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Screen技术在高通量筛选研究的现况分析
高通量筛选技术的进展和应用

高通量筛选技术的进展和应用高通量筛选技术指的是利用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来快速筛选出大量样品中的活性物质的技术。
它可以大大缩短筛选时间,提高筛选效率,有助于药物研发、酶学研究、蛋白质工程和生物工艺等领域的发展。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对高通量筛选技术进行探讨。
技术原理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关键在于快速筛选活性分子的方法。
一般来说,它由四个部分组成:样品处理、样品分割、样品测试和数据分析。
其中,样品处理主要是对待测样品进行处理,使其能够进行测试;样品分割是将处理后的样品均匀分配到各个测试单元中;样品测试是利用仪器对待测样品进行测试,获取其物理化学性质;数据分析则是将测试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筛选结果。
目前,高通量筛选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分子马达筛选技术、化学结构库筛选技术和分子对接筛选技术。
分子马达筛选技术利用生物分子来获取数据。
例如,利用抗体来筛选抗体,利用脂肪酸来筛选肥胖症药物等。
化学结构库筛选技术则是将小分子化学结构存储在数据库中,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对其进行筛选和预测。
分子对接筛选技术则是将小分子和受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对其进行对接和筛选。
应用领域高通量筛选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研究代谢疾病、癌症、感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机理。
在药物研发方面,高通量筛选技术可以用来筛选出具有治疗效果的药物,快速确定药效和剂量,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
在蛋白质工程方面,该技术可以用来改变或增强蛋白质的性质,扩大其用途范围,提高其活性和稳定性。
在生物工艺方面,该技术可以用来优化微生物菌株,提高产物产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未来发展方向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
未来的高通量筛选技术将能够自动完成样品处理、分割、测试和数据分析,大大提高筛选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此外,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发展还将会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加准确和高效的筛选结果。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及进展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及进展高通量测序技术是指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测定DNA序列的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介绍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近期的进展。
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高通量测序技术基于DNA文库构建和DNA测序两个核心步骤。
首先,从样品中提取DNA并将其断裂成小片段,然后将这些DNA片段与特定的引物连接起来,形成DNA文库。
接下来,将这些文库片段进行PCR扩增,然后可以将其上机测序。
目前,常用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主要包括Illumina HiSeq、PacBio、IonTorrent 等。
Illumina HiSeq是目前最常用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之一。
它通过将DNA文库的小片段固定在阵列上,使得多个文库可以同时测序。
在这个过程中,短的DNA片段依次通过不同的步骤进行读取,并通过计算机算法组装成全长DNA序列。
由于其高速、高效、高准确性和低成本等优越特性,Illumina HiSeq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之一。
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领域1.基因组学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加速对不同物种整个基因组的测序。
通过对不同物种基因组序列的比对和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基因功能和物种间进化关系,从而探究生命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演变和发展。
