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原理

合集下载

虹吸法的原理

虹吸法的原理

虹吸法的原理虹吸法是一种利用液体自身的重力和流动力来实现液体输送的方法。

它可以在没有外部动力的情况下将液体从低处输送到高处,是一种简单、方便、经济、环保的液体输送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民用等领域。

虹吸法的原理主要涉及液体的压力、重力、表面张力和流体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虹吸法的原理。

一、液体压力液体是一种流体,具有不可压缩性和流动性。

液体在静止时,由于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会产生一个压力,称为静压力或液压。

液压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液面高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在液体中的任意一点,液压的大小只与液体的液面高度有关,与液体质量和容器形状无关。

在虹吸过程中,液体从高处流向低处,液体静压力也随之降低。

当液体的液面高度低于一定高度时,液压会降低到零,液体就无法自流。

这个高度称为液体的“瓶颈高度”。

二、液体重力液体的重力是液体自身的重量,它与液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液体的重力是液体在虹吸过程中产生液压的主要来源。

液体的重力越大,液压就越大,虹吸效果就越好。

三、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使液体表面呈现出一种膜状结构,表面张力越大,液体膜越稳定。

在虹吸过程中,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阻碍液体的流动,使液体流速变慢,甚至停滞不前。

四、流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的学科,涉及液体流速、液体压力、液体密度等方面的知识。

在虹吸过程中,液体的流速和液压都随着液体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液体的流速和液压差异越大,虹吸效果就越好。

综上所述,虹吸法的原理是利用液体自身的重力和流动力实现液体输送的一种方法。

虹吸法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液体的液压、重力、表面张力和流体动力学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液体的性质和输送距离等因素,合理调整虹吸管的直径、长度和高度等参数,以保证虹吸效果最佳。

虹吸原理

虹吸原理

虹吸图解
虹吸现象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将液体充满一根倒U形的管状结构后,将开口高的一端置于装满液体的容器中,容器内的液体会持续通过虹吸管从处于更低位置的开口流出。

虹吸现象的实质是因为液体自身重力和分子间粘聚力而产生。

装置中管内最高点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往低位管口处移动,在U型管内部产生负压,导致高位管口的液体被吸进最高点,从而使液体源源不断地流入低位置容器。

用物理知识解释就是大气压和连通器原理的特殊应用。

两个容器液面高低不同,用管子将两者液体连通,不论管子什么形状,在液体自身重力作用和大气压作用下,总有保持液面相平的运动趋势,实质是流动的液体所受的合力指向下方,因此液体从高处流向低处。

物理现象:
管内最高点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往低位管口处移动,在U型管内部产生负压,导致高位管口的液体被吸进最高点,形成虹吸现象。

图例说明:
右图针对“管口气压差”说,如图由于两边的气压基本相同,高位管口由于伸入液面的深度远低于低位管口伸入液面的深度,故从管口处来说,低位管口处的压强要大于高位管口处的压强,但液体仍会从高位容器流入低位容器。

但之所以会产生虹吸现象,是因为压力只能传导到液体的上表面。

所以低位杯子里的管子虽然压力较高,但是无法传导到高位杯子里去,所以也无法阻止液体下落。

虹吸现象的原理

虹吸现象的原理

虹吸现象的原理
虹吸(syphonage)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现象,将液体充满一根倒U形的管状结构内后,将开口高的一端置于装满液体的容器中,容器内的液体会持续通过虹吸管向更低的位置流出。

物理现象
管内最高点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往低位管口处移动,在U型管内部产生负压,导致高位管口的液体被吸进最高点,形成虹吸现象。

图例说明
针对“管口气压差”说,如图,由于两边的气压基本相同,高位管口由于伸入液面的深度远低于低位管口伸入液面的深度,故从管口处来说,低位管口处的压强要大于高位管口处的压强,但液体仍会从高位容器流入低位容器。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这里的压力仅仅只能传导到液体的上表面。

所以低位的杯子里的管子虽然压力较高,但是无法传导到高位杯子里去,所以也无法阻止液体下落。

虹吸效应原理

虹吸效应原理

虹吸效应原理
虹吸效应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指的是液体在接触某些物质表面时,液体会被吸入物质表面的空隙中。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液体吸附现象。

