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样本采集

合集下载

血液标本采集原则及注意事项

血液标本采集原则及注意事项

血液标本采集原则及注意事项血液检查是常用的临床检查手段之一,在血液检查中,血液标本采集更是关键的一环。

正确的血液标本采集不仅可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还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损伤,为临床诊疗提供保障。

以下是血液标本采集的原则及注意事项:一、血液标本采集原则1.个体化操作: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病情等情况,个体化制定血液标本采集方案。

2.正确抽血部位:抽血部位要根据所需检查的实验室项目选择合适的部位,如一般的化验可以采集手指、手腕等部位的静脉血,更特殊的检查需要考虑选择其他较大的血管,如股动脉等。

3.采用无菌技术:采集血液时一定要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从而避免污染血液标本及伤口感染风险。

4.正确采集顺序:采集血液时,要按照不同检查项目的要求有序采集。

一般情况下,应首先采集全血计数,其次是生化、免疫学检查等,最后是微生物学检查等。

5.注意采集量:采集血液量不宜过多,一般成人每次采集血液量不宜超过5ml,儿童则应根据体重和年龄酌情进行调整。

二、血液标本采集注意事项1.严格消毒:采集血液前应先严格进行消毒处理,采用75%乙醇或碘酒等进行局部消毒,避免细菌感染或交叉感染的发生。

2.选择适当针头:在血管比较细小的情况下,应选择细尖、尺寸适当的针头,从而减少针头对组织的损伤。

3.掌握采集时间:采取血液时间一般不要超过3分钟,如果血流缓慢,可以通过热敷等方法促进血流。

4.避免穿刺漏血:在用针头穿刺时,因为针头直径很小且进入血管的角度可能不同,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微小的血管损伤或穿刺太浅而造成穿刺孔流血,如果用手指轻轻压迫穿刺部位,可以有效避免穿刺漏血。

5.避免血栓形成:血液样本采集后,采集部位应立即加压包扎,避免出血,同时还可以避免新鲜的血液快速凝固,形成血栓。

在脉管较细短的位置采集血标本时更需要注意不要把血管阻断。

综上所述,血液标本采集的正确操作很重要,可以减少不必要疼痛、伤口感染和提供准确数据,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问题。

血液检测样本采集与处理程序

血液检测样本采集与处理程序

血液检测样本采集与处理程序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血液检测样本采集与处理程序的指导,以确保高质量的血液检测结果。

样本采集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1. 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

2. 确保采集工具(如针头和收集管)是干净和消毒过的。

3. 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通常是患者的上臂)。

4. 用一次性酒精棉球清洁采集部位。

5. 用采集工具在清洁的部位穿刺皮肤,使血液流入收集管中。

6. 采集足够数量的血液样本。

7. 在收集管中加入所需的抗凝剂或其它试剂(根据具体检测需求而定)。

8. 小心地取出采集工具,注意不要触及任何其他物品。

9. 堵塞收集管的入口,确保血液不外溢。

10. 轻轻搅动收集管,使抗凝剂或试剂与血液充分混合。

11. 完成采集后,在采集部位上贴上创口贴。

样本处理得到血液样本后,应按照以下步骤处理样本:1. 将收集到的血液样本放置在标有患者信息的标签或中。

2. 确保标签上的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包括患者姓名、样本采集日期和时间。

3. 将标有信息的样本放入适当的样本袋或盒中,以防止污染或泄漏。

4. 将样本尽快送往实验室或相应的检测机构。

5. 在送样前,确保样本袋或盒上有正确的送样标签,并填写相关的送样单据。

6. 如果有必要,确保在特殊情况下采取适当的储存和运输措施。

注意事项在进行血液样本采集和处理时,请注意以下事项:1. 遵守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手套和避免任何可能的接触。

2. 确保采集工具和是干净和消毒过的,以避免交叉感染。

3. 严格按照标签上的信息进行记录,以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4. 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保持标本的完整性,避免污染、破裂或泄漏。

5. 遵循实验室或检测机构的标准操作程序和指南。

6. 根据特定的检测要求,选择适当的抗凝剂、添加剂或试剂。

以上是血液检测样本采集与处理程序的基本指导,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实验室技术人员。

血液样本的采集和运送方法

血液样本的采集和运送方法

血液样本的采集和运送方法一、血液样本采集方法血液样本采集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操作,正确的采集方法能够保证样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以下是常用的血液样本采集方法:1. 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通常采用的部位有静脉和指尖。