2.转录组学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测定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全部转录本(Transcriptome)的信息,揭示了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
通过分析转录本谱系,我们可以研究这些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并了解物种对于外界因素(如环境、激素等)的反应机制。
3.表观基因组学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对基因组中——甲基化修饰、组蛋白修饰、染色体构像等表观遗传学信息进行测序,并探究相关功能和机制。
4.个体化医学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快速获取个体基因组的信息,并探究不同基因组差异与疾病的关系。
通过辨识不同基因型和疾病关联的遗传变异信息,我们能更好地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AlphaScreenLisa标记检测仪的技术需求

AlphaScreen/Lisa标记检测仪的技术需求1. 设备名称:AlphaScreen/Lisa标记检测仪2. 主要用途:检测各种微孔板中物质的荧光、荧光、吸收光的强度等,适用细胞或蛋白为基础的分析: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分析。
结合分析检测:受体结合测定,GTP 结合测定,免疫测定。
特别适合于用于药物分子的结构优化筛选和微量激素/蛋白检测,药物作用的分子机理和药物筛选的方法开发和研究,适合于创新的研究应用。
3. 工作条件:电压:110-250 VAC;环境温度:15-25℃;相对湿度:15-70%4. 技术指标:4.1 硬件:4.1.1 有AlphaScreen、AlphaLisa检测功能;*4.1.2 光源系统:激光用于测量AlphaScreen;*4.1.3 四光栅,光栅带度(激发,发射):5nm,步进精度:0.1nm;4.1.4 四光栅波长范围:230-850nm;4.1.5 有UV/VIS光吸收检测、可做ELISA和DNA\蛋白定量;4.1.6 适用于6~384孔的各种微孔板、Petri培养皿、标准玻片、滤膜、 Terasaki 培养板和PCR样;4.1.7 样品板可以通过振荡器三种运动形式(线性、椭圆形和8字形)进行样品的混匀;4.1.8 温度控制范围:RT+3℃~65℃,检测器PMT恒温25℃,可有效降低检测时因PMT温度改变引起的读数干扰;4.1.9 内置电脑极方便的触摸屏,可带手套操作;*4.1.10 投标时必需提供厂家的合法授权书。
4.2 软件:4.2.1 控制软件对同一样品板可以自动连续300次测量,每次测量之间的最大时间设置为3600秒;4.2.2 控制软件的测量顺序可以设定为按孔测定或按列测定;4.2.3 有Pre-coded分析程序;4.2.4 数据分析软件包括以下功能:curve fit(lin-reg, spline, 4PL/5PL), background subtraction, ratio calculation, IC50 calculation, Average, CV% and Z-value;4.2.5 兼容Windows Vistar操作系统;4.2.6 数据可以Excel/text的格式保存到电脑或USB接口的U盘。
药物筛选方法

药物筛选的方法分子水平筛选Microbead FCM联合筛选原理:FCM(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是一种可以对细胞或亚细胞结构进行快速测量的新型分析技术和分选技术,它可以根据穿过毛细管的细胞荧光强度或类型分离细胞。
由于不同的分子与标记有不同荧光素的受体或抗体结合,利用和细胞大小相似的Microbead作为固相载体取代细胞通过FCM,不同荧光标记的Microbead就被分离出来,于是靶分子或目标分子就很容易的被分离、纯化。
应用:Lanza等利用这项技术测定了患有脊髓发育不良综合症和急性骨髓源白血病病人体内的各种细胞因子受体CR表达量的变化。
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RNA相互作用。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原理:它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的Protein A或G特异性地结合到抗体(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开发出来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兴趣蛋白的抗体,孵育后再加入与抗体特异结合的结合于Agarose珠上的Protein A或G,若细胞中有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目的蛋白,就可以形成这样一种复合物:“目的蛋白—兴趣蛋白—抗兴趣蛋白抗体—Protein A或G”,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复合物又被分开。
然后经免疫印迹或质谱检测目的蛋白。
这种方法得到的目的蛋白是在细胞内与兴趣蛋白天然结合的,符合体内实际情况,得到的结果可信度高。
应用:免疫共沉淀一般用于低丰度蛋白的富集和浓缩,为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MS质谱分析鉴定准备样品,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
主要用于检测大分子和大分子相互作用。
