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应用技术任务书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制(修)订人:审核人:机械工程学院2019 年 2 月前言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本课程设计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工业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被测对象和参量的特性有较深入的理解,掌握基本的测量分析方法,对传感器的基本理论、系统结构和设计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在加强基础知识理解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目录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二、课程设计的时间分配三、课程设计的地点选择四、课程设计的内容安排与要求五、注意事项六、课程设计报告要求七、成绩评定标准(参照模板制定)八、指导书制(修)订人、审核人及制(修)订时间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对传感器及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本课程设计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其目的在于:(1)熟悉工业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被测对象和参量的特性有较深入的理解(2)掌握基本的测量分析方法(3)对传感器的基本理论、系统结构和设计方法有一定的了解(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二、课程设计的时间分配布置任务1天。
收集资料,自学相关软件3天实验、讨论4天数据处理,填写实验报告2天共计10天。
三、课程设计的地点选择图书馆、工程测试实验室四、课程设计的内容安排与要求·利用综合实验仪设计一热电偶温度计:1、用温度源产生标准温度参量;2、通过测量热电偶的电压测量温度;3、采用计算修正法进行冷端补偿;4、采用Matlab进行数据处理;5、验证5、填写实验报告学生在完成上述全部工作后,应当填写实验报告,要求语言简练,文字通顺。
内容及步骤:1、设计一个K型热电偶的信号采集及放大电路,以获得K型热电偶电压输出的信号。
2、将K 型热电偶靠近热源,调节W1 电位器,使运放输出电压满足放大要求,输出电压随温度有明显的变化。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2023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传感器技术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器材
电阻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
压电式传感器
磁电式传感器
热电式传感器
光电式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化学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三、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
电阻式传感器实验:
(1)将电阻式传感器接入电路,测量其阻值;
(2)改变被测物体的电阻值,观察电路中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阻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电容式传感器实验:
(1)将电容式传感器接入电路,测量其电容值;
(2)改变被测物体的介电常数,观察电路中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容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电感式传感器实验:
(1)将电感式传感器接入电路,测量其电感值;
(2)改变被测物体的磁导率,观察电路中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感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压电式传感器实验:
(1)将压电式传感器接入电路,测量其输出电压;(2)施加压力或振动,观察电路中电压的变化;(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压电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磁电式传感器实验:
(1)将磁电式传感器接入电路,测量其输出电压;(2)改变磁场强度,观察电路中电压的变化;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磁电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践任务书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践》任务书一、实践目的学生通过资料查阅、方案设计、实验调试、结果分析并提交设计报告,完成一个完整的传感器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实例,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传感器的系统构造、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了解传感器的工程应用背景,并初步具备传感器的设计和开发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能够根据给定任务,完成传感器检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掌握敏感元件特性分析方法。
3.掌握转换电路的调试方法。
4.掌握常用电路实验设备与仪器的使用方法。
5.掌握传感器接口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运算电路、显示电路以及执行部件驱动电路等单元电路原理与设计方法。
