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伐布雷定与慢性心力衰竭结局(SHIFT):一项安慰剂对照随机试验
伊伐布雷定:减慢心率又添适应证

伊伐布雷定:减慢心率又添适应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者:胡大一2012年2月9日欧洲药品监管局(EMEA)正式批准单纯降低心率的新药伊伐布雷定用于合并收缩功能异常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治疗。
该适应证的获批主要基于SHIFT研究结果,即伊伐布雷定在β受体阻滞剂等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使心衰患者的主要终点(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住院)显著降低l8%.心衰死亡风险显著降低26%。
此前,伊伐布雷定在2005和2 009年分别在欧洲获得用于已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但症状控制不佳,或对β受体阻滞剂不耐受或者禁忌证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心衰新适应证的获批进一步提高了全球首个单纯降低心率(心率)的If通道抑制剂伊伐布雷定在冠心病和心衰患者治疗中的地位。
1.心率: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心率与心脏病的关系早在中国古代《黄帝内经》中“脉要精微论篇”已有记载:“数脉为热,热则心烦”。
意即心率过快,脉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
东汉末年《伤寒论》中又出现了诸如“久病心脏细数无力”的脉象描述,即心率加快,心脏射血量减低脉搏无力之意。
近代多项流调和研究均提示,静息心率加快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预后关系非常密切。
Framingham研究显示,静息心率越快者心血管死亡率越高。
班加罗(Bangalore)等对CR USADE研究中13516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率与预后分析表明,心率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呈J型曲线关系,即心率<50 bpm及>1 00 bpm时主要事件风险均增加30%以上。
2010年公布的SHIFT研究进一步证实,心率加快亦是心衰患者的危险因素,基线静息心率≥75~80 bpm较70~72 bpm的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和心衰入院风险增加33%,若基线静息心率为80~87 bpm,上述风险将增至80%。
由此推测,心率作用于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发展始终,且可能作为可干预的靶点,减慢心率可能是优化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又一途径。
2.伊伐布雷定:单纯减慢心率基于上述假设,施维雅公司研发出全球首个单纯降低心率的药物:选择性If通道抑制剂伊伐布雷定(图1)。
伊伐布雷定对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伊伐布雷定对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何亚菲;林文华【摘要】目的:观察在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伊伐布雷定对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的影响。
<br> 方法:入选本院窦性心律的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6例,根据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伊伐布雷定。
对入选患者在使用伊伐布雷定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br> 结果:在使用伊伐布雷定前,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平均RR间期、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SDNN指数(SDNNindex)、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低于正常水平。
使用伊伐布雷定治疗8周后,平均心率[(75.6±7.5)次/min vs(60.4±5.7)次/min,P<0.01]、平均RR间期[(836.0±81.0)ms vs (1011.0±86.0) ms,P<0.01]、SDNN[(61.6±14.8)ms vs(91.9±17.9)ms,P<0.01]、SDANN[(52.3±15.2)ms vs(79.7±18.1) ms,P<0.01]、SDNNindex[(24.3±7.1)ms vs(40.2±12.3)ms,P<0.01]、pNN50[(2.7±1.6)ms vs(3.7±2.1)ms, P<0.01]、RMSSD[(14.9±4.2)vs (19.1±4.9)ms,P<0.001]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br> 结论: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伊伐布雷定能显著改善心率变异性。