放射免疫性检测(RIA)(与EIA,FIA相比灵敏度更高,但由于放射性元素,RIA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原理:(1)竞争结合分析:Ag(非标记抗原)+ Ab(特异性抗体) - AgAb*Ag(标记抗原)+ Ab(特异性抗体)- *AgAb(2)IRMA(免疫放射分析)应用:(1)肿瘤相关抗原的测定:AFP,CEA,CA199,CA125,CA153,CA724,CYFRA211,PSA等(2)激素的测定: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等(3)非激素蛋白质的测定,酶,药物及维生素,免疫分子等的测定。
药物筛选方法

药物筛选的方法分子水平筛选Microbead FCM联合筛选原理:FCM(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是一种可以对细胞或亚细胞结构进行快速测量的新型分析技术和分选技术,它可以根据穿过毛细管的细胞荧光强度或类型分离细胞。
由于不同的分子与标记有不同荧光素的受体或抗体结合,利用和细胞大小相似的Microbead作为固相载体取代细胞通过FCM,不同荧光标记的Microbead就被分离出来,于是靶分子或目标分子就很容易的被分离、纯化。
应用:Lanza等利用这项技术测定了患有脊髓发育不良综合症和急性骨髓源白血病病人体内的各种细胞因子受体CR表达量的变化。
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RNA相互作用。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原理:它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的Protein A或G特异性地结合到抗体(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开发出来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兴趣蛋白的抗体,孵育后再加入与抗体特异结合的结合于Agarose珠上的Protein A或G,若细胞中有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目的蛋白,就可以形成这样一种复合物:“目的蛋白—兴趣蛋白—抗兴趣蛋白抗体—Protein A或G”,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复合物又被分开。
然后经免疫印迹或质谱检测目的蛋白。
这种方法得到的目的蛋白是在细胞内与兴趣蛋白天然结合的,符合体内实际情况,得到的结果可信度高。
应用:免疫共沉淀一般用于低丰度蛋白的富集和浓缩,为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MS质谱分析鉴定准备样品,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
主要用于检测大分子和大分子相互作用。
放射免疫性检测(RIA)(与EIA,FIA相比灵敏度更高,但由于放射性元素,RIA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原理:(1)竞争结合分析:Ag(非标记抗原)+ Ab(特异性抗体) - AgAb*Ag(标记抗原)+ Ab(特异性抗体)- *AgAb(2)IRMA(免疫放射分析)应用:(1)肿瘤相关抗原的测定:AFP,CEA,CA199,CA125,CA153,CA724,CYFRA211,PSA等(2)激素的测定: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等(3)非激素蛋白质的测定,酶,药物及维生素,免疫分子等的测定。
高通量检测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高通量检测技术的进展与应用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的恶化以及人类身体健康问题的日益严重,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体已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
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为这一问题提供一个有效解决方案。
高通量检测技术是一种将大量样本快速分析和检测的方法,它可以检测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广泛应用于医学、环境、食品、生态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高通量检测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断地提高着检测效率和准确度。
一、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分类目前高通量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基因芯片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和质谱分析技术等三种。
其中,基因芯片技术是将上万个基因片段固定在芯片上,实现对不同基因的快速分析和检测;单细胞测序技术是将单个细胞逐个分离出来进行测序,从而获取不同细胞之间的遗传差异;而质谱分析技术是利用质谱仪对样本中的分子进行分析和检测。
