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十大事件

心血管十大事件
心血管十大事件

心脏病学十大里程碑事件

美国哈佛医学院Eugene Braunwald教授被公认为近5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心脏病学家之一,主持了心血管领域很多大规模临床试验,他编写的《心脏病学》作为综合的心血管医学领域权威教科书目前已更新到第9版。在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Braunwald教授对其心目中的心脏病学十大里程碑事件做了总结。

No.1 心电图

1903年,荷兰生理学家Willem Einthoven首次设计了弦线式电流计,通过记录心脏的心动电流及心音第一次描绘了人类心电图。Einthoven将波形标记为P、Q、R、S、T 波,并用相关心电图特征描述了多种心血管疾病。Braunwald教授将心电图的问世视为现代心脏病学开端。

“心电图是如此重要,乃至短短几年内,心脏病医生就被定义为可读懂心电图内涵的内科医生。”

No.2 冠状动脉造影

1958年,美国医生Mason Sones在实施心导管术时意外将造影剂注入患者右冠状动脉,结果清晰显示了血管情况且患者安然无恙。Sones推测冠状动脉可能能够耐受少量造影剂直接注射。在完善并完成数百例冠脉造影后,Sones证实该技术安全可行,将人类对冠心病的认识推进一大步。

No.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977年,德国医生安德烈亚斯。Andreas Gruentzig发明并改进了球囊导管,将其用于扩张狭窄动脉,为心绞痛患者成功完成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被称为介入心脏病学之父。2007年,其患者在一次庆典中说:“我接受了Gruentzig医师富有想象力的介入手术,谁能想象在30年后的今天,我还能健康地活着?”

“Gruentzig的大胆创举,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这一崭新领域的先河。”

No.4 心血管药物

1962年英国药理学家James Black首次报告β受体阻滞剂有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刺激并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1975年,美国科学家大卫。库David Cushman与Miguel Ondetti分离出第一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1976年日本科学家远藤章Akira Endo分离首个他汀类药物。

“这三种心血管药物延长并改善了全球数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

No.5 超声心动图

瑞典科学家Inge Edler和Helmuth Hertz于1954年首次报告了心电超声技术,第一次成功记录人类心脏和大血管运动情况,为其他成像技术在心血管领域进一步应用打下基础。

No.6 心导管术

1929年,德国医生Werner Forssman将导管经肘前静脉送入了自己的右心房,开创了人体心导管术的先河。1941年美国心脏科医生Andre Cournand和Dickinson Richards首次采用心导管术测定正常受试者及心脏病患者的右心及肺动脉压和心输出量。三人于1956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拉开了人类心导管介入治疗的序幕。

“这项技术可以评估人类心脏功能正常与否,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诊断技术。”

No.7 心血管手术

1938年美国外科医生Robert Gross首次通过手术成功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开创了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先河。

1953年美国医生John Gibbon采用体外循环进行了房间隔缺损修复,首次成功实施了开放式心脏手术,全部体外循环时间为26分钟,术后患者顺利恢复。

No.8 冠心病监护病房

1961年英国医生Desmond Julian首次提出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概念,指出病房应具备技术、临床、管理及人员优势,分别对应持续带警报功能的心电监控、快速实施心肺复苏术能力、专门收治心梗患者并配备受过专业训练护士。该病房的设立降低了急性心梗患者院内死亡率。

No.9 预防心脏病学

美国心脏学家Paul Dudley White作为自行车爱好者意识到锻炼对心血管有利,于1938年首先提出心血管预防的概念。1961年美国学者William Kannel 主持的弗雷明汉研究首次提出危险因素概念,将高血压、吸烟及心电图提示的左室肥厚确定为心血管危险因素。

“冠心病一级、二级预防降低死亡风险70%,其近一半作用归功于对上述危险因素的控制。”

No.10 起搏器与置入式除颤仪

1952年,美国医生Paul Zoll首次报告了应用外用心脏起搏器治疗2例心室停搏患者。1970年具有心脏病学及电子工程两个领域造诣的以色列人Michel Mirowski在美国巴尔的摩发明了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之后一系列成功的临床研究极大程度上扩大了该设备在心源性猝死一级与二级预防的适应证范围。”

