评估。
经过更新修订的纠正创伤和严重损伤评分(TRISS)来源于美国国家数据库,是预测结局的全球标准,但对以钝性伤为主的创伤评估不够准确。
为弥补TRISS评分不足而修定的严重创伤特征评分(ASCOT)理论上预测价值更精确。
而其他的一些综合评分也有较高预测价值,现将各种综合评估方法作综述如下。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score in the probability of survival (Ps)plays a key role in the modern trauma system.Ps in all severely trauma patients should be accurately assessed.However,the method for assessing Ps is not uniform among the trauma agenci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Germany′s revised injury severity classification-Ⅱ(RISC Ⅱ)and UK′s Ps-14 are based on the latest database of large samples and a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trauma evaluation for European population.The updated and modified trauma and injury severity score (TRISS)is deriv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database,which is the global standard for predicting outcome.However,trauma assessment based on blunt trauma is not accurate enough.A severity characterization of trauma (ASCOT)which is revised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TRISS scores is theoretically more accurate in the value of prediction.Other comprehensive scores also have higher predictive values.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Key words]Severe trauma;Probability of survival;Comprehensive scores;Outcome prediction严重创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致伤因素,导致人体多处或广泛软组织的损伤,伴有多处重要的器官损害或休克,危及生命。
严重创伤的处置管理常消耗大量资源,包括大规模的复苏,广泛的影像学筛查,多重的治疗操作,长时间的ICU监护以及复杂的康复计划[1]。
此外,创伤一旦发生,就会对受害者产生严重的后果。
数据显示,重度创伤具有高死亡率(30%~80%)[2-3]和高致残率,并且在幸存者中还会存在持久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创伤受害者大部分是青年,事故影响了他们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严重创伤此时转变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通过提高诊疗水平和护理质量降低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已成为每一位医护人员不断追寻的目标。
世界不同地域的创伤单位之间常规使用创伤评分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伤结局的控制监测和标准化管理将会成为现实。
创伤评分系统将损伤的严重程度转化为可評价整体的定量数值,一方面评估伤情和指导治疗,另一方面为临床医师进行国际交流提供共同语言,确保交流的质量[4]。
创伤档案登记对改善创伤救治质量有重要贡献,同时还可进行较难实现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因此,在个人基础上准确描述损伤严重程度或死亡风险极其重要。
Susan Baker发布的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是创伤流行病学的奠基石,任何类型的评分系统都是必要的,它可以解释某创伤中心85%的创伤生存率实际优于其他单位97%的生存率,因其他单位患者损伤程度较轻[5]。
多重创伤治疗在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改进依赖于创伤评分系统的绩效,创伤资料数据库已成为基础建设的一部分[6]。
内科医生和社会调查人员使用评分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并预测患者临床结局,是评分系统的重要性的体现。
在过去30年,大量风险评测系统不断发展,研究证实可对创伤人群进行伤情评估。
ISS是解剖评分,于1974年首次提出,源自简明损伤定级(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系统。