二、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应用高通量检测技术在医学、环境、食品、生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上,高通量检测技术可用于病原体的检测、新药的开发、个体化医疗等方面,在环境监测中,高通量检测技术可用于水、土壤、空气及生态系统的污染监测和生物多样性检测,而在食品检测领域,高通量检测技术可用于食品安全的检测、鉴别和溯源等方面。
三、高通量检测技术的进展与展望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使检测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同时,精度和准确度也得到了保障。
未来,高通量检测技术将会在治疗癌症、检测新型病毒等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本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也将为生物领域的发展开创新的道路。
综上所述,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出现为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和进步。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成为未来研究人员的重要工具,为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高通量抗体筛选技术及其生物医药应用

高通量抗体筛选技术及其生物医药应用随着人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不断加深,抗体药物已成为现代医药学领域的一颗耀眼明珠。
然而,传统的抗体生产方式极为费时费力,大大限制了抗体药物的应用和生产效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通量抗体筛选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推动抗体医药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分析高通量抗体筛选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一、高通量抗体筛选技术高通量抗体筛选技术,又称高通量筛选法(High-throughput screening),是指利用高通量方法筛选出具有活性的抗体或其他生物分子的技术。
高通量抗体筛选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同时处理大量样本,快速筛选出具有较高药效和特异性的抗体前体,提高药物发现的效率和速度,使药物研究和开发更加高效。
高通量抗体筛选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领域,尤其在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疾病等领域中拥有广泛应用的前景。
二、高通量抗体筛选技术的研究进展1. 抗体库技术抗体库技术是高通量抗体筛选技术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大量的抗体库进行筛选,识别具有独特活性的抗体药物。
例如公司Lilly开发了利用嵌入式技术制备Phage显示的人源单抗库,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型的抗体药物,用于治疗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2. 突变技术突变技术是指通过诱发抗体的突变,从而得到具有改良性能的抗体药物。
突变技术通常包括分子演化技术、DNA乱序技术、遗传突变技术等。
通过此类技术可以实现抗体药物在亲和力、特异性、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化,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抗体药物。
3. 体外和体内选择技术体外和体内选择技术是指通过体外/体内选择的方式筛选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抗体药物。
此类技术不仅可以识别出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抗体药物,同时还可以评估和优化已经发现的抗体药物。
三、高通量抗体筛选技术的生物医药应用1. 抗体药物目前,抗体药物已成为生物医药领域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抗体药物通过模拟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能够与病原体或癌细胞表面的分子结构结合,从而发挥诊断和治疗作用。
高通量筛选法新进展与应用前景展望

高通量筛选法新进展与应用前景展望摘要:高通量筛选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筛选方法,日益受到科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介绍高通量筛选法的概念和原理,重点探讨了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高通量筛选法在药物研发、材料科学和生物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引言高通量筛选法是在分子库中通过自动化系统进行大规模寻找目标分子的筛选方法。