6.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要求1.查资料、给出设计参数;2.在实验室连接有关电路、进行调试;3.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及数据记录;4.写设计报告5.答辩三、考核方式根据设计过程、调试过程(电路质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考勤等)、设计报告和答辩验收四个部分综合给出成绩,各个环节各占25%。
四、实践内容温度自补偿测温系统设计。
采用热电偶检测温度信号,并用集成温度传感器做冷端补偿,设计传感器转换电路和信号调理电路可实现环境温度变化自动补偿,以准确测量被测温度信号。
具体内容有以下几部分:1.设计参数计算。
根据课堂所讲授的测温自补偿方案设计并计算相关电路参数的数值。
2.参考室温的获取。
利用热电阻的测温电路获得当前实验环境的室温温度。
3.升温过程中K型热电偶输出信号测量实验(多次测量)。
4.降温过程中K型热电偶输出信号测量实验(多次测量)。
5.K型热电偶阶跃响应测量实验(多次测量)。
6.K型热电偶分辨力实验(多次测量)。
7.K型热电偶温漂实验(多次测量)。
8.数据分析。
绘图、计算升温过程中K型热电偶的线性度、灵敏度;绘图、计算降温过程中K型热电偶的线性度、灵敏度;绘图、计算K型热电偶的迟滞误差、重复性、长期稳定性;计算K型热电偶的精度;绘制K型热电偶的阶跃响应曲线;K型热电偶的分辨力分析。
传感器应用技术任务书

用下产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相应的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应变效应”。将应变片贴 在被测定物上,使其随着被测定物的应变一起伸缩,这样里面的金属箔材就随着应变伸长或 应变缩短。很多金属在机械性地伸长或缩短时其电阻会随之变化。应变片就是应用这个原理, 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而对应变进行测定。一般应变片的敏感栅使用的是铜铬合金,其电阻变 化率为常数,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
实 训 任 务 书
项目: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训时间:
传感器应用技术
2014 年 10 月
一、课程性质 必修,学时:30
二、教学目的
通过实训了解传感器的应用,掌握应变片和红外传输电路的特点,并通过练 习安装调试传感器电路,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要求电路的调试及参数测量。
三、教学形式与要求
教学形式: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黑板讲授、现场讲解、实训操作、讨论等多种形式。
一、 红外光通信电路 本模块通过运用红外发光管和红外接收模块作为收发器件,用来定向传输语音信号。
由语音信号源提供语音信号,通过三极管功率放大后被红外发射管发射出去,利用红 外接收管接收信号,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 LM386 功率放大,最后输送至喇叭。
音频输入
功率放大
红外线发射
音频输发射电路
0 1 0 R1 c 2 i i e 0 D 5 1 0 8Q 32 DD 0 0 5 1 1 0 0 R1 8Q D 0DEL N G b i K 4 1 R5 K 4 1 R5 7 CFu7.4 5 路 CFu10.0 i V 4 D C 电 N G 射 F u 0 0 1 发 V21+ 321 5 3redaeHP 21 21 3 2redaeHP 2 2redaeHP 入 V21+ 输 频 音 ecV QEI 0 0 5 0 1 1 0 1 R 8Q D N G V21+ QCI K ebV 1 4 5 QBIR
传感器实训任务书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任务书一、实训任务和性质1.性质:测试与传感技术实验是《传感器及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的必须实验环节。
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本课程所涉及的重要基本原理、基本器件和常用仪器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理解。
2.任务: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后面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训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验,了解各种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熟悉其性能和被测量的含义,重点掌握传感器的应用、对应的接口电路、调试方法和故障诊断等。
2.本课程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实验指导书,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亲自实践,边作边想,认真记录,并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训方式与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连线、并进行分析测试。
2、为保证实训效果,要求学生在使用实训仪器、设备、设施时,严格按照指导教师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正确、规范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消耗材料传感器实验箱(一)、传感器实验箱(二)、砝码、智能直流电压表(或虚拟仪表中直流电压表)、±15V电源、±5V电源,传感器调理电路挂件,信号源、测微头、差动变压器、虚拟示波器等。
选题一:传感器最小系统设计:传感器最小系统的PROTEUS软件仿真实现系统一:元件清单:AT89C2051, 数字传感器(DS18B20),晶振(crystal),电容(cap),电阻(res),按钮开关(BUTTON),四位7段数码管共阴极(7SEG-MPX4-CA)。
要求:运用所学检测与转换技术的课程内容,结合电路,单片机课程的具体内容,用以上元件在PROTEUS软件上设计一个基于DS18B20的测温系统电路并进行仿真。
电路中要有晶振电路(电容的大小不能随意给),复位电路。
数码管能显示数据并且跟DS18B20传感器上的值要一致。
显示的数据能精确到0.1还能显示负的数值。