静脉采血适用于较大量的血液采集,常见的部位有肘窝静脉和手背静脉;指尖采血适用于小量血液采集,常用于血糖监测。

2. 术前准备:采血前需要充分洗手,并戴上适当的手套,确保操作的无菌和安全。

3. 选择合适的针头:针头的选择应根据采血部位和需要采集的血量来确定。

一般来说,采血量较大时可选择较大号的针头,采血量较小时则选择较小号的针头。

4. 采血前消毒:采血部位应先用含酒精的消毒棉球进行消毒,从中心向外轻柔擦拭,确保消毒彻底。

5. 采血操作:根据采血部位的不同,操作方法也有所差异。

静脉采血时,需要找到合适的静脉,通常可以通过触摸和视觉来确定。

在静脉找到后,将针头插入静脉内,待血液自由流出后,用采血管收集样本。

指尖采血时,可用消毒棉球按压手指,使其血管充盈,然后用采血针刺破皮肤,收集血液。

6. 采血后处理:采血后应将针头从静脉或指尖拔出,用消毒棉球按压采血部位,避免出血。

同时,将采血管中的血液转移到适当的容器中,标注好相关信息。

二、血液样本运送方法血液样本的运送是保证样本质量的重要环节,错误的运送方法可能导致样本受污染或失去活性。

以下是血液样本运送的常用方法:1. 选择适当的容器:血液样本应使用无菌、密封性好的容器进行存放和运送。

容器的选择应根据实验室要求和采集的血液量来确定。

2. 保持适当的温度:血液样本的运送温度应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节。

一般来说,常规血液样本应在4-8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运送,以保持样本的稳定。

3. 防止震荡和破损:血液样本在运送过程中应避免受到震荡和破损,以防止样本的漏液或污染。

可以使用泡沫塑料或其他缓冲材料进行包装,确保样本的安全。

4. 标注样本信息:每个血液样本都应正确标注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采集时间等。

血液标本采集的分类

血液标本采集的分类

血液标本采集的分类血液标本采集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操作,它是从人体的静脉或动脉中采集血液样本,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

根据采集的目的和方式,血液标本采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静脉血标本采集:静脉血标本采集是最常见的血液采集方式之一。

在这种方式下,医务人员会选择静脉较为明显的部位,如上臂内侧的肘窝部位,或手背上的静脉丛。

采集时,医务人员首先会戴上手套,然后用酒精棉球消毒采血部位,接着用一根注射针插入静脉,将血液抽入采血管或试管中。

采集完成后,医务人员会用纱布或胶布包扎采血部位,以避免出血。

二、动脉血标本采集:动脉血标本采集是相对较少采用的一种方式,通常应用于需要测量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情况。

在这种方式下,医务人员会选择动脉较为明显的部位,如腕部的桡动脉。

采集时,医务人员同样会戴上手套,然后用酒精棉球消毒采血部位,接着用一根特殊的动脉采血针穿刺动脉,将血液收集到采血管或试管中。

与静脉采集不同的是,动脉采集后需要立即进行血气分析,因此采血完成后要及时将标本送至实验室。

三、皮下脂肪组织标本采集:皮下脂肪组织标本采集通常应用于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研究,以及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部位。

在这种方式下,医务人员会选择皮下脂肪较为丰富的部位,如腹部、大腿或上臂。

采集时,医务人员会用酒精棉球消毒采血部位,接着用一根特殊的皮下组织采集针穿刺皮下脂肪组织,将组织样本收集到采血管或试管中。

采集完成后,医务人员会用纱布或胶布覆盖采血部位,以避免感染。

四、骨髓标本采集:骨髓标本采集通常应用于血液病的确诊和治疗监测。

在这种方式下,医务人员会选择骨髓较为丰富的部位,如髂骨后缘或胸骨柄。

采集时,医务人员会先用酒精棉球消毒采血部位,然后用一根特殊的骨髓穿刺针穿刺骨髓,将骨髓样本抽出。

这种采集方式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以确保采集到足够的骨髓样本。

血液标本采集根据采集的方式和目的可以分为静脉血标本采集、动脉血标本采集、皮下脂肪组织标本采集和骨髓标本采集。

检验科样本采集与保存技巧

检验科样本采集与保存技巧

检验科样本采集与保存技巧在临床医学中,准确采集和保存样本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检验科样本采集与保存的一些技巧,以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可靠性。

一、血液样本采集与保存技巧血液样本是最常见的临床检验样本之一,以下是血液样本采集和保存的一些技巧:1. 选择适当的采集部位:一般情况下,采集静脉血液时优先选择三肘静脉。

