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人物简介

《经验与自然》
强调了经验的重要性
对美国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认为所有知识都来源于经验
• 为美国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 反对形而上学,主张哲学应该关注实际问题
• 推动了美国哲学的发展
05
约翰·杜推动了美国教育的进步
对全球实用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为当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 AT C H I N G
Docs
约翰·杜威:美国哲学家人物简介
DOCS SMART CREATE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约翰·杜威的生平与背景
约翰·杜威的出生与成长
185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
• 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
• 在家庭中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和宗教熏陶 -年轻时在芝加哥大学学习
• 受到了当时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托马斯·亨利的启蒙教育
• 认为哲学应该关注人类生活和社会实践
• 反对形而上学,主张哲学应该关注实际问题
• 强调教育和社会改革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改造社会的
途径
教育哲学与民主教育
教育哲学观点
• 认为教育是培养个性、发展才能的过程
• 强调教育应该关注社会需求,培养有实际能力的人才
民主教育观点
• 认为教育应该平等、自由、民主
参与了美国社会和政治活动
• 支持妇女选举权、劳工权益等社会改革运动
• 对美国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家人共度时光
• 与妻子艾米丽共同度过了幸福的家庭生活
• 培养了五个孩子,其中三个成为了著名的学者和作家
《杜威的教育思想》课件

1930年
杜威逝世于美国纽约市
杜威的教育背景
杜威在约翰·霍普金 斯大学学习哲学和教 育
杜威还曾在芝加哥大 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任 教
他深受约翰·杜威实 用主义哲学的影响
杜威的主要教育贡献
01
02
03
04
提出“教育即生活”的 理念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 践经验
提倡学校与社会生活的 联系
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 和改革
新精神。
课程设计:实用主义课程观
强调实用性
课程设计应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 化,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 际生活中。
注重社会适应性
课程应关注社会需求和学生未来职业 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跨学科 识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
个性化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个性化 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
《杜威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杜威简介 • 杜威的教育哲学 • 杜威的教学理论 • 杜威的教育评价观 •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与评价
01 杜威简介
CHAPTER
杜威的生平
01
1859年
杜威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
02
1876年
毕业于佛蒙特大学
03
04
1884年
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 学位
终结性评价
在教育活动结束后进行总 结性评价,全面评估教育 效果。
教育评价的实践意义
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评价,发现并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 质量的提高。
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促进教育改革
评价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依据,推动教育改 革的发展。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

01 PART ONE 生平简介
1896年,他创办了“芝加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作为他教育理 论的实验基地,他的太太任该校校长。 杜威反对传统的灌输和 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的口号。 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 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影响很大。后来,杜威跟他 妻子还创办了芝加哥大学的附属实验小学,但因归并的问题与 芝加哥大学校长产生分歧,遂辞职离去。 1904年,他前往哥伦 比亚大学任教。 1904-1930年,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职, 直至退休。退休后仍笔耕不辍。直到93岁(1952年)在美国纽约 去世。
02
教育思想 PART TWO
02 PART TWO 教育思想
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杜威
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杜威
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 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杜威
我们能有意地利用教育,使青年从正路开始,由此排除显著的社会恶习, 我们可以利用教育作为实现人类更好希望的工具。——杜威
02 PART TWO 教育思想
教学理论
1. 从做中学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 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how to 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 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 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PART ONE
01 PART ONE 生平简介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 实用主义教育学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教育理念 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 动中心”。杜威的教育理念在当时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杜威生平简介

杜威的教育实验活动