提示:四位七段数码管的A到DP角接在P1口。
DS18B20接在P3.7,具体怎么接请自己查阅资料。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对传感器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对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潜力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参数- 熟悉不同领域的传感器应用案例- 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系统三、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 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传感器的分类及其特点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参数-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传感机制- 传感器的特性与性能参数- 传感器的灵敏度、分辨率和稳定性等参数的含义和评价方法3. 传感器应用案例- 温度传感器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案例- 压力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案例- 光学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案例4. 传感器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设计流程- 传感器接口与信号处理-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实现与调试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传统课堂教学,介绍传感器的理论知识- 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传感器进行实验,加深理解- 讨论与案例分析,分析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设计与实现小组项目,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五、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60%,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 期末考试占40%,考查学生对传感器原理和应用的理解六、教材及参考资料主教材- 《传感器技术基础》刘振山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参考资料-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裴庆荣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 《传感器原理与技术》张守巡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七、备注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等相关基础知识,建议学生预先学习相关课程,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
传感器原理任务书(光敏电阻、光电池)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设计性实验任务书项目:光电传感器电路的设计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千差万别,应用场合也各式各样,即便是同种类的测定量也可采用不同工作原理的传感器,因此,在掌握传感器基本原理的同时还应该对传感器的应用有所了解。
如传感器的性能、测量条件、使用方法的等等。
以下实验内容是针对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中缺少的实验内容,而应用又较多的部分传感器设计的应用性实验。
集成式传感器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有必要对各种新型传感器做更多得了解。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电路的设计及实验任务在了解光电传感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一光电传感发射和接收电路,并在面包板上用实际电子元器件插接、调试电路,记录光强变化对应接收电压变化的数据结果。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①使用光敏电阻接收光信号进行设计并调试完成实验;②使用光电池接收光信号进行设计并调试完成实验;③指标要求:光强成线性变化;实验提供所有电子元器件及实验台。
二、设计提示1.工作原理1.1光敏电阻工作原理RG 入射光电源光电流光敏电阻工作原理图光敏电阻又称光导管,它几乎都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光电器件。
光敏电阻没有极性,就是电阻器件。
上图为光敏电阻结构图,RG为光敏电阻,当RG两端通有电流而无光照射,RG呈高阻态,回路中仅有微弱的暗电流通过;当光敏电阻受到一定波长范围的光照射时,因光敏电阻光导材料吸收光能而生成电子—空穴对,这时电子移向正极,空穴移向负极,它的阻值急剧减少,电流迅速增大。
光电流的大小变化控制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变化。
当光照射停止时,自由电子与空穴复合,电阻又恢复原值,电路有只有微弱暗电流通过。
亮电流与暗电流的差称为光电流,通常光电流越大越好,表明光敏电阻敏感度好。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电导效应,其结构是在玻璃底版上涂一层对光敏感的半导体物质,两端有梳状金属电极,然后在半导体上覆盖一层漆膜。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光敏电阻结构及符号光敏电阻光照特性:∙光敏电阻无光照时,内部电子被原子束缚,具有很高的电阻值;∙光敏电阻有光照时,当光子能量E0>Eg时,电阻值随光强增加而降低;∙光照停止时,自由电子与空穴复合,电阻恢复原值。