如果无法采集到足够的血液量,可以考虑采集掌骨动脉或其他合适部位的血液。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采集血液样本前,必须严格按照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准备。

这包括正确使用消毒剂、穿戴手套、清洁采集部位等。

3. 采用合适的采血针和容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采集需求,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和采血容器。

注意,不同类型的试管可能需要在采集后进行不同的处理,比如某些样本需要使用抗凝剂。

4. 注意采集顺序:在进行多种血液检验时,有些项目可能会受到前一项采血的影响。

为了准确结果,应根据具体要求确定采集的顺序。

5. 保存血液样本的温度:不同检验项目需要不同的保存温度。

一般来说,常规血液检验样本可以在2-8摄氏度保存一段时间,而某些特殊项目的样本则需要低温保存。

二、尿液样本采集与保存技巧尿液样本是常用的临床检验样本之一,以下是尿液样本采集和保存的一些技巧:1. 根据采集要求选择合适的容器:一般情况下,尿液样本采集需要使用带有螺口盖的容器,以确保尿液的密封和保存质量。

2. 适当收集尿液: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应将尿液样本从中段尿中采集。

在采集前,应先进行外阴部的清洁,以避免细菌的污染。

3. 注意保存尿液样本的温度:一般来说,尿液样本应在室温下保存,并在一定的时间内送达检验科进行检测,以避免细菌的繁殖和结果的偏移。

4. 标注尿液样本相关信息:在尿液样本容器上,务必清晰标注患者的姓名、标本采集时间和采集者的签名,以便于识别、追溯和记录。

三、其他常见样本采集与保存技巧除了血液和尿液样本外,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样本采集和保存技巧:1. 粪便样本:粪便样本采集时,应避免与尿液等其他物质混合。

采集血液样本知识点总结

采集血液样本知识点总结

采集血液样本知识点总结一、采集血液样本的基本原则1.确保患者的同意:在采集血液样本之前,应该向患者详细解释采集血液样本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的风险,获得患者的同意。

2.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采集血液样本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消毒,使用干净的采血器具,并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采集的血液样本不被污染。

3.选择适当的采血部位:根据需要进行采血的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采血部位,比如静脉采血可以选择手臂、手背、足背等部位,而指尖采血一般选择指尖部位。

4.遵循正确的采血顺序:对于需要采集多个管的患者,一定要遵循正确的采血顺序,一般情况下应该先采集无添加剂的血液样本,然后是有添加剂的血液样本。

5.标本采集后的处理和储存:采集血液样本后,应该及时进行标本处理和储存,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二、常见的采血方式1.静脉采血:这是最常见的采血方式,需要使用针头穿刺静脉,然后利用采血管采集血液。

2.指尖采血:对于一些新生儿或者婴儿,可以选择指尖采血的方式,通过穿刺指尖,采集血液样本。

3.动脉采血:一般用于需要监测动脉血气指标的情况,需要使用特殊的采血设备和技术来进行采血。

4.穿刺采血:对于需要采集的血液量比较少的情况,例如新生儿的筛查,可以选择穿刺采血的方式来进行采集。

三、采血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方法在采血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采血器官的选择不当、穿刺部位的错误以及采血后的不良反应等。

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1.采血器官的选择不当:如果选择的采血器官不当,例如采血针长度不够或者针头直径太粗,可能会导致采血失败或者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疼痛。

因此,在采血器官的选择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以减少对患者的不适。

2.穿刺部位的错误:在对静脉进行穿刺时,如果选定的部位不合适,可能会导致血管破裂或者采血不畅。

因此,在进行静脉采血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3.采血后的不良反应:一些患者在采血后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出汗等不适反应,这可能是由于采血时失血过多或者心理紧张等原因。

血液样本测序处理方法

血液样本测序处理方法

血液样本测序处理方法
1. 样本采集,血液样本通常通过静脉采集,确保无菌操作以避
免外源DNA或RNA的污染。

采集后应立即进行处理以防止样本分解。

2. 血浆或血清制备,将采集的血液样本在离心机中离心,分离
血浆或血清。

这些液体中含有细胞外DNA和RNA,可以用于测序分析。

3. DNA或RNA提取,从血浆或血清中提取DNA或RNA,通常使
用化学溶解和有机溶剂提取法或商用提取试剂盒。

提取后的DNA或RNA需要经过纯化步骤以去除污染物。

4. 库构建,提取的DNA或RNA需要转化为测序库,这包括末端
修复、连接测序接头、片段寡聚化、PCR扩增等步骤。

对于RNA测序,还需要进行反转录步骤将RNA转化为cDNA。

5. 库质控,对构建的测序库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浓度测定、片
段大小分析、质量评估等。

