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人物简介

《经验与自然》
强调了经验的重要性
对美国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认为所有知识都来源于经验
• 为美国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 反对形而上学,主张哲学应该关注实际问题
• 推动了美国哲学的发展
05
约翰·杜推动了美国教育的进步
对全球实用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为当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 AT C H I N G
Docs
约翰·杜威:美国哲学家人物简介
DOCS SMART CREATE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约翰·杜威的生平与背景
约翰·杜威的出生与成长
185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
• 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
• 在家庭中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和宗教熏陶 -年轻时在芝加哥大学学习
• 受到了当时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托马斯·亨利的启蒙教育
• 认为哲学应该关注人类生活和社会实践
• 反对形而上学,主张哲学应该关注实际问题
• 强调教育和社会改革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改造社会的
途径
教育哲学与民主教育
教育哲学观点
• 认为教育是培养个性、发展才能的过程
• 强调教育应该关注社会需求,培养有实际能力的人才
民主教育观点
• 认为教育应该平等、自由、民主
参与了美国社会和政治活动
• 支持妇女选举权、劳工权益等社会改革运动
• 对美国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家人共度时光
• 与妻子艾米丽共同度过了幸福的家庭生活
• 培养了五个孩子,其中三个成为了著名的学者和作家
杜威的知识点总结

杜威的知识点总结一、生平事迹约翰·杜威(1859-1952)是一位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他出生在佛蒙特州的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富有的商人,母亲是一名教师。
杜威在富有的家庭环境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曾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哲学,并于1884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在芝加哥大学担任了长达40年的教育学教授,并在那里成立了实验学校。
在他一生中,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还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深刻的社会评论家。
二、教育哲学1. 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独立的活动。
他主张将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使学习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活动,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他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2. 教育是民主社会的基础杜威认为,教育在民主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主张将学校打造成一个民主社会的缩影,让学生在此获得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他提出了“民主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参与能力,使他们成为民主社会的有力支持者。
3. 教育是个体发展的过程杜威重视个体的发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包括智力、道德、情感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他主张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潜力。
4. 教育是社会变革的动力杜威认为,教育在社会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改变社会和个体的命运。
他主张教育应该促进社会正义和平等,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
他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变革。
三、经典著作杜威的思想在《民主教育》、《经验与教育》、《人类的孩子》等著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其中,《经验与教育》被誉为是他的代表作,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本书中,他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杜威生平简介

杜威1859年10月20日出生于 美国,是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 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 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他于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 学,后进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研 究师从皮尔士,1884年获博士学 位,此后相继在密执安大学、芝 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代表作品《哲学之改造》、 《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的大学教授生涯
• 1884年获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密执安 大学。 • 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哲学。 • 1890-189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任教。 • 1894-190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系 主任 • 1902-1904年兼任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1904-1930年,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 职
杜威来到中国
• 1919年4月30日杜威携妻子到达上海。 • 把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直接播种在中国。 • 延长假期,在中国讲学两年多。
感谢您的关注!
杜威的教育实验Biblioteka 动• 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 并任该校校长。 • 1894年,杜威跟他妻子创立了实验小学,后因归并的问题, 遂辞职离去。
杜威的著作
• 《民主主义与教育》、《自由与文化》、《我的教育信 条》、《教育哲学》、《明日之学校》、《儿童与教材》、 《追求确定性》(TheQuestforCertainty,1929)、《心理 学》、《批判的理论学理论》、《学校与社会》、《经验 和自然》、《经验和教育》、《自由和文化》、《人类的 问题》。 • 其中最重要的是1916年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和1938 年出版的《经验与教育》。
大学阶段的杜威
• 第二阶段:大学毕业后杜威进入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研究生。 杜威在这里受到了更浓厚的学术气氛的熏陶,接触了更多 的具有激励作用的人,参加了更广泛的学术活动和研究, 从而更加坚定了研究哲学的志向。
启蒙教育家杜威

启蒙教育家杜威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启蒙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之一。
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杜威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以致用”,主张通过体验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际经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他提出的“经验主义教育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当代教育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杜威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主张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他提出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探究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教学方法在当代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杜威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社会性和民主性,主张教育应该为社会发展和民主建设服务。
他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和“民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实践。
他还主张教育应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这些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杜威是一位杰出的启蒙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提出的“学以致用”、“经验主义教育理论”、“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社会学习理论”和“民主教育理论”等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当代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杜威的教育理念,积极借鉴和运用他的教育方法,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为建设美好的教育和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心理学杜威ppt课件

