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样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血样的样品处理方法

血样的样品处理方法血样样品处理方法是指在进行实验前对血样进行处理的步骤,以确保从中获取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血样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有重要价值的生物样品,广泛应用于临床、生化、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
正确的血样处理方法可以减少干扰物的存在,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样的样品处理方法。
首先,血样的采集是样品处理的首要步骤。
血样的采集应从静脉或动脉血管进行,采用无菌技术,以避免污染和误差。
在采集血样之前,需要准备好采集所需的器材,如注射器、针头、采血管等。
采集前应将相关器械进行灭菌处理,以减少污染的可能性。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采血部位的清洁和消毒,避免空气进入采血管中,以避免造成氧气浓度的变化。
在采集血样后,尽快进行下一步处理,以避免血样的变化和失真。
其次,血样的处理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内容而定。
常见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血液离心、血浆分离、白细胞分离等。
血液离心是将新鲜采集的全血标本进行离心分离,以得到血浆和红细胞等不同组分。
在离心过程中,应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合适的离心条件,如转速、时间等。
离心结束后,需将血浆、血清等组分分离后储存,避免冻融的次数过多,以保证血样质量。
血浆是将全血离心后得到的液体部分,其中含有可溶性的细胞成分、蛋白质、糖类、脂类等。
血浆常用于血液生化学分析、蛋白质分析等实验。
在血浆处理中,应注意避免污染和氧化的问题。
处理时需使用无菌操作,避免受到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同时,在处理过程中,应将血浆储存于低温条件下,避免因酶的活性等因素引起样本变化。
白细胞的分离是将全血中功能活跃的白细胞分离出来进行研究。
白细胞分离的方法有多种,如红细胞沉降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磁珠分选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验目的和分离策略。
白细胞的分离需在低温、无菌环境下进行,以避免因外界因素影响分离效果。
分离后的白细胞需立即进行后续实验,避免因时间过长而导致细胞失活和变化。
除了上述的处理方法外,还有一些常见的样品处理技术和方法,如血细胞计数、血型鉴定、DNA提取等。
简述血液标本的处理过程

简述血液标本的处理过程
血液标本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采集血液标本,首先需要从患者身上采集血液标本。
通常是
通过穿刺患者的静脉或者指尖进行采集。
在采集血液标本之前,需
要确保采集器具和采血部位的清洁,并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和管。
2. 标本标识,在采集血液标本后,需要在标本管上做好标记,
包括患者的姓名、生日、采集时间等信息,以确保标本不会混淆。
3. 血液标本的保存和运输,采集后的血液标本需要妥善保存,
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运输。
在保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血液凝
固或者变质。
4. 血液标本的分离,一些实验室检测需要使用血清或血浆,因
此需要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分离,得到所需的血清或血浆。
5. 实验室检测,最后,血液标本会被送往实验室进行各种检测,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免疫学检测等,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以上就是血液标本的简要处理过程,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操作,以确保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血液样本的采集与处理方法

2、猪采血方法
猪血液样品的采集方法
采血位点
猪的类型
针头规格
采血量
方法评价
前腔静脉
≤45kg
45-133kg
成年猪
20号(38mm)
4、因为材质不同,塑料试管要比注射器针管析出的血清量多。
5、一般情况下,在5d内测定的血清样品可放置于4℃的冰箱中冷藏保存;样品待检时间超过1周的,需-15℃以下低温冷冻保存。
★跖骨内侧静脉采血是向心方向采血,采血时要注意进针角度不能太大,回抽活塞的速度也不能过快。
对日龄很小的雏禽,术者用左手中指及无名指夹住左腿,暴露跖骨内侧静脉,方法同上。雏禽的血管细小,血流量很少,所以在抽血的过程中要特别缓慢。