虹吸效应的原理是由于液体和物质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液体会被吸入物质表面的空隙中。

这种相互作用是由于液体和物质表面之间的表面张力和粘性力所致。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的张力,它使液体表面形成一个张力膜,这种张力膜会使液体表面的分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

粘性力是液体分子之间的粘性力,它使液体分子之间形成一种粘性结合,使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小,从而使液体分子更容易被吸入物质表面的空隙中。

虹吸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清洁表面,如清洁玻璃表面,也可以用来抽取液体,如抽取汽油。

此外,虹吸效应还可以用来控制液体的流动,如在液体冷却系统中控制液体的流动。

总之,虹吸效应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它的原理是由于液体和物质表面之间的表面张力和粘性力所致,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清洁表面,抽取液体,以及控制液体的流动。

虹吸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虹吸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虹吸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一、虹吸的工作原理虹吸是一种利用液体自身的重力差异,在不需要外部能源输入的情况下,将液体从高处移动到低处的现象。

虹吸原理基于液体的压力差和容器的形状,实现了液体的自动流动。

虹吸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将液体注入一个垂直上升的管道或管道系统中,其中一端高出另一端。

2. 当液体开始下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液体将下降到较低处,以达到液体相对平衡的状态。

3. 当液体下降到一定高度时,会形成一个气蚀现象,液体中的空气被吸入管道中,从而形成了虹吸现象。

4. 空气的进入降低了管道内液体的压力,使液体继续向下流动,直到液体达到平衡或被抽干为止。

虹吸的工作原理基于液体自身的压力差,无需外部能源的输入,因此具有简单、高效、省能源等优点。

虹吸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二、虹吸的应用虹吸现象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虹吸应用:1.自来水供应系统:虹吸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供应系统中。

通过调整不同位置的水箱高度,利用虹吸现象可以实现自动供水,无需外部能源输入,实现了节水和能源的双重节约。

2.液体输送系统:在一些工业和农业领域,虹吸技术被用于液体输送系统中。

通过构建适当的管道系统和调整液体的高差,可以实现高效的液体输送,提高工作效率。

3.地下油罐清理:虹吸技术在地下油罐清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利用虹吸原理,可以将地下油罐内的废弃油脂等物质抽出,并进行处理和回收,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中,虹吸现象被广泛应用于液体的分离和提取过程中。

通过虹吸装置,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的液体分离,提高实验效率。

5.酿酒业:虹吸技术在酿酒业中有重要应用。

通过合理设计的虹吸装置,可以实现酒液的自动流动和转移,提高生产效率,保证酿酒的质量。

综上所述,虹吸技术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省能源的液体移动方法,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利用液体的重力差异和容器的形状,虹吸技术实现了液体的自动流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

虹吸原理通俗

虹吸原理通俗

虹吸原理虹吸是一种基于液体在管道中流动的原理,可以使液体从一个低处移动到一个更高的位置,而无需外部能源。

1. 背景虹吸现象常见于温水器、厕所冲水和水龙头等管道系统中。

在这些系统中,虹吸可以帮助液体从高处移动到低处,以实现流动。

了解虹吸原理对于理解这些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2. 虹吸的基本原理虹吸现象是由液体内部的负压导致的。

具体来说,虹吸原理涉及到以下三个关键因素:液体、管道和重力。

2.1 液体虹吸通常涉及液体,如水或其他流体。

液体被认为是不可压缩的,即在相对低压下具有相对恒定的体积。

这将在虹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2 管道虹吸需要一个管道系统来实现液体的流动。

管道系统通常由两个开放的端口组成:一个高处开口和一个低处开口。

液体将通过高处的开口进入管道,然后流向低处的开口。

2.3 重力重力是虹吸过程中需要的关键因素。

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液体在管道中被拉向较低处。

重力将负责使液体从高处向低处流动。

3. 虹吸的工作原理虹吸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化、维持和终止。

3.1 初始化阶段虹吸开始于液体进入管道的高处开口。

当液体进入管道时,液体会被重力拉向低处。

管道内的液体首先开始加速流动,形成一个减压区域。

这个减压区域被称为虹吸管。

3.2 维持阶段一旦虹吸管形成,液体将开始沿着管道的下降段流动。

此时,下降段内的液体被拉到下降段的底部,并继续向低处移动。

在此过程中,管道的高度差决定了虹吸过程的效率。

高度差越大,液体流动的速度和强度就越高。

然而,过高的高度差可能会导致虹吸现象失效或破坏。

3.3 终止阶段当液体流动到达管道的低处开口时,虹吸过程结束。

此时,重力将液体拉入低点,并通过开口从管道中流出。

4. 虹吸的应用虹吸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应用:4.1 厕所冲水虹吸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厕所冲水系统中。