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王爱秋;杨光全;闫世冉【摘要】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采用心力衰竭标准治疗方案治疗[1],即螺内酯、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ACEI/ARB 类药物;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常规剂量的伊伐布雷定.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等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疗效比较,P<0.05;两组的NT-proBNP水平、LVEF、SV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NT-proBNP水平及SV变化与对照组比较,P< 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标准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用常规剂量的伊伐布雷定能够显著改善心脏收缩能力,减轻心肌损伤,疗效显著,值得积极推广.【期刊名称】《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9(031)002【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伊伐布雷定;慢性心力衰竭;N末端脑钠肽前体【作者】王爱秋;杨光全;闫世冉【作者单位】菏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菏泽市立医院,山东菏泽274000;菏泽市立医院,山东菏泽27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伊伐布雷定是通过选择性抑制If 电流,并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阻滞剂,从而减慢心率[2]。
伊伐布雷定可降低心力衰竭恶化及其住院风险。
与安慰剂比较,有效减短恶化心力衰竭至首次住院时间。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常用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ACEI/ARB、β 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拮抗剂。
本研究于2015 年1 月—2016年11 月对比了常规标准治疗基础上与加用伊伐布雷定对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变化的影响,旨在评价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衰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菏泽市立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68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伊伐布雷定在心衰治疗中研究进展

05 伊伐布雷定在心衰治疗中 的前景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
深入研究伊伐布雷潜力。
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伊伐布雷定在心衰治疗中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
探索伊伐布雷定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新型药物研发与合作机遇
02
加强心衰治疗领域的人才培养 和梯队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国 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
03
加大对心衰治疗领域的投入和 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科研机 构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心衰治 疗药物的研发和推广工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虽然伊伐布雷定在心衰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但仍有潜在风险,如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加重心肌 缺血等。因此,在使用伊伐布雷定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血压等指标。
长期用药安全性评估
长期疗效
多项研究表明,伊伐布雷定在长期治疗 心衰时能够持续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 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VS
安全性评估
03 与其他药物相比,伊伐布雷定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和耐受性。
研究目的和意义
01
研究伊伐布雷定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疗效和安
全性。
02
探索伊伐布雷定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优化心
衰治疗策略。
03
通过临床研究和实践,为心衰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
疗选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02 伊伐布雷定在心衰治疗中 的应用
心衰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伊伐布雷定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心
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04 伊伐布雷定在心衰治疗中 的安全性分析
药物副作用及风险
常见副作用
伊伐布雷定在治疗心衰时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心动过缓、光幻视、血压下降等。这些副作用通常与 剂量相关,且在调整剂量或停药后可以得到缓解。
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在心衰易损期中的应用