• 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 并任该校校长。 • 1894年,杜威跟他妻子创立了实验小学,后主义与教育》、《自由与文化》、《我的教育信 条》、《教育哲学》、《明日之学校》、《儿童与教材》、 《追求确定性》(TheQuestforCertainty,1929)、《心理 学》、《批判的理论学理论》、《学校与社会》、《经验 和自然》、《经验和教育》、《自由和文化》、《人类的 问题》。 • 其中最重要的是1916年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和1938 年出版的《经验与教育》。
杜威的大学教授生涯
• 1884年获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密执安 大学。 • 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哲学。 • 1890-189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任教。 • 1894-190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系 主任 • 1902-1904年兼任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1904-1930年,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 职
大学阶段的杜威
• 第二阶段:大学毕业后杜威进入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研究生。 杜威在这里受到了更浓厚的学术气氛的熏陶,接触了更多 的具有激励作用的人,参加了更广泛的学术活动和研究, 从而更加坚定了研究哲学的志向。
• 在读研究生期间,莫里斯(G.S.Morris)教授,对杜威 的成长影响和帮助最大,使他对黑格尔哲学产生了极大的 兴趣。杜威本人后来也这样说:“与黑格尔的结识在他自 己的思想中留下了一种不可磨灭的痕迹。
15岁进入佛蒙特大学学习对哲学产生了兴趣并开始确立了研究哲学的志向师从托里haptorrey教授以哲学为传统的佛蒙特大学给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这也是他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起点但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大学阶段的杜威第二阶段
第二十章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第二十章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杜威生平和著作:1.生平:•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新大英百科全书》(1979年版) :“20世纪上半期美国教育改革中所谓进步运动的卓越思想家”•巴黎大学(1930年):“美国精神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 “杜威的教育学说,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且影响了全世界”。
•1859年10月20日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一个村庄,父亲是个零售商人。
•1875年,入佛蒙特大学读书。
•1879年,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学任教。
•1882年,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兼教该校哲学史课。
•1884年,获得博士学位。
•后历任密执安大学哲学讲师和助理教授(1884—1888)、明尼苏达大学哲学教授(1888—1889)、密执安大学哲学系主任(1889—1894)等。
•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
•1896年,创设了芝加哥实验学校(通常称“杜威学校”,维持8年后关闭)•1904年,哥伦比亚大学任哲学教授,退休后又任该校荣誉(退休)教授。
据杜威自己回忆,芝加哥的十年对于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关键的时期。
芝加哥实验学校的经验成为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期,杜威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并以他的著作和活动推动了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
•此外,他还广泛地参加了学校以外的学术和社会活动。
•1952年6月1日,杜威在纽约去世。
•他一生著述甚多,涉及政治、哲学、心理、教育、伦理学、逻辑、宗教、社会学等领域,一共有30多部著作和近千篇论文。
2.主要教育著作•《我的教育信条》My Pedagogic Creed(1897)•《学校与社会》The School and Society (1899)•《儿童与课程》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 (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1916)•《经验与教育》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1938)等。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初探——浅谈杜威关于教育的论述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初探——浅谈杜威关于教育的论述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人类未来的希望。
在近代教育领域,美国教育家杜威被誉为教育改革的先锋。
他对于教育的论述深入人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理念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与反思。
本文将以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为基础,简要探讨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和理论。
一、杜威的教育观点1. 个体发展与全面教育杜威主张教育应以个体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发展自己的潜能,而不是被固定的教育模式所束缚。
他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全面教育的基础。
2. 学以生活为中心杜威主张教育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
他指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 民主教育的重要性杜威认为,民主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他主张学校应当是一个小型的民主社会,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决策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
他认为,民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感,使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公民。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1. 实用主义哲学杜威的思想基础可以追溯到他的实用主义哲学观。