在这一过程中,水箱位置较高,通过虹吸管道将水引导到马桶中。

当冲水开始时,水箱中的水离开水箱并通过虹吸管进入马桶。

虹吸现象的原理是什么

虹吸现象的原理是什么

虹吸现象的原理是什么虹吸现象,即“虹吸效应”,是液体在无外力作用下通过管道自主上升至较高处的物理现象。

这一现象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水泵、汽油泵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的发生。

虹吸原理的实现是建立在静水压的基础上,但究竟是什么原理促使虹吸现象发生呢?虹吸现象的原理是由液体在管道内形成负压,从而达到将液体上抽至管道更高位置的效果。

在过去,人们对于虹吸现象常常有误解,即认为虹吸是由于大气压力的作用。

实际上,虹吸现象的本质并不受大气压力直接影响,而是由于管道内形成的“水锤效应”引起的。

“水锤效应”是指在管道中液体流动时,由于管道突然关闭或开启而导致的液体的冲击回流效应。

当液体流动速度较快时,突然关闭管道时液体会产生一个向前的冲击波,这一冲击波会导致管道内形成负压区域,从而促使虹吸现象的发生。

实际虹吸现象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管道内无气泡、管道须要完全密封等。

而且管道要比大气压力造成的水柱的高度更高,才能形成虹吸现象。

因此,通常在设计和使用虹吸装置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管道的高度、液体的黏度等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虹吸现象虽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功效,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例如,长期使用虹吸装置可能导致管道内空气的混合和污染,从而影响液体的流动。

因此,在使用虹吸装置时,应当对管道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以确保虹吸效应的正常运作。

综上所述,虹吸现象是一种基于“水锤效应”的物理现象,通过管道内形成负压区域来实现液体的上抽。

了解虹吸现象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现象,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加安全和有效地使用虹吸装置。