《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

《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的全部内容。
第 1 单元(Unit) 第 1 周(Week) 2 学时(Periods) 单元标题 (Title) :课程教育教学地点(Place) :教学目标 (Teaching Target)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感器应用技术2、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3、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课程安排4、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Teaching Approaches) :通过图片展示传感器应用技术的应用及作用教学材料及工具 (Teaching Materials & Aids):多媒体课件、课本、传感器实训台考核与评价方式 (Testing & Evaluating Mode):提问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Main Teaching Contents & Procedures一、什么是传感器应用技术?定义:检测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装置,将生产、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与定量结果的过程.自动检测的内容包括:●信息提取(提取有用信息)●信息转换(转换成易于处理的电信号)●信息处理 (将得到的信息进行数字运算、A/D转换等处理)二、传感器应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地位1、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专业机械技术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
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的交换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
实现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因此信息处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是密切相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应变片实训电路工作原理
下图,如图 6 为整个传感器电路图,TL431 提供 2.5V 的基准电压,为运放的两级提供 了稳定的基准。应变片在没有发生形变时候两端的电阻约为 350R-360R,在该电路的运放的 第一级与其他三个 360R 的电阻形成一个电阻桥,接在一级运放的两端形成差分输入,这样 电路具有反应灵敏,测量精确,能对传感器的变化做出快速响应。当应变片发生形变,其阻 值变化,电阻桥的电势发生微弱的变化,这种变化随着应变片的形变量变化而变化,运放则 把这微小的的变化进行放大,根据上面差分放大电路的理论,得知信号通过一级放大幅值还 是比较小,不能满足需要,所以还要进行二级放大。该电路的二级放大原理与一级相同,电 位器可调节基准输入信号的大小,使之能在运放的线性范围放大,所以经过两级运放之后的 信号就变的比较明显。二极管是防止电源反接,对电路起到了保护作用,若选用硅管需要将 电源电压提高 0.7V 左右,即 5.7V 供电,锗管则可直接用 5.3V 供电即可。
v v v v v v v i1
p
R3 R4 R1 R2 为 i1=i4,即
p
o
i2
(1)及 i2=i3,即
n
n
(2)
v 又 因 为 vn vp , 由 式 ( 1 ) 解 得 p , 然 后 带 入 公 式 ( 2 ), 可 得
vo ( R1 R2) R4 v12 R2 vi1 = (1 R2)( R4 / R3 )vi2 R2 vi1
图 2 中的红外接收管(REM)在室内正常光的照射下,电阻值为 30K~120K 之间,但 其会随着红外光照的强度发生变化。当红外光接收较强时其阻值将会变小;当红外光接收较 弱时其阻值将会变大。因此当接收到的红外光发生变化时,将会形成一小幅度变化的交流信 号,进入 LM386 的 2 脚输入端,经过信号放大输出到 P4 端。
采用电阻应变片作为敏感元件制造生产的能把各种力学量转换为电量的传感器叫测力 传感器。例拉力、压力、压强、扭拒、加速度等传感器。
2. 基准电压 TL431 是可控精密稳压源。它的输出电压用两个电阻就可以任意的设置到从 Verf(2.5V) 到 36V 范围内的任何值。该器件的典型动态阻抗为 0.2Ω,在很多应用中用它代替稳压二极 管,例如,数字电压表,运放电路,可调压电源,开关电源等。下图分别为 TL431 的 TO-92 封装图(图 3)和 2.5V 基准电路(图 4):
数据测试与记录 课题总结 实训报告撰写
应变片传感器电路安 装 应变片传感器电路调 试 应变片传感器电路参 数测试
电路调试 记录波形数据
应变片传感器电路元件布 局 应变片传感器电路安装 应变片传感器电路调试情 况 应变片传感器电路波形记 录 应变片传感器参数测试与 记录 数据记录与分析
实训任务
1、理解传感器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2、工艺文件的制作。 3、红外通信电路的安装、调试、参数测量与记录 4、应变片传感器电路的安装、调试、参数测量与记录 6、总结与报告
1. 应变片原理及运用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应变效应制作的,即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界力的作
用下产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相应的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应变效应”。将应变片贴 在被测定物上,使其随着被测定物的应变一起伸缩,这样里面的金属箔材就随着应变伸长或 应变缩短。很多金属在机械性地伸长或缩短时其电阻会随之变化。应变片就是应用这个原理, 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而对应变进行测定。一般应变片的敏感栅使用的是铜铬合金,其电阻变 化率为常数,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
图 3 TL431 的 TO-92 封装图 3. 求差放大电路