对心血管领域历史如此感兴趣,是因为我已经做了超过60年的

心血管研究,亲眼见证了很多重要发展。这些伟大成就并非凭空而来,

是建立在临床医生、科学家及工程师的不懈努力上。取得突破性发现

的往往是研究者长龙中最后一位,成功把整个团队发现汇集在一起。

几乎每项成就都来源于跨学科的密切合作。----Eugene Braunwald

心血管终点事件定义

Standard End Point Definitions in Cardiovascular Trials Karen A. Hicks, M.D. Medical Officer Divis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Products (DCRP),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On behalf of the Standardized Data Collection for Cardiovascular Trials Initiative CDISC Webinar Friday, November 19, 2010 1:00 p.m. –2:00 p.m.

Key Events Leading to the Need for Standards in Cardiovascular Trials z Endocrinologic and Metabolic Drugs Advisory Committee (July 2008) z Diabetes Cardiovascular Guidance (December 2008) z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s (April 2009) 2

July 2008 Endocrinologic and Metabolic Drugs Advisory Committee z Discussed the role of cardiovascular assessment in the premarketing and postmarketing settings z Recommended requiring sponsors to conduct a long-term cardiovascular trial (VOTE: 14 “YES”, 2 “NO”) z If an anti-diabetic therapy demonstrated a concerning cardiovascular (CV) safety signal during Phase 2/3 development OR z If no signal existed (and sponsor could not provide other equivalent evidence to rule out unacceptable cardiovascular risk) 3

心血管十大事件

心脏病学十大里程碑事件 美国哈佛医学院Eugene Braunwald教授被公认为近5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心脏病学家之一,主持了心血管领域很多大规模临床试验,他编写的《心脏病学》作为综合的心血管医学领域权威教科书目前已更新到第9版。在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Braunwald教授对其心目中的心脏病学十大里程碑事件做了总结。 No.1 心电图 1903年,荷兰生理学家Willem Einthoven首次设计了弦线式电流计,通过记录心脏的心动电流及心音第一次描绘了人类心电图。Einthoven将波形标记为P、Q、R、S、T 波,并用相关心电图特征描述了多种心血管疾病。Braunwald教授将心电图的问世视为现代心脏病学开端。 “心电图是如此重要,乃至短短几年内,心脏病医生就被定义为可读懂心电图内涵的内科医生。” No.2 冠状动脉造影 1958年,美国医生Mason Sones在实施心导管术时意外将造影剂注入患者右冠状动脉,结果清晰显示了血管情况且患者安然无恙。Sones推测冠状动脉可能能够耐受少量造影剂直接注射。在完善并完成数百例冠脉造影后,Sones证实该技术安全可行,将人类对冠心病的认识推进一大步。 No.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977年,德国医生安德烈亚斯。Andreas Gruentzig发明并改进了球囊导管,将其用于扩张狭窄动脉,为心绞痛患者成功完成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被称为介入心脏病学之父。2007年,其患者在一次庆典中说:“我接受了Gruentzig医师富有想象力的介入手术,谁能想象在30年后的今天,我还能健康地活着?” “Gruentzig的大胆创举,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这一崭新领域的先河。” No.4 心血管药物 1962年英国药理学家James Black首次报告β受体阻滞剂有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刺激并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1975年,美国科学家大卫。库David Cushman与Miguel Ondetti分离出第一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1976年日本科学家远藤章Akira Endo分离首个他汀类药物。 “这三种心血管药物延长并改善了全球数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 No.5 超声心动图 瑞典科学家Inge Edler和Helmuth Hertz于1954年首次报告了心电超声技术,第一次成功记录人类心脏和大血管运动情况,为其他成像技术在心血管领域进一步应用打下基础。 No.6 心导管术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10T14:14:57.9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作者:孙伏清陈平游学文陈启光陈建文陈高亮郑巧文[导读] (福建省福清市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教学医院,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福清市医院心内科福建福清 350300)探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并总结临床经验。 孙伏清陈平游学文陈启光陈建文陈高亮郑巧文 (福建省福清市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教学医院,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福清市医院心内科福建福清 350300) 【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分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结果:200例高血压患者中,并发心血管病患者共110例,所占比例为55%(P<0.05);110例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中,血浆hs-CRP水平(>3.0mg/L)、Hey水平、ADP水平、高胆固醇、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靶器官损伤、体重、低运动量、心情抑郁均为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其发病风险以及危险因素涉及血浆hs-CRP水平(>3.0mg/L)、Hey水平、ADP水平、高胆固醇、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靶器官损伤、体重、低运动量、心情抑郁等,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增加运动量,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032-02 High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Sun Fuqing, Chen ping, YouXuewen, ChenQiguang, Chen Jiamwen, ChenGaoliang, ZhengQiaowen.Hospital of FuqingCity, Fujian Province, Fuqing 350300, China; FuqingTeach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jian Province, Fuqing 350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nd multiple risk factors, 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Methods This study from Nov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4 to our heart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patients, 200 cases randomly, analysis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nalysis and multiple risk factors.Results Of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proportion of complic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total of 110 cases (55%) (P < 0.05); 110 hypertension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s - plasma CRP levels (> 3.0 mg/L), Hey, ADP levels, high cholesterol, blood lipid, blood glucose, fibrinogen, low target organ damage, weight, exercise and depression are hypertension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P < 0.05); The abov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s Positive and effective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help patients to change bad living habits, physical exercise actively, increase activity,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survival quality, reduce the risk of combin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alysis of the 高血压(highbloodpressure)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表现为血压持续升高,通常以动脉压升高为临床主要特征,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了解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相关并发症,也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本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并总结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11例,女性患者89例。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56~87岁,平均年龄为(63.5±1.02)岁。根据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性别、病情、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具有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分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 1.3病情判定标准 高血压: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而血压正常者。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分层标准:参考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2006年“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及1999年WHO制定的血糖水平分类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的检测统计学数据采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数据均经由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P<0.05表示数据具有差异性以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以及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00例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情况 200例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情况。200例高血压患者中,并发心血管病患者共110例,所占比例为55%(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分析造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 分析造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110例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中,血浆hs-CRP水平(>3.0mg/L)、