实用主义哲学将经验和实践放在首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杜威认为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 社会建构主义杜威的教育思想受到社会建构主义的影响。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倡导通过社会互动构建知识和理解。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在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作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三、杜威教育思想的启示1.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杜威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个体的发展和价值。
这在传统教育中常常被忽视,而以传授知识和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往往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潜能。
我们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差异,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杜威生平简介

杜威所处的时代背景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美国经济总量位列世界首位 • 工人承受残酷的剥削 • 阶级矛盾尖锐 • 新的时代观念开始孕育
童年阶段的杜威 • 杜威的母亲对他灌输上帝和耶稣的信仰 • 酷爱读书 • 从事简单的工农业劳动 • 在母亲的要求下能吃苦耐劳
大学阶段的杜威
• 第一阶段:15岁进入佛蒙特大学学习,对哲学产生了兴 趣,并开始确立了研究哲学的志向,师从托里 (H.A.P.Tor-rey)教授,以哲学为传统的佛蒙特大学给 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这也是他走上学术研究道路 的起点,但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
杜威来到中国
• 1919年4月30日杜威携妻子到达上海。 • 把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直接播种在中国。 • 延长假期,在中国讲学两年多。
感谢您的关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杜威的大学教授生涯
• 1884年获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密执安 大学。 • 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哲学。 • 1890-189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任教。 • 1894-190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系 主任 • 1902-1904年兼任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1904-1930年,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 职
大学阶段的杜威
• 第二阶段:大学毕业后杜威进入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研究生。 杜威在这里受到了更浓厚的学术气氛的熏陶,接触了更多 的具有激励作用的人,参加了更广泛的学术活动和研究, 从而更加坚定了研究哲学的志向。
• 在读研究生期间,莫里斯(G.S.Morris)教授,对杜威 的成长影响和帮助最大,使他对黑格尔哲学产生了极大的 兴趣。杜威本人后来也这样说:“与黑格尔的结识在他自 己的思想中留下了一种不可磨灭的痕迹。
杜威简介

内容
教材的特点
1882年 杜威首次发表论文,这三篇论文被刊登在全国 唯一哲学学术论文的杂志上,对他自己来说,是一个 相当大的鼓舞。后来,杜威拿到博士学位,也结了婚, 他六个孩子中最聪颖的老三后来不幸因病夭折,对他 和太太的打击很大。
人物简介
1884年,杜威获取博士学位后在密执安和明尼苏达大学任 教 。1886年,出版了第一本美日心理学教科书,在当时很 受欢迎 。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任教工作十年。这十年是 他对心理学有重大影响的时期。
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 并任该校校长。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 主张从实践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 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 实验获得知识,影响很大。 1904年 到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直到1930年 退休。在那里他不再研究心理学,而只是 把心理学应用到教育和哲学方面,宣扬他 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思想。还担任过 美国心理学联合会、美国哲学协会、美国 大学教授联合会主席。
1859年 1859年10月20日,诞生在在新英 格兰的维蒙特州的贝林顿一个中产 阶级的杂货商家。他的出生地向来 习于自治,崇尚自由,笃信民主制 度。杜威小的时候有点害羞,并不 是很聪明的小孩,不过他很喜欢看 书,是大家公认的书虫。 1879年毕业于维蒙特大学,开始了他一直想要从事的 教职工作,并且继续研读哲学史 。
人物简介
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 月1日)是美国哲学家和教育 家,与皮尔士、詹姆士一起被 认为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重 要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
《哲学之改造》 《民主与教育》 《我的教育信条》《教育哲学》 《明日之学校》 《经验和教育》2年,因肺炎去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及其对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
实施的启示
摘要: 作为传统的以教材、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学科课程的相对形式,杜威提出了活动课程。
他以经验哲学、机能主义心理学为依据,开拓了课程的新视野。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这无疑对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杜威活动课程本质特征中小学英语课启示
一、杜威活动课程的提出
杜威提出实施活动课程的原因:一是出于社会的需要,二是对传统课程进行批判。
在杜威看来,采用儿童在校外所从事活动类似的活动形式,为儿童提供真正的动机和直接经验,使儿童接触现实,这样课程便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联,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性加强,并使儿童进行有效学习,成为社会所需的人。
二、杜威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
1.经验哲学是活动课程的认识论基础。
对传统经验论的批判是杜威哲学认识论的起点,是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课程理论的认识论基础。
杜威认为传统的认识论认为经验是知识,是关于外在事物或人自身的认识,这是一种消极的经验论。