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筛选出大量可能的候选物质,加速了研发过程。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创新,高通量筛选法在药物研发、材料科学和生物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高通量筛选法的原理高通量筛选法是基于分子识别的原理,通过寻找目标分子与候选物质的相互作用来筛选合适的化合物。
其基本步骤包括目标选择、分子库构建、筛选过程和结果验证。
1. 目标选择目标选择是高通量筛选法的第一步,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确定要筛选的目标分子。
例如,在药物研发中,可以选择与特定疾病相关的蛋白质作为目标分子。
2. 分子库构建分子库是高通量筛选法的核心,它包含大量可能的化合物。
分子库的构建可以通过合成化学方法合成或从天然产物中提取。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化学合成方法的进步使得分子库的规模和多样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3. 筛选过程筛选过程通常采用高通量自动化设备进行,该设备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样本。
常见的筛选方法包括体外酶活性检测、细胞功能检测和生物传感器等。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筛选方法。
4. 结果验证筛选结束后,需要对筛选出的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验证方法可以通过分子对接、动物模型和临床实验等。
这些验证方法可以评估化合物的活性、选择性和毒性,从而确定是否具备进一步研发的潜力。
三、新进展与应用前景高通量筛选法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在药物研发、材料科学和生物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药物研发高通量筛选法在药物研发中有广泛应用,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潜力的药物候选物。
通过高通量筛选法,研究人员可以筛选出具有特定活性的化合物,加速药物研发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phaScreen技术在高通量筛选研究的现况分析
本文介绍了AlphaScreen和AlphaLISA在基础药物研发研究和高通量筛选(HTS)方面的技术现状。
AlphaScreen用于HTS
第二信使检测
Gs偶联的GPCR被激活后,可激活细胞内的cAMP 释放,并引起下游的信号转导。
AlphaScreen技术用于cAMP检测采用了竞争性实验(Competition Assay),示意图如下:
反应体系内供体珠包被了亲和素,用于偶联上生物素化的cAMP;受体珠表面为anti-cAMP
抗体;通过生物素化的cAMP可将供体珠和受体珠拉近,单体氧分子得以传递至受体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信号。
将细胞裂解液加入反应体系内,胞内含有的游离cAMP同生物素化的cAMP竞争性结合抗体,体系产生的光信号降低。
蛋白激酶检测
蛋白激酶是一类磷酸转移酶,将ATP的磷酸基团转移至靶标底物。
蛋白激酶主要分为2大家族,其中一族将磷酸基团转移至蛋白的酪氨酸残基上,称为酪氨酸激酶;另一族将磷酸基团转移至蛋白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上,称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针对酪氨酸激酶检测,AlphaScreen利用了酪氨酸磷酸化抗体,这些特异性的抗体已偶联于受体珠表面。
作为激酶作用的蛋白底物,已经过生物素化处理,能连接于供体珠表面。
激酶有活性状态下,利用蛋白底物的磷酸化基团能将供体珠与受体珠的距离拉近,单体氧分子得以传递至受体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信号。
通常意义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特异性高于酪氨酸激酶,因此进行检测时,对于抗体的特异性要求更高。
在这里,受体珠表面包被上Protein A(Protein A是一种分离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蛋白,主要通过Fc片断结合哺乳动物IgG),用于偶联鼠源或兔源磷酸化抗体;供体珠可以通过表面包被的亲和素偶联生物素化的磷酸化多肽或者是通过表面包被的谷胱甘肽(GSH)偶联GST标签蛋白底物。
一旦多肽或蛋白底物被磷酸化,将拉近抗磷酸化抗体,产生光信号。
常见的激酶检测方法都需要特异性的抗体用于检测磷酸化多肽,新近又有一些方法采用Lewis 金属螯合物用于螯合底物上的磷酸基团。
在这里,磷酸化的激酶底物可以通过生物素化或是加上GST标签而偶联在供体珠上,供体珠表面包被了Lewis金属螯合物。
一旦磷酸化的底物被Lewis螯合将拉近供体珠和受
与同类型的检测方法TR-FRET、EFC和FP相比,AlphaScreen的优势在于蛋白和多肽都可作为磷酸化底物用于激酶检测。
另一些激酶检测方法则是将一对抗体对分别标记在供体珠和受体珠,与ELISA类似,形成双抗体夹心法。
该检测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无需进行引物标记,检测灵敏度比ELISA方法更高。