2020年心血管治疗领域研究进展(全文)

2020年心血管治疗领域研究进展(全文) 2020年是风云变幻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几乎所有人的日常及生活方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疫苗开发成了2020年医学领域的重心所在,尽管如此,除了新型冠状病毒与心血管相关疾病备受关注外,心血管领域其他研究也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在此,笔者将2020年心血管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热点1: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还有多少惊喜可以期待,心力衰竭(心衰)治疗版图正在悄然改变 降糖药物开发的重点之一是寻找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药物,SGLT2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物由于其心肾保护作用而备受关注。近期研究提示,SGLT2抑制剂带来的心肾获益与服用者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无关,关于SGLT2抑制剂在降糖外的额外作用机制可能使其向非糖尿病患者中使用提供依据。2015年EMPA-REG OUTCOME研究显示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明显降低T2DM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2017年CANVAS研究显示,T2DM 合并2个心血管高危因素患者中,SGLT2抑制剂卡格列净使心衰住院风险降低33%,肾衰风险降低40%;2018年DECLARE-TIMI 58研究显示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使T2DM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复合主要终点相对风险降低17%;2019年CREDENCE研究显示SGLT2抑制剂卡格列净可安全

地降低T2DM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衰风险,并能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上述研究提示了SGLT2抑制剂的心肾保护作用。随后,2019年的DAPA-HF 研究明确无论是否合并T2DM,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均可以降低心衰患者心衰恶化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2020 ESC公布的DAPA-CKD研究结果显示,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无论是否患有T2DM,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可将肾功能恶化以及因肾脏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39%。2020 ESC同期公布的EMPEROR-Reduced结果显示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慢性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应用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治疗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或因心力衰竭住院的主要复合风险,且SGLT2抑制剂治疗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与严重不良肾脏事件风险均低于安慰剂组。既往SGLT2抑制剂对心衰二级预防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T2DM或者心衰代偿期患者,鲜有针对心衰失代偿期的研究。2020 AHA公布的SOLOIST-WHF研究,在T2DM合并心衰失代偿患者中应用SGLT2抑制剂索格列净可将心源性死亡或因心力衰竭住院和急诊就诊等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33%。该研究将SGLT2抑制剂对心衰治疗适应证向心衰失代偿患者中推广。此外,在亚组分析中还看到无论对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还是HFrEF,应用SGLT2抑制剂索格列净均可减少终点事件的发生,但是在HFpEF患者中效果更好。考虑到目前HFpEF的治疗措施相对有限,而索格列净对于HFpEF的巨大保护作用可能会为HFpEF治疗提供新的靶点。2020AHA同期公布的SCORED研究,在T2DM合并CKD患者中应用SGLT2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分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年8月第9卷第8期 Chin J Evid Based Cardiovasc Med,August,2017,Vol.9,No.8? 963 ?? 论著 ?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 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分析 于永福1,王岚峰1 作者单位:1 150001 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 血管内科 通讯作者:王岚峰,E-mail:1014377650@https://www.360docs.net/doc/215048015.html, doi:10.3969/j.issn.1674-4055.2017.08.19【摘要】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5年10月~2016年6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CU病房行急诊PCI的286例STEMI患者,其中男性193例,女性93例,年龄40~80岁。根据住院1周内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131例)和非MACE组(155例)。由心血管介入医师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行PCI。入院时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MHR、左室射血分数等。结果 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CK-MB和MH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OR =1.009,95%CI :1.001~1.016)、左室射血分数(OR =0.934,95%CI :0.905~0.963)、CK-MB (OR =1.003,95%CI :1.001~1.004)是STEMI患者院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MHR升高是STEMI患者院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 MHR与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MHR越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越高。 