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系统规划样本
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样本

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样本目录一、前言 (3)1.1 编制目的 (3)1.2 工程背景 (4)1.3 设计原则与目标 (5)二、工程概况 (6)2.1 工程简介 (7)2.2 工程地点与环境 (8)2.3 工程规模与内容 (9)三、施工组织设计 (10)3.1 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11)3.2 施工方案 (13)3.2.1 施工流程 (13)3.2.2 施工方法 (15)3.2.3 施工技术措施 (16)3.3 施工资源计划 (17)3.3.1 劳动力安排 (18)3.3.2 材料供应 (19)3.3.3 设备与设施需求 (20)3.4 施工进度计划 (21)3.4.1 施工阶段划分 (22)3.4.2 施工时间安排 (23)3.4.3 施工进度保障措施 (24)四、施工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26)4.1 环境保护措施 (27)4.1.1 施工期污染源控制 (28)4.1.2 生态保护措施 (28)4.1.3 环境监测与应急响应 (29)4.2 水土保持措施 (31)4.2.1 水土流失预防与治理 (32)4.2.2 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 (32)4.2.3 水土保持补偿机制 (33)五、施工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 (35)5.1 施工安全管理 (36)5.1.1 安全生产责任制 (37)5.1.2 安全教育培训 (38)5.1.3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39)5.2 应急预案与处置 (40)5.2.1 应急组织体系 (41)5.2.2 应急预案编制 (43)5.2.3 应急处置流程 (44)一、前言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深入了解和持续发展的强烈追求,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环保工程之一。
本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样本旨在针对特定水库的水生态修复工程进行规划与设计,以确保工程的高效实施和预期效果的达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水库面临着水体污染、生态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及居民的生活质量。
水体--健康水生态构建方案

1.1健康水生态构建健康水生态系统构建是指根据天然湖泊湖滨缓冲带生态系统结构,通过适度的人工干预,对高等水生植物、鱼类、大型底栖动物等关键物种进行调控,在湖滨带/湖湾区构建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草型清水”湖泊健康水生态系统,从而发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协调作用净化水质,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增加生物多样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天鹅湖下湖水体水质,确保其水质稳定良好,有效提升水体生态景观与透明度,在上湖水体强化净化系统,及天鹅湖前期治理工程实施的前提下,开展健康水生态系统构建系统。
1.1.1生境营造工程(1)水位调控光照条件是沉水植物恢复最关键的限制因子,研究表明当水体水深小于1.5-2.0倍透明度时,才能满足沉水植物生长对光照的基本需求。
利用降低水位后引种沉水植物,而后根据沉水植物存活率与长势,逐步提升水位的水位调控方法,是沉水恢复工程应用最广泛的解除光照对沉水植物生长限值的有效手段,而且降低水位后将有利于沉水植物的种植施工。
(2)有害鱼类清除(不利生物因素调控)根据前期治理过程中调查发现天鹅湖下湖水体中主要以鲢、鳙、草鱼、鲤鱼为主。
鱼类活动的扰动作用,特别是草鱼的摄食活动,对沉水植物的恢复十分不利。
为沉水植物恢复营造良好的生境条件,让沉水植物更好的恢复,在沉水植物恢复前需将水域中原有的食草性鱼类、鲤鱼及野生杂鱼类清除干净。
(3)水体透明度提升沉水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天鹅湖水体透明度较低,不利于沉水植物的存活及生长,通过往水体投加硅藻土可以快速增加水体透明度,同时硅藻土也为沉水植物的生长启到促进作用,根据以往工程经验,每平方水域面积投加硅藻土0.2kg可以有效改善水体透明度,施工过程中投加2次,经计算天鹅湖需要投加硅藻土81.2t。
(4)有利水生动物放养根据水生生物的生活习性、食物链营养级分布及生物操纵技术,放养滤食性、刮食性鱼类与底栖动物,通过水生动物的呼吸或摄食行为消除水体中悬浮物质,保障水体透明度。
水系统规划方案模板