虹吸原理

虹吸原理
原理,加在密闭容器里液体上的压强,处处都相等。而虹吸管里灌满水,没有气,来水端水位高,出水口用手掌或其他物体封闭住。此时管内压强处处相等。一切安置好后,打开出水口,虽然两边的大气压相等,但是来水端的水位高,压强大,推动来水不断流出出水口。
虹吸原理的发现和应用
虹吸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巧妙的应用,比如,公厕中的便池应当定时用水冲洗,需要无人值守,但又不能让水无节制地哗哗直流,就可利用虹吸原理设计一种自动装置(右图),
调节放水阀门,让水细细地流进下面的容器,当容器中的水面超过弯管顶部时,弯管中便充满了水,下端放水口就有水流出冲洗便池,容器中水面不断下降,但只要没有低于弯管的上端口,水就会继续流出,直到上端口露出水面,水流就会停止,这段时间就是虹吸的作用。调节弯管上端口的高度,可以改变每次冲洗的出水量;调节放水阀门放水量的大小,可以改变两次冲洗的时间间隔。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应用虹吸原理。应用虹吸原理制造的虹吸管,在中国古代称“注子”、“偏提”、“渴乌”或“过山龙”。东汉末年出现了灌溉用的渴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用一根去节弯曲的长竹管饮酒,也是应用了虹吸的物理现象。宋朝曾公亮《武经总要》中,有用竹筒制作虹吸管把峻岭阻隔的泉水引下山的记载。中国古代还应用虹吸原理制作了唧筒。唧筒是战争中一种守城必备的灭火器。宋代苏轼《东坡志林》卷四中,记载了四川盐井中用唧筒把盐水吸到地面。其书载:以竹为筒,“无底而窍其上,悬熟皮数寸,出入水中,气自呼吸而启闭之,一筒致水数斗。“明代的《种树书》中也讲到用唧筒激水来浇灌树苗的方法,对于虹吸原理,中国古代也有论述。南北朝时期成书的《关尹子·九药篇》说:“瓶存二窍,以水实之,倒泻;闭一则水不下,盖(气)不升则(水)不降。井虽千仞,汲之水上;盖(气)不降则(水)不升。”有两个小孔的瓶子能倒出水,如果闭住一个小孔,另一个小孔外面的空气压力会比瓶里水的压力大,水就流不出来。唐代王冰《素问》注中,有关大气压力的物理现象记述得较清楚,王冰曰:“虚管溉满,捻上悬之,水固不汇,为无升气而不能降也;空瓶小口,顿溉不入,为气不出而不能入也。”指出一个小口的空瓶灌不进水是因为瓶里气体出不来。宋代俞琰在《席上腐谈》中补充了前人的发现,说;“予幼时有道人见教,则剧烧片纸纳空瓶,急覆于银盆水中,水皆涌入瓶而银瓶铿然有声,盖火气使之然也;又依法放于壮夫腹上,挈之不坠。”在空瓶里烧纸,由于火把瓶里的一部分空气赶出瓶外,火熄灭后瓶里就形成负压,造成一定的真空,瓶外的空气压力就把瓶紧紧地压在人腹上。如果把瓶放在水里,水就立即涌入瓶里。明代庄元臣在《叔苴子·内篇》中也指出把葫芦勺倒压入水中,水并没有进入葫芦里,这是因为葫芦里有空气。 要能够产生虹吸现象,弯管的水流出端必需比水进入端低。设进水端的水平面为A,出水端的水平面为B,向上作用在两个水平面上的大气压值都是P0,但右边管内在A面以下还有一段长h的水柱,所以,在右管中与A同一面上的压强P=P0-ρgh,即Po>P,就会引起管中水柱向右管流动,最终由B端流出。由此可以给虹吸现象下一个定义:由于连通器的两端液位的高度差产生的压强差,引起液体自行流动的现象称为虹吸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虹吸原理摘 要:本文论述了虹吸现象的基本原理,并根据实验及公式推导具体阐述了其原理。

本位主要介绍了虹吸的悠久历史以及其在古、现代的应用。

虹吸现象在古代的主要应用从最早的渴乌,到后来的唧筒、秤漏、莲花漏都是虹吸原理的典型应用;虹吸原理在现代社会也应用于各行各业:“鬼湖”的形成就是虹吸原理的“杰作”,还有马桶、虹吸滤池、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洗胃、虹吸式咖啡壶等等都是虹吸原理制成的。

关 键 词:虹吸;唧筒;秤漏;莲花漏;虹吸滤池1、引言虹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物理现象,同时它也是人们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

虹吸现象不仅在古代有很丰富的应用,它在现代生活中也有很广泛的应用。

大家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靠虹吸原理来实现的,例如:给鱼缸换水;汽车司机常用虹吸管从油桶中吸出汽油或柴油;在古代利用虹吸原理还可以做成计时工具;虹吸原理还可以应用于水处理,如虹吸滤池等等。

2、原理2.1 虹吸原理虹吸现象是液态分子间引力与位能差所造成的,即利用水柱压力差,使水上升后再流到低处。

由于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大气压力,水会由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压力小的一边,直到两边的大气压力相等,容器内的水面变成相同的高度,水就会停止流动。

利用虹吸现象很快就可将容器内的水抽出。

[1]2.2 实验解释用图1所示的装置来说明这种现象的原理,当充满水的管子将A 、B 两个液面高度不同水槽连接后, C 处受到向右的压强为:h P P 101g ρ水-= 向左的压强:h P P 202g ρ水-=,其中:P 0为大气压。

由于h 1>h 2, 所以有P 1<P 2。

则液片C 将向左移动, 即容器B 中的水向容器A 中流淌。

只要B 中的液面高于A 中的液面,水就会流动不图1 装置示意图停,直到两容器中的液面相平,即B中的水流完为止。

[2]2.4虹吸原理的历史虹吸管是人类的一种古老发明,早再公元前1世纪,就有人造出了一种奇特的虹吸管。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应用虹吸原理。

应用虹吸原理制造的虹吸管,在中国古代称“注子”、“偏提”、“渴乌”或“过山龙”。

东汉末年出现了灌溉用的渴乌。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用一根去节弯曲的长竹管饮酒,也是应用了虹吸的物理现象。