【关键词】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STEMI;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4-4055(2017)08-0963-03 Correlation between monocyt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 and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STEMI undergone emergency PCI Yu Yongfu *, Wang Lanfeng.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Lanfeng, E-mail: 1014377650@https://www.360docs.net/doc/215048015.html, [Abstract ]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ocyt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 (MHR) and in-hospital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undergone 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ethods STEMI patients undergone emergency PCI (n =286, male 193, female 93 and aged from 40 to 80) were chosen from the CCU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Oct. 2015 to June 2016.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according to onset of MACAE within one week after hospitalization, into MACE group (n =131) and non-MACE group (n =155). The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ide (TG), 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 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 C-reactive protein (CRP), creatine kinase-MB isoenzyme (CK-MB), MHR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were detected when patients were hospitalized. Results LVEF decreased, and CK-MB and MHR increased in MACE group compared with non-MACE group (all P <0.05). The results of multi-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CRP (OR =1.009, 95%CI : 1.001~1.016), LVEF (OR =0.934, 95%CI : 0.905~0.963) and CK-MB (OR =1.003, 95%CI : 1.001~1.004) were influence factors of in-hospital MACE in STEMI patients. The increase of MHR was a risk factor of in-hospital MACE in STEMI patients. Conclusion MHR is correlated to MACE in STEMI patients undergone PCI, and the more the MHR is, the higher the risk of MACE is. [Key words ] Monocyt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我国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北方 发病率高于南方,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1]。冠状 动脉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已有研 究表明炎症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斑 块破裂中起重要作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 死(STE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虽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有效挽救了濒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预后,但仍有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与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院内MACE发生风险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入选2015年10月~2016年6

心血管疾病检测项目

心血管疾病检测项目 心血管疾病检验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判断中都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可选择的检测类别有: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检测、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检测、心力衰竭和心脏功能检测。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心血管 疾病检测项目的知识,欢迎阅读。 冠脉疾病的危险因素检测 血脂组合除常用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项外,有条件的实验室可增加测 定载脂蛋白ai(apoal)、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hdl-c 代表hdl 携带胆固醇的代谢状态,而apoal 反映hdl 的颗粒数,二者不能相互替代。lp(a)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as)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lp(a)水平高的患者,大多呈家族聚集性,与遗传密切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hcy) hcy 水平升高与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现认为hcy 反应性的 增高是引起血管壁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生率和死亡增高有关,目前国内外逐渐把它作为心血管疾病临床常规检查指标。 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hs-CRP 是用高灵敏度的方法检测的血浆c 反应蛋白水平,大量研究证实,hs-CRP 可能是比ldl-c 更有效的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预测指标。个体hs-CRP 的观测值应取两次(最好间隔2 周)检测的平均值。hs-CRP 可对表观健康的人群预示未来发生脉管综合征的可能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则是预后指标。心肌梗死后的hs-CRP 水平预示未来冠心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和梗死面积无关。 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检测