◆趾静脉采血:鸭、鹅仰卧保定,用手将两脚固定,使趾部不动。
◆先将鸭侧卧保定,抓住鸭的小腿,在最上一个腿趾,跗关节上方,有一小腿静脉。
20号(25mm)
16号(38mm)
14号(38mm)
5-10ml
采样慢;不雅观;易造成采血后框内出血而压迫眼球
股静脉采血法
因其容易污染形成静脉炎而淘汰
挠头静脉采血法
隐静脉采血法
(1)、前腔静脉采血
① 熟悉猪前腔静脉的解剖学位置及解剖学特点
要想做到准确进针,首先就要了解猪前腔静脉的解剖学构造,充分掌握理论知识是进行该技术练习的第一步。
(三)、注意事项
1、对制备血清的动物进行采血时间宜在早晨空腹时和午后进行。此间所采集的血液所析出的血清质量好于其它时间所采集的血清质量。
血样采集核对送检流程

血样采集核对送检流程一、为了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有关规定,确保血液样本的有效性,防止发生差错事故,以便于追踪调查,特制定本流程如下:1. 预防患者血标本张冠李戴,最有效的方法是为每个患者配戴标明患者姓名和病历号的腕环或腕带(该方法在国外及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已普遍应用)。
2. 血标本由输血患者所在科室采集,不得由别的科室代为采集。
住院患者采集血标本后有转科或转床,此时需要输血应重新采集血标本,已执行给患者配戴腕带的医院可以例外。
3. 如果患者未配戴腕带,又不知血型者,应严格遵循两次采集血标本的规定,即检验科做正定型,输血时由输血科(血库)复查正定型,加做反定型,或者备血时由输血科做血型鉴定,不配血。
输血时,重抽血标本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如发现两次血标本血型不一致或者血标本血型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所填写血型不一致时应通知所在科室重抽血标本。
4. 采集血标本时,采血护士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如果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问患者的亲属确认患者身份,只有当《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腕带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有矛盾时不得采集血标本,不得使用来源或者无人对其来源负责的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
绝对禁止通过床头卡来核实患者身份。
使用条形码的医院,应在采血后将标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检测项目的条形码标签贴在采血试管上并与患者腕带资料仔细核对。
5. 血标本采集后,采血护士必须在离开患者床边之前在血标本标签上标明患者姓名、病历号及血标本采集日期(应强制执行该项规定)。
不要在采血前贴标签,一位医护人员不得同时采集两位患者的血标本,因为这样做存在将血样注入到错误的试管中的危险。
6. 贴有标签的血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经核对后由医护人员送输血科,双方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及试管与输血申请单的号码是否一致等,并签名确认。
血样标本收集运输、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血样标本收集运输、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1. 引言在医疗领域中,血样标本的收集、运输和交接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血样标本的收集、运输和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以确保血样标本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 血样标本收集2.1 收集器材在血样标本收集过程中,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收集器材,包括针头、注射器、血管采集器等。
2.2 收集流程2.2.1 患者确认在收集血样标本之前,医务人员需要确认患者的身份和病历信息,并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个人信息与病历记录一致。
2.2.2 采集血样采集血样时,医务人员应遵守正确的采样方法,包括正确消毒、正确定位、正确采集量等。
同时,应注意保护好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2.2.3 标记样本采集完血样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在样本管上标记患者的个人信息和采集时间,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2.4 包装样本将血样标本放入符合要求的密闭中,并确保完好无损,以防样本泄漏或污染。