反思性思维
杜威提倡培养学生的反思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 结果进行思考和评价,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中心教学法
01
02
03
学生为主体
学生中心教学法强调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 和兴趣进行教学设计。
强调心理现象的功能和适应性的 心理学派别。
关注心理现象在个体适应环境中 的功能作用。
主张心理学应研究意识的功能和 适应性行为,以揭示心理的内在 机制和目的。
教育心理学
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01
02
•·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认知发展和情感教育等方面。
03
04
强调教育应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性。
02
杜威的心理学理论
实用主义心理学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心理学派别。
推崇实证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 验证心理学理论。
认为心理学应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实用的 指导和帮助。
•·
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应关注个体的适应行 为和实际问题解决。
功能主义心理学
•·
认为意识是连续不断的过程,强 调意识的机能和应用。
问题导向学习
这种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解 决真实问题来学习新知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 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与交流
学生中心教学法注重学生 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提倡学生之间的互助合 作,共同解决问题。
民主主义教育观
1 2
教育平等
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观强调教育平等,认为每个 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打破社会阶层的 限制。
杜威简介

杜威简介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出生在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农村,祖先三代都是佛蒙特州的农民。
柏林顿市人口近一万五千人,其中约半数为本地人,半数来自爱尔兰和魁北克。
本地出生的人包括在佛蒙特州或新英格兰其他地方居住很久的盎格鲁撒克逊中产阶级新教徒家庭的后裔。
杜威就是在这样一个群体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
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和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明日之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1938)和《人的问题》(1946)等。
思想背景19世纪当时流行的是殖民时期筵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陈陈相因,缺乏生气。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思想内容(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二)教育无目的论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
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