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在心衰易损期中的应用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在心衰的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来管理病情。
在心衰的易损期中,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延缓病情发展、降低心衰复发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作为治疗心衰的常见药物,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重点介绍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在心衰易损期中的应用,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伊伐布雷定是一种首选的心衰治疗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住院率。
它通过抑制心房利钠肽的降解和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扩张血管和减少心脏前负荷。
伊伐布雷定还具有抗炎和抗纤维化的作用,能够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延缓病情发展并提高生存率。
美托洛尔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通过降低心率、收缩压和前负荷,减少心肌需氧量和改善心肌功能,从而有效地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和生存率。
两者联合使用可以协同作用,相互增强,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衰易损期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衰复发率。
一项名为PARADIGM-HF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伊伐布雷定治疗组死亡率降低20%,住院率降低21%,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美托洛尔也在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对于心衰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心率和血压,从而减少心肌损伤和改善预后。
联合使用伊伐布雷定和美托洛尔可以综合发挥两者的治疗作用,对于心衰易损期的患者具有显著的益处。
除了疗效显著外,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在心衰易损期中的安全性也得到了确认。
在临床实践中,伊伐布雷定和美托洛尔均已被证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低血压、乏力等,并且这些不良反应大多数是可以预防和管理的。
在合理的剂量下,患者一般能够很好地耐受这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
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能够为心衰易损期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选择。
伊伐布雷定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伊伐布雷定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罗颖;俞炜炜;朱治法;黄抒伟【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17(019)010【总页数】3页(P1965-1967)【作者】罗颖;俞炜炜;朱治法;黄抒伟【作者单位】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3100005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因心脏结构或功能改变所致的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引起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 [1]。
随着人口老龄化、早期心血管疾病人数的增加,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逐年增加,心衰患者5年生存率仍仅为50%,年再次住院率高达>25%[2]。
过去对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神经激素激活和左心室重塑在心力衰竭病情进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尽管近20年,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能稳定心力衰竭病情并且在部分病例中逆转疾病的进展,但在多数的患者中,心力衰竭病情仍然缓慢的进展。
积极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新的治疗靶点已成为临床重要课题。
伊伐布雷定作为2012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衰治疗指南中更新指定药物,且2014年我国急性和慢性心衰诊疗指南也作了推荐[3],近年来一直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展,更多的证据表明:伊伐布雷定能改善心衰患者氧供、血流动力学和心室重塑。
本文将主要针对这三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分析伊伐布雷定改善心衰患者预后的潜在机制。