ISS将身体分为6个区域:头部、颈部、面部、胸部、腹部及骨盆、四肢和皮肤。
每各区域损伤都有AIS 值0~5分,0分为无伤,1分为轻度,2分为重度,3分为较重,4分为重度,5分为危重。
ISS是身体3个损伤最重区域的最高AIS值的平方和。
ISS总分0~75分,轻度(ISS 25分)[7]。
Rozenfeld等[8]又将危重组细分为3组:25~49、50~66、67~75分,程度逐渐加重。
新创伤严重度评分(new injury severity score,NISS)是由Osler于1997年提出,它是身体3处损伤最重AIS值的平方和,与损伤出现的部位无关。
有报道两者具有相似价值[9],大量研究表明,NISS的预测价值优于ISS[10-12]。
尽管如此,但在全球普遍应用的是ISS。
创伤评分不仅用于预测,还用于创伤患者的分流,如修正的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是以生理参数为基础,它有两个版本,分流版本用于院前阶段,预测版本用于院内救治预测死亡率。
RTS评估内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收缩压和呼吸。
文献报道,RTS在多发伤死亡率预测方面优于ISS[13]。
Sauaia等[14]在重新评估创伤死因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最常见的原因(42%)。
第二死因是内出血或外出血导致的大量失血(39%)。
创伤死亡由多种因素确定,主要包括损伤程度、年龄、性别、损伤机制、卫生保健质量及并发疾病[15]。
伤者的评估可使用多种评分来完成,评分系统分为生理指标评分,解剖参数评分和两者联合评分。
多发创伤的预后系统倾向于综合解剖和生理两方面的风险,可使预测结果更为准确。
1创伤和严重损伤评分(trauma and injury severity score,TRISS)美国创伤学会于1983年构想出TRISS评分,评分变量包括创伤机制(钝性伤/穿透伤)、年龄、ISS、RTS。
生存概率(probability of survival,Ps)(TRISS)的计算公式为:Ps(TRISS)=1/(1+e-b),其中,e为常数,其值为2.718282;b=b0+b1(RTS)+b2(ISS)+b3(A)。
b0为常数,b1~3分别为穿透伤或钝性伤时各参数的权重值;RTS值=0.9368GCS+0.7326S+0.2908R[GCS、S、R分别代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收缩压和呼吸];年龄≥55岁时A=1,反之,A=0。
TRISS 的系数于1987年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估算[16],美国创伤委员会协同严重创伤结局数据库(major trauma outcome study,MTOS)于1995年重新修订了TRISS的系数[17],2010年TRISS系数进一步被修正[18],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创伤数据库和国家创伤数据库全国样本项目。
在创伤领域的评分系统中,TRISS 评分是预测结局和评价治疗的国际标准[19],广泛用于创伤学研究。
TRISS系统本身也有不足之处:ISS评分(TRISS的变量)对同一区域多发伤评估欠缺,如胸部3处损伤AIS值均为4-重度,取最高值4,将忽略其他两处AIS值同为4的损伤,严重程度评价较实际偏低;Cayten等[20]的研究表明低能量损伤患者,RTS评分(TRISS另一变量)完全失效;年龄分组过粗,仅以55岁为界分为两组;Hannan等[21]研究分析1906例高处坠落患者数据,认为TRISS评分预测的结局存在较高偏差;性别和受伤前的健康状况对创伤结局有一定影响,而TRISS 法未纳入评估。
2严重创伤特征(a severity characterization of trauma,ASCOT)评分Champion等[22]以解剖要点评分(anatomic profile,AP)方法代替了ISS,对所有损伤部位均赋予相应的权重,并对所有重要部位进行分区,年龄区间细化,分别为0~54、55~64、65~74、75~84岁,85岁以上,Ps(ASCOT)的计算公式为:Ps(ASCOT)=1/(1+e-k)。
其中,e为常数,其值为 2.718282;k=k1+k2G+k3S+k4R+k5A+k6B+k7C+k8AGE。
k1~8分别为各个参数的权重;G、S、R分别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收缩压、呼吸频率。
A、B、C为AP分区AIS>2的各器官简明损伤分值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AP分类是把身体的区域分为4区:A为头、脑、脊髓;B为胸、颈前部;C包括其他部位重伤;D为无伤。
AGE 为年龄。
ASCOT比TRISS在生存预测方面具有更大精度,尤其是贯穿伤的评估,但计算繁琐使用起来较为困难[23]。
也有数据表明ASCOT评分与TRISS评分的预测精度无明显差别[24]。
Hannan[21]、Champion等[17,25]等认为ASCOT比TRISS在预测结局上有所提高,但两者各有优势。
ASCOT更适用于头颅外伤评估或者同一区域的多处损伤,而TRISS对穿透伤的误判率较ASCOT低。
3损伤严重程度分类-Ⅱ(revised injury severity classification,RISC Ⅱ)评分RISC评分首次包括最初的实验室检测值,如碱缺失、血红蛋白、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还包括人为干预,即院前是否心肺复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