01 PART ONE 生平简介
1896年,他创办了“芝加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作为他教育理 论的实验基地,他的太太任该校校长。 杜威反对传统的灌输和 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的口号。 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 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影响很大。后来,杜威跟他 妻子还创办了芝加哥大学的附属实验小学,但因归并的问题与 芝加哥大学校长产生分歧,遂辞职离去。 1904年,他前往哥伦 比亚大学任教。 1904-1930年,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职, 直至退休。退休后仍笔耕不辍。直到93岁(1952年)在美国纽约 去世。
02
教育思想 PART TWO
02 PART TWO 教育思想
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杜威
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杜威
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 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杜威
我们能有意地利用教育,使青年从正路开始,由此排除显著的社会恶习, 我们可以利用教育作为实现人类更好希望的工具。——杜威
02 PART TWO 教育思想
教学理论
1. 从做中学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 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how to 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 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 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PART ONE
01 PART ONE 生平简介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 实用主义教育学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教育理念 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 动中心”。杜威的教育理念在当时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二十章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第二十章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杜威生平和著作:1.生平:•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新大英百科全书》(1979年版) :“20世纪上半期美国教育改革中所谓进步运动的卓越思想家”•巴黎大学(1930年):“美国精神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 “杜威的教育学说,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且影响了全世界”。
•1859年10月20日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一个村庄,父亲是个零售商人。
•1875年,入佛蒙特大学读书。
•1879年,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学任教。
•1882年,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兼教该校哲学史课。
•1884年,获得博士学位。
•后历任密执安大学哲学讲师和助理教授(1884—1888)、明尼苏达大学哲学教授(1888—1889)、密执安大学哲学系主任(1889—1894)等。
•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
•1896年,创设了芝加哥实验学校(通常称“杜威学校”,维持8年后关闭)•1904年,哥伦比亚大学任哲学教授,退休后又任该校荣誉(退休)教授。
据杜威自己回忆,芝加哥的十年对于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关键的时期。
芝加哥实验学校的经验成为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期,杜威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并以他的著作和活动推动了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
•此外,他还广泛地参加了学校以外的学术和社会活动。
•1952年6月1日,杜威在纽约去世。
•他一生著述甚多,涉及政治、哲学、心理、教育、伦理学、逻辑、宗教、社会学等领域,一共有30多部著作和近千篇论文。
2.主要教育著作•《我的教育信条》My Pedagogic Creed(1897)•《学校与社会》The School and Society (1899)•《儿童与课程》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 (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1916)•《经验与教育》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1938)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认为生长和生活是无止境的,因而也无最后目的;
儿童和青少年在生长和生活的过程中,在扩充、提高、更新、重组 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并最终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这就是杜威的教 育无目的论。
外国教育史
杜威批评传统教育为儿童确定他们不理解不需要 的目的,把目的和手段分开;活动作为手段其价 值取决于能否达到目的的要求,活动变成了苦役 。然而,自由活动中出现的目的是与手段密切结 合的。一项目的达到后,活动并不中止,已达到 的前项活动的目的成为下一活动目的的手段,如 此交替进行,目的也是手段,手段也是目的。
外国教育史
杜威工作过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
外国教育史
第三时期:1904年后直到他1952年
去世,是他事业的辉煌时期。19041930年杜威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 授。
外国教育史
《民主主义与教育》英文版封面Fra bibliotek外国教育史
二、杜威的研究特点 (一)起点高 (二)对社会问题关注
外国教育史
理解杜威的教育思想,一定不能离开他的社会理想、 社会背景、哲学基础及思维方法。 杜威的民主社会思想广泛吸收了这些思想的精华, 但是也从中吸取了经验教训。他既不要一个理想国式的 等级社会,也不要卢梭式的纯粹自然人性化,而是去寻 找一个人性的自然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契合与平衡点。 民主社会里,人们选择人才的方式是万马奔腾而不 依靠权贵来伯乐相马。民主社会需要合格的公民来维护 与建设。而合格的公民就是那种有规则意识、平等意识 、服务意识、人权意识并且有独立人格的人。
外国教育史
传统强调榜样的教育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我 们的榜样教育是建立在愚民的基础上,也就是建 立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基础上的, 而且所提的榜样也是自上而下地提出的,是统治 者的统治的需要,而不是发自儿童内心的世界的 需要。更不是建立启发儿童的智慧上。相反还建 立在对儿童天性的剥夺上。使他们天性中就有的 好奇之心丧失。变成只会简单模仿。这是十分可 怕的。因为,这样的榜样教育后面就是降低人们 的心智,而不是提高人们的心智。
外国教育史
实用主义的主要论点
强调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现实是可以改 变的; 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 要的; 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 际效果; 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动; 理论只是对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是一种工 具,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使行动成功;
外国教育史
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
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
外国教育史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 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 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在他看来,最 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因此,教育就是儿童 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教育当然应该面向未来,但是教育同时更应该面对 当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 动的方式。 把杜威的生活看成我们认为的只是生活中的琐事,比 如类似柴、米、酱、醋、茶之类的东西,这是我们中国 人的理解。但是在杜威这里明明写着:“生活包括习惯 、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杜威著、 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5月版,第7页。)