XXXXXXXXXXXXX系统规划方案编制单位:XXXXXXXXXXXXX编制日期:二〇XX年X月目录一、项目概况 (2)二、当地政府规定的节水要求、地区水之源概况、气象资料、地质条件及市政设施情况等说明 (2)2.1 当地政府节水要求 (2)2.2 当地水资源状况 (3)2.3 XX市降水资料表 (4)2.4 地质条件 (4)2.5 市政设施情况 (4)三、用水定额及水量平衡表 (5)3.1 用水定额 (5)3.2 水量平衡表 (5)四、给排水系统设计说明 (6)4.1 XX给水方式 (6)4.2 XX给水方式 (6)4.3 关于项目排水系统 (6)4.4 关于雨水系统 (7)五、采用节水器具、设备和系统的方案 (7)5.1 节水器具的利用 (7)5.2 雨水收集 (7)5.3 其它节水保证措施 (8)六、污水处理设计说明 (8)七、雨水利用方案及计算 (8)7.1 雨水利用方案 (8)7.2计算报告 (10)7.2.1 项目基本情况 (10)7.2.2输入项计算 (10)7.2.3输出项计算 (11)7.2.2水量平衡计算分析 (13)7.2.3 项目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13)一、项目概况XXXX馆与XXXX项目位于XX市园林办事处深河村殷台路以北。
项目东、北面为马昌湖,南面5米处为殷台路,西面100米为百里长渠。
拟建项目区域为风景名胜工业用地。
XXXX馆与XXXX共占地面积为116263.6m2,总建筑面积为25149.7m2。
本项目用水要求主要涉及员工用水、空调补水、水景补水、绿化浇灌以及道路浇洒。
二、当地政府规定的节水要求、地区水之源概况、气象资料、地质条件及市政设施情况等说明2.1 当地政府节水要求我省虽有“千湖之省”之称,长江、汉江在省内交汇,但过境水量较大,自有水量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左右。
我省降雨量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水灾和旱灾并存,季节性缺水比较严重。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5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范围为网湖湖区。
网湖湖区由富水下游大片低洼湖泊群组成,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主要包含网湖(主湖)、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下木桥湖、赛桥湖、新湖、后背屋湖、门前屋湖、碧山湖、桥东上湖、伍家湖等12个子湖、以及莲花湖群4个子湖。
网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732mm,属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一级水功能区——网湖保留区,目标水质为Ⅲ类。
良荐河发源于阳新县黄土塘,自西北向东南流过潘桥镇,经过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后进入网湖,良荐河总集雨面积;良荐河虽不在本次规划湖区范围内,但由于其河水最终流入网湖,对网湖进行水资源保护,就必然离不开对其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资源保护,因此良荐河流域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
竹林河、芦家坝河同理一并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
网湖湖区地貌上属于泥沙沉积形成的内陆湖泊,南面为石灰质构造的低山,并沿湖岸分布,北面为砂页岩、砾岩、第四十纪红土,由山地侵蚀堆积形成的丘陵岗地,按长条形土岗和宽窄不等的沟坳相间排列,形成南北高、东西低的峡状湖区。
水资源保护现状(1)网湖湖区围垦情况网湖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解放初期,当水位为时,湖泊总面积为,湖泊容积为亿m。
上世纪70年代后在围垦良荐湖、赛桥湖(上片)的3基础上,对大网湖(包括子湖)进行了围垦,从明港口至祝家庄修筑围堤。
将良荐湖、赛桥南湖、下司湖等子湖与大网湖分开。
到80年代末期,网湖水位为20m时,仅有湖泊面积,湖泊容积为亿m。
网湖湖区的围垦总面积3.为,其中包含半壁山农场。
围垦的面积中农田占%、围养水面占%、精养鱼。
、其他占26%池占7% )水环境质量现状(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网湖湖区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水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类。
特别是城区莲花湖,水质为劣Ⅴ莲花阳新县水利局委托阳新县环境监测站对网湖、月23日,年20134湖、石灰赛湖、大泉湖、马蹄湖水质进行抽样监测,具体指标见表。
水系统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水系统规划方案一、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增大、人口增加,用水需求量也随之增长。
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水系,保障城市用水安全,对于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现状分析我市目前的水系统存在以下问题:1.供水管网老化,存在漏水等问题,损失严重;2.部分地区供水不足,造成用户用水困难;3.污水处理系统需要更新升级,处理效率低下。
针对以上问题,我市制定了以下水系统规划方案。