6. 测序,将测序库加载到测序仪中进行高通量测序,常用的包
括Illumina、Ion Torrent、PacBio等平台。

7. 数据分析,对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序列比对、变异检测、基因表达分析等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的来说,血液样本测序处理方法涉及到样本采集、DNA或RNA
提取、库构建、测序和数据分析等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
控制以确保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采集血液标本流程2024

采集血液标本流程2024

引言:血液标本的采集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操作,对确诊、治疗和监测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继续探讨血液标本的采集流程,以确保采集的标本质量和准确性。

概述:血液标本采集是指医疗人员通过适当的方法从患者的静脉或动脉采集到的血液样品。

这些样本常用于化验室检测、诊断和治疗等用途。

正确的采集和处理血液标本对于确保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正文内容:一、准备工作1.预先准备所需材料:采血器、酒精棉球、消毒液、适当尺寸的顶针和试管等。

2.确认患者的身份: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住院号等信息,并与医嘱进行匹配。

3.确保采血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使用清洁的采血器和消毒液进行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二、采集前的准备1.告知患者相关信息:解释采集过程,让患者了解整个过程的步骤和可能的不适感。

2.选择适当的采集部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部位,常见的有静脉采血和动脉采血两种方式。

3.确保患者的舒适性:让患者坐或躺在舒适的位置,以便于进行采集操作。

4.消毒采血部位:使用酒精棉球或适当的消毒液清洁采血部位,保证操作的无菌性。

三、采血操作1.选择采血器和顶针:根据采血部位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器和顶针,确保其质量和适应性。

2.适当穿刺血管:采血器的顶针应准确地穿刺血管,避免扎伤其他组织,同时确保针尖进入静脉或动脉腔内。

3.调整采血器的角度和深度: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采血器的角度和深度,确保血液能够顺利流入采血器中。

4.等待血液流出:放松患者,让血液自由流入采血器,一般采血量为所需量的1.5-2倍。

5.适时松开绷带:当采集到足够的血液后,适时松开绷带,以避免血管壁的损伤。

四、标本处理1.尽快将标本放入试管中:在采集血液后,立即将采集到的血液注入试管中,确保标本的新鲜度和质量。

2.避免气泡的产生:在血液进入试管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气泡的产生,以免影响后续的实验分析。

3.轻轻颠倒试管:将试管轻轻颠倒几次,使血液与抗凝剂或凝胶充分混合,确保后续化验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凝剂用EDTA-K2。不适于凝血检查、血小板功能试验。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2.草酸盐 ①抗凝原理:草酸钙沉淀。 ②适用范围 双草酸盐 血细胞比容、CBC、网织红细胞计数等检查。 不适于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 3.肝素 ①抗凝原理: 加强抗凝血酶(AT)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阻止凝血酶形成,并阻止血小板聚
集等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②使用方法:每毫升血液肝素用量为(15±2.5)U,多为肝素钠盐或钾盐。 ③适用范围: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不适于CBC、细胞形态学检查。 4.枸橼酸盐 ①抗凝原理: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 ②使用方法:配成109mmol/L的浓度。 1:9------凝血 1:4------红细胞沉降率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三)真空采血法 真空采血装置有套筒式、头皮静脉式两种。真空定量采血容器,根据需要标有不同
的色码,适于不同检验项目。
常用彩色真空采血容器的用途
盖 子 颜添加抗凝剂 色
红 色无
注意事项 凝块形成约30~60min
用途 化学、血清学、血库
紫 色EDTA
须颠倒混匀6~8次
全血细胞计数(CBC)
端腹内侧刺入,深度2~3mm,立即出针。 (5)拭血:待血液自然流出后,用无菌干棉球擦去第1滴血。 (6)吸血:用一次性微量吸管吸血,然后用无菌干棉球压住伤口止血。如血流不畅,可用左手自采
血部位远端向指端稍施压使血液流出。 (7)稀释:用无菌干棉球擦净微量吸管外部,将吸管伸入装有稀释液的试管底部,慢慢排出吸管内
的血液,并用上清液冲洗管内余血2~3次,最后将试管内的液体混匀。 3.注意事项 ①所选择采血部位无烧伤、冻疮、发绀、水肿或炎症等。
②本试验具有创伤性,必须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采血部位感染,做到一人一针一管,避免交 叉感染,最好用一次性器材。
③皮肤消毒后,应待75%乙醇挥发后采血,否则流出的血液扩散而不成滴。 ④因第1滴血混有组织液,应擦去。如血流不畅切勿用力挤压,以免造成组织液混入,影响结果的准 确性。 ⑤进行多项检查时,采血的顺序依次为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等。 【口诀-SUN】 静脉肘部是首选,放血别忘拔针头,皮肤通常选手指,婴儿踇趾或足跟,多项检查小板先。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一)静脉采血法 1.概述 通常采用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或股静脉。
小儿可采颈外静脉血液。为避免血小板激活,要使用塑料 注射器和硅化处理后的试管或塑料试管。
血液样皮肤采血法(毛细血管采血法)
采血针
1.概述 部位→手指(WHO推荐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和耳垂。
盖子颜色 添加抗凝剂
红色