3. 血样标本运输3.1 运输要求血样标本的运输应符合相关法规和卫生要求,采取合适的运输方式,包括使用封闭的运输、防震材料等,以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2 运输流程3.2.1 记录运输信息在血样标本运输前,医务人员应填写与样本有关的运输记录表,包括样本编号、运输起始时间、运输目的地等信息。
3.2.2 封装样本血样标本应放入合适的密闭中,并添加缓冲材料以防止样本破损。
3.2.3 运输方式根据距离和时效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包括专业的医疗运输机构、专车或专人运输等。
3.2.4 监控运输过程在运输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监控样本的安全和运输情况,并及时记录异常情况和处理措施。
4. 血样标本交接管理4.1 交接程序在血样标本交接时,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确认样本完整性、确认交接人员身份等。
4.2 交接记录在交接过程中,应填写相关的交接记录表,包括交接时间、交接人员姓名、样本状态等信息。
5. 总结以上内容为血样标本收集运输、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的基本要点。
血液检验标本采集方法

⾎液检验标本分为全⾎、⾎浆、⾎清等。
全⾎标本主要⽤于临床⾎液学检查,例如⾎细胞计数和分类、形态学检查等;⾎浆标本适合内分泌激素、⾎栓和⽌⾎检测⾎清标本多适合于临床化学和免疫学的检测。
按照⾎标本采集部位的不同,分为静脉⾎、动脉⾎和⽑细⾎管⾎三种。
绝⼤多数检查采⽤静脉⾎,少数检查如⾎⽓分析、乳酸和丙酮酸测定等需要采集动脉⾎,⽑细⾎管⾎主要⽤于各种微量法检查或⼤规模普查。
下⾯是店铺精⼼收集的⾎液检验标本采集⽅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静脉⾎采集⽅法、注意事项和采集样品所⽤材料的安全处置 1、⽌⾎带或压脉器:采集静脉⾎时,⽌⾎带压迫静脉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 40 秒为宜,否则容易引起淤⾎、静脉扩张,并且影响某些指标的检查结果,如乳酸升⾼、pH 值降低、K + 、Ca 2+ 、肌酸激酶升⾼等。
2、采⾎时间与部位:⼤多数化验检查要求清晨、空腹、采集静脉⾎应尽可能避免在输液同时取⾎,输液不仅使⾎液稀释,⽽且对实验室检查结果发⽣严重⼲扰,特别是⾎糖和电解质。
3、避免溶⾎、杂质污染:采⾎器具必须⽆菌、⼲燥、洁净.避免特别⽤⼒抽吸和推注、避免化学污染和细菌污染引起的溶⾎。
因为红细胞的某些成分与⾎清(浆)不同,样本溶⾎可使红细胞某些成分释放,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
4、⾎样的采集:⾎样要求在每⼀天的同⼀时间采集,理想的时间是早晨 7:00 到 8:00,尤其是监测为⽬的时,更要保证标本采集时间的统⼀。
最后⼀次⾷物和液体摄⼊应在前⼀天下午 6:00 到 7:00(急诊检验例外)。
⾎样采集应在不服药期间,如在早晨服前。
⾎样采集时,患者应仰卧位,采⾎点应在同⼀静脉区,通常为⼿臂静脉。
5、标本采集后须⽴即送检,放置过久影响检验结果。
当取⾎不顺利时,切忌在同⼀处反复穿刺,易导致标本溶⾎或有⼩凝块,影响检测结果。
6、采集⾎培养标本时应先注射厌氧瓶,尽量减少接触空⽓时间。
7、微量元素测定采集标本的注射器和容器不能含游离⾦属。
血标本采集的方法、流程及制度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或皮管处抽血 标本,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 不宜在同侧肢体采血 3.注意核对,所采的血标本要符合检查项 目的要求
注意事项
4.血液注入容器时应沿管壁缓慢注入,勿 将泡沫注入,并避免震荡,以免红细胞破 裂溶血 5.抽血清标本需用干燥试管。 6.抽全血标本,需用试管,血液注入容器, 要立即轻轻旋转摇动试管数次,将血液与 抗凝剂混匀。
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
6 贴有标签的血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经核对后由医 护人员送输血科(血库),双方仔细核对患者信息,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及试管与输血 申请单的号码是否一致等,并签名确认。不得由非 医护人员送血标本。 7 输血科工作人员在检验前必须确认试管上的标签 与输血申请单上的资料一致,如有疑问应重新采集 血标本,不得电话询问后就擅自修改错误的标签及 输血申请单。
当输血科工作人员发现试管上的标签与申请单上的资料不一致时, 不得通过电话的方式修改标签或申请单,应重新采集标本
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
1
预防患者血标本张冠李戴,应根据医院护 理部要求,建立有利于鉴别病人信息的一切 措施。
血标本由输血患者所在科室采集,不得由 别的科室代为采集。住院患者采集血标本后 又转科或转床,此时需要输血应重新采集血 标本。已执行给患者配戴腕带的医院可以例 外。
操 作 流 程
采血管的选择
抽取的量
1.凝血四项需用蓝管准确抽取2ml 2.生化全项需用橘黄管抽取2ml-4ml 3.血沉管加0.4ml枸橼酸钠和1.6ml血 4.血常规、血型、RH血型紫管2ml 5.其余项目需抽血3-4ml
查阅病历、化验单、转抄医嘱
评估