1.1 伊伐布雷定改善预后流行病学临床研究证实[4]:心率水平与心衰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降低心率可以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大型SHIFT [5]研究结果显示:单纯、特异性窦房结抑制剂伊伐布雷定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793例(24.5%)和937例(28.7%)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伊伐布雷定组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风险(主要复合终点)达18%,绝对风险降低4.2%,从而奠定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管理的基础。
伊伐布雷定的治理效果研究

浅析伊伐布雷定的效果根据资料调查,医学界所认为的心衰治疗研究进展是较少的,但是在使用了伊伐布雷定这种特殊的阻滞剂出现了不同的效果。
对于这种阻滞剂,可以进一步对窦房的节律进行控制,而且可以使心跳的节奏恢复正常,同时也可以对患者身体内的一些血液循环系统以及心肌系统、心内传导系统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大多数医学者对治疗心衰疾病的研究进行了实验和临床观察,进一步确定了其药剂能够使得病人身体质量提高,减少死亡率以及避免出现心血管病症出现。
目前在医学界,对于心力衰竭疾病是非常难以治疗的一种奇怪疾病,这种疾病通常往往治愈的效果不是最佳,达不到出其不意的治疗效果。
心力衰竭疾病往往在患者中表现出心率过快,因为心率过快导致高频率死亡。
对于患者来说,心率过快是一种非常危险因素的存在,这种情况往往会造成患者的心跳加速,血液循环加速,进一步会致使患者身体上的能量被逐渐消耗,导致大脑供氧量不足,以及细胞供氧量同样也会缺乏。
所以说,心力衰竭疾病主要的因素就在于心跳加速过快,导致患者出现死亡。
大量的医学专家会根据这种病因的存在,进而得出了一种也治疗心衰的重要方法,那么就是使用电流(I f)抑制剂----伊伐布雷定[1]。
经过研究发现,这种阻滞剂不会影响患者身体内其他的系统,这也是和其他阻滞剂不同的之处。
1 伊伐布雷定的作用机制根据研究发现表明,患者心跳加速是根据窦房结细胞具有莫大的关系,其中窦房结细胞在有规律的基础上控制患者的心跳,那么就需要使用I f通道的开放介导,进一步使得患者的心跳缓慢下来,控制好心跳的节奏。
对于I f通道本质上是一种HCN的极化形态,其只有在患者的细胞膜上才能被利用,在超级化激活中会产生一种电流,即I f电流[2]。
这种I f通道会使得细胞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将超级化消除,保证心房内的舒张期可以被控制。
而伊伐布雷定中含有抑制剂,可以有效地将I f通道进行阻止,利用其内所附带的阻滞剂进一步使得I f通道被断开,进而使得窦房结处于舒张阶段[3]。
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采 用从 Cochrane协 作 网下 载 的 Review Manager 5.3软 件进行 Meta分析 。对连续性变量采用 均数差 ( D)及其 95%
① 已公开发表 的关 于伊 伐布雷定 与心力 衰竭 的随机 对 照试验 ;②研究人群为结合 病史 、症状 、体征及辅助检查 明确
DOI:10.1 1655/zgywylc2018.03.022
作者单位 :030001太原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屈巧芳 、 韩 慧嫒 );太 原市疾病预 防控制 中心公共卫生科 (张国红 )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年 3月第 18卷第 3期 Chinese Remedies& Clinics,March 2018,Vo1.18,No.3
· 377 ·
循 · 证 医 学 ·
伊伐布雷定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 与安全 性的 Meta分析
屈 巧 芳 张 国红 韩 慧媛
心力衰 竭 (heart failure,HF)是一 种复 杂 的临床症候 群 , 作为各种心血管疾病 的最严重和终末 阶段 ,被称为心血管疾 病最后 的战场 。最新 发布的 《中国心血管病报 告 2016))[ ]指 出:住 院心力衰竭 患者 的病死率 为 5.3%;急诊 急性心力 衰竭 病死率 为 9.6%,其 中 63.5%在 24 h内死亡 ,8O.9%在 48 h内 死亡 。既往研究[2]显示 :心力衰竭患者心率的增快程度与患者 的再住院率 、病死率有密切 的相关 陛,特别是在心率 I>70次/ min的心力衰竭患者 中,心率每增加 1次/min,再住 院或 心血 管死亡 的风险增加 3%;另一方面 ,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 心率 控制可使再住院或心血管死亡的复合终点相对 降低 18%。伊 伐 布雷定结 起搏 电流(If)抑制 剂 ,可使起搏 细胞动作 电位舒 张期 自动去 极化斜 率降低 ,从 而发挥减 慢心率 的作用 ,这一过 程对心肌 的收缩 性及房 内 、房室和 室内传导及 复极均无 影响 ,对 心力 衰竭患者及早启 动伊 伐布雷定的治疗 ,能更好控制患者 的心 率 ,改善 患者 的心功能 。但由于其 上市 时间短 ,大规模应用于 临床 的经验有 限 ,其疗效 与安全性 尚未完全 明确 ,各研究 报 道结果并不一致 。本研究对有关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 竭疗效 与安 全性 的文献进行 Meta分析 ,为进一步指导 临床 治疗 、判 断预后提供循证 医学证据 。 1 资料 与方 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伐布雷定与慢性心力衰竭结局(SHIFT):一项安慰剂对照随机试验Ivabradine and outcomes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SHIFT): a 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 study背景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静息心率高是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旨在评估窦房结受体选择性抑制剂伊伐布雷定在减慢心率方面的作用对心力衰竭结局的影响。
方法开展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设计研究。