不容忽视的心血管剩余风险

欧淬恩90%高纯鱼油大讲堂:第十讲 不容忽视的心血管剩余风险 ⒑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 Opinion,Vol. 26, No. 4, 2010, 907–915 & Clinical Therapeutics, 2007,29(7):1354-1367. 近60年来,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对于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血糖等传统危险因素控制达标后,患者大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微血管事件(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仍然较高, 统称为心血管剩留风险。因此,在控制传统危险因素的同时,对心血管剩留风险进行干预和管理,有望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 看看那些剩余的心血管风险吧! 血脂异常的心血管危险除了与LDL-C相关之外,还与高甘油三酯(TG)水平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相关。在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中,高TG和低HDL-C常伴随存在,这种特征的血脂异常被称为致动脉粥硬化性血脂异常,是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后,心血管剩留风险中的重要因素。 高甘油三酯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 高甘油三酯是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病理生理机制中的核心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小而密LDL(sLDL)增多、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残粒增加、乳糜微粒残粒增加以及HDL-C降低,凝血纤溶系统改变等因素有关。 当TG>1.70mmol/L时,具有较强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sLDL水平升高;而大颗粒HDL含量减少,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HDL成熟代谢过程受阻。 sLDL难被LDL受体识别,经正常途径清除不充分,且sLDL易被氧化成具有内皮毒性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优先被巨噬细胞吞噬变为泡沫细胞,构成动脉粥样的脂质条纹和斑块的脂质核心。 因此,如果循环中的LDL主要由小而密颗粒组成,冠心病的风险就会升高。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本质是体内sLDL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残粒和/或乳糜微粒残粒增加。 高甘油三酯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的临床证据 胆固醇、复发事件和普伐他汀对缺血性疾病的长期干预合并分析表明,高TG是他汀治疗病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提示高TG是心血管剩留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2012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控制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即使他汀治疗使LDL-C得到最佳控制(<1.8mmol/L,70mg/dl),高TG(≥2.26mmol/L,200mg/dl)的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较TG<2.26mmol/L的患者增加27%。因此,他汀时代的病人仍剩留较高心血管事件风险,TG水平升高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Omega-3脂肪酸主要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己烯酸(DHA),两者为深海鱼油的主要成分。Omega-3脂肪酸通过调节VLDL和乳糜微粒代谢降低血清TG水平,并有轻度升高HDL-C水平的作用。其效果与使用的剂量及基础TG水平有关。当血TG正常时该药几乎没有降脂作用,若血 TG>2.26mmol/L,应用Omega-3脂肪酸(4g/d,注:这里的提到的均指高纯度Omega-3鱼油)治疗可使TG降低30%。该药可与贝特类或他汀类合用。Omega-3的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良好。 高纯度Omega-3鱼油降TG的临床证据

心脏不良事件资料

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分析研究 刘建平宋玮金叔宣王彬尧郑道声林延龄 2005-12-13 13:49:50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9月第2卷第9期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诊介入治疗(PCI)后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方法回顾分析了1996年2月~1999年12月396例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265例进行了1~48个月(12.7±8.9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3%(367/396),死亡率为2%(8/396),急诊冠脉搭桥(CABG)4.8%(19/396)。对手术成功的265例进行临床随访,其中4例再次发生急性心梗,21例因再狭窄而再次行PTCA术,6例因再狭窄伴多支严重病变接受CABG术,心衰3例,无死亡记录,MACE发生率为11.7%(31/26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AMI安全可靠,MACE发生率11.7%,近期和远期疗效佳。 关键词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MACE post acute PCI in AMI patients Liu Jianping,Song Wei,Jin Shuxuan,et al. Ren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hanghai200 127.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occurrence post acute percutaˉ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MACE defined as cardiac death,myocardial infarction,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and anginal statu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396AMI patients treated with PCI during Feb,1996-Dec,1999.Clinical follow-up was completed in 265 patients.Results PCI success rate was93%(367/396),mortality was2%(8/396),acute CABG4.8%(19/396).After1to48months of clinical follow-up there were4re-AMIs(4/265)and21re-PCIs for angina pectoris,6CABGs,3heart failure,no death recorded.The MACE occurrence is11.7%(31/265).Conclusion Acute PCI is safe and feasible,signifiˉcantly decrease mortality,improve the short-and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icacy.The MACE occurrence post acute PCI is11.7%.