三、规划方案1. 供水管网升级针对现有的供水管网老化和漏水问题,我市将进行全面升级,更换老旧设备,增加检测仪器,加强管网管理,加速管网修复和维护,实现供水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2. 增加水源为了解决部分地区供水不足的问题,我市将寻找新的水源,进行引水和储水,对现有的水库和水源也会加强保护和管理,以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我市将对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升级,提高水质处理效率和处理能力。
通过污水处理后的水可以回用于城市建设和农业生产中。
4. 水资源管理为了更好地保障城市的水资源,我市将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平台,实行水资源核算制度和管控制度,并加强对违规用水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5. 水系统科学规划通过完善水资源监测、调查、评价与水资源开发、建设、保护有机结合,形成系统规划。
通过规划科学合理地配置、保护、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四、预期效果通过以上规划方案的实施,将实现以下预期效果:1.提高供水质量和供水能力,满足城市发展需要;2.加强污水处理,减少污染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3.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科学规划,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4.促进区域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规划方案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城市用水和水资源管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希望能够得到各方的支持和配合。
水生态建设方案

目录水生态建设方案 (1)1.1.1 植物水生态系统建设 (1)1.1.2 动物水生态系统构建 (3)水生态建设方案1.1.1 植物水生态系统建设㈠植物水生态构建以水系连通与沿线补水工程实施为前提,按照河道水深与水流速分类考虑,构建以沉水植物为主,结合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的草型植物水生态系统,恢复水网水生态功能。
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草型植物水生态系统组成⑴沉水植物群落系统沉水植物通过直接吸收转化水体营养盐,能借助下光合作用向水体放氧,为其他有益生物提供态位并改善境,通过生态位争夺抑制蓝藻等有害水生植物生长,固定底泥并抑制底泥内源污染物释放,净化水质和改善水体生态,营造水面和水下自然景观等,是构建水体健康河流水生态系统的主要支撑。
在构建沉水植被群落时,既要考虑沉水植被覆盖面积,达到生态平衡自净要求;也要考虑河道水体系统对外来污水量的净化效果及景观分布。
各品种间混合搭配,逐步调整优化组合。
水网河道整体水深较浅,基本在1m以下。
选取水深≥大于0.5m的河段布置沉水植物。
⑵浮叶植物群落系统浮叶植物可增加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控制浮游植物发展,许多种类还能够在水面形成漂浮景观。
浮叶植物对水体透明度要求较低,常作为富营养化水体水生植物构建的先锋种,用以控制浮游植物,改善水体透明度,为其它水生植物恢复创造条件。
原则上种植年生长较为缓慢、凋落物不多、有较强观赏价值的物种。
在景观要求较高有景观平台的空阔点,点缀种植观赏性强的浮叶植被。
在河道内景观要求较高的浅水区域构建浮叶植物群落,选取水深范围在0.5-0.8m的河段种植浮叶植物。
⑶挺水植物群落系统挺水植物主要靠根系吸收部分淤泥中的营养物质,植物体通过吸收、吸附和富集等作用去除污染物,对水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提供生物生境,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挺水植物构成的近岸带是天然屏障,也可提高水体边坡景观的观赏效果。
在水网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种植挺水植物,水深范围在0-0.5m之间。
水生态研究计划书

水生态研究计划书一、研究背景水生态系统是由水体、水生物和水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
水是生命之源,水生态研究对于维护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恶化,水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保护水生态环境,制定科学的水生态研究计划势在必行。
二、研究目标1.分析水生态系统的现状和演变趋势,掌握水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功能;2.识别水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和关键生态过程,研究其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3.评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和生态风险,提出保护和修复策略;4.探索水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1.水生态系统现状分析–调查研究水生态系统的区域分布、类型和特征;–分析水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和威胁,评估其生态脆弱性;–探索水生态系统演变的原因和机制。