另外,不论是唯理论还是
经验,都把经验二元化。
杜威认为它们都有片面性,他力图克服二元论,为此对经验进行了改造。
他认为经验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创造、调整、改善、控制环境的能动的。
杜威认为经验具有两层意义:既包括经验的事物,又包括经验的过程。
2.机能心理学是杜威活动课程的又一重要支柱。
杜威提出心理学研究的是动作协调机能,实际就是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有机体的适应活动。
从这一思想出发,杜威认为在教育中有机体的机能或行动是儿童的兴趣或冲动,兴趣是有目的经验中各种事物的动力。
兴趣来源于儿童的本能和经验。
儿童有四种本能:社交的本能、制造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探索的本能。
这四种本能产生四种相应的兴趣,即语言的兴趣、社交的兴趣、艺术表现的兴趣和探索的兴趣。
他认为这四方面的兴趣是天赋的资源、未经开采的资本,儿童生动活泼的生长就是不断地实践这四种兴趣。
杜威把儿童的本能作为他们获得经验的基础,为此,教育必须从儿童的兴趣或冲动出发,通过某种组织得当的课程,使儿童的经验得到不断丰富。
三、杜威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
1.杜威的活动课程是兴趣课程。
杜威十分重视兴趣在活动中的意义。
他指出,如果儿童的活动没有情感和欲望,如果活动没有为他提供发挥潜力的余地,他自己就不会感觉到有什么意义,并且对活动产生反感。
因此要使活动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必须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如果在外部压力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活动,这种活动就不带有任何意义,违背活动课程的本质。
2.杜威的活动课程是经验课程。
经验是活动课程的目的和灵魂,而经验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获得,如果活动不能使儿童获得经验,不能使儿童的经验得到丰富,这样的活动便是毫无价值的。
杜威认为只有在与我们的经验相关联下,我们才能从经验、书本及别人所说的话中学习,“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
他批判当时学校把儿童送到一个世界上最难得到“经验”的地方去接受训练。
3.杜威的活动课程是探究性的活动课程。
杜威对没有多大价值的活动进行了批评,认为有的即时性活动依靠一时的怪想和偶发事件来发泄过剩的精力,并且这些活动彼此毫不相关。
杜威认为这种琐碎活动,除了娱乐外,不会有很大的效果。
因此,杜威提出活动应唤起儿童的新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把儿童的思想引向一个新的境界,否则,无论活动多么令人惬意,也是毫无价值的。
对于如何使儿童达到新的境界,杜威认为应在活动中设计问题,让儿童通过探究以前所没有思维过的问题来使思维进入新的境界,从而产生求知欲。
儿童在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获得新的知识、经验,而且可获得思维策略。
四、对中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的启示
杜威活动课程强调学习过程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这与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必然对素质教育中英语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充分认识传统的课程实施过程的弊端。
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使学生形成简单化、被动式的接受性学习能力,创造
性学习的能力受到限制。
同时,教学活动被教师包揽下来,学生被视为单纯的知识信息接受者,而不被视为具有能动性的活的有机体,严重制约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设计和组织活动,努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密切注意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积极引导他们手脑并用,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2.必须树立主体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中,第一个就是“学会求知”。
因此,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
教师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时,要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活动的机会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在活动中,首要的是激发兴趣,并切实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力求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富于美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体现“玩中学”。
3.教法灵活,情境为主。
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以情境教学为主,使学生在听、说、做、唱、玩、演等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不断感受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反复不断地感知和使用英语,整体提高认知水平。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在特定语境内领悟和使用语言进行有意义交流的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各项智能特征,从而使英语课程轻松愉快地实施。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充
分利用综合活动课、课外英语角、与英语国家小学建立笔友联系、聘请外籍英语教师上课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虽然杜威活动课程有缺陷,但如过于强调学生个体的兴趣和活动及“做中学”,过于强调直接经验的作用,就会致使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连贯性,阻碍儿童获得完整而系统的知识,削弱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也有合理的、有价值的因素。
其合理之处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课程的本质,改革传统的课程实施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丛立新.知识、经验、活动与课程的本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
[2]杜威著.王家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侯怀银.杜威的课程观述评.课程·教材·教法,1999,(10).
[5]季萍.杜威的活动课程.教育学研究,1997,(5).
[6]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7]张正东.我国英语教学的属性和内容.课程·教材·教法.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