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20世纪末以来,国际上各种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均强调了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整体危险评估和危险分层治疗策略的重要性。 目前全球有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初筛工具,包括Framingham危险评估模型、欧洲SCORE危险评估模型、WH0/ISH风险预测图、中国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模型等。Framinghtim危险评估模型应用最广泛,但该模型高估了我国人群的心血管风险。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建立了国人缺血性心血管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和简易评估工具(表1),危险因索包括年龄、性别、血压、总胆固醇水平、超重与肥胖、糖尿病和吸烟。该量表适用于35~59岁人群,预测该人群未来lO年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年龄≥60岁人群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使用该量表常低估其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危险。 上述危险评分工具计算的是个体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绝对风险,由于年龄是预测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年轻个体来说,尽管未来10年心血管事件绝对风险低,但相对于同龄人,可能患病风险增加了数倍,因此2008年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相关临床和流行病学专家共同制定了“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评估量表”(图1),强调与同龄健康个体比较,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增加的倍数。健康个体未来10年冠心病平均危险见表1,相对危险量表使用方法见图1。 根据不同危险分层决定控制目标和干预力度,不但有益于降低高危患者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避免了低危患者的医疗风险和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2002年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建议:40岁以上个体应至少每5年进行一次危险评估。 建议: ·危险因素评估:40岁以上个体应至少每5年进行1次危险评估。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年龄(男>45 岁,女>55岁)、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胆固醇或低HDI.-c血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的个体,应每年进行1次危险评估。 ·危险评估推荐使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综合危险评估模型,所有40岁以上个体应该了解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绝对风险。对绝对风险低的个体推荐使用“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评估量表”,了解其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程度。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专家建议(2019)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专家建议(2019)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专家建议(2019)发布。这也是基于最新临床证据,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对2014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进行的修订。其中要点总结如下。 一. 推荐LDL-C为调脂治疗主要靶标,非HDL-C为次要靶标 在保证LDL-C达标的前提下,力争将非HDL-C控制于目标值范围,尤其甘油三酯(TG)水平在2.3~5.6 mmol/L (200~500 mg/dl) 时。 若TG水平严重升高≥5.6 mmol/L(500 mg/dl)时,为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首选降低TG药物。 二. 建议ASCVD患者并存以下情况之一者列为超高危人群: 1. 复发的ASCVD事件(下列事件2年内发作两次或以上:ACS、缺血性卒中/TIA和急性肢端缺血); 2. 心、脑或外周动脉多血管床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糖尿病;近期ACS(1年内);LDL-C≥4.9 mmol/L(190 mg/dl); 3.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两支或以上主要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 其他危险分层的标准见表1 表1. 心血管病危险分层

注*: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低HDL-C、BMI≥28 kg/m2、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 三. 推荐调脂治疗目标 表2. 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及调脂治疗目标值

四.调脂治疗综合策略 无论是否接受药物干预,都须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坚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远离烟草,限酒和保持理想体重。 对于未确诊ASCVD的人群(除LDL-C 水平≥4.9 mmol/L者),可根据心血管病危险等级确定其LDL-C目标值。经过积极生活方式改变,LDL-C值仍不达标,可考虑启动他汀治疗。 五.极高危ASCVD患者:要求LDL-C<1.8 mmol/L(70 mg/dl),在生活方式改善基础上启动他汀治疗,若治疗后LDL-C仍≥1.8 mmol/L(70 mg/dl),建议联用依折麦布,如仍不达标,可考虑加用PCSK9抑制剂。对联合治疗仍不能达标者要求LDL-C较基线值降低≥50%。 超高危ASCVD患者:要求LDL-C<1.4mmol/L(55 mg/dl)。 在生活方式改善基础上启动他汀治疗,对于LDL-C基线值较高者可直接启动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若使用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LDL-C仍≥1.4 mmol/L(55 mg/dl),建议加用PCSK9抑制剂。 若预估他汀类药物加用依折麦布不能使LDL-C达标,可直接启动他汀与PCSK9抑制剂联合治疗。对于采用联合治疗仍不能达标者要求LDL-C较基线值降低≥50%。 对于LDL-C 水平≥4.9 mmol/L(190 mg/dl)无ASCVD的严重高胆固醇血症,可直接启动他汀治疗,如果LDL-C仍≥2.6 mmol/L(≥100 mg/dl),可联合依折麦布,如LDL-C仍不达标,可联合PCSK9抑制剂。