检验标本的采集、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

检验标本的采集、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检验标本的采集】一、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标本可来自于静脉、动脉或毛细血管。
静脉血是最常用的标本,静脉穿刺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
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儿童,血气分析多使用动脉血。
(一)静脉采血法1 .采血步骤采血前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编号及检验项目等,按试验项目要求,准备好相应的容器,如空白试管、抗凝管或促凝管等。
病人应取坐位或卧位,采血部位通常是前臂肘窝的正中静脉。
若用普通采血法,采血后应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
2 .注意事项( 1 )防止溶血:造成溶血的因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淤血时间过长;穿刺不顺利,组织损伤过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注入速度过快产生大量泡沫;震荡过于剧烈等。
若用普通注射器采血后,未取针头直接将血注入真空管内,也易造成溶血。
体内溶血属合格标本,但应在报告单上注明。
( 2 )避免充血和血液浓缩:采血时应动作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
用止血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分钟,否则将使生化结果升高或下降。
( 3 )若病人正在进行静脉输液,不宜在输液同侧手臂采血;若女性病人做了乳腺切除术,应在手术对侧手臂采血。
( 4 )采血的体位:体位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血液中的许多指标发生改变。
一般采取直立位采血,其二标本的测定值比卧位高 5%~ 15%。
因此,采血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坐位或卧位),以及体位的一致性。
( 5 )采血时只能向外抽,决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注入空气,形成气栓而造成严重后果。
( 6 )很多生化成分受膳食影响,因此,采血前要确认病人是否空腹。
(二)动脉采血法肱动脉、股动脉、桡动脉以及其它任何部位的动脉都可以作为采血点,但多选择肱动脉和桡动脉。
在摸到明显搏动处,按常规消毒,左手固定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成60 °角刺入,血液将自动进入注射器内。
采血注意事项见血气分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血液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1)
CD4+和CD8+ T淋巴细胞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4)
血液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一、血清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1、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抽取一定量静脉血,室温下自然放置1~2h,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再用3000r/min离心15min,吸出血清于血清管内备用。
2、如用滤纸片采样,则手指或耳垂局部严格进行消毒,在刺破皮肤后,迅速把滤纸片沾上,切勿让血液滴落在其他物体表面造成污染。
采血后要待血样干燥后再包装送检。
二、抗凝血样品采集和处理
1、用加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或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静脉血,转移至加有抗凝剂的试管),反复轻摇,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备用。
2、应根据实验要求选用适当的抗凝剂,如CD4+ /CD 8+T淋巴细胞测定可选用K3EDTA或肝素或枸橼酸钠,HIV病毒分离、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可选取K3EDTA或枸橼酸纳。
3、用于核酸定性检测时,采集的抗凝全血应在4~8h内分离PBMC和血浆,否则应在24~48h内分离血浆和血细胞。
三、采集样品注意事项
1、采集样品原则上应按临床采血技术规范操作(试剂盒说明书有特殊要求除外)。
2、采集样品时应注意安全,建议采用真空采血管及蝶形针具(有条件者可用持针器),以避免直接接触血液;直接接触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四、样品的保存