外国教育史
人对社会的改造不可能是那种自以为是的 强力意志行为,而是建立在原有社会现实基础上 的逐渐改革的过程。是依靠经验来达到社会的改 革。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生长。所以杜威一向反 对运用暴力革命来达到社会的变革。杜威是一个 改良主义者,其实今天看来,他的思想的真正精 华正在于他是用民主的方式,而不是一个暴力的 方式来达到社会的变革。
外国教育史
第四节 课程与教材 一、对传统课程的批判 二、从做中学
外国教育史
从批判传统教育的以课堂为中心的课程、教材观点 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的“课程计划必须考虑到能适应 现在社会生活的需要”;教材上“迫切的问题是要在儿 童当前的直接经验中寻找一些东西”。
在课程与教材上,他既强调了与现在生活经验的联 系,又强调了与儿童的联系。首先,因为知识在不断发 展而不再是凝固不变的东西,所以,课程与教材也要发 生变化。“一切的学科,都是从……生活的各方面产生 。”课程、教材必须建立在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其 次,必须站立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出发点来 考虑课程教材。
外国教育史
民主的社会里的公民,他不是社会中少数的精英 分子,而应该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普通人, 他能够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够独立地负起社会的 责任,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去。而培 养这样的人就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让儿童 的天性在良好的引导与教养下逐渐实现社会化过 程。
外国教育史
有两种错误的理论与现实的倾向。一种是借民主 的之口,实施规训之目的。通过民主的方法来达 到规训的要求。比如让学生监督学生,目的却是 要把学生管束起来,达到伏伏贴贴。还有一种就 是让学生完全放任自流,而放弃了作教师的指导 作用。
外国教育史
杜威打个比喻说:“我们可以压迫一个孩子的颈 部肌肉,使他每遇到一个人就鞠躬,到了后来, 鞠躬成为一种自动的行动。但是,在他的鞠躬具 有一定目的和一定意义以前,他的鞠躬并不是一 种敬重的行动。除非他明白他所做的事情,并为 这件事的意义去行动,否则就不能说培养或教育 过他,让他以某种方式去行动。”(37页)
外国教育史
古希腊神庙里的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还有苏格 拉底说的一句话: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如果不是这样,当我们庆祝成功的时候,也许只 是在庆祝我们充当被权威人格利用工具的成功。
外国教育史
三、杜威所处的时代
工业化带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一系
列的社会问题
美国进步主义社会改革运动
外国教育史
第三编 现代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自学第十七章
自学要求:
了解蒙台梭利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简单了解其教育思想,理解对其教
育思想的评价
外国教育史
杜威出生地
外国教育史
青年时代的杜威
外国教育史
老 年 杜 威
外国教育史
杜威在中国
外国教育史
杜威公寓
外国教育史
第一节 时代和生平 一、生平 杜威从事的教育改革事业始于1884年,他 的事业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生活环境,应
该具有3种功能:简化和整理儿童所要 发展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 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儿童任期自然 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 环境。
外国教育史
评价:杜威通过把学校办成小社会让儿童获 得直接经验的设想对于过去只让儿童在读 书的学校教育,应当说是一种进步。学校 应当给儿童提供动手和获得必要的直接经 验的场所与条件。 但是,按“小社会”来办学校是过份而且 难以做到。这不但是“学校消亡论”的理 论基础,而且还会给学校管理带来许多无 法解决的难题,使教师因此不能集中精力 管理好儿童的教育教学活动。
杜威教育哲学是实用主义经验论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出发,杜威认为,
“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 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 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
“教育是以经验为内容,通过经验,为 了经验的目的。”
外国教育史
第二节 什么是教育 一、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
外国教育史
二、教育即生长
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
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 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体现杜威民主主义理想
外国教育史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经验”是他的教育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 词,也是他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 杜威认为,“经验”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 相互作用的结果(或称为“统一体”),是人 的主动的尝试行为与环境的反作用而形成 的一种特殊的结合。因此,行为和结果之 间的连续不断的联系和结合就形成了人的 经验。”
外国教育史
魏书生先生的所谓的“民主的教育方法”。就是让 学生自己控制自己,但这不是自觉纪律而是让学生 们互相监督控制。后面有一个权威的教师----魏书 生坐镇,作最后的裁决。这种方法可能可以达到一 种外观上立竿见影的变化,但是却难以改变儿童内 心的心理世界。但是因为权威社会的目的仅仅是为 了要人们服从,而且是要急功近利的效果,所以这 种利用学生的互相监督力量而达到的效果,很容易 被误认为是一种“成功而有效的教育”。很显然严 格控制的后面是非民主化的社会。而是一种权威人 格。把教育目的当成了接班人,而不是成为一个民 主社会的合格公民。
第一个时期:1884-1894年的10年,当
时他主要在密执安大学教授心理学和哲学 。
外国教育史
第二时期:1894-1904年的10年是他
改革教育的尝试阶段,当时他在芝加哥 大学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 1896年他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又称 杜威学校,以他的哲学和心理学研究为 根据进行教育创新。
外国教育史
杜威的“经验”
经验是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经验是一种行为、行动,既包括认知,也
包括情感、意志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
外国教育史
第三节 教育的目的
一、教育无目的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 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在于这种过程中。 他说生活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生活,教育也是为了更丰富、更 完美的教育,不能任何外加于生活和教育的目的。
外国教育史
2.“学校即社会” 在学校里,必须能够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如同 他们的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所上所经历的过程。 这样,“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以反 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当学校能 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引导和训练每个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 ,用服务的精神薰陶他,并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 我们将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的最深切 而最好的保证。” 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认为,一是 要求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 含义;二是要求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 能有自由的相互影响。这样,学校就不会与社会生活隔离 开来。 外国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