表2 不同心血管病危险分层者调脂治疗目标值

2019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专家建议 近年来,在血脂异常治疗领域有一系列临床研究结果发表,提供了很多新的信息。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工作委员会联合多个学会对《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进行了更新,制定了《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专家建议(2019)》。 专家建议提出了“超高危人群”这一重要的新概念,推荐LDL-C为调脂治疗主要靶标,非-HDL-C为调脂治疗次要靶标,并设置了相应的目标值。 调脂治疗干预靶点:LDL-C为主,非-HDL-C为次 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其他含有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胆固醇在动脉壁内的蓄积可诱发复杂的炎性反应,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始动环节。推荐LDL-C为调脂治疗主要靶标,非-HDL-C为调脂治疗次要靶标。在保证LDL-C达标的前提下,力争将非-HDL-C控制于目标值范围「尤其TG水平在2.3~5.6 mmol/L(200~500 mg/dl)时」。若TG水平严重升高≥5.6 mmol/L(500 mg/dl)时,为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首选降低TG药物。 心血管病危险评估:“超高危”和“极高危” 专家建议对极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进行进一步危险分层,划分出能够从更加强化的降胆固醇治疗中获益的人群,

提出了“超高危”的概念,代表原“极高危”患者中心血管事件风险特别高的部分人群。一般认为,在他汀类药物充分治疗的基础上未来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仍超过30%的ASCVD患者可列为"超高危"人群。

表1 心血管病危险分层 注: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28 kg/m2、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ASCVD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肌梗死病史、稳定性冠心病、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后、动脉粥样硬化源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外周动脉疾病(PAD)或血管重建术后等。 调脂治疗:目标值和治疗方案

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评估量表

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评估量表 在上一个帖子中我们讨论到了病人如果能够登两楼则说明其心肺功能尚可,那么有没有更加可靠的能够量化病人围术期危险的方法呢? 事实上目前这种量表还是比较多的,主要是以下几个。 1977年的Gl odman评分1 1986年Detsky评分2 1999年的Lee评分3 2007年的NSQIP MICA评分4(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National Surg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cardiac arrest) 2013年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NSQIP Surgical Risk Cal culator Gol dman 和Detsky两个评分由于时间过于久远现在已经很少用了,但是Lee也称之为RCRI,NSQIP MICA和NSQIP Surgical Risk Calculator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三个评价量表 下表就是Lee评分表格,这个表格相对比较简单,总共6个危险因素,多一个因素多一分风险。 Lee Ind ex

NSQIP MICA量表是目前比较流行的量表,有基于网页版的,也有for IOS和安卓系统的APP。是开源的,但是计算相对复杂,不能手工计算。基于web版的网址:http://www.surgicalriskcal https://www.360docs.net/doc/215048015.html,/miorcardiacarrest 在这个网址上也能找到forIOS的链接。 这个量表基于>20万例病人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计算的结果可以给出一个zhun 准确的百分比,但是只能计算心梗活心跳骤停的几率。 在这个量表中把手术种类进行了更细致的分类,加入了年龄,肌酐的标准为>1.5 mg/dL.加入了ASA分级,增加了病人是否能够独立生活这几项指标。但是剔除了脑血管病和糖尿病这一指标。 NSQIP Surgical Risk Calculator5针对NSQIP MICA的缺陷进行了改进,包含的指标更多指标。和Lee量表相比,同样增加了年龄,肌酐则变成了急性肾衰,外科手术类型则更加详细,可以根据CPT编码进行录入。同样删掉了脑血管病,加入了ASA分级,伤口级别,腹水,脓毒症,呼吸机依赖,转移的肿瘤,激素应用,高血压,性别,呼吸困难,吸烟,COPD,透析,急性肾损伤,BMI和是否急诊手术。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215048015.html, 者个量表给出的结果也非常丰富,下图是一个样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严重并发症,所有并发症,肺炎,心脏并发症,手术部位感染,尿道感染,静脉血栓,肾衰,死亡,出院后需要继续护理或者到康复机构的几率。并且能够给出住院天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