宋朝曾公亮《武经总要》中,有用竹筒制作虹吸管把峻岭阻隔的泉水引下山的记载。

中国古代还应用虹吸原理制作了唧筒。

宋代苏轼记载了四川盐井中用唧筒把盐水吸到地面。

明代的《种树书》中也讲到用唧筒来浇灌树苗的方法[1]3、应用3.1虹吸原理在古代的应用虹吸是一种古老的现象,虹吸在古代的应用很广泛,可以说是应用在各种方面:虹吸可以用于农业灌溉,战争灭火,儿童玩具,也可以是用于计时的工具等。

3.1.1渴乌中国古代的虹吸管。

据《后汉书·张让传》记载,东汉中平三年(186)掖庭令毕岚“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是渴乌的最早记载。

唐李贤在对《张让传》进行注释时,用“以气引水上也”,说明渴乌依靠气压差引水的工作原理,当然其前提条件是进口端的高程高于出口端。

唐杜佑所著《通典》载,渴乌可以“隔山取水”。

方法是以大竹筒套接成弯管,以麻漆封裹,密不透气,跨过山峦,将临水一端置于水面之下五尺,然后在出口端放松桦枝叶和干草等易燃物,点燃后,稍冷,筒内形成相对真空,即可吸水而上。

明清人又称为过山龙,也用以由缸内取酒。

小型渴乌也用作刻漏的图2 唧筒注水部件等。

[3]3.1.2唧筒如图2所示就是中国古代应用虹吸原理制作的唧筒。

唧筒是战争中一种守城必备的灭火器。

唧筒也是儿童游戏用的水枪。

北宋王延德叙其所见当地居民风俗,如:“以银或输(黄铜)为筒,贮水,激以相射,或以水交泼为戏,谓之压阳气,去病”。

[4]3.1.3秤漏图3所示的就是秤漏,秤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漏刻,是用中国秤称量流入受水壶中水的重量来进行计时的仪器。

它有一只供水壶,通过一根虹吸管(即古代的渴乌)将水引到一只受水壶(称为权器)中。

权器悬挂在秤杆的一端,秤杆的另一端则挂有平衡锤。

当流入权器中的水为一升时,重量为一斤,时间为一刻。

其以供水壶流出的水的重量作为计时标准,以秤杆作为显时系统是秤漏的巧妙之处,且据测定秤漏的日误差不大于1分钟。

[5]3.1.4莲花漏如图4所示的就是。

它是由一个受水壶,再用两根叫“渴乌”的细管,利用虹吸原理,把放水壶中的水,逐步放到受水壶中,使受水。

壶中水平面高度保持恒定。

相等时间内受水壶的水流速度恒定,据以测定时间。

莲花漏实物已不存在。

东林寺晋僧慧安,在庐山的莲花漏计时。

于泉水上立十二叶芙蓉,因波水转,分定十二时。

[6]3.2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虹吸原理不仅在古代多方面的应用,在现代生活中虹吸原理也有很重要的应用:非洲的“鬼湖”图尔卡那湖,现代生活中人人都离不开马桶,用于水处理的虹吸滤池,用于雨水收集的虹吸屋面排水系统,用于医疗的洗胃等等。

3.2.1鬼湖图6所示的就是鬼湖。

在非洲肯尼亚北部,有一望不尽的沙漠,沙漠上有一个奇怪的湖泊,时隐时现,被人们成为“鬼湖”,这就是非洲著名的图尔卡纳湖,又名碧玉湖。

当人们来到湖畔,之间碧波荡漾,清澈照人,可是不一会辽阔的水面就小时得无影无踪,成为一片茫茫沙漠。

制造“鬼湖”的原因是由于在“鬼湖”附近可能有一个比“鬼湖”地势高图 3 秤漏 图4 莲花漏 图6 “鬼湖”图尔卡那的地下空洞,贮存着由别处渗流而来的地下水,并有一个类似虹吸泉那样的地下坑道将“鬼湖”同地下空洞连接在一起。