1、用于抗体检测的血清或血浆样品,应存放于-20℃以下,短期(一周)内进行检测的样品可存放于2-8℃。
2、用于抗原和核酸检测的血浆和血细胞样品应冻存于-20℃以下,进行病毒RNA检测的样品如需存放3个月以上应置于-80℃。
3、用于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的样品不能长期存放,样品采集时间超过48h则不可检测。
五、样品的运送
1、实验室间传递的样品应为血清和血浆,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运送全血。
(1) 第一层容器:装样品,要求防渗漏。
样品应置于带盖的试管内,试管上应有明显的标记,标明样品的编号或受检者姓名、种类和采集时间。
在试管的周围应垫有缓冲吸水材料,以免破碎。
随样品应附有送检单,送检单应与样品分开放置。
(2) 第二层容器:要求耐受性好,防渗漏,容纳和保护第一层
容器,可以装若干个第一层容器。
将试管装入专用带盖的容器内,容器的材料要易于消毒处理。
(3) 第三层容器:放在一个运输用外层包装内,应易于消毒。
在第三层容器外面要贴标签(数量,收发件人)
2、血清和血浆样品应在2~8℃条件下有专人运送。
用于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的样品应在室温下18~23℃运送。
每一包装的体积以不超过50ml为宜。
3、运送感染性材料必须有记录。
4、如分离血浆仍有困难,可直接将抗凝血-20℃以下保存,采用冰壶冷藏运输,避免冻融。
5、特殊情况下如需对个别样品进行复测,可以用特快专递形式投寄,但必须按三级包装系统将盛样品的试管扎好,避免使用玻璃容器,以保证不会破碎和溢漏。
六、样品的接收
1、含有感染性样品的包裹必须在具有处理感染源设备的实验室内由经过培训的,穿戴防护工作衣的工作人员打开,同时报告有关领导和专家。
2、核对样品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和溢漏。
如发现溢漏应立即将尚存留的样品移出,对样品管和盛器消毒,同时报告有关领导和专家。
3、检查样品的状况,记录有无严重溶血、微生物污染、血脂
过多以及黄疸等情况。
如果污染过重或者认为样品不能被接受,则将样品安全废弃。
并要将样品情况立即通知送样人。
4、打开标本容器时要小心,以防内容物泼溅。
样品处理时若内容物有可能溅出,则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戴手套进行。
同时应戴口罩、防护眼睛,以防皮肤和粘膜污染。
5、因特殊临床治疗导致自发荧光的样品不可用于荧光方法测试。
6、接受样品时应填写样品接受单。
CD4+和CD8+ T淋巴细胞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一、样品的采集
1、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分别用于血液学检测和流式细胞免疫表型检测.
(1)用于血液学检测的抗凝剂
a、EDTA(1.5±0.15mg/ml血液)。
b、在血球分析仪生产商允许的时间范围内检测,不超过30h,不检测超出抗凝时间范围的样品。
(2)用于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的抗凝剂
a、用K3EDTA抗凝,收集样品应在30h,尽早(8h以内)处理。
b、用ACD或肝素抗凝,收集样品应在48h以内,尽早(8h 以内)处理。
2、静脉采血收集血样,将血液注入一个事先加入适当抗凝剂的试管(有条件者最好用真空试管)。
3、当收集儿童样品时,采用儿童用注射器、小试管。
4、采血后立即握住试管两端,颠倒均匀数次,将血液与抗凝剂均匀,以防凝固。
5、准备适当数量的样品管
6、当同一样品的血球检测和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在同一实验室内进行时,用1个装有K3EDA的试管即可。
7、在所有其它条件下用2个试管(用K3EDTA做血球检测,用K3EDTA、ACD或肝素做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
8、对所有样品编号,并写明日期和收集时间。
二、样品的运输
1、在室温下(18~23℃)保存和运输样品,避免极端温度(冷冻或过热)。
超过37℃的温度会破坏细胞,对血液学和流式细胞仪的检测有影响。
天气热时,需要用一个隔热的容器装样品,并且把这个容器放于另一个有冰袋和吸热物质的容器中。
这种方法有助样品的保存。
2、尽可能快地将样品送至免疫表型检测实验室。
3、如需运送样品到其它地点时,应将装样品的试管放于一个
防漏的容器中,并将此容器放于一个装有充足的吸水性物质的纸罐中,以防止震动并可吸收所有因试管破裂漏出的血液。
盖紧纸罐,用橡皮带系紧。
4、应选择特定的方案,并且安排合适的时间收集和运输样品。
三、样品的收集
1、样品到达以后立即检查试管及其所装的血样。
2、如有以下现象发生,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
(1)如果样品较热或较冷,但没有明确的溶血或结冰,可以处理样品,但要在工作表的报告上注明温度条件。
不要马上加热和冷冻样品以使其达到室温,因为这样会对免疫表型检测的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散射光模式的不正常会显示出所受到的影响。
(2)不可检测溶血或结冰的样品。
(3)不可检测凝血的样品。
(4)如果样品的采集时间已超出48h,不可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