2.关键物种与关键生态过程研究–识别水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和关键生态过程,建立物种-生境模型;–分析关键物种对水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维持的贡献;–研究关键生态过程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和调控途径。
3.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与风险评估–建立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方法与标准;–评估当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预测其发展趋势;–评估水生态系统面临的生态风险,提出应对措施。
4.水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分析水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人类活动的影响;–探讨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策略;–综合评估水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推动可持续发展。
1.野外调查和采样–选择代表性水生态系统进行野外调查和采样;–采用现场观测、样品收集等方法获取必要的数据。
2.实验室分析–利用生物学、化学、环境科学等实验室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包括水质分析、生物标志物检测、群落结构分析等。
3.数据处理与模型建立–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水生态系统的相关过程和演变。
城市河湖水系统生态与环境规划共22页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2
城市河湖水系统生态与环境规划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篇水生态系统规划
北京市域水生态环境系统由河道、湖泊、水库、湿地、排灌渠道等组成, 其生态功能体现在防洪减灾、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污染代谢以及水景观功能等方面。
综合上述功能对水生态系统的保育、恢复和建设提出的要求, 规划河湖水系。
1 现状情况及存在问题
1.1 现状情况
北京地处海河流域, 有大小河流100余条, 长约2700公里。
这些河流分属于大清河系、永定河系、北运河系、潮白河系、蓟运河系等五大水系, 并成为北京平原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
上述五大水系携带的砂砾等松散颗粒物形成了北京冲洪积扇平原。
永定河位于城市上游, 是北京市的防洪重点河道。
北运河位于城市下游, 是城市河道排水的尾闾, 其上游的温榆河是源于北京境内的唯一河流。
建国以来, 为了防洪排水和城市供水, 先后修建了官厅、密云、海子、怀柔等85座大、中、小型水库。
在中心城范围内有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等四条主要排水河道( 均属北运河水系) 及其30多条主要支流, 河道总长度约360公里, 总流域面积约1266平方公里。
这些河道担负着供水、排水、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其中护城河、筒子河、土城沟、通惠河、长河等河道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人工开挖而成, 解放后, 为解决城市供水又先后修建了引水进城的永定河引水渠和京密引水渠。
可是, 由于北京市水资源紧缺, 中心城河道中只有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南护城河、通惠河( 高碑店闸以上) 、长河、北护城河基本常年有水, 其余河道基本没有常年补充水源。
近十年来, 北京市水利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为改进环境, 对市中心区河湖水系进行了综合整治, 按照风景河湖标准, 先后治理了长河、京密引水渠昆玉段、筒子河, 其中, 京密引水渠昆玉段和长河还实现了通航。
并对清河上段、万泉河、马草河下段、坝河( 酒仙桥段) 、北小河( 望京段) 等河道行了治理, 提高了河道的输水、防洪能力。
在大力进行河道综合整治的同时, 先后治理了”六海”、奥林匹克公园、北京植物园、朝阳公园、南湖公园、窑洼湖公园等湖泊。
到当前, 中心城27个湖泊总面积达到707公顷, 成为市民休憩娱乐的场所。
1.2 存在问题
建国以来, 北京市对河道进行了大规模整治, 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防洪体系。
可是仍有部分山区洪水尚未得到控制, 水土流失严重。
特别是中心城上游西部山区洪水未得到控制, 对城市部分地区构成威胁。
已经治理的河道遗留问题较多, 实际泄洪能力低于设计标准, 存在隐患。
现状85座水库经过20~30年的工程运行, 普遍存在泥沙淤积、建筑物标准低、设备老化( 或失效) 等问题。
市域一些主要河道和排水沟长期未治理, 中心城河道除治理了通惠河、南北护城河、长河、双紫支渠、清河上段、马草河下段外, 其余大部分河道尚未治理, 河道排水能力低, 负担过重, 排水不畅, 淤积严重。