受试者纳入标准如下:有心力衰竭症状、左室射血分数(LVEF)≤35%、窦性心率且心率≥70次/min、在1年内曾因心力衰竭住院、若耐受β受体阻断剂则正在接受包括β受体阻断剂的稳定基础治疗。
受试者经计算机生成的编号随机分配到最高剂量7.5 mg每日两次的伊伐布雷定组或对应的安慰剂组。
治疗分配情况对研究人员和受试者均设盲。
主要终点为由心血管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组成的复合终点。
采用意向治疗分析。
本试验为注册研究,编号ISRCTN70429960。
结果6558例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伊伐布雷定组3268例,安慰剂组3290例)。
伊伐布雷定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3241例和3264例患者的数据可用于分析。
中位随访时间为22.9个月(IQR 18~28)。
伊伐布雷定组中793例(24%)、安慰剂组中937例(29%)患者发生了主要终点事件(HR 0.82,95%CI 0.75~0.90,P<0.000 1),主要是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安慰剂组672例(21%)vs伊伐布雷定组514例(16%);HR 0.74,95%CI 0.66~0.83;P<0.000 1]和心力衰竭造成的死亡[151例(5%)vs 113例(3%),HR 0.74,95%CI 0.58~0.94,P=0.014]。
伊伐布雷定组严重不良事件(3388例)少于安慰剂组(3847例,P=0.025)。
伊伐布雷定组中150例(5%)患者出现了有症状的心动过缓,而安慰剂组中为32例(1%)(P<0.000 1)。
伊伐布雷定组和安慰剂组中分别有89例(3%)和17例(1%)视觉不良反应(幻视)(P<0.000 1)。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伊伐布雷定减慢心率的作用在改善心力衰竭临床结局方面有重要效应,并证实心率在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基金法国施维雅公司。
引言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致残性严重疾病。
在发达国家,患病率约为2%~3%[1]。
尽管在过去的20年中,心力衰竭结局得到明显改善[2-3],但预后仍较差,因此,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标准的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断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拮抗剂[1]。
β受体阻断剂能够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单独使用RAAS 拮抗剂达不到相似的效应[4]。
这些药物在治疗心力衰竭时还有其他益处,包括改善左室重构和减少猝死[6]。
这些益处可能与其减慢心率的作用有关,至少部分相关[7-8]。
减慢心率在心力衰竭中至关重要,例如可以缓解心肌能量供应不足[9]。
然而,β受体阻断剂除了减慢心率的作用外,对心脏存在一些不良作用,包括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
既往的流行病学和观察性研究提示,较高的静息心率是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11-12]。
在冠心病和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与心率<70次/min以下的患者相比,心率≥70次/min的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34%,由于心力衰竭而住院的风险增加53%[12]。
心率也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心血管死亡和住院风险直接相关[13],并且心率减慢与临床结局改善相关[14]。
然而,大多数接受β受体阻断剂治疗患者的心率仍较高[15],这就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伊伐布雷定是窦房结I f电流的选择特异性抑制剂[16]。
在健康心脏中的研究表明,在治疗浓度下,伊伐布雷定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其他通道不起作用。
与β受体阻断剂不同的是,伊伐布雷定不会改变心肌收缩力和心内传导,即使在心肌收缩功能受损的患者中亦如此[17]。
我们设计了I f电流抑制剂伊伐布雷定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试验(SHIFT),以评估指南基础治疗上增加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收缩功能受损患者的心血管结局、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1研究设计和患者SHIFT是一个在中重度心力衰竭和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进行的、事件驱动型、跨国、随机化、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设计的临床试验。
该研究在37个国家的677个中心进行。
受试者纳入标准:随机化前经过连续两次随访证实休息5 min后12导联心电图(ECG)显示为窦性心率且静息心率≥70次/min、慢性心力衰竭症状稳定4周及以上、12个月内曾因心力衰竭病情恶化而住院、左室射血分数(LVEF)≤35%。
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严重的原发性瓣膜病所导致的心力衰竭。
主要的排除标准:近期(<2个月)发生过心肌梗死、每天≥40%的时间需要心房或心室起搏、心房颤动或扑动、症状性低血压。
其他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研究设计的具体情况已在既往报道中说明[18]。
患者需要接受至少4周稳定的最佳基础治疗。