如今,激酶检测技术朝着活细胞检测的方向发展,AlphaScreen在活细胞激酶检测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检测内源底物的磷酸化状态。
蛋白酶检测
AlphaScreen已设计用来检测多种蛋白酶的活性,例如ADAM。
供体珠和受体珠分别偶联了抗体针对蛋白多糖(aggrecan)的两个不同的抗体表位。
当底物蛋白多糖结构完整的情况下,成对的珠子距离拉近,能产生光信号。
当ADAM存在的情况下,能打断蛋白多糖的完整结构,光信号强度降低。
类似的检测方法在小分子高通量筛选中应用很广泛。
蛋白底物被水解后,供体和受体珠分开,光信号强度降低
同传统的蛋白酶活性检测技术(例如,基于FRET的检测方法)比较,AlphaScreen优势在于能利用较大分子底物,尤其长片段蛋白底物上存在多个蛋白酶水解位点,而多肽片段只含有一个水解位点则会错失大量蛋白酶功能信息。
泛素化是一类翻译后的修饰,由E3连接酶家族调控,将导致目标蛋白的降解。
研究已发现,E3连接酶活性的失调与多种疾病发生机理有关(如Alzheimer’s、Parkinson’s、癌症、炎症反应),因此E3连接酶是一类重要的药物靶标,传统的筛选技术通量低,并多采用免疫印迹技术。
文献已报道使用AlphaScreen 技术筛选未知的E3连接酶底物,即经历泛素化修饰的未知靶标。
该项目筛选连接酶Rsp5的底物,大量的未知底物加上GST标签,以此偶联上受体珠;体系中加入生物素化的泛素;如Rsp5能作用于底物时,将生物素化的泛素加上GST标签底物,供体珠亲和素-生物素偶联,将供体珠受体珠距离拉近,单体氧分子得以传递,产生光信号。
利用该方法,此次项目中筛选得到大量首次得到的底物,后续的电泳胶实验和细胞毒性检测也证实了这些底物为Rsp5的泛素化靶点。
蛋白之间相互作用检测
很多细胞学检测涉及到复杂的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包括配体/GPCR结合,G蛋白偶联,激酶与底物结合,以及转录因子同激活子/抑制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长因子受体结合
以TNF受体超家族OX40受体为例,配体(OX40L)带有生物素标签将偶联至亲和素包被的供体珠;受体(OX40)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连上IgG的部分Domain,以此偶联上Protein A包被的受体珠;当OX40L 与OX40结合后,将供体珠和受体珠距离拉近,单体氧分子得以传递,产生光信号。
在实际高通量筛选中,已筛选出若干个抑制OX40L结合的小分子。
转录因子
AlphaScreen也同样用于转录因子和核内结合位点的结合,例如雌激素受体(ER)和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 1(SRC-1)。
ER通过抗ER抗体偶联至受体珠,多肽片断(SRC-1)生物素化后偶联上供体珠。
ER激活剂激活ER后将启动ER和SRC-1的相互作用,产生光信号。
诸如上述,AlphaScreen技术用于受体的激活剂和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
病毒蛋白结合
传染性疾病的机理研究中病毒蛋白引起的细胞transformation和增殖。
例如,人乳头瘤病毒(HPV)通过抑制p53活性,抑制细胞经历凋亡,是cervical癌症的主要致病因子。
该过程中,HPV蛋白E6与泛素化连接酶E6AP而引发该过程。
文献报道使用AlphaScreen检测E6和E6AP相互作用,以检测两者结合的抑制因子。
检测体系中,E6-GST标签蛋白结合至受体珠,E6AP生物素化后连接至供体珠。
通过该检测平台筛选了约3000种小分子并成功筛选出若干个先导物,并由后续实验证实。
AlphaLISA
目前,高通量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分析对于自动化检测仪器平台的要求较迫切,而目前常见的生物标志物分析技术为ELISA。
ELISA技术不可避免地需要多个洗涤步骤,这需要自动化仪器的复杂编程,将增加成本并降低准确性。
ELISA技术动态范围为2个数量级,多数情况下需要对样本进行多次稀释以达到ELISA检测的范围内。
AlphaLISA技术作为AlphaScreen的延伸,很好地满足生物标志物的高通量筛选需求。
检测原理类似于双抗体夹心法,示意如下:
与ELISA相比,AlphaLISA具有下述特点:
传统ELISA AlphaLISA
特异性高高
灵敏度灵敏(皮摩尔水平)高灵敏(亚皮摩尔)
检测特性非匀相,需要多次洗涤匀相,无需洗涤
人力非常耗人力人力需求非常少
高通量实现高通量较困难容易实现微型化
抗体需求需要高亲和度的抗体可以使用高亲和/低亲和力抗体
上样体系大,50~100μl小,< 5μl
检测范围有限(2个数量级)大(4个)
仪器需求普通微孔板Alpha检测特殊仪器,需要激光器
总结
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有优势也有限制,AlphaScreen/AlphaLISA技术也不例外。
AlphaScreen技术主要的限制在于反应体系对于强光或是长时间的室内光敏感;其次,某些化合物对于单体氧分子的捕获会降低光信号;供体珠光漂白效应使得信号检测以单次为佳。
与ECL、FMAT技术相似,AlphaScreen也需要高能激光器;同其他技术相比,AlphaScreen对于检测仪器平台有要求。
AlphaScreen技术主要优势在于待测物质的范围宽泛,从小分子到大型复合物;均相体系、快速、稳定,灵敏度更高;AlphaScreen检测也不需要荧光标签的引入,避免了空间位阻影响生物分子的相互结合;可用于检测生物学粗提物例如细胞裂解物、血清、血浆、体液等,而不会影响测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