河流污染严重。
自1999年以来, 北京市遭遇连续干旱, 全市缺水形势日趋严峻, 河湖补水量锐减, 当前河湖年补水量仅3000万~4000万立方米。
由于河湖缺少水源补充, 水体流动性减弱, 对污染物基本没有稀释作用。
同时, 由于部分雨污分流管道和污水截流设施不健全, 中心城有近1000个雨水管道和污水管出口向河道溢流污水, 对河道产生严重污染。
当前已经治理的河道, 大部分是按照城市防洪排水要求进行设计的, 一般采取顺直河道、加大河宽、疏挖河床、修建护岸工程等措施, 这些河道治理工程保证了城市的防洪排水安全, 但也带来许多问题, 如, 河床硬化使河道几十年来形成的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动植物减少、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不畅, 不能充分发挥河道的资源作用, 也在一定程度影响水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
跨河桥梁、闸坝等构筑物是城市、河湖景观的组成部分, 但中心城河湖很多桥梁、闸坝在建设时未充分考虑与周围景观的协调, 造型简单, 观赏性不强, 甚至破坏河湖水系的整体风貌; 另外还有部分构筑物破损、老化严重, 满足不了河道功能的需要, 不符合规划要求。
20世纪80、 90年代, 为扩充建设用地, 先后填掉了一些湖泊水面, 有些河道被改为暗沟, 如通州的玉带河、黄村的新凤河等, 对城市防洪排水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当前, 这种状况得到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但部分开发单位为了谋取经济利益, 私自占用河道绿化隔离带或利用河道管理用房从事商业活动的事情仍时有发生。
2 地表水环境功能分区规划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水资源保护的基础工作, 是水污染控制的依据。
在水功能分区时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 前瞻性原则, 便于管理、实用可行的原则, 水质水量并重、注重水质原则以及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的原则。
本次水环境分区采用两级体系, 即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
一级区划是宏观上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问题, 主要协调地区间用水关系, 长远上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级区划主要协调用水部门之间的关系。
一级功能区的划分对二级功能区划分具有宏观指导作用。
一级功能区分四类, 包括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
经过对北京市地表水体的调查分析, 并经过流域汇总协调后确定了北京市地表水功能区划。
北京市规划河段共101个, 总长1400公里。
一级功能分区26个, 其中保护区2个。
保护区指对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及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有重要意义的水域。
该区严格禁止进行其它开发活动, 并不得进行二级区划。
保留区指当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为今后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而预留的水域区域。
开发利用区指具有满足工农业生产、城镇生活、渔业和游乐等多种需求要求的水域。
缓冲区指为协调省际间矛盾突出的地区间用水关系, 以及在保护区与开发区相接时, 为了满足保护水质要求而划定的水域。
二级功能区划分重点在一级所划的开发利用区内进行, 分七类, 包括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以及上述水体功能分区,北京市各河流、水库水体的水质目标能够对应国家标准的五类水体水质指标制定( 图8-1) 。
第一类水体暂时空缺。
第二类水体主要包括官厅、密云、怀柔三大水库及其上游地区河道以及永定河( 山峡段) 、京密引水渠、永定河引水渠( 三家店—罗道庄) 、清水河( 含斋堂水库) 、桃峪口沟( 含桃峪口水库) 、拒马河等水体。
第三类水体主要包括十三陵水库、海子水库、崇青水库、潮白河( 向阳闸以上) 、永定河( 平原段) 、怀河、泃河、洳河上段、大石河( 马各庄桥以上) 、永定河引水渠( 罗道庄—广安门) 、长河以及中心城其它风景观赏湖泊的水体。
第四类水体主要包括温榆河( 沙河水库—沙子营) 、南沙河及上游支流、泃河中段、凉水河上段、通惠河上段、清河上段、坝河上段、南北护城河、潮白河( 向阳闸以下) 、大石河( 马各庄桥以下) 、天堂河、城北减河、运潮减河等水体。
第五类水体主要包括北运河、温榆河下段、凤港减河、港沟河、小中河、泃河下段、洳河下段、凉水河下段、通惠河下段、清河下段、坝河下段、凤河及上游支沟等水体。
另外, 为实施水域功能区的管理, 相关部门应加强水质监测和主要入河排污口污染物的监测, 提出监测断面、项目、站点布设等工程内容; 并完善水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水域功能区的管理机制。
图8-1 市域地表水水质目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