当虹吸现象出现时,地下空洞里的水大量流出,便出现“鬼湖”,而由于“鬼湖”地处沙漠之上,即使水量再大,也会不消多大功夫就流到沙层下面或者渗流到别处去了。

[7]3.2.2马桶图7所示的就是虹吸式马桶。

虹吸式马桶的原理:虹吸式座便器的结构是排水管道呈“∽”型,在排水管道充满水后会产生一定的水位差,借冲洗水在便器内的排污管内产生的吸力将便便排走,由于虹吸式座便器冲排是不是借助水流冲力,所以池内存水面较大,冲水噪音较小。

[8]3.2.3虹吸滤池图8所示的就是虹吸滤池虹吸滤池的工作原理:虹吸滤池它用抽真空来形成虹吸,以连通水流,用进空气来破坏虹吸,以切断水流。

[9]在过滤过程中,每格滤池中的水位随着滤料阻力的增大而升高,以保持等速过滤。

当运行到一定时间后,滤池就需要反洗,反洗时,首先破坏其进水的虹吸现象,使水不再进入该格滤池,当水位下降显著缓慢时,用真空系统形成反洗虹吸,反洗作业开始。

当反洗排出水较清时,立即破坏反洗虹吸,停止反洗,随即启动进水虹吸管,投入运行。

[9]3.2.4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图9所示的就是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虹吸式屋面雨水排除系统是在一相流状态下满管流运行的。

系统的工作原理符合水流运动的能量守恒及其转化定律。

连接管内的压力可能是正压也可能是负压。

随着悬吊管的延伸管内负压值增大, 至悬吊管与立管的转折处负压值最大, 随立管的下降负压值减小, 至立管的某点压力值为零, 其后压力值为正压并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 从而系统在虹吸水力作用下工作。

[10] 图7 马桶 图8 虹吸滤池 图9 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3.2.5洗胃图10所示的就是洗胃过程洗胃是指将胃管由口腔或鼻腔经食管插入胃内,利用重力和虹吸作用的原理用大量的溶液对胃腔进行冲洗的方法。

多用于误服或自服有害物质的病人。

[11]胃管虹吸法是医生给食物中毒病人洗胃常用的方法,操作方便。

利用虹吸法给病人胸腔、腹腔穿刺放液,省时省力,相对于常规注射器抽吸法有一定的优势。

[12]3.2.6虹吸式咖啡壶图11所示的就是虹吸式咖啡壶 煮咖啡时,下壶的水沸腾产生水蒸气将水压至上座,煮好后关火温度下降,咖啡再被吸到下座。

[13] 4、结论本文先阐述了虹吸现象的基本原理,用科学实验推导并进一步解释了虹吸现象发生的原理,并说明了虹吸现象发生必须满足的条件。

对虹吸原理在古代的应用如:最原始的渴乌,用于战争灭火或儿童玩具的唧筒,在为计时工具的秤漏和莲花漏都是虹吸原理的典型应用;对虹吸原理在现代的应用如:发生在大自然中的“虹吸现象”---非洲“鬼湖”图尔卡那湖,现代生活家家都离不开的马桶,给水处理中的虹吸滤池,用于雨水收集的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用于医疗的洗胃,用于人们饮食方面的虹吸式咖啡壶等等都是虹吸原理制成的。

从以上例子来看,虹吸原理不仅历史悠久,在古代和现代都有很重要、种类很多的应用,相信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虹吸原理会应用的更广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5、参考文献[1] /view/355855.htm?fr=ala0_1[2] 邰宝生.浅析虹吸原理.生活物理[3] /wiki/%E6%B8%B4%E4%B9%8C[3] /kjcg/CWSArticle_View.asp?CWSNewsID=17071[4]图10 洗胃图11 虹吸式咖啡壶/%BD%AF%C3%F41984/blog/item/04440f1e27b2d8ff1ad57658.html[5] /view/603955.htm?fr=ala0_1[6] /view/648850.htm[7] /haohaoye1/blog/item/a45ebb1f169bd4f4e1fe0b00.html[8] /view/2279954.htm?fr=ala0_1[9] 刘小明,杨雪松.虹吸滤池的技术改造[J].2001[10] 韩增文.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的设计[J].四川建材.2007[11] /z/q114675130.htm[12] 谢恩东.神奇的虹吸.Physics Today 2006[13] /question/139394729.html?si=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