图 4 2.5V 基准电路
图 5 求差电路
求差放大电路又称差分放大电路。应变片传感器电路实质是两级差分放大电路。单从一 级放大电路来看,如图 5,它的电路结构是反相输入和同相输入相结合的放大电路。在理想 运放条件下,利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有(Vp-Vn)→0,ii→0,对节点 n 和 p 的电流方程
考勤评价:旷课 1 天及以上本周考勤分为 0 分,迟到、早退 1 次各扣 0.5 分,
请假 1 天扣 2 分,请假两天本周考勤分为 0 分,请假需假条。
四、参考资料
1.《电子技术基础》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电子技术实训教程》肖鹏旭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3.《电子产品组装、调试、设计与制作实训》刘南平 石军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教学内容、进度
2. 红外接收电路
图 2 红外接收电路 LM386 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音频功率放大器,主要应用于低电压消费类产品。 为使外围元件最少,电压增益内置为 20。但在 1 脚和 8 脚之间增加一只外接电阻和电容, 便可将电压增益调为任意值,直至 200。输入端以地位参考,同时输出端被自动偏置到电源 电压的一半,在 6V 电源电压下,它的静态功耗仅为 24mW,使得 LM386 特别适用于电池供 电的场合。
1. 红外发射电路
0 1 0 R1 c 2 i i e 0 D 5 1 0 8Q 32 DD 0 0 5 1 1 0 0 R1 8Q D 0DEL N G b i K 4 1 R5 K 4 1 R5 7 CFu7.4 5 路 CFu10.0 i V 4 D C 电 N G 射 F u 0 0 1 发 V21+ 321 5 3redaeHP 21 21 3 2redaeHP 2 2redaeHP 入 V21+ 输 频 音 ecV QEI 0 0 5 0 1 1 0 1 R 8Q D N G V21+ QCI K ebV 1 4 5 QBIR
321 1 3redaeHP 2 D D N CCV G T f U 9185N1 5 u O C1 CCV D N G 1 K 00 D853MLA1U 6 67 FFV 11R3R4 D 1 N CCV G 48 3 23 5 PLI134LT 3 0 C1 1 3 f u D 6 0 K 5 C1 2 0 R2 FFV 2 K R1 D D N N G G 7 D853MLB1U D K 2 N 0 8 7 CCV G R4 48 1 0DELD 65 1 K R1 K 7 0 R1 5 CCV 4 0 C1 D N G 2 C 4 00 0 3 66 1 01R3R3 D N G 0 19 6 f CR3 u 0 D 1 FFV N CCV G 4 片 R 变 应
图 1(a) 红外发射电路
图 1(b) 红外发射电路直流通路
图 1(c) 红外发射电路交流通路
图 1(b)和图 1(c)分别是图 1(a)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图 1(a)中端子 P3 接音频信号输入,静态时(Vi=0),VBE = Vc7+ = VBEQ ,发射结上仍 有正偏电压,因此发射电路上的红外发射管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加上音频信号 Vi 后,由于 C7 对交流相当于短路,所以仍有 Vc7+ = VBEQ ,而 VBE = Vc7+ +Vi = VBEQ + Vi ,即电压 VBE 等于 VBEQ 上叠加一个交流分量 Vi ,这样发射管会随着音频信号 Vi 的变化而发生变 化,从而可以实现传输信号的功能。
二、 应变片传感器 在一般的传感器应用电路中,给仪器提供的电源通常是低压的直流单电源,在这种情况
下,放大器还要得到很高的增益,集成运放是很好的选择。LM358 内部包括有两个独立的、 高增益、内部频率补偿的双运算放大器,适合于电源电压范围很宽的单电源使用,也适用于 双电源工作模式,在推荐的工作条件下,电源电流与电源电压无关。它的使用范围包括传感 放大器、直流增益模块和其他所有可用单电源供电的使用运算放大器的场合。
检测及安装
安装
红外通信电路调试情况
周三 红外通信电路参数测试
红外通信电路参数测 红外通信电路参数测试与
针对学生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 试
记录
题进行讲解
应 变 片 传 感 器 的 元 件 应变片传感器元件检测
红外通信电路验收
检测
应变片传感器电路介绍及原理
周四 周五
分析 应变片传感器电路元件检测 应变片传感器电路安装 应变片传感器电路调试方法讲 解 应变片传感器电路安装与调试 应变片传感器电路参数测试 针对学生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进行讲解 应变片传感器电路验收
21 4 2redaeHP F u 0 9 0 01C 3 6 0 C1 7 R1 D 4 N G 5 F F 3 1 u u C1 U 0 3 K 8 0 R1 C1 D N 8 G 路 7 683ML - 1 + 4 6 D 3 电 2 N 4 G 5 0 R1 收 D 1 N G 2 6 3 6 M 3redaeHP CFU22.0 E 接 R 2 M R1 D N G V21+ 1 1 C 1 2 2redaeHP D F u 0 0 1 N 2 G C F u 1 V21+
教学要求:严格按学校学籍管理制度,不得无故迟到、旷课,严格考勤,按时完成作业。
教师任务:讲解基础理论知识、提出要点、组织讨论、指导操作、评阅作业、评价考核。
学生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要求、查阅资料、调研、按期完成作业。
实践教学:根据教学任务书内容选择元件安装调试电路。
学时分配:1/3 学时为教师课堂教学和巡回指导,2/3 学时学生实训操作、分组讨论、讲
实 训 任 务 书
项目: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训时间:
传感器应用技术
2014 年 10 月
一、课程性质 必修,学时:30
二、教学目的
通过实训了解传感器的应用,掌握应变片和红外传输电路的特点,并通过练 习安装调试传感器电路,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要求电路的调试及参数测量。
三、教学形式与要求
教学形式: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黑板讲授、现场讲解、实训操作、讨论等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