紫色
EDTA
淡蓝色 枸橼酸钠
注意事项 凝块形成约30~60min 须颠倒混匀6~8次
用途 化学、血清学、血库 全血细胞计数(CBC)
须颠倒混匀;血液与抗凝比例为9:1 凝血检查(PT、APTT、因子测定)
绿色
灰色 黄色 黑色
肝素钠、肝素锂、肝素铵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肝素 化学
淡 蓝 色枸橼酸钠
须颠倒混匀;血液与抗凝比例 凝血检查(PT、APTT、因子
为9:
测定)
绿肝素钠、肝素锂、肝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
色素铵
的肝素
灰 色氟化钠
不能用于其他化学检查
黄 色多茴香脑磺酸钠
须颠倒混匀8次

色枸橼酸钠
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为4:1
化学 葡萄糖、糖耐量 血培养
血沉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常用彩色真空采血容器的用途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2.操作方法 (1)准备:取合适试管,加适量稀释液。取微量吸管和乳胶吸头相连,检查连接处是否漏气,或取
一次性微量吸管备用。 (2)按摩:轻轻按摩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端内侧,使局部组织自然充血。 (3)消毒:用75%乙醇棉签擦拭采血部位,待干。 (4)针刺: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采血部位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绷紧,右手持一次性消毒采血针自指
5.实验结果分析:分析结果时,应考虑药物、饮食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同时,应密切 结合临床。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三、抗凝剂选择 1.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 常用有钠盐或钾盐。 ①抗凝原理:螯合钙离子。 ②使用方法:量为1.5~2.2mg/ml血液。 ③适用范围:对血细胞形态、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 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建议,CBC
氟化钠 多茴香脑磺酸钠 枸橼酸钠
不能用于其他化学检查 须颠倒混匀8次 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为4:1
葡萄糖、糖耐量 血培养 血沉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质量控制 1.患者:患者活动情况、精神状态、药物、年龄、性别、种族、样本采集时间、吸烟、
季节等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2.采血:止血带结扎时间应小于1分钟,如超过2分钟,大静脉血流受阻而使毛细血管内
疫学检查。 不加抗凝剂,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
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2.血液理化性质 ①血量:正常人血量约为(70±10)ml/kg体重,成人
约4~5L,约占体重的6%~8%。 ②颜色:严重CO中毒或氰化物中毒者血液呈樱红色。
③适用范围:凝血检查、红细胞沉降率、输血保养液。
感谢您的聆听!
压增高,使分子质量<5000的物质逸入组织液,或缺氧引起血液成分的变化,使检查结果增 高或减低。
3.溶血:因容器不洁、接触水、强力振荡、操作不慎等可引起溶血,使红细胞计数、血 细胞比容、血浆或血清化学成分(如钾、镁、转氨酶、胆红素)等多项指标检验结果发生变 化。
4.样本处理:血液样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并尽快进行检查,样本保存不当直接影响实 验结果。血浆在4℃保存24h后,某些凝血因子活性减少95%。低温(4℃)保存血液可使血 小板计数结果减低。因此,应根据实验项目确定最佳的保存条件。
餐后,尤其是高脂膳食后,血浆呈乳白色。溶血患者血浆 呈红色。
③酸碱度:pH 7.35~7.45 3.血液特性:悬浮稳定性、黏滞性(纤维蛋白原、球蛋 白)、凝固性。 4.血液生理功能:具有运输功能、协调功能、维护机体 内环境稳定和防御功能。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二、采血方法
2.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扶沟老年康复护理院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 一、血液生理概要 • 二、采血方法
• 三、抗凝剂选择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一、血液生理概要 1.血液组成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血液标本类型 ①全血 适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 ②血浆 全血+抗凝剂+离心 适用于内分泌激素、血
栓与止血检查。 ③血清 全血+离心(静置) 适用于临床化学和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