纳入和研究过程中不允许使用的药物包括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剂、I类抗心律失常药和细胞色素P450 3A4强抑制剂。
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原则并获得所有中心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所有受试者在随机化前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2随机化和盲法经过14 d未应用研究用药物的导入期来确认纳入和排除条件后,患者由电话交互式话音应答系统经计算机产生的编号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
分配序列由经过验证的内部应用软件在应答者水平确定;在数据库封锁之前,只有研究治疗单元的负责人员知晓分配序列。
这些人员不参与试验的其他部分。
符合条件的患者在接受适当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特别强调β受体阻断剂的基础治疗),被分配到伊伐布雷定组和安慰剂组。
治疗分配情况对研究人员和患者均设盲。
研究药物(伊伐布雷定或安慰剂)在外观上保持一致。
根据中心和纳入时是否使用β受体阻断剂治疗进行分层。
第一例患者于2006年10月3日被随机分配,最后一例是在2009年6月1日。
研究结束于2010年2月1日至3月31日。
最后一次随访作为所有患者研究的结束。
3步骤研究药物(伊伐布雷定或安慰剂)的起始剂量为 5 mg,每日两次。
经过14 d的滴定期,伊伐布雷定(或安慰剂)的剂量增加到7.5 mg,每日两次,除非静息心率降至60次/min或以下。
如果心率在50~60次/min,剂量保持在5 mg,每日两次。
如果静息心率降至50次/min以下或患者出现心动过缓相关症状,剂量减少至2.5 mg,每日两次。
从第28天开始,每4个月进行一次随访,直至研究结束。
每次随访时,研究者可以保持或调整研究药物的剂量,如果静息心率>60次/min,则将药物调高至下一个剂量(7.5 mg,每日两次)。
如果静息心率<50次/min或患者出现心动过缓相关症状,研究者可以将药物调低到临近的低剂量组,如果患者已经在2.5 mg 每日两次剂量组,治疗终止。
研究主要终点为由心血管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组成的复合终点。
第一个次要终点为在随机化时至少使用50%目标剂量β受体阻断剂(根据欧洲心脏病协会指南中的定义)的患者中发生的心血管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加重而造成的住院[19]。
指南中对酒石酸美托洛尔没有统一的剂量规定,我们将目标剂量定为150 mg/d[20]。
其他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所有心血管死亡、因心力衰竭加重而造成的住院、所有原因造成的住院、心血管原因造成的住院、心力衰竭造成的死亡及由心血管死亡、因心力衰竭加重而造成的住院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组成的复合终点。
所有结局均采用基于首次事件发生时间的分析。
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患者及医生报告的总体指标评价功能的改变。
在没有明确的非心血管死因时,我们将死亡定义为心血管死亡。
因心力衰竭加重而造成的住院定义为住院时有新的或加重的症状或体征,包括体液潴留的体征或心力衰竭的客观证据及为改善心力衰竭而需要在治疗方法上进行明显的改变。
治疗方法的明显改变定义为开始静脉注射利尿剂或其他药物(强心甙除外)或机械通气及机械支持。
心肌梗死的诊断基于心肌坏死生物标记物的典型升高和缺血症状、ECG改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三者中至少一项。
执行委员会对本研究的设计、临床和科学实施负责。
监查委员会是研究调查人员的代表机构,由各国家研究协调员组成。
研究治疗分配情况对终点确认委员会设盲,终点确认委员会根据方案中的定义评阅并确定所有预先记录好的事件。
独立的数据监督委员会监督研究的安全性并有权通过独立的统计学中心揭盲。
4统计学分析使用SAS软件(9.1版)进行所有分析。
基线特征若为分类变量则采用患者数(%)表示,若为连续性变量则采用x(s)表示。
所有的存活分析根据意向治疗原则进行,采用基于时间-首发事件的分析方法。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治疗效应、95%CI 和对应的P值,模型中包含表示随机治疗分组的变量并对基线时β受体阻断剂使用情况进行了校正(有或无)。
比例风险假说通过在Cox模型中添加对数(时间)-随机治疗的交互作用来检验。
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时间-事件曲线。
所有的存活分析均是针对确认终点在所有受试者和至少使用50%目标剂量β受体阻断剂的亚组中进行。
为预防一个主要结局事件而需治疗1年的患者数通过对Kaplan-Meier曲线1年事件发生率的组间差值取倒数得到。
在预先设定好的亚组中使用Cox模型计算治疗效应及相应的95%CI,模型中纳入了治疗效应、β受体阻断剂使用情况和亚组状态。
通过在模型中添加治疗分组-亚组交互作用得到随机治疗分组和亚组状态交互作用的P值。
计算不同治疗组各时点平均心率。
采用χ2检验比较NYHA心功能分级和患者及医生报告的总体评分得到改善患者的比例。
列出各随机治疗组中严重不良事件、特定不良事件和最终导致患者停用治疗药物的不良事件。
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计算P值。
独立的数据监督委员会进行两次期中有效性分析。
根据Peto法将每次期中分析认为伊伐布雷定治疗有效的名义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01。
这种方法不会显著影响最终分析的总体Ⅰ类错误率。
假定安慰剂组中主要复合终点的年均发生率为14%,使用伊伐布雷定治疗将相对风险降低15%,设定显著性水平为0.05,要达到90%的效能需要1600例首发事件。
预期平均随访时间为2.25年,则需要将6500例患者随机分组。
更详细的样本量计算过程参见网络附件。
估计总人群中约有47%在基线时至少使用50%目标剂量β受体阻断剂,假定该亚组中主要复合终点的年均发生率与总人群相同,使用伊伐布雷定治疗将相对风险降低20%,要达到80%的效能则需要633例首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